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景观设计任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 言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长达70多年,从192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花园》(与J.C.亚特兰大合著)起,到1992年规划设计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数十部,完成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100多项。其中,《人类的景观造园》(The Landscape of Man)[1]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规划设计界广为流传。
2专业教育背景
本文着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绍,并非个人传记。但是,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有赖于对于其生平的了解,因为,规划设计作品自身无法解释发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长达70年的规划设计生涯中的这样和那样的转变。对这样一个职业变迁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单纯的设计作品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对其设计动机的了解、痴迷以及兴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经验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学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统的教育。之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建筑师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导进入位于贝德福特(Bedford)广场的建筑联合学校,就读于建筑学专业。在那,杰弗里·吉利柯与其学友J.C.(约克)斯费尔德( J.C.(JOCK)Shepherd)合作,进行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那时,几乎没有关于该领域的权威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细心地记录下来,其他要素则被排除在外,与建筑邻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园也不例外。因此,这一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后来事业的形成。
3专业实践的发展与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第一阶段从1927年获得建筑师从业资格开始,长达30年之久,极大地影响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个规划设计生涯。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专业上已具备巩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领导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对于大多数规划设计师来说,这也许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20世纪五十年代末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1960~1980年期间,其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的变化。他改变了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一地应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技巧。这一单纯的转变对其设计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并极具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其景观设计哲学思想,这可以从他作图的线条、构思以及完成的项目中看出。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绝大部分属于环境设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生态方面的考虑总是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生存环境这一人类的根本资源,杰弗里·吉利柯认为,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读
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设计与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项目,他总能探索出该地的场所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清晰地定义下来,从不脱离和歪曲事实。这样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项目中就已有所体现,例如查达·乔治(Cheddar Gorge)或作为对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园。在查达·乔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通过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过水池的反射进一步强化;在迪奇雷公园,被赋予历史意义的长平全合适,使得整个建筑物成为后来加建的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图1)。又如在拉尼麦德(Runnymede),肯尼迪纪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达纪念碑,必须穿过自然林地,这是一条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场所各方面的条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许多园林设计中,他首先将主体建筑安排在景观环境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安放在环境中。在大约20个项目中都曾运用了长平台或长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台。随着这一设计技巧的发展,它更多地浓缩了场所的历程。在拉尼麦德,它被设计成联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条线;在克罗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长步道被改换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线的形式,连结哈尔(High)街和花园;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长水体的旁边;在心境园(1986年)中,它又变成一条水上游线,一条通过综合场所的主要游线。对此,迪奇雷公园的委托人提到:“无论怎样,平台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项伟大成就。”
5代表性作品简介
杰弗里·吉利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间,包括:撒顿场所,莫丹拉市民公园(Modena),心境园 (第一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园(见彩图),此外,还有曾被提议但未实现的特尔尼公园(1989年)以及为开罗所做的设计(1992年)。
5.1撒顿场所
