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第三方质检报告8篇

时间:2022-06-11 00:53: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第三方质检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三方质检报告

篇1

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社会角色定位,分析了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检品机构为例,探讨了如何培育和管理好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合理利用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培育;利用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关要求,根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调整目录,自8月15日起,对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这是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检验检疫机构从具体商品检验事务中解脱出来,告别自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契机,也是政府商检职能转变的强烈信号。因此,检验检疫机构应顺势而为,尽快将具有社会性、行业性的微观商品检验职能让渡给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转而加强宏观检验监督管理,因此,加快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培育和合理利用就成为检验检疫机构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2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内涵及法律依据

2.1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内涵及类型

本文所称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经国家质检总局许可,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国内外检验机构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它属于社会中介组织范畴,是以独立于产品制造方、销售方和产品使用方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第三方身份公正地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中介组织。

目前,在我国从业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主要有外资、中资两大类。外资机构基本上是跨国检验集团在我国设立的检验公司,中资机构则有大型公司和仅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从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检验业务的小型公司之分。无论是外资检验机构还是中资检验机构,其市场服务模式包括样品检测、验货、口岸检验鉴定、工厂检查、装运前检验等5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市场运营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小规模公司,即只有一个公司,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运作;二是大型公司,以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形式运行,在不同的检验鉴定服务领域内分设独立的子公司,并分获国家质检总局的许可而运作;三是大型公司,以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形式运行,在我国境内以一个法人对外,其他分公司持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给总公司的许可证书从业。

2.2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对检验中介组织的规定已经比较完备,已形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多层次规范体系,从市场准入到监管都有规定。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商检法》(2013年最新修订)就检验机构的管理作了6条规定,明确了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行业的主管机关,规定了检验机构的行政许可和对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违法处罚及收费等。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商检法实施条例》(2013年最新修订)细化了对检验机构的行政许可程序,增加了对检验机构的检验鉴定业务活动有异议可以投诉的规定。2003年还与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了“第58号令”,进行了具体规定。

(2)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专门对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七条和第五十八条又对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3)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认证认可条例》也规定,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

3 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目录调减后留下的商品质量检验真空,面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提升的重任,审视并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3.1 政府职能转变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将是重大机遇

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通过调整国家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的自治能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律性强、功能较齐全的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影响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商检目录的调减无疑加快了政府商检职能的转变,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应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3.2 大质量观需要发达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做支撑

在大质量观的指导下,商检质量工作逐渐向宏观管理转型,转移微观管理职能、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势在必行:一是政府质量工作的内涵应当为建立质量宏观管理体制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为市场、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和政府自身这三个质量监管主体确定相对清晰的监管领域以及不同的监管职能;二是政府的微观质量管理应当集中在极少数的关键质量安全领域,其他领域的检验活动逐渐转交给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进行;三是政府质量管理的手段应当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在具体的检验行为中引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将风险低的检验检测业务交给经过许可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政府工作重点放在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以及结果的验证上。

可以说,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作为政府微观质量职能的基本载体和承接者,是政府质量管理职能转变的社会基础。培育发达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是大质量工作机制顺利推进的关键。

3.3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是生产业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的结果,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出口产品质量把关和推进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类型。

3.4 合理利用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是国际的通行做法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检验结果被多数国家政府所认可。在市场经济体系完备的发达国家,这样的机构为政府、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质量服务,在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美国目前拥有像UL公司这样的民间检验机构180多家,为生产企业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检验服务;日本在质量监管机构的管理上,也实行的是官民结合体制,在维护日本制造信誉上发挥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4 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探索

近几年来,日本纺织服装贸易商和检验商为了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将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外观品质、机械安全性能、针等危险物的检验及其修整等相关业务(以下简称检品业务)前移至我国,在纺织服装生产密集的沿海地区设立以验货服务模式为主的检品机构。作为对培育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探索,我们依据《商检法》、《商检法实施条例》及“58号令”之规定,在辖区内试点,调研检品机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措施,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当地商务、工商等部门联手协作,在检品机构的设立、管理、服务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1 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对检品机构的设立条件作必要的调整或补充

(1)对投资主体的资格,建议调整为“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从事纺织服装等产品生产、检验、测试或管理1年以上的自然人或独立机构”。这样可以确保检品机构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要求。

(2)将注册资本调整为15万美元或相当于15万美元的人民币。

(3)具有符合相关通用要求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议在机构成立1年内,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许可的第三方评审机构的认证。

4.2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素质

(1)引导、鼓励检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提升员工业务素质。

(2)帮助检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检品质量水平。

(3)引导检品机构创造条件向总局申请行政许可,合法经营。

4.3 加强部门协调,共把准入关

建议总局牵头,协同商务、工商制订有关细则加强三部门的信息沟通、联动和制约协作机制,共同把好检品机构准入关。

4.4 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良性培育

检验检疫机构对第三方检验鉴机构负有监管职能,有效的监管是良性培育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1)加强对检品机构的日常监管和分类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争创检品行业品牌效应。

(2)适时出台总局层面的检品机构管理办法

2011年,总局在检验鉴定人员资格考试中专门设立了检品专业,对报考条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检品机构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总局、省局适时出台总局层面的检品机构管理办法。

(3)总局、省局适时部署对检品机构的专项整治活动,与工商、商务管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查处非法从业企业,维护合法企业的权益。

4.5 成立检品协会,推动创新发展

(1)引导、帮助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创造条件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召集各会员单位普及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鼓励各会员单位互相参观、学习,促进交流、沟通和良性互动,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培育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检验鉴定市场。规范检验鉴定市场秩序。

(2)检品机构要追踪全球最新法令和标准的更新,研发针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检测方法;运营模式要开拓创新,对运营体系的精益化改造,着眼于更高的产能和效率,创新薪资激励措施,注重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新兴服务能力。

5 合理利用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思考与实践

目前,我国境内有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2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如何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这支专业的检验队伍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把关服务,应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现实问题。

