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墨画教学8篇

时间:2023-03-03 15:57: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墨画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墨画教学

篇1

小学美术 水墨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水墨画;少儿;美术教学;游戏;天性;创造;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7-01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低、中、高年级都有“水墨游戏”内容,新课标将其归入“造型・表现”领域。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低年级要能够大胆地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造型的快乐;中年级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高年级要能够培养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并通过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讲授,学生只是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学习,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下笔。可见,少儿“水墨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根本不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讲授水墨画技法,它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想象、情绪、个性和体验”。

一、继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绘画技巧的培训,而是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水墨画教学也是如此。与其他美术分类相比,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意识观念上,水墨画对儿童的吸引力都远远不够。而水墨画教学旨在推动儿童传承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使少儿的率真天性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让他们稚嫩的感情融入其中,把少儿的童趣和水墨画的高雅通过游戏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传承艺术,又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水墨画教学中既能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取舍和表现

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画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画,就必须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活。而孩子都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事物的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要表现的事物,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学会取舍。少儿时期正是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观察力都很强,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此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要老师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勇于释放自己,在水墨画里自由翱翔,画出心中最美的画卷。

三、把水墨画教学变成水墨游戏

水墨游戏就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安排的游戏,去体会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后实现在造型过程中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水墨游戏来完成水墨画教学,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要让水墨画教学真正成为水墨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与思考。首先,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水墨画工具一般只会用到毛笔,而在水墨游戏中,可以用一些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代替毛笔,比如柔软的树枝、羽毛、棉棒,甚至直接用手指来作画。孩子们在用到这些新鲜工具时,都会很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尝试。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合作学习是被人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孩子独立作画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作画。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像在“过家家”。大家在一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各自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这样,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合作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把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出来。再次,适龄教学,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教师要根据少儿的特点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将看、玩、画融为一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了解孩子,观察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时不宜过早地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这方面的训练,并且在创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四、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毕加索曾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在少儿进行水墨画游戏时,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真与灵感。尊重孩子天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发孩子潜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少儿水墨画因为没有绘画模式的限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没有细节刻画,比如他们所画的人物可能没有耳朵和眉毛,只有眼睛、鼻子和嘴,所画的事物比例不协调等等,这都是他们思维活跃,幼稚童真的表现。所以,在水墨游戏中,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去创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童心,一片纯真的情感写照。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色彩的追求。

五、结束语

虽然水墨画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尝试,终会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少儿天性之路,从而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更加灵动、和谐、有个性、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美术教育;绘画教学;水墨画教学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水墨画也应该把它放在一门的重要活动上,它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幼儿水墨画教学大多使用传统中国画的临摹教学法,通过教师出示,幼儿欣赏,在教室进行示范,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模仿。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后,幼儿长期局限于一笔一划的模仿临摹,总在乎画的是否相像,是否一样,因为这样幼儿他们就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烦心理,而不能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美,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在创造力上也不断失去自己的想法,因此创造美的能力也终将丧失殆尽。在艺术活动中,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水墨画在技能上的要求比较的高,在色泽、握笔、坐姿、绘画手法上都是要求比较高的,对5-6岁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不能一味地使之模仿学习,作为一个传授真需要认真对待。应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终身,所以我们要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展活动。正因如此,我们要在幼儿水墨画的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以欣赏的手段为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活动形式注重趣味化

每一种形式的艺术都有他独特的展现手法,水墨画也讲究严密的程式,如强调中锋勾线、皱擦点染的程序、笔墨的苍与润、诗书画印的有机配合等等。在起初先以欣赏为手段,让幼儿了解水墨画,再通过练习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这是幼儿水墨绘画的基础也是学习水墨画的必要途径,但方法不能以成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成人绘画形式太注重临摹,这样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幼儿在专注的学习上有一个时间段,专注力也是有限的,幼儿活动主要靠兴趣来维持,而不像成人,凭理解和毅力可以来完成某种学习任务。

