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习护生自我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实习成绩;临床工作能力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扩大及护理继续教育的开展,护理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截止“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达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1]。其中大专学历达51.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护理专科生只有把握好就业核心竞争力[2],既临床操作能力,才能与护理本科的专业力、思维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等核心核心竞争力相抗衡[3]。
本研究对某医科大学的120名实习后期专科护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实习后期专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的状况,明确两者关系,并分析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0年入学的120名护理专科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0名。其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个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下旬,是护生结束临床实习准备返校的月份。
1.2方法 使用统一指导语,集体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1研究工具 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专科护生的一般情况、性格、大学理论成绩、家庭情况、对学院以及带教老师的评价及带教方式的态度等12项内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被试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范围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0.87,重测信度=0.83(P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以下统计方法:①采用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用百分比、均数描述调查对象自我效能感情况。③应用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比较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差异。④应用散点图统计图形描述护生实践成绩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2 结果
2.1调查结果 护生大学期间理论成绩绩点为1.8~3.3,平均(2.55±0.34)。护生临床实习成绩得分为83~99分,平均分(91.44±3.94)分。表一显示护生对本校护理学院老师的评价是极高的,负面评价是没有的,说明学院护理老师确实对护身起到正面影响作用。而护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地的评价相对较差,说明临床护理带教队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2.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况,见表1。
2.3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以护生的后期实习成绩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各项为自变量进行分析,一般资料中对护生后期实习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大学绩点、专业的态度、实习老师、实践成绩,见表2。
3 讨论
3.1打好学生在校理论基础,提高实习实践成绩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成绩以中等为主,尖子生相对较少。表一显示理论成绩越高,越有助于临床实践成绩的提高。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指导实践不强等问题[4]。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扮演好护士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生实习前教育。
3.2关注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促进护生临床实习成绩的提高。表2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成绩。态度决定行为,护生只有对自己专业充满热爱,才会积极投入到本专业各方面学习上,致力于各方面能力提高。专职护理教师和带教教师应共同关注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稳定护生的专业态度,使其能热衷于护理专业,提高其各方面素质。
3.3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护生的影响 表2显示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实习成绩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并且相关性显著。.提示:①带教教师应该改进带教方式,定期召开师生交流会,倾听护生的心声,分享彼此的体会,结合护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计划和实施实习方案;③关心护生的需要和感受,渗透人文关怀,为她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
4 结论
明确护生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临床实践能力的关系,对于护理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护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护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成绩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将其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等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2]黄谨耘.护理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3032.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急诊技术、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文书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医学的发展,对内科专业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护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护理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鼓励护生多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多学科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护理操作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专业查房时,每位同学做好笔记,带教老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向同学提出问题,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评价实施几个步骤。掌握急诊技术,如:三腔管压迫止血、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的护理操作。实习期间,护生总是认为打针、输液是较重要的,常常忽视对病情的观察。带教老师要向护生宣传观察病情的重要性,要注意患者每一细节的变化,通过观察直接获得患者病情变化的资料,判断患者的需要,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可向大夫提供护理查房的阳性体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另外,对临床上的新器械,定期向实习护士讲解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规范护理病历的书写,使之尽快进入护士角色;介绍内科病人常用的药物及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要培养护生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培养护生养成腿勤、眼勤、口勤、手勤的良好习惯,逐步锻炼和提高实习护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内科专业技能素质,为将来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身心素质培养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3]。