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音乐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像,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一、音乐教育的目标
音乐活动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经验,刺激他们在所有的领域——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是第一位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比音乐知识的活动更重要。因此,教师在重视幼儿知识获得的同时更重视发展能力,重视人格的建构,重视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与制定目标时要能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能发现幼儿蕴藏的巨大的创造潜能,关注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价值与积极学习的情感等,追求的是幼儿的长远发展。例如:音乐活动《母鸭带小鸭》在教学目标制定时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教授,还要注重让幼儿理解母鸭对小鸭的爱是无私的,让幼儿情感迁移,天下的妈妈都伟大,并通过情感传递的方式改编歌词创编新曲:《母牛带小牛》《母鸡带小鸡》等。
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带有许多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语、童龄妙舞等。她们是从本能需要出发,追求自然、自发、游戏性与趣味性。因此,我们选择从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远到近、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活动,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出适当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事实上,直接给幼儿现成的音乐活动内容并不多见,大部分都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在整合性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探索、挖掘与思考。
三、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示范、讲解、模仿,积极采取了探索发现法、听辩模唱法、感受体验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尝试法、综合运用法等多种方法,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幼儿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让幼儿通过亲身的感受真正理解与获得音乐知识、锻炼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还非常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如:教师要尽量少地在幼儿音乐操作前提供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首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与创造。例如:在音乐活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充分让幼儿欣赏歌曲,通过孩子的听、对比和想像,让幼儿理解每一乐段表达的不同内容,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运用不同的速度和语气更好的表现乐曲。
四、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不忽视教育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其实,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更不能理解为只有忽视结果才能注重过程。幼儿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的过程中,从自发性学习到自觉性乐感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多次活动才能实现。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所需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如:集体操作的方式——一起互相迁移促进的作用;个别操作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建构音乐元素;教师的作用——综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点拨。
首先,让幼儿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走进音乐。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多种可供幼儿操作的乐器,让他们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并通过音乐表现美和欣赏美。
其次,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活动过程,使之体会到音乐活动的乐趣。教师要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分析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存在的困难上,给予适当的等待或及时的指导。
最后,我们不要求幼儿创造出完美无瑕的音乐成果。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气的,但这也正是幼儿自己的东西。如:幼儿在木琴上敲奏乐句,一开始是无意识地摆弄,这时教师不能着急的责备:“这像什么音乐!”,而是应该明确幼儿就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师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性,使之获得安全感,逐渐让幼儿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音乐教育的教学评价
音乐活动中,教师重视整体性的评价,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发现者和支持者。
首先,重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因素,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快情绪的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教师尽量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作为音乐课堂引导者的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美的因素,比如美丽的语言、美观的教学工具等为幼儿创设一种音乐情境,使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都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幼儿学唱《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时,我首先让他们听这首歌的主旋律,让幼儿先在歌曲旋律中对这首歌曲产生遐想,然后我根据这首歌的歌曲内容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歌曲课件,将抽象的歌曲内容变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并且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这首歌曲的名称和内容,让幼儿先对这首音乐作品有个大致了解。对音乐作品介绍完以后,老师进行范唱,让幼儿对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演唱方法有个初步了解,在幼儿学唱几遍后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这首歌曲的美。
二、在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创造力在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幼儿在学习音乐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都全神贯注,并且对音乐的记忆力很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幼儿在音乐方面有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幼儿小班上半学期的音乐教学要求是使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等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可以用一些动作表现出来;在下半学期,我们就可以在班里进行一些歌曲编排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所学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就拿《两只老虎》这首简单的歌来说吧,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我会先教孩子们学唱这首歌,在掌握了这首歌的基本旋律之后,问孩子们:“你们还见过其他的动物吗?”孩子们都回答得特别积极:“兔子、狮子、大象、公鸡。”然后我接着问:“那我们可以把歌词当中的老虎改变成兔子、大象吗?”幼儿马上就能把新改编的歌词唱出来,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回到家以后拿出自己的玩具,并改编成歌曲,第二天到学校后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这种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结语
