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思政元素8篇

时间:2023-03-06 15:57: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政元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政元素

篇1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专业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面对高职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目标设置相似、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受限等问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专业课程特点、思政育人要求等,从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明确、思政元素的选取等方面,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研究了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

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类课程,它是以科目为载体,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里的“课程”指的不是思政课程,而是通识课、专业课等,但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而课程思政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目的。在专业课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能进一步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温度。因此,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独具优势。课程思政只有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模式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连续地、系统地渗透思政内容,才能拓宽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渠道,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因此,抓好专业课程这一“主战场”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华中师范大学廖哲勋教授认为,课程是具有特定结构的育人计划和育人信息的载体。也就是说课程是一种育人的载体,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等,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而这也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体现知识性和育人性,有理论教育也要有实践教育。只有将学习科学理论、掌握技术技能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结合,才能在高职专业课中发挥出课程的最大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课程的教育意义。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将这些专业知识与社会形态、历史文化、道德规范、时事政治相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认识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体现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和课堂内外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又强化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只关注本学科所涉及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课程所要达到的素质目标和育人目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从理论到概念,这样的教学是冰冷乏味的。专业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心怀家国天下的情怀、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素养,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适时地把体现新时代中国社会“温度”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用鲜活的事例、时事热点及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考和探究中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在体验和感悟中形成价值认同,使课堂氛围更有温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想政治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深入,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重点是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运用与实践,在课程思政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发掘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元素,以促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课程思政绝不是将思政内容简单地进行“移植”,不是在课堂上单独开辟一段时间讲授思政内容,也不是硬性灌输和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思维,从专业课程中提取内在的文化、价值基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载体,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及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与理想信念等。教学设计围绕课程的实施进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决定了课程思政效果的达成度,本文以《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首先结合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性质、职业能力要求等,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其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总体把握课程思政育人方向,分析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思政目标;最后以思政目标为中心,深入挖掘鲜活典型事件案例、时事热点话题等支撑思政目标的达成。整个过程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1.结合《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特点梳理课程内容《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是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调、系统检测、故障诊断、回收利用等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内容与1+X智能新能源汽车证书相应模块衔接,根据职业要求重新进行梳理,以更好地满足汽车制造及服务相关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授给学生电池的分类、原理、性能参数、制造工艺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动力电池的结构、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等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动力电池的拆装方法、单体电池的性能测试、电池系统元器件的性能检测及电池管理系统综合故障分析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中应遵循职业教育特点、紧扣生产劳动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模块化重构,将《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内容确定为五个项目,十四个子任务,如表1所示。表1课程知识结构2.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来看,在动力电池的更换等教学任务中,除教授职业技能外,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工作中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高压维修过程中要遵守规范,在装配检修过程中要精益求精,遵守7S管理规范等。从动力电池自身的结构原理特点来看,其是由多节单体电池组成的,由电池管理系统统一控制、管理、协调,这就类似于班级、企业的组成,需要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同时,BMS通过采集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再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以了解电池状态,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使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从课程设置的目的来看,其是为了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动力电池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而发展以电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汽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融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讲述中国技术的崛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综上,以爱岗敬业、节能减排、创新报国等思政点为支持,明确课程育人主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报国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养成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绿色发展观念等。3.挖掘思政元素支撑思政目标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仅要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优化,还应以思政目标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能与课程内容相互支撑的思政案例、生产实践所遵循的精神、规范和能力等,在知识点的讲授、技能的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进行“动力电池的更换”教学任务时,引入全国劳动模范一汽-大众高级技师金涛的事例,从刚毕业的操作工到汽车智造的领军人物,他通过主动学习,前瞻思考,凭着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埋头苦干、拼搏创新,在进口的生产线上对数以万计自动控制信号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了传统车型和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共线调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向学生讲授、演示动力电池更换流程和方法时,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实践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要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通过分析具体子任务教学内容的内涵,细化思政育人主线目标,确定各教学任务的思政点,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支撑思政目标的案例、素材等,将专业知识、能力点和思政素材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点连成线,进而形成一目标两要素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如表2所示。1.“显”“隐”结合,宜“精”宜“透”课程思政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会极大地影响课程思政效果。依据“显”“隐”结合,讲“精”讲“透”原则,构建“有温度”“有思考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使课程思得更加顺畅和有效。在课程思政中,“显”和“隐”相结合,其中的“显”并非强行嵌入,而是在适当的知识点(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的知识点)、恰当的时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具体做法如下:在某些涉及专业思政教育内容的问题上,通过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讲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时,通过话题的讨论理解名词和政策的内涵;在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可以通过导入事件或案例,从特定的角度阐明案例内部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要素,例如在进行触电急救流程教学内容时,导入见义勇为案例,增强学生勇于救人的意识;在专业知识点讲授中导入人物事迹,例如通过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国产化研发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进行电池技术的学习与探索;比较导入则可以通过中外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情况的对比,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而“隐”则是在教师的行为示范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同时,思政内容要保持合适的体量,内容宜“精”宜“透”,思政案例讲授以5分钟为宜,思政案例讨论5至10分钟为宜,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变化。2.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信息化技术教学组织采取小班分组教学,将教、学、做结合起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采取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通过学习典型事迹案例、专题讨论、实践操作,牢牢把控掌握意识形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中,应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智慧职教、雨课堂、智慧树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拓展教学空间,结合课程特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穿插图片、动画、媒体报道、视频、仿真等信息化资源,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同时,在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环节的问题导入、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阶段加入思政元素,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理念。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将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进行融合,利用校企合作、技能实践、专业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提升学生对专业的情感认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结语

