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图书馆职工安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事业也在日益的发展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能源紧缺,且人类对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加强对建筑节能施工工艺的研究,而混凝土工程是整个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技术质量管理及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管理,有利于保障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利于提高建筑资源合理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身为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一、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研究
1、混凝土的拌合技术
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搅拌程序的顺序,必须严格、严密、严谨按照拌合的要求对其原材料按水泥、石子和砂的先后顺序进行拌合,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在斗底粘结。同时,要求严格按照配比数据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控制好搅拌的力度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柔韧性。同时在具体实施项目是务必注意温度的控制,这对浇筑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可以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最高的提升,对温度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从最早选择原材料时应该选择干性的混凝土混合材料,以此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化散热不明显就可以控制温度;在捣实搅拌过程加碎石或者水的方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降温的过程也一定要想办法进行散热的工作,建立多种散热途径才可以保障避免产热的同时保障散热的均匀。在模板浇筑过程中由于天气的不定性,要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出现裂缝,以此保证混凝土的温度不大于气温,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
2、浇筑与振捣技术
为达到浇筑标准,浇筑前要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浇筑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普通浇筑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遇到分层分块浇筑,则需另行决定,整个浇筑工序尽量连续性进行,无法实现的部位及特殊情况发生时,留好合适的施工缝或暂停施工。
浇筑之后振捣要及时且快慢有度,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漏振的情况发生,在同一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当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呈现水平为最佳。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均匀紧密的充满整个模板,一般多用机械振捣方式完成,如工程量小或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虾,也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法。
3、混凝土施工的保养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且入模完成过后,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置,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保温养护工作,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还可以进行二次捣实或者抹压,防止表面溢出水分,或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在处理过程中,还要严格、严密按照技术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找平、抹灰、打磨和夯压,以此来保证项目表面的施工做到切实的光滑平整、平实无缝、紧密严实。
通过对混凝土施工的保温养护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体积较大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块体自约束应力,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降温的速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以此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养护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促使其在硬化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补偿,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等。
二、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项目中质量监控核心手段,是促进工程施工设计、质量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以体现的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对建筑物质量进行管理控制,还能提高工程质量的预计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管理部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建筑物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力度,实行安全施工责任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伤亡和豆腐渣工程等不安全事件的出现。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依据建筑企业的自身特点和施工场地的环境变换,利用系统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促进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我们需要完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并确保施工环节的安全,所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对整个混凝土施工进行严密的监控,是建筑工程最核心的施工环节,身为管理人员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2、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质量
就目前建筑行业而言,多数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的隐患都是出现在隐蔽工程的中,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操作的失误或对是技术的没有全面掌握等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容易被管理人员发现的不规范施工,为建筑物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在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可用的新型施工人员。
3、混凝土施工的安全管理原则
保障建筑物的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能有效的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是当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体制的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施工操作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建筑物自身的安全系数。对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简建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工作理念,明确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对大量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分析之后我们得出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从目前的工程项目来看,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由施工人员、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等要素构成,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对三者进行科学、系统、全面、高效管理,规范管理措施,增强管理力度,保障施工过程的绝对安全。
(2)在建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机制时,需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所确立的标准约束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操作行为,促使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组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混凝土工程的组织设计理念
对于目前的建筑工程而言,同一个施工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施工顺序、不同的施工材料、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不同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法,但是我们在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设计方案,争取高效率的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它具有促进整个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和提高施工技术等功能,是现场施工的重要指导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其进行实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层层审核并通过后才能开始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工作。
结束语
房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产品之一,以其工期长、建设地点相对固定、施工工序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不好把握。同时,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聂汾平.浅谈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科技,2010,(1).