二、在选题上突出生活化

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幼儿表现主要是以感性为主的,尤其在绘画方面,他们喜欢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模仿对象,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而对于从未见过的事物,自己不认识的就会很难产生乐趣。因此,进行幼儿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从生活里发现事物,从而选为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感受绘画。如指导四川当地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一方面可让幼儿自己确定感兴趣、较熟悉的一些题材内容,像生活中常见的熊猫、竹子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去发现,也可以请家长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进行观察认识,引导幼儿对某种动、植物或特定的场景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然后再运用水墨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三、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多样化

水墨画通过使用笔和墨灵活地进行绘画,使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题材的绘画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使活动充满乐趣,在初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尝试以点为主、教幼儿慢慢地探索,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奥秘,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再进一步的引申为线,以线为绘画形式,再点线结合,让幼儿自己慢慢地了解水墨的特色,一步步地进行自主创作。

四、在技能上突出创新化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多数属于无意记忆,所以对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学习水墨画的操作技能方法。在教坐姿及握笔姿势时我们采用儿歌的形式,如在坐姿方面我们可以传授儿歌:小腿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右手握笔要垂直,左手放在胸口摆摆平。在握笔上用故事来告诉幼儿,如从前有五个兄弟很齐心,老大老二抱住一根很大的柱子,可是抱不稳,于是老三、老四、老五赶紧来帮忙,在它们齐心协力下紧紧地抱稳了这个柱子,五个兄弟开心地画起了画。又可以是儿歌:大拇指食指捏住,中指勾住,无名指小指抵住,笔尖垂直向下。通过这样幼儿容易上口的儿歌故事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如画小蜜蜂:小小蜜蜂椭圆头,白云笔儿侧锋勾。再用毛笔换颜色,两笔画身向里收。扁扁毛笔淡墨溶,中锋画翅四笔够。小笔蘸上浓墨色,添上眼睛小腿勾。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技能。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幼儿会不小心将画画错一点,没当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就会犹豫而不敢画,这时候需要老师适时地介入到其中椭他们,添上几笔说不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励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要鼓励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来介绍自己的画,说一说自己的绘画方式,以及想法,让比较胆怯的幼儿多学习模仿,取长补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互相提升。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学习上不是简单地让幼儿接受,而是要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的水墨教学因注重循序渐进,模式上有丰富多样,不能过于单一,以真正提高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为目标,让幼儿在快乐的水墨游戏和创作中去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世界的乐趣与快乐,因此,我们在选材上尽量选择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物体,利用多变的技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子静.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8,(5)

篇4

关键词: 水墨画教学 笔墨 美术教学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再是造就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中学生对水墨画接触比较少,还有未开化的特征,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知觉。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中学生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水墨画教学,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游戏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国画是中国的一大国宝,其中又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根据孩子爱涂爱抹的天性,先从国画里的写意画讲起,对中学生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但是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用墨、调色等方法要严格要求,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古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兴趣。

1.学会用笔体验线条之流畅美。

初学水墨画,首先要学会用笔。笔分为狼毫(硬)、羊毫(软)、兼毫,初学者可先选用兼毫,这种笔软硬适中比较容易掌握,选择好笔后再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对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画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出一些图案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来,比一比看谁刻画得最像,最生动。

2.体验笔墨之层次美。

中学生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看见通过笔墨可以画出几种层次的变化,他们的求知欲会更强烈,这时老师再适时引导点播,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3.体验用笔之变化美。

中锋、侧锋、顺封、逆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老师可以依次进行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分别让学生来刻画动物的皮毛、脚印、斑纹、树干的纹理、主枝、辅枝、山石的变化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感受用笔之变化美。

二、巧妙设计练习形式以多元化的教学代替单一的教学形式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营造课堂气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我将水墨画练习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感受成功的喜悦。

1.演示练习做基础。

范画演示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练习方式,但应避免那种依葫芦画瓢式的全部演示方法,应把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如示范花卉时,我们可先画出枝干然后让学生自己决定果实的位置,加深学生对造型及构图美的认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个别带全体。

