时间:2023-03-06 15:58: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教育培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网络教育培训工作,他们只看到传统培训的优势,并未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培训的优点,所以在培训投入的比例方面严重失衡,对于网络培训投入是少之又少,极大的影响了网络安全培训教育方面的建设。在培训的实施上很多企业也是以传统培训为主,对网络教育培训重视度不够,造成了网络教育并未达到其应有的培训效果。
网络教育培训规划流于形式,学员学习效果不佳。网络教育是对企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传统培训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是企业长期紧抓的工作。但一些单位或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网络培训却只在表面上做文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目标不清。有些单位或部门每年制订的网络培训计划,看似有目标、有目的,但却没有针对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长期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培训内容。第二,网络培训“宽进宽出”、学员为应付培训而学习,不管学习效果如何,只要在网上学习的时间满足一定的学时,人人都可以过关发证。
网络教育培训内容不完善,忽略网络考核与评价。我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因此,安全培训应既注重员工的思想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同时还包括安全技术教育。而目前大多数网络教育平台都过多注重安全知识教育,而忽略思想培训或规章制度的教育,对网络学习后的考核与评价更是不加以重视,导致网络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培训平台设计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网络培训效果。菲尔迪维克将网上教学平台分为三大部分:①管理,包括建立并维护网上课程,登记注册,登录控制,使用追踪等;②教学,包括界面观感,教学工具,评估工具,课程管理等;③学生使用,包括自我编程,自我评估等。从目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网络教育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来看,大多数都能有效的提供教与学的功能,但还是有很多平台缺乏对网络教学的管理功能。因此,针对上述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熟悉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培训的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的特点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兼具有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及网络教育的特点,因此,除了具有网络教育的时空分离、师生分离、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的特点外,还应包括下面几个特点:第一,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生产条件的发展变化、劳动者的更替、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决定了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第二,广泛性和实践性。企业的所有人员都需要接受安全教育,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且安全教育的效果要通过生产实践来检验。第三,专业性和科学性。安全教育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科学,有自己基本的理论、独特的内容和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科学施教。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的内容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件中明确了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的原则,并对这三类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因此企业安全网络教育培训要仅仅围绕着这些内容开展。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网络培训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在安全生产网络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对网络教育管理和各项网络教育培训实施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安全生产网络教育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企业的法律、法规,保障安全教育网络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网络培训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职责,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网络培训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转变观念,加大网络教育培训的投入。首先,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既要认识到传统培训的优势,又要认识到网络培训的优缺点,这样在安全教育教学中,才能扬长避短。其次,在安全教育资金投入上,重新调整分配方案,加大网络培训的费用,确保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设。最后,在网络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网络培训的质量,提高网络学员的学习效果。
(3)严格网络培训考核制度,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网络教育培训要严格培训考核制度。培训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让受训人员达到培训的目的。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生产的网络培训工作,责令培训部门在制定详细培训计划的同时,要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制度,坚决杜绝过去那种“宽进宽出、高分低能”,甚至交了钱就能拿证书的不良现象。同时网络教育培训还要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监督机制。网络培训质量的高低,最有说服力的是上岗后的表现和产生的效果。因此,安全生产培训的考核,要改变培训质量由培训部门独家评价的现象。不仅要注重理论上应知应会的考核,更要注重现场操作中应知应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并作为对培训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其责任心和压力感。
(4)丰富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的内容。具体地说,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培训主要应该分为以下内容:①有关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本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通过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宣传,对安全法制法规的贯彻和引导,以及劳动安全纪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确保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履行和执行。②有关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状况,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中的危险区域和危险部位,各类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③安全技能培训。结合具体岗位、工种、专业的特点,通过对实现安全操作、安全防护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操作演练。④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知识。通过实际事故案例分析和介绍,了解事故发生的条件、过程和后果,对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关键词】网络培训系统;知识服务;数据挖掘;网络行为分析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远程协助等应用发展迅猛,我国的各个职业教育机构依托互联网构建网络教育培训系统,为各个不同中学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服务。