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20:42: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事业单位登记局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本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几年来,**市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贯彻落实《条例》精神、领导重视、主管部门强化指导和各事业单位规范运作的结果。**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1年7月、2004年8月分别两次被评为自治区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今后,**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力争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求实创新
谱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篇章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后不及时、主动进行注销登记,已成为共性难题。如果已撤销的事业单位不进行注销登记,既不利于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和债权人及社会其他方的利益,甚至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被非法侵占,或出现“假法人”带来的社会利益损害。比如,市经信委某事业单位2004年已撤销,但一直未办理注销登记,十多年后因经济纠纷成为被告被推上法庭。事业单位注销登记难的原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统一,主动意识不强。有些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对注销登记规定不了解、不熟悉,甚至认为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后,事业单位法人自然就消亡了,不知道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同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申请注销登记前,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于30天内至少3次拟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告等事项,使有些事业单位感觉注销程序繁琐,导致注销主动性不强。
二是人员划转有难度,工作进展受影响。事业单位撤销必然会涉及工作人员分流划转。因事业单位人员分流途径一般限制在本行业、本系统的同类单位,具有较大局限性,人员划转工作有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注销登记工作进度。
三是配套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从全国范围看,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工作目前仍在摸索中,1998年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2014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事业单位注销、清算等相关程序和内容等问题,没有明确具体的表述,给注销登记工作实践带来困惑。
四是债权债务未完成,注销工作难结束。事业单位是以其全部资产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主体,而法律法规中并未有事业单位破产制度的相关规定。有的事业单位因资不抵债、债务不清等原因导致清算工作难以完成,注销登记工作也就无法推进。
五是处罚措施缺乏威慑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上述处罚措施对事业单位未形成足够威慑力度,其及时注销登记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高。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济南市从建章立制、推动落实、强化合力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工作。
一、监督检查的对象
这次检查的对象是:县委、县政府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县级各事业单位及各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
二、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登记率: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登记情况。
(二)年检率:已登记的事业单位中,应当纳入2007年度年检的事业单位的情况。
(三)登记和年检质量:事业单位在登记和年检中报送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各种表格填写是否规范、整洁。
(四)日常监督管理: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领导是否重视,从主管部门到所属事业单位是否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是否开展布置过登记、年检工作;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是否及时办理变更登记;被撤销、合并的单位是否及时办理注销登记;财务管理是否独立、规范,是否依法纳税;事业单位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证书正本是否悬挂等。
三、监督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这次监督检查采取部门自查和县编办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单位自查:各事业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召开相应的会议,组织本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学习《行政许可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布置本单位的检查工作,并向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材料。
(二)主管部门自查: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也要认真进行自查,写出本部门的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不仅要包括上述四个方面检查内容的情况和结果,还要包括在登记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内容。
(三)报送材料:由主管部门实事求是地填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进行自我评价。各主管部门的自查报告连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经领导审定并加盖公章后,于8月30日前报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四)审查和抽查:县编办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各主管部门报送的自查报告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定量评分表》进行审查,结合几年来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出初步评价。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被抽查的对象,组织进行检查。
(五)评议:根据检查和抽查的结果进行评议,对各主管部门给出合理的分值,写出评议报告,确定等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的为合格;60-79分的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六)总结:根据检查结果,表彰先进,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组织实施
一、基本情况
以我县镇街事业单位为例,共有事业单位189个,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32个,登记率为16.9%。其中:镇街共设置直属事业单位54个,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15个,登记率为27.8%;镇街卫生医疗机构共设置15个,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15个,登记率为100%;镇街中小学校设置120个,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2个,登记率为1.6%。从面上看,我县镇街事业单位登记监管比较薄弱,登记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
一是镇街事业单位法人对登记管理工作认识还不到位。镇街事业单位包括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法人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登记不登记无所谓,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认为不登记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没有用足用活法人单位应有的权利,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镇街事业单位普遍不具备法人条件,难以进行法人登记。一方面,镇街事业单位与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干部混岗使用,人、财、物均由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统一调配,也没有按规定单独设立账户,因而无法提供财务报表,严格意义上讲不符合《暂行条例》规定的法人资格条件。另一方面,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主客观上不愿意将这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进行管理,不赋予其独立承担事业单位法人的职责,基本上不以本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履行《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各种应承担的职责,造成年检时无法监管其业务开展等情况,后期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三是镇街不同行业类别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不平衡。以我县镇街事业单位为例,镇街卫生系统以独立法人名义对外提供服务,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认识程度较高,登记率比较高;镇街直属事业单位往往是用到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时才来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对法人登记认识程度不高,登记率一般;镇街教育系统受主管部门因素影响,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不够重视,登记率比较低。这些情况加剧了我县镇街不同行业类别事业单位登记率不平衡的矛盾,阻碍了镇街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正常开展。