幼儿是在父母的歌声中长大的,当幼儿刚刚能够聆听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最先听到的就是父母那轻轻的“宝贝”,或者是爷爷奶奶那轻声的吟唱。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现在的幼儿对音乐特别敏感,任何一段有节奏的音乐,都有可能让幼儿的小屁股随着音乐节奏而摆动。当幼儿入园之后,这样的音乐体验不能中断,只能加强。而将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从体验的视角加以观照时,音乐教学乃至于幼儿教育便会有另外一番风采。事实也告诉我们,幼儿教育中音乐体验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体验不只意味着幼儿只是听音乐,也不意味着幼儿只是学唱歌。体验的真正含义是学习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音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音乐。很多时候幼儿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听音乐、唱儿歌的过程,就是幼儿成长的过程。音乐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幼儿教育中渗透音乐体验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渗透音乐体验呢?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相反,像笔者这样普通的幼儿教师,就有着可以实施音乐渗透教育的坚实肩膀,足以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到音乐渗透的美丽大海。笔者认为,幼儿有自己能够理解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是让幼儿学唱某一首歌,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体验,这显然是不对的。一曲经典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已经传唱了几十年,它带给幼儿许多体验,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长大成人之后,仍然能够哼起这首曲子,足以证明像这样的曲子在幼儿的心中远不是模仿学唱那样简单。在该曲的学唱中,笔者让幼儿想象自己就是那群可爱的小燕子。有幼儿说没有见过小燕子,经别人一提醒,他就知道了原来在自家屋檐下看到的尾巴像剪刀的就是小燕子,它真的是年年春天来这里吗?它为什么只是春天来这里?它来这里待多长时间?后来去哪儿了?明年来的燕子还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燕子妈妈生小燕子是在我们这儿吗……那么多的问题,就在音乐体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幼儿的思维中自然形成了,于是回答这些问题又成为学唱此曲的另一个美丽风景,孩子们叽叽喳喳抢着回答,不管对错,教师的作用就是倾听孩子们的答案并加以评价,等到这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此时孩子们心中的燕子便不再是歌曲中那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只只鲜活的燕子。这个时候再带着孩子们去唱,同样的曲,同样的调,但幼儿们唱的感觉便不一样了,看他们认真的样子,看他们的眼神,仿佛自己就是那只燕子一样,穿着美丽的花衣,在一个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幼儿园……同样一首儿歌,不同的思想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不同的教学行为,而幼儿也因此享受到了不同的歌唱过程。这段过程是属于孩子们的,是他们与音乐的一种互动,那美妙动听的曲子已经成为幼儿在感受春燕时的一种心情,有了这种心情,幼儿的心里便充满了感动。笔者以为,这是幼儿教育中尝试音乐渗透最大的意义。
三、从音乐渗透到音乐欣赏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本土化,即从儿童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出发,发掘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农村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喜闻乐见、流传甚广的民间音乐、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热爱。尤其是在民间传统节日,人们更是通过扭秧歌、打腰鼓、跑旱船、吹唢呐等形式,载歌载舞来表达对欢乐吉祥的幸福生活的赞美。在这种欢乐的节庆中,儿童受染于其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间艺术启蒙,更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引入到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在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的这一基本精神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有相通之处,即都强调了音乐的“原本性”。因而,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公益事业。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受到本土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于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文章以山西原平某农村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例,探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形式
多样的图谱、丰富的乐器等是奥尔夫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谱、乐器的运用不仅使幼儿的音乐活动变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反思:反映幼儿生活的直观形象的图谱,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简单的乐器,也给幼儿的音乐活动带来无限的乐趣和活力。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创造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利用农村的日常材料,与家长、幼儿一起制作图谱或乐器,如用葫芦做摇筒、用木片做响板等,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乐曲的选择
音乐的选择是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本土音乐的开发,教师在选择奥尔夫音乐时,结合本土音乐的素材,不仅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使幼儿感受乡土音乐带来的愉悦,又可以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反思:教师在保持本土风俗完整,又尊重奥尔夫音乐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幼儿体验了传统特色音乐“凤秧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本土音乐,可以使幼儿感受本土音乐之美,体验蕴藏于本土音乐中的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不仅丰富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使幼儿在感受本土音乐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幼儿热爱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三)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要领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性质,强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天生具有艺术敏感性,尤其喜欢自由表现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表情、语言、动作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反思:在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音乐活动“过山坡”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表达不同情境中上坡、下坡的感受,并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感受,使幼儿的创造基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既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又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三、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建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活动
