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3: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前言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商品的购买、存储、销售、调拨,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销售领域的转移。与工业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不涉及生产,所以商品进货、存货、库存等会计核算有其特殊性。而且随着商品流通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企业还应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一、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的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以组织商品流通活动为主,通过对商品进行采购、存储、销售、调拨,将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其作用在于实现商品的流通,从而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对商品的需求,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盈利。与工业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商品流通企业几乎不涉及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主要是对商品组织供应和销售。其次,由于企业以商品采购和销售为主,所以商品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在资产总额中占据较大比重,企业需集中对商品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行轨迹是从货币到商品,再由商品到货币。
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的特点来看,企业虽不直接参与生产,但在商品的组织和销售过程中,可以收集相关经济信息,对市场前景展开预测,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既包含一般企业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还需要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回进行核算,因而会计核算及管理方法与其他行业存在区别。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商品流通企业应充分做好进货、存货、库存的会计核算。
第一,进货费用核算。进货是商品流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的前提,由于企业仅从事商品的流转,而不涉及商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所以不存在因商品生产而产生的人力、物力损耗,只是对购买商品的进价以及采购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费用进行支付,企业对进货费用的处理较为灵活。企业采购商品时所发生的货物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期末再按商品的存销情况加以分摊。已经售出商品的进货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未售出则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如果进货费用金额很小,且商品品种繁多,流通速度快,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不必将进货费用细化到每件商品,而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第二,存货日常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品种较多,对存货的日常核算可采用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企业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特点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也各有侧重。例如,批发企业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鲜活商品零售企业多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综合性零售企业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专业性零售企业多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而且企业在开展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也可将以上四种核算方法综合运用。采用售价进行核算时,企业应将售价和进货价格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再将差价在已销商品与结存商品间加以分配,分别确定已销商品和期末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批发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时,可应用毛利率法结合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鲜活商品零售企业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时应根据实地盘存制核算商品进价成本。
第三,库存商品账管理。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商品形成存货后,对库存商品账的管理也必须确保严密。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采取“三账分设”的管理办法,即业务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分别设置账目,以实现互相牵制的管理模式。一般业务部门设立商品调拨账,只是对商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并不记录商品金额。仓储部门对入库商品进行保管的同时,设立商品保管账,同样只记录商品数量,不记录商品金额。而财务部门则是设立系统的库存商品账,既有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还有根据商品类别设置的类目账。这样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库存商品总账对库存商品类目账进行控制,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对库存商品明细账进行控制管理。另外,商品流通企业可根据业务实际和库存规模,只设立库存商品明细账,或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商品账合并设置,仓储部门设置保管账。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商品流通环节较多,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第一,商品采购的会计内部控制。商品采购是商品取得的主要来源,企业对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到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采购、仓储、财务人员相互独立,部门互相牵制。首先,商品入库时,企业应实施不同的授权检验,确保入库商品质量合格,且检验过程需有采购人员在场,而无关人员应避免接触商品和财务,对未能如期到达的商品或发票,会计人员要认真追查。其次,商品入库后应科学分类存储,保证安全,财务、仓储、采购部门人员要定期对商品进行盘点对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商品销售的会计内部控制。商品销售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前提,企业应对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工作分别设置岗位,各司其职。商品发货时,发货人员应仔细审核单据是否齐全,并在发货后将相关单据交由财务部门结算,仓储部门应同时做好登记。对部分残次品等商品进行处置时,质检、财务、仓储及生产方应共同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处理方式和处理价格的合理。
第三,商品运输的会计内部控制。随着企业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以及商品流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已具备自有车队或船队,成立起运输分公司,所以加强对商品运输的内部控制不容忽视。企业从事采购或销售工作时,如果使用自有运输工具,也应和委托外单位运输一样,办理相关手续,并经审批后方可执行,而且要注意办理保险,规避运输风险。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处理办法探析[J].消费导刊,2006(10).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核算 改革
想要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良好发展,对会计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对商业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仍然是当前相关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
