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发展计划8篇

时间:2023-03-03 15:57: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发展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发展计划

篇1

 

岗底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252户1052人,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6亩,人均耕地2.94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三委班子健全,共有8人,党员28人。截至目前,未脱贫9户20人,分散供养特困户4户5人,低保贫困户5户15人。

如今全县退出贫困序列,我村作为仅留的全县4个贫困村之一,村三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殚精竭虑想办法,找出路,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断地实地调查和开会研究,我村准备发展一个综合类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我村整体经济规模,助力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岗底村现有耕地3000余亩,种植条件优厚,但现在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传统,种植种类单一,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按照理想产值每亩的年均纯收益不过几百元。如果替换为黄豆或花生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每亩的收益预计提升百分之十到二十以上。今年村三委依托村种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50亩,种植了优质大豆。给全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仅仅优化更改种植种类,尽管可以针对每户提高一定的收入,却还是最基础的劳作,经济效益并不特别明显。所以要想跟土地要效益,还要在精细加工上下功夫。

经过早期调研,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股、县流通协会交流了解,我县每年粮食加工类的叠加产能在5个亿左右,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通过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我县乃至平顶山地区没有正规的粮食综合加工企业,市场现在流通的各类粮食加工产品,除面粉外,大部分是从郑州农贸市场采购流通过来,物流成本较大。通过实地调研县汇升源超市、丰硕粮行、新大新超市、建业超市等市场终端调查,仅玉米一项,每斤收购价格在7、8毛左右,但加工成玉米糁,价值却在2元左右,经济价值已经翻倍,刨除加工成本,利润依旧可观;再如大豆,每斤价格在两元左右,通过配比每斤大豆能制出7到8两腐竹,腐竹的市场价格在6到7元左右。这些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操作简单,一般人员稍加学习培训,就能正常制作。

篇2

1、保持投资持续增长。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把握资金压力逐步缓解的机遇,挖掘自身较高的融资能力和条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扩大投资需求。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成滨江大道三期半幅桥建设,动工建设四期,启动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拓改工程项目,完成双阳阳新街、西环路部分路段及罗溪东环路建设,动工建设双阳经五路、新南至洛阳江道路;继续推进河市新镇区建设,完成泰源东路及滨水路等建设,抓紧实施马甲、罗溪镇区改造项目,扩大镇区规模;完成*污水管网配套工程部分工程,动工建设双阳、河市片区供水管网工程,配合供电部门完成220KV*和110KV马甲变电站建设。要精心谋划生成项目。探讨建立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提出、论证、筹划、包装、评估等规范机制,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对关键审批环节,定人、定责、定期跟踪,促进项目尽快成熟、加快实施。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主动提出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做好与上级沟通衔接,争取在规划、审批、资金等方面的更大支持;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资金进一步活跃,提高社会投资比重。要努力提高投资成效。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和监管机制,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滚动推进,加强项目建设过程跟踪,强化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管理,提高项目和资金运作成效。

2、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加快工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奖励资金落实到位,强化服务意识,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企业转型应对,增强企业投资经营的信心和能力。要加强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建立统一对外服务窗口,落实重点企业区领导挂钩制度,建立两证办理统一协调机制,加大对企业存在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尤其是水电、办证、公共服务配套等突出问题,进行定期跟踪,及时解决,强化督促落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主动做好与企业互动交流,及时将国家政策变化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有关信息与企业共享,切实为企业出谋划策。要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应对。在做好工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支持企业转型和转让嫁接,促进资源加快整合重组;鼓励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国内市场,继续实施扶持企业上市、技术改造、贯标认证、自主创新、创建名牌等一系列措施,全年投入技改3亿元,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个,5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创建5项名牌商标。要扩大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在做好双阳朝阳片区及前洋片区、河市官洋片区及霞溪片区、万安华大科技创业园、宏益电子产业园等工业载体建设的基础上,要注意总结提高、分类引导,确保促建促产工作落到实处,迅速形成新的有效生产能力。

3、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政策和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切实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的扶持,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强化指导、服务作用,形成与业主定期沟通联系的机制,加快公共服务配套,塑造区域良好的居住环境,引导项目合理定价、主动让利,确保资金回笼,促进项目稳步开发建设。要着重推进一批项目建设。积极跟踪落实*汽车北站项目,加快双阳物流园区征迁等各项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有实质性进展,完成华祥建材物流中心建设,促进项目合作企业红星美凯龙加快营运;做好豪生酒店促建及服务工作,督促项目按要求按进度推进,推进企业家联谊大楼和企业集团总部等项目实施;完成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招商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河市绿野生态山庄、泉州盆景园尽快形成规模,鼓励乡村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

(二)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保稳定促和谐

1、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兑现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推进蔬菜、禽畜、水果、水产、药材、花卉等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无公害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动工建设福建东南中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力推进示范村建设,逐步健全完善领导及部门挂钩协作工作制度。引导农村加工业集约规模发展,完成马甲、罗溪加工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防洪排涝、溪堤整治、小山围塘除险加固、沿海防护林等工程。继续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垃圾清运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卫生保洁面。

篇3

(二)全年目标全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是:GDP总量达到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引进外资600万元,完成税收60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2800元。

(三)主要工作举措

1.农业上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突出种植、养殖、加工三大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措施:

一是要按照市场需求,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工作,扩大优质品种的良种覆盖率。我们要重点加强农业主产品水稻和小麦的良种推广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做好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镇政府要直接参与建立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或通过加强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商贸组织的联系,积极打开各种处销途径,积极增加农业收入。相关组织的与产后服务工作,棉花种植面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棉花质量和单产,壮大棉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棉花产业。

二是要通过政策扶持,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农科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的大力扶持,争取在三年内取得无公害产品的资格的认证,培育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农产品生产质的跨跃。

2、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强现有企业实力。加强对现有的粮食加工、小工业企业的规划、指导、管理、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规范立健粮油贸易公司、李治成钢盆厂、曹学用塑料厂三家年销售超500万元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招商引资500万元的双集酒厂项目的建设工作,力争尽快建成投产。

3、抓好肉牛、生猪和蛋鸡养殖,扩大养殖规模。一是以杨庄村肉牛养殖场为示范,充分利用当地的秸杆资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重点做好杨庄村李治宇养牛的扩建和双集许阿立的肉牛养殖向规模养殖迈进。使全镇规养殖肉牛存栏数由目前的200头左右,发展到400头以上。二是以蒋郢村生猪规模养殖小区为为龙头,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业,继续推广这种“加工—养殖—制沼—肥田—降耗”的循环经济,加强小区环境治理,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增效、环保的目的,使发展农村经济与环境治理相协调。三是在现有的双集村、后坝社区小规模养鸭,农科、下门村的简易养鸡场,通过政策扶持使其向规模化发展,使现有的肉禽存栏量由2万只发展到10万只以上。

5、加快城镇及村级中心村建设,推进小城镇化步伐。以江店商贸城和双集、杨庄两个省级新农村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加强和完善商贸城的整体规划建设进程,改进和完善商贸城的各种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公用管理和市场管理力度,进一步繁荣江店商贸城的商贸服务业,强化产业聚集,提升小城镇的示范带动功能;提升双集茶文化经营的品味、档次,加大宣宣力度,打出颍上东大门的旅游品牌,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使之尽早融入全县的旅游产业中去,品茶到双集,做到颍上东有双集茶。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对外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入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在招商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务实创新,加大对引资有功人员的奖励,充分利用本地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到外来投资引得来、留得住。实现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7、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今年要重点做好镇内几条主要排灌大沟的疏浚工作,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防洪防旱并举。配合农业开发工程,今年要重点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巩固、清淤、配套、管理。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构筑“田成方,林成行,水成网”的农田基本建设格局。

篇4

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

××镇地处叶城县西沿,全镇以南北走向条形分布,南北走向18公里,东西走向平均1.8公里,横跨315国遣与棋盘路,与依提木孔乡、萨依瓦克乡、依力克其乡、夏合甫乡、乌古热克乡5个乡镇毗邻,是喀什到和田地区叶城地域第一站,有叶城窗口之称。本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计6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万亩,人口1.66万人。其中维族人口16254人,汉族人口327人,其它少数民族19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10元。

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两条路,一个市场”的作用,突出特色,重点实施核桃基地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作贡献”。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种植业方面

在原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含量,实施立体种植及多熟制,全面推广良种及套种技术,确保农民多渠道增收。

1、粮食种植:采取多熟制,在适当减少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小麦全部进行良种种植,并在管理上下功夫,力求年底小麦单产达436公斤;同时抓好麦田套种,套种玉米、大蒜、豌豆等经济作物,夏季复播多穗玉米,玉米单产可达550公斤,全镇小麦面积1.4万亩,按此计划,粮食种植每亩可得产值678元,总产值949.5万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等费用,人均纯收入达250元。4年后,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小麦单产可达550公斤,大蒜可达30公斤,玉米单产可达660公斤,每亩毛收入达831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面积每年减少500亩,总产可达997万元,人均纯收入300元。人均增收50元。

2、棉花种植,实施减面不减收,全面推动良种种植.今年预计棉花单产100公斤,总产达2万担,除去种子费、水费等各项费用,加上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00元,4年以后,我镇将重点以中棉36号为主,加大棉花投入,单产可达150kg,面积减少到6500亩,总产达2万担,总收入达10m万元,除掉各项费用,加上套种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50元。

到2007年,种植业总产值可达2200万元,人均纯收入750元。

二,林果业方面

我镇有叶城窗口之称,同时占有2条道路优势,极具发展园果业的优势,今后我镇将以经济林为主,重点发展核桃基地建设。

1、核桃种植:全部按照矮化密植,以4乘6的标准,中间套种桃树的方式实施。目前,我镇已有核桃15820亩,计427140株,挂果核桃17400株,核桃总产达34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7元。今年,我镇将在13村外的所有土地及林带中种植核桃,核桃总面积达3.5万亩,按4乘6为标准实施,每亩种植27棵,核桃,总量可达687280株,每亩间种27棵桃树,总量可达2977株,按今年种植,2004年嫁接,2005年挂果,到2007年每棵核桃树平均产果8kg,产果率按80%算,总产可达5400吨,总收入达3240万元,按每株核桃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25元计算,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96元;桃树按每棵产果20kg,总产可达580万元,每棵桃树农药费、水费、肥料费每年按10元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170元;杏树2007年达到13.36万株,按每株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10元计算,总产值18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元。

