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铁路实习学习总结8篇

时间:2023-03-03 15:58: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铁路实习学习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路实习学习总结

篇1

实习单位:xx市xx火车站

实习时间:XX年4月9日—XX年5月2日

我于XX年4月9号作为一名即将毕业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在xx铁路实习,实习内容如下:

4月9日:上行、内勤车号

上午主要任务是带领我们熟悉各岗位具置,我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跟随带队老师分赴上下行车间。

我们首先来到到达四场,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钢轨,很有一种亲切的久违的感觉,我们也见到了铁路上的一些设备。沿着钢轨北上,我们看见了到达信号楼,记下路线后我们继续跟随队伍行走。在驼峰楼我们简单观察了提勾作业,比想象中的简单,但更注重工作经验。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走完了四尝五尝六场,记下了不同岗位所在位置。

下午正式开始了岗位实习,我组的第一个岗位是内勤车号。内勤车号主要工作是按站调下达的计划,把到达场送过来的货票分到不同股道上,待该方向车流达到机车牵引定数,集结出发。将货票送往出发常

从到达场送过来的货票是通过空中飞传送的,内勤工作人员收到货票后会逐一核对货物信息,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在微机中加以改正。货票发往外勤后,工作人员还要再次进行货票和现车的核对。

4月17日:外勤车号、编尾楼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走,我们来到出发六场的外勤车号。外勤车号的主要工作是:从信号楼接收编组单,从内勤接收货票,工作人员首先将编组单与货票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交给车号员。车号员在将货票与现车进行核对,无误后交给司机发车。

下午我们来到编尾楼,编尾楼顾名思义,位于编组站尾部。从工作人员那里我们了解到,编尾楼的主要工作是在驼峰楼将车列解体溜放在不同股道后,根据内勤车号发出的信息,调用机车将车列牵出至出发常

4月20日:出发信号楼、驼峰楼

在出发信号楼,我们见识到了传说中的6502。在控制台上,白灯代表调车,绿灯代表车列,红色按钮代表铁鞋。调度指挥先按始端按钮,再按变通按钮,最好终端按钮,进路就自动建立起来了。

与出发信号楼不同,驼峰楼使用的是微机联锁。由于是全自动化驼峰,工作车间仅有两个调车信号员和一个助理调车信号员。从站调获得调车计划后,实时跟新系统会自动根据调车数量进行更新。它分为三栏:线路总长、余长及可停放车辆数。按每辆车14米计算,当某股道有车溜放时它会自动调班至该股道并显示以上内容,溜放完毕后,自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至调车图上。调车员的主要工作是在调车运行图上对车辆进行操作:溜放车限速、道岔转换、锁定、限速器的运行、缓解等。

当微机联锁发生故障时,人工操作台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对限速器和道岔进行控制,使溜放作业进入正常状态。

4月21日:通过信号楼、到达信号楼

走进通过信号楼,感觉跟驼峰楼区别不大,使用的也是微机联锁,但是工作性质与出发信号楼更加接近,都是建立进路。主要的工作是办理与邻站发车、通车的相关作业。即接收邻站值班员的预告,为其准备接车进路。同时办理鼻塞,记录列车到达时刻。现场师傅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我们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解。我们不仅对本岗位的工作有了了解,对于整个车站的大体作业以及将来自身的发展方向都有了重新的定位和思考。

离开学校的我,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然而投身铁路行业,来到现场实习,我们首先面临的是思想上的落差,角色的转变。在学校里只需要认真的学习好功课,以及少量的社交,并且大多数都是和同龄人的交往。在单位里要主动去熟悉摸索铁路各工种的职责,认真学习车站现场具体的作业标准和程序,处理各年龄段复杂的人际关系,承担肩负的责任,同时,在铁路基层比较苦比较累,要有心理准备,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真谛。到了车站我积极的调整心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认清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快速的投入到实习当中。

同时我也很荣幸能够加入到铁路人的队伍中,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深深的自豪!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接纳吸收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才能丰富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内涵,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以平静的心态看待铁路的改革,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工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从思想上认识到铁路改革机遇大于挑战;从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分内工作。