关键词:深基坑,风险识别,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学院路以北,励志路以东。+0.000相当于85国家高程基准3.100米,本工程地下人防由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部经济中心工程由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本工程总建筑用地 14883.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57209.9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44522.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12687.4平方米。
总部经济中心地上24层,地下1层,本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
2基坑开挖安全全面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搞好文明施工,根据场地环境位置、项目特点及施工顺序,根据总平面图要求做好水电布置,修筑临时道路,基坑开挖施工前,首先做好基坑四周地面硬化工作。搭建临时设施,清除现场障碍,搞好场地平整和围护工作。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渗漏水点进行处理,避免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导致水土流失。
2.2基坑设计说明
基坑面积约为17500m2,周长约为600m。基坑非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6.05m(含垫层),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7.15m(含垫层),坑中坑深度为1.60m。基坑主要挖深为非人防区3.85m(西侧5.45m),人防区4.95m。约为17500㎡,周长约为600m。基坑非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6.05m(含垫层),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7.15m(含垫层),坑中坑深度为1.60m。基坑主要挖深为非人防区3.85m(西侧5.45m),人防区4.95m。
西侧采用钻孔灌注桩+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坑内加固的支护形式。其他三侧采用自然放坡+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其中北侧重力式挡墙既起支护作用又起道路加固作用。坑中坑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
2.3坡面喷锚支护
人工修坡,顺坡铺设1目钢丝网,每2.00米用200mm 长Ф6钢筋斜插土中固定。面层细砼级配为1:2:2,细砼强度等级为C20,喷射厚度为0.10m,坡顶外翻不小于1.00m。
2.4基坑开挖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必须在深搅桩养护到龄期后进行。开挖拟采用“中心岛”式开挖,即先沿基坑边线指定位置开挖,坑中间的土便自然形成了“孤立岛”,这样给护坡的施工创造出作业面。在基坑边开挖时采取分段跳挖的形式来施工,以提高土体白稳高度,严禁边坡超挖及连续长距离大范围开挖。在坑内“中心岛”附近,为中心开挖区,可自由开挖。基坑挖至最后时预留一条坡道,宽度约6m,挖掘机随坡道后退并将坡道土挖运场外。
拟采用3台履带式反铲挖掘机、12辆自卸汽车,配合清运土方辅助人员进行开挖施工。施工顺序拟从北向南进行。根据工程土方量及基坑开挖深度,土方开挖拟分2层均衡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与坡面挂网喷浆作业配合,减少相互干扰,做到工序衔接紧密。
土方开挖时严禁重型车辆在深层搅拌桩上反复碾压,应注意支护体系,严禁碰撞或破坏。土方应分层开挖,严禁一挖到底。当位移量或沉降量超过警戒值时,应停止开挖,如有必要须及时回填,以控制位移量和沉降量。为确保挖土过程中不碰撞采用的工程桩,将安排专门施工指挥员,根据实际桩顶标高及时指挥挖掘机控制开挖深度。
做好基坑内、外的排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土方开挖阶段的排水沟在基坑内和基坑外分别设置。坑外排水沟在土方开挖前设置。随土方开挖方向,基坑内沿四周设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排水沟采用砖砌,集水井采用钢筋笼包钢丝网,周边填石子的办法做成,随挖随设。基坑内积水通过明沟排入集水井,坑内集水井的直径应大于0.5米,深度应超出挖土平面深度1米左右,布置在基坑的四周,与深搅桩距离大于2米,防止水浸泡深搅桩而影响强度。构造和坑外集水井相似。基坑中集水井内积水由潜水泵抽出汇入统一的排水系统,集中排至市政下水道,使基坑内保持干燥。
3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及防护措施
3.1基坑开挖突然涌水的防护措施
基坑突涌或管涌等问题的产生,是基坑之下的承压水作用,基坑开挖减小了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厚度,承压水头压力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因此,当遇到基坑突涌、管涌等问题时,不能采用井点降水降低承压水头,应采用地基加固方法,即根据地层透水性和流动性,在泌水性较大的围护结构外侧,采用旋喷桩、或水泥浆、化学注浆法做成防水帷幕,严防围护结构缝隙水土流失和围护结构底部管涌,防水帷幕在坑底以下的插入深度务必满足抗管涌的安全要求,并配备备用的40米扬程水泵,确保基坑不积水浸泡。
2.2突然流砂的防护措施
在细砂、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给基坑施工带来困难。如流砂十分严重则会引起沉降、支撑失稳。
流砂一般发生在围护结构附近,如果设计围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满足要求,则流砂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的钻孔桩出现较大的孔洞,出入口支护排桩中再现断层或由于排桩间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流砂通道所致。发生这类流砂,一般范围不大,采用围护外侧增设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方法处理。如果流砂十分严重则在支护墙前面打设一排钢板桩,随后在钢板桩与围护桩间进行注浆。打入的钢板桩底超过流沙层1米,钢板桩的打设宽度比管涌范围较宽3~5m。
3.3防变形措施
主要防止基坑支撑失稳造成围护结构严重位移,导致周围建筑物变形、下沉、开裂。防止基坑钢管支撑失稳措施为:
开挖至支撑位置后,立即按设计位置采用两台吊车架设支撑。钢管支撑壁厚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钢管材质符合要求。钢支撑架设后及时用两台千斤顶施加预应力,达设计吨位105%后保持压力10分钟,经检查无变形后加塞锁紧楔块。架立时端头与座板应密贴,防止偏心受压。
基坑开挖后,要注意观测是否有基坑底面回弹隆起的情况,一旦发现,要立即停止施工,人员、机械撤离基坑,并进行堆料反压,同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上报。
3.4变形监测