5.1 发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在进出口产品质量把关中的作用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主要从事的是非法检产品的检验鉴定。而这些进出口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有的检验标准都难以收集,检验检疫机构很难全面覆盖到位。而其中的出口产品不论大小、多少,都是“中国制造”。对这些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把关,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5.2 采信检验结果,方便企业,提高通关速度

以检品机构为例。南通局在加强对检品机构日常管理及其检验结果验证的同时,通过培育、考核,吸纳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检品机构作为合作单位,采信其检验结果,对其检验合格的出口产品在办理商检时原则上予以直接放行,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检验,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又能够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带动检品业务流向的调节,促进检品行业的良性竞争。

5.3 收集质量信息,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质量风险

仍以检品机构为例。检品机构的检验是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贸易商的具体标准或要求对货物实施的全数检验,相对于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的抽检方式而言,要求更高,掌握的产品质量信息更全面、更具体。这些质量信息可以成为检验检疫机构的有用资源。为此,2011年,南通局立项开发了《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时采集检品机构的质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形成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报告,再根据存在风险的企业或产品,制定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把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关。检品机构实质上成为了检验检疫机构的质量安全信息报告点。

6 结论

篇2

认识电商监管的难点

1.产品抽查困难。相比线下抽检工作,线上产品质量抽查存在着不少困难。一是追溯难。线上抽查只能依靠电商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和产品包装标识信息来追溯生产企业,而这些信息往往存在错误、虚假、缺失等问题,导致常常无法追溯到生产企业,进而无法对问题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查处,源头追溯这一环节常常无法具体落实。二是取证难。电子商务领域取证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法律法规对电子数据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电子数据的固化、保存还没有成熟的手段和做法,特别是电子数据易于修改,真实可靠性难以确定。三是追责难。网络交易往往跨越几个地域,会出现商家注册地、经营地、服务器所在地、商品发货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现象在移动电子商务业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找到侵权方,另一方面电商类企业由于成本等原因,经营场所变更频繁,这些都给线上质量监管增加了困难。

2.电商平台质量控制标准偏低。阿里巴巴集团是电商平台中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网络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主要的质量控制方式有:入驻续签天猫质检、聚划算质检、1688伙拼检测、神秘抽z。入驻及续签天猫质检,是为天猫卖家量身定做的质检活动。卖家入驻或者续签天猫必须提供一份第三方的合格质检报告,作为准入和续签的资格之一。聚划算质检和1688伙拼检测,是卖家报名相应活动的一道门槛,申请活动时若品牌无免检资格必须提供合格的质检报告。神秘抽检是淘宝针对平台商品进行的抽检,通常为爆款商品或评分低、投诉高的产品,可根据不合格结果对卖家处以相应的惩罚。

(1)平台企业入驻或者续签质检门槛过低。卖家入驻或者续签天猫必须提供一份第三方的合格质检报告,作为准入和续签的资格之一,该质检报告要求比较严格,包含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验项目、纤维含量以及使用说明的检测,但该报告仅在入驻或者续签时卖家才会做一件成品的检测,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如果不参加淘宝的其他活动,则未要求提供同类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这种只检个别产品却忽视整个类目产品的质检,不仅误导消费者,也在无形中给卖家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是造成在电商平台质量不合格产品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活动产品质检标准过低。大部分电商企业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时,根据电商平台的要求只检测电商平台规定的检测项目。以淘宝聚划算检测为例,大部分纺织服装按照聚划算质检规定,仅需检测纤维含量和耐水色牢度两个项目。而在2015年各省份组织的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均出现有个别企业产品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等项目超标,这些项目均是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里面规定的项目,是以保护人体安全健康、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是必须强制贯彻执行的最基本要求,这些项目出现问题会对消费者人身健康造成损害,而聚划算在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时并没有对这些项目进行考核,产品标准大部分也未列入考核范围,质检标准过低。

(3)神秘抽检效果不明显,消费者投诉渠道受限。神秘抽检,只是相当于企业的内部质量自控,缺乏相应的监督部门,神秘抽检并没有权威性。根据不合格情况,企业内部对商家进行扣分或扣保证金处理。但按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平台商发现经营者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应当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权停止对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但无权对个别经营者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或民事处罚。一方面卖家对淘宝的神秘抽检处理规则存在诸多异议,存在误判、申诉不成功的情况;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对消费者投诉也设定了种种门槛,针对假冒材质等严重质量问题并无投诉渠道,其假冒品牌的投诉举报还需生产企业出具假冒证明,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和成本,使消费者对维权望而却步。

(4)承检机构竞争激烈,检测结果公正性有待提高。2011年年底,阿里就启动了质检服务平台,质检机构成为平台服务商为电商服务。质检机构为争夺有限的蛋糕,以极低的价格竞争,造成了平台质检以买卖为主体,而对提高商家的商品品质很少关心。某些质检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攻击其他第三方质检机构,甚至还对商家许下了“检测包过”“合格报告”“当天出具”的承诺,很多小商家为节约成本,往往选择一些88元、100元的检验套餐,很难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进行。

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1.加强政府监管,以共享共治促进政企、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治理。通过建立电商企业质量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使电商企业特别是电商平台之间及时交流和传递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内部质量管理信息,最大程度地挤压不良企业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使质量违法失信者在电子商务领域无处可藏。与此同时,着力促进政企之间的共享共治,通过建立政企质量信息共享机制,既为电商企业提供3C认证、组织机构代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查询服务,更重要的是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从电商企业获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失信信息,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准确锁定目标,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2.规范或规定必检项目。阿里聚划算要求的检测项目很少,如阿里定义的普通面料服装,只检测纤维含量和耐水色牢度,但仅个别项目的合格与否并不能说明商品质量。以纺织服装为例,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许多项目并不在阿里集团检测要求内。不仅如此,相关行业标准的检测很多平台基本不涉及,比如起毛起球、缩水率、脱毛率等指标也是纺织品的重要性能指标,其不合格也会对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

