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15:20: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反应原理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化学
一、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既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其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播放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和化工产品的视频材料,增添学生的兴趣,而且我们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制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动画,把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把难以操作、观察的实验、化工生产流程图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其二、网络资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的特点,它把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象等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通过高速的光纤双向传输,把全运动、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发送出去,融传入与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但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即有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图像缩放、资源下载、重组等功能,可以把化学教学中所涉汲到的有毒、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可以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把在化学课上用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信息世界,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要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而且不是每个老师都懂得制作电脑动画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想备好一节含有多媒体的课就容易很多了,不会制作动画可以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老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
三、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疑难实验,既安全又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教学困难,如: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化学反应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毒性较大的实验、工业生产流程等,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模拟,即可迎刃而解。例如: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实验,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可制作成如下课件压缩实验的全过程:将二根铁钉分别放在盛有水和酸性溶液的烧杯中,铁钉上罩有小试管,通过电脑模拟两者在腐蚀过程中不同的现象(水面的变化、有无气体产生等)及时间,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模拟使学生如临其境,更易发现、认识问题的本质。再如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如氯气、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让小老鼠中毒死亡,展示中毒现象的原理。
四、虚拟现实,因材施教。
题,而环境污染已日益严重地危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以化工厂化学源引起的污染更加严重,已经到
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因此,作为有责任心的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新时期的环保教育,
是环保教育不可忽视的,应引起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课堂化学实验教学
过程中,应非常务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强
化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注重实验,强化意识
新教材上的很多演示实验,是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根据教
材的安排为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熟练准确的操作,让学生掌握操作技
巧、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等。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基础上,根据环保理念做出适当的提问,使学生得
到教育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规范实验,强化环保
“工业三废”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三废”的排出量越来越大,“三废”对
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和光化学烟雾等,废水会使饮用水受到污染和微生
物死亡,废渣占用人类越来越多的耕地等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演示实验中也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
因此,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实验剩下的“三废”,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
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进行密闭实验对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设法予以收集和处理,避免敞
口操作,防止反应物质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无法密闭操作时,加强回收、通风或其他防护措施,加强反应
物质的回收利用和消除处理。
三、珍惜环境,减少污染
1.投影化学实验,是利用投影技术,借助透明有机玻璃制品,将化学反应投影到银幕给学生演示。
传统的演示实验只能局限在讲台上,很难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能明显有效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且对于巩固
知识效果也不明显,大大减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投影实验试剂用量少,“三废”的排放量也相对
较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投影,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能够真正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
现象。
2.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水体污染后大量鱼死亡的录像给学生以
震撼教育,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污染的危害。多媒体演示实验,也是在实验教学中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之一。一些有危险的、不易观察的、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生成物无法处理的实验,都可以利用
现代化技术,如录像、电脑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没有污染、没有危险,直观现象也明显。
四、改进实验,注重环保
现在教学的分组实验,常常是学生模仿老师的实验操作一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太大的效果。而
且很多学校因为很多原因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套仪器,即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实验,又会有药品用量大、有污
染的问题,采取微型实验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项重要的发展和改革,它是在微型装置中以少量试剂来进行的实验。
微型实验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它是绿色化学的组成部分。同常规化学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具
有以下一些特点:节省实验经费,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省90%,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反应
产物少,污染少,实验中不会造成危险,同时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做到人手一套。学生还可以自制仪器和
动手做实验,既能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参与意识及微型实验内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
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环保理念感召下,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
强学生的环保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张水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
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开展好实验
教学。因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也是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
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教学这一条主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演
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物理实验教学的
一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
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
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要把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作为首
选,但更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上课前教师必须要先做
