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思想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6:00: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思想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思想论文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五环节高中思想政治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提出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虽然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盛行一时,但后因把教学引入程式化的轨道而受到批判,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诚然,现在教学理论“百家争鸣”,各有创新,但如果就课堂教学本身来看,课堂教学五环节始终没有过时。如果中学政治教师在对“五环节”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杂合运用不同教学法,就容易陷入课堂教学组织混乱的误区。所以,切实掌握好“课堂教学五环节”,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师把握好课堂的“必学技”。

因此,笔者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如何开展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随着铃声进人教室,走向讲台开始课前的准备环节,并贯穿始终。

作为五环节中的首要环节,组织教学具有安定学生情绪、督促学生准备、集中精神上课等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全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组织教学尤为重要。高中政治课,不像语文课一样以情感文字吸引学生,也不像数学课一样以公式练习串联课堂,而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这样的课堂,学生一旦走神或者没有听懂,就容易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或者因为学生没有反应而中断,所以组织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用提问或测验的方式导人新课的环节。

一般说来,高中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前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复习提问环节的基础和前提。复习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由旧课导入到新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从总结旧课人手,导人新课;从检查提问旧课人手,导入新课;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导人新课。复习达到“温故”,提问则起到承上启下“知新”的效果。

高中政治课逻辑性、关联性强,如果上新课前能对上一节课进行复习,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一举两得,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出本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

三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教师在对复习提问做了讲评小结后,用简练的语言揭示新旧课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入新课(或其他方式亦可),板书课题后进行的讲练活动,实现传授新知识任务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讲解知识点才是重头戏,相比之下,导人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导人”加上“一个精彩的讲解”,这才是名师的境界。知识点注意详略和重难点,点的独立和之间的串联,讲解环节要根据知识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法最有施展和运用空间的环节。所以,我认为讲解环节最重要,讲解每个知识点,是最需要创意和素材的,想学生之所想,这才是最应重视的。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个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其中概念甚多,有些教师往往对此缺乏应有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不能全面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这与高考中有关注重能力考查的要求相悖。

概念讲解。概念是思想政治课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能力要求的前提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概念。概念讲解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一个概念的讲解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方法,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层法、对比法、关系法、属和种差法。

板书。此外,现在的政治课堂,多媒体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备受师生欢迎,久而久之,“一支粉笔打天下”的传统板书教学渐渐退出政治课堂,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太重视传统教具的使用。

其实,要组织好教学,笔者认为板书必不可少,板书能够最简洁而清晰地呈现各个知识点的实质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使学生走神,一看板书还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

如果不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或者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四巩固新课

巩固新课,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后,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复习,达到强化知识的环节。

由艾宾浩斯的经典遗忘曲线知道,在学习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最快,之后遗忘继续发生,但是要缓慢得多。因此,当堂巩固新课十分必要,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

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记忆、政治原理运用、现实问题解决甚至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当堂练习测试是巩固新课的有效方法,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练习已经烂熟于心,对所属知识点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并指出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巩固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巩固新课的过程中,如果还能教会大多数学生解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效率更高。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

篇2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死角,教师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积极性,在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作时仅仅是照搬硬套,不会创新。教师课堂内容的单调传授,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度。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或者不配合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连学生家长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改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法可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合理的思想觉悟。通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增加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思想觉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高效学习获得长远发展。

二、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虽然简单枯燥,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读,不可以仅仅针对字面意思进行陈述,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而且,将课堂内容联系实际,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实际,帮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课本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其最熟悉的生活中,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水平。例如,针对当前的时事政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析。如针对近期大家所关注的APEC蓝现象来讨论环保与国家的荣辱一致性;针对主席的反腐贪污行动总结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我们需要牢记的政治思想。

(二)坚持思想政治继承与创新相互统一

学生是一群新生力量。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多种教学元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添加网络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并使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将良好的思想政治继承下来并合理运用。教师必须要学会推陈出新,用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创新。教师还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总结和相互反思。同时,教师不能盲目否定一切旧有的思想倾向,而要善于总结、创新结论,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不然,走老路,走弯路,过于盲目地学习思路,就会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达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教学手段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如可以融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教学、语音教学相互统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打造出全新的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与有效“学”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和课本知识开展一系列讨论、质疑、观察,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总结事物的辩证性,总结如何改善社会的不良现象。通过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积极交流的沟通机会,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积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同时,教师应促进学生产生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从自身出发将“教”与“学”相互统一结合。思想政治课程较为抽象,但教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所以必须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如可以让学生到敬老院践行爱护老年、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同学之间心连心,尽量多地举办各项团体活动;到医院、社区做志愿者义工,使学生产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三、结语

篇3

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其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客观的运动着的事物,然而它们与事物的原型却又不同.这就是物理思想方法的核心与灵魂,也自然成为了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的难点.对于纷繁复杂、纷至沓来的物理概念,学生的心理准备就暴露出了明显不足,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而显得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所以,促使学生懂得引入新概念的目的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要让学生充分明确物理新概念的教学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新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比较和区别新老概念的不同.形成概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概念置于不同的物理状态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不断地完善和充实,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向立体发展.

