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3-03 15:56: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教学;思路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自然也应有所区别和创新。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方法即是其中之一,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进而应用到高职教育的规划发展工作中去。

一、专业竞赛的现状与背景

(一)世界范围的专业竞赛。

从全世界范围内看,高等院校的专业竞赛由来已久,早在1950年即成立的“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IVTO )”(后改名为“世界技能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并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活动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竞赛,涉及40余个工种(项目)。我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开始组队参赛。

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参加过不少类似的竞赛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的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举办的国际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根据大会主题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法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举办的“大学生Scilab软件国际竞赛”,Imagine Cup 微软全球学生大赛(微软创新杯)等。

(二)我国专业竞赛活动现状。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与特色的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就内在地需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以便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时质量水平,同时树立标杆促进教风学风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涌现,尤其是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7个部委(市)联合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7年举办以来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并于2010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总体计划,并成为 “世界技能组织”特别关注的赛事。还有一些全国性重大竞赛如由劳动与人力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教育工程”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等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软件专业设计与开发大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央电视台及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纷纷涌现。

据劳动和社会资源保障部举办的“中国就业网”透露,2010年,全国共开展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活动31项,近千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踊跃参加。其规模之大、参与院校、企业和国家单位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另一种形式的“高考”。

在此形势影响下,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促进专业竞赛的政策与措施。仅就广东而言,2010年2月,广州市就专门出台了《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方案》,同期间广东省也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0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通知》(粤教职函〔2010〕74号)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和相应措施的出台,为各高校专业竞赛的蓬勃开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

(三)各高校教学与竞赛结合开展情况。

许多大学在参加各种竞赛的活动中,对专业竞赛的组织、人才选拔与培训、竞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竞赛对教学的促进等都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普遍认为通过专业竞赛对教学、人才培养在很多方面带来了好处。如广州铁路技术职业学院通过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实施“赛教结合、寓教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学校将竞赛看作正常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定期组织各种竞赛(开展学年竞赛、学期竞赛,甚至开展月赛),通过竞赛,以期促进教与学。有些学校针对竞赛成立了专门的队伍、提供了专门的教学设施、建立了各种竞赛培训和教学平台,如北大的OJ平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竞赛与学分互换等,把竞赛作为一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起来。

甚至有的高校直接参与承办各级专业竞赛赛事,如以上所有国家、省市级别的重大专业竞赛,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各高等院校中举办的,这些院校如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承办大赛获益良多,其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均走在同类院校前列。

二、专业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思路探讨

高职教育作为上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制短,一般学制只有三年甚至两年;二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面向社会、偏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三是具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教学做结合。因为学制短,要完成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就势必要求教学应该具有高效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高的学习目标;因为强调应用,所以教学模式上不重知识的传输而是注重技能的培养;因为强调实践,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引进社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就很有必要形成对普通高等教育理念和形式的双重突破,积极寻求适应高职教育内在本质和特点的全新教育活动形式,专业竞赛就是适应了这种内在需要、并充分展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创新举措。

(一)专业竞赛与当前我国乃至世界流行的教育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其核心观点有三个:一是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二是学习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三是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教师创造学习环境,包括“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而专业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因而较好地体现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近年来,国际上又开始流行一种“多元智能”的教育思想。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一理论很好地回答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等的差别性问题,并且与专业竞赛的举办的背景指导思想有着高度的吻合性。

(二)专业竞赛可以提升高职教育的效率,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学制里快速成才。

高职教育相对于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高效率,就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让学生参加大量的技能技术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专项技能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功。而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学生多是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线以下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另辟蹊径,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和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兴趣、劳动兴趣、创作兴趣等学习心理原动力,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树勤学苦练的技能学习学风,尽快真正熟练掌握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技术,这种高效率正是高职教育所需要的。

而无数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读书记忆考试方面虽然普遍表现差强人意,但在动手操作方面却不落下风。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竞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以往沉睡的潜能得到唤醒,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学生为准备竞赛往往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攻克难关,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前所未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配合精神。

(三)专业竞赛适应了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相结合的内在需要。

当前的各种专业竞赛的内容不外乎涉及两大主题:一是专业基本功竞赛,主要展示参赛选手对专业基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二是作品竞赛,主要展示参赛选手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表现能力。当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纯粹实施理论教学,一门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往往表现得好像根本没有学过一样,随学随忘,即使偶尔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也往往是只鳞片爪,零碎而不成系统,很难有效地完整完成一项专业工作任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多偏向形象思维能力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很多高职院校特别重视绪论课或第一堂课的系统而深入的讲解,并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强调教学做结合。然而即便这样,由于各门课程常常是延续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学生常常随学随忘,依然不能最终解决学生扎实而系统掌握该门知识技能的问题。

