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2: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重点知识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
“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I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水平和自学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学习这个考点有三个矛盾:一是看似常规的考点又不知具体要求;二明确考点要求却对考察形式知之甚少:三积累过少难以形成有效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的教学,大多数高三学生缺的不是考点知识的讲解,不是记忆考点知识的技能,而是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我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反思归纳的方法,在教与学时间的分配上少讲解多反思,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获得能力。
【教学构想】
根据如上的考点解读和学情分析,参照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策略。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考纲要求
能力目标:探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提高语言表达的意识,培养热爱语言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系统化,运用能力题型化,解题思路规范化。
学习方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2.教具选择
语言知识的运用,实践性强,不宜在课内一味串讲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料尤其是高考试题来了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考纲要求,探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
结合实际让学生体味身边一些符合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生活情景题,这些由实际生发的问题,会深深打动作学生的心灵,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4.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难点,也是课堂教学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亮点。我设计的课堂问题有: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考纲要求是什么?高考都有哪些试题涉及此考点?你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解疑析难应该落实到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上。
5.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字资料,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6.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根据教学重点和本诗特色,我的板书分预设和生成两块。预设板书设计有考点要求、能力题型、解题技巧三部分。
考点要求准确 词语、句式、选择语气符合表达的目的
鲜明 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生动 具体形象可感
能力题型主题词――转述事物――广告――短评……
解题技巧①整句 ②积极意义 ③修辞、句式、口语
【教学流程】
在充分扎实做好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导入新课、交流预习、重点研读、方法探究,拓展迁移、课堂总结、课外练习等七个环节。安排一个教学课时。
1.导入新课(幻灯片)5分钟
洞晓知识点,妙笔生新花
用两道高考题导入新课
(2008•福建,17)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个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答案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2006•北京,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
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答案 (示例)好事无好报。折射出的是人与人的冷漠、不信任,令人深思。
2.交流预习(文字资料)5分钟
(1)两道高考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①准确②鲜明③生动④简明、得体
(2)对试题的要求是否能做到 ①不好做到②不明白标准
3.重点研读25分钟
(1)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I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2)讨论交流 (幻灯片)
设计问题①
我校前一段开展了“诵读经典、传唱红歌”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主题词。
展示学校悬挂的宣传标语:诵读中华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集体讨论,这则标语是否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
师生共同拟出新的主题词:
与经典同行,让红歌流动
诵读经典,有道德的心灵不会枯萎
传唱红歌,有泪水的眼睛不会干涸
设计问题②
评述这则小笑话“一位同学从食堂回来,另一同学问,打饭的队伍排的还长吗?这位同学回答,不长,但很粗”
笑话简洁生动,“粗”字用得最妙
问题设计③
如何生动地向老师描述班内自习课较乱的情景
生答:班内房盖都要被掀翻了
生答:同学们都“疯”了
师示例:教室里,跳的、闹的,唱的、笑的,跑进的、跑出的,忒乱啊!
4.方法探究(幻灯片)5分钟
总结特点方法
积累整句改编,巧用动词,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5.拓展迁移(幻灯片)5分钟
此环节,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下问题
电影《唐山大地震》源自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小说名和电影名那个名字好?