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三维教学目标 中学化学教师 校本教研 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化学教师如此,作为教学研究者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认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践现状的调查不应限于课题研究的初期,最好跟随着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和发展,通过调查展示出同伴对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我们的研究系立足于校本,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同伴,样本量较小,于是,我们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改为以观察、访谈、校本研讨等形式,确定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分析方法。
两年来,课题组关注着我校教师对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发展,本文所描述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践现状是立足于本校化学教学团队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日常业务交流、个别访谈、教案检查与交流、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来进行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结论。
与一般调查不同的是,我们不仅仅作为调查员、研究者,还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学习者、实践者,积极介入、组织、观察、研讨、记录和分析。在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研究,同伴教师的观点或引起我们的思考,或引起我们的争议和解释;我们的观点或引起同伴的共鸣,或引起同伴的质疑。同伴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或偏颇或正确,都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的研究。
怎样理解三维教学目标,怎样准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每个教学单元及每一节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等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目标的教学以及目标偏失的教学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虽然在使用过渡教材的几年教学实践中曾对三维教学目标积累了一些认识,但认识的深度和实践的经验还不能满足新课程与新教材试教的需要。
1 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沿袭旧大纲来指导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初期,我们普遍有不适应感,“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存在什么区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何区别”等问题成为我们最大的疑问。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澄清,就意味着不得不沿着教学大纲指导下的传统教学走下去,用过去的教学思路来组织实施新课程。
比如,在拟定教案时,不少老师忽视了教学目标,自觉撰写教学目标的老师不到一半,或不知如何撰写,或把教学目标撰写成教学目的,或干脆不写明教学目标。在有教学目标的教案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目标仍是只有知识、能力方面的表述,而忽视过程性和情感性目标,描述目标所用的语言仍是以教师为主,围绕着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如何“学”,更缺少对某“目标”的达成程度作出明确的预期。
[例1]“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该教学目标撰写得比较模糊、笼统,只有学生的知识要求而没有能力要求,情感要求只是空架子,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上例中的“教学目标”可能更贴近于教学目的,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是不恰当的。
针对同样的内容,有的老师进行改进并撰写出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对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影响。
能力方法目标:在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事实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该教学目标撰写相对比较详细,分别提出知识技能目标、能力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它仍带着浓厚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目的的余味。比如,3个目标的分类依据是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的分类,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沿用教学大纲下的“ABCD”4个层次的认知水平,该“目标”使用的语言中“使学生……,培养学生……”,动作支配者是教师,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反映了教师在拟定教案时并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只是关注“教”的效果。
而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把如何学,学得如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事实上,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撰写出上述“教学目标”的老师并不多,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沿袭旧大纲来指导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们不清楚教学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也不清楚教学目标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目标撰写时显得无所适从。
经过研讨、实践和反思,当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是: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是国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意志体现,它规定了为什么而教,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的总体纲领。所不同的是,教学大纲是“一纲一本(教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针对高中化学课程而制定的,是“一标多本”,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载体。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化学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面对新教材,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课程开发意识,利用教材组织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目标有别于教学目的,教师关注点应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教学目标规定得更具体更富有操作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和定位。在撰写时要从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如用识别、辨认、判断、检验等动词对认识性学习目标进行描述,用模仿、完成、迁移等动词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进行描述,
用感受、认同、建立等动词对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描述。2 三维教学目标意识淡薄,存在着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实际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他目标的误区,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3方面的有机整合,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内涵,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然而,受教学大纲的影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未能熟练运用教学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受教案集和教学参考用书的影响,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目标或把在教学大纲背景下形成的教学目的当作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把撰写教学目标当作是撰写教案的摆设,教学目标设计随意性大,教学目标的撰写游离于教案设计之外,游离于课堂教学,所撰写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两层皮。这些现象反映了许多教师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学目标观念,存在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的现象。
[例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互评提问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能源现有状况的回答,帮助学生了解能源问题,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认为,只要对某些用词稍加修改,如改变“使学生”为“指导学生”,增加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用词如“学生能说出”等,情感目标更具体一些,明确一些,如“学生能参与讨论”、“认同能源危机”、“关注能源问题”等,针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设计出上述教学目标基本上是妥当的。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却存在比较大的出入。听课发现,执教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变成了教师的备课行为,在教学中展示了相关资料替代了学生自主查找,“小组互评提问回答”并没有开展起来,学生表达的机会并不多,谈不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后交流发现,执教老师在备课时只是随意地“借用”了教参上的目标,而没有把“目标”转化为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思想。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变成两层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前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教学目标是指导自己上课的思想纲领和检测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指南针,撰写教学目标需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即使不成熟,也要比照抄来的要“合身”,更能反映自己的教学风格。两层皮式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没有意义,不如舍去,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教学的需要,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直接引用。