撒顿场所的对称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艺复兴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扩建。现在的景观始建于1980年,是对创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负的巧妙隐喻,其中东墙花园(East Walled Garden)则展现了天堂乐园与圣地园。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对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响,撒顿场所花园与干布瑞尔别墅同样表达了其个人头脑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园
莫丹拉市民公园和撒顿场所一样,结构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二者的目标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个市镇公园一样,莫丹拉市民公园为集体性的都市社会提供娱乐和休闲;实际上,它意在打开基于尊严之上的潜意识的窗口,表达当今人类社会与古典主义世界的联系,从而强化旧城中心区的价值。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正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开阔的视野和对于人文主义的热爱启发了这一设计。
现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重视景观规划布局,忽视小品设施设计的现象。一些景观设施由于缺少对景观环境现状和历史脉络的调研分析,设施服务对象不明确,不能完全满足园林环境的功能需求:一些景观服务设施由于设计布局随意性大,体量比例失调,加上现场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形成了公共场合的安全隐患。因此,园林景观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情感、文化修养的同时,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尺度规范,满足居民游憩的舒适和安全的需要。
园林景观服务设施的尺度研究范围
园林景观服务设施主要分为休憩类、防护类、展示类、清洁类四大类,如围栏、座椅、指示牌、垃圾箱、洗手池等,它们不仅仅提供了休息、防护、清洁等实用功能和价值,也起到点缀园景、渲染气氛、美化环境的作用。
园林景观服务设施以人体的基本尺度作为衡量标准,其设计对象必需满足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行为等活动需要,在尺寸、大小、比例等方面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尺寸属于尺度的一部分,它是尺度在某方面的一个数据体现。尺度必须有尺寸的介入才能正确地体现,这个介质的标准即人体的本身。人体是一切尺度存在的皋本参照,例如家具或建筑构件的尺度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体舒适度以及人的心理、体验等影响,景观设施也不例外。
休憩类景观设施的尺度设计
休憩类景观设施主要是指户外座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安置的地点及距离因素。根据游人的行为活动范围及心理感受,一般间隔100m左右设置一处歇息场所。
座椅尺度设计涉及三个方面:座椅面的尺度、靠背尺度和扶手尺度。它除了能满足人们停步休息的功能外,还应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度。座椅面的尺度应该能够保证大多数游人坐下时脚掌平放,小腿垂放自然,大腿肌肉不受压迫。因此,合适的座椅一般座面高350mm~400mm,深度为400mm~430mm。
为保持人体坐下时脊柱仍然处于正常自然形态,靠背与椅面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15度。老年人聚集的场地可以设计带有扶手的座椅。
防护类景观设施的尺度设计
在园林户外设施中,防护类小品随处可见,如栏杆、扶手、围栏等。常用材料有大理石、花岗石、青石等材料;有竹子、木材、树篱等天然材料;也有不锈钢、铸铁、合金等金属材料。防护类小品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也起到组织交通、分隔空间及安全防护的作用。
防护类小品的设计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考虑其安全尺度。如绿地边缘的栏杆一般采用低矮的围栏,其高度一般在30cm~40cm;领域性较强的绿地一般采用中栏杆,高度约90cm左右:而高台、江边等处一般采用高栏杆,高度在120cm以上,主要是为了为防止儿童翻越。如果其平台的水平面高度增加,栏杆高度则应再适当提高,甚至可以达到150cm以上。
栏杆的竖向间距还应确保不能让儿童轻易将头部卡住。一般5岁儿童头颅直径最小尺寸约为14cm,如果考虑到安全的最大限度,则栏杆间距不应超过11cm。
另外,在公共游园区,应该考虑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如为了方便残障人士的轮椅上下坡,坡道两侧应设计65cm和85cm高的两道扶手,目前国内景区这种人文关怀的扶手设计并不多见。
清洁类景观设施的尺度设计
清洁类景观设施包括垃圾箱和洗手池。目前国家对垃圾箱的投放数量和密度没有统一规定,而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规定,“废物箱的同侧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并可根据人流量的大小适当增减:商业、金融、服务业街道等人流密度大的地区的人行道:30m~50m;其他道路的人行道:100m左右。”规范同时指出,废物箱的投放口大小应方便行人投放废弃物,箱体高度为0.8m~1.1m。
一般来说,主要商业街和车站的垃圾源较多、人流量大,垃圾箱的间隔不应过大,但也不宜过密,否则影响美观程度,也增加成本及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建议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最大间距不大于150m。
洗手池的尺度以普通成年人的身高为设计标准,游人在使用洗手池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勾腰俯身,也不会高抬手肘。公用洗手池的台面高度
般在700mm-800mm之间。
如果考虑到儿童身高的限制,户外洗手池可以设计
高一矮两个洗手盆,目前国内室内餐厅或酒吧使用这类设施居多,而在户外园林中使用得较少。上海世博园的户外直饮水池则充分考虑到了这种需求。
展示类景观设施的尺度设计
展示类景观设施主要包括指示牌和标识,它们是景区具有识别性的重要因素。基于不同功能和主题的展示设施,其尺度设计也有不同的方案。
1.1植物配置不适合广场气候
凤凰山海拔近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针、阔叶与落叶混交植物,山上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栎树等,以柏树为主,一年四季常青,荆棘杂草共生.而广场栽种了800余棵香樟、皂角、银杏、水杉等高大乔木,红槿木等灌木4000㎡,草坪、麦冬14000㎡.由于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群遮风挡雨,终年处于风口上,广场植物栽了一批又一批,成活率却较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2土壤不适应植物生长忽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土壤里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而巴人文化广场在原页岩砖瓦厂的旧址上修建,烧砖将大量比较疏松的表层土、下层土取走,只剩下缺少养料的岩石层土,非常贫瘠,同时,属山地森林酸性黄棕壤,四川俗称石谷子,粘土少,石子多,植物难以生长.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凤凰山地貌特征,忽视广场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广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设计者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忽视凤凰山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异地移植银杏、水杉等再生树,导致许多银杏、水杉树在广场绿地中生长不良,极大地影响了广场绿地的综合效果,造成了绿化成本的成倍增长.