(1)小说名字更直抵内心,更让人感到那种切肤之痛
(2)电影名考虑到商业价值
(3)从实际运用中体味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6.课堂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言的应用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用性、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试验田,研读、练习、积累,使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考出满意的分数。
7.课后练习(幻灯片)
(1)下面这段话中,画线句子表达不够准确,也不生动。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它改写得既准确又生动。
梁启超故宅门前,那棵老杨树又粗又壮,像老母鸡护雏般把院子搂了个严实;新房子和旧房子堆叠在一起,显得很拥挤。
答案新房子和旧房子你拥我,我挤你,显得十分亲密。
(2)“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①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②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语文复习过程中兼顾全局呢?可以在哪些环节里兼顾呢?结合近几年高考复习的经验,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四个兼顾”,才可以取得高考语文复习的胜利。
一、 导入兼顾
1.从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或从旧的知识点出发进行导入。教师可以小结一下前一课的重点知识或者扼要地复述出前一节课结束前的一部分内容,承上启下,帮助学生很好地回忆旧知并且有效地进入新课的状态。比如在复习形似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上一节多音字内容重点、难点兼顾一下。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词性、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囤”:A. dùn粮囤(名词),B. tún囤积(动词)等。
②通常读音与地名、姓、物名等特殊读音(古音)并存。
如“哈”:A. hā通常读音,B. hǎ姓氏如哈文,C. hà,如哈巴、哈什蚂。
③ 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读音并行。
如“血”:A. xùe血液,B. xǐe血淋淋。其中第一种情况占了大多数,要重点掌握,其余情况也要熟知。
④ 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
如“博闻强识”中的“识”通“志”,读zhì而不读shí等。
或者当堂做一道或几道多音字的练习,然后再切入新课形似字的复习。
例: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2012·江苏卷)
A 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 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 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 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经过这样的导入兼顾后,同学们不但把上一节课中的知识重、难点掌握了,而且又引入了下一节课的复习,真正做到了兼顾全局。
知识是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旧知识基础。如果教师能够以旧知识来导入,可以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触类旁通,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授“辨析并正确使用语句”这一考点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同为“正确使用成语”这一考点的八种错误类型,提问如下: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①望文生义;②误用褒贬;③搭配不当;④用错对象;⑤重复累赘;⑥谦敬错位;⑦自相矛盾;⑧不合语境。让学生总结这一类题型,熟记误用类型,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做好这一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如此一来,学生加深了对这种题型的认识,在遇到“辨析并正确使用语句”时就“轻车熟路”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联想初中曾经学过的这一类型题的做法,如“排除法”“认定法”等,学生的积累又到达了一个新的程度。比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10·江苏卷)
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正确答案是D 。
辨析: A.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多指坏事)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为贬义词,用在句中褒贬不当。
B.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在种种灾害面前”指的是“已然”,与“防患未然”矛盾。
C. “信手拈来”: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不能实指捡垃圾。望文生义,使用对象有误。
教会学生运用这个做法,然后来讲授“辨析并正确使用语句”这一考点,明确“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及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类型,学生有例可依,有法可循,就能驾轻就熟了。
二、 提问兼顾
提问旧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激发他们产生类比、归纳的意识。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提及某个实词或虚词在上文或者以前学习过的篇目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提及一些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变式句)。《赤壁赋》一文中,有三处宾语前置句,每讲到一句新的,就提问前面出现过的旧的,并且设疑、提问,让学生辨析。
讲评试卷时,比如讲到课外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时,我也会有意识地唤起他们对课内知识的回忆,如复习“以小见大”“侧面描写”等写作技巧时,我要求他们能分别联想起《一件小事》《琵琶行》等已学过的课文。
三、 对比兼顾
这种方法是讲新考点内容与旧考点内容时就一两点或通篇进行比较,抓出其异同点,既能巩固已学的旧考点知识,也能于比较中求鉴别,于鉴别中明本质。比如“讲授诗歌鉴赏之婉约派词”后,我要求学生将它与“豪放派词”进行对比;教完“议论文写作”后,要求他们与“记叙文写作”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生对新旧知识能够掌握得更加扎实、牢固,同时也兼顾了记叙文的写作,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练习兼顾
平时复习只是按照高考考点一一进行,但市里调研模拟考试是按照高考所有考点来命题,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单个考点复习中,必须有全局观念,兼顾到其他没有复习到的高考考点。为了兼顾其他考点,我采用“周周练”的形式。比如复习了“语音”“成语”“病句”“古诗词”后,除了做一些专题训练外,每一周开始时,我都会印一份“周周练”发给学生,“周周练”除了已复习过的考点外,大部分是没复习到的高考考点,“周周练”批改后,师生一起来分析做错的原因,应该怎样做,为什么会那样做,经过“练习、批改、分析、再做”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温故”,还可以“知新”,兼顾了全局,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一周】回顾练习别放松,巩固基础回课本
考生由于复习疲劳,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犯困的情况。这些对备考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帮助考生调节好生活和学习,该睡就睡,该吃就吃,把精力旺盛期调节到上午9到12点,下午3到5点,也就是考试的时间。遵循规律的生活作息,不能影响到考生的正常休息和学习效率。应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前一个阶段的复习中出现的错题、疑问、遗漏的知识点,要逐一解读,找出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第一参考书。应该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本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有些考生害怕在大题、难题上丢分,其实这类题目最后大都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考查,巩固基础不容忽视。
【第二周】整合思维成网络,抓住重点求突破