专业基本功竞赛一般都能涉及到教学做设定的各关键环节,使学生通过竞赛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贯穿结合起来。而在准备相应专业竞赛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详尽的知识与技能分解并制定训练计划与任务,所以专业竞赛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强化和检验学生基本功的过程。而作品竞赛就具有更完整的体系性和项目真实性,需要组织专门的竞赛团队、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任务协作与分工,这样就在无形中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能更直观、系统、深入地反映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考试更能反映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把握程度和实际运用效果,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了专业竞赛与教学考试的学分互换。

(四)专业竞赛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综合素质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社会接班人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往往是社会迫切需要的“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当前社会上看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成功与否,一般有两大标准,一是学生的就业率,二是学生的专业竞赛水平,这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所学校的专业竞赛水平高,其学生就业也会受到普遍欢迎,而一所学校良好的就业率背后,往往也是由较好的专业竞赛表现支撑的。这是因为专业竞赛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专业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事先通过严密论证和科学筹划的,既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又有高校的专家意见,更重要的还有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因而反映了社会的最新水平或需求。

甚至很多专业竞赛如“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 微软全球学生大赛、“思科杯”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腾讯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都是由企业独立举办的,这些企业之所以愿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组织竞赛,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所以我们看到历年来各种大赛中各项专业竞赛的优胜者往往成为香饽饽,很多人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以优厚的待遇条件抢走。而那些各类竞赛获奖较多的学校也自然被视为人才培养整体水平较高,其旗下的毕业生即便没有参加竞赛也可以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五)专业竞赛促成了专业课程教学综合运用,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程教学体系为主的,各门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难以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引入专业竞赛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专业竞赛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要么完成一系列软件设计练习,要么通过一些具体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有目标的培训中,无疑会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能使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在近些年超常规快速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的很多环节还很薄弱,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恰好能对高职院校的工作起到全面的监测作用。

专业竞赛固然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内在需求,但并不是说可以随意组织举办或参与。专业竞赛活动的内容应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符合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技能教学的相应要求,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一种强化、提升或有益补充,并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教学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作者单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洁.人社部启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产业升级竞争力[EB/OL].http:///html/report/30817-1.htm2010-10-21.

篇2

Capstone课程,即整合性实作课程,或顶点课程,是指大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的教学过程[1-4]。这里的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大学多门课程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多面向的,或在技术、专业方面存在相互冲突;是一个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需创新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实务上最新成果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考虑现实环境多方面的约束,如人力、资金、设备、材料、信息等;问题本身可能对社会及环境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学过程能够覆盖多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Capstone课程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众多版本规范中都明确提出将Capstone课程作为本科工程教育的重要必修课[5-7]。美国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纽约创办的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CPD),最初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7个协会组成,现已发展成为由30个专业和技术性协会组成的联盟。ABET作为一个非官方的中介性、非营利认证机构,其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得到了美国教育部(USDE)和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的双重认可。ABET目前主要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等4大学科领域开展专业认证。在ABET颁布的最新工程专业认证规范中,要求每个参与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向学生提供整合性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8-10]。国际上其他隶属于Washington Accord, Seoul Accord, Sydney Accords3个著名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如中国台湾的IEET、加拿大的CEAB、韩国的ABEEK、澳洲的EA等都有此规定要求[11-12]。工程教育中开设必修Capstone课程,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开课模式上,无论是Stanford、Berkeley、MIT等国际著名高校,还是IEET认证过的中国台湾高校,都规定Capstone课程教育中,学生必须分组执行教学计划,而非个人执行计划,专业要制定统一的执行规则,课程内容要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核心能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高等教育对顶点课程的关注还很少,学术性的介绍和研究也不多见。据粗略考察,在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只有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顶点课程有所提及,并将其定义为“?楸弦蛋嗫?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但是关于课程开设的内容、形式、时数则没有详细的规定。