二、重视研究方法教学,切准物理定律定理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定律和定理过程中,把兴趣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它的最后结果上,而对定律和定理的研究对象、对定律和定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都忽视了,并且把定律的实验过程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实验及推导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忽视了.结果导致乱套公式,出现错误.众所周知,定律和定理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形成和产生的结论,因此其既是有一定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在物理过程中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都反映了出来,因此它既有一定的对象,也是有动态的.在定律和定理的教学中要凸显其本质,教师就必须认真确定好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好物理过程、深入讨论好适用的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切实重视渗透物理定律和定理,这是一个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有效扭转学生把“求什么”作为解决物理问题时首要思维的现象,对于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首先对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和确定适用何种原理.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物理思想方法,对一般的物理问题和困难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和学会运用了物理思想方法,面对难题就会胸有成竹.

三、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将科学方法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之中.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是物理课程的标志性特点,而科学方法的渗透与运用则是促进物理教学向更高效率发展的助推器.物理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不但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而且更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和培养.渗透、训练、培养科学方法要将其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在阐述科学方法时抛开物理知识,那这就如同空中阁楼,导致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而如果一味地讲授物理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那就如同给学生一堆建筑材料,而不教会他们建造楼房的方法,也只能是没有基础支撑的楼房.只有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学生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亲自参加解决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应创设好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儒道释;教学策略

古典散文及古典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的教学应重视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的传承。然而,目前高中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尚且停留在“字字落实,句句清晰”的层面。以读解为目标而不以解读为追求。重“言”而轻“意”,重视内容而忽略精神。学生对其内容能够倒背如流,但是对其思想还是体会甚少。由于忽略古诗文思想文化的渗透与融会,使学生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特有的内涵特质和审美情态也难以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扬。

其实,高中古诗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精神――儒道释三家思想。挖掘与渗透儒道释的思想精神,既可令学生透彻地领会课文内容和含义,又可以培养其兴趣、提升其品位、健全其人格,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笔者就近年任教的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文部分,从三家思想的内涵分析、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三方面试作探讨。

一、儒道释思想的内涵分析

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在高中古诗文中也各有体现。就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儒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成为主导思想,道释两家则自成一派,相互辉映。

(一)儒家思想

由孔子、孟子发展完善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高中古诗文中,它包括以下的内容:仁政思想、君子品格、执着精神。

仁政思想:仁政是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的政治方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否定了前三人的治国方法,最后表示“吾与点也”,就是因为曾皙通过形象的方法描绘出孔子理想中以仁德治理下的社会状态,体现了仁礼的治国之道。这是仁政的具体表现。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对“民不加多”的分析,《过秦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变也”的总结,《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的主张,均为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佐证。

君子品格:作为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此种品格一直为儒家所弘扬,如孔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它是“仁义礼智信”的典范。体现为高远的志向、仁义的胸襟、爱国的情怀、进取的精神。《荆轲刺秦王》中 “提剑出燕京” 的侠义行为、《苏武传》“持节十九年”的爱国情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仁者胸襟、《滕王阁序》中“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进取态度,都是君子品格的具体表现。

执着精神: 《论语・宪问》中曾载晨门对孔子入木三分的评价:“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而点明了这种可贵的执着精神――坚守、不气馁、持之以恒,不计成败得失。从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屈原《离骚》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王勃《滕王阁序》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尽吾志也可以无悔”,再到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儒门品格一直在薪火相传。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源于老、庄二子,其独树一帜的思维观念与儒家分庭抗礼,在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道家在教材中主要体现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两种思想。

自然无为: 道家鼻祖老子首创自然无为的学说,认为万物皆由道产生,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不必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改变。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其得心应手正是在于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指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种树过程道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道理。