1.3植物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
巴人文化广场的一边背靠以柏树为主且四季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其余三边则是村民种的菜地及梯田,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而广场虽有成排的桂花树、成丛的银杏树、低矮的植物,以及现代草坪和麦冬等,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树栽花种草,华而不实,植物景观设计显得很生硬,与周围自然植物景观格格不入.
2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确保设计效果,结合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弊端,我们认为,其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一般性原则.
2.1经济适用美观原则
根据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原理,将广场的投入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利益价值进行统筹规划,既要尽可能节约经济成本,避免奢侈浪费,降低资金投入,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借各种植物独有的形状、韵律、色彩和香味,或者表现人的意志和品格,或者表现人的审美情趣,使人触景生情,赋予植物拟人化的品格.
2.2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原则
乡土植物是在本土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从广场自然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要素和广场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宜树则树,宜菜则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如松树、菜地、梯田元素等,充分反映出广场特色.
2.3利用植物本身的文化属性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原则
在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表现、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在详细考察凤凰山植物特色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植物的文化美以及象征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格化特点,将巴民俗风情、巴文化内涵有机融入于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同时,充分利用凤凰山上本土植物的文化属性和四季变化的色彩,使广场的植物景观具有达州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巴文化特征.
2.4生态节能又师法自然原则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根据巴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规划,对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特征进行综合研判.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地合理利用植物,避免植物的浪费,还应重复利用现有植物,使植物循环再生,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适合广场土壤和气候的植物.同时,应遵循广场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既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又科学地处理好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寄生关系、附生关系等,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3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路径选择
植物景观不仅包括各种植物的选取,还包括各种植物的配置.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表达,既要符合一般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而且还要考虑其本土性要求.
3.1植物景观设计与巴文化主题有机结合
巴文化是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灵魂.古代巴人以白虎为图腾,以洞穴为家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更练就出宛如山脊般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这就是勇猛刚毅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豪迈豁达的心态,千年跋涉,百代传承,生生不息,既是达州巴文化内涵的根基,又是达州巴文化的灵魂和巴文化精神所在,更是达州巴文化的风韵和魅力所在.要从达州巴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入手,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条件有机结合,突出巴文化脉络的神韵,打造巴文化主题.植物景观又是巴文化的载体.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乡土植物是能够反映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如达州市的乡土树种松树柏树,是最能体现巴文化特色的植物,同时还是四季长青又长寿的乡土树种,永远代表崇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对巴文化性格与精神风貌的概括提炼.又比如形态优美的斑竹、水竹,体现了富有气节、挺拔凌云、坚贞不屈的巴文化品质.将这些饱含巴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通过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表现技法,大力发挥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这些植物的形、色彩和线条等,用美学特征去设计创作植物景观,与广场上貔貅、汉阙和青铜虎钮这些具有鲜明巴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高度融合,共同体现巴文化主题.