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质提速,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良好的课程思政在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和温度。面对高职专业课程专业性强、融入思政元素困难等问题,从专业课程特点出发,充分讨论分析课程内容、思政目标、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目标两要素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合理选取教学方法、融入体量等,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大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16.

[2]欧阳慧敏.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篇2

[关键词]钢琴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发掘策略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之中,已经出现诸多问题,如质量低下、效率难以保证等,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必须对此有所重视,然后积极寻找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从而使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实现。钢琴基础课程在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设,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可以在钢琴的基础课程内部挖掘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以促进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当前思政课程开展相关现状

(一)学生朝着个性化与观念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以后,互联网已经在我国人民群众之中得到普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智能手机去了解世界的变化,因此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产生了多元化思想,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个性,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比较强,但是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被实用主义等观念左右,在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国家观念上有时存在两面性的现象。例如,很多中职和高职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少会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持有尊敬态度;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但是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后,积极支持国家;平时的生活很容易被享乐主义的思想支配,但是在遇到弱势群体的时候,依旧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缺乏应有的抗挫折能力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中职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有时候遇到事情也会被父母“包办”,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情况很少,因此缺乏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一部分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唯我独尊”的错误思想,经常会产生自负心理,但是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灰心丧气,并且抵触难以理解的或者自身不能认同的事物,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不能对其产生有效帮助。

(三)思政教育与现实出现脱节

当前我国一些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过去式”中,并且出现了“三多”以及“三少”的不良情况。首先,方法单一说教多,与现实生活结合少。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经常引用固有观点或者教材内容,无法全面地对某些事情进行恰当阐述,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解释不当而产生反作用,没有理解“学术无、讲授有规则”的含义,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依旧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被动情况,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很难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会打消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二、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价值

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中开设钢琴基础教学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水平,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一个重点。钢琴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钢琴学习中形成过硬的专业水平,并且养成持久的学习能力,对适合自身学习的相关方式进行探索。不仅如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也能够得到磨炼,从而提升自身的自制能力。无论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会结束校园内的学习活动,在毕业以后走入社会,但是步入社会并不代表学习过程到此为止,而是打开了新的学门。钢琴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脱离学校的教育以后,依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活动,从而使终身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钢琴基础课程内部进行发掘,可以将课程作为根基,提升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导向,从而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三、发掘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帮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参与钢琴教学的感知和思考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真正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对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师而言,应当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对学生进行主动培养。通过钢琴教学德育模式把钢琴教育与思政背景下的德育相结合,首先,应当突破钢琴这一专业技能的局限性。其次,应当将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深化教育。在进行钢琴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音乐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例如,钢琴教师在讲授《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钢琴曲的时候,应当明确该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自身所拥有的强烈爱国之心,然后引导学生对该曲子进行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曲调中洋溢的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之情,以及不知道能够何时获取自由的悲愤之情进行理解和感悟,从而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现在的人们不应当放弃继续奋斗的决心。在鉴赏结束以后,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被发掘,学生也获得了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二)不断提升钢琴教师的综合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进行驱动,学生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时刻保持初心,利用自身的求知欲作为驱动力量,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要想在钢琴基础课程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钢琴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与学生一同进行音乐探索。钢琴教育要想真正获得预期成果,发掘出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当将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同时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予以关注,让学生的内心与钢琴基础课程进行对接,然后在接下来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之中,逐渐降低对学生的外部控制与影响程度,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作为一种乐器,钢琴需要通过演奏来诠释音乐,因此对钢琴演奏者和乐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钢琴的弹奏,也是对音乐进行高层次阐释的活动。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质量更好的钢琴,以及提供钢琴学习相应的环境。例如在课余时间,钢琴教师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校园内组织“红色歌曲伴我行”主题钢琴演奏比赛,让想参赛的学生自由选择一首红色歌曲进行钢琴演奏,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思想感情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钢琴演奏相关的知识,钢琴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相关元素也被发掘出来。

