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9: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三政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总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强化巩固;答题能力;答题习惯
政治是中考必考科目,初三复习课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备考任务繁重。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广大同仁简要探讨。
1. 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面”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犹如先构建框架,再添砖加瓦的房子比较牢固一样,政治科复习也应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夯实基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及当年的中考说明,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2. 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连线”就是复习中用“线”把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具体做法有:
(1)用“线”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联结起来。如:以“环境问题”的“线”把初二的环境问题知识点和初三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活动课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点贯穿一起,以“精神文明”的“线”把初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和初三发展先进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以“”的“线”把初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知识点与初三活动课一国两制的知识点联结。
(2)用“线”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文字类”,即以关键字、词把相关知识点归纳起来,如:根本、标志、实质、关系、特征等;其次是“数字类”,即以一、二、三等数字来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一条原理、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的两个特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四条基本国策等。
3.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点”就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焦点。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考纲,结合时政热点,回归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题型开放、灵活、鼓励创新。为适应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注意做到:
(1)重视对历年中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仔细研究中考样题,从中发现中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2)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走出课本,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自身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找准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3)以考纲为根据,关注时政热点,重点讲解教材中与时政热点紧密结构结合的内容,并可对内容进行分类处理:
政治类:如“中国梦”重要思想、“十的精神”、“两会”、“”“半岛问题”“”。
经济类: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制假售假、消费者合法权益。
科技类:如“中国航母”、“神十”、创新驱动战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文化类:如“感动中国人物”、“寻找最美××”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民道德建设。
环境类: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成年人类:如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
法律(权利义务)类:如依法治国、人身权利、家庭中的义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4. 讲练结合,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复习原则。 教师的讲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到实处,讲在点子上;要突出点、线、面知识;对重点知识反复讲,对典型问题、热点问题重点讲;对易混问题对比讲。在教师讲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同步想、同步练的时间。通过这种以讲促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处理材料与知识联系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的能力、简洁有序表达答案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避免无谓丢分
在中考的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解题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答题丢问,答非所问等。造成无谓的失分。因此我们应帮助学生在平时考试练习克服这些错误,抓规范训练,提高解题准确率。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52-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关键词: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尝试策略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往往倾向于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越学越没兴趣,从而降低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三政治教师应该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广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多应用表扬与鼓励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使初中政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为此,探讨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应用激励理论鼓励和表扬学生,以更好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开展初三政治“活动课”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稚气未脱、活泼好动的时期,面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本内容,他们往往不能对课程保持较高的兴趣。对此,初三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尝试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厌倦学习政治的不良心理。除此之外,开展政治“活动课”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种转变要求初三政治教师将教学和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三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几点尝试策略
1.设置合理的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方案
初三政治教师应基于政治教学大纲,设置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首先,政治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确立“活动课”的活动主题。其次,教师要统筹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和活动的组织形式,带领初中生广泛搜集活动所需的材料。例如,在学习初三政治“认清基本国情”一节内容时,教师应认识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初三政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诠释我国基本国情的资料,然后鼓励初中生在活动课上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解给同学听。初中生在演说时,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还能够促进他们消化、吸收政治课本知识。另外,这种活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参与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引导初中生在“活动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政治“活动课”除了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能够启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活动课”上,初三政治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鼓励初中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初三政治“坚持对外开放”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初中生可以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互相完善彼此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深化他们对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国策的认同感。同时,小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及策略都开始不断创新改革。初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程都普遍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并且政治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也亟待提升。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中国的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在课程中开展“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因此,初三政治教师需要积极借鉴其他教师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操练、积累“活动课”的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还应秉承敢于突破陈规、大胆创新的理念,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朝着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远辉,王喜宇.开展活动课,让政治课活起来: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思考[J].江西现代教育,2014(42):36-37.
[2]侯东峰.试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凸显人文精神[J].华夏教师,2016(7).
[3]范宝仙.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
[4]孙丽靖.初中政治互动教学模式略谈[J].中华少年,2016(25).
