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技术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把握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未来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了.我院2007年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数大约是800多人,16个教学班级,在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班级每周的电脑课时量少,才两节课.在以前的护理专业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是一刀切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是为了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而学习,都是为了课本而学习,从来都没有运用到实际中去.鉴于此,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演化到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把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后,都有自己发挥才能的空间.
一、学生的分层
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分层教学.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我曾经思索过,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机本操作的把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三个层次,既熟练、相对熟练、不熟练三个组。熟练组为优生,即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分一小组。相对熟练组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分一大组。不熟练组为差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分一小组。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不熟练组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相对熟练组同学挨着不熟练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熟练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把握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都不径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
1.对于信息技术操作熟练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引入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
2.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处于相对熟练的状态,针对这部分学生,在确保可以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的同时,必须在使把握课标规定得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喜好,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另一种是学习态度和习惯存在一定新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喜好,二则增强信心。对于后一类学生,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过程,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把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多种手段和设施,如各种媒体、网络等。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摘要:教学要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让学生全员参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预备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喜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功能。如摘要: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不熟练类的学生要求能模拟完成柱形图的创建;相对熟练的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操作熟练类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具体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要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触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心得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业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做。比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针对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摘要:
操作技能不熟练的组摘要: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及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拟着做出样张的内容。
操作技能一般的组摘要: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再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
操作技能熟练组摘要: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要有分栏、艺术字、插图、三种及以上的字形、字体等,并让学生根据任务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版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把握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尽量完成高一层次的作业,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对教学评价的分层也就是按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反馈,然后在做出不同的调整,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中心环节。儿童的阅读要通过内部的语言把阅读材料变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通过阅读,不仅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起到巩固记忆、扩大联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为儿童的写作提供范例和心理准备,不仅对识字、作文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现以九年义务制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为例,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化教师的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
由此教师较好地完成从"前台"到"后台"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
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旧式教育下,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辨证的否定,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在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段时,如何把雨中杨梅树的可爱讲清楚呢?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此时面对那翠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在计算机上读有声读物,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
在讲杨梅果时,教师也同样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时,学生特别对杨梅果那鲜红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画面中的儿童吃杨梅果的样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谗得口水直流,使学生们产生了对杨梅的喜爱,从而更加增加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识的工具。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就美术教学来说,小学生通过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欣赏,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这种任务的驱使与传统的说教教学方法不同,小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愉悦情境中可以积极、快乐地进行探索与学习,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前提的这种整合顺应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利用课程的性质积极进行情境的创设,为小学生充分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空间。例如欣赏《各民族朋友》时,如若只看课本中的图片,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如若将信息技术利用进来,多下载一些关于我国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多民族的生活差异,让自己的情感融入于其中,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总结各个民族的代表性,使其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展现出来。另外,教师再通过收集一些成功之作与失败之笔,通过举一反三说明成败的因素,使小学生继而掌握其绘画的深层内涵。
二、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继而通过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想方设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来画虫》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先利用计算机收集相关虫的图片与资料,再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查找这些虫虫的绘画方法,并收集相应的资料,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分组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通过协作来完成虫的绘制,并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平台作用
(一)设计教案、学案、课件,录制教学视频
根据授课进度,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前一周全体备课组组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出现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强化,哪些地方学要重点练习来设计教案、学案和课件。根据重点、难点、易错点,录制精讲视频上传到“优教云”服务平台。
(二)学生自主学习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学生可以预习教材,也可以利用优教云平台学习教师做好的教学视频或者课件。然后,通过优教云智慧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自测,优教云平台评分系统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
(三)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评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使课堂教学重点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中五环节
(一)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常常需要教师在全班布置探究任务讲清规则,学生小组长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小组集思广益,代表发言,造成探究时间长,学生个性不能体现。优教云创造了一对一的环境,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无缝隙连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成为现实,增加了团队之间的交互频率,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效,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的主体,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释疑拓展
