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6:01: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管理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帐报帐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即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求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在市场上有应变力,特别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现状,要具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总之,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人才是关键,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条件。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配套,并同步进行,才能共同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即成本的国民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
1、要建立成本法规体系,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财政部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又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不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现在应该尽快把成本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使今后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力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要通过社会审计,纠正成本计算不实和弄虚作假行为。当前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摊乱挤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就给成本管理增加了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重点对成本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企业中成本计算不实和乱摊、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3、要有合理的经济布局,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我国各地自然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这就要求生产要合理布局,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运输费用,努力节约社会劳动。同时,还要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专业化和各产业综合发展的正确结合。
4、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有些行业盲目发展,产大于需;有些行业产量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宏观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1.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节约产品成本为最有效增加产品收益的方法。现阶段,市场竞争尤为激烈,部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一味控制各项必要支出,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来节约产品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企业无法获得长期良好的收益,这种做法极不可取。企业应视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成本管理方法,该加则加,该减则减,果断地做到加减适度。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企业依然存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单纯认为只要降低生产成本就能换来企业收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足发展,致使企业停滞不前,无法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无法获取既定的利润。显而易见,企业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1.2成本数据缺乏真实性
企业成本数据真实性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人为原因或非人为原因使得企业的成本数据缺乏真实性。例如,很多企业相关利益人为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财务人员对成本数据进行更改,从中获得非法的利益,粉饰成本数据的结果使得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盈利,实际上差异很大;同时,有些时间成本的数据未能及时录入,或推迟录入,也会使成本数据缺乏真实性;这些情况屡屡发生,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关乎企业发展,应该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只有在成本数据真实可靠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据此做出更好的决策。
1.3忽视技术创新盲目控制开发成本
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只把注意力放在短期利益上,目光放得不够长远,当某个主打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就开始一味地生产该主打产品,然后全部投放到市场中,导致供过于求,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为控制成本,取得收益,没有把企业的优势资源相对集中在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上,在产品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缺乏足够的应用创新技术人才,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主要障碍。由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具有风险性,企业惧怕因此蒙受损失,从而把更多的资金流入到企业生产设备的购置,而在产品创新开发环节投入偏低,严重影响企业员工创新意识,造成了大部分企业核心技术水平进步缓慢,技术能力不足。企业管理层意识到产品要想占据主体市场或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与产品技术创新与开发密不可分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发展。
2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策研究
2.1更新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
企业应审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吸取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经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整合和创新,从而使用或创新适合企业自身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定额法。企业一旦拥有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不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损耗,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信息的及时掌握。企业不应该只停留在陈旧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思路,应该采用全新的模式,扩展销售途径。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2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与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企业成本控制理念不应该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中。企业应该完善成本控制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责任感,视员工工作情况予以一定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成本核算过程中应正确区分成本计算对象,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相适应,细化成本构成部分,提高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加强采购控制制度,严格要求企业采购人员遵循先请购后采购,在选择货源与选择供应商方面,尽可能实现采购集中制,保证每一次物资采购的价格优势。生产环节、制定标准定额、一线员工的生产操作一定要遵循标准流程规范,技术监督人员一定要严格进行监督,防止物料过度的浪费。一旦发现故意浪费物料的情况,要严格惩处。所有人员要做到互相监督。企业员工应该自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协助企业落实成本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2.3产品开发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一、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诚信经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这一切都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工作职能的深化力度,将宏观市场经济管理和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自身需求出发,不断对市场交易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扩展,全面杜绝工作过程中出现部门或地方保护主义,让每个企业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在市场上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诚信信用体系,并保障诚信考评标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企业进行涵盖资格认证、信用评估、法律服务、审计、会计的综合性诚信测评。不仅如此,法院、公安、银行、税务以及工商等部门应该对企业诚信档案进行联网管理,保障企业诚信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提高企业经营诚信的透明度,为企业提供诚信查询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市场经济活动。另外对于企业诚信评估过程,还须建立起严格的法律监控体系,确保企业诚信档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其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二、政府加大对企业失信的惩处力度