网络教育培训系统是职业教育机构培训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培训平台资源的个性化问题;(2)受训教师学习和测试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3)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各参与者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4)系统的智能水平较低,职教培训平台一般仅提供资源的下载和共享功能,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对于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对受训教师网络培训系统上的操作行为数据掌握不明,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系统平台无法为施训教师和受训教师提供科学的辅助和指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构建一套基于Web的,综合运用资源分组共享技术、计算机协同学习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的施训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系统,为受训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同时提供基于学习主题的交流通信环境,并基于协同工作流实现基于受训教师学习状态的培训内容自动选择,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培训的辅助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受训教师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对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
一、系统设计原则
中学教师培训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当前网络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施训教师无法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掌控,受训教师自主学习缺乏指导等问题,科学规范网络培训过程,提高培训效果。在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开发原则包括:
一是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二是技术先进性原则。三是系统集成和数据标准化的原则。
二、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主要是从软件最终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角度,对系统的总体功能及其模块划分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三、培训资源功能的设计
培训资源的是系统后继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培训资源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培训资源的处理方式不同,在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区分。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培训资源的处理大体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读入培训资源、设置资源属性、资源入库、资源,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所以在该功能的设计时采用了设计模式中的建造者模式,其类图如图2所示:
四、通信交流功能的设计
该模块的设计中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服务端的主要功能是对客户端用户登录的合法性进行验证,转发即时信息,存
储信息,推送离线信息等。客户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用户登录,输入或者接收交流信息,发送或者接收文件,实现视频交流通信等。
对于服务器端的设计,具体采用的是基于服务的方法,即开发交流通信服务器,开放方法的访问地址,以及接口的调用方式。服务器类的设计如图3所示。
客户端主要是参与通信交流的用户实现信息的收发,该类的类图设计如图4所示。
五、总结
本文针对目前施训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技术、信息交互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基于对培训平台深入的需求分析,设计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构建方案,系统解决了培训资源的按权限共享,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交互信息的分类保存,受训教师在线学习数据的智能分析等问题,不仅为受训教师提供了培训平台,而且能够为施训教师提供培训辅助决策,以及为受训教师提供学习指导。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上).中国电化教育[J].2012,(3):8991
[2]廖汗成.基于SaaS的高校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J].201219,(9):103107
戚萌,(1982.10-);女;汉;河南开封;工作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 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教育的逐渐兴起,网络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在我国,接受网络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网络教育机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网络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文章作者从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总结了我国网络教育的规模,最后对影响网络教育规模的三个因素展开分析,为我国网络教育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做出微博贡献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影响因素;政府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
1 研究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教育从出现至今,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高速的发展态势。
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具有较多的优势,同时也更能适合现代人对教育方式的要求。网络教育可以让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变成现实。同时,网络教育也是对教育资源传播的一种放大,使原有教育资源受众面成倍的扩大。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存在教育资源紧缺、分配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网络教育的出现不但可以解决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可以改善我国人民受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网络教育刚好可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需求,确保我国“全民终身教育”贯上增加了这种资源的供给。
2 网络教育规模现状
美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早,发展速度也是很快。据统计,美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数在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超过7000万人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
在我国,网络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其用户数量、供给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大。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包括:学历教育、K-12以及职业培训等。除此以外,还有中华会计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英语、IT和少儿教育培训等。《2007-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己成为培训教育业的支柱。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
3 网络教育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网络教育的物质资本投入
众所周知,物质资本投入在任何行业的增长过程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必须提供桌椅、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体育馆以及实验室等,国家在物质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对于网络教育机构而言,其网络教育的物质投入主要包括购买的计算机、相关设备、服务器、教学支撑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办公场所、课件开发、修改、维持等方面的投入。
网络教育前期的物质资本投入是很大的,在初始阶段有很多投入是没有收益的。但是一旦进行投入,它的承载能力很强,随着网络教育用户规模的扩大,边际投入会明显减少。
3.2 网络教育的技术投入
