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科学的饮食方案。每天的一日三餐,它里面的学问可真是不少呢!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才是科学合理的定量。难怪有人戏言,“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看来这其中还真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呢。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同样明白了许多不宜搭配在一起共餐的食品,了解到许多食品的禁忌知识,也掌握了许多关于食品健康方面的科学道理。
不仅如此,这次实践活动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在活动中,首先增强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面对各小组同学搜集来的成堆成堆的资料,我们在窦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了整理和分类,学会了更合理地安排资料的顺序,学会了科学地筛选所获取的饮食知识。其次,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让我们班同学的心拥得更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彼此交流,为小学六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和窦老师一起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我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很多,懂得了合作,明白了团结,了解了健康,也更深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这些一定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健康成长。
研究活动之初,老师就曾告诉我们,食品所包含的学问很深奥。活动之后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人的健康意义重大,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味美,关键还要看食物的搭配是否合适。我们要杜绝身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向家人推崇营养健康的食品科学知识和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自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科学的饮食方案。每天的一日三餐,它里面的学问可真是不少呢!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才是科学合理的定量。难怪有人戏言,“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看来这其中还真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呢。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同样明白了许多不宜搭配在一起共餐的食品,了解到许多食品的禁忌知识,也掌握了许多关于食品健康方面的科学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这次实践活动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在活动中,首先增强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面对各小组同学搜集来的成堆成堆的资料,我们在窦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了整理和分类,学会了更合理地安排资料的顺序,学会了科学地筛选所获取的饮食知识。其次,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让我们班同学的心拥得更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彼此交流,为小学六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和窦老师一起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我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很多,懂得了合作,明白了团结,了解了健康,也更深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这些一定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健康成长。
研究活动之初,老师就曾告诉我们,食品所包含的学问很深奥。活动之后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人的健康意义重大,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味美,关键还要看食物的搭配是否合适。我们要杜绝身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向家人推崇营养健康的食品科学知识和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自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尽管如此,我们自身还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不高,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稔,人际关系的处理稍显稚嫩,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等等。虽然问题看似很多,其实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归根究底是由于我们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涉世未深。所以,我相信,当我们牢固树立社会实践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经历了这次饶有趣味而又意义深远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己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我们此次活动的方法还比较单一,随着活动接近尾声,我们发现还可以到省、市食品监督局做采访调查;
二是由于假期,同学们行动有所受限,尤其是过年期间大部分同学都回了老家,各小组聚在一起讨论的时间稍短一些,活动开展可能也不够充分;
三是因为这样的活动对同学们而言还比较陌生,许多同学在实地采访或调查实践的时候有些拘谨,放不开,行动上不是太主动;四是我们的实践活动或许还可以做得更充分,到各社区采访市民,了解在普通市民的眼里是怎样看待食品的安全性的,这样内容可能会更丰富。
总之,通过活动,我们明白了科学饮食搭配的学问非常之大,我希望我们可以在以后更多的时间里,借助这扇已经洞开的窗口,更多的关注这一问题,进一步地来研究这个知识面很广的主题,让人们吃得更健康,生活得更有质量。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社会交际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2007~2008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科学的饮食方案。每天的一日三餐,它里面的学问可真是不少呢!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才是科学合理的定量。难怪有人戏言,"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看来这其中还真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呢。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同样明白了许多不宜搭配在一起共餐的食品,了解到许多食品的禁忌知识,也掌握了许多关于食品健康方面的科学道理。
不仅如此,这次实践活动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在活动中,首先增强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面对各小组同学搜集来的成堆成堆的资料,我们在窦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了整理和分类,学会了更合理地安排资料的顺序,学会了科学地筛选所获取的饮食知识。其次,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让我们班同学的心拥得更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彼此交流,为小学六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和窦老师一起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我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很多,懂得了合作,明白了团结,了解了健康,也更深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这些一定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健康成长。
研究活动之初,老师就曾告诉我们,食品所包含的学问很深奥。活动之后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人的健康意义重大,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味美,关键还要看食物的搭配是否合适。我们要杜绝身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向家人推崇营养健康的食品科学知识和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自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参加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___,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___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___—___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___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一、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原则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应注意以小见大、从实际出发、贴近社会热点三点原则。
1.选题要遵循以小见大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主要包括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然而这三大维度是比较宏观、比较抽象的,但就目前小学生的理解而言是难度较大的。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应该本着这三大维度的原则,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让学生能够把握。例如,基于社会维度,可以设计“快乐的节日”这样的选题;基于自然维度,可以设计“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这样的选题;基于自我维度,可以设计“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选题。须注意的是,这些选题中,切入点应当是学生能够把握的,且便于操作的,但是在这样看似微观的综合活动中,却可以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2.选题要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贴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生活、学习特点,使小学生能够切实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