鼓励画得好的学生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和提高练习的形式。

3.小组合作融气氛。

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联系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如荷花可一人画叶,另一人画花,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师生结合解疑问。

练习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墨色渗画过分),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现象和效果,教师不妨接着画几笔,借题发挥,因势成行,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形象。反之,也可以老师先画上几笔,让学生接着画。经过这种练习,学生会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预料外的变化,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水墨画任何内容都诉诸他的笔端,甚至是成人不好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挥洒自如。建构主意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1.传统题材出新意,生动活泼见情趣。

教学中以听一听、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评一评、创一创等活动,积极创造调动学生内在情感和动机的情境,在多层面参与中,建构起新的指示,实现传统题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新链接。

现实生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现实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学生的绘画愿望。

2.古诗配画乐陶陶,幅式多样形式新。

篇5

【关键词】 水墨画 教学

中国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艺术。它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诗文、书法及篆刻紧密相连,形成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和西方绘画相比,水墨画属于意象造型的东方绘画体系,有小写意与大写意之分。初中生画水墨一般以大写意为主,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画面妙趣横生,会使初中生产生极大兴趣。水墨画所能表达的情境是十分广阔的,因此石涛说“黑墨团里天地宽”。初中生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以体验笔墨情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些特别,掌握一种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在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临摹教学。许多老师毫无顾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势必让学生的作品看起来只是一些“缩了水的成人国画”,毫无童趣可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

原本水墨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完全可以像中国诗词、汉字一样,更早进入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学会欣赏前人的优秀作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背诗词、学书法、练笔墨,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注重把诗意融合在绘画里面。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的一些与学生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媒介尝试,把这些融入他们的水墨画创作中,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去发挥,不受束缚。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贴近童真本性,注重创造才能这样才符合今天的美术教育,符合课改新的教学观念。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2-16岁,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他们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欣赏拓宽视野

新课标中要求“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让学生与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启发和影响,他们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感,色彩感,气韵,个性化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重要源泉。

欣赏中国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所展示出现的、虚怀若谷、大气磅礴、水墨交融、个性流淌的艺术风范,使学生在扩大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为他们的水墨画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本身对笔墨的感悟、表现方式的稚拙、真诚朴实与水墨大师们的返朴归真可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孩子们在欣赏是格外钟情,感到大师与自己之间的似曾相识,而正恰恰是这种联结暗示了中国人与中国水墨画之间所显现出的生生不息的自然情结。

欣赏西方大师的作品。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粉墨登场、川流不息,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对学生的心灵是强烈的震撼,儿童在这种不断交融变化、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中逐渐形成了欣赏和审美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升华,眼界得以开阔,加深了对水墨画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有机会进行中西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水墨画的表现。

二、尝试感受表现

教学中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容易、乐意接受,所以在技法的示范教学中,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可以了。当然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还是要认真对待,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教师当堂师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运笔,在临摹老师作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临摹画家的作品。所选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接近的、熟悉的事物。当然,临摹不做很高的要求,不苛求形神一定相似,只要能够尝试一下,在欣赏、临摹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技法,也许学生画的比画家的更有童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三、体现水墨韵味

鼓励创新出新意――“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情之中”。

1.鼓励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当今艺术发展的主旋律是“走向综合”,提倡各种材料的灵活运用,给中国水墨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颜料的运用方面可以用墨、水粉、水彩等,笔既可以用毛笔、水粉笔,还可以用手指作画,还可以在画面中适当加胶、加矾、撒盐等等,还允许学生在水墨画中辅以其他材料来更好的表现作品,如:实物拓印、撕纸剪贴、涂蜡等,神奇有趣的想象加上肆意放纵的创新手段,广泛使用多种制作方法,让学生思路开阔,不拘一格,纷彩流呈,创意无限。

