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脱贫攻坚工作感悟8篇

时间:2023-03-03 15:58: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脱贫攻坚工作感悟,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脱贫攻坚工作感悟

篇1

河南在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省份中,排名第三。如此“大户”,如何脱贫?时间节点临近,脱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怎样啃下来?在这场举国上下“第一民生工程”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中国第一大省河南已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河南能否拿下此役,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县乃至全省,河南干群众志成城,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果敢给出了“河南方法”“河南答案”。无论是兰考首创“上保险”的金融扶贫、还是嵩县率先打响的旅游扶贫,不断创新而且细化的扶贫方法,无疑都是河南精准扶贫从过往“大水漫灌”转向当下“靶向治疗”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河南出台的5个《办法》和5个《方案》,是探索脱贫攻坚河南路径的“顶层设计”,是河南打出的脱贫攻坚“组合拳”, 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这一揽子《办法》和《方案》,是一次真正的“亮剑”,着重解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4个关键问题,既是答案,也是做法,可谓找准了病根,点对了点,精准到了人,真正实现了因户、因人施策滴灌式精准帮扶,剑亮得更加得当,也更具“威力”。

众所周知,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扶贫任务艰巨繁重。“十二五”期间,河南用4年时间实现55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脱贫人口过半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河南“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时间表也已排好,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所有贫困县在2019年前实现脱贫。

2016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之年,为扎实做好年度工作,实现兰考县、滑县率先摘帽,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河南在细化精准扶贫“转、扶、搬、保、救”五字真诀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四项工作:一是建好全省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个平台”;二是强化完善领导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约束机制、贫困退出机制、脱贫成效评估机制等“五项机制”;三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雨露计划培训、特色产业扶贫等“四大工程”;四是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科技扶贫、千企帮千村等“行动”。眼下,河南层层立下军令状,干群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攻坚,决战“十三五”。

在全面脱贫的浪潮中,窥河南一隅,知中国全貌。战鼓擂响,扶贫开发任务紧迫而艰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是“三去一降一补”,其中补短板就是要补“三农”这个短板。如何补齐“三农”短板,那就是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享。补齐“精准扶贫”中的短板,关键在于把好问题导向,补齐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补齐认识不够的短板、补齐基础不牢的短板、补齐政策不力的短板、补齐能力不足的短板。总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对照目标任务,抓出精准扶贫工作实效。但各地存在的短板不一样,有的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的需补齐财政金融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社会保障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文教卫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产业扶贫短板……但有两个短板必须特别注意:一个是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补齐的短板,也是事关民生福祉、为民所急所盼的痛点,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脱贫攻坚,要通过扶贫方式的改革创新,把农村公共资源不断延伸,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把一度沉睡的土地、资产、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激活。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还广袤农村一片勃勃生机。还要以“洁净家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评选表彰典型卫生户、文明户,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另一个是补齐农户精神短板。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老弱病残幼现象突出。要针对这个群体做更多补短板工作,尤其要为精准扶贫补上精神短板,政府既要坚持物质扶贫,也要坚持精神扶贫,既要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就地就业,也要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并支持年轻有活力、有激情的文化人才进驻乡村,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通过他们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促使农村文化生态文明兴盛。同时,还要精心打造“农家书屋”, 为群众送知识、送理念、送政策、送技能,有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不断创造脱贫致富奇迹,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念念不忘的“梁家河情怀”到摆脱贫困的“宁德感悟”, 扶贫无疑是最念兹在兹和花费精力最多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最大的短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补齐短板”是最迫切的需要。补齐短板不能等、不能拖,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只有加快补齐短板,彻底解决民生痛点,全面小康才能实实在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更深刻、更饱满。由此看,“河南经验”值得借鉴。