3.与第三方权威质检机构建设有效的质检服务平台。与第三方权威纺织品质检机构的合作,委托对其网站商品进行检测,并依托质检机构建立服装检测报告查询平台,及时上传报告便于消费者详实了解、掌握拟购产品的真实质量信息。从建立规范和制度上进行约束已经入驻的质检机构,考核和奖励检验机构的规则绝不能简单以检验量为指标,应考虑检验和报告的准确性,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进行。对送样要求、质检流程、检验报告时间等都进行细节上的规定,避免淘宝商家联合某些质检机构进行弄虚造假的行为,只有这样检验机构才会注重服务品牌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深入挖掘服务内涵,努力做好精细化服务。

4.规范制约商家和承检机构信用,建立诚信档案。一些企业化运作的质检机构正逐步脱离公平性和公正性,商家甚至和质检机构“亲密无间”。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可以建立商家和承检机构的诚信档案,通过多维度分析,给商家或承检机构的信用度予以打分,对存在问题的商家或质检机构给予扣分处理,对规定时间内达到限定扣分次数的商家或质检机构予以相应的处罚。

5.加大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维权意识,震慑不良商家。目前电子商务监管过程中线索主要来自网上举报和12365热线,其中消费者举报和商家之间不正当竞争举报占了大多数,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和商家的维权意识还不强,亟待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保护消费者权益深入人心,成为商家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让少数不良商家再也不敢“以身试法”。

篇3

关键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Abstrac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quality testing work through the actual analysi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quality inspe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overall inspection standard. From the unit test data management quality bit,, the examination personnel quality, data and the third party inspection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search for solutions to the strategy.

Key wor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Quality detection; Common problem; Process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今,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规模和建设任务也越来越大,因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愈发艰巨。实践表明: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落实对各工程参建单位质量检测工作的管理,抓紧对检测单位检测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已发现问题的管理和整改。本文就将探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其处理办法。

水利工程质检中常见问题

1.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较低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的手段和制度不完善、“三检”不严是目前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不但造成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低下,而且隐性的将其质量自检工作转移到了监理工程师的身上。这样既加重了监理工程师对于质量控制的负担,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2. 数据整理传递能力较弱

由于近年来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够,造成很多检测机构工作环境较差且设备老化。检测工作受此影响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甚至于一些检测机构不能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导致数据传递工作延迟,很多检测数据也不能及时的被传递到施工现场。

3. 检测人员素质较差

直到2010 年国家才首次举行“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所以持证上岗的检测人员比较少。目前,大多数检测单位处于检测人员紧缺且职业素质低下的状况。并且,很多检测工作从业人员急需培训以适应对检测设备的操作和检测数据网络化整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要求,但目前这方面的培训仍很缺少。

4.缺少第三方检测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大多由施工单位内部完成,或者是建设单位组织进行监测。在整个质量检测工作中都缺少了第三方的质量控制检测,这里所说的“第三方”主要是指专门进行监理的部门。因为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时是从公正立场出发,监督检测工程的质量。它是保证工程质量以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5. 缺少对工程现场取样工作的监督管理

对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检测,由经过认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即法定检测单位)完成。作为企业内部的质量检测机构,企业的内部试验室通常承担着对本企业承建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现今,对一些企业的施工现场取样时由于其样品弄虚作假,导致试样合格而实际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由此造成检测方法对工程质量控制作用的丧失。

处理措施

1. 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能力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能力低下对质量管理工作有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其质量监督能力,增加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让从事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的人员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证,如此才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了检测和监督工作的质量。实际上,在2008年由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带头组织的各种检测规范规程学习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领导者、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检测员都属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对不同方面的检测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领导者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项目经理必须是有多年工程建设从业经验的人才。监理工程师则要求有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检测人员应该有大量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最好是直接参与过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这些方面的工作。检测人员应按照如上要求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其检测工作质量过关。

3.加强对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检测数据是体现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检测工具和设备,准确及时的实行检测。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是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的重点,信息化后可对数据进行长期使用和保存。质检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分析、反馈并且提供使用。信息要求具有适用性、价值性、正确性、等级性、可加工性和可追踪性的特点。为了让质量信息充分发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质量信息系统,形成一套收集、储存、分析、报告质量信息的体系,以便辅助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帮助决策机构及其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并快速传递决策指令。

4. 做好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

在水利工程质检工作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才能保证搞好验收评定。出于系统积累施工经验和资料的需要,应该在工程初始时就建立各种技术档案,并整理、收集相关资料,一直到工程结束。所有收集的资料必须有原始记录,并附有相关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任何人不可擅自进行修改或增补。在每个工程的每个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就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对下一个部位或工序进行施工。同时也要对竣工验收提供详尽完整的技术资料,比如对坝体填筑每层都取样合格后,才能铺层土。这就要求取样后必须马上进行烘烤、称重、计量,尽可能快的得出结论,以加快施工的进程。并且,内业工作必须非常细心,因为一个很小的错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还要加强对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建档,按时填写质量统计报表、及时完成质量报告、认真编撰质量相关的文字材料、统计资料,从而为竣工验收打好基础。当然,资料整理的重点是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计划的整理。工程的质量计划是由系列文件组成,从项目总体出发,然后针对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应该重点控制的环节制定的针对项目实施等质量相关环节的控制方案。

5. 重视第三方的检测评审

第三方是指两个关联主体之外的某一个客体,通常把这个客体叫作第三方,其检测方式是一种公正检验。第三方可以独立于主体之外,也可以和两个主体相联系。它是由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 比如专职监督检验的机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以权威、公正的非当事人身份进行的商品检验的活动。建立第三方质量评审制度是保证及增强质量检测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第三方的质量检可以集结众多多专家的智慧和知识,从而发现单位内部检测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强化质量检测各方面的成果。施工前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结束后,项目经理要先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内部自评。内部优化调整完成后,再邀请专家评审并完善质量管理成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质量管理水平。对于第三方质检评审工作,最好渗透入到水利工程的每个方面。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的质量检测工作应该在保证“量值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标准、测试术、技术文件和管理组织措施的方法来开展质检和管理工作。