与此相似,在中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Capstone课程也难觅踪迹。一些类似的设计课程,如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评量方法,以及课程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检视方面来看,这些课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Capstone课程,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5-2016学年开始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接受“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14个试点专业之一。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造为Capstone课程,并从开课模式、课程成绩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检视等方面开展了Capstone课程教学初步探索。2016年9月12-13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入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地访评,通过查阅Capstone课程教学档案、现场考核学生等,对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文拟对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Capstone课程教学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推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效,促进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一、Capstone课程体系的建立

Capstone课程不是一个单一课程,而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是因为,要完成Capstone课程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学生核心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与其他先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依托产业界专家,对课程进行改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挑选若干实践课程,建立从Cornerstone(基石)课程到Capstone课程的一整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见图1)。

Capstone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是Cornerstone课程,即基石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数学建模竞赛、CAD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基础类设计竞赛,这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少数核心能力解决模拟工程问题的初步体验。

第二层次是衔接课程,针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深基坑与边坡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单科设计类课程,以及每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第二层次的课程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了整合一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解决教师设计出的工程问题的机会,是Capstone课程与Cornerstone课程的衔接桥梁。这些课程中的专业课程设计常常是个人完成课程计划,而结构设计大赛、BIM设计大赛则是小组合作完成,旨在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第三层次是Capstone课程,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称为土木工程设计实务课程,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表1是Capstone课程纲要。从表1可以看出,Capstone课程教学以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为主要教学过程,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部核心能力的训练,通过Capstone课程教学,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Capstone课程教学初探

(一)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改造“毕业设计”为Capstone课程

在中国高等教育设置Capstone课程有两条可能的路径:一是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增加Capstone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阶段过渡。但是这要增加总学分,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对本科教育中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进行改造,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中包括整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专题实作课程,即Capstone课程,是通过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造实现的。该课程为必修课程,6个学分,分别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其中第一学期5学分,第二学期1学分,合计6学分。因大四第二学期中途安排毕业实习,所以Capstone课程是结合毕业实习一起进行的。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进行系统改造,以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采取分组进行,每组学生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4人,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由组队。每组完成一个工程设计实务课题,课题类型围绕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有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等。设计过程中强调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倡跨小组的合作。工程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生产实践。

第二,为涵盖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扩展Capstone课程内容,Capstone课程主要内容有: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中外文献阅读、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与伦理分析等。

第三,改造课程成绩评量机制。为避免出现不同指导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偏差,规定Capstone课程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量成绩(占总分的50%)、两位评阅教师对Capstone课程报告书的评阅成绩(取平均分,占总分的20%)和Capstone课程汇报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依据汇报答辩情况评定,占总分的30%)。

第四,为每一个课题小组安排一名

业界专家,参与课题指导和成绩评定。业界专家参与Capstone课程教学的优点是:一是为课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提供便捷途径,业界专家承担的工程项目就是最好的Capstone课题;二是为学生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提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直接参与业界专家的工程项目;三是提高了Capstone课程成绩评定结果与业界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二)创新Capstone课程开课模式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出题,每个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一人一题。这种开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题很多,大部分的设计题目都是教师虚构的,如某某宾馆设计、某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每年的题目基本一样。二是学生做也是假做,虽然按照一些行业规范进行设计,但是无论是房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都仅仅涉及结构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解决的问题不能算是整合性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课题涵盖核心能力少,学生不能得到系统的土木工程设计训练。三是一人一题,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不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而且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是对毕业设计的一再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业界专家正在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Capstone课题,这种真题训练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锻炼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最好途径。真题还需要真做,以一个实际的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为例,课题任务应当包括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现场测试、室内测试、防护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伦理分析等。虽然任务较多,因为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人的负担会减轻很多。

课题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针对课题任务的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指导。注重引入业界专家担任?n题指导教师,围绕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实务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体验产业界的机会,向学生传授业界流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使课题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业界标准,而不至于“院校味”太浓厚,脱离实际。

(三)探索Capstone课程教学成效检视办法

准确评估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改善。依照课题分组、分阶段进行的Capstone课程教学,与一般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不同,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也不能仅仅依靠课程成绩来完成。问卷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Capstone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检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设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问卷调查表(见表2),针对每一项专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进行调研,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得到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度,检视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

团队协作能力是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十分重视的观察点。Capstone课程教学的沟通主要有课题组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现场调研过程中与业界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Capstone课程的执行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Capstone课程执行中学生团队协作问卷调查表(见表3)。该表由课题指导教师完成,针对每一位学生在课题执行中的团队协作表现,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在Capstone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情况。

