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品包装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药品;包装;装潢设计
现代社会的包装装潢设计日新月异,要求也日趋严格,药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其包装应有特殊的要求。作为传达药品信息功能的载体,装潢设计已经成为药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药品的信息传达和宣传的重任,同时,它也是药品与消费者的心理、生理需求相结合的一门艺术。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通过对技术美学和商品美学的思考和研究,使药品达到物质的使用价值与精神的审美价值完整的统一。本文就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一些特点作一些简要探讨。
1设计要求
1.1科学性
药品包装装潢设计应具备有科学的特征,这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科学技术为设计服务。新的科技成果的采用,新的设计方法,都能使艺术设计产生新的形象,从而促进审美观点的转化。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当充分利用当代的科技成果,采用最新的工艺手段,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同步,而又为大众所接受的药品包装。另一方面,设计本身应具备科学的便利性,这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无论是在药品的使用上,还是对包装本身而言,都是应当遵从的原则。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3号令对药品包装的文字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设计者对允许使用的文字根据包装大小合理调整字体、字号、字间距,并且注意设计上的细部处理,这样可使医护人员和使用者方便阅读,使某些着重突出、重点宣传的文字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可见,文字、图形图案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也是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重点。
1.2审美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不同的时代都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现代包装装潢设计应顺应时代美学观点,创作出具有现代美、健康美的作品。药品包装的装潢设计长期以来缺少创意,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凑、中草药形象的机械挪用,已经成为一种定式。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不应只是程式化的过程,而应该是艺术形式的体现。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又要体现现代设计特征,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包装设计形式,从而体现包装设计的内涵。
1.3适应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种商品的全球流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药品也不例外。作为促进药品销售的包装装潢设计,国内与国外在适应性设计上还存在着差距,如儿童、老年人使用安全提示、文字编排中普遍缺乏中英文对照、对色彩的认识有所偏差等。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都会使药品的使用者产生不同的喜好和认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心理。为顺应这些需要,药品包装的装潢设计也应当及时转变设计思维,在适应国内消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适应国外消费者的欣赏习惯,设计出国内外通用的包装。
2设计要素
2.1文字设计
药品包装装潢设计中的文字是向消费者传达药品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其包含的内容有:药品名称文字、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等。作为包装装潢设计中最主要的视觉表现要素之一,字体设计可以在其结构上可进行加工变化或者修饰,以加强文字的内在含义和表现力。如药品名称文字就可以根据不同药品特点进行设计,中成药可以采用具有传统色彩的书法艺术来表现,西药可采用现代字体的变形处理等,但是,字体设计太过于怪异或采用已被禁止的繁体字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易识别的困惑,因此要特别注意。此外,药品包装的文字编排设计也是容易忽略的问题,从目前市场来看,药品包装上的文字编排很乱,像国家基本药物、GMP认证企业、经销商、中药保护等等内容随处可见,不符合国家对药品包装的各项规定。同时,文字编排设计也应注意科学性,合理的位置、合理的大小,都是文字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药品名称文字、品名、生产厂家,容量等基本文字都安排的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多编排在包装的侧面或背面,并要求采用规则的印刷字体。
2.2图形图案设计
我们知道,包装中的图形图案总是占据包装画面的大部分,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故而图形图案在包装画面中位置十分重要。出色的图形图案往往会吸引人们的视线,成为传达商品信息、刺激消费的重要媒介。因此图形图案设计应典型、鲜明、集中和构思独特。图形图案设计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以艺术的形式将包装内容主题形象化,人们单凭视觉即可直观的从图形图案中,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商品内容及所带来的需求欲望。如西药产品包装中图形图案设计可采用较抽象、简洁的图形,表示科学化、现代化、疗效效果,给病人以信任感,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中成药的图形图案设计则可以体现中华传统医药的特征。
2.3色彩设计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色彩的识别性、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商品包装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美化商品,还要科学准确。色彩的象征性是药品包装色彩设计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在药品包装中,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药品功效,如消炎、降热、镇静类药品宜采用具有凉爽、安静感觉的蓝色和绿色进行设计;对维护健康的保健滋补药品宜采用具有活力、积极感觉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设计。药品包装中的色彩设计应反映药品内容及性质,迎合患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此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认识和喜好都不一样,其象征意义也各自不同,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切不可“按方抓药”,应该灵活运用,并要注意象征的准确性。
3设计程序
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是药品包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一个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经过以下步骤:准备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
准备阶段也是提出问题和调查分析的阶段,它是包装装潢设计的起步,是设计者在孕育装潢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目的是了解药品的一些特征,以便进一步的做好以后的设计工作,如果以一般的消炎药品为例:设计前应充分了解药品的属性特点、状态、用途、原料、性能、规格、使用对象的年龄、心理以及药品保护措施等,以确定消炎药品是采用泡罩包装还是瓶装、以及包装的大小、材料、容量、销售包装的尺寸和采用什么样的色调等。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构思和确定设计方案。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构思主题可以在品牌、药品名称、消费者和图形图案之间圈定。不同的药品可采用不同的构思,以消炎药品为例:要让消费者了解到药品的药理特征,就可采用以药品名称为主的设计方法,把药品名称置于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使消费者能从药品名称上了解该药品的功效;如果消炎药品若想取得消费者的感官认可,色彩的选用则适宜采用蓝色或绿色等具有凉爽、安静感觉的色调,可使消费者产生平静的心态;在字体设计上,品牌与药品名称所采用的字体应规范,大方得体,容易识别,不应出现怪异的字体和繁体字。不管怎样,不论设计从何入手,都要以充分、正确地传达药品信息为目的,才算得上合格的包装装潢设计。一般情况下,药品包装装潢设计应有多个方案进行选择,方案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越大,满足社会的需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方案选定后,应提请委托单位进行审定。