结语

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之一。质量检测资料不仅是判断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监控和管理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质量检测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要加强质检队伍自身建设,这其中主要是要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优秀的检测人员不但能发现问题,还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因此,加强检侧队伍自身的建设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必要的检测设备,这是做好工作的硬件前提。

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是在其内部进行的、全过程的质检工作。它是其他各种检测的基础,也是质量过关的关键所在。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目的在于满足合同要求。第三方的质量检测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公正的对工程质量及相关各方面进行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检测。它是保证工程质量,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避免不合格品和工程缺陷的出现,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符合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华斌.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J].科技资讯,2009( 23)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发展与壮大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工程质量检测是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发生。尤其近年水利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使得工程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利工程质检中常见问题

1、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较低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的手段和制度不完善、“三检”不严是目前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不但造成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低下,而且隐性的将其质量自检工作转移到了监理工程师的身上。这样既加重了监理工程师对于质量控制的负担,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2、数据整理传递能力较弱

由于近年来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够,造成很多检测机构工作环境较差且设备老化。检测工作受此影响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甚至于一些检测机构不能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导致数据传递工作延迟,很多检测数据也不能及时的被传递到施工现场。

3、检测人员素质较差

直到2010年国家才首次举行“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所以持证上岗的检测人员比较少。目前,大多数检测单位处于检测人员紧缺且职业素质低下的状况。并且,很多检测工作从业人员急需培训以适应对检测设备的操作和检测数据网络化整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要求,但目前这方面的培训仍很缺少。

4、缺少第三方检测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大多由施工单位内部完成,或者是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检测。在整个质量检测工作中都缺少了第三方的质量控制检测,这里所说的“第三方”主要是指专门进行监理的部门。因为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时是从公正立场出发,监督检测工程的质量。它是保证工程质量以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5、缺少对工程现场取样工作的监督管理

对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检测,由经过认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即法定检测单位)完成。作为企业内部的质量检测机构,企业的内部试验室通常承担着对本企业承建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现今,对一些企业的施工现场取样时由于其样品弄虚作假,导致试样合格而实际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由此造成检测方法对工程质量控制作用的丧失。

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常见问题的预控措施

1、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能力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能力低下对质量管理工作有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其质量监督能力,增加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让从事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的人员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证,如此才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了检测和监督工作的质量。实际上,在2008年由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带头组织的各种检测规范规程学习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领导者、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检测员都属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对不同方面的检测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领导者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项目经理必须是有多年工程建设从业经验的人才。监理工程师则要求有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检测人员应该有大量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最好是直接参与过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这些方面的工作。检测人员应按照如上要求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其检测工作质量过关。

3、加强对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检测数据是体现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检测工具和设备,准确及时的实行检测。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是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的重点,信息化后可对数据进行长期使用和保存。质检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分析、反馈并且提供使用。信息要求具有适用性、价值性、正确性、等级性、可加工性和可追踪性的特点。为了让质量信息充分发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质量信息系统,形成一套收集、储存、分析、报告质量信息的体系,以便辅助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帮助决策机构及其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并快速传递决策指令。

4、做好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

在水利工程质检工作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才能保证搞好验收评定。出于系统积累施工经验和资料的需要,应该在工程初始时就建立各种技术档案,并整理、收集相关资料,一直到工程结束。所有收集的资料必须有原始记录,并附有相关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任何人不可擅自进行修改或增补。在每个工程的每个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就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对下一个部位或工序进行施工。同时也要对竣工验收提供详尽完整的技术资料,比如对坝体填筑每层都取样合格后,才能铺层土。这就要求取样后必须马上进行烘烤、称重、计量,尽可能快的得出结论,以加快施工的进程。并且,内业工作必须非常细心,因为一个很小的错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还要加强对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建档,按时填写质量统计报表、及时完成质量报告、认真编撰质量相关的文字材料、统计资料,从而为竣工验收打好基础。当然,资料整理的重点是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计划的整理。工程的质量计划是由系列文件组成,从项目总体出发,然后针对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应该重点控制的环节制定的针对项目实施等质量相关环节的控制方案。

5、重视第三方的检测评审

第三方是指两个关联主体之外的某一个客体,通常把这个客体叫作第三方,其检测方式是一种公正检验。第三方可以独立于主体之外,也可以和两个主体相联系。它是由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比如专职监督检验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以权威、公正的非当事人身份进行的商品检验的活动。建立第三方质量评审制度是保证及增强质量检测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第三方的质量检可以集结众多多专家的智慧和知识,从而发现单位内部检测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强化质量检测各方面的成果。施工前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结束后,项目经理要先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内部自评。内部优化调整完成后,再邀请专家评审并完善质量管理成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质量管理水平。对于第三方质检评审工作,最好渗透入到水利工程的每个方面。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的质量检测工作应该在保证“量值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标准、测试术、技术文件和管理组织措施的方法来开展质检和管理工作。

结束语

质量检测是监管者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考核的关键措施,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质量检测数据成为工程质量自身最客观、最直接的表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创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策略以及途径,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玉静.浅析水利工程常见险情及其解决措施[J].华章,2009,(22).

[2]马杰.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陕西水利,2010,(03).

