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8篇

时间:2023-03-06 15:57: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

篇1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血液透析室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科室,随着透析模式的改革发展,透析治疗的范围逐渐加大,透析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各项血液透析室标准规程的出台。近年各省透析室发生的重大不良护理事件的报道,透析患者维权意识更加增强,透析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所以合理而有效控制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才能提高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下面对我科五年中出现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发生的不良事件60例次,出现不良事件由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级,0级和1级事件由科室自行讨论并进行整改,2级、3级及以上事件填写不良事件登记表,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经过及导致后果,经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后上报护理部。

1.2 方法:将我科自行登记处理和上报护理部并在科室进行讨论评定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筛选出近五年内血透室护理人员在病人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内容进行分类: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技术操作不熟练、不熟悉机器操作流程、病情观察不仔细、无菌观念欠缺、健康宣教不到位、语言沟通不良、自我保护及风险意识淡漠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结果

血液透析室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自我保护及风险意识淡漠、病情观察不仔细、技术操作不熟练、无菌观念欠缺、语言沟通不良、健康教育不到位、不熟悉机器操作流程。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3.讨论

3.1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3.1.1 责任心不强是发生透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3.1.1.1 透析上下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边说边做,导致血液入废液袋还未接管,下机空气进入透析器及管道,无法完成回血。

3.1.1.2 无肝素透析不及时冲洗管道,又不观察管路及透析器颜色,造成不完全凝血或全凝血,造成病人血液浪费,引发纠纷。

3.1.1.3 透析中经动脉管路前补液管输血输液完成后未及时发现,导致空气进入透析器及管道。

3.1.1.4 穿刺后穿刺针不妥善固定,导致透析中穿刺针滑脱出血。

3.1.1.5 肝素泵注射器连接不牢固紧密,致血液从肝素泵端漏出。

3.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3.1.2.1 上机前不查对医嘱,肝素剂量应用不准确或错将生理盐水当肝素注射液使用,导致透析中凝血事故发生;透析前抽血标本不查对姓名,抽取后不及时登记送检,造成标本浪费;未按医嘱设置脱水量。

3.1.2.2 上机后不严格执行自我查对,肝素泵夹子不开或超滤键不开,监测皮管未放入监测夹。错误设置脱水量未发现,设置过多,导致病人透析中发生严重肌肉痉挛,设置过少,导致病人目标脱水量未完成。静脉肿胀了还调高流量,引发大血肿。

3.1.2.3 下机时不查对医嘱,忘记为病人注射药物或用药不看姓名,导致将甲病人药物用到乙病人。下机消毒前不查对机器是否有消毒液就进行消毒,导致机器异常报警。

3.1.3 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技术不过硬,内瘘穿刺失败,形成血肿。上机引血流量不足未及时妥善处理,机器静脉压监测为0,没有意识到病人透析器及管道发生凝血。

3.1.4 不熟悉机器操作流程,机器报警不能及时正确排除。

3.1.5 病情观察不仔细:

3.1.5.1 生命体征不按时测量:病人血压过高或过低不及时报告医生,对血压过高者给予降压药后不复测血压。

3.1.5.2 糖尿病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反应全身虚汗未发现。

3.1.5.3 深静脉置管患者透析中导管流量不足,不及时发现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为防止频繁机器报警,将血泵流量直接降低,不进行空气监测进行治疗,导致病人治疗效果差或透析器及管路发生凝血。

3.1.5.4 动静脉流量不足患者前臂压止血带,不及时观察内瘘肢体情况,不定期松止血带。

3.1.6 无菌观念欠缺:

3.1.6.1 操作中不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随意开放管路接口不套小帽,导致热源带入管道。

3.1.6.2 深静脉置管换药中,准备过早,物品污染。操作中拆污染敷料不洗手、换手套就进行换药操作,导致导管感染风险增加、留置时间缩短。

3.1.7 健康宣教不到位。在回访病人中不进行有效宣教,病人不清楚哪些是高钾和高磷食物,因饮食不当而入院。未告知患者在透析间期如何控制干体重,导致过度增长。对新启用内瘘的患者,下机时不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按压力度和时间,导致内瘘闭塞。发生穿刺肿胀的患者,未告知24小时内只能冷敷,患者回家就热敷,导致血肿加大。

3.1.8 语言沟通不良。操作时未向病人做告知,将药物推注了,患者以为没用,发生争吵。透析中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不提醒注意内瘘功能检查,导致内瘘发生闭塞患者未察觉。回答病人提出问题过于简单或不做应答。对不遵守科室制度的病人进行反复指责,导致病人不满意投诉。

3.1.9 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淡漠。穿刺操作及插管手术配合被利器所伤。下机时二人操作传递针头导致不经意刺伤,随意将利器放在血透机上,引发针刺伤。操作时有陪人在场引起误解发生纠纷。不认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随意说话,引发病人情绪过激反应,发生护患矛盾。

3.2 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对策:

3.2.1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和3名高年资护士组成。严把护理质量关,每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写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及时发现不良事件隐患,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级讨论,2级以上事件进行全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后上报护理部,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对本科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再次讨论,提出进一步改进。

3.2.2 做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对科室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每班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处理。对无视安全的护理行为予以制止并实施相应经济惩罚。对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予以最严重处罚,除经济处罚外,必要时予停职处理。

3.2.3 工作资历较浅的护士业务水平较低,经验不足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新入科的血液透析护士,制定严格的带教计划,使其熟悉工作环境,掌握血透室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熟练各种操作规程和技能,熟练掌握专科应急预案,经三个月带教考核合格后予以定级上岗。定级后,再进行相应的血液净化护士核心能力训练,逐步增强专科业务水平。班次上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把关[3]。在工作上遇到疑难及时请教汇报协助处理,不盲目求成或擅做主张。业务学习注意将制度和工作指引如何落实在操作中的贯彻进行示范,使低年资护士应变能力逐步增强。