篇2

一、扎实开展“三讲一评”工作。

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脱贫不等不靠、勤劳致富靠双手的正确风向标,村开展了“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会上,驻村第一书记讲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村书记讲本村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户代表争先发言,讲述自己享受政策情况、生活变化情况,感悟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获得的实惠以及党的恩情。“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自己去年底中风,儿子尿毒症年初刚过世,留下自己和孙女相依为命,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一家的生存都没有着落。”贫困户谈起感受几度哽咽落泪,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会上还进行了第二届模范贫困户评选活动,评选出感恩爱党模范户、脱贫奋进模范户、清洁家园模范户。

二、切实发挥爱心超市激励作用。

加强对村爱心超市的运营管理,切实发挥“爱心超市”的正向激励作用。多方筹集“爱心超市”资金,获得帮扶单位市工信局职工捐款3000元,率先将积分兑换值提高到1元/分,连续两年给评选出的模范贫困户200积分/人的“爱心超市”特殊积分奖励。以“小积分”激发扶贫“大动力”,进一步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等思想,激发广大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动力。

篇3

他---叫田井平,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没有选择去大都市谋取高薪职位,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到贵州毕节工作,为毕节的农业农村事业做贡献。2015年和2017年分别被授予了全市农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他被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聘为兼职老师。2019年6月为更好的回报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放下家人、放下他的学生们,到农业农村局对口扶贫点--毕节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的威宁县龙场镇仙龙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担任书记期间,能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田井平把他乡当故乡,把仙龙的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贫困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头。

脱贫攻坚方面:

现在脱贫攻坚进入窗口期,与村两委将认真摸排各种问题短板,认真对照问题整改销号,完善各种内业档案资料,确保高质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打好基础。

村级阵地建设方面:

驻村后,发现村级办公设备紧缺,他积极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捐赠电脑30台,发放给仙龙村及周边村及学校,协调田氏家族捐赠资金购置村级无线广播系统以及村级合作社的活动板房建设、协调社会企业捐赠打印机、投影仪、健身器材、图书等,完善村级办公的阵地建设以及娱乐设施。

感恩教育方面:

田井平深知扶贫必先扶智,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于是协调社会资金和爱心人士,发放助学金和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协调企业捐赠全村的中小学生衣服和书包,协调资金购买书桌、书架、台灯以及书房贴画,亲自为村里孩子打造爱心小书房,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

从前的仙龙村猪畜散养、圈舍臭气熏天、院坝杂物凌乱不堪、道路被碾压的坑洼,粪水污水横流,田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马召集村两委开会找思路,定方案,全村总动员,一日三次大喇叭提醒群众清扫院坝家庭卫生,并时时上门督查,实行文明卫生红黑榜的评比等制度,让群众慢慢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篇4

(2021年3月28日)

     此时此刻,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首一幕幕熟悉的往事,真是“心有千千结,欲语竟凝噎”。

印江于我而言,千山万水总是情、千村万落尽是缘、千家万户皆是爱,是一生相系的故土、一路相伴的寄托、一直相依的家园。将行之际,心系故土,不说再见!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离别在即,有太多太多的情绪渴望表达,有太深太深的情感渴望传递。在印江工作的近6年,一件件切身经历的事,一个个并肩战斗的人,一步步坚定走过的路,无一不在牵引着我、感动着我。千言万语道不尽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唯有以情相寄、以心相诉。

我首先想说的是——过往种种,难忘故土情深,对于印江,我不说再见。岁月如歌,细品方知曲中意,弹指即是曲中人。我先后两次与印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父亲曾在印江工作,我出生在印江并在此生活了11年,1979年才离开。不管别离多久,印江这片热土从未离我遥远,我早已把这里当作了故乡,这是一份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深厚情结。36年后的2015年,我有幸又回到了印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与同志们一起坚守、执着、奋战了2150个日日夜夜,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我们共同拥有了人生中最好的记忆、最大的荣光、最深的幸福!