四是少数镇街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变更不够及时。少数已登记的镇街事业单位在本单位法人、办公场所、开办资金等项目有变化时,不及时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提交变更材料,造成了法人证书变更不及时,影响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
三、两点建议
一是强化培训工作,推动镇街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建议着力抓好对镇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全面系统地开展镇街各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学习培训,就《暂行条例》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各单位法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更好的认识,增强法人意识,强化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使这项工作成为事业单位的自觉,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同时,建议对镇街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执行“按需就办”的原则,对不具备法人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不强行推开,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检查办法》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6章,32条,主要就监督检查方式、内容、程序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关于监督检查方式方面,首次明确将监督检查分为年度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两种方式。关于监督检查程序方面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限时办结制度,要求监督管理机构在收到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监督检查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年度监督检查是否合格的决定。二是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职权范围,规定了监督管理机构的现场检查权、查阅资料权和向有关单位、人员调查了解的权利等。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E:WT
岳阳县召开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会议
近日,湖南省岳阳县召开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会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指标,即履行基本职责、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和班子建设;二是监管指标,即行风评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业绩、财务管理、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和银行信用状况等;三是民调指标,即事业单位法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和人民群众对该事业单位法人工作的满意度。评估形式主要采取日常评估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的方法。岳阳县编办付海滨费细海 E:WT
博兴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规范监督检查行为
一是坚持每周三、五下午业务学习日制度。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县行政执法证换证培训,目前全局已全部取得《行政执法证》。二是狠抓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推行文明行政执法文明和规范用语。要求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着装整洁,体态端正,待人礼貌,用语规范。徐路波 E:WT
莱西市编办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申报材料受理、审核、核准三个程序和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依法登记。二是制定《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一户一档”制度,规范归档流程。同时建立电子台帐,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校对、补登。目前,共整理规范178家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三是缩短办理时限,重新修订了《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业务指南》,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流程。目前,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变更、注销办理程序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莱西市编办 E:DL
利津县、宁阳县编办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
利津县编办坚持将创新工作机制贯穿年度检验工作始终,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在变更登记42家、注销登记2家的基础上,对218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网上年检,年检率、合格率100%。利津县编办 E:CWK
宁阳县编办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前来办理年检的事业单位,通过下发书面催办通知进行督促,同时通过电话联络沟通的方式,询问具体原因,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确保每家事业单位及时完成年检工作,2012年度年检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宁阳县编办 E:FQJ
东营市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知识考试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工作思考建议
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其他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20xx年5月18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印发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对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笔者认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专业性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把档案管理列入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由专人负责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积极支持档案员参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目前,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配备了3名事登干部,具体负责311个事业单位的年检登记、网上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和档案管理工作,其工作量大,业务繁重,规范和提高事登档案管理水平,笔者认为自上而下组织专门培训,增强其专业性和稳定性很有必要。
二是注重基础性工作。登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体现档案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档案归档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各个事业单位,我们登记管理部门需要从基础抓起。就要提高登记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登记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班、下发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标准和范本等形式,提高登记档案员的档案归档业务知识,这样就从源头规范了档案,提高了档案标准,便于后期年审、网上办公、集中进行归档等各项工作。
三是发挥档案服务工作。登记档案最终的目的就是在于“信息”服务。对内在事业单位管理上,对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登记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紧密围绕机构编制工作大局加强档案管理,抓好档案管理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大局这个目标,应向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汲取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信息开发和档案资料编研完善工作,以提高登记档案的利用和服务价值。
一、打基础,日常工作规范完善
