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校园食品安全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6:00: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园食品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食品安全论文

篇1

一、台湾食品安全法的散离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多元化

台湾食品安全的法律管制,在食品卫生法的名义下,自1975年开始,至今已接近40年。居于核心位置的《食品卫生管理法》自1975年1月28日颁布以来,经历1983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数次修改,其理念虽已从“食品卫生”过渡到“食品安全”。但法律的修改与完善,却始终未曾抛弃“食品卫生管理法”的名称,这和内地废弃食品卫生法另起炉灶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实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期间,台湾食品安全法律规范形成了以《食品卫生管理法》为主导、《健康食品管理法》为补充的相对完整体系,行政法规和规章主要有《食品卫生法实施细则》、《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办法》和《食品及相关产品回收销毁处理办法》。此外,虽不属于正式法源,但颇具特色的是“卫生署”在实践中,针对规定法条内容之疑惑,予以或界定或厘清或排除的函释,对法的安定性和保持与时俱进的时效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台湾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主仿美制,食用农产品安全由“农业委员会”负责,生产加工制作食品安全及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食品关联品安全,由“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负责,进口食品则由“经济部标准检验局”负责,毒性物质则由“环境署”实施管制,“行政院”成立食品安全会报,由副院长兼召集人,负责部会协调。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2010年1月1日挂牌成立,系整合原来卫生署食品卫生处、药政处和药物食品检验局、管制药品管理局等单位而成。此前,1981年“卫生署”设立的食品卫生处下设食品安全、食品查验、食品辅导和食品营养四科。内地新近出版的一些论文与论著,言及台湾食品安全监管,在忽略其形成历史的同时,也未能注意近年来的这些新变化。而内地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的发生,也表明了内地食品企业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台湾食品安全事件及成功应对的冷漠和侥幸。这对于同种同族且饮食结构及文化都具有同源性的内地而言,是不应发生的。

二、台湾食品塑化剂危机的缘起与跨部会综合协调应对

塑化剂危机缘起于2010年3月间,“行政院为了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及身心健康”,吴敦义院长特别指示成立跨部会的伪劣假药联合取缔小组,加强打击伪劣药品。联合小组成员由“卫生署”、“法务部”、“内政部”、“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新闻局”、“财政部关税总局”、“海岸巡防署”、直辖市及县市政府等九个机关、单位组成,共同合作,以期杜绝不法药物的流通。4月7日,“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测台中市卫生局抽样送检的康复生技公司DDS-16“净元益生菌”时,虽然并未从中验出减肥西药的成分,但却发现产品中有十分可疑的异常讯号;进一步追查判定,异常讯号疑来自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脂(简称DEHP)。DEHP是一种塑化剂,在工业界使用相当广泛。经过一个多月的追查、化验、溯源、查验和咨询论证及市场销售网络的厘定,5月23日“卫生署”举行塑化剂首次记者招待会,宣布查获昱伸香料公司起云剂含塑化剂成分,并公布查缉结果、产品流向、处理情形等。塑化剂危机在监管机构的掌握下,正式爆发。

塑化剂,一般包括DNOP和DEHP,均不得添加于食品。据“环保署”公告列告并经法院审理确认,塑化剂DEHP(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脂),“环保署”于1999年、2001年和2011年三次公告列告,列为第1、2类毒性化学物质,毒性为急毒性:高温物质所产生的水雾或者蒸汽可能会导致刺激,而有咳嗽、喉咙痛、蹒跚及支气管炎等情形,吞食10克该物质会造成轻微胃部不适,而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症状,啮齿类生物在怀孕时吞食单一剂量会致命,并造成新生儿生长异常,意外吞食该物质可能会损害个人健康,重复吞食会累积毒性影响,其症状包括肝脏肥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被中止,且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含量下降,亦有萎缩的现象。

篇2

关键词: 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人才培养; 四维一体; 应用型; 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 TS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1)04-0121-03

Exploration of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Base of the Major for the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Four Dimensions in One

