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舞蹈教学8篇

时间:2023-03-06 15:58: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舞蹈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舞蹈教学

篇1

关键字:中学舞蹈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中学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舞蹈教学不断试点、推广,而受到重视。中学舞蹈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

一、中学舞蹈教学中培养的学生的能力

首先,细心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术感受力是从事艺术活动的人必备的基本天赋与才能,其中包括艺术感觉的灵敏、艺术知觉的整合、艺术联想想象的丰富、艺术感悟的发达。笔者采用了听音乐、看录像等各种教学手段有目的的强化学生的敏锐的感受力、细致的体验力、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特别注意一些服装、发饰、道具等来激发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

其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艺术表现力即自由自觉地调动一切艺术表现手段、表现技巧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在舞蹈艺术中要能够高度娴熟地运用舞蹈艺术的各种基本功、手段、技巧等,全方位地调动起身体的四肢、腰身、肌肉、骨骼及全部心灵的感情、情绪、意志、人格等,来表现艺术形象的风格、意境、神韵。

再次,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高等学校培养的艺术人,}不是匠人,而是富有创新意识与刨造能力的高级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人民大众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艺术行业急需那些真正具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富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精英人才。创造性是指发现、制造与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创造性更多地指鲜明突出的联想、想象能力、个性特征与风格特色的表现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确实是教学巾的难点与重点。

最后,高度重视学生人格心理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也要以人为本,营造比较宽松、宽容、自由发展的氛围,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同时尽力做到教师、学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传统的舞蹈教学非常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可能会拿着鞭子、棍子惩罚学生,但对于学生的心灵和谐、人格成长有弊无利。而现在的艺术教育概念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健康成长、逐步丰富完善的生命个体,高等教育更要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灵性、有创造性的高级人才,所以一定要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二、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

其一,精心选择舞蹈教学材料。目前,我国舞蹈界仍然有许多低质量的舞蹈创作作品充斥其间。即使是高规格的国家级舞蹈比赛中演出的作品,也经常会用到高难度的劈叉、搬腿和空中跳跃特技等动作。这样的作品无视舞蹈表演的美感,而如同体操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完成超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内容安排时,必须要注意题材的丰富多彩和不同风格搭配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教学活动组织。要充分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快乐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课堂一下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自然更开心一些。

其二,创设良好的中学舞蹈教学氛围。创设出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在舞蹈审美意识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现在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起到极人的推动作用。一是需要维护好舞蹈教室内的整体环境,要给人以干净、整洁的感觉;二足需要健伞教学设备,要求全面考量到学生的内在特点以及训练场所的外在环境可能对学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舞蹈教室的温度需要保持在合适的区间内,光线需要充足、通透、空气的流动性要良好,地面需要铺设好软硬合适的木质地板,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训练中身体遭受不应有的伤害。

其三,创新舞蹈教学的方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注意观察美的事物,了解审美体验,这也是舞蹈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舞蹈动作学习时,主要对照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然后形成自己的各种姿势和动作,并感受舞蹈伴奏音乐的节奏与舞蹈动作之问的关系。舞蹈老师在舞蹈示范教学的同时,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语言描述表达对舞蹈作品的体会,演示舞蹈动作的韵律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灵活组合应用这些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不同民族舞蹈巾的突出特征,还要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善于思考问题和与他人共同合作进行学习探究的意识。

其四,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让舞蹈的美妙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来,就需要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与教帅平等的交流中能够感受到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地显现出舞蹈中的丰富情感。例如,假若我们的舞蹈教室缺乏对于舞蹈的情感,在教学上就必定会最得烦躁、缺乏耐心,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会感染这些不良的情绪,学生在舞蹈中就无法将美感有效地表达出来。因而,我们舞蹈教师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用爱心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用美好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艺术表现力、创造能力以及健康心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学校以及中学舞蹈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中学舞蹈教学方法,促进中学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李梦,最新校园成品舞蹈教学:飞翔[M].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08.4

[2]匡冰燕.春之舞-校园实用成品舞蹈:中学部分[M].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04.8

[3]牟录贵,张艳红,中学教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

[4]张梦缘.浅析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11)