都说故土难离,一个人怎么能同故乡说再见呢?不管走得再远、走得再久,故乡都是寄托、是期许、是依靠。印江,处处铺展着神奇的山水风光,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演绎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滋养着不懈的奋斗精神,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吸引着我去细细品味、去深刻感悟、去用心付出。

回望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一处处变化、一缕缕憧憬,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眷恋。在起身远行的一刹那,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牵挂,想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念,想起“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的期待,我毅然坚定地相信,我从未远离故乡,对于印江,永远不说再见!

 

我其次想说的是——前路漫漫,正待披荆斩棘,因为印江,我不惧风雨。“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今天,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印江的每一个日子里,曾经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曾经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曾经激情燃烧、尽锐出战;曾经欢声笑语、春风化雨……我忘不了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担当履责、携手奋进,一起承担压力、分享喜悦,加快全县跨越赶超、同步小康;我忘不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和安全稳定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诠释了新时代的担当和情怀;我忘不了全县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伟大征程中,表现出对这个家园的无比热爱,对未来发展的无比憧憬。大家对事业的忠诚、对发展的执着、对工作的热忱、对群众的情感,时刻感动和激励着我,不断为我赋予成长进步的丰富给养,增添砥砺前行的巨大勇气,提供拼搏进取的强大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岗位必然是新的挑战,前进的道路上,未来的工作中,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再大的阻挠,只要想到还有印江的战友同事在关心关注着我,还有印江的广大群众在激励鼓励着我,我就有无穷的力量和精神。

我相信自己能够用好在印江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财富,在印江干部群众中学到的精神财富,以及在印江生活点滴中感悟的文化财富,保持一如既往的忠诚之心、奋斗之心、进取之心,去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毅然坚定地相信,我可以不负所望,因为印江,永远不惧风雨!

 

我更加想说的是——离愁切切,感恩一路相伴,心系印江,我不忘来路。相见时难别亦难,临行之时,不免惆怅。在印江工作近6年时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追求,融入了所有的甘苦和忧乐,写满了所有的情感和寄托,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难忘的一段工作经历,也是最为宝贵、最值得珍藏的时光岁月。这一刻,最难割舍的是这份情谊,最难离别的是这群同事,最难忘怀的是这份事业,最难报答的是这方百姓。近6年来,由于受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局限,还有不少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一些想完成的工作尚未完成,一些想干好的事情没有干好,但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理解我、包容我、支持我。在此,我要诚恳地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深深的谢意、深深的敬意!

人们常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在印江取得每一份成绩时,我们都在一起骄傲;在印江发生每一次变化时,我们都在一起自豪;在印江获得每一份荣誉时,我们都在一起庆贺;在印江夺取每一个胜利时,我们都在一起点赞……这是相逢时最好的慰藉。

此去经年,山长水阔,情怀依旧,祝福永远。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感恩在印江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感恩印江的同志们对我的深厚情谊,感恩印江父老乡亲给我的关心支持!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关注印江、心系印江、铭记印江。

篇5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开始了。谢谢你们,上演最美逆行。谢谢你们,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幕幕,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让人敬佩,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走向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

这封请战书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

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

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他们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让我们平时对他们好一点,理解他们的工作。

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2

此时的你们,应该都是和我一样,满怀惆怅与希望地坐于窗前。望着窗外,听着那难得一闻的清脆鸟鸣;望着远方,祝福着那些奋战一线的勇士们。

病魔无情,但人间有爱。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之时,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勇士,他们的人生或许平凡、他们的职业或许普通,但他们精神却很伟大。他们,拥有着闪耀的灵魂。

逆向而行是他们。当这场战争打响之时,他们便已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线,面对病魔,他们逆向而行,用他们的柔软肩膀给病人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他们或年老、或年轻,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我们能够看到那一身“希望之蓝”。那疲惫的身影中透露着坚强,那沙哑的声音中暗含着温柔,那湿润的眼眶中隐藏着希望,那变了容貌的脸颊上书写着付出。