一、打消顾虑 树立自信 激起兴趣
学生不想学,不愿学,首先与学校长期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学生在七八年级就没有养成学政治的良好习惯。其次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以前学的不好,对于能不能学会心里没底,特别是一些不得方法学习的学生在识记硬背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政治比较乏味,一旦碰到稍长一点的问题,就容易泄气。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打消能不能学好的顾虑,刚入班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他们:“初三的一年,政治课上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跟着我,你一定能背得会、记得住、考得好”。天天课前喊口号“我聪明、我能行、我自信、我成功。”开学初讲课的速度放的很慢,尽可能深入浅出,提问问题也捡比较容易的提问,争取让最差的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回答对了就让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慢慢儿,学生就找回了自信,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起来。
二、“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共同富裕是政治上的一个概念,就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际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这一理念用在课堂上。每讲完一个问题,给学生留出来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记忆,背会后采取抢答的方式,抢答采取记分制,每回答一次正确了加三分,回答不完整了加一分,只要回答就让学生给以掌声鼓励。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比较活泼的,聪明的学生回答问题,一堂课也就那么几个人,一回答问题就有学生笑他。一个星期后,我把结果统计出来,对回答问题最多的学生,我适当准备了一些小纪念品,发给学生。虽然东西很少,可是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学生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可。这样这以后的课堂上抢着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连坐在最后排成绩最差的学生都主动回答问题。就这样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讲过去的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记住。
三、改善方法,学思结合,提高效率。
“方法不对头,简直累死牛”。我们的学生背书的过程,只是一遍又一遍不假思索的念书的过程,只是无意识的重复劳动,效率极其低下。针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问题。几千年前孔子就辩证地提出了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实践中,我总结出:“通读写关键词思考再读再思考”学习方法以。对于一个问题先让学生通读一遍,然后写下题目和答案的关键词,依据这些关键词去思考,想不起来的再去读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去思考,直到想起来为止。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联系时政,贴近生活,化繁为简。
政治课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提起中日关系,神舟十号,蛟龙入海,学生们津津乐道。因此在课堂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要引导学生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适当的时政内容一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无限的生机。
初中政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要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系统复习,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54-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当前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 “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上好初三政治活动课渠道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第一步:审题干。要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 , 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 , 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题肢——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把题肢中明显的错误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选项可以进行比较看题肢与题干材料意思是否相关。有的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首先排除确定错误的题肢,再选出确定正确的题肢,然后把不确定的题肢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正确的组合。
二、让主观题在你的掌控之中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包括如下两步
第一步、审设问。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包括答题范围 ( 用哪部分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 、分值要求、设问关键词等。从而明确答题要求。
第二步、审材料。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2、回归教材。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即教材观点+结合材料分析,做到观点统率材料。
3、理清思路,准确作答。要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分点、分段排号;用语规范,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政治问题,避免口语化。
三、常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弦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 1 ) 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是什么)
( 2 ) 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为什么)
( 3 ) 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怎么做)
方法二: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指用图 ( 柱状、曲线图等 ) 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图表一般由标题、内容、注释三部分组成。分析此类材料,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审图表。包括:首先审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该表的主要内容,再次审图表的项目和内容,要对图表的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一般来说,横向比较看趋势和走向,纵向比较找差距。最后审注释,“注释”是对图表起补充性解释作用,它对理解图表题大有好处。
第二步:看联系。包括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与教材的联系、图表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看联系找到图表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按设问要求作答。
方法三:观点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①、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中心意思。对所给文字要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及其内在联系;对漫画要抓住它的标题,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的夸张之处及其相互联系;对图表要看清各项内容及有关数字的联系。
第二步:仔细思考,明确概括方向。概括题要求我们依据所给文字图表漫画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概括方向有三个:
“是什么”。指所给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或道理。
“为什么”。即分析文字、漫画、图表等所反映的事实、观点存在或成立的原因
“怎么样”。即以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或观点作为原因,引申出结果或结论。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概括:针对材料中的原因,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针对材料所反应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即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回归教材,概括整理答案。在抓住文字、漫画、图表等材料的中心思想及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就可以回归教材联系相关知识,概括整理出答案。
方法四:认识、理解、看法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你如何理解、请谈谈你对……的看法、谈谈你对……的认识、你如何看待……
解 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联系教材,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理出答案,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分别作答。
第三步:书写时注意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方法五:说明、反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该材料说明了……该材料反映了……等
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 ( 材料的表面意思,可以通过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得出 ) 。
第二步:再联系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 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 )
方法六:“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试题
设问关键词:你怎么做、如何学习他们的……如何践行……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有何打算等
解题方法:
一是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即思想上怎么做
二是行动上能做些什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自己怎么做、对他人做些什么、同什么行为作斗争。
方法七:如何维权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办等
解题方法:
1.说理,侵犯什么权利或者什么权利被侵犯了。
2.协商,与具体的当事人进行协商。
3求助,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4. 起诉,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方法八:案例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
首先: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 ( 是否违法 , 是否侵权 , 侵犯什么权利 )