一是积极推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工作。为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重点督促财务相对独立特别是乡镇(街道)中小学校的法人登记工作。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县事业单位法人总数达到231个,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达到85%。二是所有事业单位法人均建立了工作台账。台账主要内容分为法人基本情况、登记管理机关日常管理指标和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管理指标三部分,台账能全面、祥实地记录事业法人接受联合监督管理情况,为日常管理、确定信用等级、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进一步完善办事工作流程。对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现场核查和信用等级评定等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制定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年检工作流程图》,制成图板并悬挂上墙,印制了业务工作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明白纸,使业务工作办理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又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四是认真开展现场核查工作。投资近3万元购置了照像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用于现场核查工作。转发并严格执行《东营市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及变更登记现场核查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配套文书。2012年,对所有申请设立和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现场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进行整改,确保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五是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印发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加强了与公安、技术监督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了事业法人信息沟通、监督管理协调配合机制,形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齐抓共管、环环相扣的良好局面,有效规范了“非法人”事业单位的民事行为,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市场管理秩序。六是按时完成年检工作。每年都专门印发文件安排年检工作,对年检的时间、程序、内容和要求以及所需材料做出明确说明。年检中实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履职报告制度,并要求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字,使年检工作更加真实、规范。材料审核实现了受理人、审核人、负责人依次审核、签字负责、相互监督,保证了材料齐全有效、程序规范简洁、内容完整无缺。近年来,法人年检率、年检合格率均为100%。积极做好公示工作,及时将核准登记、变更登记及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法人名单在《广饶大众》上进行公示。七是及时完成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及备案工作。督促、指导事业单位法人对其设立、变更登记等事项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在信息公开及备案审核工作中,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表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事项按相关要求进行重点审查,确保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内容与其证书所登记的内容相一致;同时督促各事业单位法人及时将审核后的信息公开表通过网络、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事业法人证书上所登记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相一致。八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保管制度》、《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查阅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了专用档案橱柜和统一的档案盒,法人档案按标准整理后依事证号顺序统一排列,明确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入档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完善归档,编制了档案目录索引,使档案材料既齐全、美观整洁,又查询方便、易于检索。九是法人培训效果明显。每年都组织全体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参加监督管理知识培训。2012年重点学习了省政府27号文件及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有关政策,并组织了法定代表人知识答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创新,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联合县人民法院等16个部门出台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制定了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事业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先后2次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73个事业法人的信用等次,其中61个法人被评为AAA级,12个确定为AA级。组织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授牌暨培训会议,通过授牌、讲课、考试等形式,使事业法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法人职责,诚实守信,为全县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不断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信用环境。二是绩效考核工作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广饶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成立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编办,具体工作由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2012年,做好了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从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分别与教育、卫生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考核组,对51个学校(中心幼儿园)、13个基层卫生院进行了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社会评价和业务工作三部分。按照15%的优秀比例,确定了10个A级单位,每个单位由县财政奖励3万元,并在全县综合表彰奖励大会上进行表彰。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对于各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该项工作将于今年在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展开。三是印章管理更加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印章的规范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印章管理的规定》,与县公安局联合就事业单位印章名称、刻制程序及缴销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印章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结合“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工作,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中撤销、更名事业单位的印章进行了收缴,2012年,共收缴印章184枚,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社会管理秩序。四是机构编制评估验证工作全面启动。机构编制验证评估是指对已经研究批准、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机构编制事项的规定执行、宗旨实现、职能(业务)运行等情况进行评估验证。按照《广饶县机构编制事项评估验证试行办法》,2011年以来,对22个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调整事项组织实施了评估验证,通过验证,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机构设置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有力的督促了各单位机构设置规定的履行和落实,提升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五是网上登记监管工作准备就绪。认真学习了省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监管信息系统运行知识,完成了省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监管历史登记数据整理和USB-KEY订购,举办了全县事业单位网上监管信息系统培训班,为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监管信息系统运行试点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实施网上登记是提高登记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按照省登记局的部署,我市从95年开始了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试点工作,并于*年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法人接轨登记。随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我市的登记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省登记局的指导帮助下,通过登记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举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在规范登记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年至今,我们通过使用《全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单机版系统),实现了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录入,办理登记,变更,注销手续以及打印证书,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与查询,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说单机版系统开创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政务时代,更是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雏形。但由于单机版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操作平台,其程序稳定性不足、操作不尽合理、数据统计功能单一等弊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