2.鼓励改画在师作品。对大师作品采取第一印象后的模仿法。先将某位大师的作品(水墨画、西画皆可)出示在学生面前,先请学生观察、讨论,谈感受,然后将画隐藏,让学生根据印象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努力捕捉对该画的第一印象。

之后再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各自的优劣,进入了理性的层面,会格外关注作品的形式感、构图、用笔、色彩、个性化等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思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切入点,使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创作热情和基础,画起水墨画来得心应手,兴趣变得持久高涨,无疑为孩子今后的水墨画学习铺垫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坦途,事倍功半。

自古以来,我国的许多文人墨客,同时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都很深,如王维、苏轼、郑板桥等,他们即是画家、书法家、又是诗人。所以读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而给自己的画配上恰到的诗歌,会使画作更加耐读,具有诗的优美意境;给自己喜欢的诗配上想象的画面,会让诗焕发出多彩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无限遐想空间。

四、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为水墨画教学注入了活力。实物投影使教学示范的每一个步骤都被全班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示范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制作精良的名家作品做成课件展示出来,其中的细节还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带学生上网去看更多的作品,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我还把学生的水墨画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在学校的校园网和相关的美术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评价,集思广益,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水墨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只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让学生逐渐理解、接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以及作为中国人对于开展中国水墨画应该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这样说来有些沉重感,但毕竟是作为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保护它、继承它,并将它发扬光大的。

(瑞士)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出版社,1982年版。

(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篇6

幼儿水墨画教育的目的在于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性。在实践中我觉得只有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对象、目标、策略及评价四要素的关系,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水墨画活动兴趣,提高幼儿水墨画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活动的关键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又是活动评价的标准。结合《纲要》、《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幼儿水墨画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学习水墨画的简单技能;通过学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抓住幼儿兴趣,强调幼儿内在动力的开发。兴趣是激发幼儿创造欲望的前提条件。在幼儿刚接触到水墨画时,教师要抓住幼儿兴趣点,将水墨画与幼儿喜好的游戏方式结合起来,或者教幼儿学画一些简单而可爱的小动物,并以此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如在刚接触水墨画的初期,可鼓励幼儿进行玩色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水与墨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颜色调和后的变化。让幼儿把水墨画当游戏,创作起来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

(二)借助游戏方式,巧妙学习幼儿水墨画技能。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只有当幼儿掌握了一定量的水墨画技能,才能更有兴趣进行水墨画活动。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与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相互渗透,才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是活动的重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因此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考虑。

主观方面,教育者有一个明确目标。客观方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

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在水墨画内容选择上要充分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抓住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组织。而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在幼儿期经历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四个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园中各年龄班的教学内容也要不尽相同。

(一)小班――玩墨体验阶段。作为中国绘画优秀文化传统之一的水墨画,对笔法(中锋、侧锋等笔的运用方法)、墨法(墨的浓、淡、干、湿、焦的“颜色”变化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同样不能离开对笔法和墨法的学习。三四岁幼儿处于涂鸦阶段,因此,线条及色块的描绘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而“玩水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另外,依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小班后期幼儿选择的内容应多以生活常见的图形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如用圆形画气球、花、用三角形画伞等。由于这一阶段幼儿手部控制力较差,所以在材料选择上可以用棉签代替毛笔。内容的量不宜多和杂。

(二)中班――沟填作画阶段。中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熊猫,让他们知道熊猫的特征:有头、耳、尾、四条腿等,接着教他们画小狗,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熊猫和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而且学得轻松。在此阶段水墨画的形式多采用勾填法进行,以便进一步熟悉水、墨、宣纸等工具,逐渐过渡到用毛笔作画。

(三)大班――着意写生阶段。大班幼儿在中班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腕力才发育得比较好了,可以比较稳地握住毛笔但还是不应该以能否熟练地画出这些东西为学习目的,而要借助这些有形东西让幼儿体会“笔墨”。教师可带领孩子进行写生,如画一朵花,一个茶杯等,可以先用铅笔画线描,然后用墨线勾画,最后试着用各种墨色画。最好是放笔直取,直接把自己对笔墨的感觉表现出来。学习水墨画切不可急功近利,只能一步一步学习。