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教育中更是如此。网络教育规模除了受到技术本身发展的影响以外,还与网络教育机构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我国参加网络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对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的技术部门来讲是一个挑战,因为一个平台架构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根据其在线学习人数或者是功能需要,要对其架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对网络教育支持平台的调整也会造成网络教育学院成本的增加。学生的论坛讨论、答疑、学生的信息管理、教师的备课系统都是由技术平台提供支持的。所以,想进行低成本运作的网络教育机构这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
3.3网络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
网络教育看似是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情况,学生可以从终端设备电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所需教师的数量减少。但是人员投入在网络教育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教育中的人力资本指的是:教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师组成:参与课件的录制教师、辅导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参与录制课件的教师一般不参与学生的辅导,这些教师只负责录制课件和制作试卷。这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课件录制完成后工作基本就结束了。这些教师一般都是高校中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论坛答疑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或是较优秀的本科生担任,这些兼职人员上岗之前要经过统一的培训,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工作时间灵活。技术人员主要是解决技术平台上的问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对技术平台设计方面的工作进行外包,以降低运营成本。大部分的网上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提供支持工作,为网络教育提供相关的其他支持。这部分投入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网络教育虽然很多都是兼职教师,但是需要的教师数量也是巨大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占据较大的比例,并具有不可替代性。(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秀芳,凌云.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6):8-11.
[2] 傅佩佩.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EB/OL].
[3] 高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一基于人口结构与GDP的视角,管理学刊,2010,(3):36-39.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
近年来,大学里的犯罪事件屡屡发生,已经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作为日后医学的后备人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传统的书本式教育已逐渐被学生所厌烦,甚至引起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本文探讨了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其日后走上医学道路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校就读的医学院学生200人作为研究对象。
2.教育方法。通过网络教育、专题讨论式讲座、实践教学等三种途径对入选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如下:(1)网络教育。利用网络教学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强化,并利用网络手段使学生学习传统医德和现代中医技术和理论,把相关内容做成教学课件,课件尽可能要求直观、生动、诙谐,在多媒体教室由我校教师及中医院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2)专题讨论式讲座。针对近年来的中医热点话题,分班展开医德讨论,并与传统的中医文化进行对比,以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自由发言。(3)实践教学。由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到中医院了解、体会现代医患关系,学习中医技术。由医院资深中医学专家讲述要领,并由学生动手实践中医技能,深化学生的理论修养。
二、研究结果
经过三种方法的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对200名学生中的50名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考核,获得了如下结果:第一,学生的各项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对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熟悉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方式。第二,通过专题讨论式讲座,学生对于许多中医热点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医传统理论特别是医德在现代社会有了全新的理解。第三,通过去中医院参加实际培训,学生的实践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掌握了各种中医学方面的技能。
三、讨论
通过对200名在校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结果显示,学生的各方面水平明显提高。现在中医药院校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书本教育,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近年来中医药方面出现的新技术、对中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体现不甚了解,所以本次研究引入网络教育,由我校教师和在医院工作的专家共同创作课件。网络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动,信息准确且及时,利用文字、图像、动漫等视觉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现代中医学的现状,了解现代医生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并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授课内容,并让学生在课后写学习体会,以加深对此次网络教育培训的理解。
网络教育结束后,我们对学生分班进行专题讨论式讲座,对于网络教学课件内容以及最近中医热点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讨论,辩论一度非常激烈,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中医学方面知识探索的欲望。在辩论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通过讨论方式的讲座,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使师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知识的渴望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辩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后,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中医院参观学习,并动手掌握各种中医技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这些学生最终将走上医学岗位,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故应从实践出发,使学生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使其投身自我分析、自我观察,回到学校后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高效性,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中医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综上所述,开展网络教育、专题讨论式讲座、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值得高校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覃晓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4):30-31.
[2]陈志军.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04):11-12.
[3]刘登科,叶利军.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导报,2008,14(12):101-102.
