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3: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舞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音乐舞蹈学院;实践教学;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0-01
一、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
对于音乐舞蹈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艺术实践能力。这是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了音乐舞蹈的作品设计、创作、表演与比赛等等。一切的实践都是源于理论,因为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参加一下艺术设计比赛、创作比赛或者表演等等。这种实践强调的是走出课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为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实训环节。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训就是在规定的一些场所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如舞台、剧场、演奏厅等,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某一技能。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况,艺术教育的实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训,这也是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实习环节。这是培养艺术人才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实习,其实就是走进社会,走进岗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和工作环境等。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环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世纪工作中去。
(四)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对自身学习的分析和总结环节,虽然这与实际技能有所脱节,但是它检验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毕业论文也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舞蹈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1.调整教学目标。无论是音乐院校还是舞蹈院校,其实践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综合素质。但鉴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呆板、单一、乏味,会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无趣和枯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唱歌、跳舞兴趣这一方面下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并激发他们的跳舞、唱歌兴趣,随之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计划、监督和调整。2.调整培养计划。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调整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水平相互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也应该覆盖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考核,也要重视其理论知识的考核,才能使其全面发展起来,不让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失衡。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的培养,而实现“二合一”,其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上文所说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包括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其中,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了教学人员、教学机构和教学基地等管理,还有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而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是壮大师资队伍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声乐教学为例,分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进行的一周一课时的音乐教学模式,它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加上二重歌唱曲实现音乐教学。还有“小组课”,可以学习一些中外艺术歌曲,“小组课”还要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个别课”,这种教学是效率最高、教学质量最高的一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或者音乐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其包括着多个方面: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但无论是哪个体系,我们都应该重视,因为它们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各方面落实好,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3]程向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J].昭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旅游;土家族;摆手舞
国内许多民族都能歌善舞,有更多机会歌舞相伴,因此便形成了各种民族音乐舞蹈形式,如新疆达斡尔族音乐舞蹈、蒙古族音乐舞蹈、塔吉克族音乐舞蹈、满族音乐舞蹈等,音乐舞蹈形式都很发达。近年来,发展民族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形式,民族音乐舞蹈资源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民族音乐舞蹈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增加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吸引力,丰富区域旅游内容,同时由于旅游业对民族音乐舞蹈的价值开发,有助于民族音乐舞蹈借助民族旅游业发展传承发展下来。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旅游价值利用并不容易。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少数民族舞蹈较为典型的例证,其不仅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也蕴含着土家族特殊的风俗文化。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源于该民族古老的祭祖仪式,据史料推测,自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随着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逐渐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土家族摆手舞在当地旅游发展中的表现在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旅游发展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民族音乐舞蹈旅游发展的问题发掘和解决。