篇5

关键词:质检机构过程管理因素分析

一、加强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质检机构产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质检机构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的好坏最终会体现在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服务质量上,良好的业务管理流程是质检机构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

质检机构的业务流程管理往往是作为一个业务受理和业务流转的过程,不是最终的检验结果,不被人们所重视,作为质检机构的管理者们也常常注重于具体的专业检测部门数据检测的管理,常常忽视业务受理流程和检测流转流程的管理,其实业务受理和业务流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差错,常常会造成最终检测数据的误差;作为处于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质检机构,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和公正的检测报告,用户的满意就是质检机构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加强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对质检机构数据的准确可靠,用户的满意,自身社会声誉的提高和经济利益都密切相关,最终关系到质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二、质检机构业务流程对检测数据准确性影响分析

质检机构各个业务受理和检测流转流程,最终是为出具公正的检测报告服务的,检测报告是质检机构的最终“产品”。下面就从其产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索各个业务流程可能对检测数据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一)质检报告的形成过程分析

首先我们对质检机构“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形成流程可见下图1:

从质检机构的检验流程图看,质检机构检测报告出具主要有六个过程:1、业务受理过程;2、样品入库保管过程;3、样品检验过程,这一过程是关键过程,4、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5、检测报告的出具过程;6、客户取样过程,涉及到客户的满意度;为此我们需要对涉及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影响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首先要从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分析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来保障产品质量。从上述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出具的几大过程,对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受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质检机构检测样品复杂多样,针对综合样品的受理,对业务受理人员专业化知识要求较高,有时还需要针对特殊检测样品进行特殊处理的业务技能,需要进行合同评审,合同的评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它要求受理人员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熟知有关产品的检验标准、检测方法,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质检机构的业务受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相关检测样品的专业知识,针对综合性样品受理,业务受理人员的知识面的广度和精度同样不能满足要求;此外样品受理过程中样品的完整性、完好性、配件是否齐全、是否有特殊要求,质检数据的法律效力需要进行相关取证、受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所以说业务受理过程就好像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质量控制,业务受理的质量是影响质检机构“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

2、检测样品管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测样品的有效管理关系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顾客的权益。检测样品的管理分两大类进行管理:a、待检测样品的管理,业务受理收样后样品的存放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数据存在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保存的环境条件、保存方式有影响的样品,如一些生鲜食品,一旦保存不当,势必给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将合格产品判断为不合格产品,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b、检测完成后样品的管理、保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质检机构的检测报告和数据,具有第三方公正的法律效力,检测后的样品,特别是监督检测样品,在企业对检测结果有争议的情况下,需要对样品或者备样进行复测。所以依据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来进行有效管理。

3、样品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样品的检测过程的业务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该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从硬件方面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计量器具的定期溯源性、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精确度等级、环境条件的温度、湿度是否达到试验环境要求;从软件方面看,检测人员的专业化知识的精度和广度、所使用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企业送检计量器具,检测人员由于检测过程马虎,出具检测合格的报告,企业依据该器具进行产品生产出口,结果产品遭遇退回,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引起客户的抱怨。所以加强检测过程的业务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4、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验数据的处理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测量、检查、试验、计量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计算等处理,找出被测量、影响量和干扰量的相互关系,从而给出准确的被测量结果及评价,出具科学准确的检测报告。在该过程中,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检测点的正确确定、针对数据中异常值的剔除、有效位数的正确选择、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临界值数据处理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5、检测报告出具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质检机构的质检报告最终形成需要经过复检和批准,它的作用就是一个“把关”过程,防止把不合格的报告交付给客户。但是仅靠事后的把关并不是质检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检验报告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检验过程中制造出来的。所以在检测报告出具之前对各个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对检测报告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检测报告的统一、规范、结论准确、对不同形式检测报告的格式、编制、签发、报告的编号、样品名称、检测报告的更正的规范性等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6、检测报告发放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测报告的发放,相当于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售后维护过程。一个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好坏,最终的检验者是顾客,顾客的满意是对产品质量的确认。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就是质检机构的“产品”,客户对检测数据的认可就是对质检机构“产品”的认可。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对顾客的投诉进行管理、分析,以此来不断修正质检机构的业务管理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所以该过程中客户的满意度是质检机构“产品”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应充分重视顾客意见的反馈,并根据顾客建议,不断修正我们的业务管理程序,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三)加强质检机构各业务流程管理提升质检机构检测质量

从前面对质检机构检测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从制度、物、人三个方面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来提升质检机构的检测质量。

1、建立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有效进行业务管理

依据业务管理的几个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是开展业务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管理中,我们认为加强业务受理合同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相辅相存、十分重要的,业务受理过程中如果对客户需要检测数据的范围、精度和检测方法、要求等业务受理合同不清楚,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数据的准确性又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质检机构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需要设置必要的组织结构程序,明确各组织结构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相关的奖罚责任制度。其最终目的以顾客的满意为标准,顾客的投诉和抱怨是质检机构前进的推动力,只有通过顾客抱怨不断修正改进我们的业务活动,才能使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更加公正准确。

2、加强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的质量管理

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是保障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硬件,但是仪器设备的溯源、保养维护、环境条件的保证需要人为因素控制,所以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不仅涉及到硬件,同时也涉及到人为软件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此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硬件方面: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计量器具是否按期溯源、器具的精确等级等对检测数据的准确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质检机构应充分重视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从设备验收、评审、保管、使用、维护、记录、核查制度,确保仪器设备满足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需要。同时,需要重视实验环境条件要求,制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

2)软件方面:根据检测数据要求,选择正确的标准和检测方法,树立检测人员良好的操作习惯,认真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出具的检测数据才能科学准确。

3、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业务流程管理质量

在质检机构业务流程中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员工对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有了认知,才会产生质量信念,自觉自愿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1)首先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以培养质量意识;2)加强业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受理能力和检测能力;3)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培训,确保检测数据的法律效力。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质检机构业务各流程的管理,对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质检机构的生存立足之本。对质检机构业务流程及时作出诊断,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潜在的问题及时预防,才能使质检机构业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机制,不断改进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缺陷,才能更准确、高效的出具检测数据,更好的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好关,才能在科技迅猛发展及市场变幻莫测的今天有生存立足之地,从而确保质检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王冬梅,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论检品机构管理与质量提升》,季远全 张裕,中国纤检,2011.1

3、《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周妍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11