篇2

无论是小说、戏剧、音乐、舞蹈,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三个步骤,开始———发展———结尾。舞蹈的容量是很小的,要想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任何一个步骤的构思,都要精心琢磨,巧妙设计,才能引人入胜,获得成功。

(一)舞蹈的开头

舞蹈有一个好的开始,就好比是一个龙头。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观众对整个舞蹈的观赏兴趣。通常舞蹈的开始,是构思时需要精心设计的重要环节。演员怎样上场,怎样调度,而后进入怎样的画面,是先造型后分散再流动起来,还是分几部分依次出现,只需找准一个亮点,就能够引领观众继续欣赏。少儿舞蹈《小小足球迷》的开场就十分抓人,舞台中间是一条横幅“中国队加油”,在哨声人声喧闹声中,从横幅后面窜出一大群孩子,各个瞪大了眼睛左顾右盼。接着,横幅撤下,人群散开,开始了一场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看球场面。一个简单巧妙的处理,把观者迅速带进耐看的场景之中。

(二)舞蹈的发展

如果说从开始到结尾是一副骨架的话,那么发展部分就应该是它的血肉,也就是舞蹈的核心。在舞蹈的发展部分,就应该把鲜活的形象、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情景完完全全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畅快淋漓地享受愉悦之感。来自宁夏地区的儿童舞蹈《下雨啦》,它的核心部分———那一声来自所有人心底的呐喊,就处理得非常令人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身披黄斗篷的孩子们仿佛在干枯的黄土地上摸爬,一双双向上托起的小手,一对对望向天空的眼睛把久旱盼雨的急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声霹雳,倾盆雨下,孩子们奔跑着,跳跃着,狂舞着。黄斗篷翻转过去,露出里面嫩绿的衣衫,仿佛田野里的禾苗,在痛痛快快地喝饱,长大!从这里不难看出,这段倾心设计、颇具意义的“内核”成为极大的亮点,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

(三)舞蹈的结尾

舞蹈的构思创作,应牢记“龙头凤尾”,好的开始固然重要,舞蹈的结尾更应该浓墨重彩,巧妙设计。好的结尾,应该是舞蹈发展过后的水到渠成,形象的升华,对意境的延伸。少儿舞蹈《石榴花》,在对服装、道具等能够为观者带来形象联想的设计基础上,着重在结尾处着力雕琢,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颤。尾声部分,孩子们手牵手退至台后一个画架下,大家围堆成一个圆形,头上各戴上一个亮晶晶的透视晃动。远远望去,原来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大石榴,更令人惊叹的是,“石榴”突然裂开,从里面滚出一个舞蹈着的女孩———一个活生生的“石榴仔”。观众的情绪刹那间被调动起来,随着舞蹈进入。这样的一笔画龙点睛,胜过千言万语,不仅点题,更会使舞蹈的境界上升一个新台阶。

二、抓住要点,巧妙设计

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活跃思维。总体来说,构思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舞蹈有两怕:一怕不知所云,二怕对生活的简单罗列。只看得见动作一个接一个,技巧眼花缭乱,却看不到所要传达的情绪,更感受不到它带给人的心灵震颤,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看不到它的主题。舞蹈不等于生活,他们之间的距离又近又很远。之所以我们需要舞蹈,是因为舞蹈里表现了更美好、更理想的生活。

(二)构思需巧妙

每个作品都需要编导选择独特的视角以创造熟悉的陌生。同样是表现儿童假日生活的《郊游》,比起前面的《夏令营一日》,其舞蹈构思就独辟蹊径。它的舞就是“走”。利用一块块大积木搭成各种形状,“走出”一个个小桥、山洞、小溪、山道。这些东西都没在舞台上出现,但人们仿佛就是看到了它们的形象,令人兴趣盎然、回味无穷。既满足了人们联想的期冀,又感受了艺术的美好,而这种效果正是编舞者在构思阶段就酝酿好了的。