生产阶段最终将实现和检验设计方案,对于不同的药品的包装造型、不同的包装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检验方式。生产成品出来以后,设计者和委托单位应进行评价鉴定,客观地评价出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设计工作。
1.1图形
目前,国内药品包装在图形创新上的尝试还较少,大部分图形设计还比较中规中矩,图形简单,风格单一,这样的视觉形象容易和病痛等负面感觉联系在一起。优秀的图形设计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传递出美好积极的正能量。通过研究患者心理,设计师可以尝试改变单一的药品包装图形设计。图形是无年龄、无国界的视觉语言,具有强大的视觉感染力。人们通常的习惯是在阅读文字之前先浏览图形,因此视觉图形对人的第一感觉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药品包装的重要表现手段。例如花朵造型的药品包装,见图1,此设计完全改变了以往药片整齐排列的包装模式[2],药片被组合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吃完药片后,背面翘起的塑料片就像盛开的花瓣,直观有效的图形设计给病痛中的人们带来了安慰。儿童对药品的恐惧感最强烈,这时图形的感化力就显得尤为有效。儿童容易被一些造型有趣、色彩鲜艳的图形吸引,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药品包装的图形成为儿童感兴趣的一部分[3]。例如3只小猪的药盒包装[4],见图2,包装上的图形是3只憨厚可爱的小猪,每只小猪的耳朵、鼻子、胸口和手的位置都有药片,不同位置的药片代表了药品的不同功效,如此有趣的包装图形设计会大大减少儿童对药物的恐惧感。药品包装的图形创新是对包装风格的重新定位,图形的无声力量将情感带入了设计,拉近了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当然,图形的设计要考虑到药品的性质、使用人群等因素,这样设计出来的图形才能真正带给用户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满足。
1.2造型
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获取外界信息时,83%的印象来自眼睛,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5]。造型作为产品外观形态的表情因素,起着重要的感情推进作用。目前,国内药品除去外包装,中包装或内包装通常会采用瓶装、铝塑板或粉剂袋装等传统包装造型,单一不变的包装造型几乎是药品包装的通用模式,如阿莫西林、板蓝根等这些家庭常用药在包装造型上几乎没有创新,见图3。如何在保证功能的同时突破单一乏味的包装造型,设计师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亲吻药丸见图4,设计师将药丸用4种颜色的锡箔纸包裹,造型酷似KISSES品牌巧克力,此药属于针对感冒发烧的非处方药,不同的包装纸颜色代表了药品不同的疗效,这样有趣的包装造型完全突破了以往药品包装的常规模式,带给患者意想不到的情感体验[6]。糖果药丸见图5,设计师同样将药丸包装成糖果造型,并在玻璃包装纸上写有药丸的名字和使用说明。在设计药品的外部造型时,要考虑造型与药品属性、类型之间的关联,其风格是否符合药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如男性药品包装,见图6,其药板的造型特征与药品的治疗内容非常吻合,包装外形也有助于患者对药品建立信心。图4-6的药品包装造型相对传统造型而言,要有趣、大胆得多,设计师运用了同形异构的方法,进行了逆向定义,用有趣的造型符号来代替了常规的药品包装模式,带给使用者意想不到的惊喜。情趣化的创意大大提升了药品包装的品牌魅力,同时也传递着产品特性、功能、情感等信息。
1.3文字
药品包装的文字设计是传递使用信息的主要渠道,包括药名、说明书等。国内药品的说明书通常以第三方告知的语气叙述,印于包装盒上及附于盒内,见图7。如何对药品包装的说明文字进行再设计,以情感化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使用说明,让患者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是设计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HelpRemedies药品包装见图8,此包装打破了以往的文字说明方式,整个药品包装的文字设计没有过多的内容,包装正面以“需要帮助,我头疼”、“需要帮助,我失眠”等最直接的症状来表述,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购买需要的产品[7]。撕开背面的药盒包装,上面有以医生的亲切口吻来述说的药品使用方式,如“你好,对于你现在的头疼我很难过,别担心,你的脑部不会因此受到影响”等,这样的文字设计不仅能够让患者立刻放松心情,有助于病情的康复,同时也能让患者和药品之间产生良好的沟通。文字在药品包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药品和患者之间最直接、最准确的沟通渠道。如何让文字设计看起来更具有亲和力,设计师应该更多地从用户心理出发,将说明文字的设计趋于拟人化,这样才能让药品包装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然和真诚。
1.4障碍化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消除人们身体疾病的同时,也隐藏着危险。为防止儿童误食等,设计师通常会给产品添加一定的障碍性元素。按压式障碍化瓶盖设计见图9,此设计已经广泛应用到药品包装中,它由一个内螺纹盖和一个外盖组成,如果不按下就旋转,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来提醒父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情感性需求会越来越成为衡量设计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药品包装功能必定不仅指向药剂的保护,还包含了情感沟通、审美心理等功能。设计师应利用包装的互动交流来表达药品特有的美学特征,让患者从内心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也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康复更有利,这将是未来药品包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药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不同于普通的包装设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还涉及到许多现实的难题,比如材料的安全性、文字的准确性等问题。
2结语
关键词:药品包装;包装设计;人性化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和人类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包装也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药品需要在包装设计上下功夫,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促进消费。在药品包装设计方面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药品包装的特殊性
药品的包装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是功能性包装,需要注意到安全性,不但要方便开启还要防止被幼儿误食,正如包装设计专家所说,要恰当地完成这种综合型包装的设计很困难。首先,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必须在包装上对药品有一定的说明性的内容介绍,药品的成份、有效期等都必须清晰准确地标注出来,对药品的购买者负责。药品包装的档次高低对于消费者的购买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其次,药品在包装上应该越来越多地进行人性化设计,如给关节炎患者所用的药物不能装在采用锁式密封盖的瓶子中,为口服液配备量杯,在药盒上印制可触摸的盲文等;同时还可以在药品的包装上设计一些温馨提示的内容,如注意把药品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等。
二、药品包装应与时俱进
(一)药品包装形象设计的观念在转变
传统药品包装设计中我国的药品包装一直比较单一,大多都比较雷同,主要是包装颜色的区别,消费者容易混淆。但是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外包装设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所以包装设计者要注意转变思想观念,不断与时俱进。
(二)注重包装设计中美学与心理学的运用
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应该注重美学和心理学的运用,即使是药品包装设计也需要注意设计的三要素,比如文字的调整、图形图案的设计、色彩的选择及药品的功效作用和病人内心的切实感受等。药品的包装设计和一般普通食品有区别,设计者要在细节上多加以注意,并且考虑药物的具体使用功效,做到重点突出,可以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文字的排版、字体设计上着重考虑,令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详细阅读,点滴的细节疏忽都会造成消费者对药品包装、甚至该企业产品的不好印象,影响药品的销售。
设计者还需要注意一些颜色容易引起消费者内心的心理波动。如儿童的药品受众一般就是孩子的母亲,所以在儿童药品的颜色选择上一般根据母亲和孩子的喜好选择粉红色、橘色等暖色系,他们会觉得药是比较甜的好感觉。还有对于老年人的用药应避免使用黑色、灰色等暗沉的颜色,以免造成老年患者生病后心理受到影响。
三、药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与形象