四、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构建方面,还体现在强调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始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相结合,而钢琴基础课程由于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能够在其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避免了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单兵作战”、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消极局面,从而真正通过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杏梅,戴倩雯,周杰亮.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31-32.

[2]黄细英.幼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0(8):52-54.

[3]窦瑾.钢琴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发掘路径与教学实践研究:以桑桐《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1):232.

[4]周颖,魏娟娟.课程思政在钢琴教学中的改革应用路径[J].大众文艺,2020(19):199-200.

篇3

关键词: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服装设计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中,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劳动。

1劳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合作交流。在集体劳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集体的劳动目标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识,并且严格按照课堂秩序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展开导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具备的特征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学生在接受课堂反馈的过程中,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提出疑问。学生在这种小组学习合作中更积极投入,更乐意地参与其中,更珍惜这样的小组学习合作方式,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小组学习,并彻底检查问题,以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学生在反复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励中不断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结构,最终追求骄傲和荣誉,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困难,以促进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2)促进动手实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了劳动教育,也就失去了实践的重要含义,一些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推进高阶思维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将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唯一途径,否则会失去实践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劳动实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折射到学习中。例如,在进行教学分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划分不同的知识点,也不知道分类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因此,教师在合理分类时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学分类的意识[2]。(3)累计问题经验。劳动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在进行高校劳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动手实践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产生价值。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劳动经验更好地学习,充分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使得学生意识到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问题及经验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通过经历和学习形成经验、技巧、方法等,最终能够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学习的多样性,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意义认知建构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入与创新应用

(1)创设劳动情景。作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当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及重要资源,在文化传承及知识传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教材,并且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关劳动教育及思政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当下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价值。通过围绕教材例题创设相应的情境,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落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功能。同时,教师应从劳动教育这一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探索,并且创造性地对教学资源展开利用和挖掘,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征,将军队文化及企业文化贯穿于专业教学中,以校企合作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的各项措施作为重要的载体,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宇航服、战训服等类型的服装进行项目探究,最终融入爱国教育及劳动教育。(2)打造师资队伍。想要推动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更加专业化,应当建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应当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加强理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同时,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校内选择一些具有相关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讲师,也可以对外聘请一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的劳动教育传递者,如劳动模范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构建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根据教学规律设计多媒体课程,收集数据,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练习等教学联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围绕品牌文化及毕业生案例等多项内容出发,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文化教育,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3)开展教学评价。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劳动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的最终目的。故而,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目标构建不能过分依赖传统评价体系,而是应敢于挑战,突破原有评价体系的桎梏,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创造、合作与共享等目标设定其中,立足“教”和“学”两个基本点制定综合性评价目标体系。其次,教师主导下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不能只拘泥于劳动知识的建构,应充分了解学生劳动学情,预设教学目标,并预测教学目标达成度[5]。教育事业是人的事业,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底蕴。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建立也应是动态发展、有机生成的。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应从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文关怀和美育情感培育出发,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出发,把美育能力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设计到教学评价中,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的因子设计必须体现学生持续发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创造力等内容;其次,评价措词要彰显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持续提高的特点,如“不断改进”“学会使用”“持续提升”;最后,评价的标准要符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美育培养规律,不能出现“揠苗助长”式标准[6]。(4)开展提问教学。高校劳动学科内容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蕴含丰富的知识量,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实现有效提问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合理设置相应的问题,使课堂提问环节得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后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并围绕重难知识点作相应的知识延伸,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及知识理解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要注重连贯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联系,实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问题背后所揭示的课程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关注思政学科所具备的较强抽象性而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带来较大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设置问题内容时可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深入思考,加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感知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服装设计专业劳动项目,并且自觉维护劳动的成果,在专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使专业教育能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坚定学生的专业志向及劳动信念,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特教中专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6):138-139.