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环境嘈杂,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且服务对象是人,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断送一条生命,因而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要求护生积极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去。护理工作既平凡、琐碎而又繁重,实习前的热情与现实场景形成明显的反差,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认可,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等情绪。再者,跟着带教老师值夜班,无规律的“三班倒”工作制,扰乱了护生自身的生物钟规律,有时还会受到带教老师的批评,这严重影响了护生的身心健康。护生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应选择热爱护理事业的优秀带教老师带教,对待实习护生态度要好,多表扬少批评,营造惬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护生的工作兴趣。定期进行优秀护理工作者报告会,用榜样的力量来消除其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内科护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议合理客观的自我期盼值,对待学习、就业、家庭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状态。
1.实习护生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实习护生面对压力时所选择的应对因子最多的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选择退避、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2.各种类型的应对方式
各种类型的应对方式在SCL-90自评量表中各个因子得分都显示出不成熟型>混合型>成熟型,且各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意义。
3.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分析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我们将两组SCL-90设为因变量,将SCL-90与应对方式设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α水准均等于0.15。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子是偏执、情绪稳定、合理化等。
二、讨论
从调查结果能够看到,在临床护士实习期间,面对压力的时候,所采取应对方式的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面对压力时选择较为成熟方式应对的护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评测得分较高;而选择不成熟方式加以应对的护生,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佳,评测得分也较低;选择混合方式应对的护生,其心理健康评分处在不成熟与成熟中间。护生面对压力的时候所选择的应对方式不同,那么他们所反应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有所差异,选择应对方式越成熟,那么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在临床护理教学指导中,应该注重下面几个问题,以确保护生能够在实习中更好的应对压力,以及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1.注重情感对于人的能动性作用
对于临床护生而言,其实习质量与他们所投入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关联。注重对护生情商问题的养成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去认识自我,找准自身定位,规范自身的心态与行为方式,从而确保实习效果。从现代教育理论的层面来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充分融入了情感治理的因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护生树立对于专业学习的自信,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让护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此一来,当护生进入到实习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自主性地调节情绪,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大对实习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力度
实习护生在从学校理论学习进入到实践实习的过程中,怎样更好、更加及时地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变换,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将是决定其实习质量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对临床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力度,在校学习期间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培养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独立能力及对待职业的责任感等。
3.帮助护生做好实习工作前的思想准备
护生对于实习工作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是降低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为了避免护生进入工作环境以后茫然不知所措、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应该动员护生提前了解关于实习的知识信息,如自己多读书、多上网了解实习工作,学校组织一些实习前的指导讲座、请护理专业毕业生回校作交流报告等。只有护生做好充分的自身准备,理智地应付困境,平心静气地淡化烦恼,才更容易找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压力。
4.制定可行性学习计划,提升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职业危害也日益增加,成为危害护生健康的潜在因素。目前,护生在传染科普遍存在职业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等,因此,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是传染科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避免遭受各种不必要的危害。
1 一般资料
我科有床位60张,主要收治肝炎、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途径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科每年承担护生临床实习200余人,每月接受10名实习护生,每名护生在传染科实习4周。其中,80%为大专生,15%为中专生,5%为本科生。
2 护生在传染科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
2.1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在护生中普遍存在,如上班时随意用手接触面部,接触病人或污物后不洗手,被针或利器刺伤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等,对传染科一些无形伤害、慢性伤害缺乏认识、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毛秀英等[1]调查显示,国内26所护士学校、学院均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
2.2 容易发生意外损伤:护生进入传染科实习后都存在不同程度胆怯、紧张、恐惧心理,加之防护意识缺乏,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回套注射器针头时刺伤,安瓿割伤等。有报道证实,通过一次性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2]。
3 护生在传染科实习面临专业危害
3.1 锐器刺伤:注射器针头回套时刺伤最为常见,锐器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3]。
3.2 生物性危害:护生在传染科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可能携带有细菌、病毒,受感染的机会多。
3.3 化学性危害:空气污染、化学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各种消毒液可导致眼灼伤,使人胸闷、气喘。护生对化学性危害的认识尤为缺乏。
4 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实施方法
4.1 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传染科全体带教老师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防护培训。每周有1~2 h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课,对实习生实行一对一带教。