进入到五月下旬,应在对课本知识重新熟悉的基础上,考生有必要做复习过程中的梳理整合。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看似内容繁多、杂乱无章,而把它们系统化之后,各个科目的知识点会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样,考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可以迅速找到突破点,有效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每个科目都有相对的重点知识,这就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今天的复习就是从重点知识入手。在看书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典型题目,才能将知识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些题目要深入分析,检查自己的解答思路和过程,熟悉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做题方法,总结典型题目的解题思想。
【第三周】全真模拟找感受,适当调节缓神经
临近高考,一般学校会给考生放假进行最后的厉兵秣马。假期给考生提供了在高考规定的时间段模拟答题的条件。全真模拟,一方面帮助考生习惯高考时间,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在临考的状态中发现自己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优质的模考题,按照高考标准答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以外进行批改,有兴趣还可以给自己打打分。在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解决之后,相信考生们对待两周后的高考,又少了一分不安,多了一分把握。
在最后的两个星期,冲刺复习应当进行适当地放松,可以调节紧绷的神经,缓解考前压力。像全家人去打球、逛公园、看演出,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也会对考生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考前许多考生都会有紧张不安的情况,这个时候,亲人的支持往往是安定心绪的一剂良方。
【第四周】合理安排每日作息时间
早晨: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字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上午9:00-11:00: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进行数学题目和文(理)综合题目的解答。由于是在家里复习,要注意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的黄金时间。
下午3:00-5:00:大脑思考能力很强,适宜重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尤其是典型题目和错题,从中揣摩并总结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
关键词:教育新理论 拓展延伸 知识链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文本依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和指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教材?如何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学生能力的训练?如何贯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教师的教学取得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双赢。这是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就中高年级的教材处理而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情了解要全面。教师在授课前,应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简称学情),如果班级学生基础好,整体水平高,那么教师处理教材就可删繁就简,多强调知识点,多把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课堂的知识容量;反之,教师就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对症施“教”,教材处理趋于简单,课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接受。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希望值过高,造成知识的浪费。
二是内容处理简单化。中高年级语文教材,课文篇幅长,涉及的内容多,教师要教的知识面多,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写作特点等等。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链当中,教师要冷静分析,要充分考虑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如果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就有可能造成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兼容混淆,淡化教学重点。对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运筹帷幄、胸怀大局,区分重点与主次,不能觉得各个知识点都重要,学会科学处理教材。尽管处理掉的课文内容你可能会讲的朗朗上口,是你教学精彩的瞬间,但是在教学中不该给学生讲的,一个字也不提。唯有如此,才能反衬出重点。我在教学《孔子与学生》时,只讲了孔子对待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治学态度,却没有讲他的名言警句,原因是孔子的话很难理解,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是主题引申重点化。处理教材必须把握好重难点,这是教师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对重点知识就要重点处理,其它知识都要为引申主题服务,以重点为圆心,建立一个知识结构的子系统,折射相关知识群。我在讲《飞向月球》时,重点围绕月球飞向太空时,航天员的工作、吃饭和休息,鼓励学生联系日常实际,寻找不同点,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辐射,搜集“神七”登月的图片、资料,溶入重点知识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登月后的美妙和。对于其它的段落知识,一语带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即可。既引申了重点知识,又强化了课文主题,教材处理的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避免了满盘皆“兵”问题的出现。
四是知识拓展要多样。教师如果墨守成规,就知识讲知识,学生只能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无法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而通过拓展延伸,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参与学习,参与讨论的主动性显著增强,最终的教学效果必然明显。而要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提前考虑,先知先觉,教材处理得面要宽泛,为知识的拓展留下回旋得余地。我在教《落花生》时,从一开始就强调落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对比,知识传授完毕,我适时以两种水果的对比,转向两种不同性格人的对比,让学生开展讨论。结果出乎我的预料,许多学生提出,在当今社会,需要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把优点,特长亮出来;而不像落花生,只知道奉献,却埋没了自己。虽然学生辩论的结果出乎课文本意,但我却分明感受到学生思想的超前性和可塑性。当然,在拓展时,应根据具体课型,灵活掌握、区分对待。
五是能力训练要明确。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考虑了学生能力训练,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的概念很含糊,缺乏操作性。具体而言,小学阶段的能力训练,包括语言表达、阅读、写作三个方面,这节课怎么训练?训练什么?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具体明确。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还是训练阅读、写作? 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能贪大求全。我在教学《拾穗》时,结合课文内容,旗帜鲜明的提出训练学生有顺序的描写和细致谨慎密的观察,并以《我们的校园 》为题,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给学生建立了规范有序的空间方位概念;在如学习《罗斯福集邮》时,让学生认真阅读每段的前一句话,使学生懂得了这是每段的中心句,并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既明确了中心句的概念,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处理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扬长避短,使教材处理更加规范和科学。使学生真正听的懂、学的好、进步早,促进并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能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