2、葡萄种植:今年秋季计划在我镇2村到9村拜西拜格路旁渠道边全部种植美国红醍、青醍葡萄,间距1米,全长8公里。葡萄种植4年后为丰产期,可产20000kg,产值达20万元。同时,在12村大力扶持种植大型葡萄园500亩,全面采取立体种植,葡萄架下种植中药材、豌豆、黄豆、绿豆、草莓或花茹等,按保守估计每亩产值2000元以上,去除育苗、搭架、施肥、引种等费用每亩合计285元,总产值可达100万元,发展葡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0元。

3、红枣种植:今年计划在本镇13村全面发展红枣业,引进良种面积达700亩,按3乘4的比例种植,共计40000棵,4年后按70%挂果,每亩去除各种费用250元,总收入可达70万元,每亩纯收入750元,人均纯收入可达32元。

三、养殖业方面

养殖业在我镇目前不是优势,我镇现牲畜存栏1.7万头(只),人均占有1头(只),但我镇的市场具备畜牧产品转变成商品最大优势,尤其是发展家禽及牛羊育肥占尽了地利条件。我镇将克服一切困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引导发展畜牧业。

1、家禽养殖:拟定2村、6村为家禽养殖专业村,主要以鸡、鸭、鸽子等为主,今年按每户500只,重点扶持100户家禽养殖专业户,年底出栏可达5万只,产值达100万元,每只费用12元,人均纯收入20元。4年以后,扶持户250户,出栏20万只,产值400万元,人均纯收入125元。

2、大小畜养殖:7村以品种牛、羊为主,今年已经为7村争取畜牧贷款75万元,主要是西蒙塔尔牛,重点培养专业户30户,每户年存栏5头,产值可达50万元;8村作为品种羊养殖小区,重点扶持30户,年出栏达1000只,产值可达200万元;9村作为品种牛、品种羊养殖专业村,年底出栏羊500只,存栏品种牛150只,产值750万元,4年后,7、8、9村养殖技术及养殖产业日渐成熟,存栏数可达6000头(只),产值达1500万元,按牛每头1000元纯利润,羊每只80元的纯利润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158元。

3、育肥业:以5村为中心辐射到3、4、5村,重点发展育肥羊,今年计划50只以上的育肥户达50家,100只以上的育肥户30户。4年后,50只以上的育肥户达200户,可创造产值30万元,人均纯收入16元。

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收入

1、加强小城镇建设,扩建市场.我镇又名“赛仙”巴扎,为全疆第二大农村巴扎。为进一步提高农牧产品的商品率。规范市场,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我镇在315国道旁已划100亩地用于建立活畜交易市场、果品销售批发市场、农贸交易市场。并将原市场已建成门面房60套,并已经开始出租。良好的商业环境必将推进我镇的二三产业,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有投资能力的人在我镇建木材加工厂,废塑料加工厂,干果加工厂,扩建砖厂等。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中,我镇还进一步发展种蛋场。目前,鸡场建设已接近尾声,月底可望进鸡,贮鸡量可达10000只,按50%产蛋率每天产种蛋5000只,单从市场、木材加工厂、种蛋场一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8万元。

2、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首先,利用我镇7村擀毡业历史较长的优势,重点扶持擀毡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与集体办厂的形式开展。目前,7村有个体擀毡户28户,而懂擀毡技术的人员不少于100人,计划本月在7村建厂,集体购置擀毡机器15台,为懂技术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计划年产毡子达20000条,创价值达20万元,此项产业既壮大了自己,又为畜牧养殖户提供了创收机会。

3、将目前6村、8村停滞的面粉厂改建成饲料饲草加工场.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4、在1村、2村、13村发展渔业。充分利用提孜那甫河边下潮地挖鱼池,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5、在2村、3村、4村、5村利用水利资源养鸭。每个村养鸭500只以上,从今年秋天开始实施,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000元。

6、在8村、9村、10村、11村、12村办村办养殖厂。规模具有10头以上的西蒙塔尔牛,年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

7、9村、13村开展集体养蜂。每村规模在200箱以上。年集体收入可达1万元。

8、将3村至5村之间路两旁的空地规划种植玫瑰花、葡萄。集体收入可达5000元。

按以上计算,各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在我镇全面消除空壳村。

五、设施农业方面

今年,我镇农民已从设施农业方面尝到了甜头,农牧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今年计划以两条公路为依托,在312国道旁,2村、5村桃园两边连片建设大棚220亩。棋盘路两旁8村、9村建设大棚310亩。充分利用广告效应,大力发展茄子、辣子,主要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由一户汉族菜农带10户民族菜农,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南疆的辣子、茄子基地,按每亩2000元算,每亩投入40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126万元,人均纯收入62元。

另外,在两个大棚基地,今年年底在辣子、茄子中间定植矮化密植的反季节油桃、幡桃,在2村、5村主要以油桃为主,面积220亩,4年后丰产,按每株5公斤算,产值可达49.5万元,按每亩400元计算,人均纯收入24.5元;在8村、9村以幡桃为主,面积340亩,3年后挂果,4年丰产后,每亩产值按45乘5乘8计算可达1800元,总产可达61.2万元,按每亩300元投入,人均纯收入37.3元。今年,我镇将投入15个具有保温设备的大棚进行温室育苗,确保来年春天600亩大棚的苗圃供应。

六、大力推行劳务输出

今年来,我镇自行集体外出打工人员已超过40余户,创造价值在30万元以上,今年秋季,将集体派出到外地摘棉花人员1000人,按每人挣1000元的标准可创造价值100万元,今后,我镇将加大宣传力度,支持外出务工,力求4年后劳务输出创造价值达15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90元。