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迎来了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春天。“国培”“省培”的行动计划,为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根据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需求,采取集中培训、脱产培训、送培下乡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艺术教育素养。同时,也可以组织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寒暑假送教下乡,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的艺术培训,还可以号召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支教等。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艺术教育的能力,而且,活力四射的大学生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发掘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原本性”,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而“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清澈的小河,土地上爬来爬去的小动物,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田间的种子、葫芦、谷物等,都可以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而广大农民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作出的民歌、民谣等,以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欢庆民间传统节日的扭秧歌、敲锣鼓、舞狮子等,也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绝好材料。
(三)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丰富农村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目前这种音乐教学法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及,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受到了达尔克兹体态律动以及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采用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原始风格又富有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教育理论思想。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一直采用以歌唱、乐理知识教学为主体的陈旧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情感激发,也忽视了幼儿在音乐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所以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会将学习音乐当成是一种负担或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当中,用他们的音乐能力来自由地演绎,从而以独特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音乐、对世界的感悟。当音乐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需求时,孩子们对音乐理论、音乐情感、音乐表演、乐器演奏等,就会掌握得轻松自然,而且非常扎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强调对精神的塑造,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用各种简单的乐器来拍打节拍、演绎节奏,当一群孩子在一起运用不同的声部进行表演时,那种动人而悦耳的交响乐声就这样诞生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给了孩子们集体表演的乐趣,使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思想内容
1.原本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人的自然本性为根本出发点,在音乐教育方面倡导综合性教育的方式。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先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从人性的发展特征开始。奥尔夫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原本性,他认为“音乐始于人的自身”。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会直接将音乐的理论与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是通过跳、跑、唱来让孩子自己找到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点。在不知不觉的引导下,使孩子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感知、想象和实践,进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能够让孩子们的情感、意志、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和陶冶,从而完善其人格。
2.参与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人们自觉参悟的艺术,每个人都应该成为音乐的演奏者与参与者。这种音乐教学思想,区别于传统的音乐理念,也区别于其他以观看他人娱乐为主的音乐行为。奥尔夫认为幼儿音乐教学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孩子亲自参与其中,让他们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意识。奥尔夫提出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主动接触音乐、亲自去体验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喜爱音乐。这种音乐教学理论,并不注重音乐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让孩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愉快、轻松与自由的过程,并且能够主动去参与和创造乐趣。
3.即兴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教学都应该从游戏着手,从而通过即兴来达到音乐表现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教育的起点建立在即兴创造上,更加偏重于对儿童进行即兴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即兴性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模式不同,它不会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强制教学。奥尔夫即兴性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在这种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儿童通过个性化的体验,以及探索式的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即兴活动是提高儿童音乐创造能力、升华音乐体验最为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4.综合性的思想观点奥尔夫提出,应该通过综合开发的方式,去挖掘人类最宝贵的艺术灵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将动作、舞蹈与音乐整合在一起。奥尔夫认为语言及动作本身就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这种思想观点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更加具有综合性,在音乐行为方式上,突出了歌唱、舞蹈、节奏以及游戏等组合式的教学方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实践