返璞归真: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祛除思虑欲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陶渊明是这种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对人生本真的领悟和渴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心性和生命回归纯朴后的平静和喜悦。《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对单纯世界的一种关照和聆听,回归田园的陶渊明领悟了人生的朴实真谛,因而日常的“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成为了一种欢欣与收获。

(三)佛家思想

佛家主张不着文字,任凭妙想,因而其思想在文学中体现不多。然而有慧根者如王维、苏轼,却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而道出个中三昧。在教材中,它包括去执超脱、随缘空幻等思想。

去执超脱:去掉对一切事物、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执,超越尘世万事万物的牵绊和纠结谓之去执超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山如画与前路渺茫,周郎雄姿与自身华发,苏轼却能够自我超脱,摆脱牵绊:“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去执超脱,就如苏轼《记游松风亭》中一问一答“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亦如王维《终南别业》中一举手一投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通过这个道理,再去领会《赤壁赋》中“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想,我们便可领略佛家的深意。万物常变,皆因缘起;万物常住,皆因性空。同理,我们也就明白了苏轼所言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儒家思想和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传统的人文精华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

那么,儒家思想在人文教育中可以发挥什么的重要作用呢?

一、儒家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坚韧品质。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钻研学习的内动力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不浓,经常“决心有余,耐力不足”,缺乏吃苦的精神,遇到几次失败就灰心丧气,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所提倡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让学生背诵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通过这些儒家经典,学生可以领略到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让他们在古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的鞭策下继续前行,永不退缩。

二、儒家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懂得“仁爱忠恕、惠及万物”的“大爱”精神。

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对他人表现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淡漠态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教师的教育关怀逆反对抗,对父母的关爱嗤之以鼻,不懂得关心、爱护、善待别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趋向复杂化,一方面本身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学生在各方面展开了暗暗较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为共同度过的三年“和平共处”,明争暗斗的情况使人际关系更加扑朔迷离,表面上“相亲相爱”,可是为了争优胜、争老师的宠爱等相互竞争,不择手段,甚至损人利己。

在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仁”,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就是要重视、尊重人,同情、关怀人;还有“忠恕”里面的“恕”,是不忍之心、慨隐之心、怜悯之情、慈悲之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教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意思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自己想有所树立,就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自己想明达、通达,也让别人明达、通达,推己及人,尽己为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主张把这种仁爱的精神推广到字宙万物,爱自己的亲人,进而爱人类,爱自然万物,这种不分血缘和种族的“大爱”,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核,也成为今天人们尊崇儒家、学习儒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儒家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律己修身、谨言敏行”的良好修养。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下,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师重教,具备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但有的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缺乏辨别力,是非好坏界限模糊不清,对社会上的一些腐朽的东西良莠不分,个人素质低下,缺乏高中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如乱讲粗话,乱扔杂物,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人们立志于道,据守于德,倚依于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之中,陶冶与塑造完美的人格。孔子以“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取士,而“德行”列为首选。儒家强调律己修身,重视人格修持,《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养性,道德的自我完善被认为是所有人的根本。苟子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意思就是说,见到好的就要老老实实地藏之于心,见到不好的就要诚惶诚恐地进行反省;己有善行,就要毅然决然地爱护它,己有不善,就要怕玷污自己一样去痛恨它。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内省”功夫。这种内省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要求人们自主自律,自我超越,建立道德自我,树立道德规范。从古代这些伟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学习用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方法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四、儒家思想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变革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儒家思想大家中,孔子是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境界分成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强调学贵有恒,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还强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重视复习,主张温故知新。荀子也主张学思行结合,用心专一。朱熹提倡学习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儒家教育思想关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策略方法的认识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6

关键词:迁移思想;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迁移教育的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速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数学概括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是从初中变量间的关系到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的学习。由“相同要素说”,两种类似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影响,而其中学习内容间的类似性是学习活动类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学生能对新旧知识做出概括,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能实现学习之间的迁移。因此,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同要素)是实现迁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迁移实现。因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达到顺向正迁移,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防止产生顺向负迁移;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中“空间角”概念教学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复习旧知识,这样学生会“触景生情”,诱发联想,产生迁移。讲解如下:

1.温故:我们以前是否学过有关“角”的概念?请回忆角的定义。

2.联想:我们将要学习的“空间角”与已学过的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将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来解决,那么能否利用我们已学过的角的概念来研究“空间角”呢?通过上述联想,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路已比较清楚了。

3.小结: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通过平移化归为相交直线所成角,由等角定理保证定义的合理性和空间一点选择的任意性,进而比较择优,空间一点通常可选在两条异面直线之中一条的特殊位置上。至此,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对于线面所成角与二面角问题,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迁移”了。