在药品包装设计中还应该注意色彩与形象的选择,所有的商品首先进入消费者视线的是色彩,色彩选择的好可以首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色彩做为视觉语言传达的要素,具有强调形象设计语言的功效。药品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注意区分不同规格的药品在色彩上进行不同的选择,避免影响消费者分辨药物上出现差错。同时在药品包装色彩选择问题上,设计者应该注意比如以蓝色或者绿色为底色的包装上,设计黑色或灰色的文字,从视觉上是很难分辨的;药品上如果文字说明比较多,要注意色彩反差引起消费者排斥心理。
在药品包装设计中与色彩设计同等重要的还有药品的形象设计。药品的形象有时候对人的影响和记忆比文字效果还要好。药品的形象可以更加快速地帮助医护人员以及病人找到需要的药品。近些年使用点、线、面构成的抽象图案的药品包装设计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在包装的设计上可以发挥的空间和潜力更大。通过点、线、面这些基本素材的不断演变,药品包装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图案,从而生产出协调、有美感的药品包装,使得药品购买者拥有良好的感官享受,增加购买行为。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 对接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内容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普遍共识。文章以广东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医药院校以培养满足区域医药经济人才需求为目标,树立对接理念,构建应用型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普遍共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仅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已超过2 500万人,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 000亿元”,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则是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之一。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医药院校,随着广东省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为了能为广东省医药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适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与区域医药经济发展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并在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等方面开展大量具有成效的实践。
一、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机制是构建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经常开展大量的社会、行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准确获取有用信息,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调整工作。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开展医药行业调研,了解医药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沟通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加强与行业及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实时互动;三是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或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情况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后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可进一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也是我校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机制的方式之一。人才培养工作,虽然有行业的区别及各高校的特点,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方面。各高校在不同层次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了大量的改革成果,通过研究分析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特别是一些共性成果,借鉴其他高校宝贵的成功经验,指导本校的实践工作,尽量避免走弯路,节省实践时间,使学生与社会尽早受益。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是先导”,这是教育改革中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凡碰到阻力时,背后隐藏的常常就是思想观念问题。因此,思想观念转变问题既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改革向前发展和深人的主要因素川。
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人手,通过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举办讲座、编印学习材料等方式,促进管理者、教师及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树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教育思想观念实现了四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教师为主体”向“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三是从“追求教育的统一性”向“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高度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强调因材施教”的转变;四是从“传统的质量观、人才观”向“符合时代需要的质量观、人才观”,高度重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变。这些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蓝图,它为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和实施教学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工作。在对接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时展及区域医药经济的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1.共性模式。共性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些共性要求,是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共同特点。首先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广东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向。其次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要求学生必须修满3学分的综合素质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科研工作、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发表文章等,合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开展各种扩展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最后是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如引导学生选修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来培养其交叉学科思维能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重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等。