3.2植物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1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以人为本、以乡土自然为本、以乡土植物为本,以完整的生态链作为设计考虑的终极内容,充分尊重广场休闲、娱乐的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于每一气候带的生物群落具有适应于本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不仅体现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而且体现在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还体现在群落植物种类的生理习性上.所以,应充分综合考虑广场处于海拔800米山脊的气候和土壤因素,植物景观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环境的自然状态,以乡土松树为主,再灵动地配置春夏绿色秋冬金黄色的山野茅草,是广场最合适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四季的变换,茅草由青色变为棕色,与山道粗犷的线条相配合,同时精心设计种植茅草的场地,一定会呈现出植物景观中山地野草那巧夺天工的形式美,将构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似乎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人生理想.因此,广场植物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些自然的景观,让人们充分感受自然气息,同时还能够使广场与周围的小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应对高达几十米的光秃秃的似刀切一般光滑陡峭的断崖进行治理,或将其崖面打造成适合攀岩运动的项目,或将其平整种上爬山虎植物,使其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3.3植物景观设计与乡土植物有机结合
乡土植物既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又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之于奇花异草来说不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后期的管理成本较低,更能彰显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人文魅力.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的南边,凤凰山成片的松树柏树使之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所以广场植物配置首选应该是松树柏树,易于生长.同时,凤凰山有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的毛茅,春夏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秋冬呈现出大片的金黄色,生命力非常旺盛,是凤凰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像俞孔坚提出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可以作为广场有意味的植物景观元素,通过加工和再设计,以新形式、新意蕴和新的时代气息,使之形成十年景观、百年风景、千年风土,给生活在达州的人带来亲切感,表达对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的珍惜之情,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
3.4植物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巴人文化广场除一边背山外,其余三边是梯田和菜地,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与周边的农耕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使之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并给市民提供农耕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提供贴近自然和内心需求的景观.如设置菜地、荷田、稻田等,这些景观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也低,不仅有利于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和丰富,而且有利于提高绿化水平,有利于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通过将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农耕菜地、青青荷田、水稻田艺术地植入广场中,进而采用现代景观设计表现手法,使巴人文化广场既具有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又具有体现参与现代农村生产劳动等功能.耕种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农耕文化可以得到活生生的展现;可以唤醒都市人对儿时田野生活的记忆,并获得休闲娱乐和亲历生产劳动的体验,使人们也多了一份享受大自然馈赠的乐趣.
4结语
[关键词] 委托理论 随机因素 风险规避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委托理论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对多人、人努力多任务且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在市场中,某公司在某地有两个销售处(或销售人员) 的销售委托问题,人的工作任务很多,可能既要提高产品销量,又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降低销售服务成本,另外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竞争;其中,销售人员作为人具有信息优势,公司作为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因此,公司常在合同中采用将人的薪酬与其业绩挂钩的办法来激励人努力工作,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由于人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且人的努力分为双向任务(为降低销售成本而付出的努力和为提高销售业绩而付出的努力),因此委托人如何设计合同以促使人努力工作,从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极大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问题假设
1.委托人L(公司)、人i(销售人员,i=1,2)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们的目标都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一般假定委托人风险中性、人具有风险规避特征。
2.人的行动记为,代表人i为降低销售成本而付出的努力,代表为提高销售业绩而付出的努力。
3.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努力程度,但可以观测到人的销售业绩。委托方设计激励合同,取,是人的固定收入,为剩余利益分享系数。和分别表示人i的努力和所带来的利润。
4.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时,人i(i=1,2)的产出(销售利润)不仅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另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当其对手努力程度不变时,自己的努力程度增加可以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吸引对手的顾客。
三、人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人具有双重任务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当委托人对人具有不完全信息时,委托人应考虑人的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由委托理论知
(1)
人1的确定收入:
(IC) (2)
(IR)(3)
人2的确定收入:
(IC) (4)
(IR)(5)
对上述式子(1)(2)(3)(4)(5)求解得:
四、模型的结果分析
1.表示人越厌恶风险,工作积极性越弱。
2.表明外生随机变量产出系数对人业绩的影响程度越大,他所面临的风险越大,人的激励报酬强度越小,工作努力越弱,越趋向于固定工资。
3.表明当人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时,由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两个人投入降低销售成本和提高销售业绩两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多。
4.表明人的两项任务的努力产出转化系数越大,人越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情况下,两个人间存在竞争关系且人努力具有双任务情况下的委托问题,最后的结果和文献中的人间竞争、努力单任务的结论基本相同。因此,委托人在设计人薪酬时,一定要考虑市场随机因素对人销售业绩的影响,增加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减少人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使人增加工作努力程度;另外,可以利用人间的竞争关系,从中获利,尽可能大地满足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Holmstrom B , PMilgrom. 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 , 1987 ,55 :303~328