[2]葛彦,傅海洪,吕冬云,等.“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科技进展,2021(6):63-64.

[3]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刚,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问题研究:以统编人教版教材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1(6):102-107.

[5]梁杰,肖扬伟.新时代红色家书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逻辑与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12(3):1-6.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制约因素;对策

社会的进步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了职业教育的校门。就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基本上都存在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起着方向性作用,其重要性程度不容忽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导致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自我定位模糊、缺乏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针对其实效性不足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重技能培养,轻思想导向

受传统式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依旧注重培养高级专门性技术人才,因此普遍存在重视技能培养培训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大都流于形式,实质性教育内容较少,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意识缺乏。因此,高职院校设立专门的教育经费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较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欠缺,思政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这种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地位低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教育教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成就感低下,教学改革停滞不前,职业倦怠随之出现。

1.2教师思想意识薄弱,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不足

高职院校中缺乏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很大部分是由行政领导兼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由于领导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不能较好的满足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础得不到及时更新,对那些追求时尚和人文素养元素的学生来说,起不到有效的教育性作用和意义。这也必将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无法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和探讨。

1.3思想教育方式落后,创新性和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大部分是大合堂教学,利用的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统一学生思想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大合堂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会因为教育对象人数过多导致师生难以有效互动,另一方面,教育对象的泛化使得教师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学针对性不强。灌输法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导模式,但这种单方面的理论灌输缺乏与实践知识的结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1.4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与高职院校相脱离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依旧采用全国统一版本的思政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这套教材理论性知识较强,内容也比较丰富系统。但其空洞的知识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内容缺乏,不能很好的起到思想教育的结果。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2.1当前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因素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走向了多元化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中,企业过分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将工资待遇与技能水平相挂钩。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重视技能训练,而轻视思想教育的观念。尤其是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的环境下,学生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忙于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而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2.2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职院校素来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就在于学生技能技巧的培训,以便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一味强调满足于社会需要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在这种办学模式下,教师必然会忽视思想政治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素养要求也会相应的降低,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3学生家庭环境与个人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上各种负面消息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认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对毕业后的就业工作影响不大。在学校里面只需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就行,所获得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越多越好。这就导致学生无暇顾及思政教育,最终导致思想教育被学生家长和本人忽视的现象。

3.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3.1转变教育理念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单纯的灌输思政知识都难免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思政课的讲授,或结合最新的案例,更加直观的剖析道德问题。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讲述就业后的思政问题和职场规则,力争使思政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2以“典型引领”的教育方式变灌输为引导

“典型引领”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李素丽、许振超等来自基层工作岗位的模范人物被树立起来,引导和鼓舞学生奉献社会,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从班级中的学生党员和班团干部入手进行思政教育。学生骨干先接受思政教育,进而影响周围同学,可以为思政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人文本,关注学生的合理需求,不要求学生放弃自己的合理需求和利益,而只要求他们放弃非合理的要求和利益。因为只有一个人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他才会体会到满意和幸福,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才会主动负起更多的责任。

3.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需求完善培育机制

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共同构建,高职院校要使这四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良好的学生品行仅仅依靠几年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和社会进行积极的感化和引导,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思想体系。疏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齐心协力对学生进行监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良性循环态势,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只有针对其制约性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找到解决途径,共同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1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简述

1.1涉及的主要含义

在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校按照国家对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的标准,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性质和情况,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学生就业以及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具体的成效。

1.2凸显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可以有效避免学校造成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经过不断的熏陶能够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及观念的形成上起到辅助作用。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将会把这种思政素养带到社会当中,在推由缁峋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实际效益。