3.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上机前严格查对床号、姓名、透析模式、脱水量、透析器型号、抗凝剂用量、透析时间、透析液、机器运行性能;上机后进行自我查对,除上述内容外,注意检查体外循环管路的正确连接和密闭性及穿刺部位、血流量情况及病人治疗的反应。另外每班安排专人实行二次查对,防止因查对不当或不到位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3.2.5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实行心电监护。对发生透析并发症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对透析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派专人守护,并加床档,对肢体进行约束,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发生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治疗,并实时做好记录。对糖尿病透析患者,注意询问当日注射胰岛素情况,谨防低血糖发生。对老年透析患者和智力障碍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加强巡查、检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2.6 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血透室护士热爱护理工作,善于控制工作中情绪,对待特殊性格的透析患者要有高度同情心,即便被误解也不能争锋相对,始终想着自己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思想护理行为和语言该怎样落实。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工作中做好慎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重视护理沟通,工作中与病人沟通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引发病人过激情绪或行为。操作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取得合作。在发生操作失误,要态度诚恳,及时致歉,要及时汇报协助处理,将病人损失降到最低。

3.2.7 做好健康宣教及病人心理护理。按照回访制度落实要求,对自己分管的透析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指导透析患者如何做好饮食管理、水分控制、如何正确服用药物、监测血压和观察内瘘功能,在发生不适时如何自救和求救。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化的群体,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制造护理不良事件。加强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在不良事件发生后实施必要的惩罚和非惩罚相结合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控制血透室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伟琳,叶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学对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4(10):94.

篇2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空气栓塞;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65-01

空气栓塞是指空气进入人体引起的血管栓塞,是血液透析中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常有致命性危险,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患者会迅速死亡。所以做好防范工作至关重要。作者回顾总结2009年10月-2011年10月189例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空气栓塞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89例,其中男114例,女75例;年龄18-88岁,平均52.18岁;每例每周血液透析1-3次,每次4-4.5h,血流量180-300ml/min。血液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S和金宝,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颈内静脉、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92例,糖尿病肾病41例,多囊肾肾病11例,痛风性肾病6例,其余有39例。本组189例患者血液透析安全顺利,无空气栓塞发生。

2 风险因素分析

2.1 管道因素 透析管道破损漏气,尤其是泵前管道破损,使气体从破损处进入人体。

2.2 血透机因素 血透机空气报警系统失灵或除气设备失灵,当肝素注射器漏气、透析液内空气随着温度溶解度发生变化被释放出来,循环管路中出现空气,由于空气报警系统或除气设备失灵使空气弥散人血[1]。

2.3 护理人员的因素 ①上机前管道预冲未及时关闭夹子,使空气进入管道或内瘘针、透析管道、透析器内空气未排尽,联机循环后空气被推入血中。②上机时管道连接不严密,接口松动或穿刺针周围漏气、双腔导管部分脱出未发现。③上机后未及时连接或打开报警装置;静脉检测器污染或与静脉壶接触不紧密未及时处理。④血液透析途中透析管路上输血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夹住输液器。⑤下机回血速度过快,血流量超过100ml/min,来不及夹住管道或下机回血护士分神,未聚精会神,致使空气进入人体。总之,空气栓塞的发生与临床护士未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未认真仔细巡视观察、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密切相关。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管道的管理 每次使用前检查透析管道及透析器的包装,生产日期、有效日期。要确保包装完好无损,在有效日期内。预冲管道时应详细检查管道是否严密、有无漏气漏液,一旦异常及时整套更换。

3.2 加强血透机的管理 血透机有工程师定时主动检查、维护。护士保持血透机的清洁,在常温中工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通知维修,确保空气报警系统和除气设备的正常,防止风险意外的发生。

3.3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3.3.1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护士是血透室的主要技术力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守护神。因此血透室护士,要有两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一年以上肾科工作经验,三个月以上血液透析从业培训合格[1]。加强操作程序和专科技能的考核,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多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和全局[3]。从而防患于未然。

3.3.2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①上机前预冲管道要细心,可轻拍透析器,排尽内瘘针、管道和透析器内空气。②上机时管道接口要严密牢固,确保空气捕捉器液面在3/4处,连接并打开空气报警装置,静脉检测器污染要及时更换。③血液透析途中要加强巡视,做到一丝不苟,特别是输液输血要专人看护,完毕后及时夹住管道。确保机器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及时处理机器的报警。④下机回血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血流量控制在80-100ml/min,最好有生理盐水回血,到静脉壶及时关泵,然后利用重力回血,回血完毕后方可卸下管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防止意外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3.3.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空气栓塞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掌握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应急流程,若发生意外,有条不紊的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少量空气缓慢进入,可溶解入血或由肺呼出,不发生症状。气泡过大,漏气速度较快,一次进入5ml以上,可发生明显的空气栓塞症状,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发绀、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空气续缓慢进入,会出现胸闷、气促、刺激性咳嗽,喉头阻塞感,头疼,晕厥[1]。一旦发生空气栓塞:①立即夹住静脉管道,停止血液透析,安置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积在右心房顶端,避开肺动脉入口,切忌按压心脏。②嘱患者镇静,深呼吸,通知医生。③高流量吸氧,确保气道通畅。清醒病人用面罩吸氧,意识丧失病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④遵嘱于地塞米松、右旋糖酐等,预防脑水肿,改善微循环。⑤出现严重心脏排血障碍,应考虑右心室穿刺抽气。⑥高压氧仓。

3.3.4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学习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行为中存在法律风险,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也保护了自己[2]。

4 小结 护理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特性[4],但也有可预防性。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具有高科技性、高风险性,专业性很强,对护理人员和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机器、管道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使患者血液透析在安全、有序、稳定的医疗环境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3,185.

[2] 黄宏春,岳春生.举证责任倒置护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2):122.