[关键词] 委托理论 随机因素 风险规避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委托理论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对多人、人努力多任务且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在市场中,某公司在某地有两个销售处(或销售人员) 的销售委托问题,人的工作任务很多,可能既要提高产品销量,又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降低销售服务成本,另外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竞争;其中,销售人员作为人具有信息优势,公司作为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因此,公司常在合同中采用将人的薪酬与其业绩挂钩的办法来激励人努力工作,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由于人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且人的努力分为双向任务(为降低销售成本而付出的努力和为提高销售业绩而付出的努力),因此委托人如何设计合同以促使人努力工作,从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极大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问题假设
1.委托人L(公司)、人i(销售人员,i=1,2)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们的目标都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一般假定委托人风险中性、人具有风险规避特征。
2.人的行动记为,代表人i为降低销售成本而付出的努力,代表为提高销售业绩而付出的努力。
3.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努力程度,但可以观测到人的销售业绩。委托方设计激励合同,取,是人的固定收入,为剩余利益分享系数。和分别表示人i的努力和所带来的利润。
4.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时,人i(i=1,2)的产出(销售利润)不仅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另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当其对手努力程度不变时,自己的努力程度增加可以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吸引对手的顾客。
三、人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人具有双重任务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当委托人对人具有不完全信息时,委托人应考虑人的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由委托理论知
(1)
人1的确定收入:
(IC) (2)
(IR)(3)
人2的确定收入:
(IC) (4)
(IR)(5)
对上述式子(1)(2)(3)(4)(5)求解得:
四、模型的结果分析
1.表示人越厌恶风险,工作积极性越弱。
2.表明外生随机变量产出系数对人业绩的影响程度越大,他所面临的风险越大,人的激励报酬强度越小,工作努力越弱,越趋向于固定工资。
3.表明当人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时,由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两个人投入降低销售成本和提高销售业绩两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多。
4.表明人的两项任务的努力产出转化系数越大,人越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情况下,两个人间存在竞争关系且人努力具有双任务情况下的委托问题,最后的结果和文献中的人间竞争、努力单任务的结论基本相同。因此,委托人在设计人薪酬时,一定要考虑市场随机因素对人销售业绩的影响,增加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减少人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使人增加工作努力程度;另外,可以利用人间的竞争关系,从中获利,尽可能大地满足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Holmstrom B , PMilgrom. 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 , 1987 ,55 :303~328
关键词:雨水花园;污水处理系统;植物
雨水花园是温室花房旁的一块浅凹绿地,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较少,可通过弃流和过滤直接排入蓄水系统;地面雨水杂质多、污染源复杂,在弃流和粗过滤后进行沉淀排入蓄水系统,是一种生态可持续利用的设施。雨水花园通过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利用和补充地下水资源,具有雨水储留,改善环境景观和调节局部微气候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雨水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雨水花园的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废水净化系统,它可以将生活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再一次处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强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楼A和图书馆之间为校园景观河道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与师生科创孵化中心。在建设之前那只是一块空地,而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生态园,内含太阳能温室、污水处理系统、各类植物,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性生态庭院。它根据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场地设备,把生态园打造成一个雨水花园,将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并结合场地上的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师生们的付出,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纯天然的花园。学生们也在循序渐进的建造过程中,熟练掌握了肥沃土壤的技巧,让花园处于最佳状态,并且学会如何因地制宜地布置养护一片生态花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水质性缺水的问题逐渐显现,于是水资源的供应成为一个难题。针对这个现实,雨水花园应运而生。污水、废水、雨水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常见的水资源,也是不断被浪费的水资源,但是,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一切自然条件。雨水花园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水资源充分循环利用起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强了抗旱能力,有利于恢复植被,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调节了山区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应矛盾。
2雨水花园设计初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雨水花园主要是雨水生态可持续控制及利用功能。通过植物、覆盖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充足的净化,最终达到雨水循环。另一种方式就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先锋河排入学校内的污水。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作用为净化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床等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特点。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工艺有多种,在出水达标的前提下,最突出的优点有:(1)设备埋于地表下,上面可以进行绿化,环境美观。(2)整个设备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3)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设备上方可修建停车场等,无需建厂房等设施。(4)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5)操作便捷、建设容易维护简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缺点:(1)不利于维修,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2)对环境适应性强,冬天防冻、夏天防洪,北方需要埋入土层较深,并做保温处理。
3雨水花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雨水花园是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收集并处理雨水,结合场地上的污水处理设备将处理达标的水用于整个生态园植物的浇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1植物在雨水花园中的功能
植物在雨水花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植物的生长极大改变了污水处理过程的环境条件等。植物根系深入土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但提高了土壤的水力渗透率,而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植物根区微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3.2浙江省雨水花园适宜的植物选择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春秋雨季为过渡时期,气旋现象频繁,锋面雨甚多,冷暖变化亦大。浙江省气候温暖、地形复杂、土壤多样,因而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甚多。