七、主要措施

确保农民增效、农民增收,就务必按照发展南疆农村经济会议提出的“五高”要求,坚持不懈,狠抓落实。

1、增加农业投入。务必按照“新产品、高投入、高回报”的要求,加大投入标准,尤其是在园果业、畜牧业方面力求高起点,棉花种植在以往基础上每年在增加50元,核桃每年每棵投入要达到30元,力求种植业减面不减收,核桃提前挂果,农民提前收益。

2、增加科技含量。首先,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要求基层技术服务部门的收费、技术人员奖金与各村的经济效益挂钩,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着力培养三支队伍,印:农村经纪人队伍、科技明白人队伍、农村技术员队伍,要求每个村都有5—10名农村经纪人,每家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个村民小组有10名农村技术员,确保今年的园果业建设和管理,畜牧业的发展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3、充分发挥我镇招商引资办、科技信息服务部、瓜果销售协会的作用。指派干部到外地推销产品,对每名干部制定具体的销售任务,结合农村经纪人队伍,确保对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全镇设5个畜牧业服务点,配套建设300吨以上的青贮窖5个。同时,将减少的种植业面积大多用于饲草种植,为畜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估计,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可达3638.7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4年后,按本规划,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8600万元。其中,种植业可达2200万元(包括设施农业545万元);林果业4000万元;畜牧业可达1875万元;二三产业及集体收入可达375万元;劳务输出150万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达到从2003年到2007年每年农民平均增收300元的奋斗目标。

篇5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4%;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5%;税收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6%;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

1、积极拓展,加快开发建设。按照“适度拓展、强化管理、提升效益”的开发、建设、管理思路,重点抓好政策处理、土地征用和报批工作,做好规划设计和土地出让工作,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参与全县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力争将莹乡路以西、牡丹路以北至茶花路区块和石榴路以东、桂花路以南、兰花路以西、海棠路以北区块以及牡丹路隧道口区块等开发列入土地总规修编,拓展开发空间。

2、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经济集约增长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而这关键取决于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要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抓好区内20个以上技改项目,重点对占地面积大、低税收的不少于30家企业实行挂牌管理,认真研究解决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问题,鼓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整合产研资源,提高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深化招商选资工作。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强化每亩投资强度、每亩工业产值、亩产税收的理念,把好准入关、推荐项目关,努力吸引“高、精、尖”项目入驻开发区,力争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鼓励、扶持龙头优质企业、成长型优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配套型企业向“精、专、特”方向发展,积极主动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4、加强入区企业建设管理。按照新老“三率”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度管理、建设保证金管理等办法,建立健全集约用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机制,加大巡查督查力度,严格把好建设进度、规划建设等内容的综合验收关,确保入区企业建设进度、投资密度、土地利用、经营效益符合产业规划和达到新老“三率”标准。

5、继续强化企业服务。要以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活动为契机,深入调查包括规模以下企业在内的区内企业,摸清开发区工业经济底细。深入开展经济服务月活动,继续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程、重点招商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对企业反映的意见、建议将逐一落实,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将集中力量重点解决;进一步完善全程服务,严格实施服务承诺制,重点做好政策服务、办事服务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树立和发扬现场办、立即办、限时限刻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有效地提供治安、安全生产、环保等各项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二、以整合提升开发区形象为目标,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2400万元。

1、继续做好道路网建设和平基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内配套工程,与城区拓展接轨。完成荷花路—茶花路—牡丹路—隧道—*大道—连接线—深泉线改造工程;完成石榴路延伸工程,面积26880平方米;完成王大路区块面积50万平方米平基工程和三线迁移、供水工程,做好该区块道路网框架等前期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征地政策处理工作,积极探索筹资、融资渠道,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争取完成历年来土地征用到户政策处理工作,完成2007年转用土地的招拍挂工作,基本完成历年来拖欠土地证的办证工作,做好与各村历年来土地征用费的帐目清理工作,完成县政府下达的20*年工业用地转用任务,抓好闲置土地管理工作。

3、做好百花山广场地块约40万平方米详规修编工作,并争取启动建设。根据建设城市新区的要求,借鉴全省先进经济开发区的做法,20*年拟启动百花山商住综合服务用地的建设项目,以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服务环境。

4、进一步理顺与县城管监察管理体制。将区内环境卫生管理逐步纳入正常轨道,抓好区内环卫、绿化养护等方面工作,将百花山工业区范围内即将到期的绿化管养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并要以“治污、治脏、治乱”为突破口,抓好企业内部环境整治,切实优化开发区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厂区内—中转站—垃圾填埋场”三级卫生保洁机制。

三、以“民生、民富”为理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基地。落实冬种规划面积5000亩,推广超级稻种植面积6000亩,发展大棚蔬菜面积200亩,发展毛竹林150亩,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瓜果,增加经济收入。

2、继续抓好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和清泉工程。列入重点整治村4个、示范村2个(沈塘、后陈);改善农村农民生活用水村11个;出台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垃圾由村收、街道中转集中处理新路子,从而进一步改善村级环境,巩固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的成果。

3、继续实施康庄工程。争取完成邵汤线、内白线破损公路的修复,完善部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积极争取行政村联网公路建设项目。