4.2 护生的职业防护管理:护生进入传染科前 ,接受职业防护培训,有老师演示。课程内容:锐器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护;常见6步洗手法及卫生要求;传染科常见危险要素的防护。掌握内容6步洗手法,接触病人前后洗手,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污物必须戴手套;注射器针头不回套;正确使用锐器盒;锐器损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护生的防护教育贯穿整个过程,进入科室第一天要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性的培训,护生实习结束填写反馈表,反馈表中有专项针对专业防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5 讨论
5.1 师生互动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实行师生一对一互动教学,带教老师针对护生各人情况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内容,适时增加护生操作机会,放手不放眼,加强护生操作时的监督和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由于带教老师相对固定,护生的培训计划能系统、持续完成,师生间信任、了解程度也相应提高。
5.2 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选择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扎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做带教老师能起到榜样作用。护生在传染科实习期间要及时发现并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防止因紧张慌乱而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带教老师应信任护生,多给其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护生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操作成功。师生互相交流,带教老师听取护生的反馈意见,合理的积极采纳,不合理的给予分析、解释。对护生在职业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和正确指导。
5.3 开展损伤后处理和心理辅导:许多护生受到职业损伤后不能正确的处理,尤其是各种锐器操作损伤后(如针刺伤、安瓿割伤)常自行处理,且处理不正确不报告老师。由于害怕感染各种传染病后会影响健康和毕业分配,伤者常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我科自2000年设计应用《锐器损伤登记表》制定损伤后处理流程图。损伤后带教老师应及时帮助护生正确处理伤口,并做好损伤后登记和后期的疾病检测和跟踪、随访工作。
5.4 传染科开展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意义:传染科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而传染科是护生实习的重要基地,李菊英等[4]的研究显示,进行防护教育能使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下降41.5%。所以,必须重视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努力提高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使护生在学习操作过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实习,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110.
[2] 吴丽军,何 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3] 刘翠月,张品超,洪瑞乔,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5,5(4):51.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习生;自我管理;调查研究
实习是高职护理大学生从学校走向医院的关键步骤,是他们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达成职业认同的重要一环。然而,实习环境与学校环境的巨大反差,给实习生的自我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无形中延长实习适应期,影响到职业发展,有的同学甚至不能坚持实习。面对这种现象,高职院校应对在校生加强技能培训、思想素质教育,为其适应实习环境打下坚实基础,更需要针对实习护生在自我管理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实习医院合作,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以指导,使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因此,针对高职护理实习生的自我管理展开实证研究,为相关学校和医院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建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摸清高职护生在实习期间可能遭遇的自我管理困境,分析困境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校和相关医院加强高职实习护生自我管理提供借鉴。
2、研究步骤。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做好理论准备;编制调查问卷,制定实践方案;第二阶段:确定样本群体,开展问卷调查;第三阶段:验证、优化。基于调查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访谈,验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第四阶段:整理数据,写出研究报告。3、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1访谈法。利用休息时间访谈刚离开学校、进入临床实习的学姐学长,了解现实中的实习生活和梦想中的实习生活的差距,征求他们对课题组自编问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修正问卷。
3.2问卷调查法。主要利用互联网,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手段针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涉及的医院为3所军区医院(均为三甲医院)、3所地方三甲医院、3所地方二乙医院,每所医院的调查人数均在10人以上,共调查100人。
3.3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本课题组运用自编的问卷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正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三年级高职护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68人。
二、结论与分析
1、学习方面。数据显示,98.3%的实习护生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本职工作,50.5%的实习护生有反思并且记录笔记的习惯,70.1%的实习护生能确保每日1小时的学习时间。此外,49.2%的实习护生自信能解决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有66.9%的护理实习生有信心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情。
2、环境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的高职护生表示不熟悉实习医院及各临床科室的环境。他们不了解医院的整体布局,特别是病房环境、病房结构,如病床的排序,物品、器械、药品的放置等等。他们不了解医院和各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熟悉不同临床科室的护理程序,加上刚刚接触晚班、夜班、还有早班、中班,被打乱的生活节奏,加上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一批实习护生感到难以胜任高标准、高要求、快节奏的临床工作,以致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3、心理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结论:高达14.62%的护理实习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其中1.30%的护理实习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高职护生的实习是从一名学生走向护理工作人员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从“虚”到“实”的过程。由于角色的转换,由于学习要求的不同,由于医院和学校环境的巨大差异,有些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以致操作时出现双手颤抖、心跳加快、面色发白、出汗等心理紧张现象,担心、害怕自己可能因为业务不够熟练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内因,主要是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弱,沟通能力不强,学习信心不足等;也有外因,主要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实习护生的不信任,以及带教老师的教育方式、实习生与带教老师的人际关系等等,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均有一定影响。
三、策略及建议