一、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旅游潜力
由于民族音乐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新奇和特殊的艺术成就,民族音乐舞蹈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优势集中在多个方面,如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的地方文化经验,愉悦游客旅游体验、形成地方旅游特色等。虽然这些旅游资源的方向不同,指向主体不同,但是都有利于地方旅游的发展,都是民族地区音乐舞蹈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所在。[1]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对于旅游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家族摆手舞有明显的娱乐特征,音乐和舞蹈都具有娱乐性,带给受众愉悦感受是艺术的基本特性,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民众在劳动、祭祀活动中形成的音乐舞蹈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按照一定节奏参与进来,可谓是妙趣横生,而从旅游业来说,娱乐是旅游的一个基本要素,游客很容易通过土家族摆手舞表演获得愉悦感受;其次,土家族摆手舞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对于游客来说,到特定地区的游玩,实际上也是了解地方文化习俗的一个重要途径,增长见识,获得新奇感受是游客游玩的重要目的,从土家族摆手舞来说,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不仅集中了音乐和舞蹈艺术形式,同时,也表现了土家族社会的历史源流、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土家族各方面的文化内容,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家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在游客观看或参与土家族摆手舞时,实际上便能够从摆手舞中对土家族的文化形成深刻感受;再次,土家族摆手舞有很强的参与性,参与到其中才能得到更为深刻的旅游体验,对于游客来说,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可以旁观,也可以参与,有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对于地方文化的深刻感受,增加娱乐效果。最后,有助于地方旅游业特色形成,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把民族音乐舞蹈纳入旅游体系时,意味着民族音乐舞蹈的特色也将成为地方旅游业的特色,在对相关特色充分发挥时,民族音乐舞蹈便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如当下只要提到湘西土家族旅游,必然会提到土家族摆手舞。各种特征使得土家族摆手舞在旅游业发展中有很好的优势,并因此成为土家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带动项目,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以永顺县双凤村为例,该村由于摆手舞表演已经成为当地品牌旅游项目,扩展了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
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旅游价值的实现
虽然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对于地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价值意义,但是这个价值意义实现必须要通过系统化、多样化地开发,才能使民众音乐舞蹈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湘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素以山奇、水秀、洞胜、谷幽称绝,土风苗韵最为浓烈,尤其土家族的摆手舞浓郁独特。自1982年国家批准建立“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湘西土家族的旅游业发展,一方面在于独特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地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支持作用。但是这种支持意义的最终实现还是在于当地旅游业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重视和明确的思路开发所促成。
(一)创新民族音乐舞蹈样式
土家族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在具体实践上也有很多差别,如摆手舞动作多样等,是当地民众的主要节俗活动,对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土家族民众来说,摆手舞相当于当地社会的狂欢活动,由于其他娱乐活动的缺乏,自然对于传统社会中的民众有较大吸引力。但是从游客视角来说,现代社会中的民众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同时在审美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需求和较高的艺术标准意味着土家族摆手舞在旅游中的参与如果还是按照既有形态来运作,自然显得比较单一。土家族摆手舞如此,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同样也是如此。要使民族音乐舞蹈能够对受众有更多的吸引力,增加民族音乐舞蹈的游客参与,就必须要在现有音乐舞蹈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多样化发展,形成更多的音乐舞蹈形态,当前土家族舞蹈的广播操化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这种多样化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第一,多样化音乐舞蹈形式,如可以形成以人数分类的音乐舞蹈种类,也可以形成以队形变化不同的艺术形式,或者是对民族音乐舞蹈进行简化等,都是民族音乐舞蹈样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民族音乐舞蹈的新鲜感,特别是部分民族音乐舞蹈有一定难度,必须要进行改编才能有利于游客参与;第二,创新音乐舞蹈动作,民族音乐舞蹈大多有自己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来自劳动或祭祀等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其中也可以融入新的舞蹈动作,来使民族音乐舞蹈与时俱进;第三,改变民族音乐舞蹈的形象塑造,舞蹈形象改变也是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改变样式的重要方式,如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者往往各自穿着民族服装,在形象上有所突破也会使民族音乐舞蹈形成新的视觉感受。