1.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会计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我国21世纪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工业经济逐步发展成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属于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知识能够有效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现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知识带领经济发展的时代,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要与国际会计相互协调,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变得更加复杂,所要求具备的职业技能定位也越来越高。在科技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社会中,会计理论研究方面需要不断深化和改革,国家颁布了会计具体准则的实施办法,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随着国有经济的转变而逐渐变化。变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记账方法转变;由报账型向管理型与决策性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
2.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需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培训过程中要坚持我国的政治主要方向,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学习认识能力、工作实践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将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让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操作,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的职业道德,让会计人员更加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以严谨的工作作风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3.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能够改变我国会计教育落后状况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需要由知识积累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继续教育的改革需要以制度为主要培训的出发点,从而使教育培训内容不断创新,作为培训部门我们要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之间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及时调整与教育模式转换之间的衔接,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培训教育的经验,培养出合格的中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事业单位缺乏对继续教育认识和重视
企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提高会计业务水平不够重视,不愿意多投入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了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不安排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没有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员工职业培训教育计划当中。
2.集中培训和培训内容的问题突出
我国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员学历不同他们接受的能力自然存在差异性,在现阶段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是集中培训,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填鸭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样的培训方式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存在单一性,培训教材不分主次高低,培训对象不分企事业单位,培训范围不分地区,结果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情况不符,很难学以致用使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失去学习兴趣,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3.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陈旧,培训形式及考核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现在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影响工作质量。培训教材的陈旧影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培养符合科技发展的会计人员。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面授的培训形式,虽然这样的形式非常直观,但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工作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便,有时势必会影响工作。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很难始终坚持学习,培训期满后很多学员难以得到真实的收获。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主要的考核采取签到和一份试卷的形式完成考核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课前签到考核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参加培训学习,在考试时抄抄写写,这样的考核毫无意义可言,没有达到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使继续教育更流于形式。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应对策略
1.提高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帮助企事业单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单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综合能力
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体是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因此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我们对于培训机构应该采用竞争的方式,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选择综合能力强的培训机构,这样才能有效改进师资队伍,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3.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方式
21世纪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作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应该推行网络教育的培训模式,而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更加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将枯燥的学习教育模式变得生动起来,这样还能有效节约继续教育的成本。在网络普及的社会中,可以采取多模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方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
4.开展会计从业人员征文奖励活动,提高教育培训内容
我们要不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征文活动,让企业当中的会计管理工作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谈谈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感受,在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挑选优秀的人员谈谈培训过程中职业感悟。