篇3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一:2020年,血透室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科内护士的共同努

力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明确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订了透析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要求血透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但是集体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新护士要花了时间,但效果不佳。最好是一对一授课,鼓励她们多看书,工作中针对问题反复提问,直到搞清楚。

2血透室病人多,机器不足,经常加第四班,护士长时疲劳工作,加上病人都是重病人透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增加了安全隐患,科室现急需增加机器和护理人员。日常透析过程中相互协作,急诊透析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无论是晚间急诊还是周日透析从没有推诿现象,也不因加班而影响次日正常工作。

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亲近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的信息,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在没有家属陪.伴时,我们承担其家属的责任,递水,喂饭,搀扶,更衣,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感化病人。

4力求工作认真细致,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既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5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多,依赖透析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要求我们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也在提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到更细致入微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与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不断的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积极参加院内各项业务学习与培训,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学习,今年8月派送一名护士参加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已取得专科证书。以及轮流选派护士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6.做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每个护士都要严格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透析处方设置各参数,并按一人操作一人核对,每班两人固定,护士分工并密切配合来完成透析患者的前,中,后护理工作,特别要保证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时时巡视与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6.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作,做到医、护、技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较高质量透析。

7.保证透析液配置的无菌、浓度与质量。

8布局的不合理,加上护理人员不足,对病人管理做得不到位,如病人等候期间进入上厕所,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管理缺乏主动性,怕引起纷争,缺乏卫生员导致大量工作让护士去做,护士没有精力去做宣教。影响工作质量。

9..随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与提高。

随着病人增加,储物柜不足,通过向院领导反应,及时增加了病人储物柜,方便了病人

9.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不但需要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更需要整套的无菌技术,所以护理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意识,从透析液的配制,到治疗物品、机器的准备,再到瘘穿刺及上下机的各项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消毒液的配制要固定班次,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专用试纸检测浓度,严格按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执行机器的内外部,各种物品,空气地面等的消毒,使各项培养结果达标,并认真及时记录。

自2012年1月2020年11月30日透析次,其中血液灌流次。血液透析滤过次,CRRT11次,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并在糖尿病人血液透析中如何观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休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透析中低血压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透析的充分。除了努力与成绩之外,本年度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新的一年,我们全科护理人员要努力跟上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新步伐,以质量管理为主线,力求全面提升力争全新面貌,更好地为血透患者服务,为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二:血液透析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克服人员少,工作量繁重的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全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护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根据护理部要求,改变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进行分级管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时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并保证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制定了科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新入科的两名护理人员实行一带一,为期三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认真学习血液透析理论知识及操作,力争做到三个月可以单独胜任血液透析工作。

二、加强学习,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认真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操作培训和考核,各项成绩达标。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举办的《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及基本知识》培训,使全体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确保了患者透析质量和医疗安全。

3.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4.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透过学习让护士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意义,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1.我们透析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该疾病患病时间长且不能彻底根治,易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由于透析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要担负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易产生轻生和绝望。

因此,我们首先做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爱护每一位患者,细心聆听患者倾诉,努力理解患者心理,善于掌握每个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2.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由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让其养成严谨、敏捷、果断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每月进行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治疗室空气培养检测并做好记录,结果均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机严格一人一用一消毒,透析器管路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交叉感染,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

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

五、定期考核检查,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教学工作1.今年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护理部安排的每月质控检查外,每周进行护理安全小组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更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认真完成护理部安排的教学工作,实现一对一带教,确保护理安全,保证教学质量。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通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到11月,血液透析11469人次,血液透析滤过512人次,血液灌流964人次,床旁血液滤过223人次,且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2.健康教育还流于形式;

3.在论文撰写、护理科研方面几近空白;

4.护理队伍较年轻,护理经验相对欠缺;5.专科知识及沟通技巧欠缺。

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为医院的更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2020年透析室护理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

严格分组管理,认真核对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4.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严格按照北京质控中心要求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定期进行培训。

顺利通过明年北京市质控检查。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争取今年再派护理人员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

2.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北京质控中心组织的血液透析规范管理培训班。

3.由专科护士及护士长每月进行课内小讲课。

4.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5.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化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三:时光过的如流水般飞逝,在血液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此,我非常感谢护士长和教员们在六周期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帮助。在老师的辛勤教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匪浅。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使我对血液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记录;正确采集血、尿标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执行静脉输液……总之,在血液实习的日子里,在护士长和教员们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带教下,我受益匪浅,像她们一样,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医。

在此,感谢护士长以及各位教员们对我的关心与教导,在此实习期间包括以后,我都把你们的教诲深深记在心中。我一定要把学到的只是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我感谢本科室的患者,他们很配合的让我做治疗,俗话说:病人就是老师。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的人还看了:

1.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2.2015重症监护室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3.护士年终总结范文大全

4.肿瘤科护理工作总结

5.输液室护士年终总结3篇

6.护士个人年终总结范文3篇

篇4

1 参访医院服务特色与护理理念

1.1 万芳医院 万芳医院走的是高端路线,其愿景是“达成最高品质之国际一流大学医院”,是大台北南区唯一的医学中心,唯一一家通过三次JCI评鉴的医院,其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照护”。

1.2 北大附设医院 北大附设医院走的是专科化道路,设有39个专科、次专科,37个中心,是台北医大学生实习与基础、临床研究两结合的教学研究基地,其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大学医院”,服务宗旨是“以创新、卓越、尊重生命的理念,达成大学附设医院教学、研究、服务之使命”。

1.3 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 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开辟了山地医疗服务、部落健康措施、慢病管理、社会公益特色服务,其愿景是“建构安全、健康、快乐的医院”,护理理念是“优质服务、专业信赖、全人关怀”。秉持基督博爱之精神,从专业化医疗照护提升人类生命品质与尊严。