(二)扩大民族音乐舞蹈的影响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是在民族社会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自然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往往是民众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的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很少会关注到其有多大的意义,或者是形成进一步发展壮大民族音乐舞蹈的欲望。但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地方艺术形式多样,而其旅游出行的时间有限,在此情况下,其对于相关艺术活动的关注首先是其知名度、趣味性和文化性,以此来把其作为一种地方风貌的表征,作为一个认知、感知和理解地方文化风情的入口。显然,当下各方面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态度和理解并未和游客的需求特征达成一致,并没有从游客需求上把民族音乐舞蹈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来打造,从而使得民族音乐舞蹈的影响力难以有效扩大,弱化了游客对于地方音乐舞蹈的关注。如土家族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当地妇孺皆知的艺术形式,但是当地民众往往把其理解为祭祀、习俗或娱乐需要,把其理解为祖辈传下来的理所当然的存在,这种认识和理解使得当地对于摆手舞的旅游参与往往限于平常的活动,和其他地方旅游活动的参与并无二致。近年来,随着摆手舞在旅游产业中的实际作用发挥,湘西土家族旅游开发开始逐步重视摆手舞的影响力扩大,主要表现为开办了更多和摆手舞有关的旅游活动内容,大大提高了摆手舞的知名度。从根本上来说,要使摆手舞等民族音乐舞蹈在旅游中的影响力增加,不仅需要在旅游实践中增加民族音乐舞蹈相关的内容,通过实践来强化民族音乐舞蹈的影响力,还需要从研究和组织专门性活动等方面来扩大这种影响力。从研究来说,主要是指对民族音乐舞蹈进行深入研究,建构民族音乐舞蹈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民族音乐舞蹈在深度和厚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从组织专门性活动来说,是指特定民族音乐舞蹈所属地区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扩大民族音乐舞蹈的影响力,比赛活动或者联欢活动都是较为有效的活动方式,如可以组织摆手舞评比活动或者组织“摆手节”活动等,都有助于民族音乐舞蹈的外界影响力扩大。[2]
(三)完善民族音乐舞蹈基本设施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大多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而是根据习俗活动需要来进行,这种随意性虽然使民族音乐舞蹈在民族地区能够随时进行。对于少数民族民众来说,民族音乐舞蹈是其生活中的常态行为,随时随地都可以融入进去。但是从游客视角和旅游发展视角来说,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其中,首先从游客来说,在其进入到民族地区旅游时,实际上便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语境,没有一种仪式性表现的导引,这使其很难对民族音乐舞蹈进行角色转变,因而弱化了民族音乐舞蹈的互动性。其次从民族旅游来说,民族音乐舞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游客慕名而来来感受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时,这种随意性会使游客难以把这种期待具体落实在特定地区或特定物品上,容易造成游客的期待落空,影响旅游体验,自然不利于民族旅游业的吸引力加强。在这一点上,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就做出了表率,专门在特定地区建立了摆手堂,在其中进行专门的摆手舞表演,使外地游客对于摆手舞文化的探索心理得到满足,并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专门跑去摆手堂观看,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使当地经济得到了推动。由此可见,对于民族音乐舞蹈的旅游价值实现,还需要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建立或完善各种和民族音乐舞蹈的相关设施、场所等,使当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能够以多种具体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湘西用于摆手舞的场所摆手堂便是如此。
(四)建构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品牌
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方向)硕士点及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设有声乐、钢琴和民族器乐三个方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艺术造诣深厚、集教学、科研、编创与表演能力于一体的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艺术院校的学习、研修经历。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学院师生还在“桃李杯”、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国际、国内多项专业赛事及活动中获得奖项和荣誉。
学院于2013年4月受国家汉办委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孔子学院巡回慰问演出。承担并策划了多场大中型文艺演出,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等多家演艺团体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关系。学院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的音乐、舞蹈教育家、表演家为我院特聘教授和兼职(或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音乐舞蹈艺术表演家来我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和专业教学,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院确立了“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的院训,明确了将学院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的发展目标;在“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艺术研究相促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中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音乐舞蹈造诣和学术理论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还实行声乐、钢琴专业小课师生双选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学院设有舞蹈专业教室、艺术观摩室、服装道具室、艺术试验室、成果展览室、乐器室、电子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厅、排练厅、琴房等设施,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良好,完全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十二五”规划将修建25258平米的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大楼。