引导组织学生读议讨论,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说出来,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答不出来的或答不完整的,再由教师讲解补充,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完整的知识。整个课堂释疑过程,多数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一教学步骤的持续深化,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就为课堂教学的“演员”,教师则变成课堂教学中的“导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巩固提升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同步练习功能下发作业、学生用平板电脑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批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学生答案的正误、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对掌握不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解和处理。这种功能对学生的作答反馈十分快捷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授课的针对性,这是优教云教学最为突出的优点。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用输入法直接输入,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拍照片上传,可以发录像或者声音文件,收发作业非常迅速,整节课效果和节奏都比较高。
(四)自主纠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剪裁好的衣服板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教师通过云端把学生的作答下发到平板,对于不同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先听听学生的“错理”,让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时,有些学生坚持认为“边边角”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几个学生用几何画板作出符合条件的多种三角形,然后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翻折等一系列的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找到了错因,也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五)课堂小结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方面是非常多并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从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来讲主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的过程。在很多高校学生都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的项目并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使得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简短和有针对性。另外还有的老师将计算机用于自己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检验,也就是这种教学软件工具对于计算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个最为典型的应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也是越来越丰富,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使得网上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些教学资源中不乏精品的课件、视频或者是图片这些对于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教学资源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些多媒体技术巧妙的应用于自身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上课的或者是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及时的反馈到教师这里,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网络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一个结合,另外还有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交互性,使得远程教育得到实现。这种远程教育的方式已经在很多著名的高校流传开来比如网易公开课,在远程教育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将经历放在远程教育的研究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也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二者之间的交流大多是以语言为载体,并且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和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这个时候计算机技术中的交互性优势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计算机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3.1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通过教育的环境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环境的创新包括教学心理上的创新以及计算机教学环境上的创新,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畴,作为教师来讲不应该强行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课堂当中来,而是应该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讲出心中的疑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再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述提出了质疑,作为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味的否定,应当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自身想法所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否定自身不正确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时刻保持活跃的思路。但是在这种教育创新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要将这种做法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计算机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将可以利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内延伸到学校外,要不断的将计算机中的有利于教学的新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计算机应用在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计算机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3.2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会对课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在课堂中才能够保持注意力。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校的效果。
3.2.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计算机与相应课程的结合来开展教学,按照教学大纲与相应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来出相应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要难度适中而且还能够提高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的深度,那么就要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目前很多很多方面的应用创新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创新,才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在一定程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在对某个领域中的模型或者是知识进行验证理解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建立相应的推测方法,或者是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求解模型的结果最终对于数学知识以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又推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得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五、结语
流媒体技术属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这一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是比较广泛的,比如解码、传输、数据采集等,在网络教学中应用流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它不再受网络宽带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视频或者音频的点播,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解惑以及作业的批复也会更加方便,中职网络教学也应该对这一技术进行更加积极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是基于流式传输技术进行传输的一种连续实时媒体数据流,主要包含音频及视频数据流等内容,流式传输技术是流媒体得以顺利应用的关键技术。在以往的网络应用中,多媒体文件需要先下载然后进行播放,这属于非实时的播放,也就是说播放与下载是分开进行的,两者所要求的速率也是不同的,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系;文件传输与播放在时间上也是不相等的,如果网速慢,下载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加长,而播放的时间则取决于文件自身的大小,这种网络传输方式,需要用户在文件下载完成之后在进行播放,对音频或视频的直播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而流媒体技术就与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它可以实现文件的边下载边播放,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网络文件的传输效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中职网络教学中应用流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在教学中上传到网络的视频或者音频能够进行直播,也可以进行点播,这样使教学在时间上更加自由,学生在学习时如果遇到没有掌握的部分也可以进行重复的观看或收听,对自身需要巩固的知识也可以再次进行点播,这样教学过程就会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单播、组播以及广播等形式的自由切换,促进网络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流媒体技术在中职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增强网络教学的多样性。在以往的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显得比较单调,通常所呈现的模式就是文本资料与部分静态图片的搭配组合,这种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缺少吸引力,长期单一的学习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教学效果较差。另外,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存在体积大的特点,这就阻碍了其在网络上进行流畅的传输,使教学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一部分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下载播放,但在实际的交互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也只能被动地获得其中的知识内容,这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展是不利的,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上,上述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将原有的多媒体资料转变为流媒体文件,而且利用相关的采集设备还能够实现音频、视频的现场采集,在存储到流媒体服务器上之后,就能够进行随时的点播或者广播了,不会占用很大的缓存区就能够对多媒体进行播放了。(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的交互是比较贫乏的,仅有的交互方式也已经变得比较落后。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教师手中已经掌握了较多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而网络传输的不通畅阻碍了这些优秀资源的传播与推广,使这些资源难以发挥其自身真正的价值,师生之间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信息的交互。现代学校教学中发展起来的教育网络也已经比较完善,带宽也符合信息传输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其具备的网络教学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在流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相应服务器与播放器之间能够实现双向的交流,能够接收数据,也能实时收到相关的反馈,这样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就能够进行第一时间的交互沟通,在相关的文件播放过程中,还可以对其播放的流程进行操控,对已经掌握的部分快进或者直接跳过,对理解较为困难的部分则可以选择后退进行重复播放学习。