基坑开挖基间要加强加密对围护桩的位移、变形、侧土压力支撑轴力和围护结构周边土体的侧向变形,地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的监测,并密切注意基坑周边30m范围内的地表裂缝开展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
3.5支护结构失稳应急措施
若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等情况,应及时暂停土方沿基坑纵向的开挖范围,采取增加钢支撑等措施控制变形开展;若变形发展迅速,应立即回填土方,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若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钢管支撑挠曲变形,应根据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反馈结果,采取增设钢管支撑分担受力,防止出现钢管崩脱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钢支撑轴力的监测,并根据钢支撑预应力损失情况及时补充施工加预应力;
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标高时支护结构监测数据已达报警值,应加快垫层砼及主体结构底板施工进度,并将垫层和底板砼浇注至支护结构边;
如在拆除支撑情况过程中出现变形较大,应根据变形以及相邻两仓末拆除支撑轴力监测情况采取增设钢管支撑措施,加强侧向约束,使拆撑后变形趋于稳定,保障主体结构的顺利施工;
对于发生变形较大的区段,应及时卸除相应区段基坑顶部的材料堆载,并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停滞位置,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的发展;
4结束语
基坑工程技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基础工程施工中,随之而来的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深基坑施工环境更加复杂,施工场地更加狭小,由于种种原因,基坑塌方时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社会影响严重。项目部必须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对遇特殊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或向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反馈,做到信息化和动态施工,确保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S]。
关键词: 膨胀土隧道; 膨胀土围岩; 快速施工技术; 支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38-02
引言
小河沟隧道是太兴铁路线上第一长大特殊膨胀性土质隧道,其起止里程为DK73+754~DK75+557,全长1803m,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表层土体(由细腻的胶体颗粒组成)竖向节理和斜交剪切裂隙密集发育,断口面光滑。施工初期膨胀土体多表现为强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强度衰减、遇水崩解、风化特性。随雨季期强降水,致使膨胀土体吸水至充填土体裂隙,土体膨胀变形,衬砌结构失稳,尤其是洞口段拱脚处渗漏水严重。洞身膨胀土围岩接近甚至超过塑限,部分土体呈硬塑状,大部分呈软塑状,局部流塑状,稳定性差,极易坍塌掉块。针对这种围岩变形大,施工难度高的膨胀土质隧道,施工过程稍有不慎,会严重危及施工安全。
本文以小河沟膨胀土隧道为工程背景,经过对其施工过程关键位置成功掘进与支护的经验总结,得出一套适用于膨胀土隧道初期快速施工与支护的办法。实践证明,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是科学合理的,确保了隧道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施工,顺利解决了膨胀土隧道关键位置施工难,支护处理难的问题。
1 关键段失稳特征概述
所谓关键段,就是指系统由一种状态转变或演化为另一种状态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通过或接近这个阶段过程中,某些变量从连续逐渐变化最终导致系统状态的演化或转变,即在关键段附近,控制参数或条件的改变将从根本上影响或改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质的现象。依托于本次膨胀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与膨胀土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发现的关键段位置主要有洞口段、施工进洞75m与295m位置处。
1.1洞口段位置
小河沟隧道洞口于2010年6月24日进洞,进尺29米,掌子面施工至DK75+517时,由于2010年7月22日突遇季节性雨,土体增湿膨胀变形,于2010年7月23日诱发山体滑坡,洞口整体被掩埋。见图1。
1.2 施工进洞75m位置
小河沟隧道施工至2010年11月18日,施工里程为DK75+482位置时,掌子面出水突然加大,围岩整体向隧道净空滑塌,衬砌结构严重失稳。施工现场对掌子面进行封闭,稳定后实测出水量达到0.534m3/h。图2为破坏里程段衬砌结构裂纹图。
1.3施工进洞295m位置
小河沟隧道施工至2011年7月31日凌晨,其出口里程DK75+193~DK75+262.7段山体发生大面积坍陷、滑移(如图3、4)。塌陷滑移段位于黄土冲沟及浅埋偏压地段。在DK75+100~DK75+265段隧道左侧为黄土陡坡,高差约90m,其中DK75+248附近有冲沟一处。该段偏压较严重,线路右侧拱肩覆盖层较薄。
小河沟隧道在以上三个关键段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膨胀土地区施工的共性与场地土质的理化特性,按照设计施工方案(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致使施工过程出现数次规模不等的塌方、冒顶和围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问题。因此,在后续施工中,针对场地土质的工程特性,采用了创新性的三洞五步开挖法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降低了施工作业中的工程风险。
2 关键段安全施工技术与支护
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其紧邻围岩的稳定,而围岩的失稳破坏往往是由于围岩应力和变形调整导致的结果,坚硬围岩由于强度高、变形小、稳定性好,对施工的影响小,因此在坚硬围岩隧道施工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施工、如何高效的发挥机械的效能,在台阶高度、长度的选取等决策中主要考虑的是方便开挖、出渣和支护[1]。膨胀土隧道, 特别是地下水发育地区或季节性降水量较大区域的膨胀土隧道,应尽可能早的进行仰拱施工,使隧道衬砌尽早形成环向受力。隧道衬砌环向受力的形成是膨胀土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2-3]。而膨胀土围岩由于节理密集、增湿胀缩变形大、遇水崩解、稳定性差,开挖过程极易出现塌方等失稳现象,要实现膨胀土围岩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则必须更多地考虑施工过程中土体增湿围岩受力的调整以及围岩的变形规律,以确保围岩稳定。因此,根据膨胀土围岩变形的特征及其场地地质情况,合理选择开挖分部和开挖进尺,适时安排开挖和支护的各个工序,是膨胀土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理论基础。