对于商品流通会计来说,其核心业务便是商品流通业务,主要包含商品的采购、销售以及储存三个部分。相比于其他行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在于:商品的购销是其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商品的生产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了。另外,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商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商品管理为重点,与此同时,商品流动企业中资金的流通程序通常是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所有会计一样,都拥有对企业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商品流通用业务,在核算过程中侧重于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会计存在差异。因此,在会计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会计便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有针对性的会计门类。
二、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改革
1、内容结构的改革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太大差异,在资金的反映方面,都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用基金三类。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将其称为“三段平衡”。诚然,这种内容结构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非常合适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核算内容结构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从宏观角度出发,核算内容结构的构建应该以资本保全为基础,从而最大程度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后利润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另外,将传统的“三段平衡”法废除,将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内容结构中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调整,分为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等四个部分,使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从而确保企业的资本能够保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
2、相关科目的改革
这一部分的改革主要是新增了以下两个科目。
(1)商品采购
这一项目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对商品购进过程进行核算,从而将商品采购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情况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也可以对商品采购的资金计划进行核实,监督在途商品的状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采购”这一科目,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对商品采购成本进行核算。所谓的商品采购成本,主要指的是商品进货原价,也可以说是企业为商品进货所支付的所有价款。在我国,购进商品过程中所产生运杂费,也都需要纳入到企业经营所花费的费用中。从商品进出口的角度来看,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需要以到岸价格为准,如果存在以离岸价格成交的情况,商品的进价则包含这个过程中的运杂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2)商品降价准备
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为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或商品质量与定价不符等原因,经常会出现降价处理的情况。在降价过程中,商品的售价很可能会低于商品进价,从而产生经营损失,如果降价力度较大,企业这一阶段的经营利润便会大幅削减。在国外,存货的计价也是以实际成本为依据的,如果企业的存货价格低于进货成本,那么在计量过程中就会按照低于成本的市价完成计量,业内将其称为“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运用这一原则,能够保证在存货价值降低的过程中,企业这一阶段的损益也相应减少,从而维持每个会计期间之间利润的均衡性。因此,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降价准备”这一科目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可以预计库存商品可能发生的降价,从而在降价之前为降价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减少企业损益的目的。
3、流通费用的改革
在对企业商品流通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汇兑损益等内容。其中,企业的经营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购进商品、储存商品、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运杂费、广告费、装卸费、工人佣金等。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含贷款利息、相关手续费等。企业的管理费用主要指的是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租赁费、房产税、劳动保险、人员福利等。汇兑损益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涉外经济活动过程中,外币存款、现金、结算、债务等过程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调剂外汇也包含在内,如果数额相对较小,也可以将其放入到企业的财务费用中进行核算。另外,企业的外币存款在记账过程中需要折合成人民币,并将外币名称、金额以及折合率等因素登记清楚,在记账过程中,可以按照业务发生国家的外汇牌价当做折合率,但一般情况下运用的都是中间价。在一段经营时期结束以后,企业需要将账户余额折合成人民币,改革之后原账户与外币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便是汇兑损益的列账。
4、销售折扣的改革
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为了将商品推销出去,或急于收回货款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扣,在商品发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质量因素或品种问题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让,因此,也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进行销售折扣的改革。销售折扣主要包含商品的折扣与现金的折扣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具发货票时,采用的是商品的零售价,但在流通领域的批发货零售环节中给予折扣;后者主要应用于企业进行商品赊销活动中,为了促使对方尽快付款,企业会设置一个折扣期限,在期限内付款便可以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销售折扣又包括“总额法”与“净额法”,在改革以后,不论商品折扣,还是现金折扣,都采用的是“总额法”。而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过程与销售折扣基本相同。
5、利润分配的改革
利润分配的核算也需要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核算系统中,企业税前的利润分配非常详细,但也相对冗杂,增加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核算时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化与规范,构建起“未分配利润”这一新的概念,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利润分配”这一科目,设置更加清晰明朗的细分科目,如“应交所得税”、“应付利润”、“盈余公积补亏”、“盈余公积提取”、“未分配利润”等,以便于对企业分配利润的准确科学核算,减少这一项目的核算时间,提升核算效率。
6、会计报表的改革
在对国际相关领域进行调查与研究以后,参照国际惯例,我国也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包括内容方面与结构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将传统冗长的报表调整成为三张主表与两张附表的形式。其中,三张主表分别为“损益表”、“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财务变动表”,前两项为月报表,最后一项为年报表;两种附表则分别为“利润分配表”与“销售利润明细表”。在企业对外报送的过程中,主要是报送主表,因此,为了方便企业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报表的格式、结构、项目、内容等要素,在每一个行业的报表中都是相同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依照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制定的,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商品流通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包括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道平:《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16).
[2] 桂良军、惠楠、王彦伟:商品流通过程成本控制探究――基于商品流通企业视角[J].会计之友,2011(26).
[3] 张英: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农校会计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的设想[J].会计师,2012(18).