一、国内外企业的信任研究的文献综述
信任的探讨一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回应,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开始对信任进行了研究。
1.国外企业信任研究综述
新古典经济学是以“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信任问题。经济学家阿罗在其《组织限度》一书中指出信任是经济交换有效的剂,将经济落后与信任联系起来,提出可以用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世界上的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新经济社会学奠基人格兰诺维特以嵌入理论提出经济交易,经济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破坏和相互欺诈行为和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为防止欺诈、破坏及处理争端所需的交易成本。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其所著《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用企业发展的规模作为主要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信任度的高低,即一个国家的信任度越高,则其企业发展越好,反之则影响企业的发展。他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可有助于经济行为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效益。
2.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我国对信任的研究相对滞后,随着中国信任度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学者们开始将信任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张缕博士以“嵌入性”为视角,提出了当前我国企业间信任关系有二个特征:一是以工具性关系构建为基础的多元信任关系构成。二是不同信任关系模式的运作方式相差较大,这种不同信任关系模式级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为各模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各尽其能地发挥作用,而不利的一面为各模式运作效果存在相互抵消的风险,对设计出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极大的制约。清华大学的罗家德教授在《中国人的信任游戏》指出中国人做生意,一手是“信任游戏”,一手“是权力游戏”,信任是企业双方进行交易的基础。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关于信任理论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则较少,因此,本文立足于实践层面以服务型企业为例,运用企业信任理论,通过问卷法来探讨影响服务型与其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提出构建服务型企业与消费者良好信任关系的建议。
二、服务企业的信任的界定
西方学者Sirdeshmuk以服务行业为背景来研究影响顾客信任的因素,将顾客信任定义为顾客所怀有的服务提供者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其承诺的服务内容的期望。对服务性企业来说,其服信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企业对员工的信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三、影响服务型企业持续性信任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企业持续信任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工具信任的形成,即企业通过独特的物质文化、建筑、服务设备,服务的规律性在顾客心目中获得良好的信任;第二阶段通过提供给消费者各种承诺,提高办事效率,与顾客有友好的合作经历,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过程型信任;第三阶段通过上述两个过程最终获得顾客的满意感、忠诚度的情感信任。基于此,本文选取500名消费者,来研究物质文化、服务规律性、企业办事效率、提供给顾客的承诺、顾客的满意度和顾客的忠诚度等6个因素来分析顾客是否会与服务型企业建立持续性的信任关系,顾客的满意度、顾客的忠诚度和服务型企业所提供各种承诺是影响服务型企业与其顾客建立持续性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1.顾客满意度是影响服务型企业与顾客建立持续信任的最主要因素
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企业及企业员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性综合评价,顾客满意是顾客信任的前提。如果顾客对企业的服务态度、内外部设施越满意,顾客就会重复购买企业的企业的产品及服务,顾客的信任会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2.顾客忠诚度是影响服务型企业与顾客者建立持续信任的重要因素
顾客忠诚度是顾客对某企业产品或服务产生的好感形成的偏好,主要是通过顾客的情感和行为忠诚表现出来的。对于喜欢规避风险的消费者来说,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越高,就越不可能冒险尝试接受另一家服务,而愿意选择已经习惯了的服务。因为一旦选择其它的企业,他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尽可能地维持与同一个的服务享受者的长期关系本身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持续利润。
3.承诺也是影响服务型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续信任的重要因素
服务性企业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只有通过承诺才有可能建立某种信任关系。信任是对承诺的一种跨越,是不可化约的信念的一种品质。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对服务接受方的承诺可以提供了一种激励,增进双方的合作,决定了可信赖性。但是承诺也必须适度,频繁的承诺可能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如果企业总是对顾客做出承诺,在顾客看来,企业会不可信。
四、培育服务型企业与消费者构建持续性信任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杨雪(1985-),女,辽宁盘锦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楚金华(1978-),男,湖南汩罗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刘心(198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商业管理系助教。
课题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1YB042),主持人:楚金华;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辽宁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主持人:杨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61-05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辽宁将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这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全省劳动者素质,必须依靠人才的强力支持,特别是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其他人才不可代替的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此类人才极为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虽然辽宁省各级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是,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信息处理、商机把握、判断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创业环境的营造等。据教育部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同时,据另一项调查显示:“创业者中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2~3%”。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创业人才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求不一致,如何平衡其需求,保障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从利益相关者需求角度探求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章鲜少,只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李政,2012)以及利益相关者态度与创业意愿关系(袁应文,2008)。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及策略。这不仅能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加以改进,也将大大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亦能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政府和社会分忧解难,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内涵