在实习中,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的护患关系,远离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漂泊感,都会给实习护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哪怕一个不愉快的小事件都可能引发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医院通力协作,针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加强实习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和实习前培训。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人适合于本职业工作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的职业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优化,帮助实习护生确立“自己走上实习岗位就是一名护士,不再是一名在校生”的职业心理观念。与此同时,学校应联合医院针对实习生加强实习前培训,增强学生对医院环境的了解。在这方面,学校和医院可以分工合作。比如,学校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实习目标、医院带教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医院则加强实习护生走上临床岗位的岗前培训,向学生详细介绍医院整体状况、各临床科室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各科护理特点,以及业务技能强化训练考核的要求,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医院应重视护生心理及生理状况,针对护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指导,及时发现实习护生潜在的隐患,及时排除。这样,既可以避免实习护生出现护理差错出现,也有助于实习护生的业务成长。
2、带教老师因材施教,和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习护生在学习成绩、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带教老师以足够的耐心,因人施教。对理论基础较差、操作能力尚可的学生,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从理论上、课本上下功夫,先掌握好扎实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对理论基础尚可、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带教老师应该多安排他们参加业务学习和操作训练,并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逐渐加强;对理论和实践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独立操作,老师做的事情就是注意观察,有不对的、不规范的,及时指出;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扬,使他们能够避开短处,弘扬长处,提高操作能力。在实习中,能力较强、能够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的学生,容易高估自己,产生自大、骄傲情绪;反之,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倾向。这时,带教老师应积极引导、沟通交流,使高估自己的学生意识到骄傲自大对自身的发展的负面作用;反之,对于自卑的学生,带教老师要发现并肯定他们的优点、长处,多给予他们帮助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倾向。另外,护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医院,缺乏在学校的归属感,往往对带教老师有一种敬畏感,需要带教老师给予实习生良好的人文关怀,并主动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该树立友好、接纳态度,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尽量结合学生情况合理排班及安排工作,同时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
3、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实习护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首先,学校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本领。根据调查结果,在学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到医院实习时自信心强,更容易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适应环境比其他同学快,相应地,学习的劲头足,临床技术进步快,在医院的各种考核中能拿到较好的成绩,能够为自己争取到较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学校应在把学生送到医院实习前,增加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术。同时,学校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应注重介绍该理论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增强临床实习的自信心,尽可能减少紧张、焦虑心理的产生。其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现有研究表明,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焦虑。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都应鼓励实习护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进取精神,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彦.高职护理实习生的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26)
[2]马红艳.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卷宗,2013(3)
[3]徐海贞.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3)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护理程序。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实习内科实习的4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带教中分别采用我院拟制的护理程序及常规带教程序,对两组实习护生实习结束时理论得分与实践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实习结束时,理论得分及实践得分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护生将所学知识由理论转为实践的重要途径,其效果直接对护生社会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对于护士素质及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医院尚无临床带教的规范模式及程序,这就导致护理实习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护理带教中的护理程序进行观察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在我院实习的40名护生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习的40名护生,其中男5名,女35名,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36±2.17)岁,文化水平:本科18名,专科22名。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0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课程安排 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我院拟制的护理程度,具体如下:(1)实习护生进入科室内,第一周,先对科室、病房、治疗室内环境进行了解,熟悉科室内规章制度,熟练掌握物品交接内容,熟悉具体工作内容、各班分工、护理技术、抢救器材及抢救物品的功能及位置,熟练掌握消毒隔离及院内感染的基础常识,尤其是自我防护方法及医疗垃圾分类。对护生能合理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其性格、工作能力等为护生提供了合适的带教护师,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第二周,开始带教。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病症的常规护理方法,加强专科注意事项的学习,主要包括常用药物注意事项、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等。第三周,主要包括危重病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等护理,详细护理病历书写。第四周,为全面考核阶段,主要包括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结果反馈及病例点评,听取护生对带教护师的建议及评价、实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等,进一步完善及改进带教计划。1.2.2授课流程严格根据每周计划大纲要求,将消化科多件病症、病症护理常规、专科新业务、新技术、专业发展新动向告知实习护生;通过多样方法促进护生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充分结合理论及临床实践。在告知护生药品常识时,要求患者先查阅药品说明书,在集体授课时,护生将自己准备的内容讲解给其他护生;当主题确定后,提前告知实习护生,使其能够有充分时间准备,不仅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实习护生养成洗手护手的习惯,通过细节充分演示具体防护措施,对于护生出现的危险不良操作行为及时纠正;在操作中,一人操作,其他护生观摩,结束操作后,护生共同找出措施,并对问题进行评论,从而加深其对错误环节的印象,教师最后演示一遍正确的,并进行总结。1.3观察指标分别在两组实习护生实习结束时,采用我院自拟的消化内科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评分表对实习生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总分均为100分,主要包括药物注意事项、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注意事项、与患者沟通交流等。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观察组理论评分及实践评分平均分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