(三)手段宜新奇

篇3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表现力

著名的作家闻一多说过,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最为直接、珍贵、强烈而又充分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他是在说,所谓舞蹈本身就是有关美的艺术形式,是有关抒情的艺术形式,是有关人的心理状态的表达,表现社会现实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动荡不安时候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舞蹈赛事尤其是重大赛事很多时候在对舞蹈进行评价是仅仅注重舞蹈技术难度这一指标。因此,导致众多舞者在练习时仅仅注意舞蹈技术训练,却不关注对于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受。而身为舞蹈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时,一定要注意培育学生所拥有的理论上的舞感,并且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感情,使得舞蹈理论能和作品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表现舞蹈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重几个方面内容。

一、通过体验和观察生活来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就舞者而言,想象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创造力,想要激发舞者内心的表演激情增强表现力,必须通过舞者的丰富想象力来完成。在舞蹈教学,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关舞蹈练习、表演之间的充分结合十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舞蹈的设计当中,其原型最终是来自于现实,通过创作的的舞蹈形式,来源于生活,塑造舞蹈形象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观察人的外在表现以及心里情感状态,全心全意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把这些来自真实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揣摩和分析,把这些真实体会和感受有机的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中去,才能够增加舞台上的表现能力,创造出最好的成果。因此,在舞蹈教授中,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个人体验来刺激鼓动学生勇敢去想象。譬如,见到喇叭花能激发学生会是滴答吹响小军号;看雨,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小草发芽......利用上述的幻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使得通过这种想象将自己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精准的动作技巧,因此舞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协调性实际上是评判舞感的基本标准和尺度。训练舞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功底,无法离开具有高水平的灵敏协调性的舞蹈技巧。利用专业的高技术含量的训练能够不断增强舞者的技巧,能够不断改善舞者所需要具备的协调性。想要提升舞者自身素质,一是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对自己所具有的舞感准确度加以训练,这种舞感需要舞者的动作与内心做到身心一致方能表现出来。常言道,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因此舞蹈很多适合就是在手脚指等细微的肢体动作、转动方向以及屈伸度上,还有对于动作所需要的点线面的掌握上,看起来这些动作很细微,可是却又不可以轻易被无视掉。只有将所有细节都很好的领会把握,才可以有效地表现舞者和作品的感染能力。

三、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由传统的舞蹈教育的影响,个别教师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技术教学,学生只接受和模仿的舞蹈技巧就可以,没有舞蹈理论知识并不会影响舞蹈的表演,所以使许多学生不注意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太多的重量舞蹈表演技巧。事实上,每一支舞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之作品,基本都是特定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即每一个舞蹈作品是时代的反映,有意义的和特定的情感。只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创造情感,舞蹈表演可以说属于二度创作,用技术和技能的舞蹈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应该扩展到与民族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张继钢的藏族题材的舞蹈创作,动作中尤其以腿部动作多而灵活,这是因他在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深入的观察在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设计的,只有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出舞蹈的自然表现力,给人一种美感。

四、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综合素质

舞蹈不仅是简单的身体动作,光鲜的舞台娱乐,更多的是社会和文化习俗和情感方式的反思。在舞蹈发展历史中,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舞蹈自始至终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巨量的文化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舞蹈中发现不同时间地域文化和群体的各种风俗习惯、思想情感等等内容,乃至历史事件。舞蹈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就一定要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积淀,强大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品德修养。所以,在教授舞蹈时,负责任的成熟的老师应当要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要促进他们吸收存储人文历史知识和提升自身修养。譬如,学生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相关学习,还应该广泛的去阅读、涉猎人文社科知识;要拥有创作编排舞蹈作品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技能,要学会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另外,学生需要不断融入社会中,去感受体会各项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改善他们的舞台经验以及心理承受力,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舞蹈功底。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在教授舞蹈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要充分恰当的使用相应的方法,树立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舞蹈功底,老师教授相关知识只是手段这种观念,要在实际教授中充分采用范例、问题以及情景等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把案例恰当合适地引入课堂。例如,藏族民间舞的教授时,可以用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老师可以选择讲解员的身份,利用有关藏族的文化视频播放,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文化。利用对于舞蹈语言的学习和对于藏族文化习俗的掌握来感受藏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