4、继续引导、扶持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的发展。要把农村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作为推进农村工业化、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并把其作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一项重要行动来抓,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重点解决办厂的场地问题。积极扶持经济:家庭工业(来料加工)经济;超市经济(农村放心店);房东经济;打工经济;农家乐经济;物流经济;投资经济;大学生创业经济。同时,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解决思想,抓住机遇,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率先致富。20*年计划新发展家庭工业30家,全街道家庭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

5、切实做好村留地开发,培育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新亮点。按照新城区的标准,统筹规划各个行政村的返还地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收益一块,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使农民失地后有一定的收入保障。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完善“统筹挂钩、鼓励先进”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落实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强孕前管理服务,从源头上减少非意愿妊娠和政策外生育,努力达到县下达的控制指标。

2、重视科教文化事业发展,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熟溪小学的扩建规划和邵宅小学的扩建工程。积极创建科普示范村、文化示范村,力争80%的村达到体育村标准;积极争创东海明珠工程,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举办一次大型广场文艺汇演,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工作;深入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加大社区医疗服务站、农村医疗服务社的建设力度,争取100%的中心村建立合格的服务站(社);围绕就业与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提高企业务工人员基本素质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3、重视和支持人大工委、政协工委的作用,支持其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做好人民武装、工、青、妇、民政、老龄委、残疾人等工作,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五、以稳定为第一职责,构建和谐村居,打造“平安*”。

1、深化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做好稳控工作。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实行群防群治机制,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工作规范化建设,集中力量抓好老户的化解和稳控,重点解决上访热点村问题,努力实现总量稳中有降。

2、深入开展“平安街道”、“文明村庄”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综治中心建设,改善办公场所,推进平安建设工程。加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反警示教育,巩固同“***”等组织的斗争成果,依法加强宗教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有重点地做好一些案件多发区域和场所的防范工作,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3、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大企业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充实调整安全生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台帐制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事故隐患特别是危险源的监控和整改,切实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把好进区企业建筑施工资质关;继续做好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抓好森林防火、保护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争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六、以干部为第一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以“六好”党委为目标,重视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增强班子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党委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6

(一).工业经济再上新水平。

切实加强载体建设。按照“统一布局,资源共享,联动开发”的原则,加大工业集中区拆迁和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快拆迁进度,尽快形成开发框架,迅速集中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增强项目承载能力。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中区。高标准分步实施石港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切实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以上海、苏南地区为主阵地,以浙、闽、粤、港为重要方向,重点吸引产业转移项目,力争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围绕提高产业竞争力,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的转变。突出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和培育船舶钢结构、机械制造、风电制造等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其他主导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步伐,着力发展一批纺织产业现代化、服装产业品牌化、食品产业休闲化的关联项目。坚持真招商、招真商,以小分队驻点定向招商为主,采取委托招商、专题招商、会展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招商网络。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驻外办事处的纽带作用,突出抓好与招商目标所在地政府、园区、商会的对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成效。不断优化招商机制,切实提高招商水平。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着力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源头上提高项目信息甄别的能力,提高信息转化成功率。在项目建设中出新思路、新措施、新机制、新招数,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有效投入,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对已落户的格莱德纺织有限公司、艺普机械二期工程拆迁、弘峰机电风能等项目专人负责,一抓到底,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调优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船舶钢结构、机械电子、风力发电等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引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扶大促优战略,实行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着力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量级企业,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大力实施建筑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做强做专做精建筑业。

(二).农村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农业项目招商,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种养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特色养殖、规模种植之路,对种养户加大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区域特色,整合现有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项目,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发展品牌农业。

一如既往地继续积极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镇农业园区200亩连片钢架大棚蔬菜基地的建设工作。我们将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升,争取早上规模,早出效益。

(三).服务业经济迈向高新度。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力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篇7

为确保工作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成,下半年将狠抓九项重点工作,争取局(部)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新突破。

(一)狠抓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全力增销量、优结构、育品牌,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以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准确把握处理城市与农村、结构与销量两个关系,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在广泛进行消费调研的基础上,有效细分城市和农村、开发区和*区不同市场类型,建立起城区和农村、开发区和*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培育品牌和开拓市场,打造完善的品牌结构体系。严格执行《卷烟品牌管理办法》和《促销管理办法》,采取遵循市场规律和挖掘市场潜能“两手抓”的策略,稳步推进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做好三级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对一、二类烟、鲁产烟、单箱值等指标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确保销量提升、结构优化、品牌培育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狠抓订单供货和仓储配送工作。加强订单采集、仓储配送等工作环节的规范管理。在订单供货上,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采集信息,提高市场预测的规范性。在货源供应上,按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公平公正”原则,提高货源供应的规范性;抓好终端经营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库存,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和零售户的合理盈利水平;同时,加强对客户经理、送货员和送货司机的责任意识的教育,学习好各项应急预案,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访销和送货都能及时无误送达,提高营销工作质量。

(三)狠抓市场基础的打造。按照“培育大户、发展中户、剔除小户”的原则,做精做强市场终端,重点培育一批高规格的专卖店、形象店、连锁店,构建现代化网络终端。加强对零售户的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制定并实施《*烟草零售户培训方案》,就规范经营、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对零售户系统指导,结合*实际,分层次、按批次集中培训。同时,客户经理增加走访频次,有针对性地对零售户进行业务指导,差异服务,不断提升零售终端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四)狠抓市场的监管与治理。把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摆在突出的位置,认真排查线索,强化区域协作,精心经营案件,建立端窝打点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全年破网打点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市场、重点对象、重点渠道的监管和集中整治,特别是加强对高端市场、农村边缘市场的控制,争取在专项整治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网络线索。牢固树立“向专卖管理要市场”的观念,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关系,完善卷烟打假联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专卖管理所职能,收集零售户动态信息,建立起零售户动态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在群众中广泛培植线人,探索建立零售户相互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机制。进一步优化专卖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高案件经营能力和办案水平,更好地适应内部监管和打假新形势的需要。