[4] 梁小红:刍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增设“行业会计”课程的若干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5] 朱廷辉、马宁: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0(36).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特色
为了促进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顺利M行,必须针对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特色进行分析,以完善当前会计核算制度,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
对于商品流通会计来说,其核心业务便是商品流通业务,主要包含商品的购进、销售以及储存三个部分。相比于其它行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在于:商品的购销是其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商品的生产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了。另外,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商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商品管理为重点,与此同时,商品流通企业中资金的流通轨迹通常是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所有会计一样,都拥有对企业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商品流通业务,在核算过程中侧重的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会计存在差异。
二、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与其它行业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二是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三是商品存货在商品流通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核算和管理的重点内容。正是由于这三个特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与其它行业不同:
(一)进货费用的处理原则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进货费用,可以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转入“库存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下月初再转回。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实务工作中,商品流通企业又分为了商品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商品零售企业一般经营的商品的数量较多,比如说家乐福、屈臣氏等连锁企业,而且经常同批购进多种商品,可以将采购进货费用直接摊入采购成本,也可以先归集进货费用,期末再分配进行处理,这样既节约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又简化了会计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发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在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商品零售企业之间组织批发商品流转,这种业务往往是跨地、跨行业的,因此具有交易次数少、交易金额大、异地交易占总交易的比重大等特点,因此批发企业的采购进货费用直接摊入采购成本比较常见
(二)存货核算方法独特
实务工作中,制造业企业对于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发出存货时,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方法供企业选择,而核算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可供商品流通企业选择的存货核算方法主要有四种:进价金额核算法、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核算法。一般来说,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较多采用进价金额法核算,也就是说,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均按进价金额记账,已销售商品的数量通过实地盘存制来计算。大中型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法核算,也就是对库存商品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来记账。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即按照售价金额来记录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情况,小型批发企业和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法核算,同时用实物数量和售价两种计量单位来对商品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进行记录。
三、新时期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一)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它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二)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依照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制定的,己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商品流通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包括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黄爱华(1982-),女,汉,衡阳技师学院,大学本科,管理学士,讲师,主要从事会计专业教学。
【关键词】 进货费用; 归集; 分摊; 成本; 损益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中指出,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少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到底怎样运用呢?
某商品流通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发生了如下经济业务:购进洗衣粉2 000箱,每箱40元,计货款80 000元,增值税13 600元,运费1 000元,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财会部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托收凭证、专用发票、运费凭证,审核无误后,当即承付货款。仓储部门已将商品验收入库。账务处理如下:
一、增设“进货费用”账户,将进货费用按商品类别进行归集,期末在已销商品和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摊
借:库存商品――洗涤用品类80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70.00
进货费用――洗涤用品类 930.00
贷:银行存款94 600.00
会计期末,假定库存商品――洗涤用品类账户期初余额为526 000元,本月增加624 000元,期末余额为470 000元,进货费用――洗涤用品类账户期初余额为37 096元,本月增加42 584元,按商品存销比例分摊进货费用:
进货费用分摊率=(该类商品期初结存进货费用+该类商品本期增加进货费用)÷(该类商品期初余额+该类商品本期增加额) =(37 096+42 584)/(526 000+624 000)×100%=6.9%
该类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货费用=该类商品期末余额×分摊率=470 000×6.9%=32 430(元)
该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货费用=该类商品进货费用合计-该类结存商品应分摊进货费用=37 096+42 584-32 430
=47 250(元)
根据计算结果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47 250.00
库存商品――洗涤用品类――进货费用 32 430.00
贷:进货费用 79 680.00
下月初,将库存商品中包含的进货费用用红字冲回。
通过进货费用分摊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所反映的是包含采购费用的商品销售成本,库存商品账户反映的是包含采购费用的商品进价。这样,一方面大大简化了逐一计算商品采购成本的工作量(与直接计入采购成本的方法比较);另一方面计算的结果也更为准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也更为真实(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比较)。当然也增加了月末的工作量。
二、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承上例,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洗涤用品类80 930.00(单位成本为
80 930/2 000=40.465元/箱)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70.00
贷:银行存款94 600.00
