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6:00: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身房管理制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独立性;职业谨慎;审计失败;审计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方式日益复杂,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也随之日益增大。管理层参与财务造假,关联交易更加复杂化等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愈发困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独立性的保持和对职业谨慎的恪守。
不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最终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就属于审计失败。所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方法;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案例背景,详细分析案例;第五部分为案例讨论与一般启示;最后是研究结论和展望。
二、文献回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诸多学者对防范审计失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章立军(2012)在其专著中指出,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财务报告舞弊和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和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构建转型经济下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框架,把握审计失败的规律。
贾成海(2014)更加强调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在经济转型的今天,审计独立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可行性对策。
姜锡铭(2009)同样强调,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也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础。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决定了审计质量。
胡本源(2009)指出,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在经济上的依赖会损害审计独立性的一项原因。只有从制度根源上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行为的约束,审计独立性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上述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了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特定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和变化,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研究验是解释上述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且是一种全面的研究方法。
作为案例研究,本文采用了对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即个案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个案法所得的材料比较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案例研究对象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3年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4年度其再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2002-2004年度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而在德勤对科龙电器这几年均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将集中研究在2002-2004年度之间,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科龙电器2002-2004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失败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一些观点。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站信息、新闻报道、专业杂志、内部资料等二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获取信息。
四、案例简介与分析
(一)案例简介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0年开始科龙出现净损失,2001 年度,科龙电器继续出现巨亏。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三年的累计亏损,并出现进一步盈利。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
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
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德勤2002年出具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德勤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事实情况却是,科龙电器2003年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假陈述与重大遗漏,并不满足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2004年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针对该年度的两项应收账款。德勤以未能从这两家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即未能取得充分而恰当的审计证据而给出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德勤难辞其咎。2005年底,证监会认定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一部分里,本文将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具体深入分析初步讨论前面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
鉴于德勤在科龙电器审计中的表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丧失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已是导致大量审计失败的首要原因。德勤对科龙的审计毋庸置疑是失败的。在2002-2004年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然而在德勤对科龙这几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按规定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勤在对科龙公司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错误地按照科龙公司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
2、德勤对科龙抽样盘点的范围不充分,从而未能发现科龙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
3、德勤在2003年度进行应收账款函证时,两家客户并没有将回函直接传真或邮寄给德勤,而是由科龙公司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接收后转交给德勤。
五、案例一般启示
在上一部分中,本文详细阐述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主要发现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从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中得出更具普遍意义的一般启示。
审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没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没有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时,应遵守注册会计职业准则,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合理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六、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审计环境与审计实务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审计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审计失败的问题已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秉承客观、公正、独立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充分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在更大的制度背景,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考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成海(2014).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 章立军(2012).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导管堵塞是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工作中常发生的现象,其严重影响和阻碍肿瘤化疗患者的疾病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对43例肿瘤化疗深静脉置管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其在预防导管堵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深静脉置管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8-85岁,平均(48.78±8.67)岁;病程1-15年,平均(6.72±2.23)年。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40-86岁,平均(48.92±8.81)岁;病程1-14年,平均(6.58±2.19)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期间需注意的重要事项,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操作,以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同时必须注意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做好相关的记录。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2)心理护理:留置导管前,患者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留置导管工作的顺利进展,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成功案例讲解,减少其对留置导管的恐惧感,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2)病情观察:留置导管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需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存在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减少不良症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需加强血象观察,若PIt超过300×109时,则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封管液的应用,通常选择浓肝素。
(3)并发症护理: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于无菌环境下完成,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留置导管中需警惕感染的产生,并做好血液培养工作,必要时需将导管取出,参照实际情况及时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产生。此外,留置导管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导管堵塞,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适量的尿激酶实施导管溶栓,之后再通导管。
1.3 堵塞评定标准
通畅:输液器抽取,显示存在回血,输液重力滴速>60gtt/min;部分堵塞:输液器抽取,显示存在回血,输液重力滴速在21-60gtt/min之间;完全堵塞:输液器抽取,显示未存在回血,输液重力滴速≤20gtt/min。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组间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2.1 留置导管时间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导管堵塞发生情况
观察组导管堵塞总发生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两组总堵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医学中常应用的护理方式之一,其主要指在综合评定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将护理问题与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处[1]。预见性护理方式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理念,在预防各种护理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众多患者及医学专家的高度认可。
健身房管理员职责
一、管理人员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二、认真执行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及时、大胆地制止损坏器材的行为和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做法。
三、管理人员保证房内物品账物分明,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实。
四、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改进措施。
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设备,如有设备损坏,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通知维修。
健身房管理员工作职责
1、严格管理制度,热情接待凭会员卡前来参加健身的会员。
2、遵守作息制度,提前半小时上班,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3、健身活动器材在服务前进行全面测试检查,发现损坏或不正常,立即进行维修。
4、热情、耐心地为健身者提供服务指导。
5、发现违规健身、不安全健身要及时劝阻,必要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6、发现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患者等不适宜健身活动的人员要及时劝阻,如酗酒健身的要耐心劝教、疏导,防止事态激化。
7、严格用电线路、电源开关及健身器材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早汇报、及时解决。
8、对工作失职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和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9、完成领导布置的其它工作。
健身房前台主管职责
1.接受前台主管督导,向前台主管负责。
2.严格按服务程序向会员及嘉宾提供优质服务。
3.严格按前台接待程序进行预约、登记、接待工作。
4.严格按总机电话接听程序进行接转。
5.严格按财务制度进行收银操作及制定报表。
6.熟悉各种办卡业务,及时热情为宾客办理入会手续。
论文摘要:文章对高校公共房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总体规划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占据高校国有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资源的保值增值,节约教育经费的目标。
高校公共用房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它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用房的总资产量占据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2007年资产清查统计为例,公共用房资产约占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对高校公共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全校用房需求、功能方面实际情况,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切实使每一项规划都符合实际情况。新建的每间房屋的功能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部门的要求,少拆少改,节约经费。为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决策是否需建房、建何种功能房、建在何处提供依据。
论文摘要:文章对高校公共房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总体规划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占据高校国有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资源的保值增值,节约教育经费的目标。
高校公共用房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它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用房的总资产量占据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2007年资产清查统计为例,公共用房资产约占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对高校公共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全校用房需求、功能方面实际情况,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切实使每一项规划都符合实际情况。新建的每间房屋的功能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部门的要求,少拆少改,节约经费。为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决策是否需建房、建何种功能房、建在何处提供依据。
论文摘要:文章对高校公共房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总体规划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占据高校国有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资源的保值增值,节约教育经费的目标。
高校公共用房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它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用房的总资产量占据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2007年资产清查统计为例,公共用房资产约占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对高校公共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全校用房需求、功能方面实际情况,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切实使每一项规划都符合实际情况。新建的每间房屋的功能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部门的要求,少拆少改,节约经费。为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决策是否需建房、建何种功能房、建在何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