1.利用奥尔夫原本的思想观点,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儿童的说话与走路是其出生之后,家长必须要教的。所以利用语言作为幼儿音乐教学的起步方式,更容易使孩子们感觉熟悉与亲切。语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及技能准备便可以开始,这也是幼儿教育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的最重要体现,也是奥尔夫原本性教育观念的体现。节秦是语言、动作、音乐整合在一起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是音乐入门所必须的,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及重要内容。在语言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匀速的鼓点来掌握一种速度的标准,然后让孩子们采用一种匀速的速度,来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孩子们在说出名字时,会感觉很新奇,会对游戏产生深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孩子们就可以匀速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这种匀速运动也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一项基础性训练。它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有序的习惯,也可以将幼儿的日常生活动作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从而体现出其原本性的教学观点,这也符合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所以结合动作进行音乐教学比较适合幼儿。人本身所进行的动作,大多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也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幼儿对拍手、跺脚以及拍腿等动作比较熟练,比如在教《两只老虎》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比如在唱“两只老虎时,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这样孩子们在模仿与动作的过程中,就能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如何享受音乐节奏所带来的美感。
2.利用奥尔夫即兴性的思想观点,对幼儿进行随机音乐教育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突出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儿童积极参与与演唱实践,而采取即兴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并在其中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即兴教育讲求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想象力的发挥。即兴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来创作出音乐作品,而是要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起到诱导与启发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唱一首熟悉的儿歌,然后配上节奏。在引导几遍以后,幼儿会根据学到的知识说出各自的想法。在孩子们拍打节奏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动作暗示,并配合歌曲声调,轻重缓急地拍击桌面。这样也可为幼儿学习打击乐器提供基础条件。这种教学方法还可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即兴的实施。
3.利用奥尔夫综合性的思想观点,实现综合性的音乐渗透教学
幼儿生性好动,精力也比较充沛,他们通常是通过感官直觉体验以及经验来获得对外界的认识。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演唱来体验音乐和主动接受音乐教育;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肢体动作,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来感受音乐和传递音乐情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以及戏剧表演等综合性的表演,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小毛驴》中让幼儿拿凳子当做小毛驴,在摇摇晃晃的表演过程中,凳子可以发出踢踏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表演创编出节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各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可使幼儿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4.利用奥尔夫参与性的思想观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音乐教育大多采用口传心授、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只能培养出规规矩矩、行为呆板的“好学生”。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孩子只知道听老师的话,但并不能完全领会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无法成为音乐的真正主人。所以,单纯的技能及技巧训练是不够的,应该提倡幼儿的参与性。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让音乐成为幼儿的学习负担,而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对幼儿的动作能力进行协调,使其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分享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
四、结论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捉小鱼的游戏,它要求游戏在规定的范围里玩耍,音乐的节拍未响起时幼儿蹲在地上装“石头”,一旦出现某种节拍,幼儿要根据事先规定的角色扮演贝壳和小鱼。贝壳要在节拍响完前拍住小鱼,小鱼要避免自己被抓到。节拍结束幼儿立刻蹲地变成“石头”,直到第二轮游戏开始。在游戏中,被抓到的小鱼出局,一个节拍完成以前,一条小鱼也没有抓到的贝壳也要出局。当音乐游戏完毕时,统计还活着几个贝壳和几条小鱼。这样的游戏集音乐与体育运动于一身,它的游戏过程紧张刺激,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通过玩这样的音乐游戏,幼儿能把脑子与手协调起来,充分锻炼自己的反射神经。幼儿如果长期玩类似的音乐游戏,会改变过去协调性不佳的状况。
二、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由于环境的影响,幼儿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幼儿不擅长表达自己,将会变得性格内向、难以与他人沟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发现有些女孩喜欢别人顺从她们,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哭泣撒娇;有些男孩与他人交往时喜欢采取暴力。过去人们把幼儿的这些行为归结于“人品不好”,后来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存在不会与人沟通的问题,只会用情绪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教师要从小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幼儿教师应用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幼儿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往或向他人学习。比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小兔和狼的音乐游戏时,幼儿要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在玩游戏时,幼儿除了要掌握自己的节拍,完成自己的角色,还要会与他人配才能完成剧情,使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的训练会使幼儿克服孤僻、任性、自我的毛病,他们会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能分辨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审美能力既可以指具体形象的审美,也可以指精神抽象的审美。目前幼儿由于少与人交流,没有机会得到审美教育。音乐游戏有时就可以弥补幼儿这方面的不足。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布景和道具制作,幼儿可以在参与音乐游戏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随自己的想法了解什么是美的布景、什么是美的道具。音乐游戏既然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有些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的道理,他们有时会随自己的想法随便玩游戏,教师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就像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定规则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游戏,如果有人违反规则那么大家都不能正常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理解什么行为是美的、什么行为是不美的。比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玩糖梅仙子的游戏,教师先将游戏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思考怎么布置背景,怎么准备道具幼儿通过动脑筋思索,审美的意识会慢慢被打开。在布置游戏场景并制作道具以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玩游戏,幼儿教师一边玩,一边引导幼儿思考哪位幼儿表演得最好,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好。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未来与人交流时才会有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关键词:节奏;节奏感;听觉;语言;动作