一、招生人数
音乐舞蹈学院2014年学共计划招生70人,其中音乐学(声乐)18人、音乐学(钢琴)8人、音乐学(古筝)4人、舞蹈表演40人(男女各20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1.音乐学专业(声乐、钢琴、古筝3个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音乐演唱、演奏的专门人才,能在全国尤其民族地区的专业艺术团体、高(中)等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音乐评论及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掌握演唱、演奏技能,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理论,了解相关的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写作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声学、作曲基础、合唱、合奏、声乐、钢琴、古筝的演奏、演唱等。
2.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艺术表演院团、企事业单位、高等艺术院校、普通类中小学、文化机关从事舞蹈表演、文艺指导、舞蹈编创、舞蹈教学的专门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与专业技能并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实践应用和艺术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民俗学、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法(基本功、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编导基础、音乐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及现代舞课等。
三、招生对象和条件
音乐舞蹈学院2014年面向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区招生,四川、甘肃和青海只招收舞蹈表演专业考生,音乐学(古筝)只面向湖南和河南两省招生。凡符合201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具有一定音乐舞蹈素质,均可到指定的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民族不限,文理不限。
论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相对弱化,例如:“现在的儿童身体协调性较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误伤自己,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类似现象在城市儿童身上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将不加以论述。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试图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论述。
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对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少儿舞蹈活动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反映儿童的童趣、童真,是少年儿童喜欢常见的一种活动。音乐舞蹈活动对于丰富儿童经验,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儿童理解、联想、想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儿童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过音乐舞蹈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理论依据。
人的身体动作是以肌肉活动为中心的,而肌肉活动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在舞蹈活动的影响下,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机能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依靠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实现快速而精确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长期的舞蹈训练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的改善。
1.舞蹈训练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肌肉活动的状况,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不同的信息将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中枢,到达运动感觉区域,产生相应的感觉,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所处的情况做出判断。依据这些信息发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制止或修正每一个动作。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反复强化刺激信息,促进了人体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提高。
2.舞蹈训练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舞蹈训练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且增加神经传递介质,提高条件反射的速度与灵活性,使反应时更短(一般人为0.4秒以上,有锻炼者为0.32秒以下[1]),个体完成各种动作更加的快而准。舞蹈训练还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高,注意力集中,使人体表现出肌肉力量大和运动能力强,神经过程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更加均衡。舞蹈训练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3.舞蹈活动对神经系统的改善作用比其他形式的人体运动更有效。
舞蹈动作复杂多样,在舞蹈的过程中,大脑不仅要控制身体的各部位肌肉的运动,还要接收舞蹈音乐中节奏变化、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等信息,将各种音乐信息与肌肉的控制全面精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通过对肌肉运动的控制,最终表达出舞者的各种情感,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因此经过长期的训练,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感知身体空间位置的能力和敏锐的“肌肉感觉”,其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迅速、动作灵敏,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就是舞蹈训练对神经系统改善的综合表现[2]。
4.舞蹈训练可以促进感官的机能。
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皮肤等感官的机能。可以提高视野的宽广度、眼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视神经的调节机能;使听觉的敏感度得到提高;位觉对应急时的空间、方位、高度和速度等感应更准确;皮肤对气候、温度、触觉和运动等方面的敏感度更高[3]。