对于膨胀土隧道的施工,水是隧道产生膨胀病害的主要根源,施工中需加强引排水,及时施做喷锚支护,封闭暴露的围岩,防止施工用水和水汽侵入岩土体,并切实按设计施做衬砌结构的防排水,防止地下水渗流对隧道结构造成破坏。加强施工用水管理,严禁积水浸泡软化围岩,造成围岩失稳。因此,结合场地膨胀土围岩的理化特性,采用了创新性的三洞五步开挖法施工工艺,辅以大锁脚、大格栅、大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等辅助工法,在隧道施工进洞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具体施工流程如图5。
其详细施工顺序为:
(1)上部弧形导坑①部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米,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在拱部150°范围内施做十环10米长Φ108mm大管棚,并辅以3.5mm的Φ4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开挖循环进尺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钢架纵向连接钢筋增加一倍,间距为50cm,挂设双层钢筋网片,其主筋使用Φ32螺纹钢,构造筋使用Φ16螺纹钢,逐榀加设临时仰拱、竖向支撑及斜向支撑,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打设大锁脚锚管并与钢架焊接牢固,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开挖核心土②,架设上台阶临时仰拱I20a钢架,喷22cm厚C40混凝土。
(3)开挖左侧阶③: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搭设大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阶竖壁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开挖左侧下台阶④:在滞后左侧阶2~3m后开挖左侧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竖壁钢架及下台阶左半幅临时仰拱,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5)开挖右侧中下台阶⑤⑥:按照开挖左侧中、下台阶的方法进行开挖右侧中、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中、下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右半幅临时仰拱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6)开挖隧底⑦:每循环开挖进尺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并及时施作仰拱。
(7)施工中加大预留沉落量,拱部预留40cm沉落量,边墙预留30cm沉落量。
通过对革新性三洞五步开挖法与传统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支护结构与参数改变下量测数据的对比(如图7),终使膨胀土围岩体积与应力的反复变化对衬砌结构的连续性破坏降到了最低(如图6),亦说明了我们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和创新性施工工艺是科学合理的。
3 安全施工与支护技术要点总结
3.1突出天然含水量的影响
膨胀土遇水膨胀的决定性本质因素是组成膨胀土的特殊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而水则是直接导致膨胀变形的重要因素。一旦土体增湿膨胀,即当土中原有的含水量与土体膨胀所需的含水量相差愈大时,则遇水后土体膨胀变形愈大,而失水后土体收缩愈小。如此反复,会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3.2注重基底及二衬的结构强度
针对以往隧道底部出现的超挖、欠挖等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高速列车运行过快对底部附加应力的增加,以及列车长期运行的振动作用,对膨胀土隧道基底及二衬要提前、及时施做。基底宜采用仰拱结构,喷射厚度要大于拱墙厚度;二次衬砌要减少大跨度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收缩裂缝。同时增大初次衬砌与二衬的结构厚度。
3.3调整围岩预留变形
隧道内的预留变形量是指围岩荷载引起的下沉量或变形量,也指比设计位置预先提高的量。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受地质、开挖方式、支护构造和材质、开挖之后到衬砌之前经过的时间等因素控制,所以宜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于现场条件的最小预留变形量。隧道总变形以预留变形量控制为主,同时加强肉眼观测,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考虑到膨胀土体吸湿后其体积的变化与土体内部吸力的丧失、衬砌结构的受力变化,施工场地的预留变形量不能只是针对钢支撑做保险计算,在衬砌施工时,为防备模板与衬砌结构的整体下沉或内挤,需要将预留量做适当放大。
3.4强化工序流程衔接
膨胀土隧道施工过程中, 应做好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工作。开挖完成后宜及时组织钢架、超前支护、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锁脚锚管施工,避免因膨胀土围岩暴露时间过长或侵水膨胀而导致变形过大,增加治理的难度与费用。同时,考虑到膨胀土围岩的变形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过程,膨胀应力是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施工过程宜加强工序的有效衔接,缩短土体增湿膨胀变形破坏所需时间,即要突出体现一个“快”字,规范施工管理,强化流程衔接。
3.5加强围岩变形监控
监测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及特殊性土施工地段,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状态,了解初期支护受力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同时掌握围岩变形规律,确认或修改支护设计参数与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工艺。
结论
本文通过对太兴铁路小河沟膨胀土隧道施工实践的总结,较详细的阐述了关键段位置附近膨胀土隧道洞口端与洞内的快速施工技术与支护对策,总而言之,膨胀土为我国较特有的土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地质灾害[5]。隧道工程是目前控制交通路线紧张局面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期间需要注意对“关键段位置”问题的处理,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与快速支护方案来增强隧道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黎锡贵.浅谈膨胀性土隧道洞口段快速施工技术[J].河北企业,2007:72-72.