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我认为,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听觉训练,培养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去探索节奏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而音乐节奏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通过提取生活中的语言节奏来培养节奏感
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因此从语言节奏出发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这在“奥尔夫教学方法”中叫做节奏单元的提取,就是让儿童从顺口溜、童谣、诗歌或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是两拍,也可以是一拍,这些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被奥尔夫称为“节奏基石”,“节奏基石”是一种最容易被掌握的材料,可供儿童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大厦。
(三)通过形体的动作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
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重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④①
参考文献:
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幼儿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民族音乐教育则是音乐教育当中的关键环节。早在商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已经初露头角。西周时期则出现初具规模的音乐教学体系。西周的统治者给予了乐教很高的地位——将乐教称作“国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孔子在内的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均特别十分注重音乐的教育。他们认为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思想的一个关键环节,乐教能够将人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但是自公元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大量的进入我国,与此同时西方鼓吹的“欧洲中心论”也随之变成我国民众的普遍想法,再加上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民众普遍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还缺少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上的种种因素,让我国民族音乐日益消沉。在教学中难以寻找的教学需要的民族音乐教材,而适合幼儿的教材更是无从寻觅。正因为如此,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密切的当代中国,我们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要加强幼儿的民族审美观的树立,用音乐的方式增强幼儿的民族精神。学习我国的名族音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幼儿音乐教育应当把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二、幼儿素质教育中民间音乐体现出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对其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全面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实施美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教育途径其情感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应对我国民间音乐艺术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出各地艺术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能够拓展儿童的视野,陶冶儿童的情操,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对儿童的情感进行丰富。
三、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音乐教师在整体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能否对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规定,高等音乐院校中须开设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同时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应对全国各地有代表性、影响性的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本土音乐的传播也要给予重视。为了培养能够将民间音乐真正带入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民间音乐的内容,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音乐通过从听觉上以节奏、旋律等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并对人的情感进行丰富和影响。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应首先从培养其听觉能力入手,通过让儿童感知音乐的美形成旋律感,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教师通过带领儿童对音乐节奏进行学习和模仿,随着音乐打拍子能够培养儿童的感知力,在儿童逐渐熟悉民间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将欣赏民间音乐作为教育起点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各地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对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广大音乐教育者在长期实践中发展具有民间特色的音乐就是音乐教育的最好资源,儿童通过对民间音乐进行欣赏和学习能够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经验。著名幼儿音乐教育家铃木在其“天才教育”理论中提出世界的音乐就是具有各民族风格特色的音乐。
(四)充分发挥本地民间音乐资源的作用
民间音乐并不只是体现出其自身单一的音乐知识,对民间文化底蕴、风俗人情能够直接体现出来,具有艺术本质性的意义。民间音乐资源体现出的民间文化有助于儿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尽行理解和认识,民间音乐具有的人文价值相对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更具意义。广大教育者通过研究发现,将民间音乐带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是最好的素材,本地音乐具有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包括其使用的方言等本土性文化与幼儿的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使得儿童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联系到家庭、生活及社会的各方面,反之在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儿童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积极利用民间本土音乐的特点,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音乐特色,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对儿童进行教育,例如湖南民歌《浏阳河》等。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