二、进行舞蹈活动的方法要点。
1.精心选材,通过欣赏音乐逐步使儿童对音乐舞蹈活动产生兴趣。
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舞蹈时,首先引导儿童学会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逐渐让孩子对音乐舞蹈活动产生兴趣。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生理特征和特点的音乐,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启蒙阶段,选择的音乐比较肤浅易懂,节奏欢快,内容简单明确的音乐。先可以在每天清晨或吃早饭的时间,让孩子听音乐,熟悉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音乐的内容。再慢慢的让孩子随着音乐哼唱,在音乐游戏活动时,可让会唱的小朋友上台有表情的演唱,鼓励孩子边唱边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恰当引导,模仿为主,通过简单动作熟悉简单节奏的音乐。
初步让儿童尝试练习打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节奏的歌曲,采用拍手、叉腰、跺脚的形式学习此类节奏,然后简单地模仿音乐中的主角,要求幼儿在音乐中表现人物或小动物的特征。恰当的引导孩子利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没必要刻意强调动作的规范。
3.舞蹈动作训练,以基本功动作练习为主。
对于基本功动作练习方面,暂不要求儿童上把杆做练习,应多让孩子在地面进行系列规范的基本训练,以锻炼身体各部分肌内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柔软性。为了使儿童不反感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因把基本功动作合理地组织起来,编成儿歌故事等形式,让孩子边说边做边玩。例如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想象“小青蛙”的样子,练习双旁分腿,脚尖碰头等基本动作,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锻炼髋的开度、软度及基本动作。再如通过教师启发孩子们数“树上的苹果”,练习眼手一致,懂得舞蹈的基本方法及眼神、表情的运用。
4.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孩子初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应在上课时鼓励孩子敢做动作,不怕做错,错了没关系,只要孩子敢做,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即使发现明显的错误也不要马上就批评。最好由老师示范模仿孩子的错误,通过老师把孩子的错误间接反映出来,再请别的孩子找出老师所犯的错误。通过这一环节,使孩子们既动了脑子,也掌握了动作特点。
5.注意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每个儿童的自身的身体条件、舞蹈感觉等都存在着不同差异。如果统一用相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做到对症下每堂课对他们的积极表现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的指出孩子的不足,耐心的,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教师更应该关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积极、更愉快的茁壮成长。另外,各种体育活动和器乐学习、音乐游戏、自制乐器等音乐活动的实施开展对儿童身体运动操作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本文旨在针对音乐舞蹈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所以对上述其他活动领域暂不做论述。
一、传统音乐研究专家主旨发言
赵宋光的《有关岭南文化的若干思考》从岭南音乐文化研究现象出发,观照岭南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清晰地勾勒出岭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田青的《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当下民歌挖掘、传承、保护中的种种现象为切入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冯明洋的《流行文化风潮中的岭南音乐》回顾了多元一体的岭南音乐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提出在现阶段全球性流行文化风潮中的岭南音乐文化建设,需要大音乐观、大文化观、大岭南观等理念引领。周凯模的《岭南音乐研究的方法学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音乐人类学视角的岭南音乐研究方法学理论。蓝雪霏的《地缘亲缘剪不断,闽粤音乐理还乱》从闽粤地理关系到闽粤历史民俗关系,以丰富详实的田野工作资料,分析论证了闽粤传统民歌的内在关系。李幼平的《广州南越王墓的音乐考古学观察》提出了“将音乐文化遗物归置于相关遗迹中进行综合考证研究”的音乐考古学研究基本原则。罗艺峰的《“汉藏——南岛文化丛”与华南玎族乐器起源的拟测》以人类学对“汉藏——南岛文化丛”的研究成果为理论认识基点,考证了由这种乐器演奏的萨佩音乐与中国疍民疍歌的内在关系。陈雅先的《探索中前行——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岭南传统音乐舞蹈研究》阐述了以地域传统音乐舞蹈研究为切入点,树立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引领学科发展理念,并形成了学科研究特色及教育特色。
二、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主题交流
(一)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陈天国、苏妙筝的《潮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介绍了多年潜心研究“潮州音乐”的成果,认为潮州音乐不只是地方性乐种,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仲立斌的《“延续传统”还是“开拓创新”——粤剧“申遗”后的思考》,刘泽梅的《客家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之策略研究》等,均对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遗产传承中关于“延续传统”或“开拓创新”的问题进行反思。
(二)岭南传统民间音乐田野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在探索岭南音乐田野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显示出近年来岭南传统民间音乐研究者扎实有效的田野工作方法,陈雅先的《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声音景观探究——基于景观生态学视野的田野与案头》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以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解读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提出建立于潮汕民间民俗活动所形成的音乐声音景观是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珍贵声音景观。潘妍娜的《民俗空间中的当代潮州大锣鼓——对于潮州市意溪镇下地段和磷溪镇埔涵村“营老爷”活动的比较性考察》,李萍的《潮州民间音乐“传统”与“传承”一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2潮州民间音乐考察纪行》,黄燕的《民间客家山歌主体音乐行为的考察与分析》等田野调研报告,蕴藏了丰富的岭南民间音乐活态存在信息,不仅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资料,还提出了岭南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有益见解。