3 对三维教学目标在处理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困境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并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标志行为之一。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
有些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回到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老路上。例如,在组织“钠”的教学时,不少老师都想到了探究式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将“探究”明确提出,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案例。
[例3]“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实验探究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探究钠的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探究钠的性质的方法,认识到钠的性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并能用结构来解释钠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实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上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实际是比较客观的,描述的目标实施有途径、有方法,是一则比较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仍存在着不少困难,一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存在困惑,虽然在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多处提到了“探究”,但停留在“时尚”层面上,对探究教学的内涵和组织方式不熟悉。
导致原本可以让学生探究的学习过程被教师“不放心”而夭折了。比如,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观察钠的状态、保存方式,对钠进行切割观察等操作来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却被老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描述变成了记忆,失去了一次比较容易而有实效的探究机会。有的老师把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当作是探究,当然,观察演示实验也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途径,关键是有没有明确的探究问题,问题有没有思考的容量和价值,如果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观察说出现象的层面上,就不是真正的探究。
经过集体研讨,这节课后来被设计成在实验室开展边做实验边学习的模式,在提示实验安全和操作程序后,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单以问题为引导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比如,探究钠的物理性质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得出什么结论?钠在空气中的变化及其现象怎样解释?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有哪些实验现象?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运用结构示意图对你所探究出的钠的性质进行解释。小组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老师存在着对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价值含义认识不清,容易导致极端化,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只讲探究式而否定接受式,把探究式理解为组织学生实验探究、课堂讨论。于是,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要安排讨论或实验,不分化学知识的特点一律设计为探究式,把探究式贯穿于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为探究而“探究”。
[例4]“物质的量”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自主构建起物质的量的概念,我们经讨论认为不妥,不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难以达到。并非所有的化学知识学习都要通过探究式学习进行,接受式仍有其教学价值。特别在学生并未形成概念而这一概念又没有前概念作为基础的情况就让学生探究是有困难的。因此,“物质的量”教学还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量、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和教师所举的事例进行思考,逐步形成概念。在概念形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发展概念,探究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量关系等问题,从而建构起概念网络。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除了探究式教学外还有很多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教师业已形成的教学理念,并转化成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困惑。比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出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然而,有的老师受此影响,抓住教学中的一些学生问题无原则地随意生成,从而偏离了本节课的主旨,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例5]“原电池(第1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初步分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说出原电池中电子转移情况,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在教学中,教师开始时比较好地启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然而,在实验中,有些学生发现构成原电池时,锌表面仍有气泡产生,按教材上的说法应该在铜表面产生气泡才对。显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却不是一个能在本节课教学中加以生成利用的“亮点”。有的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发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进行了课堂生成。然而,效果很差,学生既没有弄清为何在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的原因,又对原电池应有的主要现象在认识上产生混乱,从而影响到原电池正确认识的构建,课堂教学因为课堂生成而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自然无法落实。
课后,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课堂生成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生成需要在课堂预设的框架下并服从于课堂预设。在本节课中,出现学生观察到异样现象,确实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对学生的仔细发现给予肯定是必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构建原电池概念与工作原理,在尚未形成稳定的正确的原电池概念的情况下贸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把这一实验异常留给学生课后讨论,在学生巩固原电池知识后再进行探究,到那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思考和知识基础,就不会影响到知识构建反而更能促进他们对原电池的深入理解,此时的课堂生成将非常精彩。4 三维教学目标定位偏颇,重知识目标而忽视另二维目标,存在拓展和拔高教学要求的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融合一体的,而不是主次有别,不应偏颇任何一维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表现在重知识目标而轻其他目标。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的化学知识传授与习得,偏重了知识目标,把落实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突出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导致这一倾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影响,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服务;二是对化学内涵理解不够透彻,难以把握化学知识内容体系中所蕴含着的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价值,难以把握渗透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教师对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组织比较熟悉,教学技术相对成熟,而在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组织与策略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我们还存在着不能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问题,表现在:虽能列出三维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出来,或把三维目标隔离开来,或只注重了知识目标而没有落实另二维目标。但是值得欣喜的是,我们正经历着从单一的目标观到三维目标观,再到逐步注意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与融合,努力践行三维目标的嬗变。
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随意拓展和拔高教学要求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在新课程的选修和必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实施教学时感到迷惘,总想“全面点、深刻点”,而造成课时数普遍不足的现象。