三、结语

与土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设计相比较,Capstone课程在开课形式上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强调业界专家参与教学实践,确保课程教学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课程内容要涵盖绝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能简化课题任务。

Capstone?n程作为大学四年的总体课程,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使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更加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一般规范要求,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要积极开展Capstone课程体系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利用高等教育基本原理与高等教育历史分析方法,论证Capstone课程体系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建立Capstone课程体系教育理论,指导Capstone课程体系的创新教育实践。

篇3

一、学校特色办学背景及成效

(一) “兰雅文化・合作课堂”打造坚实教育中轴,“洒扫应对・经典诵读”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一轴”获得丰收。

1.上下齐心协力,共行教改实验。

号召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年,新课改的推进也有十年之久了,但是,目前的教学状况仍堪忧,虽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不会合作学习。导致出现了“师源论”、“生源论”、“时源论”的怪圈,即没有好的老师(名师)、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就出不了好的成绩。

多年来,五一中路学校一直重视抓好“教学质量”,但由于所处地段偏僻,生源质量较差,在校学生的学习普遍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自信心不足,合作意识差,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合作课堂”恰好能弥补了传统课堂的这些缺陷。它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来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合作课堂”也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合作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互助品质,让学生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与集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人人都得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学生,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于是,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先后派领导、老师到南宁市二十九中、隆安中学等地考察学习,借鉴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进行“合作课堂”教改实验。

我校自2011年11月起,开始实施“合作课堂”教改实验。首先,建立健全了“合作课堂” 教学改革实验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教学实验工作室”,组建“合作课堂”核心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活动安排等规章制度,加强对课改核心成员的培训和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合作课堂”教改实验。其次,先后利用双休日、署假对教师进行“合作课堂”教改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全员培训,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合作课堂”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再次,开展专家会诊课、学科研讨课、课例观摩课等一系列教改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新课、探究课、复习课等课型的“合作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教改研讨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合作课堂”教学技能。最后,通过“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第一轮教师技能达标验收测评工作,全体教师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并涌现出各学科的教学能手,为合作课堂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不断的加大投入,数字化已开启了我国教育革命的新时代。为了探索基础教育的数字化发展,2012年我校着手构建“数字化平台下的合作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从三个实验年级逐步向全校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如2013年秋季学期的期考统考中,小学部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综合排名均排学片第一,初中部的数学、英语排名江南区第一。2011年中考,考上二三中重点高中14人,47人考上示范性高中。

两年来,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广西区内的南宁市、河池市、崇左市、钦州市、柳州市以及贵州省等地的近200所学校、2000多名领导、老师的来访、观摩、交流;数字化合作教学得到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为推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所做的探讨和取得的成果,在南宁市乃至广西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2014年,在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合作课堂名师培养计划”和“特级教师培英”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以“合作课堂名师培养计划”中的16名成员组成“合作课堂文化建设核心小组”,以成立工作坊、开展教改论坛、读书茶会、教师幸福生活沙龙等方式,每周三下午开展系列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探索解决“合作课堂”教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突破“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瓶颈,探索适合本校教师学生特点的“合作课堂”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合作课堂”核心小组为中心,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推进“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教改新秀和一批教学能手,如:在广西第二、三届“合作教学”精彩展示中,韦凯男、覃剑花、蒋丽华、何志成、谢小娟、谢丽梅、陆嘉庆老师荣获“最佳课堂”称号;在广西首届“合作教学”文化节中,黄蓓、肖喜农、覃馨影作了主题发言并获“优秀奖”。

2014年,在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创新评选表彰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先进单位,罗周胜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先进工作者。我校的数字化合作教学也得到了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南国早报》多次对我校合作课堂展示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2.以课题为手段,打造“兰文化、雅教育”校园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在 “十二・五”开局之年――2012年,我校开展了广西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的立项工作,按照课题计划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

以“(君子)兰”的文化为内涵,以“(淡雅)紫”为主色调,“君子安雅”通过追求真理之真、发掘人性之善、发现创新之美来培养“四雅”新人――“雅服(穿着儒雅)”、“雅言(说话文雅)”、“雅行(举止优雅)”、“雅趣(志趣高雅)”。以“雅”的教育为核心,精心塑造儒雅教师(仪表端雅、谈吐芳雅、举止优雅、志趣高雅)、用心培养文雅学生、尽心打造三雅校园(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就是五一中路学校“兰文化 雅教育”的校园文化内涵。