HUANG You-ru , ZHU Dong-xing , JI Hong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2155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r local and practical talents and talents with a good knowledge of theory and business, the need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we have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the new training model for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four dimensions in one in our school so as to train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he food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delta need and ser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The four dimensions in one is classified training for specific post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integration of all resources, and open administration. The talents are those who can master theory, know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quality; food safety;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four dimensions in one; practic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叉学科,它以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及管理学等为支撑学科,以现代检验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主要手段,为全社会食品的安全和食品产业的市场化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因此传统的、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的宏观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改变。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定位,我们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知识及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基础上,经过多年不断摸索与调整,提出了以“分类定向、学工融通、资源整合、开放管理”为指导,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改革课程教育体系,将培养新时期“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的“理工管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创新实验基地的目标思路

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四维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分类定向、学工融通、资源整合、开放管理”为四维,“理工管结合”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人才质量为核心,四者紧密结合,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分类定向――方向维

围绕社会经济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安全控制两个就业方向,实施人才定向就业培养。

(二)学工融通――基础维

通过校企合作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建立形成“教学联合体”,打造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实训通路,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锻炼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提高从业技能水平。

(三)资源整合――载体维

一方面对现行教学课程体系实行综合改革,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定制课程,通过引进企业教师,增设技术性、操作性强的企业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类执业资格考证平台资源优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规律,集成新的课程模块;另一方面,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校外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平台,依托“教学联合体”和教师科研资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并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导师制”和“项目化管理”,结合毕业论文选题集成创新训练模块,锻炼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本科生应具有的知识再创造能力与水平。

(四)开放管理――制度维

“以生为本”改革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行“学分制”改革,推行“弹性学制”,形成服务于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的运行管理机制。

“方向维”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目标指向;“基础维”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具体措施与手段;“载体维”创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环境;“制度维”则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证。上述四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二、创新实验基地的实验内容体系

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建立“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长三角食品行业急需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的“理工管”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综合创新训练教学联合体的构建

利用我院已有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我院的教科研平台组建基于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联合体。教学联合体组成:

1. 校内:省级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畜禽、水产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苏州市食品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常熟市水生动物防疫站实验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安全师培训考证基地、国家“公共营养师”(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机构。

2. 校外:苏州市常熟质量技术监督局常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苏州市常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常熟市卫生监督所、常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常熟市佳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圣百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安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教学联合体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知识架构与创新模块的构建,合作完成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二)以教学联合体为载体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依托教学联合体,按照“一个大类平台,两个专业方向,两组大课程模块”的思路构建培养方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提升能力”为目标推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以教学联合体为载体的创新设计图解如下:

(三)以实践项目为核心的创新训练

引入来自企业、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除常规实践训练以外,特设生产实践项目、质检实践项目、管理实践项目和创新实践项目,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定位,选择完成其中的两个实践项目。各实践项目的实施要求分别是:

1. 生产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参加食品原料、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了解化验室设备和人员的基本情况,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检验工作(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学习企业标准执行的相关检验内容。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2. 质检实践项目: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加基本检验操作(包括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深入出口生产基地,了解出口食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参与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所等机构的执法活动,了解产品质量监督、检疫、检验的内容、检测设备、执行标准、检验结果的判写和管理等全过程。

3. 管理实践项目: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化验室的基本操作(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大型仪器的使用),了解各种食品和包装材料检测项目和方法。了解主要的食源性疾病及其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原则(方案)。结合实际进一步学习《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注意食品原料、厂房、设备、包装材料、产品贮藏和运输、污水以及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深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 创新实践项目:通过科研训练活动使学生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开阔视野,培养专业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钻研,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或自选课题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工艺产品、调研报告以及论文等。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施途径

坚持人才培养的层次要求和满足个性发展需要,与食品生产、食品贸易、食品安全监管等单位组建的教学联合体共同研究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及实施途径图解如下:

三、创新实验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通过教学联合体,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内容组织实施,加强管理和监控。

1. 实行弹性学制,采用灵活授课方式,将校内学习和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学习有机结合;

2. 开展双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3. 选用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符合、水平较高、适用性较强的国家获奖或国家规划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因材施教,突出创新实践能力。