[2] 郝中海,李文杰.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J].公路交通科技, 2002,19(6):102-104.
[3] 翟建国.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9(1):149-152.
一、明确工作目标,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为了进一步繁荣我县图书馆事业,全面开展图书馆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体布置和安排好2012年我县的图书馆工作,年初,根据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和全省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的有关精神,我馆制定下发了《县2012年图书馆工作计划要点》,明确了相关责任,细化了各项措施,为今年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好步,开好头,也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积极开展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及基础服务工作
县图书馆已面向读者实行全天日免费开放,只要你是中国公民,不分职业、性别、年龄,我们随时恭候你的光临,热情为你提供服务,自觉接受读者监督,服务工作做到“热心、细心、耐心、虚心”,树立窗口服务意识,主动向读者介绍新书,征求读者意见,真正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三、积极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为切实满足图书馆全天免费开放工作需求,实现图书馆电子化管理,我馆对全馆职工进行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服务意识更强,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了图书馆馆藏
今年经县文广局史俊局长与省图书馆友谊联系,省图书馆免费赠送我馆5000余册、价值6万多元的新图书,该书现已全部编目上架,供读者阅读,极大地丰富了我馆馆藏资源,为我馆馆藏输送了新鲜血液。
五、创建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影响
创建有效活动载体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必要条件。由此,我馆利用本馆资源,扬优成势,积极开展读者服务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未成年人读书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未成年人多读书,读好书。按照省市有关精神要求,我馆认真开展了未成年人读书活动。紧紧围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倡导未成年人读书”这一主题,积极配合在全县开展普法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本馆举办了未成年人图书展览,同时还深入到农村小学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讲座,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开展了网络读书活动。
二是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我馆紧紧围绕“延伸服务,深化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这一主题,今年3月10日至17日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组织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为载体,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优势,以开展服务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全国“两会”精神,县党代会精神及郑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图书馆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维护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活动,使我县图书馆服务宣传不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还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使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和谐型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六、开发馆藏资源,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水平
图书馆根据自身馆藏文献资源特点,针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进一步开展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力度,在春耕时节开展为农业三农服务,通过送农业科技知识下乡,送《科技信息》入户,不断加大跟踪服务工作力度,有针对性筛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深入农村,提供了有价值信息资源,受到广大农民好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一季度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业务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很多业务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我馆将围绕“高位求进、创新突破、彰显特色、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搞好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着力做好图书馆管理新系统ILAS的数据录入修改工作,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二)是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着力推动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
(三)是继续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村级服务点建设,实现图书馆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覆盖。
(四)是做好学术报告工作,运作开办干越讲坛。
为切实完成上述工作目标,我馆将落实工作举措,把安全维稳、综合治理、效能建设等列入单位的议事日程,建立了长效机制,做到了常抓不懈,确保工作开展。
1.是认真抓学习,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建立完善学习制度,选好学习内容,创建学习型单位。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职工政治修养。积极配合县委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班干部作风问题活动,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好“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
2.是完善机制,确保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将效能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年度考核,与年终奖金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行激励机制,极力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效能问责,严格按制度办事。
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概括地说就是对单位人、财、物的管理,具体包括:人才的合理使用;职工思想教育;制定和督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后勤服务等。笔者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做好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
2实行人本管理的思想
所谓的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工作中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将人作为工作的核心,树立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用户、关心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将人作为图书馆行政工作的核心,加强管理。
2.1加强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教育
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对整体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使其自觉遵守规定,热爱工作。具体来说,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并完善现有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时事与图书馆的方针、策略、任务等。其次,作为管理人员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深入到群众中,对员工的思想要做到胸中有数,为员工解决困难,改善员工的政治素质及经济待遇,改善办公环境,给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温馨,留住人才。
2.2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善于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改善协调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坚持黄金原则与白金原则,黄金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白金原则就是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满足他人的需求。在工作中以这两个原则为指导,实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权变。所谓的知己就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及特点较为了解,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知彼就是要了解他人,善待他人;权变就是权利弊而随机应变,根据环境及人的不同而随时调整工作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倾听能力,有效运用语言能力,发挥优势化解冲突,总之就是在进行行政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服务的态度,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为员工解决问题,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3建立并完善章程管理标准