3家医院专业侧重点不同,各具特色,但共同特点是秉承“全人照护,关爱大众”的护理理念。

2 台湾医院护理管理特色

2.1 护理人力管理

2.1.1 人员培训与进阶制度 台湾医院非常重视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制定有严格的培训与“临床进阶制度”。新到岗护士需在护理部培训一周方可下病房,一、二年级均有训练构架,护理人员必须完成相应职级的培训、通过考核才能进一级。进阶制度和专科护理师制度是两大特色。进阶制度通过N0到N4的级阶培养和递升,完成了护理人员从护校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和实践能力培养。N1为临床工作满1年,完成N1临床专业能力训练且通过审查合格者,能执行患者基本照护。N2为临床工作满2年以上,完成N2临床专业训练且通过审查者,能参与重症患者护理。N3为工作满3年以上,能从事重症患者的整体性护理,并有教学及协助单位品质改进的能力。N4是临床工作满4年以上,能从事重症护理,有教学、参与行政及执行单位品质改进工作的能力,并能从事科研设计及专科护理。另外,护理人员的职业路径多样化,护士个人的发展有保障。到达N4级别时,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临床和管理两条不同职业路径:可以借助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任专科护理师,协助医师进行诊疗工作,弥补医师数量的不足;可以走护士长、督导长及主管护理部主任路径;还可以选择如居家护士、社区护士等职业角色,不但延伸了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拓宽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路径。

2.1.2 排班模式 台湾医院倡导在护理长监督下,由护士或护理师排班,目的是让其参与管理,也便于满足护理人员个体需求,执行三班倒的排班模式,保证双夜班,这样不仅保证了护理质量,也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2.1.3 全方位的顾客照护理念 在服务外部顾客(患者及合作单位)的同时,台湾医院很关注内部顾客的感受(医疗服务提供者)。感触很深的是:服务公示牌上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工人照片,体现团队一体化,让每位员工都充分被尊重。护理团队执行有效双向沟通即通过病房照护反应系统的护理问题讨论区,护士大会等鼓励员工发泄、抱怨,同时护理主管部门予以回馈。另外,实行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保密制度,并给以100元台币奖励。医院创建健康、营养、安全的职工食堂,并通过开设游泳社、书法社、舞蹈社、瑜伽社等来丰富大家业余生活,努力让员工对医院有归属感,减少医疗人才的流失。

2.2 护理品质管理

2.2.1 品质管理的方式 以良好的品质管理来吸引更多的患者是台湾各家医院发展主流原则。医院成立护理品质管理委员会,主要利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品管圈、护理专案、流程改善、根本原因分析(RCA)来提高护理品质。护理质量查检标准为数字化表单,有利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检讨、落实对策。PDCA循环贯穿在每一个护理工作中。

2.2.2 品质管理新理念――探究制度的漏洞 台湾提倡一个安全的、犯错率低的医疗环境是从政策、制度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医疗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是探究制度的漏洞,而不是指责谁犯了错。思维方式已从“谁犯了错”,转向“为什么错误会发生”。

2.2.3 品质管理特点――现代化管理 护理资讯系统非常发达且与医疗、药剂及其他辅助部门全面链接,不仅作为快捷、方便的工具,还作为护理安全和规范的保证,如在危急值报告上,系统能给予提示并及时将危急值发送给诊疗组长和开单医生,以便及时处置;条码给药安全,可看到药品的图片,有药物不良反应、危险药品、错误给药的提示。护士站配有多台电脑,每个病区还配备多台移动护理“战车”,功能强大,节省时间,便于护士操作。真正做到“资讯用于患者安全及品质改善”。

2.2.4 提升品质管理的推手――跨团队活动 台湾医院管理人员队伍相对较多,所负责的职能较细,跨团队活动活跃,为医院品质的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3 护理服务管理

2.3.1 打造环境突显人文关怀 台湾医院基本实现“三化”服务文化,即门诊大厅宾馆化、空间布置艺术化、病房服务家庭化。走进台湾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给人一种宁静、有序和温馨和谐的氛围,如果不是看到与就诊有关的标示,笔者还真以为走进了宾馆。台湾地区医院非常重视人文艺术,在管理上突出人性化、科学化。医院将轻松时尚的钢琴音乐、面包房、小超市、银行、图书角、艺术陈列、美术画展等引入,将医院变成一个配套设施齐全艺术馆。万芳医院在这方面就是个典范,如:专门开辟以 “万芳美馆”免费提供展位展出学生和自由画家的作品,把候诊室变成“艺术空间”,降低病患就诊时的焦虑情绪。而“超市”的引进为患者提供生活方便,购物的商亭从吃到穿一应俱全。病房的设计接近家庭化,为患者提供微波炉、洗衣机、沙发等,甚至还有病员会客室,家的感觉无处不在。

2.3.2 温馨的细节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了台湾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醒目的标识标牌、温馨提示、卫教宣传栏遍布于医院的各个角落,种类繁多但不凌乱;医院配备接送车,免费接送患者及家属;电梯内均设有患者专业位置;大厅及所有过道均设有无障碍通道;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专业窗口、卫生间和洗手池;高矮不一放置的公用电话;厕所位置有红灯提示,并有吊瓶挂钩、紧急传呼铃及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图。

台湾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地区,医院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为其创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保护患者隐私,病房门口悬挂着“尊重他人隐私,进门前请敲门”这样的温馨提示,在病房门口进行交班,无存档的患者信息的资料均丢进碎纸机,规定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绝不能进病房参观或拍照;为给患者换提供安静的环境,医务人员总是面带微笑,柔声细语,走路轻盈,医院还安装了噪音测试器,一旦超过规定的噪音分贝,护理部就会给病区护理长反馈以便及时改进;电动床、洗头洗澡机,升降平车等设备的应用,大大增进了患者的舒适度。