政府对于企业的失信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企业失信问题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个别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和多数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其中,前者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诸如欺诈消费者、经营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传销等谋取经济利益的企业。后者则是指那些严格遵循社会诚信伦理建立经营理念的公司,但由于企业诚信管理理念薄弱,为了快速获得经济收益而发生的失信行为。对于这两类不同诚信缺失的企业,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政府处理以非法经营手段盈利的企业时,需要大力增强他们的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以往非法经营手段对社会大众和市场经济的危害,从而逐步建立起诚实守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让我国企业的诚信原则能够从法律上获得强有力保障,使债权人的利益远离非法经营手段的危害,做到企诚信经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惩。同时提高对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并依据相关法律追求企业责任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刑事责任,增大企业的失信成本,沉重打击非法经营者。在管理正常经营企业的失信行为时,政府应该先确定该失信行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诚信缺失问题,则应该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引导式教育,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全的内在诚信管理体系,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确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经营理念。而在处理企业对外的诚信缺失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快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通过外部市场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效力,保障诚信经营企业的利益的同时,让投机取巧分子无路可走。
三、企业加大自身诚信建设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本质来说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最大化,而一般员工的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员工以诚相待,保障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做到言而有信,遵守双方之间的合同承诺,增强企业与员工的信息沟通力度,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降低人才的流失,还能让企业以良好的诚信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从而促进企业的全方面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秉承为客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紧抓产品的质量并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通过品牌诚信增强企业产品的附属价值,维护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诚信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
四、总结
1.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内容
港口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投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人力资本运作所需要的各种开支,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挖掘获取人力资源过程所需要的成本。包括企业人员的聘用费(项目设计费用、查找费用、招聘操作人工费、资料费、人员培训费等);选拔费用(面谈、测试、体检等);录用及安置费(录取手续费及调动补偿费等)。二是,开发人力资源所需要的成本,即要使港口企业人员达到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和提高其工作技能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员工上岗教育成本、岗位培训及脱产学习成本等。三是,使用人力资源所需的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如薪资总额、办公费用、分摊管理成本、各种货币福利等。四是,离退人力资源的成本。主要指企业员工退休、下岗、离职的操作成本,包括员工离职前的低效成本、离职后的空职成本等。所谓空职成本即指由于员工的离职而影响到因某职位空缺可能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以及所造成的损失。
2.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模型
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指的是港口企业为更好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水平,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和变动离职等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的掌控,以及平时为协调人力资源关系而发生的行政管理成本及效用水平进行的掌握、控制和调节的过程,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主要构件,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支成本和使用成本等,这些要件又各包含诸多具体的项目,构成了复杂的成本开支体系,而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需要对这些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以保证成本开支的节约和有效。这样,具体的成本开支控制的内容,就包含对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开支进行控制。其内容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由于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开支是相对复杂而多样的,并依托于企业的规模、人力资源总额和人才质量好坏、内外部竞争形势等,而体现出发生额度的大小和多寡。为此,必须做好相关人力资本管理成本开支的控制,以节约成本,提高成本绩效。
二、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基本策略
从宏观上看,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控制,大体可以引入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但要注意结合港口企业特点,着重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控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1.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增强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投资,提高效益。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向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转变。通过目标战略化和配置市场化,体现出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理念的更新,才能有效实现成本压缩,节约开支。目标战略化。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目标,实现港口企业发展,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增强我国港口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把实现港口企业现代化,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开发和成本管理的出发点,追踪国内外先进港口企业发展动态,跟进和引入先进理念和方法,着力于港口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从战略角度组织港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配置市场化。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多渠道配置企业人才资源,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实行人事、人才派遣等人事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的人事关系管理和人才使用的“管用分离”,逐步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人才使用契约化、服务保障社会化。另外,根据港口企业特点,可以契合港口装卸生产运营、管理实际,采用港口装卸生产整体业务承发包和单项业务承发包模式,构建科学合理、依法合规的承发包管理体系。通过市场有序竞争,获得更好的成本投入回报。
2.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整体机制