4. 聘请外教、企事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践指导;

5. 实行小班化教学,项目型课程、双语教学等,引入来自企业、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6. 采取课程考试、项目考核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分工协作,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实施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

7. 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包括科研实验、参加科技讲座或专题报告会、创业大赛、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小发明、小制造等在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活动等,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8.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化学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实习(含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含食品企业见习)、食品专业综合实验、社会实践(调查)等实践环节合理安排在前三学年的假期完成,最后一学年即第七、第八学期重点指导学生完成生产实践项目、质检实践项目、管理实践项目、创新实践项目等的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四、创新实验基地的成效

(一)确定“分类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理念由学科导向转为市场导向与学科支撑相结合,培养载体由“校园教育”向“教学联合体培养”转变,培养手段由“教学+实践”改为“做中学”、“学中做”,确保了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构建亲近业界、校企耦合的“教学联合体”网络

围绕定向就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资金引进、教师聘用、平台建设等手段,对高校、企业或职能管理部门的资源有效整合,打造一系列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有“工厂”、企业有“课堂”,为新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支撑。

(三)注重学理,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彰显技术型本科人才特征

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再创造能力。新的培养模式既注重专业知识创建的课程模块改革,更重视利于学生能力拓展的创新训练模块建设。通过创新实验设计、企业SRT计划、毕业论文选题等多方开展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提升科研素质,使所学不仅会用、够用,而且用好、用活。

(四)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保障体系

建立企业参与的教学过程评价机制,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建立教学过程管理的“弹性学制”、课程“学分制”、实践“企业导师制”,实现课程体系开放运行;形成了以定向人才培养为根本的运行管理机制。

篇3

一、活动主题和时间

主题: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携手建设创新型。

时间:2012年9月19日。

二、活动安排

(一)“全国科普日”大型广场宣传活动

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携手建设创新型主题,9月19日上午,在市区宝龙城市广场举办大型广场科普宣传活动。主要包括三项活动:

1.科普宣传活动。包括科普咨询、科普图片展览、科普资料发放、免费医疗义诊等活动。

2.科普签名活动。请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公务员、社区居民等五大群体在横幅上签名。

3.征集“金点子”活动。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公务员、社区居民等五大群体发放科普惠民‘金点子’征集表,收集科普惠民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此项工作由区科协牵头,区农委、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局、区安监局、区老科协、团区委、质监分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城管分局、古城街道等单位协助配合。

(二)科普大讲堂活动

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携手建设创新型这个主题,9月19日下午,在区实小报告厅举办“科普大讲堂---爱护牙齿”卫生知识讲座,主要活动方式是请卫生专家向学生、老师讲授爱护牙齿卫生科普知识,关心、爱护牙齿健康。此项工作由区科协牵头,区教育局、区卫生局等单位协助配合。

(三)广泛开展“送科技”活动

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携手建设创新型这个主题,各乡镇、街道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要广泛开展“送科技”活动,要在创建科普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廊)、图书阅览室、影视厅等设施宣传科学知识,广泛组织科普志愿者宣传科学知识。各乡镇要进一步组织农村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基地、科普服务站(带头人)等相关单位开展送科技到村、农户等活动;各街道要积极开展与此次主题相吻合的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各种科普设施要对居民开放,各种科普活动尽量在社区举办,达到科普进社区、进家庭,促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同时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开展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科幻绘画、科学小论文创作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此项工作由各乡镇、街道负责。

三、活动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紧扣主题,认真筹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办,确保全国科普日活动圆满成功。

二是精心筹划,注重实效。要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立足基层特点,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精心筹划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4

一、以学习为平台,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履职水平。认真学习上级讲话和文件精神,向老领导及同行学习,不断提高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增加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力量。

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了支部和党员先锋作用。引领各支部继续推进四项工程,规范五种行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了党员台账。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了党员“一帮三”活动,即一个党员联系一位在职教师,联系一位退休教师,联系一位困难学生。做到“四个一”,一周一个电话,一月一次谈心,一季一次探望,一年一次慰问。支部党员接地气的工作,展现了党员的新风貌,塑造了党员新形象,增强了教育发展正能量。