2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全面普及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高等职业类院校中,开展思政教育应该将主要目标放在应用、实践以及职业等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及就业需要等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困难,开展适当的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性教育是该类学校的主要特色,因此,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传授上,要结合从业方向及职业发展,在学生参加实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其次,应该抓住高职院校贴近职业化教育的特点,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及理想,从而更加全面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职业类院校应该结合这三大方面的思政教学目标,在辅导员的积极配合之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制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的要素剖析

辅导员是高等职业类院校中推行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辅导员在实际推行思政教育中的不足,即是制约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3.1缺乏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有部分辅导员一味地主抓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及心理变化。这样辅导员就很难发现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思政教育中不容易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具体思想状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人的意识及观念将会对实际行动产生直接影响。高职辅导员缺乏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较容易出现不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将会降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3.2在思政工作方面的懈怠

辅导员推行思政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些高职学校在筛选辅导员的时候较为盲目。并没有从学生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选拔了一些缺乏实际思政教育经验及专业度不高的人员担任辅导员,这将会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的时候,并不注重自身平时对于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积累。平时在实际工作中,不积极参加有关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学习活动,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思政教育工作实效大打折扣。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少对辅导员进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及培训。

3.3辅导员职能不明确

现在有些高职院校本身就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的理解上存在严重偏差,将管理学生日常、创办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琐碎事务都附加在辅导员的正常工作当中。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数量较为庞大,辅导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内容,难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顾及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无形之中就会分散处理思政工作方面的注意力,在众多的学生事务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不但影响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绪,还会对学生思政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3.4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现代的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有较为强烈的兴趣,对于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耐心。一些辅导员并不去研究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思政教学方法上较为保守,并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感受,生硬地为高职学生传授思政方面的理论知识,仅以卷面考试作为评测学生思政水平的唯一手段。高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容易把思想及政治方面的学习当作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缺乏思政方面的学习兴趣,被动接受着相关的培训内容,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举措

4.1端正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观念

辅导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建立起强烈的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高度责任感。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挖掘,并适当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喜好。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之上,辅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为其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4.2强化对思政培养工作的管理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辅导员招聘、选拔工作以前,应该对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详细考察,同时对学生工作处理协调能力以及思政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学校应该成立思政教育质量检查小组,对辅导员平时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促使辅导员高度重视思政培养工作。对于一些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适当的嘉奖。高职院校还应该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交流学习活动,分别从政治素养、心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等三个方面进行强化提升。

4.3明确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职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进行优化,将学生思政培养工作放在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体察辅导员处理学生工作的辛苦及不易,在工作中要对辅导员予以情感上的关怀。学校应该深入了解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难处,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解决。另外,学校应该对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加以适当宣传,让社会大众认识到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社会认同感,强化辅导员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4.4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当代学生离不开的重要信息传递媒介。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适当融入与互联网相关的元素,打破以往以课堂传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展开思政相关内容的学习。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内容的学习。辅导员也可以在学校的思政论坛上,实现与学生间的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具体想法,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辅导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定期发起主题讨论活动,加强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篇6

【关键词】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水准;工作水平

随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观念的兴起,使得电力公司在强调资源节约与科学发展的目标上比较明显,而作为政工人员就必须在保证响应国家发展趋势的要求下进行自我素质的加强和形象的改造,坚持党政与工作的密切联系作用,实现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大调动,保证公司在改革工作处理上的效能发挥。

1 政工人员素质以及思政工作水平不高的原因

随着电力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市场内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使得整个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面对如何专注机遇进行具体的困难的客服处理,实现具备专业素质和处理业务处理能力的现代公司的发展要求,构建和谐企业的建设目标,保证生产经营者在电力事业开展前做好员工素质水准的全面提升。

首先,电力企业内部的领导没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对于企业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定位不够深刻,这主要是由于其缺乏先进的政治认识思想鼓舞,盲目的追求税收利润,而忽视了生产队伍的思想政治处理工作。具体的政工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没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加上岗位调换极不稳定,使得一些具体职责的划分十分模糊,这就扩大滋长了整个政工队伍的思想波动,使其不愿花费时间在理论学习研究上,自然具体工作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相对职责的发挥更是毫无建树。