六、掌握并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舞蹈必须要用音乐来做其思想主体。不同的舞蹈有着各自的音乐风格、旋律等,而在音乐的配合下舞者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舞蹈同音乐完美结合,也表现了音乐的内涵。作为世界知名的舞蹈家的王子文曾经说过:“假如你要想攀登舞蹈的顶峰,让音乐的感染力扩散到自己身体周围,用真实的情感去充分领会音乐所具有的内涵,将音乐传递到你周边的人,如此你就是达到了舞蹈的巅峰”。所以,对于乐感的好与差因素是舞者表现力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表现力和乐感好的学生要比那些不好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动作表情以及表现力都强。在教授舞蹈中,老师能够利用现场演示以及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我音乐节奏,强化乐感,提升舞蹈表演时的表现能力。

篇4

【关键词】中学生;舞蹈;特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13-01

一、舞蹈特长生的发展特点

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学校等一些场所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间接促进了学生对艺术的培养及喜爱。但是,许多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固然不错,但是文化课的学习更为重要。在普通的教育模式下,舞蹈特长生并不能像专业院校里的学生,得到系统、专业、科学的训练,所以,在艺考中,这些学生与舞蹈专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没有优势可言。而且,普通中学的舞蹈教学环境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造成了舞蹈教学上的不足,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完善。

二、舞蹈特长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个舞蹈特长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接受过舞蹈训练,有一些则间接性地接触过舞蹈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半路出家”,所谓“半路出家”,就是指从小未经过专业训练,但又迫于升学压力,才开始学习舞蹈的。对于这类学生而言,由于基本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吃力。由于这些舞蹈特长生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舞蹈教学中出现差异性。

三、舞蹈特长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上,我们按时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开软度、身体素质为主,舞蹈表现力为辅;第二阶段则以舞蹈表现力为主,技术技巧为辅;第三阶段以舞蹈剧目组合为主,技术技巧、体能素质为辅(注:开软度的练习与古典舞基训的训练一直贯穿在这三个阶段中)。

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时,学生普遍存在“身体不会用”的问题。“身体不会用”含义较广,其一表现在思想上,学生只会照搬模仿,主动意识不强,不清楚为何舞?何为舞?其二是基本功不扎实,开软度不够,当然这与之前缺乏系统规范的训练有关。其三是体能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一切从零开始。在专业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姿态培养,以及基础动作、肌肉力量的训练。同时还要兼顾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姿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训习惯,为今后的舞蹈训练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专业训练,基本可以解决学生的“零基础”问题,学生在通过系统、规范、合理的专业训练后,对舞蹈也有了逐步认识。因为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学习,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仅在课堂上要重视教学内容,在课后也要让学生多观摩一些专业性的舞蹈比赛和舞蹈剧目,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在专业训练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专业水平上的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提高的速度很快;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弱,学习被动,进步较慢,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学生的整体水平就会出现不平衡。因此,老师要注意个别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辅导性练习和管理训练,以中国古典舞基训、腰功训练、毯子功为主,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大纲规定的跳转翻技能技巧动作训练为辅,同时兼顾学生在创编即兴上的培养。为避免教学内容过多,我们可以将教学计划做适当调整。

第三阶段。对于特长生而言,这个阶段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艺考内容的准备上。以舞蹈组合训练、成品舞蹈剧目编排等训练为主,技术技巧学习为辅。舞蹈剧目是考试中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作品,显得非常重要。大多数学生只注重剧目的美感,却忽略了这个作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为自己所驾驭,并能展现出自身的优点。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剧目。所以,该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及时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做到扬长避短。

篇5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引言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达上要求舞者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并能够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表演的全过程。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向学生进行传授,更加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但也需要看到,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较为茫然,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现实难度也相对较高。鉴于此,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探寻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教学策略也显得尤为必要。

一、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概述

高校舞蹈教学中,理论知识及舞蹈动作的讲解是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事宜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充分关注。从舞蹈艺术的艺术表达和表现上来看,较好地对舞蹈作品进行演绎离不开情感表现力的支撑,舞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诠释更是会对于最终的艺术表达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的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变化,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也需要成为整体教学中的基础构成。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对于舞蹈艺术有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则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进行相应调整。从具体意义上来看,在学生群体的情感表现力得到了对应提升后,高校舞蹈教学在开展上能够更为顺利,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难点