这样,商品购进的入账价格与其他行业存货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便于比较分析,同时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计算出来的经营成果也相对比较准确。
但是由于商品流通企业采购的商品品种较多,如果将进货费用在不同的商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势必加大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增加会计核算成本。
三、计入当期损益
承上例,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洗涤用品类80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70.00
销售费用 930.00
贷:银行存款94 600.00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操作,不必逐一计算采购成本,减少了核算的工作量,但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进货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无论商品流通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还是售价金额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成本都是按买价列入存货项目内,存货成本不真实。
第二,当所购商品没能在当期销售尤其需跨年度销售时,该批商品的进货费用是从其他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结转的已销商品销售成本也不是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仅仅是原进价,在编制利润表时,经营成果不准确。
第三,当进货费用较高或进货集中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年度中利润大起大落,不利于对各期经营成果进行正确评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比较,笔者认为,商品流通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当经营的商品品种不多时,可以将进货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当进货费用的金额很少时,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情况下,应将进货费用先在“进货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然后在期末对进货费用在已销商品和结存商品中进行分摊。
【参考文献】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一、存货流转的进货费用处理方法选择
(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成本;再在季末根据季末存货确定本月销售成本。该方法简便易行,在商品流通企业较为常见。但该方法会将第一、第二个月的成本差异挤入第三个月,对进货费用处理结果也有较大影响。
【例1】企业第二季度月进销情况如表1,企业上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0%0
(1)进货费用直接记入存货成本,见表2。
(2)归集进货费用在期末进行分配,见表3。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法将进货费用全部记入每个季度第三个月份,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利润不均衡的情况;第二种方法将进货费用分摊至各月,利润波动小,减少利润调节的机会。因此,采用毛利率法进行存货收发成本核算的商品流通企业,应采用先归集然后在期末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分配的方法进行核算。
(二)其他存货核算方法理论上,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采用除毛利率法以外的其他存货收发核算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及零售价法。进货费用处理方法的选择一般不会影响当期会计结果。
[例2】企业本月进销如表4。假设该存货的计划单价为60元;存货的零售价为95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进货费用处理方法选择对成本和损益影响不大。批发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在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组织批发商品流转,其业务具有交易次数少,单次交易金额大,异地交易比重大等特点,因此采购商品时发生采购进货费用直接摊入采购成本。商业零售企业一般经营商品数量多,而且经常同批购进多种商品,适用先归集进货费用期末再分配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简化会计核算。企业可以选择商品收发方法进行进货费用处理。在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存货销售成本(含进货费用)最高,可以起到节税作用。反之,如果该商品价格下跌,可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成本核算。当该种商品存货价格波动较大时,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划成本和零售价格法进行存货成本核算,使销售成本较均衡,从而合理反映企业成本利润。
二、存货日常管理的进货费用处理方法选择
商品流通企业往往一批购进多种商品,若不分情况将进货费用进行直接分配,直接记入存货成本,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也不可行。同时,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种类繁多,管理复杂,也不可能对存货进行不分巨细的管理。因此,需对不同存货根据特点和对企业的作用、所占地位,结合存货日常管理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核算处理方法。首先,结合存货日常管理进行进货费用分配,根据存货特点和所占比重将商品进行分类。将金额大、品种少的存货为设为第一类;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的设定为第二类;存货品种繁多、价值金额较小的设定为第三类,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一般为7:2:1。其次,针对每类存货选择不同的进货费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第一类存货在企业非常重要,应采用个别计价法进行收发核算,先按大类设置二级明细,再按存货个别类设置三级明细。同时直接将进货费用在购进时分配记入个别存货采购成本。其他商品按产品的品种设置三级明细账,先将进货费用归集。再在期末按产品品种在已销和未销产品之间进行分摊。第二类存货企业可以在购货时先归集,期末再按品种进行分配。然后,再在已销和未销商品中进行分配。如果该类存货种类较多。按大类设置存货和进货费用的二级明细账,对大类进行成本和进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如果该类存货的种类较少,按大类设置二级明细账,同时按品种设置三级明细账,进货费用在期末按品种进行分配。第三类存货品种多、金额小,从总体上进行管理即可。根据该类存货特点,凡是划分为该类存货的进货费用不再进行分配,按照大类设置明细账,对进货费用进行归集,期末在已销售与未销售商品间进行分配;若该类存货归集的进货费用较小,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商品流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用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促进管理日益规范。管理会计作为促进商品流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对企业正常运营有着巨大的帮助,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数据与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将一些复杂的流程转化为简便的文字报告与数据模型,指导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加强对内部控制提升,规划和控制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科学认识和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商品流通企业实践中的作用,使其为商品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逐渐成为商品流通企业管理层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会计特点
1.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性。管理会计不仅要为商品流通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更要侧重于为商品流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协助管理部门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准确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
2.管理会计重点是以未来事件作为控制和决策的对象。管理会计通过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通过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对今后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将对事情的管理由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分析控制。管理会计借助管理和会计信息,对商品流通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控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具有灵活多样性。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形式上多式多样,不受相关的会计法规与会计程式的制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收集、加工经营中的信息和数据。在计算分析方法、程序方面不受限制,可以运用不同管理会计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不受约束,且不承担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责任。