三、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水墨画握笔姿势要求较高,下笔后不能修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多种幼儿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一)儿歌、故事法。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美丽的热带鱼》我编了一首儿歌:“小毛笔,蘸墨汁;颜料盘上舔一舔;站直画出鱼身体;搁下小笔换大笔;颜料盘里打个滚;舔一舔;躺下给鱼穿花衣。”幼儿在边朗诵儿歌的同时记住水墨画的用笔要点与画鱼方法。

(二)游戏法。画小花,我说围着枕头睡觉了,小朋友像做游戏一样先在纸上画几笔,然后卧锋画花瓣,幼儿在边玩边画中掌握了技能,同时画出的小花效果突出,别有韵味。

(三)欣赏法。如大画家徐悲鸿的马,形态逼真,气势盎然,小朋友一看都说像真的一样,要跑下来了,特别喜欢。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看,从观察中感觉到有一个大大的草原,马就在那草原上飞跑,这一发现给他们增添了无穷乐趣,使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由此进一步让他们观察墨色及用笔,了解用水墨的深浅能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东西。

四、进行积极肯定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幼儿兴趣的重要保障

篇7

作者简介:程雪峰,男,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邮编:314300。

目前,经教育部认定的各套教材都编排了水墨画教学内容,但从绘画要求与欣赏图例来看,都太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不能很好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时代特色。课堂上,学生看着老师潇洒的示范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到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这种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捆住了儿童的手脚,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发展了。怎样才能铺开一条符合当下时代语境的水墨画教学之路?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缺乏形式感的画家,一如没有武器的战士”。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在视觉文化大潮冲击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热情追捧娱乐性、视觉性、商业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已成事实。教师不能一味地谴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而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让传统文化悠远绵长的韵味与现代多元的个性表达互融对接,让更多孩子从内心喜欢上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吸收传统涵养的同时有更多充满灵性的艺术创造?为此,笔者在儿童水墨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水墨写生——捕捉特色生活情境

写生是美术教学造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感悟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的好渠道。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是学生水墨画创作的灵感之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只想到一些传统的、教条式的绘画内容,学生的创作看似生动有趣,其实作品存在着“符号化”的印痕,反映了创作者脱离了观察和体验,造成了“情感缺失、技能僵化”的现状。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吃穿住行、娱乐休闲的内容和形态也日新月异。教师耍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捕捉现代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引导学生现场写生或对着图片写生,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使作品紧扣现代生活脉搏,同时,也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另外,水墨写生是绘画者情感和客观对象的直接对话,作画过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向来主张“写意不写形”,教师在水墨写生指导时不应太拘泥于现实对象,而应尊重学生对客观对象的选择与理解,把充满灵性的笔墨线条和天真稚趣的想象力结合起来,突出水墨技法的感性运用,突出个人审美体验的独特表达。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写生教学的首要目标。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教师往往把自己主观的审美体验强加给学生,并且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如构图是否完美,结构是否严谨,等等。怎样在写生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笔者认为,靠悟性,靠视觉积累,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小镇老街》写生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在老街的人们的生活场景,选取让自己感动的一个细节来表现所思所想。学生穿行在走上去会笃笃作响的石板路上,好奇地打量着两边的景色,微风中咿呀摇晃的花格木窗,眯起眼蜷缩一团的老猫,以及挂在竹节架上的玉米、红椒等都让他们感到新鲜而有趣。观察完成后,笔者对学生讲述了老街繁荣热闹的过去,光滑的石板、褪了色的店铺字号,就是辉煌历史的见证。如今,老街变得寂寞而温暖,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尝试在画中表现出来。人文解读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情感视角,较好地解决了写生作品个性化表达的难点。