加强章程的建立,建立工作目标,用其管理人,约束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可以分为: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安全工作责任制,卫生安全防火制度等,完善相应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图书馆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改善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效率。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完善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管理方针,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4加大经费管理力度
对任何工作来说,经费都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要想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财力的控制,这就要求在经费的管理中坚持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保证工作效益。在经费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做到专款专用
所有的款项都要按照预算办事,从预算的编制到最后的决算环节都必须要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严禁移东补西,导致款项乱用。
4.2统筹兼顾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因此,在使用上必须要统筹兼顾,考虑多方利益,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业务的建设与资源的建设中,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建筑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但如果空有形象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在图书馆的硬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内涵方面建设。
4.3把好图书馆采购的质量关
图书馆采购是经费最主要的支出,因此要把好采购关,避免由于采购造成的浪费,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重视订单的审核工作,严把采购关。
4.4压缩会议,避免做表面文章
重复的会议,大量的表面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费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实事求是,控制好经费管理,实现经费利用率的最大化。要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拓宽经费渠道,避免图书馆经费的无端流失。
5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
后勤工作是图书馆顺利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如何为读者提供服务,为读者创建较好的工作环境,让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吸取知识,接受文明的教育。同时要提升后勤工作的效益。因此,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一个图书馆如果室内清洁,书刊整齐,藏书丰富,室外鲜花四季盛开,会使人感到春天常在,充满希望,这就要求提升服务的工作效率,重视读者教育,视服务为生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6提高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安全工作的质量对整体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将安全放在首位,必须为读者提供绝对安全的学习环境,提高图书馆建筑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安全建设,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并完善安全防火机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将安全放在首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读者是体现图书馆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的生命,一旦失去读者,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队伍来自不同的阶层,面对复杂的读者队伍,公共图书馆应实行多方位的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7结论
物业管理,最早运用于写字楼和住宅小区。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使用人的委托,按照国家法律和管理标准,依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维修养护技术,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管理活动。图书馆的物业管理实际上是具有物业管理特征的行政后勤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馆舍的保养和维护,绿化、卫生的管理,房产档案的保存,设备设施的管理、保养、维修,办公用品采购与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2当前图书馆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少足够的物业管理专业人员长期以来,图书馆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没有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储备,现有人员中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高又安心物业管理工作的人才十分匮乏。另外,近年新建的图书馆其建筑结构、设施设备都较为先进,科技含量高,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现代图书馆的各种设备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专业性强,要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要配备足够的专业维护人员对这些现代化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配置、运作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而且还要具备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图书馆物业管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图书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图书馆的各类基建图纸、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分布零散,也缺少专人收集管理,经常出现维修时找不到相应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2•2现有用人机制影响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的人事制度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职工无论成绩突出或碌碌无为,其奖金、报酬所差无几,年终奖惩也无关痛痒,难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造成了一些图书馆人浮于事,工作量不饱和,办事效率低。物业管理人员会觉得自己是后勤职能部门,不用面对读者,更加不受约束,工作缺乏主动性,遇事相互推诿,职责不清,协调困难。
2•3后勤物业管理经费紧缺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下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十分有限,表现在物业管理方面,馆舍维修、管道检修、空调和防火设施的查修等等,所需经费往往不足。但作为图书馆的后勤部门,物业管理在某一件小事上的缺失,都将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如何争取更多的经费,以及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运用到后勤工作中,保证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目前图书馆物业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的后勤物业管理就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
3图书馆后勤物业改革的对策
3•1增加配备专业人员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往往是人少书缺,馆舍窄旧,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安排过多的人员来分管物业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建、扩建图书馆成了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而随着馆舍的扩大和各种设备的增加,配备各种专业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同时,在数量上也要足够,以便安排24小时值班,这样才能对随时发生的电梯、照明、中央空调等设备故障及时排除。另外,还必须加强对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制定各类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对设备使用情况作详细记录,确保全馆设备运转正常。
3•2建立完备的馆舍房产及基建设备档案
图书馆各类基本建设图纸文件,是日后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有专人管理,负责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妥善保管,以确保日后使用的需要。
3•3改革用人机制,调动物业管理人员积极性
在图书馆现有人事管理体制下,图书馆职工没有“下岗”的危机,缺少竞争意识,缺少主人翁责任感,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首先要从改革用人机制入手,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任制,促进职工转换观念,使得人人都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图书馆应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认识到即使是后勤人员也应与图书馆一线工作人员一样,通过后勤保障工作间接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还应对现有物业管理人员实行培训上岗,并通过招聘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或从现有馆员中选调乐于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充实图书馆物业管理人员队伍。
3•4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