三、商品流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全面管理信息。管理会计通过及时、准确的汇集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和会计信息,以商品流通企业的日常需求为依据,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控制与规划提供可靠管理信息。
2.管理会计主动参与经管决策,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是现代化管理与会计结合体,是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客观需要,通过信息数据,及时提供可靠、正确、最新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主动地参与到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中。
3.辅助绩效考核,优化企业管理。绩效考核是管理会计的重要构成内容,在对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方面,管理会计通过对预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全面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随时掌握企业目标与实际业绩的差距,客观公正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业绩。
四、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足。现阶段,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缺少一定的重视和应用,对财务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滞后。部分企业管理者尚未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意义,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事后反映和监督核算职能上,未了解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管理职能,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2.缺乏统一、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目前管理会计尚不具备传统财务会计的优势,可以遵守具体的财务准则和规章制度,有固定的格式和流程对外报送报表。管理会计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则可以参照,实践中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则指引和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由于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导致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不够规范,不能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基本上是依靠人工方法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在计算机上具体运用不够。管理会计计算分析方法复杂,运用人工运算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准确性较差。分析计算使用人工计算的工作量巨大,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削弱管理会计功能,企业推广应用缓慢,阻碍管理会计的发展。
4.缺乏高素质、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由于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有会计准则可以遵循,管理会计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评价、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参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商品流通企业缺乏综合性、高素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以及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导致管理会计不能有效应用到企业中。
五、加强管理会计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应用建议
1.增强管理会计重视程度。强化管理意识是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会计有效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层必须改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清楚管理会计对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性。管理者要对管理会计的相关观念给予支持,设置和配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人员,规范管理会计工作,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准的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与规划作用,有效提高了领导层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2.培养高素质、专业的高级会计人员。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优化人才结构,是加强管理会计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应用关键因素。商品流通企业要落实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思想层面,实际操作方面来提高管理会计的业务技能,定期对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鼓励其掌握新的管理会计知识和方法。创新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引进综合型会计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质量。
3.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体系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控制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商品流通企业要鼓励管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技术方法上相互交流。结合商品流通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及特点,从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制度规范引导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在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出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会计制度和规范的有效贯彻执行。
4.实现管理会计与运用现代化手段方法有效结合。商品流通企业主要是对商品进行采购、存储和销售,以组织商品流通活动为主,将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以获取商品进销差价为主要目的,会计管理中涉及的数据量大,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工作的完善性与系统性强,采用手工计算的方式,容易产生错误,并且计算的时间较长。商品流通企业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法,应用电算化,由计算机完成复杂计算分析工作,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应用会计软件系统,提高管理会计信息集、整理、传递、反馈的灵敏和准确程度,提炼有效的信息数据。
六、结束语
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会计,具有使企业战略、业务、财务有效一体化的会计职能,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制定具有有效的辅助作用,是综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商品流通企业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决策能力,提升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效果。管理会计人员也要加强配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到商品流通企业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7-48.
[2]周洋.探析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9-52.