比如,传统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被编在高二,且一步到位地形成知识体系。但在新教材中,这块内容在必修、选修中均出现。必修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所有化学反应都进行完全,不少反应存在着有一定限度的现象,学生能认识到可逆反应,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体系将会建立化学平衡,如果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将发生移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限度,使之应用于化工生产。不必学习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而在选修课中,学生还将学习怎样衡量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限度,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组分浓度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判断反应平衡是否形成以及怎样移动等内容。
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未能全面领会课程标准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未能全面认识教材的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以及受教辅习题的影响等。在教学中,想追求全面、深刻从而随意扩展内容,搞“一步到位”。在必修教学时,补充了老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理论、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等内容以“适应”习题和教学评价的需要……
导致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时紧张,学生厌学等不良现象。
我们认为,正确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处理好必修与选修教学的分工与合理衔接,关键在于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加深对新课程特点的认识,努力克服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改变一步到位,一竿子插到底的倾向。必选修课程都期望通过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核心观念,但两者的深广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必修课面宽而浅,学习要求刚性大,选修课教学内容系统性强,学习要求弹性大,必修到位但不越位,用尽量少的内容形成概念,建立观念。
经过近两年来对化学教学目标的学习与实践,我们觉得对化学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逐渐得到贯彻落实,在指导我们教学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每单元、各模块教学目标如何协调,课程目标如何分解,局部目标与课程目标如何实现衔接与统一等诸多问题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1)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4)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3)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周清、月考。
以上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高一年级206,208,209,211班4个班的化学教学。学生化学基础、水平不一,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思路不清晰。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效果都不是很好。就206班这个班级来说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还可以。
208、209、211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
三、教学目标
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学上,不同班的学生,要视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
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过程管理。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管理。
1、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2、了解边缘学生(及格线附近)的情况,上课多关注、作业批改后要尽可能面批,及时督促和检查。
3、督促后进生学习从遵守课堂纪律开始要求,课上可提问简单问题,实验课加强指导,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安排专人给他们留适当基础检测,经常关注他们。
(三)备课。
1、备课。提前收集整理备课资料,包括教材分析、参考教案、课件等,结合教学大纲和模块要求,根据本年级学生实际,各抒己见,确定本节课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典型例题、授课方式、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拓展和补充相关内容等,组织学案、习题和作业,电脑课件。
2、编写教案。除原有格式内容外,及时整理教学反思,并作反馈。
3、作业和检测。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交流作业中的易错点,讨论优化解题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四)上课和听课。
1、上课。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
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听课。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五)实验教学。
根据新课程模块要求,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安排了5次学生实验,到这学期我们同样也要加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教师。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时及时观察记录、做好归纳和总结。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四)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五)
在学校校长、主任等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我高一备课组拟在本学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所任班级的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积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主要是年轻教师,有热情但缺经验,同时也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关键词:大学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2-02
大学化学是讲授化学知识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3],在大学期间开设大学化学课程,可以为很多专业的本科生提供学习化学知识的平台。该课程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结合化学相关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健康等化学问题加以认识,并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基于大学化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应用性等特点[4],同时结合该课程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了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大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多高校都进行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很多高校都对基础化学学时进行大幅度压缩,大学化学教学存在内容难以深入、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同时,目前大学化学的理论教学仍然以向学生灌输大量书本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学学化学课程的兴趣较低,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5]。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另外传统的教学板书过于平淡化,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考核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用期末卷面考试作为对学生最终考评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也无法落到实处,这也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
2 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我院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以及信息显示专业的特点,我们调整了大学化学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启发互动式教学。以前,我国高校基本采用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目前这种传统填鸭式教育已不再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应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普遍认可。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互促互补性,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之间互相切磋、相互帮助基础上的知识传输与接收,教师就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粗线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师生之间形成活跃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平衡时,可以从炼铁需要多少焦炭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是否全部的C(s)能转化成CO(g)?全部的Fe2O3(s)和CO能转化成Fe(s)和CO2(g)?再进行内容补充,并归纳总结原理:化学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正逆反应速率逐渐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表面静止”状态。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保持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了大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也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用使电子教案和电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课堂例题、各种背景资料介绍等内容,需要大量文字说明,教师可以将提纲和概要性的内容写在PPT上,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接下来课上所要讲的知识点,在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大大提高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化学课程学时少的矛盾。