2.4 特色护理服务

2.4.1 安宁疗护 台湾医院以尊重生命的理念对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以患者与家属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在病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种植生命树,每一片树叶上有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也有病友之间的鼓励,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照顾;医院还设立了临终关怀场所,在北大附设医院时,笔者看到了精心的布局与设计展示了他们团队的智慧与创新,他们利用有限空间为患者建立空中花园,花园的通道考虑到了轮椅、病床的进出,而且巧妙地运用宽敞明亮的窗户精心设计为阳光通道,一眼望去满目翠绿,给人以生的希望,他们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信仰设置有“弥撒室”,在台湾将这特殊区域称之为“缓和医疗”,提出医疗人员为患者“幽谷伴行”,使每个临终患者都能“生时灿如夏花,死时美如秋叶”。

2.4.2 月子中心 以休闲中心的方式提妇最大限度的舒适度,并由其决定住多久,产后康复(如瑜伽等)、保健、育儿、营养餐全面提供。

2.4.3 护理之家 由于老龄化及医院经营需要,护理之家应运而生。有祷告室、花园、老人活动中心、怀旧陈设、旧照片墙,农作物模型;开展各类节日包括:联谊会、卡拉OK比赛、旅游活动等;每个患者的床边卡都有一个呢称,病房温馨得更像幼儿园。

2.5 护理安全管理扎根医患心中 台湾医院非常重视患者安全,切实落实十大安全目标。制定了医疗安全作业指引及建立了标准作业程序。医疗品质暨病人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发展。医院有不同的应急系统组织,如急诊大量伤患―急诊333、婴儿失窃――全员666。通过定期进行火灾、大量伤患等演习及应急系统培训,来训练员工及时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为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圣马尔定医院还开展安全知识回答抽奖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6 延伸的长期照护服务 针对需要长期照护的患者,设置了专门的出院准备服务中心,由护理师、专科医生、康健师、药师等各类人员组成。出院前对家属进行照护知识培训,并帮助办理各项手续,如果需要居家护理,护理师会和家属共同确认所需服务的种类,定期组织相关医务人员上门服务,提高持续,解决患者后顾之忧[1]。

3 对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3.1 换位思考,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而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参访人员在院、科两个层面将台湾“以人为本,视病犹亲”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举措予以介绍和推广,更新大家的观念;医院通过开展“假如我是患者或家属”的亲身体验活动,促进员工换位思考,主动积极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2 主动思变,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全员上下齐动,紧紧围绕临床,服务临床。后勤部门主动到临床征求意见,再次改进了下收下送物质的流程,各临床科室也根据患者需求增加更新了设施设备,如平车、轮椅、翻身床、电子血压计、移动护士站等,收费科主动改变服务流程,让计费员到病房收费,把时间真正还给护士,护士还给患者。利用建筑长廊,医院还精心的大造出“医院文化街”,内有医院文化发展史、医患动态、职工绘画与摄影等,呼吸内科打造出温馨的“康乃馨”病房环境,儿科病房用卡通图案装扮成具有特色的儿童诊治区,减少患者就诊时的焦虑、恐惧心理。

3.3 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进阶与人员培训制度,推进“NPA”弹性排班方式 本院在护理管理构架上实现了护理部垂直管理,为护士提供公平成长机会,建立360度考评机制。建立护士分级进阶体系,将护理岗位分三专(专业化、专科化、专家型护士)三档十级(分A、B、C三档,C1~C4、B1~B3、A1~A3十级),不断拓展探索灵活用人机制,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护理部成立了护士在职教育管理委员会,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学习形式也由原来的讲座模式转变为网络、视频、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全面推广“NPA”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还增加夜班人次,实行双人夜班,保证了夜班质量与安全。

3.4 实施人本管理,尊重关爱护理人员 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和工作要求高,护理管理层应充分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她们。护理部通过制定职业规划,并探索护士绩效管理和激励措施,努力提高护士待遇,让护士安心的工作。医院的护工也参加“心肺复苏”技能大赛和专业人员共同被评为岗位能手排列在光荣榜上,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本院还开展了心理驿站活动,免费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舒缓焦虑与工作生活压力。人本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3.5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简化护理流程 医院成立了护理信息管理小组,配合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建立护理资讯系统。目前形成了入院评估单、风险筛查单、危急值报告、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等,正在建设中的还有卫教系统、交接班系统等,医院身份识别等系统已进入条码化管理。病区准备全面配备移动护理车,这将简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6 科学管理工具的运用,确保护理品质,提高了满意度 护理部成立了品质管理委员会,还邀请瀚化大讲堂就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具的运用进行培训,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改善和解决很多护理问题。如血透中心的“马拉松圈”就“如何减少了门诊血透患者的透析次数”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康复科的“成长圈”就如何提高低年护士资岗位胜任能力形成了规范流程并在全院推广。胃镜中心运用5S(五常法)规范物质管理,运用根因分析法(RCA)进行不良事件分析等,通过质量工具与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3.7 注重细节,处处为患者着想 “视病尤亲,呵护患者从细节做起”,台湾医院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学习与借鉴。在很多方面笔者做了改进,比如:进一步规范了标识标牌,各种温馨提示更是随处可见:内分泌科给外出散步的病员留下“回来请及时找XXX”,护理操作时拉上隔帘并有温馨提示以保护患者隐私;实行一站式服务;健康教育处方在门诊大厅方便可取;乳腺外科还给带引流管的患者准备了“爱心包”,以方便下床活动。员工自觉用心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受到了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篇5

【关键词】托管医院;护士培训;临床核心能力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托管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托管实质上是在被托管方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一种模式[1]。近年来随着医改的发展及与医院战略转型,托管医院这一新举措逐渐被多家大型综合医院所采纳,这种形式是人事结构调整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切实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并可提升托管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2013年12月我们对固始县中医院进行托管后,即对全院护士实施核心能力训练,通过训练,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个人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托管的固始县中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共有临床科室14个,护理人员159名,年龄20~52岁;护龄1~33年;学历:本科及以上38名,大专100名,中专21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6名,护师44名,护士97名,助理护士5名。将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新生儿科设定为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共54名(1名男性);年龄21~46岁,平均29.2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3.0年。