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十佳”学生,做“四雅”新人主题活动。班级每周评选一次,年级每月评选一次,中小学部每半个学期评选一次,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并且评选一次,表彰一次。并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获奖,现在,我校掀起了争做“四雅”新人的热潮。

以“兰的文化、雅的教育”为平台,以争“十佳”学生,做“四雅”新人为着力点,按每室“一兰”,每室“一雅”的要求,整合布置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爱国主题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

作为南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南宁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我们力图通过诵读经典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中国儒雅的传统文化来深化学生的内涵,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以养成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

首先,每一个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必须参加“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诵读经典、赠书送礼(学校依据课题成果分别编写了校本教材《书香百年出经典》和囊括学校所有文化内容及名家关于“兰”的名篇的《蕙风雅韵》这两本校本教材)”的开笔礼仪式,使他们初步感知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学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精辟文化,为成为“四雅”新人迈好第一步。

其次,我们将“洒扫应对”、“经典诗文诵读”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来展示学生制作“洒扫应对”手抄报及班级板报、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迎国庆、校庆、迎新会等活动相结合,举办”经典诗文伴我成长”诵诗比赛、“励志歌曲”大家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洒扫应对”,提高“洒扫”的意识,培养“应对”的能力。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再次,开展“日行洒扫”、“日读一经”、“日行一善”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诵读行为。如在“洒扫应对”方面通过开展晨扫、每天一大扫两小扫、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认真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保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微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生活本领。“日行一孝”感恩行动,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

此外,学校每月还组织“兰雅志愿者”到南宁市“阳光护老院”进行慰问帮扶活动,并与二桥南社区联手成立“莘莘学子情,爱暖空巢心”师生志愿者服务队,慰问帮扶社区的空巢老人。让师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学洒扫,知应对”,用行动照顾老人,用心灵抚慰老人,从而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心灵境界。开展“生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通过与父母互赠礼物、接受老师同学祝福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对师长培养的感恩之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魂雅行・诚信在心”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2014年起,我校合作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为解决课改中的一系列难题,学校成立了核心小组,专门进行学校“合作文化建设”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核心小组的老师们接触到了畅销全球80个国家的世界级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纷纷被这本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的魅力所折服,于是倡导全体教师通读了这本书,并在学校掀起了戴手环“改变爱抱怨”的运动,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为每一位读者配送了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并告知读者“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1.5亿人热烈参与了这项活动,且效果显著。

这个小小的紫手环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思考:首先,手环的紫色与学校校园文化中的紫色不谋而合;其次,这样一个橡胶做的紫手环便宜又环保,且美观又便于随身携带。在经过学校领导和负责德育教育的老师们的研究,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后,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发起了“诚信紫手环”活动。紫手环使用规则如下:①开始将诚信紫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②当你发现自己正在说谎、欺骗或者失信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③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说谎、欺骗或者失信,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④坚持前面的规则。可能要花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你才能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无谎言、不失信的目标。

2014年6月,恰逢南宁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在我校召开,“兰魂雅行,诚信在心”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暨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诚信紫手环”使用启动仪式应运而生。接下来,学校就势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各个领域深入贯彻“紫手环”的使用理念,“诚信考试”、“诚信作业”“诚信工作”等系列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

扎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广西电视台交通频道也多次到我校录制节目,宣传我校的兰雅校园文化。而且,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举行“兰魂雅行中国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以及“兰魂雅行中国梦”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并以校本教材《书香百年出经典》、《蕙风雅韵》为主要内容,抓好校本经典诵读课;以校报《兰雅苑》为载体,更让学校“兰”的文化、“雅”教育深入人心。

(二)“民族艺术・科技创新”丰满特色两翼,高雅志趣特色教育培育四雅新人――“两翼”硕果累累

为使“两翼”更加有力,学校充分利用南宁市“十二五”A类重点课题《南宁市“五一路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中与新加坡相对应的实验学校这一特殊身份,借助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的研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民族艺术教育,进一步为实现“一轴两翼”办学格局的目标锦上添花。