其次:根据材料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即运用教材中的法律规定加以说明。
再次:说明法律后果 ( 是承担责任,还是受到道德的谴责 ) 。
最后:谈具体该怎么办。
方法九:“说点什么”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请你对……说点什么、请你劝说……等。
解题方法:
首先:说说具体的法律知识或道理、观点 ( 是什么 ) 。
其次:谈谈为什么 ( 影响或危害 )
最后:说维权之路 ( 或怎么办 )
方法十:探究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等。
解题方法:先答这样做的必要性,再答这样做重要性。
方法十一:评析、辨析或判断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辨析、先判断后说理……
解题方法:
第一步:判断正误。先分析材料或观点,然后判断材料中人物的言行或观点是正确或是错误,还是片面。是违法,还是侵权
第二步:分析道理。就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说明观点对或错的原因,
第三步:总结观点。就是要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对于材料中错误的观点,要拿出正确的做法
方法十二: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解题方法:
一、注重课堂时效,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学科试题灵活,开放性试题较多,知识覆盖面广,大多与时政紧密相连,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时政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要想答好每一道题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多积累一些时政热点和答题技能作为铺垫,只要前面三个方面做好了,做到了位,无论题目怎样的开放,所选素材如何新颖,它都必然和教材知识紧密相连,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夯实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进入复习课阶段,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框题———课题———单元”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枝干”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茂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并结合大量的教辅资料,找出所学知识的盲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理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夯实了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再次整理学习笔记,理清知识要点,并根据大纲要求区分重点、难点。针对这些重点、难点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如果在这方面有往年的中考题目,我还会结合题目进行联系讲解。这样,这些内
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
最后,加强基本理论的复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简称考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总复习和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每个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及把握内在的联系。
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首先要熟悉考纲,熟记一些重要的观点,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
二、把握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定期收看新闻类节目、看报纸来了解国内大事或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国计民生。并利用学过的政治知识去分析,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而且,我每天都看早间新闻并及时告诉给学生。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和学生一起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举措,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如抗震救灾、2008年奥运、三农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修宪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上海世博、住房限购、物价上涨、国际局势等等。将以上或近期出现的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做成知识板块,进行专题讲座,然后找出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同时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熟练掌握答题技巧,沉着应对考试
一、精心编制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编写学生的学案呢?我的学案编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是重点知识填空。第三部分是疑难点提问。每节课规定学生课前预习后,要提出三个以上的疑难点,这样就使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很深的了解,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一些内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课堂练习。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下载了上一年度的全国各地的、尤其是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题、江苏省各地中考前的模拟试卷,按照课时教学计划,梳理了一遍,适合我们淮安地区使用的,就把它们按照课时教学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在编写教学案时,大量选取这些经典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二、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兴趣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朋友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交流,参与他们的讨论,有时还与他们一起举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从而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其次,在课堂上也想尽办法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每节课的导入我都会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有时从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有时从一则新闻入手,有时从一个案例入手,有时从一个故事谈起,……。这样就使学生不感觉枯燥,充满了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并不否定他,而是换一种问法、或者把问题简化,使学生更容易回答,这就使学生得到了鼓舞,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再次,在教学中,我经常关注时事热点,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初三学生虽然年龄偏小,但是已经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用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学生,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比如在学习诚信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毒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这两个实例的分析导入到新课,并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把诚信、法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保护生命健康权、企业如何生产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唇枪舌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安排三轮复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轮是初中政治五册书共11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这一轮复习在时间上安排为两个半月,也就是大约在3、4月份左右,最迟到5月上旬必须结束。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仍然要以编制教学案为主要复习资料,精讲少讲,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案编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本知识梳理,主要引导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二是练习巩固,数量不可大但质量要高。练习要精选,可以参照一些新的资料,比如每年淮安市教研室印发的《中考说明》,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中考说明》,上面的题目非常好,对我们自己编写题目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做实,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要烂熟于心,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轮复习要瞄准时事热点,强化专题训练。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就成为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工作之一。老师要多研究一年来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对主要热点问题,分别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研究,并把热点问题编成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际事例的说明,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专题宜精不宜多,贪多则嚼不烂,学生也会厌烦,我以前一般是搞六专题,至于其他的一些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在练习里面稍微涉及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这一阶段的复约需要20天左右,也就是要到5月下旬了。
第三轮复习要抓好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所谓模拟训练就是指试卷设计的题型、内容、能力要求、考试难度等都要貌似中考,保证学生在中考时见到试卷有一种熟悉感,在心理上产生欣慰和稳定,比较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广泛吸取考试信息、阅读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和考纲,精心设计模拟试卷,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模拟考。在这个阶段,我会收集全省各大市的模拟试卷加以分析后选取部分试题使用,尤其是我们淮安本地的模拟试题更是重要,要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关系收集我市中考政治出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试卷,这有很大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