熊建武,周进在《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中指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是以服务和管理行业创业为主要目标的创业人才,应具备创新的理念、创业的能力、健康的心理以及服务管理能力[1]。本文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将本文中所指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界定在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认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主要面向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以及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所采取的活动是创建新企业,或是在已有企业的基础之上进行组织、制度、技术、市场等的创新和再造,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具备不仅包括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观念素质,具备现代服务业企业管理能力与技巧。与理工科专业人才相比,在人文综合素质和管理素养方面要有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系统思考、分析执行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其它文科类专业人才相比,服务管理类专业人才更注重管理实践技能[2]。
二、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
(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他强调组织活动追求的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体的利益[3]。该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清晰地解构了“责任即利益”的观点——“任何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只有在真正重视并尽力满足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前提下,组织本身长期的、可持续的利益才能得以维系”[4]。本文借助利益相关者这一理论,将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按照其重要性和内外部划分为重要利益相关者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教育联合会;核心利益相关者也是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包:教师、创业人才、管理者(见图1)。
(二)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
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影响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明确其利益诉求点和各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见表1)。
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所有要求和期望,并使其达到最大值,是不现实的。如何协调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是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只能量力而行,统筹兼顾,努力达到一个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要求学校必须处理好重要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与核心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利益相关者们不仅可以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人、财、物等有形资源,还可以提供政策与制度(来自政府)、经营理念、实践基地(来自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创业文化(来自教职工和学生)、信息(来自所有利益相关者)等无形资源。其中,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紧密相关[5]。而影响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素不仅在于良好的创业环境的营造,还在于创业课程教育教学环节的实施。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满足程度低
目前辽宁省各大高职院校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学生是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接受者,也是体现着,他们直接影响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辽宁省高职院校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人才培养意识,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所限,加之创业成功率不高,竞争压力过大,不适宜创业。同时,忽视了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有些高职院校误将创业人才培养就是鼓励学生做老板,追求财富最大化,忽视创业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创业物质性投入相对较少,加之管理者对创业人才培养的关注不足,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入较少,多是停留在方案中,对教师培训不足,一方面无法满足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使得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2012年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5%的创业大学生非常了解政府部门及学校的创业帮扶政策。与此相对应的是,64%和50%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放宽贷款政策和拓宽融资渠道,希望放宽企业审批及简化程序和加大税收优惠的占45%和41%,希望加大舆论支持的占33%。83.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创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6]。政府作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目前政府、现代服务业、企业、职教协会由于其价值需求不明确,使其作用发挥不到位。
四、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其著作《人际关系方程式》中提出的关系式,直观清晰的表述了激励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一观点引入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来(见图2)。
设Fmax 表示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F表示核心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内部利益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θ表示重要利益相关者与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夹角);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F=Fmax*cosθ(0 o
由此可见,当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所努力的方向完全一致时,即当θ=0 o , cosθ=1时,F=Fmax,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最大限度优化。
创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大批自主创业人才,提高就业率缓解社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7]。
基于核心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服务管理行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力、执行力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基于重要相关者的价值需求,重要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现代服务业对服务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使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在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下整合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创业人才在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实践能力上都能够满足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为其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2%以上目标的实现,实现科教兴国的长远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模型