其次,在这种思想政治觉悟不够的情况下,加上部门分工不明确,实际任务处理的不够及时,使得整体政工队伍比较松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对待相当松懈,工作指标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具体的工作压力大大降低,无法把握后期处理工作的目标制定,严重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次,政工人员的考核工作分析不够细致,同时具体的量化分解处理不够严谨,使得大多数政工人员都长期在岗位空守,贡献十分有限,而素质水准较高,工作堆积严重的政工人员在奖赏分配上又被资历深的,水平不高的前辈人员挤压,使得具体的激励制度难以兴起,内部的竞争效果并不积极,人员自我培训与加强工作就更为少见,整体企业的素质和工作处理水准骤然降低。而政工人员往往存在着在技术工种锻炼上的空缺,往往通过短期的形式教学进行简单的课程安排,涉及到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根部就非常少见,而现下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对综合性政工人才的要求诉求日益壮大,因此内部企业必须不断强化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保证整个政工队伍建设工作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2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政工队伍自身的改进

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各个施工细节进行严格监督,保证后期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全面供给,因此要全面优化政工人员在整个行业内部的管理作用和监督功能。因此,干部在引导政治思想建树的过程中,要发挥一定的榜样作用,确定政治发展的具体路线。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作用,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内部各项处理工作。同时注意社会矛盾的化解与思想问题的分析,关注和谐企业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结合先进管理手段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这么艰巨的任务,需要领导干部的积极引导作用,因此作为企业内部运转核心的领导要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思想素质,了解企业内部政工队伍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注重提升企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并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加大责任意识,保证思想教育和工作处理水准的双重提高。

企业有效发展,需要一定的人才基础作为支持,但不一定是单方的业务人才和管理技术人才等,更需要的是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人才。企业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由于在党的政治思想先进性的指引下,了解国家局势及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改革来实现的。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见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政工人员的职责就是处理这些问题,并改善一定的现状。具体的办法有个案法以及当事人特定化方法,这种高度的工作要求决不能缺少必要的政治想象觉悟和理论水平的支持,这就要强化政工干部的业务处理素质和能力,保证先进理念作用下,整个政工队伍工作水准的提升,整个企业相关事务的顺利开展。

2.2 深化健全的机构改革,规划具体的工作任务指标

政工工作的职责需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因此要加强内部机构的健全处理手段。现代企业制度在时代的进步下不断深化改革,政工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改革和要求转变。传统的职责不清的混合式政治工作机构已经无法全面贯彻新时期下政治工作要求,因此对于内部政工人员的详细划分是十分必要的,要具体深度的进行细化量化,在有序的工作操作目标的指导下,是内部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努力。

对于人员素质的改进,需要从头做起,因此具体的考核体系要做系统的分析,做到考核内容的科学分析和整理。建立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等相结合的队伍评价机制。规范职位分类和道德标准,建立业绩、品德能力的系统监督手段,同时在岗位上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规范制度,使得政工干部在不断的优化创新的改革中,加强责任意识,保证新进队伍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现实的社会岗位对于学历的盲目锁定十分普遍,因此企业要做好职能和业务道德综合素质的界定,通过综合数据的显现,进行最终人才的录取,保证有一定水准的人才能够顺利发展,为企业发展和创新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

2.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政工人员的具体素质

人们的思维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益繁杂,需要针对内部的政工人员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培训,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国家方针学习,关注党在各方面政治事业的举措信息,领导引进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在内部的道德机制规范上要面向制度化、科学化的目的进行全面深化。政工人员要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的引导下,积极拓展对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钻研,通过深度的知识剖析,找到现下自我提升的办法;自身的敏锐性也十分重要,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人员在各种新兴政策下的觉悟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的效应,通过先进的理论指导,培养自己对于问题及各类情况的认知,把握各类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深化的改进与处理;同时注意培养员工的创新技巧能力,通过适应新型企业发展机制的改革,进行具体业务的创新改革与拓展,适应不断变化的关于工作要求的手法和模式。

3 总结

提高政工人员素质与政治工作能力是现下新时代企业的要求,因此要深化内部政工队伍的有效改革,保证相对工作内容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时在提升工作水准的要求下,满足企业更远达的发展目标和结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新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新西部,2010(01).