负重前行的他们,终会在这条逆向之路上冲破障碍,踏出一条康庄大道。

平凡伟大是他们。当这场灾难来临之时,我们看到了十几亿炎黄子孙的华夏精神。我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我们拥有不同的地位、我们很平凡,但我们便是他们,平凡中显现着伟大。丢弃个人物品而带回几箱口罩的海外留学生;动用全家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饭菜的饭店夫妻;夜以继日建造医院的建筑工人;捐出全部积蓄的拾荒老人。

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让被病魔侵扰的人间充满着无尽的温暖。

心怀感恩是他们。当无尽的等待终有回应、当昏暗的病房终现阳光、当无声的落泪终现笑容之时,那颗感恩的种子便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破土、长大,他们感恩家人的不放弃、感恩医生的不放弃,让他们有了走出病房感受阳光的机会。

心怀感恩的他们,让医护人员多了一丝慰藉,也多了一丝希望。

此刻的我们,正在品读他们的故事,正在感悟他们的灵魂,那一个个闪耀着光芒的灵魂拧成一股绳、攒成一股劲,终会战胜病魔,走向春天。

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3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在生活中,女性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疫情当前,她们坚守一线撑起半边天,用她们的力量扛起责任和担当。

疫情来来袭之前,默默温情照顾着家人,温柔细语教育着孩子。她们柔情似水,遇“疫”则刚,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她们不再是母亲、妻子、女儿,她们是穿上红马甲变成“疫”线的志愿者,她们是穿上防护服化身“疫”线“天使战士”,她们是拿上一支笔、带上一张表的摸排员,她们是为居民奔走忙碌的代购员。她们面对疫情没有退缩,一往无前冲在抗“疫”第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她们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与疫情作斗争,与病毒拼速度,在防控战中亮出了巾帼底色,展现出巾帼担当。

当我们回顾历史,有很多英勇无畏的女性形象浮现在眼前,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挂帅出征的穆桂英、鉴湖女侠秋瑾、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她们是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是保家卫国的铿锵玫瑰。她们是一颗颗闪亮的星,驱散黑暗,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长河。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千千万万女性同胞奋战在抗疫一线,她们也是谁的女儿、谁的妈妈,有着温暖的家庭,但为了抗击疫情,却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把健康安宁留给千万的家庭,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4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使原本就很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难度大大增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在于人,在于做事的干部,在于是否有干事的作风。

优良作风推动防疫工作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时间长,气温寒冷多变,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耐心大,在此过程中一线人员难免会出现厌战情绪,精神懈怠。党员领导干部不怕困难,发挥带头作用,深入一线与工作人员同甘共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以优良作风推动防疫工作扎实开展。

优良作风是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证。中央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我们要发挥优良作风优势,主动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松紧懈怠、精力转移,保证脱贫攻坚任务坚决完成。

优良作风在脱贫攻坚一线体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一线,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实的需求,解决群众们大大小小的问题无数个,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私奉献,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他们扎根农村不放松、为民谋事不懈怠,一个人就是一方阵地,帮助贫困群众改变命运。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此时更要发挥自身作风优势,补齐自身短板,让疫情防控到位,让脱贫攻坚任务受到群众认可。

2020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5

一段峥嵘岁月,化为起伏变化错落的历史光影,如风景在身边闪动。

当帝国主义敲碎了千年的美梦,当封建主义榨干了人民的血汗,大地的胸膛里传来了一个民族的。十月的思潮翻涌而至,于是你率先举起了救国屈辱的旗帜,发出了“还我青岛,还我中华”的呐喊。历史的舞台从此宽阔,民族的命运从此改写。

你以无悔的青春翻开了时代的篇章,你以无悔的青春塑造了不屈的历史,你以无悔的青春传承了闪亮的五四精神。

青春,是一曲动人的旋律。无悔,是因为它歌唱祖国,歌唱信念,歌唱理想,歌唱自由。

五四青年,当你的事迹镌刻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丰碑上,就注定了责任与使命的代代传承。