(一)细化商品流通企业显性物流成本核算
为了正确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显性物流成本,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难以完全统计、不能进行同期比较、不利于管理和控制等诸多弊病,商品流通企业应该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集中核算,具体思路如下:
1.现行会计制度虽未单独设立物流成本科目,但可以在涉及到显性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中下设三级或四级科目,对显性物流成本进行归集核算。例如,在经营费用中,设经营费用—运输费—物流采购运输、物流销售运输,将采购、销售环节的运输费用单独归集,按这一方法可将成本费用科目内的材料包装费、装卸费、燃料费、物流人员费、仓储折旧费、仓储水电费等均单独归集核算。同其他费用混杂在一起不能单独归集的物流费用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确定分摊比例,如电话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可按物流人员占全体人员的比例提取出来计入物流成本细目项目;混用办公楼等公共设施费用、兼职人员费用等不能明确分摊的,可按占用资产使用面积比例和物流工作量比例确定合理分摊数额,分别归集到物流各环节的明细项目中。
2.在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之外,加设物流成本报表,在每个会计期末将按上述方法归集的物流成本按物流活动范围及成本明细项目数据统计出来,编制物流成本报表。
3.为方便分析和考核,确定物流成本对比分析指标。引入单位物流成本、单位销售收入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来作为比较参数,探讨物流成本与效益配比情况,寻求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在全面、准确核算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可通过物流成本表和其他会计报表计算上述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计算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各个因素,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商品流通企业隐性机会成本管理
隐性机会成本是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但在物流成本管理决策中必须要考虑到的机会成本,它是管理会计领域中的成本概念。隐性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物流系统运转过程中,各个系统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效益背反现象,因一个系统要素的增益而减损其他系统要素,导致了整个系统的运转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达不到最优效益。
1.充分考虑存货资金占用成本,确定合理的库存商品量。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企业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存货账面余额要考虑已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金额。行业基准收益率如无法取得可以用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或企业内部核定的收益率来替代。在商品流通企业的营运过程中,根据已取得的商品销售合同、订单,确定合理的商品供应量,再根据需要供应的数量加以采购,计算存货占用资金成本,对企业的采购、销售活动进行决策,降低企业库存积压降价处理损失风险、降低缺货损失风险等。在期末将各期的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加以比较分析,确定资金占用成本与物流总成本之间的线性关系,以便能按照最优的方式组织采购和销售,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达到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和物流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售价金额核算 缺陷与应用质疑 新准则实质取消
存货包含“库存商品”,它是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库存商品的计价方法是确定商品流通企业销售成本和销售价格的重要依据。准则第三章“计量”部分规范说明了:存货成本包含的内容,存货的初始计量方法即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即“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明确取消了移动平法均和后进先出法。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等;尽管准则没有明确取消,但实质上还是否定了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本文仅就其否定或取消售价金额核算法的社会客观条件及内在成因进行剖析和诠释。
一、售价金额核算的内涵及会计处理方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上世纪50年代初在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基础上建立并实施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至今仍在一些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其基本要点是:把商品管理和商品核算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实物负责制度,并通过商品的售价总金额和实地盘点制度,对各个实物负责人所经管商品的数量进行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售价核算,实物负责制”。其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实物负责人,建立实物负责制;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一律按售价记账,明细分类账户按实物负责人设置;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售价记账,所以还要设置“商品成本差异”账户;记录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建立商品盘点制度,定期实地盘点商品。通过定期(月终)实地盘点商品,以核实库存商品实际数量和按售价计价的总金额;再和明细账上的售价总金额进行核对,以确认和稽核实物负责人是否履行经济责任;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商品价格管理;健全进货验收制度和销货收款制度。
(一)售价金额核算法规定的程序
第一是实行实物负责制,即划分实物负责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调价、削价、缺溢等建立相关的手续制度。第二是建立会计二级核算体系,即划分二级核算单位,按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分类账,按售价金额核算商品的进、销、存。第三是执行规范的商品盘点制度,即定期进行商品全面盘点、账实核对,如遇实物负责人调动、商品调价应进行临时盘点。
(二)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规定
为了正确核算商品的进、销、存业务,一般应设置“物资采购、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购进商品时: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采购成本贷记“物资采购”账户,将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对于结算凭证和商品入库同时发生的业务及结算凭证先到、商品验收入库在后的业务,均按上述程序进行处理。对于已经验收入库的商品,在月末结算凭证尚未到达,则应按商品暂估价入账,即按商品的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的暂估价贷记“应付账款”,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下月初用红字冲回,以便下月在结算凭证达到后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时,按正常程序通过“物资采购”和“库存商品”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进行处理。
销售商品时:每日营业终了,各实物负责人应根据当日的主营业务收入、交款单或送款单和进货凭证以及其他有关凭证,编制“商品进销存日报表”,将其和有关凭证一并送财会部门据以记账。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仍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每日按商品售价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和销货款的收取情况;二是每日按已销商品的售价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并注销库存商品。之所以平时按售价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是为了正确反映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商品销售后,必须按售价及时注销库存商品,因而也就相应地按售价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待月末再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把按售价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调整为进价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 =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三)售价金额核算法的特征
商品零售处于商品流通领域的最后环节,在业务经营上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零售企业一般是综合经营,商品品种和规格复杂;同时零售企业以终端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交易额小、交易次数频繁,一般不需要填制销货发票。其次,零售企业商品的库存量一般不大,通常以保证市场需要和商品流转能顺利进行来确定库存定额,加之多数企业商品销售和储存都由柜组直接管理,库存情况举目可见,不需要通过账目掌握商品数量变化情况。第三,凡购进的商品都要立即订明售价,以备上架供售;所以,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很多方面,大都从售价出发,而不是从成本和利润核算角度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