(五)狠抓内部监管和规范自律。进一步建立健全自律、监管和追责有序衔接的长效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日常化。专卖部门对经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内管工作无死角。按照“谁违反、谁负责”的原则,对责任人加大惩罚力度,该免职的免职,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该移送的移送。深入推进明示承诺制度、三项检查“回头看”等活动,建立,定期开展意见征集活动,将规范经营行为置于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使规范经营、规范自律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六)狠抓实现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新突破。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总结分析前段时间的学习调研成果,充分吸取党员和群众意见,下气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一批职工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干部的品德修养和管理能力。继续深化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包片调研制度。每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要对所包片区定期进行实地调查,增强务实作风。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积极打造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发展平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平台。坚持“学练并重、考训并举”的原则,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七)狠抓考核管理和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组织干部职工,学好《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汇编》,使每名干部职工都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及具体考核指标。对照新颁布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制定严格细致的岗位目标考核方案,以岗位说明书和关键业绩指标为切入点,形成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和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建立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常规指标与关键指标相结合、岗位贡献与报酬紧密结合的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激发企业活力。

(八)狠抓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树立创新思维,大力构建制度完备、管理顺畅的制度型企业,使企业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积极组织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涉及订单采集、客户服务、货源供应、品牌促销、内部监管等关键环节的制度、流程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梳理整合,抓好制度、流程的落实和执行。强化财务预算的定额管理和执行控制,进一步压缩办公费用和各项支出,建设“节约型企业”。按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专项审计调查实施方案的方法步骤和重点检查内容,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做好整改落实,使企业管理走上严格规范的制度化轨道。

篇8

——增加值年均递增15%。

——税收年均递增15%。

——新增有一定能级和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500户,其中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20家。

(二)战略取向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是:“吸引、稳定、集聚、优化”。

1、“吸引”,就是以完善的运行环境和有序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吸引同类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以更大的体量、更高的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和扩大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及其经济发展制高点。

2、“稳定”,就是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集聚”,就是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集群发展和集聚作用,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4、“优化”,就是通过优化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进而优化我区的运行环境和服务环境,并从整体上优化以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航运物流业、专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机构和资源向我区域集结,大力发展以中介、广告、会展、知识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不断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是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产业先导发展战略。坚持我区既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稳步发展金融、信息、贸易航运、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等四大基本领域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同时,前瞻性地发掘和培养以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业为主的各类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必须体现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聚焦。围绕我区产业导向,加强与开发商沟通联系,在抓好现有新的商务楼项目建设的同时,适度加大商务楼项目供地力度,协同做好新一轮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并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

2、坚持税收增长发展战略。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注重功能升级扩容,又要注重税收落地率。以引进国内外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企业为目标,着力引进功能强、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金融机构,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不断吸引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企业品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我区,以确保税基稳定和税源拓展,促进税收保持稳定和长期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坚持功能提升发展战略。把握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势,以强化区域功能的综合提升,注重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招商引资、楼宇建设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在实施以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行业构成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区特有的区位功能和产业功能,形成与周边区域相互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快引进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衍生企业,在中心城区的区际竞争中,形成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借助我区外滩CBD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产业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巩固我区作为*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业区的核心区域地位。

4、坚持行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全区功能建设,在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过程中,突出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业的产业经济地位,结合区域楼宇优势和分布特点,合理优化行业布局,形成现代服务业的行业集群形态和集聚效应。定期分析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和跨行业之间联谊会,增进了解与合作,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5、坚持经营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入世后3—5年过渡期的特点和机遇,在广泛引进外资服务业的过程中,注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雄厚资金,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服务业接轨,走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著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争取引进国家和世界级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行业集聚的龙头示范效应。

三、“十一五”期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鼎力打造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目标,我区将努力建设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和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1、围绕外滩*江沿岸开发目标,着力打造金融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东南至*江岸线,北抵*,西面边界依次为河南路-人民路-中华路-中山南路,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该区域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确定的*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集聚区从北至南分为四大功能板块:外滩金融贸易区、十六铺商务休闲娱乐区、董家渡滨水商务宾馆区和世博会展区,将逐步提升金融贸易功能、拓展商务商业功能、补充特色娱乐功能、开辟博览文化功能。外滩金融贸易区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共同构成中心城区最具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市对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定位,要建设体现*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完善结合、以金融贸易功能为主、与陆家嘴错位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金融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其他行业及各相关配套产业合理配比、融合发展的典范。与此同时,注意CBD未来的扩展趋势,由外滩向南适当延伸,带动十六铺、董家渡核心地区新兴商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的建设,并逐步完善世博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集聚区内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1幅,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集聚区周边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3幅,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未来三年,将抓紧北部*至复兴路之间区域的开发,具体分为外滩源、外滩金融贸易区、外滩风貌延伸和十六铺三个地块加以重点推进,以尽快形成该集聚区内的开发和建设亮点。外滩源地块将建成*半岛酒店项目。外滩金融贸易区将重点推进中央商场、元芳弄、联谊商厦二期等项目建设。外滩风貌延伸段和十六铺地块将努力完成204和南外滩8-1两大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