要提高后勤物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馆各个部门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规范,运用制度的手段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章办事。例如电工班要有电房值班制度、发电机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等运行职责,总机房要有话务员岗位责任制、保密制度、机务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等等。后勤工作应做到事无论巨细,都有专人负责;事无论缓急,都有办好的期限,急事急办,缓事亦不缓办。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措施,做到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协作,办事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要增加后勤管理的透明度,让全馆职工监督。要坚持原则,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奖罚分明。
3•5加强公共安全及消防管理
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成分复杂,其公共安全、消防安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书库应作为单独的防火分区,与书库相连的阅览室等建筑必须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隔开,书库内采用不燃书架。同时,图书馆的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严禁超负荷用电。全馆各通道应设有“安全出口”指示灯,以便人员紧急疏散。物业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人手,定期巡查馆舍,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予以排除。物业管理部门还应与图书馆保卫部门通力协作,定期邀请消防安全人员到图书馆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同时做好遇到紧急情况如何疏散读者、安全逃生的宣传。
3•6深化图书馆物业后勤工作改革
过去图书馆后勤工作都是由本馆职工自己做,现在则可以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和实行图书馆内承包制管理等方式。凡是社会上现有行业公司能满足图书馆需要的项目,图书馆就可以花钱买服务并对其服务品质进行严格控管。对必须由馆内工作人员从事的某些物业后勤工作,也可实行将任务与人、财、物的投入挂钩承包的管理办法。目前我馆已经试行的项目涉及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机电设备维护及食堂管理等。这项变革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实行了此项改革,图书馆后勤保障力度和后勤服务质量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图书馆原先投在后勤物业方面的人力可实现大部分转移或裁减。其次,向社会购买服务所需经费基本上可以从原先图书馆投入的后勤人员经费开支及其他开支中支付,并不会大幅增加图书馆经费负担,甚至可节省后勤物业管理费用支出。例如青岛市图书馆就将保洁、绿化等一般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委托给社会物业管理公司来操作,使得图书馆的室内外环境、绿化都比以前聘请临时工有明显的改观,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 图书馆; 柔性管理; 结构框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9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89- 02
1 柔性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传统的刚性管理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强调严密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一方面依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依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处罚,迫使被管理者为组织目标努力奋斗。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取得到巨大发展,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组织的发展,高压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已被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方式所取代。高校图书馆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是,为广大师生服务,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全体员工追求的终极目标。相对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显然属于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在管理方式上较刚性管理更加灵活和具有韧性,柔性管理的效果不像刚性管理那样快速直接,但其更具战略性和持久性,是对刚性管理的有益补充。
柔性管理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强调人是管理的主客观的复合体,人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关键,主张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有生理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外,还有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柔性管理显然在满足人性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更加具有优势。
(2) 内驱性。刚性管理是一种被动性的管理,管理方式是图书馆员工被动接受和服从领导的指令和规章制度,而柔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显然在内在驱动性上更胜一筹。
(3) 情感性。传统的图书馆刚性管理容易造成紧张气氛,使图书馆高层和基层馆员产生情感上的隔阂,因为依靠规章制度和硬性命令无法使员工真正信服。柔性管理是使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形成情感联系的纽带,使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之间形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浓厚感情,有利于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形成。
(4) 长期性,传统的图书馆内部刚性管理由于仅仅依靠领导的职位权力,其对员工的影响力往往是短暂的,而且未能立足于图书馆工作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而柔性管理则是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管理,对员工的影响力往往是持久的、深入的、长期的,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 图书馆如何实施柔性化管理
(1)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而柔性管理条件下图书馆组织结构是扁平的,从最上面的馆长到下面的普通馆员,中间相隔的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员工享有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为高校图书馆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建立多种激励方式。图书馆员工存在物质和精神需要,物质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但层次也最低,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应将重心转移到以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激励上,将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图书馆高层要多运用内在激励方法,激励中包含两种因素:凡是满足图书馆员生存、安全和社交需要的因素都属于保健因素,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满,但不会产生满意,这类因素如工资、奖金、福利、人际关系,均属于创造工作环境方面,叫外在激励;满足图书馆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最具有激发力量,可以产生满意,从而使图书馆员工更积极地工作,这些因素属于内在激励因素,内在激励因素能使图书馆员工从工作本身取得很大的满足感,或感到在图书馆工作中充满了兴趣、乐趣、挑战性和新鲜感,或图书馆工作意义重大、崇高,激发出光荣感、自豪感,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就、发挥了个人潜力、实现个人价值时所出现的成就感、自我实现感,这一切所产生的动力远比外在激励要深刻和持久。因此,在激励中,图书馆领导应善于将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以内在激励为主,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对图书馆基层员工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实行柔性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史上的破旧立新,图书馆员工作为一项“柔性资源”,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很快地学习新的东西,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校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从简单的借阅到复杂的服务系统的管理都需要图书馆员工不断学习新的服务理念和技术方法。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得·圣吉认为,“在许多行业中,比竞争对手学习和变化得更快的能力或许是唯一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许多行业都将自己设计成学习组织。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者开始考虑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了”。图书馆工作也不例外,要在图书馆管理中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图书馆中建立一个相互关照、彼此通融的学习型组织,使图书馆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在学习型组织中,图书馆高层领导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仅设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政策,更重要的是设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理念;图书馆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图书馆领导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员工对图书馆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掌握,提高他们了解与掌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4)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服务时,其服务就具有了个性化,读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求为每位读者量体裁衣,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灵活机动的选择正是个性化的体现,它显然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刚方法,是图书馆服务水平质的飞跃,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扩展了其生存空间。