水墨写生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训练学生敏锐而自信的个性品质。很多学生面对自然对象时会犹豫,一落笔就觉得错了,想着换纸。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想画出第一笔感受,不要涂改与重复,第二笔继续寻找与调整。虽然每一笔都是简单的,但汇集起来就是韵润丰富的。当技巧训练到成熟阶段时,如何保持孩子鲜活的初体验,而不因技巧的繁琐掩盖灵性,取决于教师在其写生过程中的发现与及时引导。教学过程重点把握的是灵性、韵味和个性语言,始终倡导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大胆创造的思维状态。(图1至图4)

二、水墨构成——探寻个性画面经营

中国绘画构图有着很强的程式感,这种程式感是古人对艺术表现方式的高度提炼,也传达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美学思想。现代视觉艺术观念下,画家与流派精彩纷呈、争奇斗艳,其创作理念、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突破了造型的限制,作品强调创作者的个性表达,强调画面中各种组成元素对画面整体美的营造。如,借用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空的人物组合在一张作品中,表达画家对生活的一种隐喻;又如,以脸部特写的方式组织画面,在局促紧张的构图中表达人物的情绪;等等。这种画面构成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直接地切入画面图像背后的精神寓意,也更能为这个时代的儿童所理解与喜爱。

在儿童水墨画创作过程中,借用现代平面构成的手段来诠释画面的立意,更符合学生情感表达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由视觉趣味引入构图,运用近似、特异、肌理、韵律、平衡等平面构成要素强调画面的视觉表现力,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形象与背景虚实相生的关系,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并形成可持续的创作力。

现代视觉图像在视觉构成方面更突出直观性与指向性,注重视觉表达语言与图像效果的视觉冲击力,这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多元视觉图像的感知与学习,培养学生从内心情感体验出发,在创意构图能力与形象的组合造型能力方面做了细致的分解与规划,为后期的意象性表达做了铺垫。

水墨画教学课例《城市窗口》以现代高楼住宅的表现为切入点,作品用浓墨块面虚化楼房的建筑结构,把围合的空间作为住宅单元。学生打开记忆与畅想之门,表达各种各样的城市居家生活场景,在重复异构的构成方式中表现都市化高楼中的生活状态。(图5至图8)

按常规图像构成的眼光来看,那么多重复的生活场景在画面中平铺直叙,缺少连接关系,必然存在“散”的问题。那我们就在“散”上做文章,把元素打散,着墨于每一笔细节,自然呈现一种“半抽象”状态,与当下审美语境相契合,体现出很前沿的审美品位。

三、水墨语汇——体验本真情感表达

笔墨韵味是水墨绘画的审美内核。笔墨语言的学习首先要了解水墨的特性。在教学中,笔者简单讲解宣纸、水、墨、毛笔的性能和基本用法后,通过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水、墨、笔、纸的融合,感受其韵味所在,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笔灵性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轻松地进行自我表现。

有的学生为了达到对形的控制,像握铅笔那样握毛笔,小心翼翼地作精细描画,而不敢放开表现。笔者便鼓励他们变化笔锋,寻找并感受线条变化。孩子们大胆尝试后,有了惊奇的发现:“我画的线条像舞蹈的人。”“我的宣纸上渗开的墨,像大熊猫的头。”“我画的线条又尖又硬,像一把犀利的宝剑。”……当学生面对抽象的笔墨之美产生联想时,这种联想可以让他们在笔墨运用上变“偶得”为“主动”,为以后的自主运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美术教学是知识、情感与技法内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对水墨技法的学习运用一定要与审美感知联系起来,脱离审美本体的技法表达与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如,在《小镇老街》一课中,为了表现老街的拙朴,笔者把传统山水绘画中的皴法作为本课一个知识技能点引入。通过两幅作品的比较,我们发现加上皴擦后的作品更能体现老街在经历风风雨雨、沧桑岁月后归于沉寂的意境。学生理解了皴擦技法的表现效果与作品意境表达的对应关系后,自然能以思考的姿态来对待技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启发学生怎样用不同的皴擦来表现石板、土墙以及竹编器皿等各种质感,整张作品在水墨画技法的支撑F便呈现出丰富而又有张力的画面效果。