二、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迁移为数学知识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来源,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重视到这一点,运用迁移的理论,把反映数学的生活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语言迁移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概念不少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只要我们稍加提炼,就能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来诠释同学们以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使数学不再令学生感到陌生,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迁移。例如,在讲函数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从生活中的信函、公函、涵洞出发,我们会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中学数学最重要,也被人为地认为最抽象,让最多的学生望而生畏的函数概念,其实学生大都能理解,信函和公函是作为勾通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涵洞是沟通路两边的关系的,那么我们的函数也是沟通数与数关系的意思。简单地说,函数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虽然曲解了概念最初的意思,但却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2.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

由金章茂编译的前苏联一位数学家的一本书《没有公式的数学》,在书中他把很多数学道理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给出了说明,使人们不用公式,不用严谨的证明一样能理解数学,而且还能直接感知数学,虽然严谨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这种特征,就把学生拒之数学的大门之外。其实,学生在对数学有了热情之后,他自己也会严谨起来的。基于上述经验,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比如,笔者用多米诺骨牌很轻松地给学生讲明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特别是在数学归纳法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我们要证的关于n的命题成立,我们为什么可以假设n=k时命题成立呢?笔者给学生讲,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我们把相邻两块摆好,前一块如果倒下能把下一块砸倒,只是为了保证传递下去,我们并不是说前一块就倒了(相当于我们并不是说n=k时命题就成立了),前一块倒不倒是由你推不推倒更前面的骨牌决定的。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数学归纳法中的道理。

3.生活中的现象迁移成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现象之所以能迁移成数学知识,是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是数学要研究的对象,生活现象就是数学知识活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加以提炼和引导,学生们都能完成这个迁移过程。例如集合论中,我们可以这样讲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我们班中的人是确定的,对任何一个人,要么属于我们班,要么不属于我们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我们定期互换位置,我们班这个集体还是不变的,即为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我们班中任何两个人都是不同的,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三、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

迁移现象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量。一般说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寻找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尽可能找到一类题在解法上的共通性,用于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之后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概括、总结经验,增强迁移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重要不等式“a+b≥2(a>0,b>0)”,新课内容之后要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此不等式的实质:“一正二定三相等”,可设计如下题组进行练习:

1.x<0时,证明:x+1/x≤-2;

2.x≠0时,证明:|x+1/x|≥2;

3.a>0,b>0,c>0时,求证:(b+c)/a+(a+c)/b+(a+b)/c≥6

这一组题在解法上的同一性体现在都要运用基本不等式“a+b≥2(a>0,b>0)”上,那么就要启发学生,概括出上述题目的共同点,灵活地把基本不等式“a+b≥2(a>0,b>0)”的知识迁移到问题中,用于解决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让自己导演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为迁移而教”的主题,不但自己要切实做到为迁移而教,同时还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为迁移而学,让课堂少一些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多一些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意义学习。既要注重课本上理论问题的训练,更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情感、知识、技能的迁移,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树立迁移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邱文化.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篇7

关键词:中学教育;思想政治;情感教学

一、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在一个形成和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强,主导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当今的世界国际和国内的环境仍然是风云变幻,全球化网络的建设和发达的科技使得信息产生和发展处于爆炸性增长的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地筛选有利和健康的信息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坐标,对他们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肩负着使广大青少年建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使命,同时更要使得学生能够自觉的抵制资本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

另外,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独立的分辨积极和消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地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自觉地用的基本方法、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教学方法革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和枯燥,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近些年来兴起的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感教育方法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情感教育方法的运用为例,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充分的利用和激发起学生对于问题认识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从被动的必须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想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多更好地被接受,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究和发掘。

参考文献:

[1]徐雪梅.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法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篇8

高中体育特长生每天都要拿出专门的时间集中训练,有时还会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这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训练和比赛的行程经常会和日常的文化课教学相冲突,这使得高中体育特长生在校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较少,加上许多体育特长生本身基础也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不强,容易对文化课学习产生懈怠感。教师要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这些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二、对于体育特长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1.和风细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建立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许多体育生性格直爽、豪放、义气、不拘小节,因此和他们结成一种相互信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表扬,引起学生的愉悦心情和自豪感。

2.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既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又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部分单招生的高考科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方面,吃透教材,研读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考纲、体育单招政治考纲,适当压缩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另一方面,根据体育生的实际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稳打稳扎,不急功近利,把握好进度,处理好难度。

3.因势利导,提高学习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