篇6

作为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质量管理工作涵盖供应商准入管理、资质审查、评估,商品页面检查、商品和服务质量抽检等关键环节。其中随机抽检是常规商品质量监管手段,在这方面,京东不仅会定期抽检在售商品,还有神秘购买抽检制度,即由京东制定计划,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匿名购买商品,实施检测,并最终报告检测结果。京东长期保持和多家专业检测机构的合作,今年年初京东和国际检测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签署战略协议,进一步加强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和深度,不断进行合作模式创新。

此次,质量观察团便参观了京东第三方质检合作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的天津实验室。Intertek天祥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在超过100个国家拥有1000多家实验室和分支机构,可对包括纺织和鞋类、玩具、电子电气、食品和农产品、化妆品等各行业产品、货物和体系,进行覆盖测试、检验、认证、审核等的一系列服务,为京东商品的质检提供了保障。

在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京东已成为“正品、品质”的代名词,并深得用户青睐。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核是对假货“零容忍”,是由京东诚信、客户为先的企业文化决定的。此外,京东在自营基础上,严格管理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则可以从源头上确保商品品质,再加之京东采销、质控、物流、售后、客服等各部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多层次全方位的品质管理机制,足以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商品及服务。

活动现场,京东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质检专家与媒体、律师、消费者等京东质量观察大使进行了深入交流,质量观察大使们不仅切实了解了京东在商品质检把控机制、政策及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也先后参观了用于检测商品中所含化学成分,如是否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的化学实验室,主要针对服装缩水、起毛起球和耐磨、拉伸强力、绳带安全等检测项的纺织品实验室,以及涵盖了玩具物理、声响测试,家具稳定性、强度测试等的轻工实验室。会后,观察团成员感叹,“看得出来,京东正以开放的心态和意识,让用户能对质检体系看得见,摸得着。”

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制定了《质量发展纲要》来明确中长期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质量保障。

《纲要》以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描绘了未来十年的质量发展蓝图,既是国家质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质检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是衡量国家质量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是质量事业和质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不但明确了国家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开展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而且明确提出了完善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制度、强化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进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严格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质量准入条件、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能力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是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质量发展离不开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质量强国的建设,离不开牢固的进出口质量安全防线,离不开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支撑。作为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的检验检疫机构来讲,应准确研判形势,认真贯彻《质量发展纲要》,通过对内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科技质检、人才质检提升整体实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不断总结和探索检验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对外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出口企业的质量责任人意识,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

从检验检疫自身讲,目前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些脱节,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检验检疫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围绕法检目录开展,这一制度存在结构性、机制性问题,没有建立法检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而检验检疫机构对目录外商品监管工作由于受限于自身资源往往是浅尝辄止。2011年,全国27个直属局共抽查目录外进出口商品45类,1.1万批,发现不合格1,383批,抽查不合格率达12.6%,目录外商品共退运2.1万余批,占到出口退货总量的2/3以上,这表明目录外商品是出口退运、召回的主体。在目前的法检制度取得不菲的成效中,在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监管范围之外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然严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是必需制定一种动态的调整机制,集中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好进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二要继续加强目录外商品的抽查力度,不断扩大抽查范围。利用好退运调查和国外通报调查这两个监管手段,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对问题企业要严查严办,对自身工作质量问题也要追根究底,严格监管之监管。

当前,检验检疫的监管资源、手段与业务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定位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各地区在设立实验室方面存在盲目性,缺少自上而下的统一调度和资源分配,造成国家投入总额多,资源重复浪费较大。检验检测与执法监管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检验监管人员能力尚不能有效适应监管重心的转移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人员思想长期停留在“检验”上,长期扮演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上,角色的成功转换与否是检验检疫实现监管方式转换的风向标。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是质检工作的显著特点,这在检验监管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把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技术性,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重视和加强检验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各领域各类商品的专家库,加强检验监管人员培训,转变人员思想,对重点敏感岗位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培养检验监管领域的专家队伍和一线监管执法队伍。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2009年8月1日以来,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分类监管实行了动态化管理,在提升检验监管工作有效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效显著。在检验监管工作中要把风险管理原则和方法实际运用与分类管理相结合,从两个面进一步完善企业监管体系,完善企业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重点敏感商品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工作,更好地实现差别化的分类管理。“提高和优化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要求检验检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多个部门的质量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只有把分类管理、风险管理、诚信管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套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自2001年总局定期开展进出口重点商品质量分析以来,这项工作的制度机制越来越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检验检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实际中我们发现,质量分析缺少一套科学质量评价和质量分析指标体系,质量分析工作制度还不健全,质量分析的结果使用得还不够好。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下大力气,注意平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积累,把质量分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要注重质量分析队伍建设,从服务检验监管自身发展、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等多个层面出发,编写好质量分析报告,使用好质量分析结果,把质量分析变成检验检疫的参谋和助手。

信息化工作对质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质检信息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质量是基础,信息是保障,出入境监管、服务必须依靠信息化。要形成权威的信息化系统,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提高质检信息化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提高信息化总体质量水平、技术装备水平、服务应用水平、安全保障水平。当前,在信息化建设上,工作还比较零散、未成体系,主动性、指导性不强。信息化工作应立足于基层,为基层服务,加强核心业务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使其为我所用,提升工作成效。就拿目前数据统计来说,尚未有数据全面、查询方便、分析指导的信息化工具,数据查询、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完全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出错率也高。因此,信息化工作要倾向基层实践,而基层应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系统地、详细地、主动地提出业务需求,使信息化尽可能地符合我们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