(一)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认识不足

虽然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较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群体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缺乏完整认识,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并未存在于现行舞蹈教学体系之中。某些舞蹈教师在并没有围绕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进行教学调整,学生对于自身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和短板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形下,也无法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教师。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教学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便会越发明显,师生群体对于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缺乏应有重视和足够了解时,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现实难度也不断增加。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状态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层次会显得极为单一,伴随着教学的机械性和单一性越发明显,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事宜在整体教学中的边缘化色彩也会越发浓郁,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舞蹈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高校舞蹈教学中带有很强的机械性,这种机械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固化上,更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选用的单一上。由于舞蹈教学方式方法十分僵化,课堂教学的占比相对较高,舞蹈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相对较少,舞蹈教师也很难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有较好掌握。舞蹈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时,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开展中也会缺乏对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提升的空间,传统的舞蹈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无法为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作出足够贡献。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性无法得到解决时,高校舞蹈教学中也很容易产生很多次生问题,整体教学效率被严重拖慢的状态下,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也会面临更多压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不升反降。

(三)学生的实际舞台表现机会相对较少

高校舞蹈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较好的记忆和理解并将舞蹈动作规范性的演绎出来,但衡量情感表现力的维度相对较多,很多学生在实际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时,紧张情绪的存在会对情感表现力的彰显产生负面影响。舞蹈教学与实际意义上的舞台表现间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很多学生明显缺乏舞蹈表演经验时,对于舞蹈的理解也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高校舞蹈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缺乏表演机会,特别是舞台表演和表现机会也是不争事实。实际表演机会的缺乏导致舞台经验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群体情感表现力的提高,高校舞蹈教师也并没有在教学中通过特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冲淡这一不利影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制约了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

(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存在偏差

高校舞蹈教学中往往会结合具体的舞蹈作品来进行,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和舞蹈动作示范的教学策略并不可取,教师并没有帮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和感悟,这使得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虽然能够对舞蹈理论以及基础动作进行较好地学习,但由于其缺乏舞蹈基础,对于舞蹈艺术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在舞蹈作品理解上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或理解上的不充分。不同的舞蹈作品会带有不同的情感诉求,舞者在进行舞蹈作品演绎时的情绪,动作,面部表情等也会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产生影响。但较好进行舞蹈作品演绎的前提是对舞蹈作品创作背景,情感特征等有一个较好感知,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作品感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使得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化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这一状态下也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更好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建议

(一)提升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的认识

高校舞蹈教学中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有较好感知,特别是高校舞蹈教师,其对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有了较好认识后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对应的情感表现力提高尝试。舞蹈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理念的融入,更加要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有较好感知。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提高进行教学努力与尝试时,学生群体也要增进对情感表现力提高的认识并积极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调整予以配合。在这一进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定期进行教学反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从而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策略选用上的微调。通过提升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的认识,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的内在环境可以得到优化,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办法尝试在实际应用上也能更为顺利。

(二)多元化舞蹈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教学方式方法选用上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蔓延到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上。为了更好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进行提高,舞蹈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将互动教学法引入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之中,通过在舞蹈动作示范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群体在舞蹈动作学习以及情感表现力提高上存在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应用,并通过合理地设置学习小组让整体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不能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过度应用,特别是学生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时常出现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时。舞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情感表现力提高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调整及应用,从而使得舞蹈教学可以更为灵活。

(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舞蹈表演机会

舞蹈表演机会,特别是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的经验对于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提议,更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现力的不断提高。高校舞蹈教学应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要注重将舞蹈教学活动有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方式方法多元的契机开展一些更为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并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类教学互动的参加积累一些其它的学习经验。高校舞蹈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舞蹈表演或汇演活动,让学生能够有登台进行舞蹈作品表演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登台进行舞蹈表演的机会,更要观察学生在台上的舞蹈演绎表现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化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在情感表达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教师能够制定更为有效的情感表现力培养与提高策略。伴随着登台进行舞蹈表演机会的不断增加,学生对于情感表现力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也能够降低教师在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上的压力,并增强一些情感表现力提高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情感感知