主要措施

一是推进外滩金融贸易区规划实施。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外滩金融贸易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已于20*年4月完成并获市批准。要充分利用规划出台契机,广泛进行宣传,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以“重塑功能,重现风貌”为目标,根据外滩地区的历史、现状和风貌保护、建筑形态及功能拓展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和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机构,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按照“过境畅通,到达便捷,动静结合,公交、公务优先”的总体原则,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外滩地区的交通效率和人流吞吐能力。优化外滩地区道路系统,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启动河南路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四川路和江西路以公交和公务车为主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加大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力度,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的力度,提高外滩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

三是抓紧推进老大楼置换和改造。按照“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多元投资”的原则,实现对老大楼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随着条件不断成熟,进一步开放投资,将老大楼项目的保护与利用推向市场。对经过改造后的老大楼,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直接在市场上转让和出租经营。将市场化理念贯穿于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策划包装和宣传推广中,充分挖掘老大楼潜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外滩地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推进老大楼的新一轮置换,逐步把不符合外滩功能定位的企业和机构置换出去,腾出空间,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来。

2、围绕南京路地区功能拓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南京路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活力的商务商业核心区。北起*,南至淮海路、人民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成都路,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要利用多个传统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汇聚的优势,传承经典,渗透发展,重塑功能,聚合做强,进一步强化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功能,成为*高档商业商务聚集的标志性地区之一,展示*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重点推进路沿线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延安路、淮海路五个路口的功能节点建设,增建高档商务楼、宾馆、公寓。路北京路口的主导功能是贸易、会展、信息物流,要推进金桥广场、金昌广场和泛太平洋广场的建设;路南京路口完善商业、文化、旅游功能,在完成新世界综合消费圈和世茂国际广场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百联商城项目建设;路福州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休闲,在都市总部大楼投入使用的基础上,推动申花地块的改造;路延安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务、文化、娱乐,结合音乐厅的移位成功和品位提升,推动“大世界”项目的改造;路淮海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娱乐、商务,重点推动东方海外商务、宾馆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环广场其他地区还要完成廖创兴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大光明地块改造等。

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北至*,南至复兴东路的路两侧,包括西至黄陂路的环人民广场周边地区,是《纲要》确定的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现代服务业产业带的核心地区,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与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错位发展的态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中介、航运、信息、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行业,依托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文化中心、办公机构集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便捷的公共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入驻。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体现城市繁荣繁华景象、汇集高端现代服务业、展现新型时尚魅力特色的现代商务集聚区。

主要措施

一是塑造都市中心的空间环境。利用行政文化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依托独特的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景观条件,充分发挥*市中心窗口和众多放射状商业步行街和专业街汇集的优势,分别以新世界、世茂国际广场和明天广场为标志性建筑,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感。重视城市历史遗产,有效维护主要开放空间和观景点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视廊通道,实现传统特色公共空间与现代标志性景观建筑的有机融合。

二是加大功能型、结构性招商力度。依托该集聚区具有充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的、高级别的商务楼宇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的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入驻,侧重于吸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中介专业服务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形成诸多大企业“头脑在*”的格局。

三是加强概念包装和对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炼路环人民广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和功能特征,加强整体概念的包装,宣传路环人民广场地区优越的区位环境,日趋完善的商务商业的配套设施等。通过加强对外宣传,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的一片热土。

(二)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

按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集聚,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继续落实“集聚、吸引、优化、稳定”的发展思路,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六大重点行业,实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能级。

1、以资源积聚和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大力促进我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有步骤推进外滩老大楼的功能置换,引进海内外著名的金融、商务机构及世界著名品牌零售商,拓展以银行理财、保险经纪、基金管理、黄金交易、产权交易及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为主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服务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对其他现代服务行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到20*年,金融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金融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加大金融资源集聚和功能建设。贯彻落实“本市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关意见”,抓住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有利契机,依托国家外汇交易中心、银行同业拆借中心、黄金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研究,深刻把握国内外金融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集聚。加快外滩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努力将外滩金融贸易区打造成资源配比合理、产业生态领先、人才信息集聚,具综合性、开放性和交互为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重要载体之一。

二是大力吸引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产品集聚。充分发挥外滩地区历史、人文、区位、营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开展融合互动、错位互补。抓住中国人民银行在*设立第二总部的历史性机遇,努力争取金融监管及政府职能部门对我区金融产业政策的倾斜和聚焦。积极争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在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先行先试。

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延伸与配套产业。通过盘活外滩地区经典老大楼,发展拍卖行、典当行等金融延伸行业,引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股份制银行、投资理财公司等企业入驻,营造最具海派特色的融资和理财服务氛围。发挥外滩3号、18号等的联动效应,积极引入国际、国内著名的品牌专卖及休闲、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营造合理布局、科学配比的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2、稳固优势企业的集聚态势,着力发展物流(航运)服务业

围绕国家《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在物流企业审批、市场整合、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意见,为现有集聚的优势企业度身定制服务政策,完善航运物流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以推进*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契机,巩固全球航运著名企业已汇聚*的优势,引进新的企业,做大产业总量,促进物流航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20*年,物流航运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物流航运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不断扩大贸易航运服务业的总量和增量。发挥我区延安路、路一带原有贸易航运机构集聚经营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著名航运机构入驻。进一步克服和消化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业务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扩大进口,做大企业规模。