(三)岭南传统音乐美学研究
刘瑾的《世俗与超越——论广东音乐的休闲文化特征与价值》从休闲文化理论的视角,提出广东音乐所具有的诗性文化特质。万钟如的《论广东音乐的非民间音乐属性》研究表明,成熟期的广东音乐具有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所有特征,即它的商品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通俗性和娱乐性。巫宇军的《“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通过对罗九香等老一辈“客家筝”演奏家的演奏意识分析中,得出了“客家筝”由演奏向审美意境进行理论归纳和提升,并反过来用以指导实践的客家筝派风格。郭永青的《泷州歌艺术特征略论》解析了泷州歌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四)岭南传统音乐历史及其流变研究
孔义龙、曾美英的《从单件青铜乐器看岭南早期文化传播》从岭南青铜乐钟的编制和性能上对岭南地区早期乐钟展开研究,认为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礼乐文化至少经历了岭外传入、吸收融合与独立发展三个阶段,并初步探索了先秦时期岭南、岭北的文化异步的发展态势。李英的《外江戏在粤东的生发与演进》,刘德波的《广东传统乐舞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范晓君、李琳的《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以〈乌云下的歌声〉为例》,董学民的《潮剧音乐的融合及变异——以对高腔的吸收为例》,杨艳的《东莞沙田疍民与咸水歌探究》,李维路的《沙湾广东音乐发源地的历史渊源及保护措施》,均通过对岭南传统音乐不同乐种发源的历史渊源考证、音乐特点分析,解析岭南传统音乐结构的发生变化,由此引申出岭南传统音乐融合、变异的特点。
(五)岭南传统音乐资源的课程转换研究
居文郁的《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开拓粤乐文化空间——回顾开设〈广东音乐〉选修课25周年》提出“传承”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乐种传承人,并根据传承人的演奏,整理出科学、准确、简便、实用的专业演奏谱。同时,将“无形化”的活态遗产通过“有形化”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使之成为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邓兰的《职业院校与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刘宏伟、陈秀清的《中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报告》,施绍春的《潮州大锣鼓锣鼓经鼓垒教学探索》,魏石成的《广西艺术学院本土民歌传承人培养机制考察》均立足音乐课堂,以提高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为出发点,在探索课堂教学实践如何渗透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三、岭南民间乐社工作坊
“岭南民间乐社工作坊”是吸引与会代表眼球的一个亮点。
(一)岭南传统音乐三大乐种“私伙局”展示
会议邀请了岭南传统音乐三大乐种(汉乐、潮乐、粤乐)的三个“私伙局”(民间乐社)到研讨会现场,展示“私伙局”活动。这三个乐社分别是:“羊城广东汉乐团”、“黄埔区潮乐社”、“番禺区沙湾镇翠园乐社”(粤乐)。这三个乐社成员的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大多是退休人员,“羊城广东汉乐团”由广东客家人组成,演奏了《迎宾客》(中军乐)、《怀古》(弦丝乐)等传统汉乐;“黄埔区潮乐社”以潮籍潮乐爱好者组成,演奏了《柳青娘》、《寒鸦戏水》等传统经典潮乐;“翠园乐社”以广州当地人为主,演奏了《娱乐升平》、《旱天雷》、《雨打芭蕉》等经典粤乐。这些乐社每周聚会,以自娱自乐为目的演奏岭南传统音乐,每个乐社均掌握了大量的岭南传统音乐曲目。工作坊演出不仅彰显岭南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也创造了使与会代表近距离接触民间乐社的机会。
(二)硕士研究生田野工作成果“潮州大锣鼓”游行锣鼓表演
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倡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应深入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由该院研究生袁静静司鼓表演了潮州大锣鼓。研究生通过向潮州民间音乐传承人采集、学习锣鼓经,产生了有社会文化价值的毕业论文选题,为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做出了贡献。
结 语
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围绕“传承创新”的思想碰撞,产生了丰硕成果,体现在:
(一)重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的研究
历史是起点,其被研究和认识的意义就在于它有待于被超越和延伸,掌握和梳理前人积累下来的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的研究,使我们在“传承创新”时不会忘记应立足于传统,只有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开创新意,才能使岭南传统音乐得以更广泛传承。
(二)重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现状的研究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也存在着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消化和利用,对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现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音乐教育应通过对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现状研究,守望民族精神,坚持自身的文化主导权,保持民族音乐文化自信。
(三)重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研究
通过本次研讨会,建立了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师生及与会代表能够通过学术研究引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并且利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契合新的时代精神和学科要求。
(四)对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活态存在现状采取辨析的态度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文献总量达190多万册。
学校设有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人。
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艺术类专业面向11个省招生。欢迎报考!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位于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设有音乐学和舞蹈学2个师范类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2人,硕士1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多人。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的音乐表演家、教育家为客座教授。