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情感感知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制约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因素之一。新时期,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予以全面提高就需要让学生对舞蹈以及特定舞蹈作品有一个更好的感知。例如在围绕某一民族舞舞蹈作品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表达的情感内涵向学生进行讲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舞蹈名家示范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优秀艺术家情感表达技巧的运通解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调整,表情的调整与运用等进行舞蹈作品情感内涵的感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对特定作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一旦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情感化分析及感知习惯,并在进行舞蹈作品赏析时主动地进行情感感知,高校教师便能够更为轻松地对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提高。

篇6

1.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舞蹈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舞蹈动作和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和复习,同时需要自己制定符合自己时间安排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加强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及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与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适应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出现严重问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只是单纯的跟随老师的节奏,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和扩展,或者是提前的感知,缺少主动性,同时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我掌握了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对于舞蹈的改编和自编能力没有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中的学习适应性出现很大的分层。

2.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判定因素之一。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熟练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和容量还要与学生的承受能力进行协调。在实际舞蹈教学的学生中,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独立性不够,舞蹈教学需要很强的独立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独立意识和独立承受能力较弱,遇见与别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就选择接受别人的意见;第二心理比较脆弱,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例如舞蹈动作不精准,不能很好的发挥舞蹈情感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应对,有的还会发牢骚,这都是学习适应性不强的表现。

3.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较差

许多调查都表明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会比低年级的学生弱。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舞蹈学习时间较长,容易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舞蹈的兴趣容易降低,在学习的时间管理上容易出现散漫、倦怠现象。同时学习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舞蹈学习。

二、对提高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习舞蹈的过程和经历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舞蹈基础、不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区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舞蹈学习中真正的受益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2.进行多元化的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设计使用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特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动作进行细致认真的教学,在舞蹈教学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舞蹈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舞蹈教学方法,与自身的舞蹈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3.学生要正视差异,理性面对差异

在任何事物的学习中,都不可能出现成绩相同,能力相同的现象,舞蹈学习同样不例外。在舞蹈学习中,由于所受舞蹈教育,自身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学生间会出现很多差异状况。面对差异,学生不能自暴自弃,选择逃避,这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要积极面对,寻求自己的不足,对别人的优点进行借鉴,加强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4.学校要完善舞蹈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完善舞蹈教学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舞蹈教学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学校要逐渐完善自身的舞蹈教学设施建设,添加教学音响、多媒体设备等,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同时开展舞蹈方面的活动,扩充学生的舞蹈知识面,并且要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使其对舞蹈学习有更好的认识,强化学习的适应性。

三、结束语

篇7

一、高校舞蹈教学对舞台适应力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结构的重要部分之一,虽然伴随着艺术教育改革取得相应的成就,但是与整体的艺术教育相比,舞蹈教学还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首先舞蹈教学的改革相较于美术与音乐教学的改革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舞蹈教学改革起步晚,发展慢。除去具有专业舞蹈专业的艺术高校,普通的高等院校基本很少开设舞蹈专业,专业院校规模较小,起步较晚,再加上近几年人们才对舞蹈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整体上来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此外,高校的舞蹈教学,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舞蹈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力与舞台适应性的培养,致使学生在舞台表演的时候空洞,仿佛没有灵魂的木偶在重复着舞蹈动作,无法打动观众,也不具备相应的实用性,阻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与适应力。舞台适应力是指学生可以适应不同的舞台形式,自然的表演舞蹈,展现自身的表现力,赋予舞蹈艺术价值。其核心的本质是根据不同的舞台形式,通过自然流畅的舞蹈动作将舞蹈的内在思想与感情传达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舞蹈的动作又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舞台形式与状态表现出相应的舞蹈内容,才可以达到舞蹈的艺术价值。因此高校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台适应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让舞蹈更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台适应力的具体策略

随着舞蹈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舞台适应力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当中进行注重培养,已经初具成效,以下笔者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舞台适应力的具体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学者参考与借鉴。

(一)加强对学生舞台适应力的重视程度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开阔教育理论的视野,加深对舞蹈艺术的了解,重视对学生舞台适应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的高校舞蹈驾驶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对舞台适应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刻,学生的舞台表演也只限于表面,不够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加强对舞台适应力的培养,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舞台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并对表演过程中不自然的舞蹈动作加以纠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适应力。