二是构筑网上物流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公司入驻,加快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根据我区地域特点,采用信息技术,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利用一批国际物流巨头落户*的契机,通过国内外市场融合和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吸引、培育、发展具有规模水准的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对物流企业承接外包服务给予支持。

三是促进区际联动合作,确立和保持我区贸易航运业在全市的地位。按照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在与虹口、浦东等区域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基础上,明确我区物流、航运业的主攻重点。利用全面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物流、航运机构入驻。加强同海关、港务局等航运服务机构及关键性人才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创造条件引入航运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3、以市场化、专业化为重点,着力发展专业中介服务业

积极把握全面入世后中介和专业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着力促进我区的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到20*年,中介和专业服务业要形成由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中介专业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继续保持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优势地位。

一是争取引进国家级和世界级中介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依托已经入驻的知名企业,做大会计和法律服务业,做强审计、物业顾问、资产评估及其它类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二是加快引导经营规模、业绩、品牌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或国内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以倡导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拓展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实力和服务领域。

三是鼓励工程、高新科技、专利、专业保险公估等市场专业技术类中介机构走现代化和专业化道路,加强服务专业深度和特色,建立和保护中介专业服务的自主知识产权。

4、以公共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及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把握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我区现代服务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到20*年,信息服务业要形成由10户以上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信息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以上。

一是继续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行业。进一步发挥*科技京城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要载体的作用,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品开发及其服务方面形成集群优势,引进国内外头脑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软件研发工程,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充分利用我区电信服务企业集聚的优势,巩固发展移动通讯、固定电话、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区域性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其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延伸行业。充分借助我区电信服务的集聚优势,发展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服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等,逐步形成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信息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三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我区南京路、北京路的商贸商务功能调整,完善网上购销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网上交易、展示、服务等基本功能为特点的现代服务贸易业态。进一步加大和优化银行卡、电子钱包(付费通)等消费环境建设,推进传统商业向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商业转型。

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全区政务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的窗口,推进“市民信箱”等政府公开信息的建设和使用。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政府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亮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会展广告服务业

抓住广告业全面开放和举办世博会会展业提速发展的机遇,吸引和集聚会展、会务、翻译、广告等行业,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新突破。到20*年,广告会展业要形成由10余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会展广告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理顺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集聚优势企业,做大广告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重振*广告业的雄风。

——利用一批全球领先的广告公司和国内大型的新闻出版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入驻我区的优势,着力打造广告业集聚区域,形成优势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利用我区老大楼的文化元素和内涵的优势,大力吸引中外资广告企业入驻*。由于广告业对那些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大楼有浓厚兴趣,而我区老大楼资源丰富,老大楼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宽裕,正好适合广告公司对空间的特殊需求。

——按照市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定,协调、整合我区高架道路、楼宇立面、广场等户外广告阵地资源,形成集约化管理、开发、利用的态势。

——利用文艺展演、剧院、电影、群众性文化展示活动等场地,开拓发展新的广告领域。

二是抓住世博会历史性机遇,发展*特色的会展产业。

——结合*江岸线改造和世博会场馆建设,择地建设1—2个具有国际水准和鲜明*风格特点的会展场馆。

——借助商务会展、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积极培育发展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赛事、会务、旅游等新产业。

——加强本市与长三角会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联手推出会务、会展、商务旅游等新活动,吸引商务、旅游人群的集聚。

——加强与国际会展集团的合作,引进会展、会务策划企业及管理人才,吸引国际重大会展、会议加盟*,形成新的会展产业链。

6、以满足新需求的服务行业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潜力服务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转型后的新兴行业,培育发展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派生的新型服务行业。到20*年,新兴潜力服务业要形成由5-1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新兴服务业税收争取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依托*江两岸综合开发和南外滩沿江地区的功能建设,凭借*江水岸资源优势,大力拓展水上观光旅游服务业等新型服务行业。

二是紧紧瞄准国际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发展,以及我国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三是结合我国入世后五年过渡期已经过半和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形势,依托*“四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发展策划咨询、投资论证、技术服务等创意产业。

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专业事业转轨的新型社会服务行业群。

(三)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把现代服务业放到区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研究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全覆盖的招商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工作目标化、任务项目化、考核数量化。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协调服务体系。

1、建立*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其职能主要是确定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全局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协调解决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现代办。成立两大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机构,突出集聚区功能特色,负责编制集聚区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并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衔接,促使计划和方案实施。按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和一业一责原则,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举措,并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明确分管领导,明确项目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确保任务落实。年终考核评定。

2、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参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关设立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举措,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从20*年开始在区财政年度预算资金中安排引导资金,以后年度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适度增加规模。实行专户管理,滚存使用。设立“引导资金”的目的,是引导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引导和促成关键项目或闲置资源投入使用。

3、形成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聚焦。强化规划引导,促使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现代服务业两大集聚区内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存量楼宇资源,充实和提升楼宇质量。改进目前对现有楼宇资源的管理方式,鼓励楼宇业主整合资源用于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要及时主动把握国家和市有关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市相关部门争取部分尚未取得操作经验的政策在*先试先行。积极争取有关扶持政策,形成市、区互动发展氛围。争取市里给予外滩与浦东陆家嘴同等的产业扶持政策及规划和土地政策,促进外滩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

4、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六大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在地统计制度。加强现代服务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定期对重点区域、楼宇、企业实施跟踪统计分析,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明确各项指标的界定和报送程序、方式,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