1.民族气息浓厚的艺术教育特色培养高雅志趣

作为一个普通学校,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需要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2009年春暖花开时,南宁市校外艺术活动中心计划在南宁市众多学校中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团体,这正好与我校的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相契合。为了拿下这个艺术项目,学校领导、老师带着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诚心和志在必得的恒心三番五次与中心李颖老师交流、沟通,最后,终于打动了她和中心的相关领导,使这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堂鼓乐队在五一中路学校生根、发芽。

成立之初,学校邀请广西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李平老师策划乐队的定位,打击乐专家黄乐作为专业指导,学校主管乐队的音乐老师主要负责乐队的管理及平时的训练、排练工作。校内,乐队负责教师努力做到每个学期、每个月都有训练及排练方案,检查每个孩子对演出曲目的打击乐和舞蹈动作的掌握及与背景音乐的配合程度;校外,教师积极联系相关专家,协调各种关系,从鼓乐队的原创音乐的产生、相关专业教师到学校的指导、重大演出活动的策划和相关专业比赛的参与等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为敲出了五一中人的品质、打出五一中路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邀请广西京剧团专业作曲家为鼓乐队谱写了一曲具有壮乡特色的代表曲子――《欢欣鼓舞》,鼓乐队也因此而得名。

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欢欣鼓舞”民族鼓乐队终于不负重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自2009年7月成立以来,鼓乐队凭着精湛的技艺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荣誉。鼓乐队的队员均获得由中国民族管弦协会颁发的打击乐五级、七级证书。

2. 不断创新的科技教育特色培育四雅新人

良好的科技教育设施,是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2013年9月学校利用教育部下拨的乐高教育套装,创建学校机器人实验室;2014年初,我校成为了加强第一、第二批南宁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的学校之一,获得了由南宁市科协和江南区科协下拨的专项科技室建设经费,用于学校科技室改造。这些基础建设有利于学校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今,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有: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三模一电活动(即航模、车模、建模、无线电测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应用试验项目等。

现在,我校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融入到了令人快乐的活动中,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强了实践能力,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青少年机器人、航模车模等竞赛项目,在南宁市保持先进水平,并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大赛获金奖。07年代表广西参加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获初中组金奖;09年机器人作品“火星搭桥―探索机器人组合”,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工程创意赛二等奖; 2011年,机器人创意项目“跳琴”荣获第八届“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一等奖;2012年,机器人创意项目《仿纳米布沙漠甲虫空气取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设计项目一等奖(金奖)。

二、学校特色办学的启示和普遍意义

1.优秀的办学人才

优秀的办学人才必须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团结群众、能够苦干实干等优秀品质。也就是说,好学校必须拥有齐心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好的书记和校长。

2010年8月,学校更换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之初,便对学校建设进行了五年规划,朝着巩固和加强“一轴两翼”办学格局、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文化底蕴深、科技素质高、艺术涵养好、儒雅贤淑美”的江南名校的目标而努力,整个班子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奋进,使这所学校不断前进。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时任南宁市教科所邓雅学所长的指引下,罗校长见识到了“合作课堂”的魅力,并把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荐给班子。经过班子的讨论、考察学习,最后决定将教改进行到底。

要让老师们完全自己长则几十年短则一两年而且运用娴熟的教学模式去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教改前的教师观念转变工作和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幸好,学校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们请来广西英才心理教育团队来为全体教师的合作课堂教学技能做具体指导,然后进行全员封闭式培训。

如今,学校教改之路已经走了三年,期间曾经有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对这一改革提出质疑,也变着法想恢复传统课堂,可是学校领导班子顶住各方压力,没有争执、没有拆台,紧紧团结一心始终坚持走“合作课堂”课改之路不动摇,这是学校课改走入深水区,能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

2.把科研课题作为抓手

“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带动学校各项建设”是五一中路学校能够在普通学校闯出一片天地的重要原因。罗校长常说:“把我们建设学校的重大工作都做成研究课题,一来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二来是作为课题,大家都有事做,也必须做,这样老师们评职称也有材料了。”因此,学校的“一轴两翼”建设就是按照这个模式推进的。

首先,学校开展了广西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研究工作,还把这一课题与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兰文化,雅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个课题就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总领学校的一个大课题。

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如被评为B级科研成果的广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依托社区,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平台》的课题研究工作,还进行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子课题《“实施合作学习,构建合作课堂”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在特色教育方面,学校借助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深化艺术和科技两方面的教育研究,积极努力研发校本教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信,乘着党的十的东风,载着五一中人的梦想,明天的五一中一定会实现新的跨越与腾飞!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统计源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