我以为青春易逝,循望它的踪迹,革命年代,它在战场上的鲜血里流淌,和平年代,它在开拓创新的事业中飞扬。原来青春不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要准备奉献的青春。

是谁在祖国的边疆上坚定的驻守?是谁在雪灾中修路扫雪,维持治安,日以继夜?是谁在汶川地震中不顾生命安全向受灾的同胞伸出援手?在那些晃动的身影中,我看到闪亮的青春。这些,不正是五四精神的缩影吗?不求扬名,只为奉献。

成长的道路或许曲折,但我们用博大来释怀忧愁,用无私来获取快乐。信念是青春的指路灯,理想是青春的导航标。

没有信念的青春是迷茫的,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空虚的,没有奋斗的青春是毫无意义的,作为当代的青年人,理应承担起振兴兴祖国,繁荣民族的职责,而唯有充实的自己,才能贡献更有价值的青春。所以一腔热血不是纸上空谈,行动,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人生的五月,我们乘风破浪,人生的五月,我们展翅翱翔。我用青春描绘时代的画卷,我用青春唱响时代的旋律,我用青春扬起时代的风帆。奉献,是我无悔青春。

篇6

大家好!很感谢组织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能和大家这些优秀的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6个月前怀抱着“筑梦基层”的热血我来到了XX县XX镇,从此开始了我的基层工作之路。经过半年的洗礼,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徒有一腔热血的青年,更是一个牢记使命与责任的干部。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这近半年来的感悟。

一、提高认识,努力成长自己

1、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基层锻炼是每一个后备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更快的了解和熟悉社会。只有在基层,才能最真切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主动与群众拉近距离,我们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刚来XX镇的时候,我们书记就对我说,基层工作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当珍惜这宝贵的机遇,努力增强本领,通过实际工作来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品行,坚定信念,好好工作。

    2、调整心态,耐住寂寞。我算是独自一人来到外地工作,远离亲人朋友,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句话“寂寞渗透沉默的双眼,往往也会掘出生命的泉水”。其实,孤独与寂寞往往是一个人对人生重大命题进行思考的最佳时期,也可能是一个人在认识上、习惯上发生蜕变与进步的关键时刻。在工作之前省委组织部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岗前培训,我记得安处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上就向我们提出希望,在基层工作一定要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以苦为乐,与寂寞为伴,多思考、多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同时,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每天下班后我就会看几页书,关注每天的时事新闻,努力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

二 、脚踏实地,努力锻造自己

1、主动学习,进入角色。刚来到XX镇的时候,我被安排在党政办公室工作。其综合性,对我迅速熟悉镇上情况提供了很大便利。在工作中我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基层工作方法。在工作业务方面,我学会要及时准确的把党政信息上传下达,认真做好各种会议的会议通知、会场布置、会议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做好公务、来访接待;在工作态度方面,我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维护好办公室形象,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

2、崇尚实干,善于攻坚。在党政办工作了两个月之后,我镇党委书记找我谈话,准备让我着手扶贫工作,邱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以来将脱贫攻坚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扶贫工作也是我们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选调生,不仅要有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更要有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魄力。我清楚的知道,领导不仅仅是在压担子,而是在给机会让我更快的成长。

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廉政意识。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当前的工作形势,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廉政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是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工程建设的程序与规定,让我的工作在制度的框架内行事。学习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做人的底线,感知法律的威严。二是学习正反典型。学习反腐倡廉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与高尚人品,见贤思齐;学习贪赃枉法反面典型受到惩治后发至内心的感悟,心生敬畏。