儿童的水墨画作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率真与稚趣,这是许多成人画家所向往与追求的境界。究其原因,孩子经验少,对许多画面的细节不求甚解,往往用粗略的笔触一扫而过,不受客观形象过多的牵制;这种轻松率性在儿童水墨画创作过程中非常珍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创作指导中注意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以简驭繁,把他们的情感表达与多元水墨效果的表达结合起来,感悟水墨画的趣味感和妙趣天成的表现效果,这样,学生的创作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

在《草船借箭》一课中,笔者结合浓雾中景物的特点,用突出中心、虚化外围的处理方式设计了很多关于笔墨元素的突破点(表1),引导学生在理解画面中的各类材质后寻找对应的笔墨处理要领,营造画面趣味。(图9至图12)

儿童水墨画教学应该以形象与笔墨之间对应感知的方式进行。学生对笔墨的内化理解直接影响到绘画过程中笔墨的运用能力,如,笔的中锋、侧锋,运笔的顿挫、疾徐,墨块的大小和墨色的干湿浓淡等的对比运用,能产生不同的笔墨形象。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画面各组成部分的材质特征作深入观察和分析,当学生的形象意识作为表现主题进入造型活动中时,便会与大脑感知过的笔墨技法相联系,自然形态中那些与笔墨塑造相关的形象结构、动态特征便能在他们笔下自然地流露。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游戏水墨的过程,同时也是水墨审美能力、水墨画创作能力内化建构的过程。

四、水墨呈现——融合多元艺术形式

我们把现代视觉艺术看成是一座大厦,里面由各种不同视觉类型的艺术形态组合而成,装置艺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装置艺术融合了多元艺术创作思潮与方法,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艺术创造与作品展示的舞台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纯欣赏走向互动空间,使创作者与欣赏者、欣赏者与作品、作品与环境等思维与空间关系和谐对话。

对现代装置作品的借鉴,使水墨艺术在形式语言上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如,把装裱好的作品贴在灯罩外部,借助灯光的作用表现出透明、朦胧的效果;又如,把水墨画作品与服装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在布料上绘制传统水墨图案,再设计成各种服装进行表演等。这样的活动把艺术创作与艺术体验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真正融入校园,让校园处处充满艺术。

篇8

一、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价值。《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就美术教育而言,它的多元性包含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艺术,如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水墨画等,在欣赏了解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

中国的水墨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展现着“诗画一律”之美,通过开展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能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既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认识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中国水墨画这一文化瑰宝更是了解甚少。许多幼儿在外学画,大多涉及水粉画、油画、蜡笔画,却没有水墨画。对中国文房四宝的认识中,个别幼儿能认识毛笔,但对砚、墨、宣纸就无人知晓了。再看我们的课程中有欣赏米罗、梵高、鲁车、马蒂斯等名家的画,很少有涉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

然而,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初学水墨画者必先经过练习、临摹,才能运用自如。枯燥乏味的练习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墨色运用与临摹感到困难,线条皴法的控制掌握不好,常常难以成功地完成作品。况且水墨画的色彩又不如西画艳丽活泼,对于处在色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

3.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可行性。如此具有挑战的中国水墨画教学能否在幼儿园顺利开展呢?