在实习这段期间,我对我的实习进行了不断的记录和思考,通过记录和思考,我进行了如下的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要全身心加入铁路这个大家庭。要以平静的心态看待铁路的改革,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工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分内之事。一要充满信心。认识到铁路改革机遇大于挑战,环境的改变、“身份转换”政策的实施,会创造新的、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要有紧迫意识。培养自己的大局意识,主动去适应改革。努力工作,要把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这些工作是迎接改革必备的首要条件。必须增强竞争紧迫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在铁路跨越式逐步深入发展发展的今天,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改变了已往觉得进了铁路就算捧起了“铁饭碗”的观念,“瓷饭碗”的竞争紧迫感明显增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在改革和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给自己补充能量,以适应竞争环境。学习党的一些基本方针、政策以及铁路改革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路局各项改革措施的必要性。认识到铁路改革的深刻内涵,全方位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使自己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体系;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改革;铁道信号;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5]冯旭芳,李海宗.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18).

篇4

在结束校园生涯的半年当中,我很幸运的加入到铁路的队伍中,加入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之中。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先后加入了售票车间和运转车间的大家庭,一个是车站的先锋队,一个是车站的守护神,我为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感到深深的自豪!

初到车站的一段日子里,各方面都在预备着新老车站的交接,我也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时刻来到了车站的一线阵地-售票车间。在这两个多月的见习期里,我被售票员不辞辛劳为旅客服务的精神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深深打动了。在他们的指点和鼓励下,我逐渐把握并熟练了售票技能,并在为旅客的服务中加强了自己一丝不苟工作的态度,耐心服务旅客的精神。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在确保旅客满足的情况下,保证了自己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必须用三种心态对待自己,以平静的心态看待铁路的改革,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工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分内之事。一要布满信心。熟悉到铁路改革机遇大于挑战,环境的改变、"身份转换"政策的实施,会创造新的、良好的竞争氛围。二要培养自己的大局意识,主动去适应改革。努力工作,把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这些工作是迎接改革必备的首要条件。

其次,必须增强竞争紧迫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在铁路跨越式逐步深入发展发展的今天,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熟悉。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改变了已往觉得进了铁路就算捧起了"铁饭碗"的观念,"瓷饭碗"的竞争紧迫感明显增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在改革和竞争中取胜的要害,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给自己补充能量,以适应竞争环境。学习党的一些基本方针、政策以及铁路改革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路局各项改革措施的必要性。熟悉到铁路改革的深刻内涵,全方位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使自己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5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 工程测量与监理;企业实习;工学交替;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目前,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国家层面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亟待解决,地方和行业的可操作性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特别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等认识还不够到位。因此,职业院校在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实施便显得困难重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工学交替”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笔者通过系统实践和总结,作为可以借鉴或推广的成功案例;同时,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和学生的认识和愿望;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设计提出的一些建议。

该模式通过连续四届的实践,愈来愈成熟和规范,毕业生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此模式下“三大亮点”:企业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涉及的交通、食宿、人身保险等问题,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最大补充;学生抓住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并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利益平衡点十分明确。因此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一、“工学交替”模式的管理要点:五大管理体系

1、管理原则

内涵要求:平等协商、签署协议、明确职责、台帐完整

特征点:校企合作协议等

2、质量监督

内涵要求:每日考勤、每周点评、中期小结、期末奖惩

特征点:考核及奖励等

3、安全措施

内涵要求:警示教育、技术培训、足额保险、生师结对

特征点:1+1指导模式

4、学习制度

内涵要求:自学为主、辅导为辅、交替面授、权重考核

特征点:自学指导书等

5、学生管理

内涵要求:健全制度、落实主体、项目管理、学校协调

特征点:6项管理制度

二、“工学交替”模式详细解读

1、合作单位:西安大地测绘责任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具备国家甲级资质的测绘公司,拥有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专业团队。公司研发的航摄专利产品——小型无人机,在国内航测成图领域有一定影响,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为及时评估分析地质灾害,该公司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测摄影,为政府及时提供了比较准确翔实的地质影像资料,受到国家局和省级测绘部门的表彰。