三、严格遵守,自觉践行廉政规定。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的有关要求,模范遵守槐泗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脱离群众,经常深入工地现场调查研究。不奢侈浪费,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不以权谋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弘扬求真务实、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认真履行,用党风廉政推进工作落实。强化履职素质,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少数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以生活上的小节开始的。所以说,小节不小,“毛毛细雨湿衣裳”,不抓小节就会毁掉大节。一些党员干部由小节问题演变,走向大节上的失衡、失规、失纪、失法,这往往是一个不清醒、不自觉的过程,是缺乏忧患意识、自警意识所致,他们被身边形形的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直到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

篇8

离遵义城区三百公里开外的桐梓县羊磴镇,是一个“藏在”山海里的小镇,由于山高坡陡,地理切割深,土地贫瘠,这里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按镇政府网站上的描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

2013年,遵义市委、市政府确定由市安全监管局对口帮扶羊磴镇,三年来,遵义市安全监管局的干部职工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走进羊磴,从支部结对帮扶,到干群认亲结亲;从“三送一连心”活动的开展,到计生“三结合”活动的进行;从一人驻村挂帮,到四人抱团帮扶,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遵义市安全监管局累计向羊磴镇提供了80余万元的帮扶资金,解决了价值10多万元的办公设备,引进了一个100万元的猕猴桃种植项目。

小院坝讨论大问题

冬日的暖阳照在大山上,娄立林家的院坝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娄立惠、康光梅、娄立海、张宗琴等20多位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这里与遵义市安全监管局局长王飞、副调研员石俊辉、法规科科长周慎凡,桐梓县副县长杨登洪,羊磴镇党政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会。

从你家今年土头种些啥,到我家的经济靠哪样;从你家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媳妇回不回家过年,到镇上为村里想了哪些致富的好办法;从你家种的核桃、柑橘、桃子长势好不好,到我家养的山羊又多了几只……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上山路上,王飞走到一个转弯处时弯腰从路边抓起一把土,放在手心一看,全是油沙土。当过乡镇党委书记的王飞明白这种土地长不出好庄稼,“发展养殖也许是脱贫攻坚的一条出路”。

院坝会上,好几位村民与王飞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这些山旮旯都是沙土,土瘦,不长庄稼。荒山荒坡多,发展养殖是条脱贫的好路子,但缺少资金和技术,王大哥,你能不能帮我们一把?”听完村民的想法,王飞立即表示,一定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还会尽快邀请遵义市养殖专家来为大家免费培训。

最后,王飞对参加院坝会的乡亲说,作为挂帮单位,市安全监管局会一直关注羊磴、情系羊磴、热爱羊磴。在今后的帮扶中会更精准、更务实,做到一次帮扶长久收效,助力羊蹬脱贫攻坚。

院坝会结束后,村民们告诉记者:“有市安全监管局挂帮,这次是真的有信心摆脱贫困了。”

穷在深山有远亲

2015年12月9日清早,娄作会老人一起床便房前屋后的忙个不停,收拾停当,老人又不停走出房门张望。昨天下午她从村委会老主任谢宗发那里得到消息,遵义城里头的“远房亲戚”今天要来看她。

“来了,来了”,市安委办监察专员胡金连和市安全监管局的几位干部职工一到羊磴就直接来到老人家中。“你们又来看我了,太感谢了。”见到胡金连这位结识不久的“远房亲戚”,娄作会老人十分高兴。

“老人家,您好!冬天来了,晚上睡瞌睡冷不冷,早晨起来要穿厚点,不要感冒了。家头煤够不够烧、买的米还可以吃好久……”“远房亲戚”一见面就嘘寒问暖。

住在苦楝村的娄作会今年已有86岁高龄,老人有一双儿女,因为儿子前些年做生意失败欠下十几万元的贷款,在遵义打零工挣钱还贷和供孩子上学,女儿也早已外嫁,只得独自一人留守家中生活。面对困境,老人很坚强,坚持自己制作丧葬用品出售,换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胡金连为老人送上500元慰问金,在得知老人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有些漏雨时,又请同行的镇村干部尽快想办法帮助老人解决这一困难,让老人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胡金连对娄作会老人的走访慰问,是市安全监管局在羊磴镇开展“结亲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连日来,市安全监管局的干部职工纷纷走进羊磴镇位于大山深处的苦楝、桃子、羊岩、白果等村,开展“结亲”活动。就在胡金连慰问娄作会老人的当天,王飞、石俊辉、周慎凡、陈越、张淑凤、何冼峰等市安全监管局的领导干部分别看望了自己在羊磴镇的“亲戚”。