3讨论实习护生实习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日后护理能力及质量,因此在带教中护师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师要帮助护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告知护生尊重自己的职业。教师要仪表整齐,符合职业要求,举止大方,语言自然亲切,培养护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能够体贴、同情、爱护患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护师要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掌握新业务、新技术,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护生,提高其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其更好的适应带教需要。在带教中,带教护师必须严于律己,严格正规操作,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严格三查七对,严禁为了节省时间而缩减操作流程等,避免误导护生。在带教护师的选择方面,医院尽量选择临床经验及带教经验丰富的护师。在实习护生的带教中,除了培养护生的理论知识,带教护师同时要培养护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实习中,尽量为护生提供尽可能的机会进行联系,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然而在护生操作中,需要做到放手不放眼,严格观察护生的操作细节,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以身作则,熏陶护生,从多方面培养护生的能力。在带教中,护师要以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观察能力,使其做到病情心中有数,能够预见性发现问题,使护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护生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鼓励护生与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尽量独立完成患者出院指导等,提高其自我表达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评分及实践评分平均分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
【关键词】传染科;带教;实习护士
传染科实习,是每一位护生都要进行的。通过对本专业的接触、认识,直至消除恐惧心理,掌握所有应掌握的预防、控制、护理传染病的知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与教导是紧密相连的,从护生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护士,临床带教老师责任重大。
1 带教护生
1.1 传染科护生的特点 恐惧心理及专业知识缺乏是传染科实习护生的两大特点,有调查说对传染病的恐惧,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心理占据80%以上,加之对传染病知识的缺乏占据69%,更加重护生们恐惧心理,担心自己操作不规范导致被传染。
1.2 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科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有些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高;有些传染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大。因此,除药物治疗外,使患者顺利地完成治疗和康复过程[1],高质量的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岗前培训 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近年来,还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2],所以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和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是传染科带教的关键[3-4],应使护生把消毒隔离的理论知识与病房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护生的的隔离观念,尽快适应传染科的特定环境,及早进入角色。
1.4 学习教育 详细介绍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概念,初步了解对传染病的护理措施,及自我防护知识,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查对制度,诚实认真,发生差错及时报告带教老师,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
2 带教老师
2.1 定人带教 使护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分管患者,做到“一对一”的指导[6]。带教老师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坚实的护理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快速准确的应急能力以及浅显易懂的讲解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护生热情、负责。带教老师的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的高低均可影响学生的发展[7]。
2.2 带教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的带教方法,最先接触容易接受的传染科消毒隔离措施开始,从穿脱工作服、隔离衣、洗手等自我防护开始,一点点增加护生的自信心,去除护生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8]的念头,因人而异,充分运用一带、二看、三指导,放手不放眼,培养护生动手能力,鼓励其争取机会多看多做,熟能生巧,充分运用赏识教育[9],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调动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
护生多问问题,多记笔记,提高护生自我分析判断能力,对护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工作中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给予建设性的批评[10]。
2.3 带教回馈 带教老师多观察护生工作中的举止及能力,严格督察护生是否掌握消毒隔离知识,是否能自我运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随时提醒指导,使讲解消毒隔离知识和对其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中。
2.4 带教目标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知识、消毒隔离方法、个人防护知识等,提高护生积极应对传染患者的能力,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能及时正确处置传染患者和准确有效的保护自己。
3 结论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1],因而带教老师还必须对护生的护理行为负责,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在传染科带教护生,先要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再教会护生应掌握的传染病防护手段。规范的带教管理,严格的带教纪律,创新的带教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带教效果。要培养新一代的护生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成为具有高护理专业素质,富有爱心,热爱护理工作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毕丽云,李春荣.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6.