随着登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登记局从*年开始,在部分试点省市推行了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简称网络版系统)。该系统具有的公共服务、网上登记管理和内部办公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涵盖了目前全部的登记管理与服务功能,登记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通过网上操作平台的互动,可实现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受理、审核、通知(协商、修改)、核准、反馈以及年检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交互式动态管理、数据自动更新与智能查询、阳光作业和立体监督。
网上登记管理是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登记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登记管理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方便事业单位,节约办事成本。事业单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实现申请材料的提交、反馈,大幅度减少事业单位申办登记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明显提高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规范登记管理行为,提高登记管理能力。实施网上登记管理可以实现政务公开化、办公高效化、服务网络化。事业单位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和登记管理机关审核意见和办理情况都将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事业单位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开展各项活动,需要具备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登记管理机关不仅要核准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主体资格,更重要的是要如何管理好、监督好和服务好。设想如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及中介机构等多种社会力量都借助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作为平台,可以大大削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滞后性,而及时、高效的信息流通,一目了然的登记信息,不仅能减少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诚信”成本,同时还便于登记管理的实时追踪,切实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登记管理行为。
二、关于单机版系统和网络版系统对接数据中的注意事项
国家登记局推广网上登记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从*年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和登记实时汇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数据工作,实施的对象为全国县以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在这个阶段,登记管理机关的任务比较繁重,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要作好单机版数据上传,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和完整。操作的重点:一是规范登记数据。网络版系统数据是以单机版系统的数据作为基础,加以整理后得到最终需要的数据。因此,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以开展网上登记为契机,对现有单机版数据进行清理对比,对应登记而未登记的,该注销而未注销的单位进行核查,确保在单机版数据导入网上系统之前,数据完整无误,这是开展网上登记的根本条件。如果有缺失或冗余信息掺杂其中,导入网上系统之后,对于数据统计,数据搜索都将产生混淆的后果。由于纸质和网上登记申请表的信息多于目前单机版记录数据,例如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备案)申请表共有36项信息,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有近20项信息,而单机版数据中法人申请登记的信息仅有25项,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相应信息都被导入网上登记系统,因此还需要作好编制、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补充完善以及陈旧数据的变更规范。
二是规范举办单位。举办单位数是反映事业单位所属举办单位的树状结构,便于归纳整理和通过举办单位查询。由于单机版系统存在着BUG,允许在变更操作中不需要选择举办单位树中的举办单位,而直接在举办单位的标题框中进行修改。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以下问题:举办单位树中的信息没有完全涵盖所登记事业单位的举办单位。因此规范举办单位及树结构是数据上传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实际存在而未录入的或已经不存在的举办单位进行添加或删除,从而保证数据导入后的举办单位与事业单位正确匹配。
从我市的情况看,部分区(市)、县的街道、镇、乡所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时没有按规定程序从区划树中增加有关街道、镇、乡的名称,数据导入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容易产生错误。正确做法应该重新梳理,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
当单机版数据整理就绪后,在保证区划号正确的情况下,登记管理机关将按照国家和省登记局的统一安排,将数据传输到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由国家登记局通过相应的程序完成数据处理和导入工作,并回复给传送的登记管理机关。
另一方面要做好单机版数据导入后的整理工作,顺利实现网上登记。由于单机版是单用户操作的二维使用系统,而网上登记是多用户操作的多级管理系统,必定在导入数据后会产生不匹配情况,为了实现数据的顺利对接,除了基础数据上传前要求准确完整外,数据导入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录与整理,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工作的重点:一是修改规范名称,将第一名称之后的第二名称等调整至“其他名称”中,避免影响事业单位专用光盘的绑定;二是整理经费来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费来源进行补充;三是整理补充开办资金信息,纠正汉字录入或英文状态下录入的数字;四是对照新的行业类别进行整理规范。行业类别在证书上虽不显示,但在内部办公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行业类别信息的错误将会影响汇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做好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措施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系统网络版比较单机版而言,是一个开放式互动的平台,系统更加人性化,功能更加强大,增加了管辖权限移交和证书补领功能,用户关系采用模块管理、分工更加明晰,利于权责分配,同时中央数据自动更新,按选项设置进行统计分析和信息查询,方便了登记管理机关对登记数据的交互式动态管理和跟踪检查。
网上登记管理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仅要求配备相适应的硬件设施设备,还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员和监督考核机制作保障。为了作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是强化宣传和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目前,我市的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部分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还比较滞后。相当一部分区(市)、县登记机关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人员及设备配置还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登记方式从单机版过渡到网上登记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需要多途径、多渠道作好政策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大硬件投入,作好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网上登记的流程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意识和综合能力,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为实施网上登记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