三、以队伍建设为平台,师德师风展现新风貌。基地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十条禁令》,开展同职级岗位练兵比武,响亮提出“在岗位敬业为事业奉献”。不折不扣完成县局下达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一年过去了,教师职业行为进一步规范,职业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得到彰显。家长、社会对教育满意度大幅提高。在镇行风测评中很满意率达到100%。

四、以制度管人,用事业留人。作为主管人事的副校长,深知公正公平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凡涉及人事调整,职务晋升,评优评模,他都坚持按制度办事,凭实绩用人,但在现实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文管理因素,一年来,他走访教师62人次,召开座谈会8次,了解老师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形成了以“育人为目标,质量为核心”团结奋斗的和谐局面。

五、以安全工作为底线,确保了域内平安稳定。确立了安全无事故目标,建立安全工作网络,签订安全工作责任,实行安全工作考核。全期督查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校车安全近50次。安全工作中,他的做法是工作负责制,领导督查制,结果通报制,措施得力,工作过细,一年中域内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篇5

一、加强学生德育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项活动设计体现了主体性、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人文性,开学初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九月份主题为文明尊师月,开展《老师,我们爱您》尊师活动。十一月组织学生开展冬运会活动,12月下旬开展元旦及表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科技、艺术教育扎实有效。

艺术教育是我校的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创设机会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坚持上好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等九个课程,让学生努力做好科技小制作,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得到了拓展,激发了科技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实践。

3、深化爱国主义、诚信教育,有理想会守纪。

德育狠抓爱国、诚信、责任、关爱等道德品质工作,让学生在常规中形成文明守纪、活泼团结、有理想能守纪的习惯。

二、展现课堂教学魅力,搞好合学教学和和谐教育:

学生的发展是当代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学校和教师始终基于“学生中心”,展现课堂教育教学魅力,使其教育教学活动有意义、有品味,给学生以快乐的体验、智慧的感悟,使学生获得不竭、持续发展的动力。

1、抓好教育教学常规落实。

(1)、根据学校拟订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照细则,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每月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的常规检查,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考核。

备课:要求教师独立备课,充分借鉴网络资源及优秀教案进行课前准备,组织教师作课前讨论或课后反思,带领教师梳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重点知识内容,利用优课资源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上课:面向全体,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利用现代技术及时调控教学手段。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要求写好课后反思,进行点评或总评。

作业:各门学科每节课布置的作业适量,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教师及时认真批改,及时纠正错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及时辅导。学校不定时抽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

(2)、在期中、期末检测完后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统一思想,找出差距,拿出措施,确实在实践中出真知。

2、加强常规教研活动,以小组合作中的高效性研究为阵地,全面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各教师利用周二教研活动日,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可以是教学中或备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想法)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开展常规研讨课,由教研组内某位教师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课后由执教老师就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听课者参与评课、讨论,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与后进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围绕和谐合学教学,以校本教研为阵地,与教师不断地进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潜移默化的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1、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制度

本学期学校开展以《合作学习中的高效性研究》,以教研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学校领导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汇报课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了合学教学的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发挥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作用,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每月安排部分教师上好汇报课。同时开展后进教师教学比赛。学校教师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四、创建充满温馨、和谐氛围的校园,创建和谐校园:

1、积极开展“和谐教育、合学学习”的论文撰写活动:

围绕“和谐教育、合学学习”的主题,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与才智,积极撰写并上交论文,同时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长足发展,实现了学校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创新意识的办学目标的定位。

2、开展有效、高效教学交流活动。

围绕《合作学习中的高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打破壁垒分明的学科界限,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本学期开展了涵盖各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重建。在教学中、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效率,争取更大的效益。

五、重安全讲效益,创建平安校园

戴好小黄帽,注意交通安全,不忘季节性教育,注重食品安全。消防教育经常讲,注意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要常抓,防灾减震保生命,溺水教育时时讲,防患未然促安全。