[2] 刘应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3] 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4] 郭明贤.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
[5] 孙理.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31.
[6] 张晓苇,游建萍.护理教育改革对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的思考.现代医药卫生,2006,18(21):2560.
[7]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1):69.
[8] 李活青.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失误与防范措施.卫生职业教育,2001,19(3):32.
[9] 贺意辉.赏识教育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4,22(1):108.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诊护理实习生(护生)进行上岗前急诊专科规范培训,提高护生临床安全意识和实习质量。方法 2008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86人作为对照组,2009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93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2天的时间进行严格入科规范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违纪行为、护理投诉、针刺伤、自我防护等实习质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实习生 入科培训 护理安全 临床质量
急诊科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中多技术多学科交叉、具有其独特特点的学科,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进展迅速,同时技术操作性强,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抢救急危重病人,是护理专业实习生(简称护生)特别容易出现差错和事故的科室,因此加强入科岗前培训,有利于帮助护生尽快适应环境和工作,加强职业防护,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更好地提高临床实习质量。2009年我科对新入科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在急诊实习护生93人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6-22岁,平均18.5岁,大专45人,中专48人;2008年急诊实习护生86人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6-23岁,平均18.7岁,大专45人,中专41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观察组在进入科室后,由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老师进行为期2天的上岗前规范培训。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正式进入临床跟班轮转实习。
1.2.2培训内容 (1)急诊科的心理及专业素质要求;(2)急诊科制度职责,包括法律法规(学习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3)劳动纪律、着装礼仪要求;(4)急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技巧、语言艺术;(5)急诊工作流程(重在抢救、观察、分诊、入院等工作流程);(6)消毒隔离知识(消毒液、病人废弃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危害与防护);(7)护理缺陷实例教育及经验教训。
1.2.3入科培训质量评估 对所有护生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护理安全意识和各种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并统计。统计方法采用两两对照的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生培训后的各种护理缺陷统计如下(见表1):
3 讨论
入科岗前培训是护理实习生实现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学生在实习的初级阶段,面对纷杂的临床工作和陌生的医疗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郁闷等情绪[1],甚至畏惧感,岗前培训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懂得制度约束行为,同时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其自觉性和责任感,故培训后配药错误、违纪行为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入科培训使护生能尽快适应急诊的临床工作特点,有利于学生树立专业人员的角色,加强了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2],提高了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尽可能规避临床上常见的职业伤害风险,并学会了遇到意外伤害时的紧急补救措施,比如:针刺伤、消毒灭菌剂的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等,从而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
规范入科培训提高了护生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纠纷不可避免,护生学习法规后,具有良好的工作职业礼仪,充分理解和认识急诊临床工作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临床沟通,维护了自身和患者的权利,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知情同意、操作流程,能有效杜绝针头玻璃器械伤、服务投诉等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科实习生在通过入科后的规范培训,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医疗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既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也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习质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