近年来,沿海港口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其已经成为企业效益跨越发展的掣肘。调查显示,一些港口企业2009-2013年间平均每年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超过10%,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逐年加大,因此,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已刻不容缓。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机制,是指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整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有机联系而完成其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这些因素和关系、方式等,体现其系统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是促进其成本控制及其运作发展变化的内部机能。这一整体机制包括了基本的成本控制思想理念、管理制度、规划计划、领导机构、人员构成、经费投入、硬件软件设置、运作流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整顿、考核等过程内容,还有过程监督、控制反馈和项目整改等,这些诸多因素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及对这些因素相互关系的梳理,使之有机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整体机制。表现在港口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简单概括为建立领先型人工成本目标体系、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人工成本预警制度,从简单的控制人工成本的绝对投入向提高人工成本有效性即提高投入回报率转变。配套措施包括保持高效的组织体系、推行标准成本制度、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有效性、针对员工类别通过差别化的激励模式实现激励最大化从而加强员工忠诚度,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等。
3.建立港口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组织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以便更好地实施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包括人力资源的计量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前提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一项资产,通过组织管理和资源计量,把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管理目标。港口企业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假设,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可以借助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等具体方法,计算人力资源的成本,加上内部竞标、随机报酬、商誉价值等计量方法,准确地计算人力资源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并按会计科目要求,单列人力资源项目,把反映人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为组织带来的预测总价值、人力资源权益信息内容、企业为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单独反映企业为招募、选拔、聘任、录用、培训人力资源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和人力资源创造价值所带来的现金流入等,计算并导出人力资源财务报告,提供给相关管理者参考,这就使港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规范化,并更趋精细化。
4.借助本量利分析法实施成本控制
对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成本开支实施监控、调节和节约,可以考虑应用本量利分析法(cvp)来操作。这一方法的本质,是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它的本质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我们借用以成本控制,是要强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分析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成本、项目的业务量和利润等的关系,考虑如何保持最低开支,而能获取最大利润。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生存与发展基础是利润,减少企业成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减少企业成本有很多因素组成,但主要是如何科学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减少成本并不是一味减少企业职工工资,减少引进生产资料,这些有时候可能更不利于企业科学的发展。主要就是不断总结成本管理经验,需要不断创新学习新的管理模式,目的是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激发员工正能量,让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1机械制造个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1.1可选择性
成本控制有多种因素组成,在机械制造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式,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科学发展,让企业向优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成本控制,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1.2全面性
全面性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特色,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等,都需要科学的进行成本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占有一定比例,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科学控制,要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资金支出,让每笔资金支出有一定意思,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加强各个环节成本控制,是提高整体成本控制的基本保障。
1.3连续性
成本控制必须有连续性,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要与企业生产一定重要,需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持续进行成本管理总结,成本管理长期科学抓,持续到生产各个环节,要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科学的进行企业成本管理,让成本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科学的指导,连续的抓企业成本管理,让机械制造企业健康科学有序的发展。
2机械制造个业成本控制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成本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经营者一般注重生产、销售、核心技术研发等重要领域,对成本控制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机械制造企业在成本,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都有浪费现象,长期下去,也是很多的资金支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效益非常好的时候,不是很在意企业的成本管理,认为浪费点不是大事,但情况往往是越来越严重,想节约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不是短时间能完成,这与企业的管理有很大关系,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企业员工有核心力,反之企业职工没有向心力,企业长期一定要破产,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成本控制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这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2.2成本控制管理信息化手段缺乏
成本控制必须科学的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管理信息手段得到了提高,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思想准备不足,造成信息技术在降低成本上的作用未能得到真正地发挥。机械制造业的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大量的信息交换存在于它们之间。然而山于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工管理信息分散、各部门之间不及时共享,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机械制造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3.1树立成本管理观念,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准绳,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一定要把企业的成本控制写在管理制度上,体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机械制造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树立成本管理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对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用全而成本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加强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3.2降低材料成本,控制人工费用
降低材料成本不是买不合格的原材料,主要目的是减少材料的流通环节,所有的材料都争取是合格厂家直接购货,减少流通环节,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控制人工费用不是减少工人工资,要科学规划用工的人数,企业不能养闲人与懒人,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最大潜能。3.3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工人生产过程中要依据产品设计,如何改变产品设计,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流程起到技术保障。
作者:姜毅婕 单位:核工业烟台同兴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文胜.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J].中不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
[2]冯大学.关于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与方法管理研究探析[J].中不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6).