首先,水墨画通过水和笔墨的变化产生出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境界,和幼儿的思维发展相符合,容易被幼儿接受理解。其次,水墨画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的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再次,水与墨随机渗透,自由变化的游戏性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相符合,这也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地方。第四,虽然幼儿的笔墨稚嫩,但已经形成了物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能很快表现物象,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初现将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为今后学习水墨画打下了基础。最后,水墨画在运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对于习惯于油画棒画画幼儿改用毛笔作画也是一种挑战,更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都为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正确取舍,使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又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1.游戏化的水墨画教学。把枯燥的笔墨知识融于有趣的游戏中,将笔墨教学赋予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

在第一次和毛笔接触时,我和幼儿玩跳芭蕾舞的游戏,手中的毛笔是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走路是中锋,站在地面上走是顺锋和逆锋,幼儿在和老师比赛跳芭蕾的游戏中掌握了运笔的方法。

水墨画很讲究线条,我就和幼儿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提高兴趣,以后用线条画画就会逐渐得心应手。

在游戏中我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领悟到水墨画的技巧。

2.生动的水墨画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我用故事、儿歌来辅助示范外,还把花卉树木、蔬果动物化作不同的符号,进行符号之间的组合,迅速形成物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水墨画《一群小鸡》的教学过程中,用“两个小鸡蛋做好朋友,碰在一起”的指导语言,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个方法,随意的两个组合画出了神态各异的小鸡。

《林中小屋》中:“树婆婆、树公公弯腰点头问声好”,就将树干画好了,小屋又运用了几何图形的结合。

《淘气的小猴子》中猴子的脸,正面猴子用画8、侧面的猴子画个6,猴子的身体是大C和小C。运用这些符号幼儿就很快掌握了画猴子的方法。

3.动静交替的水墨画教学形式。孩子是活泼好动的,长时间地坐着学画,不利于幼儿专注学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走动画画的方法,我将墨色放置在教室四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走动取墨色,在来来回回中增加了学习水墨画的乐趣。

4.适宜的水墨画欣赏教材。对于水墨画教学中的欣赏,除了选择一些名家作品,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欣赏老师和小朋友的作品。

在我选择的名家作品中往往以传统的黑白水墨为主,如齐白石的《墨虾图》、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幼儿从中感受墨的深浅变化和画面中的气势。在老师的作品中我选择色彩比较强烈的作品,引发幼儿对墨、色结合的兴趣。而选择幼儿的作品则是为拉近幼儿和水墨画之间的距离。

除此以外欣赏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也能让幼儿对中国特有的图案花纹有所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

三、水墨画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以技法练习为主,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式,寻求活泼有趣的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1.有趣的水墨色游戏。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青,将墨当色使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水墨游戏让幼儿来感知墨色的变化。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幼儿满足于对工具的摆弄,对水墨之间墨色变化的感知则处于被动感知阶段。而如果在过程中添加一些色彩,幼儿的兴趣性立刻爆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我在原有的水墨游戏的基础上设计了水墨色的游戏,从“不用笔的画”到“水墨万花筒”再到“刷刷画画”:整个游戏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推进,形成一个系列。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墨在水中会怎样?水彩颜料滴进水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再滴几滴油,又有什么变化?水、墨、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毛笔、刷子齐上阵。在传统的水墨画中,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讲究运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勾、皴、擦、点、染多种技法表现事物的气韵神态。特别在人物、动物的造型上,对勾线的要求尤为突出,手腕需要灵活轻松。而由于幼儿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在作画过程中往往由于控制不好毛笔,而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经常因为失败而气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添加底纹笔的运用,和毛笔合作,通过毛笔和小刷子(底纹笔)的交替使用,降低轮廓勾线的难度,又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在内容的选择上,将传统国画中较为抽象的意境简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糅合国外表现主义画法,从造型的构建、画面的布局、色彩的表达等方面激发孩子的绘画天赋,在水墨这一媒介的运用中,有意识添加中国画中的写意意识。在《中国娃娃》、《民间游戏》的两个活动中,我将复杂的人物画进行简化,引导幼儿用毛笔勾画人物的头部和细小的部分(手掌、鞋子等),对于比较难画的人物动态则用小刷子(底纹笔)进行:一、二画出一个瘦子来;一二三四画出一个大胖子。一笔画大手臂、一笔画小手臂;一笔画大腿、一笔画小腿。在简短的儿歌中,幼儿很快地掌握了画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