四、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企业急需技精业良的高技能人才,以技师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国家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成都市为例,政府制定了《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的合理结构,技术过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工学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技工院校学生外,更广泛地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员工的培训相互占用时间,是一对突出的工学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执行常因企业生产经营临时调整、变化而中途停止,严重影响到培训进度和质量。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培训教学的师资、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理论加实操是沿用多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多样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元参与,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共同培养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与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教务管理功能方面: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报名、学籍信息化管理、学员用户登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学习断点续传等。
教学管理功能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库兼容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注册后学员可随时登录下载学习资料、上传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教学资料、师生互动答疑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促进“四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使用,形成了“远程教育学习、集中技能培训、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新模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教学方对参培人员统一组织固定时间段的集中理论学习、集中技能实操培训;第二阶段,参培人员登录教学方指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选择学习时间段,完成网络培训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课件、课时的学习;第三阶段,完成上述学习后,教学方选派优秀一体化教师,到参培人员企业(单位),结合学员岗位需求,进行巡回技能指导、答疑等。
2.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缓解企业工学矛盾,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
一些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时、培训造假的问题。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既给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机动、可自行掌握的学习时间段,又对学习者的网络在线学习过程留下记录,经得起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后台设置,强制规定只有学习者完成了固定网络学习课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保障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集成了行业专家、优秀一体化教师、企业能手的培训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大量资料,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习者注册登录网络平台就能下载学习。教师实时在线,学习者和教师实时互动。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资源覆盖面,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培训是对图书馆员工实施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建设图书馆专业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是图书馆员工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但目前教育培训情况并不容乐观,还有很多工作不尽如人意。
1•1宣传、组织管理不到位
宣传教育的不到位,使不少人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训目的不明确,有的甚至对教育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对培训敷衍应付。而有的培训承办单位组织管理不到位,使教育培训这项严肃的工作流于形式。
1•2培训方式陈旧
不少培训承办单位采用传统的上大课方式,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馆员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培训方式也多以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对于组织培训者来说较简便易行,却难以激起参加培训的馆员的兴趣,培训的实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1•3培训内容缺少吸引力
一些教育培训的承办单位,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有的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有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在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等方面不能统筹兼顾,对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大,缺少吸引力,效果不理想。
1•4师资力量不强
有的承办单位由于经费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时临时请人来讲课,随意性大,学用脱节,让人反感。
1•5收费较高
现在很多单位都是经费包干,一个馆员培训一次,包括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车旅费等等,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有的培训承办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带有商业色彩,收费较高,使很多基层图书馆负担不起,不敢派人参加培训。
1•6工学时间安排矛盾
大多数培训要求在统一时间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基层图书馆受经费、编制等限制,很多是定人定岗,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行选择培训。
2创新和改进基层馆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加强组织领导
馆员培训工作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图书馆领导应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每个人都明白教育培训的目的意义,懂得教育培训是一个人工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在当今竞争环境下处于有利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馆领导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制定馆员培训计划,协调工作安排,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确实解决培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提出培训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各培训承办单位的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设施,防止商业操作和流于形式,使教育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2•2创新培训形式