1.基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源的价值工程,指的就是将价值工程原理应用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功能,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功能,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如果将人力资源当作一种产品,那么人力资源的功能就是为企业提供的效用,这一点的衡量标准就是绩效考核。而成本则是指人力资源从进入企业开始,到离开企业为止,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该成本可以分为引进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等多个方面。价值工程就是对功能和成本的对比,确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是不是应该。应用价值工程的理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成本论改变为利润论,有利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研究对象。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价值工程,目的在于获得企业所需的人才,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减少人才浪费的风险。简单来说,也就是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企业怎样获得人才,怎样管理人才,怎样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薪酬制度,怎样培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等,都是人力资源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二、基于价值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1.人力资源价值模型。
根据价值工程的定义,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得出价值模型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功能/人力资源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绩效考核能够衡量人力资源的功能,但是做不到全面性。因为人力资源除了能够用货币特性表现以外,还有许多非货币特性,例如综合素质、发展能力、工作经验等,这些可以称之为个人特质。因此,人力资源价值=绩效考核×个人特质/成本,以下就分别对人力资源成本、绩效考核、个人特质的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2.人力资源的成本计算。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因此该成本的计算就是各个成本的总和。这其中,引进成本指的是企业在决定应用某个人力资源过程中的一切成本,包括招募、选择、录用、安置等。尽管该成本受到社会经济、劳动量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但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常量。使用成本指的是在应用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成本,常见的例如工资、福利、奖金等。开发成本则主要指的是培训和继续学习,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离职成本是离职补偿、空职成本等。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还有一项保障成本,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五险一金。
3.绩效考核的计算。
所谓绩效考核,就是掌握员工在岗位上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首先要划分绩效等级,然后计算人力资源创造的利润和单个员工创造的利润。其一,绩效等级的划分,常用的方式是平衡计分卡,其中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培训四个方面,计算出这四项的评分,通过加权处理即可划分绩效等级。其二,人力资源利润的计算,要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和归属收入两个方面。其中,归属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利润的计算是:归属收入—人力资源成本。其三,单个员工利润的计算,以绩效等级为依据,将员工划分到相同的等级中。具体计算公式是:每个等级员工利润=每级得分/总得分×人力资源利润,单个员工利润=每个等级员工利润/员工数量。
4.个人特质的计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特质可以分为智商、情商、体格等部分。在智商层面,包括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水平等内容;情商则是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主动性等;体格就是健康状况。对个人特质进行计算,通常要定性、定量相结合,首先制定考核标准,然后由相关的考核人员对员工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一项评价得分。
三、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
1.成本不变,提升功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功能,改善人力配置情况,但是不再增加成本,以此来提高人员和岗位的适应性,促使人力发挥出使用价值,最终实现投入和产出比的提升。
2.增加成本,提升功能。
对于物质资源来说,存在一次开发、二次开发的问题,因为一旦形成了最终的产品就不存在开发性了。但是人力资源不同,对人力进行使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开发的过程,并且开发是可持续性的,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发挥出人力的最大潜能。
3.降低成本,提升功能。
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功能是最佳的效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最初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人们工作在岗位上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外,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精神愉悦。因此,在公开场合下对员工的一句夸赞甚至比私下奖励100元更能发挥出效果。
4.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就是,面对同一个岗位,会有不同层次能力的人员应聘。在这种情况下,能力较低的人员如果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就不要使用能力较高的人员。我国企业中,岗位招聘时往往不考虑实际需求,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既导致了人才的浪费,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5.降低功能,降低成本。
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其出发点在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人力资源要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支持战略转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管理方法和企业经营结合在一起,不断调整、优化,对重要的岗位加强管理,同时对多余的岗位精兵简政,从而实现人力成本的降低。
四、结语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以往的企业成本管理都是顺应大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而这个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于现代化的发展了。因为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很多企业在其产品的调整上也变化越来越快。现在很多企业为了企业效益都不会仅以单一的产品来运营,选择几个甚至更多的产品也成为现今企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增添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因为产品的多样化,导致每个产品的运营周期变短,这就促使了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的产生。现代化管理不管是在方式还是观念上与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截然不同,但是就以现今企业的发展来看,现代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产生是必然,因为企业成本管理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成本。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今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越发重要,基本上分为三点。其一,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盈利。只要能做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就能在根本上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也因此能降低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减少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各大企业同步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财力的增长,减少下来的成本可以用来增加公司福利以及适时扩大企业面积,实力的增强,也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稳定性。其二,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实力。在一个企业的管理部门中,作为与企业效益控制关联最紧密的就是成本管理。只有把企业成本在管理中降到最低,才能同时促进其它管理部门提高效率。其中包括技术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质检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由此可见,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开展,可能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水平。其三,提高企业影响力。在现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迫使企业的发展速度必须越来越快,不然极有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就更要受其重视,因为成本支出越低,企业的发展就越快,那么市场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经济动荡,都不会受太多影响。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极大推动作用。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停滞不前。所以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企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如果要降低企业成本,节约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节约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一味的只以节约为目的,会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反而会减少企业效益。所以要摒弃没有限度与条件的成本节约。现在提倡的是要多运用技术来控制企业成本,多进行技术的分析与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对其管理方式进行改变,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