为了实现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需要结合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培养目标,在其目标的促使下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教师以及管理者,需要保障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现代服务业、企业、职教联合会需要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外部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与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对接,这种对接的保障来源于创业人才的自主努力学习,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提供的良好创业教育与创业氛围,同时来源于重要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创业机会、创业政策以及良好的创业资源,见图3。
(三)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核心利益相关者策略
(1)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首先应建设校园创业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加强校园创业人文景观的建设、开展创业大讲堂,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创业经验,或聘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立稳定的校友联系网,不定期的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母校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在校报上开辟创业文化专栏,系统介绍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者的先进事迹、政府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基本流程、典范的创业计划书以及学生的创业成果等内容。依照国家举行的创业大赛时序,定期举行创业大赛,建立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校园创业基金[8]。不唯“创业成功率”,“获奖率”为创业成功标志,从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角度,破除一切束缚,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聘请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较好教学经验的人士担任创业授课讲师。 同时,适时派遣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外出参加进修,或进驻合作企业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9]。
将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规格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明确创业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0]。
(2)教师。首先应丰富教师本人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课程的特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上可以以组建大学生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让学生以团队组合方式,完成课程所需项目任务的学习,教学案例选取上应多关注中小型新创建企业或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企业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创业就在身边,尤其对于服务管理类院校的学生需要定期完成调研报告、市场分析、策划书等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撰写的文件,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体验创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3)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应将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种创业平台,积极大胆的争取校内外的各种创业机会,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2.重要利益相关者策略
(1)政府。作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搭建者需要提出适用、实用的创业政策,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以辽宁省开展十二运为契机,建立相关服务业产业创业园,一是建立创业信息和政策平台,实施创业项目动态管理。建议参考广州经验,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备、优质便捷的综合网络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创业决策咨询、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完善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对提供创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中小型企业提高创业服务基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小型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初创者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中介作用,架起高校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经验,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保障的桥梁。同时,为了保证创业资金、创业服务的高效利用,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评价、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引导扶持作用[11]。
(2)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创业基金,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提供技术、资金上的鼓励与支持,与学校联合设立创业训练指导基地[12]。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业实战平台和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晋升学习培训。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也可将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或是经验,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学校,由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可以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3)职教联合会。应整合各学校现有的创业资源,建立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搭建高校之间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企业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建立跨校跨区创业团队。
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各显其才,各用其能,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其中。而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这个过程中如何保障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是作者在未来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熊建武,周进,等.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J]. 怀化学院学报,2008,1(27):102-105.
[2]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29):27-28.
[3]李中衡,吴金华.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J].职教论坛,2011,7(07):1.
[4]李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2(05).
[5]姜丽霞.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韩俊杰,刘盾.政策支持不给力,创业教育不实用[N].中国青年报,2012-02-20(09).
[7]顾英伟,戴卫东,杨雪.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市场,2009(45):73.
[8]孙维良,郑健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探析—以经管类学生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06(05):49.
[9]邱州鹏.论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5(32);111-113.
[10]王贤芳.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