六、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周转房建设,管好学校绿化,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严格把好各种关口,确保食品安全。

篇6

一、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意识。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科研水平,确保体育师资、课时、场地、活动“四落实”。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训练成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学校体育特色。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各项课外活动中去,丰富课外文体活动的内涵

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积极参加论文评比,创造条件申报课题,争取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论文。

5.认真开展体育竞赛。

6.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7.按照苏家屯区教育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细则》对照检查、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学校卫生工作

坚持以健全学校卫生防疫体系与食品卫生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为主线,以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培养良好健康行为习惯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1.高度重视学校食堂卫生与安全工作。要对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及《沈阳市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要求,加强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改造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

2.认真落实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认真做好预防传染病工作,对高一新生发放传染病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大力开展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继续做好学生每年一次的体检工作。

4.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疾病流行,及时报告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5.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将卫生评比工作列入班务考核评比之中,责任到人,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

6.按照沈阳市教育局《学校卫生工作评估细则》做好各项工作。

三.学校艺术工作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校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自觉性,增强推进艺术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扎实有效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1.严格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按教育部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和要求,配齐艺术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不侵占艺术课课时,不终止毕业班的艺术教育。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并添置与艺术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各类硬件设施,保证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场地及教学设备。

3.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教师加强教学业务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修与提高,以全面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

4.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丰富艺术教育内涵。激发教师立足课堂,通过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每年定期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听音乐会、引进地方戏进校园、邀艺术名家讲座、请地方艺人座谈等形式,丰富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

5.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督查力度。每学期的艺术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制订对艺术教师的考核奖惩制度。

6.按照市教育局《学校艺术教育评估细则》落实并开展好各项工作。

四、学校国防教育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有关学校国防教育的政策、法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军训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工作,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7

一、 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

我校开学以来,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管理制度,采取层层抓落实,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及时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有效地杜绝教师不备课进入课堂的状况。

在开学的第二周周五上午,为了了解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杜绝教师不备课就去上课的现象。教导主任薛必彬认真检查每一位教师的教案,通过检查来看,每位教师都比较自觉备课,有的还超前备课,教学后记能认真撰写。

本学期,我校根据西庆片区教研组的备课要求节数,我校教导处把教师学期应备课的节数量化到每一周,这样,教师就心中有数,学校每周五组织教研组组长负责检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积极开展教学常规教研活动

我校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课堂要质量。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语文组和数学组的教师到一线课堂听取苏桂月、李壮莲、曾桂清以及羊寿林、符蓉妃、唐怀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通过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我校薛必彬教导主任还把每次的教研活动过程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制作成校园简报,并在我校的博客平台上,让更多的同行都来关注我校的教研动态。

三、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为了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3月5日下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到学校附近的西庆三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少先队员以实际行动为连队清理清除住宅区的杂草和打扫排水沟,有效地改变连队脏、乱、差的状况,此举深受连队干部、职工的称赞。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月里,我校还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各班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出版雷锋专刊,具不完全统计,我校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月里,共做各种好人好事150件、次。

四、认真抓好毕业班备考工作

我校认真抓好毕业班备考工作,学校为学生订各种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毕业班的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缺补漏,通过开展月考、周考、以及考后跟踪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5月21日早上, 我校领导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召开安全动员大会。薛锋校长及时通报上周三下午发生在那大城区某校六年级三名学生私自到水潭边钓鱼,被泥土塌方掩埋的意外事故。薛校长要求各班学生在炎热的夏季里,不要私自到河沟、鱼塘、水井游泳,防止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每天下午上课前,各班主任和值日老师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发现学生缺勤要及时报告校领导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跟踪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

薛校长还就进入夏季,儋州地区近期雷雨较多,很容易发生雷击事件,教育学生注意防雷知识,在上、放学路上打雷、下雨时,不要到大树下的避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接受一次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大预防溺水教育和防范溺水、防雷事故的工作力度