1.2方法

1.2.1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施1.2.1.1成立护理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由本部下派的分管护理院长进行总负责,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1名护理部培训干事和1名具有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长任副组长,另外选派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扎实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同时,各临床学科设立护理教学组长,选拔相关人员共17名,配合各专科护士长做好科内的教学及培训工作。1.2.1.2层级定位针对医院原有管理模式中的护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护士的层级设定与工作内容、责任、工作强度、风险不匹配等现象,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分层并实行每年定期考评,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在分层中既注重资历、职称,也结合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经历。借鉴我国目前各医院分层的实际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将临床护士岗位设为四级:N1级~N4级。N1级:(新上岗护士或成长型护士)为工作0~5年护士,能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N2级(熟练期):工作3年或5年以上的护士,职称多为护师,临床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N3级(精通型):多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或获得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教学工作。N4级(专家型):指导协助危重患者的护理,解决疑难问题,并承担护理门诊、院内护理会诊以及护理科研等工作[2]。1.2.1.3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根据不同层级护士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标准来制定。护理部及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结合各学科特点,根据各级核心能力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专科技能、教学培训能力、护理实践等4个模块,制订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课程,每项课程都规定具体的学时数,在技能的训练中则模拟临床场景进行。同时在训练中,不同的层级的护士训练内容也不同,如护士有晋级或降级时,则会根据更改后的层级进行训练(见表1)。1.2.1.4训练方式①计划训练法:主要针对新护士,根据制定的培训内容按计划授课,并定期评估效果。强调在岗前培训中,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临床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即时性,以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为核心内容,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状态,快速完成从岗前培训阶段到各分阶段培训的衔接。可重点加强护理制度、护理安全、院感防控及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力度。②分层级训练法: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的年培训计划框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特点制定科内培训方案和内容,并经护理部审核通过,科内培训严格每月按培训计划进行,护理部定期指导及检查培训效果。在各层级的课程设置上,N1级的培训内容以基础课程为主,护理操作为重点,强调专科基础训练,着力提高临床应对能力。对N2、N3级护士进行专科及专业能力加强训练,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向。③理论授课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法:在理论授课上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专科小组活动、医护联合查房等。对于难度大、不易掌握的课程,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选择教学能力及综合能力高的优秀教师,来确保教学质量。即时训练可在护理会诊、床边查房、临床观摩中进行。④实践训练法:由各科的教学组长及护理技能组长实行一对一的训练。保证每名护士都能接受到训练,并及时有效的评估训练结果,利于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如每月根据不同层级制定的技能操作项目以及应急预案的实践演练、每月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探讨,提高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纳入训练中。1.2.2核心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同层级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见表2)。考核时间:在训练初期(2014年1~6月)与训练后期(2014年6~12月)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核心能力越强。评价结果也作为护士岗位定级(N1~N4)的重要指标,与护士绩效、晋级挂钩。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前后结果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训练前后各层级护士的病区管理能力、专科技能、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临床核心能力训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的影响力

县级医院实行托管体制后,通过上级医院派出的护理管理团队引用新的护理管理理念,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对护士个人的核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本部医院的技术优势,快速提升了托管医院的人才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护士的核心能力反映了完成临床基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判断力、理解力、认知[4]。县级医院中大部分护士初始学历为专科学历,并且由于就医患者的人数和类型的限制,护士相对三级医院比较缺乏临床实践训练及科研和规范的培训。护士的职业生涯经历也是一个动态与成长的历程,护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必须经历初级护士、高级护士再到专科护士(专家型)的过程。在管理中,只有将不同层级的护士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并且设置不同的课程和学时,才能将核心能力明显提高,本训练中,N1~N4级和层级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培训前后相比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需持续发展。这一过程将贯穿在护士的整个护理职业生涯中。

3.2核心能力训练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始终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安全、有效这一理念体现了医疗的核心,而护理质量的优劣是体现这一核心的关键环节。通过核心能力的训练,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和独立判断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士快速形成评估、判断、决策、行动的临床思维模式,能力的提高势必能快速提高各专科的护理质量,来保证护理安全[5]。同时随着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护理专业的价值和独立性逐渐体现,也更能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需要等各项目标。通过训练课程的设置与考核,使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引,更贴近并且符合临床特点。在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抢救水平的提高方面显著提高,和以往内容单一、无分层级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相比较,核心能力的提高也对护理人员掌握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本训练将县级医院以往按单一按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进行划分培训做了改革与尝试,并且制定的核心能力培训标准更有助于护士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跃州,朱永生,鲁翔.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下的托管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10-11.

[2]李琳凤.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96-197.

[3]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4]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篇6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70-02

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由于患者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生存,而血液透析又不能完全替代肾脏本身的功能加上患者并发症多,从而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在诱导期血透患者身上尤其明显。诱导期血液透析是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初期阶段,是患者从未经血液透析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阶段,对患者进行短时、低效、多次的诱导透析[1]。这阶段的患者由于前期保守治疗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身体状况差,同时精神压力大,有恐惧心理、精神抑郁、不安全感等症状,生存质量并不理想,这期的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不足,治疗依从性差。因此做好诱导期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解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在2016年1-11月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1月在笔者所在科行诱导期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82岁,平均64.0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多囊肾2例,痛风性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34例,小学8例。入选标准:开始血液透析1个月内,神志清楚,沟通无障碍,同意合作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主要口头)对诱导期血透患者进行指导,如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原理和血透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询问患者疾病史及有无过敏;保证医疗器械正常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等[2]。