篇7

摘 要:凸显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巧妙运用戏剧教育元素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是构建个性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立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来艺术特色高中课堂教学探索实践,分析探讨戏剧教育元素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生动直观介绍戏剧教育元素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此来构筑高中政治新型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戏剧教育 教学策略 个性化课堂

邢永芹,女,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当前戏剧教育为广大青少年普遍接受和认可,戏剧教育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凸显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现代教学观念,成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借鉴戏剧教育的理念,运用戏剧教育元素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真正的个性化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戏剧教育元素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戏剧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而教育的本质是强调教学生“如何做人”,教育的本质与戏剧的本质可以合二为一。

戏剧教育(Drama in Education)的理念是把戏剧的结构化解为一个个要素,如剧本创作、角色模仿、戏剧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等等,融人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戏剧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戏剧教育,“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的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之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和生活技能。因此戏剧可作为语文、史地、社会科学等诸多课程内的教学活动,提供较具弹性、活泼的教学。”香港教育专家黄婉萍先生研究认为,“戏剧教育的性质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元素:(1)透过参与戏剧活动而培养语言交际所需的技巧(例如发声、肢体、表情等技巧);(2)个人的全面发展(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创造能力、社交技巧、认识情绪EQ、注意力集中等)。”现代教育理论一再强调:若要学习有效果,则其过程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所谓的“学生中心论”。有效的教育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体验、解决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自己,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学本质上还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因而戏剧教育的理念完全可以为高中政治教学所借鉴,戏剧教育元素也完全可以用来改革现有高中政治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真正的个性化课堂。

据黄爱华教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教师运用戏剧化手段进行教学,因为这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从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认知习惯。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的理性判断思维日趋成熟,富有独创性,更渴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率低下。而高中思想政治,从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看,它理性、抽象,甚至比较深奥(堪称人文学科之最,“政治是灵魂”),“高、大、上”最需要接“地气”。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策略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学实践证明,“戏剧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可是,目前国内对于运用戏剧教育元素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几乎没有,实践操作更是处于自发摸索状态。

我校是一所艺术特色普通高中(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办学已逾十年,戏剧教育在我校取得累累硕果,承担的市级课题《以戏剧教育促进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我校坚持专业型(面向戏剧文学表演专业学生)和普适性(面向普通高中班学生)相结合,戏剧教育在各个学科的渗透普遍展开。我们政治教研组经过多年探索,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探索运用戏剧教育元素来创新高中政治教学,旨在通过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探索实践证明,采用戏剧教育方法手段构筑新型课堂教学策略,既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生动体现,也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戏剧教育元素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的实例

现代教学策略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立足于人的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改革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问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观的指导之下,我们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表演等戏剧教育元素,合理处理思想政治教学中主、客体的关系以及影响政治课堂良好生态建立的各方面因素,来构筑高中政治新型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授“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一课时,笔者选择在我校新落成的“社会实验场”(有中央舞台、三台各自投影的电脑、多部ipad、几部幻灯投影仪、白板、茶馆式桌椅……)进行。笔者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戏文班学生,虽主修专业是戏剧文学创作,可是有好几个学生表演的热情丝毫不逊于隔壁的表演班,学生普遍个性突出、感情丰富、乐于表现,形象思维见长(用一个男生的话来说:“不让我动起来,我会上课睡着的!”)。一个月前他们在政治课上精彩演绎了央视“3. 15”晚会上的小品(“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表演现成的作品——他们要自编自导自演。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前端分析,笔者决定采取戏剧小品导入,用三幕剧贯穿整节课。

戏剧小品:工地上的遭遇

第一幕剧:方科建筑公司一工地上

【小宋正在卖力工作,此时,砖头落下,砸伤小宋脑袋】

小宋(尖叫十倒地用手捂住脑袋)

【工友帮忙送小宋去医院,小宋头破血流缝了5针,还因为轻微脑震荡留院观察一天,两天后拿着医药单挣扎着回到工地】

小宋:赵老板,我受工伤了。(拿出医药单)你要付我该有的医药费、营养费,还有我前两天没能上班,要有赔偿金、误工费。

赵老板(不屑的眼神):头砸破,哼!明明是你自己没戴安全帽!

小宋:可是是你说安全帽不够,过几天去买,我才没有戴的啊。

赵老板(狡猾的眼神):你说了那么多,怎么能证明你这伤是在我工地所造成的呢?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外面受了什么伤,然后谎称是受工伤来索取医药费的。

小宋(惊讶的表情):什么!我就是在你的工地受的伤!而且我没有骗人。我前天受伤的时候有其他工友们在旁边,他们就是人证!还有那块沾着我的血的砖头,那就是物证!