(二)成本管理的范围过窄
现今,对成本管理的范围划分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认为只因针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而在销售与供应上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理念是不符合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除生产成本外,还因重视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的环节,包括销售与供应,都应有专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从成本管理的初衷去看,才能真正了解到成本管理不仅仅只是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已。
(三)成本管理方式的落后
现在很多企业中成本管理的方式还是运用老套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很明显,现在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其实,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很多部门都通过网络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构。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省时省力,对业务处理的反应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可是,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还没有有效的把计算机系统融入管理方式之内。所以对于成本管理方式,应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跟随时展的脚步,才能思考出最适合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
(四)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太薄弱,没有深入的了解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企业资金进出状况不够清晰,就极有可能导致企业产品数据中有所出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及决策。所以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引起重视,要明白成本管理的真正目的是降低生产、增加销量以及完善售后服务,对其全过程进行统计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未建立科学的管理控制机制
现在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基本都有了管理的大致框架,但是并没有对应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所以实施效果就不理想。如果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建立完善的管理控制机构,就很容易出现成本管理失控现象,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一些企业会选择在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事后控制,这完全没有使其成本管理达到其管理的初衷。所以,在重视成本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注重管理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三、企业成本管理该如何控制
上述已经深入分析了现今企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就使其必须要思考解决与控制的方法,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在成本管理制度上不管多么完善,但是也必须要成本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才能准备实施。在这个层面上,对其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要很高了。企业在招聘成本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应全面的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另外,在招聘时,要提升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从根本上对其专业能力与实践知识进行判定。再则,要多外派管理工作人员参加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与实践知识能得到不断充实。只有提升了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有利于企业成本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转换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前大多中小制药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成本核算,且将成本核算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所发生的弹性资源消耗上,而没有注重成本过程控制。只重视产品制造环节的“已发生”成本,因此往往将成本管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但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属于成本固化成本。事实表明,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成本降低幅度、余地并不大。只关注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对象只针对“产品制造成本”,判断产品是否盈利的财务逻辑,是看“产品营业收入”是否大于“产品制造成本”。这是一种短期的产品决策观。在讨论产品成本管理时,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独立发生”的成本项目,事实上产品成本在不同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目前中小制药企业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只关注企业内部日常经营控制,没有上升到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没有采用基于战略视角,通过生成、应用具有战略相关性的成本管理信息,以服务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二、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一)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
就传统的成本核算而言,由于产品核算只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非制造费用的简单分摊,其产品成本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源消耗和利益效率。企业成本管理必须由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注重成本控制的转变,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终极目标。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之前,应事先“筑入”成本理念,挖掘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或布局等方面的成本降低空间并进行优化,即对成本事前的规划性控制,才能真正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从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全成本管理转变,事实上,如果从产品全成本角度来判断新产品是否盈利、新的生产线是否决策上马,不仅要看产品制造成本,而且更应关注设计、设备升级、生产准备、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作业环节所发生的资源消耗,从而在“总体”上判断产品的盈利性、价值创造性。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在讨论产品成本管理时,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独立发生”的成本项目。事实上产品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因此企业需要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
(二)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采用基于战略的价值链分析体系来关注企业内部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分析以判断内部各项作业是否具有价值和竞争力,发现增加价值或降低成本的机会,从而识别和确定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对价值活动和成本动因的分析有助于企业找出价值链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作业或活动,通过成本动因控制或价值链重构来消除这些活动,以降低企业总成本。根据药品的招标价格,扣除经销商和制药企业应得的利润部分后作为目标成本。组建跨职能团队并运用价值分析法等,将目标成本嵌入产品设计、工程、外购材料等的控制过程之中,以使产品设计等符合目标成本要求;将设计完的产品投入生产制造环节,并通过制造环节的“持续改善策略”,进一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