该公司同时也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实习基地。

2、合作形式:每学期按照“1+3+1”(月)实施“工学交替”

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在校生直接参与公司承接的生产任务。基本形式是每学期按照“1+3+1”(月)实施“工学交替”。

其中第1个月在校学习,同时由公司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企业介绍、生产项目和任务介绍、技术培训,学校组织学生做好生产实践的前提各项准备;中间3个月,全面进入项目生产;最后1个月,回校总结实习并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在生产实习期间,按照“1+1”配备实习学生与指导教师,即1名学生配备1名工程技术人员,确保生产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3、实习考核:生产实践考核70%+学期教学任务考核占30%

一是生产实践考核,由项目部依据学生出勤、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实行每周点评制,中期还要集中组织一次小结;

二是学校对学期教学任务的考核。其中生产实践考核占70%,教学任务考核占30%。对于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实习生,公司联合学校进行表彰。

4、实习管理:制定6项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产实习效果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校企双方就“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进行充分研究和商议,制定了涵盖学生管理、文化生活、安全生产、实习津贴、实习考核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具体有:《“工学交替”实习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工学交替实习奖金发放暂行规定》、《“工学交替”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协议书》、《“工学交替”实习学生总结交流和评选表彰办法》、《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学生实习评定表》等6项。

5、实践效果:概括为四句话

1+3+1教学实践模式和1+1实习指导模式已基本形成;

包括企业文化培育等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健全;

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校内运行、监管机制基本到位;

生产性实习使学习针对性大大增强,学生成才迅速。

学生通过生产项目的参与,首先接受了测绘企业的文化,认同了企业生产的社会性。在生产实践中其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人交流、应对社会诸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公司按月给予生产津贴,提供食宿保障,并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解决了不少学生的经济压力。

校内专业教师通过参与和跟踪,了解企业和现场情况,编制了课程自学指导书,定期督促学生学习,并安排上门解答学生学习上、工作中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2010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39所院校参加的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中,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代表队一举获得2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同时获团体总分二等奖,4名选手被国家测绘局授予“高级测量工”。2012年4月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陕西省高职测绘勘探类测绘技能大赛中,该专业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

连续四届学生参与的生产项目有:江苏省东台市农村宅基地调查;某地区国道拓宽勘察测量;山西太原某矿区测量;西安浐灞、大明宫、曲江等地籍调查、蓝田县土地调查、旬阳县土地调查等。其中,在江台的地籍调查项目实习在新华网、省教育厅网站上报道。

三、结语

此模式在运行中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工学交替的学段安排与基本教学任务的关系;生产实习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企业(项目、班组)管理与学校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双方依据项目任务,提前进行充分的沟通,以确保“工、学”交替、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为前提,以双方认可的制度和协议为依据,各尽其职、加强协作,不推诿扯皮,保证生产实习的严肃性和实施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张魁.预就业条件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定岗实践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我校过去是属于铁路高校,2000年后归到甘肃省管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是为铁路培养,电气化铁路及相关供电是具有鲜名特色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与其它供电相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促使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必须主要面向铁路,制定具有电气化铁路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对于基础实验,对于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利用短学期的有效时间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实验,一门课一般为两个设计型实验,并鼓励写出实验型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总结的综合实验能力。第四年,进入专业方向训练后,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使同学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3.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铁路供电站段,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全部毕业设均在校内完成,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实验室和机房为其开放;第二类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到相关企业或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四月底回学校完成剩余内容。选题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业的相课题;第三类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完成,选题必须是企业的相关课题,但毕业答辩必须回校完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3]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篇8

关键词:高职 铁路运输 用人需求 人才培养

目前,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并进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面对铁路运输企业校园招聘的汹涌浪潮,高职院校要保持应有的冷静,一定要在了解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提高铁路专门化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铁路运输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专业设置要合理