驻村帮扶见实效

2015年3月10日,是遵义市安全监管局职工李楠到羊磴镇白果村开展驻村工作的第一天,“步行了两个半小时,才到村委会办公室”。

白果村距羊磴镇8公里,山高路陡,通往村里的道路艰险,村民房屋破旧。见此情景,李楠想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家乡遵义县鸭溪镇,差距很明显。

那一刻,这个1989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感到了茫然。

到了村委会,听完村干部的介绍后,李楠决定前往村里的学校看看。“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想象大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如此简陋。”学校没有专门的操场,校园铺的沙土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因为缺乏资金修缮,教室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在学校见到的一切,让李楠又一次觉得心酸。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他结对帮扶了3名留守儿童。“这3名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学习用品。”李楠说。

晚上回到寝室,李楠失眠了。驻村干什么?不是来体验生活,也不是来“袖手旁观”,是要和乡亲们一块儿干。看着窗外的满天星光,李楠一直在想。

那一夜,失眠的不止李楠一个人。同龄的唐凡力一样心绪万千,想起到村里工作的第一顿午餐,他有些“自责”。

“我挂帮的是羊岩村。那天上午,我和村干部一起去了解道路问题。临近中午时,肚子开始咕咕叫。本想着可以饱餐一顿,却不料午餐只有一碗方便面,和村干部从自家带来的两包青豆。”唐凡力说,虽然以前也在基层工作过,但是没想到这里条件如此艰苦。

在羊岩村柏林组的走访中,村民们告诉唐凡力,组里的小水窖一直漏水,希望他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唐凡力认真地在小本上记录着,感受到村民们急切的期盼,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唐凡力一直在为这事奔波,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找承包商协商,最终承包商同意修补好小水窖。

通过小水窖的事,村民们不再把唐凡力当外人,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说。贷款、低保、上学……村民们说的事,唐凡力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心里,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

2015年,遵义市安全监管局选派了四名同志集中帮扶羊磴镇,分别挂帮四个村。原来的单一作战变成了集中作战,这是从未有过的帮扶力度。他们自带车辆、行李,从城市到山区再到贫困村寨,一身土、两脚泥。

见到又一位驻村干部胡正旺时,他正在教苦楝村村民给桃树剪枝、兑杀虫药水。“这石灰、硫磺,和水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要顺着树杆从上往下刷。”胡正旺一边示范一边说。

胡正旺原本不懂种桃技术。2015年初,羊磴镇用50万元扶贫资金购买了桃树分给农户。为帮助村民们更好地种植桃树,胡正旺利用休息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向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请教。现在村民们一有不懂的,都向他求助。

在胡正旺看来,驻村工作不是简单地给村民一些帮扶资金或者引进些项目,而是应该更多地让他们学会至少一种脱贫致富的技能。

相比其他三位80后帮扶干部,王新显得成熟稳重许多,是四名驻村干部中的大哥也是驻村干部中少有的“老三届”。连续三年驻村,王新早已将这里当作第二故乡。说起“我们镇、我们村”,他亲切而自然。

“交通闭塞、山高路陡、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到羊磴镇时的感受, 王新至今仍在感慨。

王新挂帮的桃子村是二类贫困村,全村441户村民中,就有贫困户56户。为了摸透实际情况,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家里路上,哪里方便哪里谈。“融入当地百姓,真正了解村情民意,驻村帮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这是王新三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感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