学院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取得了比较丰硕成果,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被确立为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多门课程分别被评为地方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与专著10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每年均有不少论文、艺术作品、多媒体课件在和省级比赛中获奖。
学院坚持狠抓师生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建有音乐技能综合实训中心、教学技能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琴房220余间、钢琴220余台、电钢琴60余台,还有设施配备精良的电脑音乐制作室、演示厅等。在校外建立有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10多所,技术实践基地5所。近年在我院师生参加的各类艺术专业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二等奖、论文一等奖;中国全明星拉拉操比赛一等奖;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二等奖;广西金钟奖声乐表演奖;广西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优秀奖等等。近三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音乐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素质,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舞蹈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能在中小学、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行业从事舞蹈教学、科研、创作及开展群众文艺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和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2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1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占40%,建设有专业图形工作室、服装工作室、装裱艺术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实验室、陶瓷创新作坊、编织工艺陈列与教学平台、艺术作品展览厅、教育技能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近20家设计企业及学校等,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条件良好。在长期的教学中,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已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美术学(师范类) 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美术教学基本技能、具备美术表现和美术鉴赏审美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发展动向,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创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高级综合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学和群众美术文化工作。
绘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具备绘画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初步研究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化艺术、宣传、教学、设计研究、社区等部门从事群众文化、绘画创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以研究学习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达为主攻方向,培养能在各行业设计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和学校教学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和雕塑与壁画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环境创新设计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适应从事服装设计、产品开发、陈列设计、样板制作、生产技术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高级定制等岗位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招生省份
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南、海南、江西、江苏、甘肃、福建
二、招生计划安排和考试科目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费(元/年) 招生计划 考试科目 01 130202 音乐学 11000 150 ⑴主项:演唱或演奏
⑵练耳
⑶视唱(五线谱或简谱均可) 02 130205 舞蹈学 11000 50 ⑴基本功测试
⑵成品舞蹈展示
⑶即兴表演 03 130401 美术学 11000 50 ⑴素描
⑵色彩 04 130402 绘画 11000 30 05 130503 环境设计 11000 80 06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1000 60 07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1000 30 说明:1、音乐类考试不设初试。2、招生计划以生源省招生部门的计划为准。3、学费收取按广西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
三、各省份校考考试时间
类别 省份 考点 考试时间 美术设计类 甘肃 兰州城市学院 1月27日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 1月29日 音乐舞蹈类 甘肃 兰州城市学院 1月27日 山西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2月9、10日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月27、28日 说明:2018年我校校考采用所在省的网上报名系统,请考生到相关的报名系统中报名参考并及时打印准考证。
四、报考须知
(一)招生对象与条件
符合国家和生源省确定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对象,爱国守法、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无防碍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生理缺陷。舞蹈学专业的考生,身高一般要求男170cm以上,女160cm以上。
(二)报名方式及报名所需材料
按生源省规定的报名方式、报名所需材料报名。
(三)录取原则
1、我校没有设艺术专业校考的省,认可生源所在省的艺术专业招生联考成绩,录取时以专业术科成绩为主,结合文化成绩,综合衡量,择优录取。