1.2.2 观察组 由护士长、主治医生、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健康教育小组。(1)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及上网检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最新报道:如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护理新进展,用药、饮食、并发症防治的新动向等。健康教育小组对这些资料归类、讨论和分析,请专科医生进行指导,拟定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在进行健康教育前首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直接评估法―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发放诱导期血透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调查表;间接评估法―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现,阅读病历,分析病史进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心理社会状况及目前已掌握的知识,进而选择合适的宣教方法和宣教内容。(2)宣教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医务人员示范演示等一对一个性化宣教;播放健康宣教视频,进行专题讲座,肾友会,每月一次公休座谈会以及同伴教育,建立微信群等多元化的宣教形式。(3)宣教内容:制定诱导期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执行单,包括7个宣教时间段:血液透析前访视、首次透析、第二次透析、第三次透析、第四次透析、第五次透析和第六次透析。将血透室规章制度、血液透析基础知识、血管通路的维护、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休息和运动等方面作为教育项目,根据这些项目扩展教育内容。采用时间-内容矩阵格式,将整个诱导期的全部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列出,纵向为宣教时间段,横向为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和效果确认。执行单附在透析病历中。责任护士依次按照时间完成其宣教内容,每完成一次注明宣教日期、宣教方式并签名。下一次宣教前分别以上一次的宣教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掌握、熟悉、了解和不了解并签名。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至少每周督查一次。同时进行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家属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心情,因此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告知基本的护理知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患者和家属的候诊休息大厅循环播放健康宣教视频,内容与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执行单的内容相一致。还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实物模型(内瘘绷带,食物模型等),血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元化式宣教,使用口头、文字、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感官刺激,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患者和家属的需要,通俗易懂又不易遗忘。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血透依从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1.3.1 患者治疗依从性 饮食及液体摄入行为、内瘘及静脉置管自我护理行为、服药行为、休息与运动,目前依从性的测量方法还没有金标准,普遍采用的是Kianoosh等在文献回顾中提到的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以个体依从性保证90%以上为健康教育有效[3]。

1.3.2 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血液透析基本知识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控制干体重的意义和方法,血管通路相关知识,饮食相关知识和常用药物相关知识。达到80%为知晓率较好。

1.3.3 焦虑评分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焦虑自评定量表(SAS)获得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

1.3.4 护理满意度 每个月护士长通过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有3种,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率95%以上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透依从性和血液透析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在诱导期前两组血透依从性和血液透析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后观察组患者血透依从性、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评估结果比较

在诱导期前两组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4]。本研究表明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都可以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提高血透依从性,改善焦虑情绪,多元化健康教育效果比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忽视了患者年龄、文化、身体条件的个体差异,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5]。“多元化”健康教育就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扩大化、书面化、人性化、个性化、榜样化、示范化、及时化、反馈化和可持续化。是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年龄特点、医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适合于患者的并能为其所掌握的教育计划。

篇7

2018年是艰难的一年,在面对医院各科停业、医护分流的情况下,仅我科在独立运行,我科医护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并于10月27-28日顺利搬迁到新医院,在新医院,仍是仅透析室开展工作,没有其他科的保障护航,加之交通非常不便,医院设施不全,但我们医护人员及患者没有怨言,大家都积极配合工作,加强科室和患者的管理,做不了检查外送上级医院,保证了医疗安全,科室全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仅流失了几名患者,目前透析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现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进行如下总结。

一、2018年各项指标分析

2018年全年年维持性透析病人共57人,由于透析机处于饱和状态,全年无新入病人,其中肾移植1人,死亡1人(脑出血),转出5人(有2人为沁源患者转出,有3人因身体原因、新医院交通不便,路程太远转出),有1人因“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在市医院住院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还是克服困难留在了新医院。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共50人,较去年减少7人,全年1-12月份共透析次数HD6512人次;2017年1-12月份透析人次6643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31人次;其中HDF270人次;高通1248人次;血液灌流31人次;门诊715人次;

2018年透析病人急诊加透3人次,高钾6人次,其中1人出现2次心律失常,1人出现意识障碍,均经治疗后好转,共住院20人次,住院病种包括肛瘘手术1人,肺部感染及心衰3人次,内瘘修补术3人次,甲状旁腺手术4人次,骨折2人次及其他疾病7人。

目前我科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普通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序贯透析,基本满足了透析患者的需要。

二、科室管理方面

保障岗位设置,加强人员培训。2018年科室人员进行了调整,我科目前医护人员共10人,医生3人,护士7人,有血液净化上岗证7人。

§ 医院自5月份出现各科停业,医护分流,仅我科工作正常运行,制定应急预案,上报领导,对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及时发现,保证医疗安全.

§ 在其他科停业情况下,科室人员思想不稳定,牢骚多,严重影响科室的安全,发现问题积极上报领导,争取科室人员的利益得到保证,稳定思想,保证医疗安全。

§ 建立了患者病情交接本,每日上机前对病人进行查房、检查,处理各种并发症,对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每月进行月小结,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透析质量。

§ 为进一步加强全科人员专科知识培训,参加了省市举办的肾脏疾病培训班,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等培训。

§ 每月底召开质控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

§ 建立数据库,了解每个人的动态,三个月进行大化验一次,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处理,重整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 组织科室应急演练4次。

三、设备管理质量 

1、透析液、透析用水的质量管理

透析用水的质量管理关乎着整个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对透析液、透析用水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监测,新医院搬迁前安装水处理机后先进行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内毒素监测,回报合格,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回报合格,然后在透析机工程师的帮助下顺利搬迁,搬迁后对所有的透析机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细菌培养的监测,监测合格,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搬入新医院后透析液均更换为为A液B液成品液。

2、水处理机、透析机维护管理

水处理机已运行8年,老化,电导度偏高,存在安全隐患,搬入新建透析室后更换为30床的新水处理机。

透析机运行8年多,故障不断,特别是自5月份医院停业后,故障增多,机器频繁出现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影响患者的透析。上报领导,给予10台透析机上维保,对存在隐患的机器进行更换,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行。