3.选题要贴近社会热点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应对一些热点问题。为此,在实践活动的选题时,要注意贴近社会生活热点,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探索,联系热点问题形成认知。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科技,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的太阳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太阳能的作用。
二、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
1.明确实践目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这是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主题与进行下一项任务的重中之重。例如,基于我校小学生吃穿攀比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次“我为山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基于社会维度,使学生了解在山区还有很多学生的生活十分贫困,切实感受贫困山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渴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们。
2.做好内容安排
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后,教师应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依然以“我为山区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在明确的活动目的的指导下,笔者为学生制定了系统的内容安排。首先寻求援助点,在相关部门获取需要援助的山村小学名称、位置、路线,然后号召学生针对该小学学生的情况,发出倡议书,在全校进行募捐,为其捐款捐物,尤其是要募捐图书、文具、书包、衣物等山区小学生需要的东西;安排好这些之后,学生能有一个具体的活动方向而为之努力,在捐款捐物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合理开发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之外,甚至是校园之外的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需要的资源与素材广博。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活动展开内容,活动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这就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为此,在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开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活动素材。
4.做好活动总结
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很多教师忽略了活动总结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活动一结束,学生就将其抛至脑后,隔段时间想起来,仿佛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组织学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为此,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会自我保护”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活动里涉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并将其总结记录下来,撰写一个小课题,推荐参与市里举办的小学生课题大赛。这样一来,经过总结与回顾以及课题的撰写,学生加深了印象,也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活动前集中强调相关安全要求,使学生有秩序的进行参观实践。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请笑纳!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本学期,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
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如:研究性主题“美化班级设计”,他们就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实践活动、布置班级、动脑活动,了解班级布置不易,也就热爱班级了,起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2、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如:开展的“我的成长”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其中蕴涵的父母的殷切期望,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二、活动开展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如:“美化班级布置”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手段;学生经过对过去教育布置的回顾,和家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的护班意识。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落实__市中小学生大课堂文件精神,自__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启动以来,我学校积极响应区教委号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社会课堂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在校园内、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随着几次活动的组织教师和学生随着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成长。
1.成立领导小组。
因为是近几年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活动,为了使活动能够稳步开展,活动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孟宏任组长,副校长刘春华任副组长,各校德育主任、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代表为组员的社会大课堂领导小组。公布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及分管职责。
2.召开预备会议。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召开领导班子、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研究会议,下发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社会大课堂读本,积极向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广泛征集参观活动资源单位地点及组织参观学习的人员范围。根据征集、研讨,确定每一次参观的资源单位。根据学校隶属山区,学生眼界较狭窄、参观外出时间较少这一特点,大胆尝试让全校每名师生都进行参与,确保每次活动的全员性,对实际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进行单独协调、解决,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通过后面的几次活动发现我们这一大胆的举动是成功的。
3.进行全面沟通。
确定每次参观地点后,我们都会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支持。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还要通过电话、网络查询、实地考察等形式与资源单位进行联系、预约,准确确定每一次参观学习的准确内容及时间,避开参观、交通高峰时段。和用车单位领导进行电话沟通,将参观时间与地点准定告知,以次保证学生每次出发和返回时间。
4.进行安全教育。
认真制定《社会大课堂参观安全预案》,召开校会、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参观的具体时间、地点告诉学生,提出乘车、参观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及时下发社会大课堂参观实践——《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戴好小黄帽,便于识别;要求班主任、副班主任始终不离开学生,不能以组、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以防学生走失;要求学校校医带好医疗救助箱;对学生突发伤害能够做到及时救助;要求各学校带好相机留下学生活动的痕迹;要求学校带好扩音器即使聚集追踪学生的行踪。
5.整合教育思想。
我们将社会大课堂参观的内容和相关学科联系起来,让这样的活动不是仅仅德育主任的事,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把社会大课堂与语文、科学、社会、美术、科技、综合实践等学科充分进行整合,由具体的学科教师进行负责。结合参观内容各相应学科教师提前都要搜集相关资料,上一节参观活动课,这样整合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对所参观的资源单位提前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每一次参观过程中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带着思想去参观,避免了参观的无目的性、盲目性,热热闹闹去,稀里糊涂回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现象发生。
6.掌握各校信息。
每次活动我们都会以校、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每个班级配备副班主任一名,每个年级配备带班领导一名,参观中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区将每校、每个班级学生的联系电话、具体坐哪辆车、车里坐几位教师都做了统计,以保证在出发、参观过程中出现问题,学校领导能够准确掌握第一手学生信息资料,及时进行处理。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4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今天我去了我们市的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进行社会实践,在那里我和几名同来的朋友为那里的老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之后又陪老人聊天,我们知道,老人最缺少的就是关爱,最害怕的市孤单和寂寞,最希望的是可以在幸福和安逸的环境中享受自己的夕阳红。
今天一大早,准确的说是20__年2月26日,早上还下着雪,我和几名同学约好一同前往位于市郊的敬老院,我们带了一些水果怀着很兴奋的心情一路直奔目的地。令我们很意外的是有几位老人正好在正门外,我们上前去问,原来他们早知道有几个大学生要来看望他们,这样的事情令我们受宠若惊。
我们随同老人们一起进入了里面,进入里面的娱乐室,整个房间里坐满了人,和我们之前想的完全不同,老人们见我们来了很高兴,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便按照事先的安排为老人们表演了几个简单的小节目,说实话这几个节目用我们的话来说是惨不忍睹,但老人们还是高度赞扬了我们弄得怪不好意思的,老人们也不示弱,有为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给我们唱了一小段京剧,那架势。丝毫不逊于我们看过的正规京剧演员的表演,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位老人十分喜欢戏曲要不是条件不允许,早就成了正式演员啦,这水平真是了不得。
后来,我们又和老人们聊天,从这些聊天中,我有很多感触。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下午1点多,等我们吃完饭,一般这时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
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通过今天的实践,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后希望有更过这样的机会!总之,今天很开心!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与厦门市教育局要求,社会实践的数量和成绩是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重要要件之一,学校非常重视,按计划、按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1、精心准备:
由政教处发起组织,各年段认真规划好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主题,各班级积极动员,做好布置,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日常教学、德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积极组织:
各年段以村为单位,划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各组负责人能进一步明确活动意义,加强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并做好协调、组织工作,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及时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班主任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厦门市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并经接待实践单位或部门提出鉴定意见评定成绩并加盖公章,之后汇总送学校政教处存档备查。班主任还及时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登记在《厦门市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登记表》,并将此表送交教务处,做为审查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和升学考试报名档案的必备材料。各年段还认真写出总结报告,及时总结经验。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快乐中秋”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调查中秋节的来历。“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六年级还开展了“做自己的守护神”的自我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五、组织管理“有序”化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教师 课程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合理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是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事实上,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的指导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以及课程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相对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阶段性的评价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实施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提供相应的指导。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班级之间,指导的力度、方向、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年级越低,学生知识能力差距越大,指导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相应会越大。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怎样发挥指导作用,如何进行指导,指导哪些方面,成了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的困惑分析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的难点主要指教师队伍素质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领域宽泛,教学内容趋于开放的特点,其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能比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并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教学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都难以适应。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形成师生的多边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种教学的策略和方式,对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时难以适应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没有制订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大多没有针对学生的活动主题制订具体的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及解决方案。
2.教师在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没能实现。我有意识地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要求学生在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多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指导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讲座,如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报告?如何规范地作注释?等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虽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仍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
3.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从而感到“无从下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形式化的趋势,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二、科学认识课程与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
1.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准确的定位。
(1)对活动性质有准确定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它是自主的,以学生为主体。它是开放的,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它是生成的,从准备阶段计划的制订到展示交流阶段成果的生成,不断地在变化,在调整。它必须学生亲身实践,这是它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实践?以马克思哲学的观点阐述“实践,就是按学习的方法去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它的基本特征就“做”,实践性是综合实践学科区别其他学科的分水岭。
(2)对培养学生能力要有准确的定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问题意识、规划和设计能力、总结和交流的能力、调查和访问的能力、实验和观察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们要有准确的定位。例如:我们在六年级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准备阶段让学生制订活动计划这一安排,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实施阶段,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采访同学、最难忘的小学生活一幕”和“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和交流的能力、访问的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培养学生规划能力,“小组合作制作纪念册”、“为母校做一件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培养的是学生感恩情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能力的培养,使具体活动中的培养,使经验得以提升,使情感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教师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影响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本质上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但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正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所说:“教师既不能‘教’活动,又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相结合起来,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我们应当认识到以下方面。
(1)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同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即使目前开发了一些资源包,但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资源包进行综合、延伸、拓展,使其真正做到校本化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学校社区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开发。这样,就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只要善于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就是很多的。指导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问题。教师要特别留心观察学生生活,捕捉学生生活中可挖掘的活动主题。在确定活动主题这样一个重要环节中,指导教师要把握住主题太大,学生活动难以落实到实处;主题太小,学生活动形式容易受到限制等问题,做到对学生及时加以引导、注重尊重学生兴趣。
(2)教师是方法的指导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全过程,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交流各阶段。在实践中,教师的指导常常存在许多误区,最常见的是指导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积极的援助。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它表现在帮助学生把握活动的目标,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结果,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援助是举足轻重的。例如:学生在“生物入侵”这一主题活动中,各小组按照设计的方案开展下去。由于手头资料太多,五年级同学还不完全具备对资料的筛选、整合能力,而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所以在主题活动开展中,笔者要求并指导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笔者都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初步掌握并学会了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体验到了研究的喜悦与乐趣。教师有效地援助,大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3)教师是活动的组织参与者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过程中起着组织者的作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实践活动,进行很好的组织管理。而这包括保持活动进行、帮助所遇问题困难、联系活动场地和相关单位等诸多方面。而同时,教师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就必须对学生的活动有清晰了解,有必要时还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一般来说,体现为下列几个步骤。