2.多样化个性模式。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中存在着很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人们在进行实践和创造性活动时,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单一的培养模式不仅使人才学术视野受到局限,而且最容易抹杀个体的学习兴趣。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可以找到的比较合理的办法。它能兼顾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个体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除了全校性共性模式外,我校各个专业更是将通过研究和调研获取的信息,融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体现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加强与行业联系以促进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面向广东外向型经济需要的英语特色班培养模式、针对生物技术领域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实施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等等,对接广东医药经济发展,培养多样化应用型医药人才。另外,减少课内学时,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在一定程度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选修课程,也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一种手段。
四、更新教学内容
在大学里,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是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碰到的必须明确作出回答的实际问题。正如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19世纪就提出的一个常谈常新的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考察中国大学本科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至少存在3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所学内容中有很多没有多大价值或陈旧的东西,如事实性知识和材料性知识所占比例很大;二是所学内容的广度不够,知识面窄;三是在当代被认为很有价值的知识领域,在中国大学的课程中被严重忽视〔’〕。因此,在以对接理念进行指导教学内容的更新时,就是强调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把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尽量减少学习迁移价值小的事实性知识和材料性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甚至可以作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余自行了解。
建立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机制,科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创新的课程体系,以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协调发展。开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作用较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鼓励开设跨课程综合性大实验等。如《药剂学》课程按药剂生产流程将有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药剂学流程教学法”等。
五、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我校通过建设GMP模拟车间、模拟药房、模拟人实验室、模拟法庭等教学场所,开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教改立项等方式,推进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一次胃肠道疾病的暴发调查”,将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再现和体验实际工作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现场或模拟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投人3 000多万元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引进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VOD视频点播系统、课件录制与直播系统等先进的系统并应用于教学上,大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支持教师开发专业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教学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改革。借助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六、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作用最关键的环节,我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体现与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性,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日常教学工作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初步构建起由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室开放和社会实践等五个层次组成的医药实践教学体系和多环节实践教学模式(见下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该体系的特点及取得的成效具体如下:
1.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把课堂实验视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验课程的比重,包括独立设置实验课、单独评定成绩等。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课程(学科)的单一模式,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整合为一门独立、系统、完整的实验课程,构成一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制定标准,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实验方法与模式,注重综合训练,学用合一,用练并重,开展项目教学法、生产作业现场教学法及现场模拟教学等,大大丰富了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
2.校内与校外互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延伸,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专业实习上安排“三早”实训教育(早接触、早了解、早融人工作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实习前的几年间分段进行见习。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增加了“双轮回”临床见习,药学、中药学专业在第三学期就到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采药实习,并举办“野外药用植物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检验采药的效果。校内与校外互补,除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外,还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这也使得我校学生在实习时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很快成为实习单位工作的得力助手,并在职场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3.课内与课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学校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改革和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生科院整合《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了“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性实验”,以及整合《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跨课程综合性实验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学校所有实验室及研究机构实验室均面向学生开放,每年约有800多学生利用科技平台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科研意识、科研方法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中心”,并划拨专项经费作为学生科技课题立项的基金,近三年共资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课题立项366项,有1500余人参与。学校不断开展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如药科学院的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药品包装设计大赛,中药学院的中药标本制作大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