四、透析病人质量管理

1、病人来源:维持性透析患者目前49人,均为郊区合医患者。

2、今年我科维持性透析病人中经过健康宣教部分病人透析次数增加, 6人3次/周, 30人5次/2周,14人2次/周,无一周一次的患者,一周2次透析人次也明显减少。

3、建立病人电话联系本和患者透析微信群,反复加强宣传教育,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控制高磷、高钾食物,透析间期体重不超过5%;

4、根据每个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有一人进行了甲状旁腺手术,术后使用1.75mmol/L的高钙透析,后根据血钙调整,正常后停用高钙透析液针对三高患者使用西那卡塞治疗,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搬入新医院后护士进行了分区,分为A、B区,护士进行了相对固定。

6、定期对病人进行各项检查,半年行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系列检查,因医院停业影响,6月份外送项目不能化验,后经过协调,9月份PTH、铁蛋白进行了化验,根据结果进行了用药调整,对高磷高钙的患者建议办理慢病特药审批,即非含钙磷结合剂思维拉姆治疗;

7、11月份对所有患者进行了BCM监测,对每个人的水负荷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估。

8、今年危急值共5人(无12月份),去年危急值18人,较前明显减少,其中主要是高钾血症。可能与医院科室停止运行,未及时报告有关。

9、抢救危重病人5例,为高钾导致心律失常和昏迷患者,充分体现了我科的抢救水平及参加抢救时的协调能力,更好地为我区透析患者提供更高的医疗保障。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每月一次。

2、对所有病人进行相对固定透析机、床位,中午进行清场,通风,防止了交叉感染。

3、对所有病人使用了护理包,下机及两班之间使用了一次性消毒纸巾,为上机后、下机后,保证了医疗安全。

4、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应急演练一次,并进行了学习;

5、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特别是上机、下机时的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的手消毒,两班之间的消毒;每月进行一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因医院停业,手卫生调查也未按时进行,仅进行口头强调。

6、中心静脉导管共1例,余均为动静脉内瘘,未发生感染。

7、每个月开展环境微生物检测,透析室空气培养均正常,物表培养正常。

8、根据透析区消毒要求,配备了6台新循环风机器,进行了培训。

9、根据要求进行透析液透析用水监测,均回报正常。

10、科室感染质控小组,将每月检查问题总结一次,在科务会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六、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建设,不断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科室医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特别是市医院每月定期请北京专家讲课,受益匪浅。与各大医院肾内科、透析室联系,积极为病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2018年首个医师节,我科李慧丽主任获得了市级“青年杰出医师奖。刘瑞医师获得了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篇8

关键词: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控制院内感染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还会给患者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1]。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贯穿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护理管理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借助其行政管理职能,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 1 深刻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因职业特点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频繁,若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由此可见,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如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医院常见部位感染(中心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呼吸相关性肺炎、尿管相关感染等) 、物品的消毒与供应、病房管理、病人的生活护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的管理等无一不涉及医院感染内容,所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动态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是十分必要的。

1. 2 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病区护士长是科室领导及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护士队伍中具有组织分工、非权力影响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周边及医技各科室均配专职的感染控制护士,其职责是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及上报科室发生与感染有关的问题。院感办将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等知识手册下发到每个科室,人手一册,便于学习,院感相关材料统一放置在固定抽屉内,外面以?? 院感专用 标示,便于查找及检查。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 1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有报道,医院感染中30% ~ 50%主要来源于不正确的护理[2] ,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3]。我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准则,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统一操作规程,护理部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科室带教人员培训,采取循环播放光盘与现场操作示范、答疑等方式,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 2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定期对全体护士举办各种类型的感染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考核不及格通过再学习,再考核,使全体护士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概念,都能熟练运用医院感染管理技能。

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知识,请院感管理者讲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针对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存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系统的知识这一薄弱环节,对此首先在全院护士长质量分析会上,将护理职业暴露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并制定改进措施。

3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 1 护理实践与感染控制息息相关

要做好感染控制,切实通过护理实践降低医院感染率,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与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 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4] 。在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上,分别采取了多种方式: 负责医疗主管院长每周召开1次医疗、护理协调会,包括医务部、护理部及院感办全体成员,其主要内容是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将1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达到各部门相互交流、沟通,从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向,特别是在疫情暴发、预防疾病大范围流行期间,院感人员随时将一些新理念、信息尽快地贯彻到每位参会者,会后护理部成员分别下科室进行现场指导。护理部在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及终末的消毒、婴儿暖箱消毒等,既要参考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制定护理考核要求,又要征求院感办意见最终定稿; 特殊专科( 包括血透室、产房、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干细胞移植室、亚低温室等) 新建或装修,科室提整体方案,护理部、院感办亲自到场三方沟通,使临床需求与标准要求、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整体上达到一致性。真正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护士的参与度,密切科室合作,包括落实人员、会议制度、问题报告与反馈; 将复杂的感控指南转化为易行的护理实践规范; 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改进,确保改进效果;多渠道鼓励护士参与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增加必要的消毒及隔离设备。

3. 2 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纳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医院工作效率息息相关[5]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各项工作流程,实施动态追踪管理。日常工作中护理部、院感办分别下科室巡查环节质量,遇到问题两部门及时沟通,以使护理环节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思想,

总之,护理部通过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科,采取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措施,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 6]。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同时医院感染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起着主力军作用,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明了抓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作用。护理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配合医院感染办,参与医院感染预防监控,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娄益环,王新标.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 9 ): 68.

[2] 任丽娟,宋媛,泰平. 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 11 ) : 1261- 1263.

[3] 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 ( 1) : 50 - 51.

[4] 高凤莉. 护理人员如何参与医院感染控制[ J] . 中国护理管理,2008,15 ( 3) : 72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