(二)提高对舞蹈训练中动作与感情的培养

舞蹈的艺术价值最直观的表现在其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感情内容,为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宣泄。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适应力,必须注重于对学生的舞蹈技巧与感情的训练,使其在舞台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表达合适的舞蹈情感。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师的舞台表演,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舞蹈人才在舞台是怎样进行表演,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舞台适应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只有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舞蹈才会富有精神与活力。无论是绘画、科学、音乐等各个行业中的优秀者,都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其所有的灵感也来自精神世界。因此在提高学生舞台适应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例如:在传授学生民族舞蹈的时候,在熟记练习舞蹈动作的时候,还要为学生灌输相应的文化知识,学生在领略了舞蹈的内涵后,才会舞出灵动的舞蹈。

三、结语

总之,舞蹈的表演形式十分的繁多复杂,而且是一门科学性较高的实用课程,学生通过基础的舞蹈技巧训练与表现力的训练,通过舞台的实践来展现自己的舞蹈水平。学生对于舞台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舞台适应能力,才能更加收放自如地将自己掌握的舞蹈技巧与表现能力展示给观众,整个表演才会更加的流畅,富有感染力,很好地将自身的内在感情表达出来。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大幅度提升。

作者:张孔 单位:晋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旭.谈美感在舞蹈毯技课中的表现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2,(19):274.

篇8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台表现力;培养措施

一、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舞蹈教学比较注重对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高强度的舞蹈技能训练常让学生在机械的舞蹈动作中渐渐失去了对舞蹈的乐趣与兴趣。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结构侧重点,将舞台表现力的训练内容有效的与舞蹈技能训练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情感和肢体得到同步的释放,进一步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舞台表现了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构的设计,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对其舞台表现力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估。避免在舞蹈表现力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课程训练强度的不均衡。不仅如此,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教学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总体来说,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规范的一种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首先,舞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训练与对舞蹈动作学习的具体表现进行融合评价,其次,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具体舞台表现能力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舞蹈视频中的内容,与自身的舞台表现力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价,继而帮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也让每位舞蹈教室清楚认知每位学生对舞台表现力的具体掌握程度。

二、革新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在学生的整个舞蹈学习生涯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室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舞蹈教室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积极的舞蹈育人观念,才可以对舞蹈提高统一和深刻的认知,进一步形成自身对舞蹈的独特领悟力。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的培养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老师过于之中学生舞蹈基础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认为通过反复机械的动作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这种教学效果缓慢且有所偏差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开放性发展,甚至是导致舞蹈教学的艺术价值被埋没。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反思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重视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将这样的创新舞蹈教学理念切实融入到舞蹈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三、加强学生对舞蹈内容上的演绎

很多舞蹈教师都会认为舞蹈课程是一门以技术为主的课程,但实质上,舞蹈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舞蹈技能做出熟练的应用和掌握。为了解决部分高校忽视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需要让学生深刻认知舞蹈内容中表现力的重要性。每个舞蹈动作都是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并具有自身独特的意义,这也是很多经典舞蹈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的原因,通过对舞蹈内容的演绎和表达,深切传达作者自身内涵的同时,也将自己所蕴含的情感能力进行了针对性表达。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时间的洗涤下愈发熠熠生辉。因此,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自己所表演的作品内容进行细化的了解,才能与舞蹈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形成共鸣,继而在舞蹈内容演绎的过程中更加的饱满。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舞蹈课程培训前,系统的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创作背景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做出意义内涵的深刻理解,进行舞蹈内容上的二次创作。舞蹈艺术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情感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有所不同。想要达到舞蹈艺术的更高境界,就需要形神具备的领悟舞蹈内容的真实内涵,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动作和环节上的展示。只有将自身情感有层次的融入,才可以充分体现出舞台表现力,继而展现舞蹈的魅力。这也是学生需要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和演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对舞蹈内容的演绎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舞蹈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化,需要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将实际生活内容与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融入舞蹈内容中,并包含情绪的形象生动的演绎,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对于舞蹈表演以及舞台表现力的热情。从根本上提升舞台表现力所为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意义。

四、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