【小唐,小苏,小刘赶忙来到赵老板面前帮着小宋作证】

小唐:我能作证(拍胸脯),前天我亲眼看到小宋在工地上受伤的。

小苏:是的,是我们帮忙一起把小宋送到医院的,是我打的120!

小唐,小刘(附和):嗯嗯。

赵老板:就算是这样,我现在也没钱!……(顿了顿,转而又冷笑):不对啊,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联合起来一起骗我。(瞥了一眼小宋和工友们)咦?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小宋(急了起来):怎么可能,赵老板,你不要乱说。我和你朝夕相处那么长时间,你肯定认识我的!!!

赵老板:谁说的?每天进进出出工地的人那么多,我怎么会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怎么会记得清楚每张脸。这么说吧,你根本不是我工地上的人!

小宋(生气):你瞎说,你……

赵老板:怎么,觉得我说的不对么。我们之间签过合同吗?谁能证明你就是我工地上的工人呢?

小宋(无言以对):……

唐诸葛(挺身而出):你想耍赖!欺负我们,以为我们不懂法吗?当初我们至少五次想要和你签合同,可是你说不要签,没关系的,工资奖金之类的一分不会少,我们这才一直没和你签合同的。

小宋:就是啊。我们在这里工作了3年,每天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地给你工作,没周末,没休假,没奖金,工资也时时拖欠,还没给我们办保险!给你那么卖命的工作,现在怎么翻脸不认人了呢?!

赵老板(作哭相):告诉你们,我最近真的没钱!不要说最近工地没有接到新项目,前面的工程款全部在拖欠中。没有新项目,我们全体老少都要喝西北风!这样吧,只要有一家拖欠的款项给我,我马上赔你医药费。我身边有300元钱,你先用着吧。

小宋(接过钱):可是……

赵老板:好了好了,散了吧,别在这里浪费我的时间,走走走!

【小宋和工友们只好散开】

第二幕剧:方科建筑公司工地门口(略)

双方僵持不下,赵老板一方不肯赔偿小宋医药费,小宋一方也不肯就此罢休,双方都不肯退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宋呢?

第三幕剧:(略)

说这个“王牌”编剧才华横溢毫不夸张,可是她却表达了创作中的苦恼:原先第二幕剧的场景设计是在法庭上,小宋和赵老板原被告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可是因为法律知识和体验的缺乏,她编不下去……笔者眼前一亮:这不是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好问题吗?!谁说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仅仅出现在课堂上呢?

几经调整,笔者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节选教学过程部分):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素质 措施

一、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的定位,在当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内涵界定,而较为笼统地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也就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其中包括学生的就业观、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就业素质的本质及核心。并且,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无论是国内社会发展,还是国际社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素质现状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存在许多问题。就主观因素而言,由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较为不理想,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是不受重视,导致他们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法律意识及社会诚信的缺乏和团队意识的淡薄。而就客观方面的因素而言,社会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负面的文化观念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习惯,在价值上极易受西方极端思想的,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误导,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观相背离,并培养不健康的就业素质。

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性

由上文可知,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就业素质现状堪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对学生良好就业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其中包括求知欲望、自控能力、自立性、义务感、成就动机等一系列的因素。在这些非智力因素得以改善和先天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思维是进行学习和工作创新的动力,反映了一种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的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能力及实际的动手能力十分有利,不仅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对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一)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素质培养的观念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有素质培养的意识,并且要与社会意识、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等相适应,在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更新。当然我们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不变的,但可以利用经济发展、国际形势等的小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有利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展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进步。

(二)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党和国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创造了政策环境。但还是有一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素质关系的重视程度,建立校党委领导下的完善的管理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及评估奖励机制,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后期工作的完善。

(三)完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是不完善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及政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也应随之完善更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可以通过改变其中的内容比重或不足等方式,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就业观教育等,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择业的心理和创新、竞争意识的教育。另外,法律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必不可缺的,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面临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在其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就业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够顺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越华.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之指导的关系[N].贵阳学院学报,2013(4)

[2]李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N].湖北广播电视学报,2011-1(31)

[3]耿立军.从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N].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