2•2•1优化集中讲授形式。集中讲授虽然单位时间内信息传送量大,但单纯讲课形式过于呆板,难以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业务培训的绩效。应充分利用电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课件。例如2006年由常州市文化局主办、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班,采用系列讲座方式进行,内容有“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探讨”、“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特征”、“图书馆习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核心能力”、“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等。由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这一系列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讲座内容均制作成课件,这样案例生动,内容丰富,师生互动,调动起受训者的听课兴趣,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2•2抓好对馆长的培训。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抓馆员的培训时,要首先抓好对馆长的培训。因为只有提高馆长的综合素质,使馆长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层次,才能使整个馆的发展水平上层次,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加大对基层馆长培训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组织和协调全国图书馆界的资源和力量,启动了基层图书馆长培训志愿者行动。这是一项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战略意义、创新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在对志愿参加活动的专家进行精心遴选,对培训地区进行认真选择之后,2006年8月5日,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年会上举行了授旗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26位专家分别奔赴陕西省榆林市、湖南省衡阳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展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既给基层馆长带来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又有可供基层图书馆借鉴的实际经验和典型范例,内容丰富,方式生动,深入浅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务实性,使基层馆长热情高涨,受益匪浅。这种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效率高,经济实惠,培训效果好。
2•2•3分专题培训。即事先进行调研,根据需求举办专题培训。例如2007年,福建省图书馆举办了“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培训班”、“图书馆机读目录专题培训班”、“地方文献工作研讨班”等多个专题班,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培训班总结了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教学工作,根据专题特点,突出课程的应知应会部分,加强了动手能力的练习,使学员们学得进,用得上,费用低,切合基层图书馆实际,得到学员和各单位的充分肯定。
2•2•4分层次培训。即根据馆员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举办培训。对图情专业毕业的人员,主要是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进行补充,提高工作能力;对非图情专业毕业的大专以上人员,要学习图书馆的基本理论,掌握图书馆工作技能与方法,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学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应通过培训掌握图书馆的一般知识,使他们具备独立上岗的业务技能。这样的培训,学以致用,效果较显著。
2•2•5岗位培训。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这种专题短训,能让受训者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如2007年4月,福建省图书馆在事先调查全省图书馆界需培训人员情况的基础上,举办了全省图书馆业务基础知识培训班。培训班学员来自全省各系统图书馆,学习的课程有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导引、文献标引、读者服务工作、文献采访及管理、地方文献工作、计算机基础知识、文献信息检索等,由资深专家授课,使学员们掌握了图书馆各工作环节的内容和一些基本技能。学员反映:“这样系统地培训,不但新进人员需要,而且不少没有受过系统培训的老同志也需要。经过培训,掌握了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能帮助我们很快适应图书馆工作岗位。”
2•2•6抓好网络教育培训。网络教育培训不受人数、时间、地域等限制,基层图书馆员可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主地学习。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师资力量分布不均,一些发达地区的优秀资源不能得到共享,而网络教育培训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基层馆员也享有与大城市馆员同等的学习机会。加大网络教育培训,就能很好地解决目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强、费用高、工学时间安排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
2•2•7组织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可进一步开阔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眼界,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开拓发展思路,提高馆长的管理水平。如甘肃省图书馆2005年举办全省图书馆馆长研讨班,来自全省各地区、各系统的近70位馆长参加研讨。研讨班结束后,又组织部分馆长赴广东和港澳地区,先后参观考察了多个有特色的图书馆。所到各馆,先进的办馆思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代化的服务设施,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方便高效的服务效率,以及完善的读者服务方式和彬彬有礼的图书馆员都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馆长们做好图书馆工作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自信心。许多馆长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不虚此行,并建议今后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关键词 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theol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网络教学课程的实施概况
以扬州大学教育信息化为个案,截至2000年,扬州大学的八个校区都拥有千兆主干网,每个用户可独享百兆桌面带宽,信息点遍布所有建筑的每个房间。目前,在图书馆、教学楼、大型活动场所还可以享受无线网络,师生皆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视频直播和开展网上互动。而软件平台的设计开放必须建立在对学校作整体的、科学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用户的全面需求,以人为本、方便适用。2005年前,学校主要为广大教师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器空间,学生主要通过在线浏览教学网页或者下载教学课件学习,借助电子邮件和网上留言互动。2008年,根据网络课堂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和多方调研,扬大从浙江大学天空教室、毕波平台、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梯、安博中选择了清华教育在线为网络教学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整合了网络教学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学习资源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等。
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开展网络互动学习的课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现代教学设计的利器,既减轻了老师在软件上投入的负担,又进一步深化了师生互动和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其主要涉及教师备课、教学、辅导以及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现交互式授课、个性化学习、作业批阅、辅导答疑、讨论交流和教学评价等功能。
硬件建设就像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而软件平台好比是高速路上行驶的“车”,那么资源就被称为“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实现三者的合力最大化,即要保证路是高速的、车的性能是稳定的,货物美、丰富且价廉。扬州大学现有7个校区,且学科门类全,优势学科集中在文、理、农和生命学科,因此在网络课程建设上没有统一要求一个标准,本着“学科多元自主开发为主,共建共享发展为辅”,“大平台、分学科、保特色”,有计划地建设资源库。目前,网络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0%,其中自主开发国家精品课程14门、校级精品课程近百门、有1800多门课程在线运行。每个课程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讲稿、网络课件、作业习题等,这些网络课程基本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课程资源可以放置自主空间也可以统一在学校本科教学网,但必须无缝整合。资源建设中为避免出现课本“搬家”,对网络课程资源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视觉化资源,如:实验视频、授课视频、虚拟现实以及案例视频学习资源,这些视觉化资源也作为评价优秀网络课程的一个要件。