①营造活动环境,激发探索欲望,这是把学生引进这门课程的第一步。
②组织合作学习,引导研究方向,这是顺利开展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③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这是这门课程深入人心的法宝。
④推动积极评价,发展学生智能,这是这门课程继续深入的前提。
教师要发挥自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扮演好角色,使这门课程开展得更顺利、更深入、更有效。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原则的定位
1.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的开发工作,它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了分阶段的预设,明确了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及各阶段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教师的指导重点、实施的要点,以及评价的建议等,也可以称作教师指导方案。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呈现形式,设计与制订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可以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一般来说,一个主题设计方案中包含这样几个基本要素,即活动主题(主题名称、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分阶段的学生主要活动、时长、教师指导重点等,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而异)、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向学生进行方法教学,如,撰写计划的基本格式要提供给学生,并且要具体细致。制订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如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和分期目标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2)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只是为了达到活动目的,而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这样制订出来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各方面进行审视,并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网络式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在制订活动方案时,学生有可能会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做活动的指导者来参与活动。那么,这些人士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这都需要考虑。制订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制订活动方案。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2.指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和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主题确立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主题确立应遵循以下几个源于生活的原则:可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和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确定主题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确定主题;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5)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
(6)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
3.指导学生制订小组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开展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活动的预设性,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学会自主制订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规划活动的第一步,它能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从而实现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的目标。主题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本组的课题、本组承担的问题、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时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
4.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一方面要明确活动过程中基本的规范和常规,如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教师指导行为;认知基础与方法论指导;校内室内活动指导行为、校外活动指导行为等。另一方面,要围绕就如何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5.指导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和总结
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作为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最后一个实践活动环节,成果展示起着以下重要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4)交流有利于为评价提供依据。
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如课题作业、小报设计、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有实物类,如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等。在这个总结交流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应当定位于以下方面。
(1)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建议,让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展示方式,在展示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成果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也可以是报纸、绘画、文章及演说、答辩、讨论会等形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也能学习他人的探究成果,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展示结束后,教师应该尽量把优秀的活动成果在更大范围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指导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袋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原始资料,有文本材料(各种读书笔记、调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日记等),有音像制品(录音带、光盘、软盘等),有实物(标本、模型等)。这些原始资料,是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为活动总结阶段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撰写各种报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些资料本身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把这些平时的过程性材料都保存下来,规范、整理并保管好,这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活动的评价应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因此综合实践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撰写活动日记,记录活动的过程,包括成功时的快乐、失败时的教训等。
②指导学生收集评价资料
过程性评价十分重视对评价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学生在活动前的研究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日记等都属于过程性资料,不仅包括学生最后形成的满意的作品,而且包括学生修改过的、不满意的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有意识地收集这些资料,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探究过程,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③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既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又要接受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指导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同时,要指导小组进行评价活动。通过小组评价显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做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对小组评价的指导要求使评价体现良好的评价秩序、有序的评价过程和尽量客观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师必须对课程与自身角色有准确的定位,教师指导要随时随地,细致入微,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疑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退缩时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实践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快乐,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成为关注和仰望天空的人。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3]万应发.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4]王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