加强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督,借助第三方力量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目前全国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年度检验批次达到435万余批,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这些数字既说明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发展迅速,对其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从长远来看,如何发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水平提升的作用,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机制,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引导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此外,要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准化是检验检疫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手段。检验检疫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技术执法”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新产品或产品衍生物,对这些产品缺乏有据可循,导致对这些产品的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实施标准分类管理,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作为标准化工作的直接参与和使用部门,检验检疫加快对新产品及衍生物的标准制定,积极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保证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与时俱进。在满足自身技术保障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检验检疫的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发挥检验检疫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质量发展纲要》强调“创建品牌培育激励机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赋予检验检疫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促进质量提升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我们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通过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和价值,推动企业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寻求更大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区域、行业品牌的建设,实施质量比对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示范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企业出口免验,全力打造质量过硬的“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检验检疫应与地方加强联合,共同制定对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育措施,发挥检验检疫系统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质量发展纲要》中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要始终贯穿创新驱动这一方针,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来破解检验监管中的难题和矛盾,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克服习惯思维和做法的束缚,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检验监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充分运用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科学方法,在质量分析、进出口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提升宏观质量管理水平和微观质量控制能力。着力在进口商品检验监管、目录外商品监督管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进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办法、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瓶颈制约。继续深化出口商品分类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检验监管业务的开展,特别是抓好核心业务和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只有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检验检疫抓质量才能上新水平、保安全才能加新力度、促发展才有新作为、强质检才能树新形象,最终达到建立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篇8

关键词:检验;核价;监装;装运前检验;清洁报告

中图分类号:F740.4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2日

一、WTO/PSI中的装运前检验

装运(船)前检验协议(简称PSI)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非关税壁垒协议之一,也是WTO成员国进行装船前检验时所必须遵守的协议。《协议》共9条,内容涉及到适用范围和定义,进口成员方政府的义务,出口成员方政府的义务,独立审查程序,执行《协议》的通知、协商、争端解决和最后条款。《协议》适用于所有成员方领土内进行的一切装船前检验活动。装运前检验活动指所有与核实出口到用户成员领土的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包括汇率和金融条件,和/或海关对商品的归类等有关的活动(装运前检验协议第一条范围和定义)。通常包括检验(包括品质、数重量、包装、外观、标贴等)、核价(价格比较或价格核实)、监装(监视装载)、海关税则分类与税率(核定海关税则分类和税则编号等)、审核进口货物是否符合进口国法令(核实进口手续是否齐备与合法,进口货物是否违禁品)、检验结果清洁报告的签发等内容。在PSI协议中,“装运前检验机构”一词系指一成员通过与其签约或授权其进行装运前检验活动的任何机构。本条款并不要求各成员承担允许其他成员的政府实体在其领土内进行装运前检验活动的义务。

国际上一些第三方公司如BV、SGS、Intertek、UL、TUV等公司实施装运前检验时,都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如BV在符合WTO的要求规范下,经进口国政府授权而代表进口国海关对于出口的商品执行装船前检验,检验范围包括质量、数量,包装、标志和对于大于二十立方的货物实行监装,以及进行海关估价和海关编码审核。BV公司会在检验后出具清洁报告(CLEAN REPORT OF FINDINGS,简称CRF),进口商据此通关。整个装运前检验的依据按进口国政府授权方的规定进行,包括检验中有关技术标准的选用。其中有可能涉及一些技术标准磋商或新方法时,或进口国授权方无明确指定时,其会根据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决议等内容作为检验依据。如LED灯具防触电要求的CTL第43次会议No.089106决议:在IEC61347-2-13标准以前,LED控制装置已采用IEC61347-2-11或采用IEC61347-2-2标准进行认证检测。

二、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

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是指基于装运前检验协议,通过国家政府间签署双边协议的形式,由政府官方装运前检验机构或由其授权的机构进行装运前检验活动的一项制度。目前,已与中国政府签署双边协议实施装运前检验工作的国家有: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埃及、伊朗、苏丹、也门等国;执行装运前检验活动的机构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塞拉利昂贸易工业部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协议,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中国出口塞拉利昂2,000美元以上贸易性商品的装运前检验。装运前检验工作包括商品检验、价值评估和监督装载三项内容。中国对塞拉利昂的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应根据中塞合作协议进行。产品检验标准根据塞拉利昂的法律和贸易合同确定,检验方法标准根据有关国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或中国商品检验行业标准确定。

埃塞俄比亚贸易工业部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协议,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出口埃塞2,000美元以上贸易性商品的装运前检验。装运前检验工作包括产品检验、价格核实和监督装载三项内容。检验标准根据埃塞的法律或贸易合同确定。埃塞俄比亚贸易工业部表示,该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中埃质检合作协议》,要求埃塞俄比亚进口商从中国或通过第三国进口中国产品,信用证中必须注明提品标准号和各地检验检疫局的装运前检验证书。根据公告,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在向进口商签发信用证之前要审核进口商提供的进口产品品名和产品标准号,进口商有义务满足这项要求。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贸易工业部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协议,自2009年7月1日(中方2009年5月1日起受理)实施中国出口埃及工业产品装运前检验。装运前检验工作包括产品检验、价格审核和监视装载三项内容。根据埃及法律和《中埃质检谅解备忘录》,出口埃及工业产品合格判定依据依次适用埃及强制标准、有关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等。

伊朗标准与工业研究院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协议,自2012年1月1日(中方2011年12月1日起受理)对中国出口伊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产品目录》中第25-29、31-97章,海关监管条件为B,检验检疫类别为N的所列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出口伊朗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内容包括产品检验和监装,不包括核价。出口伊朗工业产品的检验标准依次采用伊朗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相应的国际标准等。

苏丹共和国标准计量组织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协议,自2013年8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苏丹的工业产品开始实施装运前检验。装运前检验的内容包括产品检验和监视装载,不包括核价。根据《中苏谅解备忘录》,我国出口苏丹工业产品的检验标准依次采用苏丹国家标准、贸易合同约定的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和相应的国际标准等。

也门共和国标准计量与质量控制组织与中国质检总局签署备忘录,自2014年6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也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HS编码)第25章至29章和第31章至97章的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检验的内容和方式包括产品质量性能检测报告的验证和抽查,产品外观状况、数量标志和标识的查验,货证符合性核查和监视装载(或装箱)。出口也门工业产品判定标准为也门共和国的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也门没有上述强制要求或者没有及时向中方提供上述强制性要求,适用中国法律、技术法规或者与国际标准一致的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对于也门标准、中国标准都不具备的出口产品,适用相应的国际标准。