四、流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特点分析
流媒体技术在中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特点:(1)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实时性,通过网络能够实现教学视、音频教学信息的实时直播。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获取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上进行教学资源的点播,满足学习中的各种需要。(2)教学信息具有了更强的交互性特点。在流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相关信息的点播与广播,对服务器上传输的音、视频进行随意的进退选择,也能够暂停或者重复,包含的交互性操作更加灵活多样,通过这些方面的功能,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层面互动,对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3)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教学中包含的相关资源更加多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其具备的直播或者点播的功能,在终端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内容,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4)教学系统会变得更加开放,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与学习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时间安排去选择学习段,只要能够连接网络,学生就能够打破地点的限制,而且教学内容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这样学习过程更加自由,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流媒体技术在中职网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流媒体系统的实现技术。网络教学的发展是对构建主义理论的体现,也是现代学习体系得以构筑的支撑,它能够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缓存置换功能的支持,服务器的缓存所具备的空间是有限的,在空间装满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新内容的缓存,而通过缓存置换则可以及时将原有的缓存清除或者移走,实现对资源更合理的应用,优秀的置换策略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节省,实现服务器效率的提升。在流媒体技术应用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根据技术上的要求对原有的算法进行改进或者综合。最后就是前缀缓存技术的应用,一般的多媒体文件所占的内存都比较大,而磁盘所具备的容量又是有限的,将一些不必要的文件保存下来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分段缓存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对媒体文件进行切割,对其中的部分片段进行缓存,就能够留出很多的磁盘空间了,对文件分割后前面的连续片段进行缓存就是所谓的前缀缓存,在实际的资源播放中能够显著地减少启动过程中的延时。(二)实现网络教学的同步性。通过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教学的实时性,它属于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现代化通信技术对现场的授课进行实时的上传,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正在进行的教学进行收听或者观看,就像身临现场一样,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在一些热门的课程教学中,这一方法能够带来更大的便利,热门课程往往师资比较紧缺,通过网络实时授课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流媒体技术就能够接收到优秀师资传授的专业课程了。另外,在这一授课体系中主要包含有双向交互及单向广播这两种形式的系统,双向交互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在现场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听到、看到学生的声音及表情、动作,这种模式获得的效果会更好,而单向的广播则具有比较广的涉及范围,但是交互性不足,所以在教学效果上比双向系统要差。(三)形成交互的协作学习环境。在流媒体技术中应用其具备的音、视频交互功能,处于不同位置的师生能够利用摄像头与麦克风实现直接的探讨与沟通,进而完成协作学习。流媒体技术所具备的这种文件信息的交互性,为师生创造了一种交互协作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集体探讨,还能够就自身的学习体会进行互相交流,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地进行求助,学生之间实现了对知识的探求与分享,达到了互相学习的效果,每一位学生也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及传播者,更是知识的享受者,在整个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重构,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达到不断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六、结束语
流媒体技术在中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为网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已经与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也应该认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将流媒体技术应用其中,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快、更好地获得更加先进的知识,成为优秀的新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源.浅谈流媒体技术在中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114-115.
[2]马健.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21):40-41.
[3]何昭青.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8(2):104-106.
[4]李杨.流媒体技术的研究及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0.
1.培养学生自主性及研究性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及研究性的学习能力,使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学生通过网络来搜寻自己所需要和补充的资料,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疑点进行自主学习、分析、讨论、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2.有助于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与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教师变为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且个性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平等民族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密切,课堂的气氛也变得和谐又活跃。
二、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
1.网络技术与政治课题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的作业,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所要接触的政治原理概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是为教学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之前所学理论知识上,通过生动的表述方式,由浅入深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政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把所看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其他政治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自我的政治原理体系,加强学生对整个政治学科的透彻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索性。
2.创新课件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中职时期的学生往都热衷于一些时尚流行的事物,政治学科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更难谈兴趣。此时中职政治教师就应该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时事事件通过图片和视频制成教学课件传授于学生,这样在结合政治课本的前提下,学生们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次可以教学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来随时咨询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继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中职政治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的开展中职政治的教学工作。
3.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不管任何时期,政治学科都始终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中,由此看见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更是各位教师老生常谈的内容。教师一遍遍的强调这一观点,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理论轻于实践,尤其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政治教学。这一点作为中职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难点更是让中职政治教师绞尽脑汁。网络技术条件的产生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堂上老是通过播放一些时事政治,国内外新闻来联系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对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4.实现教师多渠道、多手段教学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了声形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了有效性的教学目的。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政治教学,使得政治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教师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教学完成网络知识的运用与整合,更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使得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掌握,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中职时期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思想带动起来,进而确保政治教学工作有效合理的进行。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