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和西庆片区工作组的通知精神,5月30日下午四点半,我校在教学楼前召开了以“关注校园安全”为主题的全体学生家长大会。家长与会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会议由薛锋校长主持,薛校长首先给学生家长通报近期发生在全省的几例校园溺水伤亡事故。并就从防学生溺水,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校园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薛校长通过鲜明的案例,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使家长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配合学校,齐抓共管,搞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本学期,我校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我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不断档案规范管理

我校近年来重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投入资金购买档案柜,实行档案分类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分类、整理各种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到有档可依。

七、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片区开展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教导处按照片区教研组开学制定的教研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内硬笔书法比赛和“文明我先行”读书征文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挑选学生优秀作品参与片区的评比。我校六年级王林辉同学的征文荣获片区评比二等奖。

七、严格实行教师考勤管理制度

我校本学期,重视教师的考勤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坐班制,有效地杜绝教师的脱岗现象。教师的考勤情情况当月公布,做到教师心中有数。

八、主要成绩

在本学期统考中,我校四年级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分别荣获片区统考第 一 名;一年级数学和三年级数学分别荣获第二名; 一年级语文和三年级语文分别荣获第四名;五年级综合科荣获第四名; 我校二年级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分别荣获片区统考第 六 名;薛必彬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转变后进生》荣获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九、不足之处

1、从本学期统考成绩来看,我校的统考成绩和上学期相比有所进步,但从本次期末片区统考情况来看,五年级的成绩有所下降。尖子生不够突出,没能获得片区单科成绩第一名。

篇8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在学校走应用转型的背景之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原则[1-2],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本专业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本专业“重能力、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侧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调整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分析检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及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最后形成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食品学科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为3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1年在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删减了“茶学、食品发酵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免疫学、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保留“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只是教学形式由校内教师讲解改变为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专业劳动课、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训、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学术讲座”,其中部分为必修课,部分为选修课,缩减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形成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支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重,抓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环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锻炼学生多种能力[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学习成绩提高、考证率提高、就业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为课堂授课效果趋于更好、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增多。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建设

根据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该专业首先及时了解地方食品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剔除无用知识,使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注重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在应用性、工程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项目驱动型”和“任务型驱动”的实施[4]。在专业课中,以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主线,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应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汇报总结作为任务的考核,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5]。再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该专业团队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把企业案例带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放到企业中去,将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有效搭建课程体系的外部环境。该专业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基地学习锻炼,形成系统的实践锻炼体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校内工程实训,通过两个人合作完成产品生产线设计,从前期调研到生产线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以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科研课题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数由2项增加至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数累计不少于80人次。此外,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提升实践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多种新产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10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笔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是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

为响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展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和展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活动期间分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规500册,野生香菇有关知识600册,安全饮食注意事项500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300册,进行啤酒品鉴和营养配餐大赛等活动、展示了家乡特色食品以及在实验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饼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产品,活动影响覆盖铜仁学院、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仁市工业园区的碧美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特色,不断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产生“需求学习”及“需求能力锻炼”的动力,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状态。近几年,学生参与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应届人数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举办,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程参与其中,将所学的专业应用于活动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为紧密对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建设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该专业与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创新课题和学生岗位需求,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需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与所要开发新产品的案例,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践与基本教学环节无缝结合[6]。企业参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增设“食品营销学”“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定提供了建议。

6实施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就业

结合该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将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确保学生更好就业,本专业实施了实习质量监控模式。学生的实习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目的意义以及实习的目标[7]。此外,学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以实习周志的形式从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与体会、下一周计划等方面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导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志,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进一步实习提建议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期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通过实施学生实习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等,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在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沟通,对方便面出厂指标的测定方法的确定、生产管理、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等多次反映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愿意接收本专业学生成为他们企业的员工;其次,在贵州龙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连夜加班制作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月饼,任劳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两天没有休息,通过不断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务,并获得了“企业特别贡献奖”;再次,在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连续3次加薪,现已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

7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特色活动、校企合作、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2]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莲,等.“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6(4):30-35.

[4]李刚凤,闫莉莉,朱苗,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6):73-75.

[5]冯雪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6(17):28-31.

[6]李刚凤,谭沙,朱苗,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见习改革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4):32-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