1.要有拳头专业

现在的铁路高职绝大多数都是由原属于铁道部的铁路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而原来几所重点中专都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比如原济南铁路机械学校的机车车辆专业,原天津铁路工程学校的工程类专业,原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的电力机车专业等等。现在的铁路高职从过去的铁路中专继承了这些专业的教学优势、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这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优势,做成全路知名的品牌专业。比如渭南铁道工程学院的工程类毕业生最近几年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该校20多个专业中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占一大半,这种拳头专业不仅满足了铁路企业对高质量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全路,甚至全社会的知名度。

从就业方面来讲,拳头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像顾客到超市买只烧鸡,往往会随手捎带两瓶啤酒一样,企业虽然是奔着学校的拳头专业而来,但是往往会顺便招聘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另外拳头专业往往对相近专业的辐射影响比较大,一个拳头专业可以带动几个相近专业的发展。前几年,社会上都在讨论高职专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一些专业在各高职院校都有开设,比如计算机、国际贸易、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结果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使热门专业变成了黄牌专业。相对而言,铁路类高职具有先天的优势,面对铁路运输企业这个用人大户,我们就少了很多竞争者。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铁路类高职之间,铁路专业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利用各学校的传承优势,大力发展各自的拳头专业,是避免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2.合理控制规模

根据近几年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用人需求,合理规划各轨道交通专业的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多,会造成一些毕业生,特别是就业方向过于狭窄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根据连续几年铁路企业在学校的招聘人数,我们决定将轨道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量增加,我们可以从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道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中进行调整,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就可以转为铁路类专业毕业生。

3.“地”“铁”专业兼顾

为了应对铁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用人需求量的波动,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做到“路地兼顾”,围绕核心专业组建专业群,扩大学生的就业口径,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转化分流。比如土木工程系的铁道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道桥工程技术就是一个“路地兼顾”的专业群,这3个专业的基础课完全一样,专业课基本一样,只是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有所差别。根据对未来一年就业市场的预测和各铁路局提前招聘的要求,我们可以对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如果铁路局、铁路工程局等单位用人量大,那么进入二、三年级学铁道工程技术的学生多一些;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需求缩减,而建筑产业兴旺,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简言之,一切为了学生就业。同样道理,铁道机车车辆(检修方向)和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都可以结成“路地兼顾”的专业对子,让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需求量的波动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二、企业回访到位,提升培养质量

工作岗位的要求就是学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毕业生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只有深入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山东职业学院常年坚持“8215”回访制度,即对8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回访,对1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回访。回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回访,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调查公司对毕业生回访。通过回访,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为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找到了方向。

三、校企合作提前共建“订单班”

合作培养毕业生是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校企共建“订单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各铁路局的招聘陆续提前,有的甚至提前到二年级刚开学,还有的铁路局要求学生最后一年到段上实习,这就为铁路高职和铁路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开启了新的模式。铁路高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和铁路企业一起探索提前合作培养的“准订单班”模式。对企业来讲,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建议学校开设哪些课程;可以缩短从学生到熟练工人的培养时间,减少了用工成本,这一点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高职培养模式,有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实习的学生,并通过实际工作、技能大赛等过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如果有的学生因身体条件或者个人素质不能胜任岗位时,还可以提前转岗或者淘汰。对于学校来讲,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减少了一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资;在与企业的合作培养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差距,适时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讲,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必需的工作技能,缩短了晋级的时间。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与铁路运输企业沟通,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提前招聘,提前进组班,提前上岗,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完善的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应该包括岗位描述、选拔条件、培养流程、安全保护等主要内容,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这也是学校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往往通过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弥补学生没有工伤保险的不足,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免除了实习学生的后顾之忧。

2.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学校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达标的前提下,适当修改教学计划,增加企业需要的知识模块,增加专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压缩一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来替代。

3.专业课老师现场参与

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时,学校要派有责任心的专业老师带队参与,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深入现场一线,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