应用程度是检验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指标,实施网络教学课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而教师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热情,对网络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教育改革的挑战。从学校和教师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自2002年开始,扬州大学对全校教师进行了6轮培训(按学科、年龄、计算机应用水平),采用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网络学习、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对所有教师开展了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制作技术、平台软件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个模块内容的培训,还引导教师学会建立QQ群、飞信、E-mail、博客(微博)等工具交流和探讨。通过培训,教师们在教学中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尝到了甜头,加上学校的政策引导,那么全面推动学校的网络教学课程自然水到渠成。
2 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与不足
(1)规划缺乏系统化,上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导致网络课程教育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一个拥有7个校区、27个学院、涵盖11大学科门类、110多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全面系统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需要各学院多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配合与实施。由于学科特点明显,对网络课程教育开展的标准是什么、网络课程建设在整个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如何建设以及怎样建设都缺乏完善统一的科学设计。在学校网络教育课程开展状况调查问卷中反映:90%左右的课程基本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课程建设,75%左右的课程基本发挥了建设目标,学生的满意率在85%左右。
(2)重硬轻软,应用层次不高 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重硬轻软,应用层次有待提高”,扬州大学和很多高校都同样经历。学校软件建设上滞后了硬件近5年,在2007年全部引进清华教育在线平台后,才真正实现“软硬兼施”。近几年,学校每年在硬件投入上还在不断加大,但在配套软件建设、技术应用和教师培训等投入仍重视不足。同时,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评机制。
(3)资源建设是弱项,学科与课程整合度有待提高,精品课程比例少。网络教育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延伸。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不能“课本搬家”,而是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库。资源的建设也是渐进的,不断丰富与更新的。但大部分的专业教育资源建设任务落在教师身上,对于45岁以上的教师仅提供一般的培训难以从根本上改观,或者有些是直接交给技术人员,又往往是一次性的,不仅更新少而且还存在教与学的脱节。目前,扬州大学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大都建立在教学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其中都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人员的参与。据调查,网上运行的60%的课程存在学习资源内容上缺乏深度、精品特色资源匮乏、学科特色不明显。
(4)教师的网络教学技术应用不能与时俱进,热情难以维持。网络教学课程的蓬勃发展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师生实时延时深度互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学人员仍简易使用PPT的现象相对普遍,加上由于缺乏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少教师又不愿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学习,从而跟不上信息化条件下的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3 网络教学课程的优化策略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重视系统建设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决策者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决策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扬州大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实行以点带面,重点学科率先实施,35岁以下青年教师率先推进 “两个率先” 的做法,建立教育信息化分步建设分层实施的方案,避免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加强每一门课程的监控与管理。
首先学校出台了鼓励实施网络教育课程的政策,对每一门建设课程予以资助,并将其纳入学校各级的教改课题,从而激励了一部门教师率先进行网络教育课程的信心。其次,学校利用讲座和网络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培训,使得各级领导和教职人员全面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与丰富内涵。第三,在课程建设中利用QQ群,有教育技术学院老师和教务处教育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共同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防止出现建设的“误区”,避免了建设中的“盲区”。
3.2 实施政策引导,通过评估促开展
学校将网络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奖的必要条件。每两年开展一次评估,对于运行效果处在学校前15%的课程进行奖励,对评估优秀的网络教育课程给予资助,并从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3.3 为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扬大开展了以学科群共建网络教育课程,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技术应用联合
一个教师的网络教育经验是有限的。在学科群内建立交流、协作的平台,取长补短,有利于制作出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学科群内知识的共通性,按照内容模块进行系统化建设。特别是,按照使用过程中反馈意见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持续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促进课程精品化。目前,扬州大学在外国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生命科学实验教育、医学生技能教育等学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形成了针对性强的专业培养模式。
3.4 推进教师信息化工程,开展精品课程示范引导
第一,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跳出来,哪些是需要课堂中重点讲解的,哪些是更适合网络学习的,教师应能从信息的观点对知识的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第二,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要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能力,学会多种素材的数字化处理;学会迅速在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筛选所需信息,并能进行有效的吸收、开发与重组。当然还需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开发强交互性的学习资源等。第三,重视精品课程示范引导,保证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效益。在研究性教学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教授观摩课中,将每年学生网络课程评教前15%的教师,按学科门类进行示范推广,让教师观摩精品课程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4 结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既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很多仍在探索与尝试之中。只有不断总结,多方借鉴其他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注重信息资源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不断优化网络教育课程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光慧.超越新设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