(5) 重视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图书馆组织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职工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是图书馆领导者不需要依靠强制力就能在全体职工中发挥影响力的凝结剂。图书馆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层面是指图书馆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它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图书馆员工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能将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组织的目标上来,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依靠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引导图书馆员工,如果有好的组织文化,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价值观念,不仅过程自然,而且形成的竞争力也更持久。图书馆文化能使信念在职工心中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就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并很快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减弱硬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自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当一种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各方面将图书馆拿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图书馆文化的凝聚功能,通过这种凝聚功能,职工能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图书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产生对图书馆强烈的“归属感”,与图书馆同呼吸、共命运。“上下同欲”指的就是思想、信念一致,它是深层凝聚力的主要来源。
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是柔性管理的具体表现,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将组织文化建设放在中心位置来抓,为图书馆员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图书馆员工与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风建设 图书馆管理
馆风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所谓馆风,就是指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全馆工作者集体形成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和道德风尚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在工作实践和对外服务等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具有的思想共识和精神风貌。是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图书馆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的外在总体表现。
1、先进的办馆理念是馆风建设的先导
大学图书馆办馆的宗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所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特色,不仅体现在于拥有多少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图书资源,更重要的是富有特色的精神和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馆风建设的保障
图书馆馆风和图书馆馆纪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就没有约束力和凝聚力。高校图书馆的纪律是高校图书馆为维持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和读者共同遵守,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如图书馆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职工考勤制度、安全防范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例如,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图书馆考勤奖惩条例》、《图书馆阅览室岗位考核检查量化积分表》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务实、创新,并设立“岗位标兵奖”,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统一、权利与责任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日常工作高质量顺利进行。从结果上看,岗位责任规范化收效显著,馆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使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图书馆纪律是实施图书馆管理、实现图书馆职能的保证,也是图书馆进行秩序维护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好的规章制度必须落在实际工作中,并加强检查监督机制。如可成立由馆领导和部主任组成的服务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对图书馆工作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勤、业务考核和消防安全检查等,对无故矿工、脱岗、替班、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业务工作等情况,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通过以上措施,改进风气,弘扬正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馆风建设。
3、过硬的干部队伍是馆风建设的关键
馆级领导干部风气不正就决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馆风。干部队伍是一支出思想、出主意、出点子的队伍。一支懂政治、懂业务、懂群众、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是图书馆事业的成功保证。馆级领导干部队伍过硬的思想作风、优良的工作作风、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建设馆风的关键。如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馆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形成了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另外,馆级领导干部高尚的人格是影响图书馆员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因素。领导干部高尚的人格对全体馆员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形成讲学习、讲团结、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4、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馆风建设的根本
在工作中导入“无缺点服务”的科学管理理念,图书馆每个服务环节要做到细致、入微。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培养敬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植根于图书馆队伍建设之中,加强对图书馆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培养馆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思想品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窗口之一,图书馆馆员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不断提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馆风建设的根本。
5、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馆风建设的基础
工作人员针对“大学里你最喜欢的地方”这一问题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形式请在校大学生作答,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图书馆。图书馆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整洁和谐的借阅空间,排列有序的书刊文献,宁静亲切的学习氛围,环境和陈设的设计既要突出文化品味,又要起到美化环境、启迪心灵的作用,如可精选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画像或名人名言制成标牌并悬挂于走廊、休息区、书库和阅览室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读者的心田。
图书馆在搞好馆内卫生和美化宣传建设的同时,应开辟有本馆特色的文化长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读者在图书馆中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实现图书馆环境育人的作用。
6、高水平的科研是馆风建设的动力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该规程明确了图书馆在高等学校中的学术地位,图书馆在为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研究任务。馆藏文献总量、现代化设施设备、服务手段和能力及科研能力构成了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图书馆在日常服务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发现和创新,积极提炼科研成果,并应把优秀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形成服务——科研——服务的良性循环。
馆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一僦而僦,建设好的馆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图书馆人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积极参与建设优秀的图书馆馆风,为促进学校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林,樊红利.谈谈高校图书馆的馆风建设[J].河北科学图宛,2005(6):71—72
[2]逯爱英.你给馆员的就是他给读者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