三、装运前检验中检验依据问题

装运前检验包括检验、核价、监装、海关税则分类与税率核定等多项内容,除法规条文外,涉及技术层面的依据主要是与检验有关的技术标准问题。

(一)贸易合同或信用证中未具体订明标准。如埃塞俄比亚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中,贸易工业部表示,该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中埃质检合作协议》,要求埃塞俄比亚进口商从中国或通过第三国进口中国产品,信用证中必须注明提品标准号和各地检验检疫局的装运前检验证书。根据埃塞俄比亚贸易工业部的公告,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在向进口商签发信用证之前要审核进口商提供的进口产品品名和产品标准号,进口商有义务满足这项要求。但实际上,在各地检验检疫受理出口报检的单证中,大部分合同、形式发票和信用证中没有列出检验标准号,甚至有的企业不提供信用证。

(二)进口成员国技术法规、标准问题。一方面与中国签署装运前协议的国家提供的《标准目录》不能涵盖所有的出口产品;另一方面提品标准目录也仅仅是标准名称中外文对照,并无具体内容,并且翻译埃及、也门、苏丹等非洲国家语言也是个问题,最后又回到这些国家的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中国标准上来。

(三)出口成员国技术法规、标准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许多国家标准都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DT),如灯具标准GB7000.1-2007等效采用IEC60598-1:2003,电动工具标准GB3883.1-2008 IDT IEC60745-1:2006等。但即便是等效采用的标准,国家标准GB与IEC也是有差异的,如GB7000.1-2007和IEC60598-1:2003中的耐压测试中,双重或加强绝缘GB7000.1要求2750+4U(GB标准45页表10.2),而IEC60598要求为2000+4U(IEC标准82页表10.2);另外还有许多产品标准没有与国际标准等同采用,有修改采用的、有的甚至是单独起草的,如GB 24906-2010普通照明用50V以上自镇流LED灯安全要求表2耐压为4000V,而IEC 62560-2011普通照明用50V以上自镇流LED灯安全要求是2000+4U(220V灯即为2880V),等等。

(四)国际标准与成员国采标问题。在我国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DT)的国家标准中,如家用电器标准GB4706.1-2005(IDT IEC60335-1:2004)、机械设备安全标准GB5226.1-2008(IDT IEC60204-1:2005)等,在这些标准换版过程中,如GB4706.1-2005有效,但IEC60335已经有IEC60335-1:2010版了,GB4706.1-2005用的是IEC60335-1:2004版。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中并没有注意这些细节,作为政府协议间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如何才能更严谨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五)合格评定机构检验依据选用程序问题。我国有关装运前检验监管规定的公告、通知和函中,检验依据的要求是对检验检疫的工作要求,在产品装运前检验中,在进口国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选择顺序上,一是各协议不尽一致,如埃及装运前检验依据依次适用埃及强制标准、有关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伊朗检验标准则依次采用伊朗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相应的国际标准,标准依次采用顺序不同;二是对于大部分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采用国家标准与采用目标市场技术标准存在不协调,比如出口埃及的灯具,对于当前有效版本,如能采用GB7000.1-2007而何不优先采用IEC60598-1:2003。

(六)合格评定机构对检验依据理解方面。从《装运前检验协议》本身内容来看,装运前进口国义务中的非歧视检验义务要求,进口国应确保其检验机构应对所有的进口货物,不问其原产地,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实施检验。出口缔约国的义务中的非歧视义务要求,出口缔约国应保证其涉及装运前检验活动的法律和规章应以非歧视的方式予以适用。第三方检验机构执行装运前检验中,第三方检验公司受托于进口国委托,检验依据应采用进口国技术标准,而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中检验机构为出口国机构,检验依据从非歧视和国门待遇方面来讲,首先应采用本国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实际工作中代表不同缔约方的合格评定机构对检验依据理解的偏差。

四、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中的检验依据采用建议

检验依据是合格评定的重要部分,检验依据的选用不同,可能会造成不同的合格评定结果,检验依据可以说直接影响合格评定结果。因此,对于这些情况,建议政府协议缔约方在签署合作备忘录时应考虑细节,或政府引导贸易双方经销商补充签订相关合同条款,明确产品检验依据(标准),以便于检验检疫合格评定人员掌握和引用,规避错用或不合理使用检验检疫依据的风险。主要有:

一是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对外贸易合作交流等平台,细化政府层面的规则制定,通过商务部、质检总局的对外援助培训如检验检疫援外培训,细化工作要求,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从溯源和政策解释权方面来讲,归属与签订政府协议的双方,具体来讲就是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有关国家的贸易工业部、标准计量与质量控制组织部门,所以,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

二是强化检验检疫等合格评定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对出口装运前检验和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的工作统一和规范。目前,有关第三方检验公司从事装运前检验和检验检疫从事政府协议装运前检验的人员资格考试和培训工作,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所属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分会具体组织管理。

三是完善检验依据(标准)体系和相关规定,使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有据可依、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标准委员会技术专家组关于标准换版的会议决议、CCC认证细则等做法,比如标准换版问题,可以在细则中明确操作规定。

四是规范报检要求,明确企业报检时提供资料的要求,如出口至埃塞等有信用证要求的国家其报检资料必须提供信用证,信用证列明形式发票的不得以合同代替,信用证、形式发票和合同中必须有指定检验依据的条款等,从而避免装运前检验工作质量隐患。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中国出口塞拉利昂共和国的商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04年第7号).

[2]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出口埃塞俄比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06年第102号).

[3]质检总局关于对出口埃及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09年第25号).

[4]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出口伊朗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11年第161号).

[5]质检总局关于对出口苏丹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13年第139号).

[6]质检总局关于出口也门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2014年第11号).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