2、我校设艺术专业校考的省,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校考。在取得我校专业合格证,并达到生源所在省的相应文化分数线和专业联考分数线(不设专业联考的省除外)后方具备录取资格。录取时以专业术科成绩为主,结合文化成绩,参照志愿,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四)成绩查询和专业合格证发放方式
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我校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考试成绩请于4月5日后登录我院招生与就业服务网ylnu.net查询。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政编码:537000
学校网址:ylsfxy.com
电子邮箱:y2666516@163.com
咨询电话:0775-2666516(招生办公室)
0775-2692593(音乐舞蹈学院)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专业模块化;可行性
1 前言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大学生和高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安排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锻炼方法等。体育教学内容是学校体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和纽带,也是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估的重要依据。正确、合理地组织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健身意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陶冶精神情操和发展个性、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以及养成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校体育选项教学都是以单项(如篮球、排球、健美操、街舞、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武术、网球)的教学内容为主,在教学难度设置上逐渐递增。目前我校体育选项教学存在一个最大问题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并没有紧密结合。本文旨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体育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可行性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通过对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有关体育教学、学生体质研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文件政策、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实验法
2.2.1 实验对象
选取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2011 级和2012级学生各100人;数计学院2011级和2012 级学生各100人。
2.2.2 测量指标及测量
选择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水平(肺活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M/800M)为测量指标。测试工作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统一完成,2011 年10月、2012 年11月新生入学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第一次测量;2012年11月、2013年9月分别进行第二次测量,测试数据由“测试中心”按照实验设计在学生选课之前完成。
2.2.3 实验设计及控制
音乐舞蹈系和数计学院2012级学生按“选项课”进行教学。音乐舞蹈系和数计学院2011级学生按专业“模块化”进行教学。专业“模块化”主要是根据专业设计模块,音乐舞蹈系设计为健身与娱乐模块(项目主要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数计学院设计为运动竞赛提高模块(项目主要是篮球、排球、足球)。提出学习的条件及要求,确定学习的目标,形成由模块组成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模块或模块中的项目。
3 结果与分析
模块化教学有许多优点,结合专业进行教学也有许多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各取所长,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职业体育和终身体育服务。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模块化和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体育课氛围中,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以体促智,从单纯的体育兴趣转向理性的体育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树立终生体育观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体能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1 专业模块化与选项课教学体质变化情况对比
从表1、表2、表3、表四得知:2011级学生通过一年专业模块化的学习,不及格人数降低了64人,不及格比例由上一年的48%降到16%,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提高。2012级学生通过常规选项课的学习,不及格人数增加了15人,不及格比例由上一年的41.5%提高到49%,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下降。通过调查得知:2012级常规选项课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浓,部分学习跟不上,处于被动观看状态,参与不到练习中去,课后更没有机会也不愿意参与锻炼,还产生了自卑心理,离群心理也非常重;没有学会锻炼的方法,更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
实验证明:专业模块化教学在提高学生运动素质改善体质状况方面优于常规选项课的教学。
3.2 专业模块化与选项课教学在学习效果上的比较
从表5 得知:2011级通过一年的专业模块化教学学习,81%以上的同学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运动能力,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一周至少三次),61%的能指导同学锻炼;他们是业余活动的积极分子,社团活动的主力,活跃体育文化的生力军。2012级通过一年的选项课教学学习,只有近50%以上的同学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运动能力,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一周至少三次),27%的能指导同学锻炼;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目前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在选项课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即使采用常规的分层教学,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顾及所有学生,但与专业模块化教学相比较,学习效果还是有差距的。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