对于一些难以表达的抽象、动态及立体的概念性较强的知识,传统板书教学活动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不容易理解,通过使用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把化学概念及现象解释清楚,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成果达到最大化。例如:物质结构中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和晶体结构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语言不易描述清楚,如果通过动画,让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做运动,每一时刻该电子所处的位置用一个几何点表示,随着电子运动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点被标示出来,这样一个绕核云雾状的图像我们称之为电子云,它表示的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通过演示视频,很快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图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个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应试模式都是以学生完成由教师命的考题而进行的,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准确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学生成绩应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例如采用平时动态考核和期末考察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包括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互动;平时的作业评价和专题讨论;课程进行中的章节测验;期末考卷成绩,将上述成绩进行按比例综合,得出本课程的综合考评分数。这种多方位的考核评价,对督促学生学习、解决学生在各章节中存在的问题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全面动态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真实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课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联系,对巩固基础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只重视“怎么做”。而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也只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设计性与探究性的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小,许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中深入开展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要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和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其次,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化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有关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发展前沿,熟悉先进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增加各种设计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新,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可以体验当前实验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实验项目,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开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总之,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各种学科,特别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手段、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彻底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忠义,黄晓东.大学普通化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2(21):131-133.
[2] 曹小华,谢宝华,叶姗,等.大学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1(5):60-63.
[3] 张燕青,杨世芳,鲁德平,等.启发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4):93-96.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更新
2009年秋季,我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由传统的文理分科变成8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面向21世纪,体现时代特色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公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于如何理解新课程的选择性、如何理解模块的真正价值以及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等问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作为教育者,在经历着一场隆重的洗礼之前必先学习,深刻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确实领会课改精神,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我在学习过程中无不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次深层次、彻底性的改革。新课程力求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新课程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突出特长,彰显个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体系。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浪潮,本文就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重新审视新课改下教育的意义。身为教师也许你会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辛苦教育的学生在几年后突然感慨地对你说:“老师,您当年教我们的东西我们差不多都还给您了!”或许这些只是学生们无心的牢骚,但有心的教育者,难道从这些话语中还体会不出一股酸酸的悲哀吗?教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场高考,一张大学的入场券?时移世易,知识就变得毫无价值。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大疏漏!所以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课程为什么要改革,归根到底是因为现行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新课程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教兴国、学生发展”为己任,在传授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化学意识、化学爱好和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一个基础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必须留给那些将来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必要的化学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 正确处理教改与考试的关系。或许有人存在这样的担忧,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可最终的考核制度不改,高考关过不了,面对社会、家庭、学校重重压力,谁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本末倒置了。高考作为衡量高中教学水平和考验学生能力的手段,本来就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又怎么会阻碍教学呢?课程在改,考试自然是随之而变的。现今高考注重的是全面素质的考核,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知识考核。知识只是作为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载体。讲知识并非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某种能力,所以方法的掌握甚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自备教案的基础之上吸取、借鉴同伴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倚老卖老的经验优势已不复存在。或许传统的“高明”老师可以把高考的考点毫无遗漏地灌输给学生,但是新形式下的高考,岂止是纯粹的知识考核?我们不妨看看每一年高考的有机题,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不能对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行有效拆分,找出相应官能团,又如何能解题呢?高考是一个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与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又怎会相悖呢?
高考在改革,并且是随着课改的步骤在改革!我们必须明确并坚信这一点。课改与高考本身并不矛盾,课改只会促进高考,而不会影响高考。
3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善于使用新的教科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只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才能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细细阅读新教材,我们会发现它确实不是所谓的“换汤不换药”了。首先,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设置了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栏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学与问。这些精心设计的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指导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旧教材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新教材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扼杀,而新课程倡导富有创造性的启发和引导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提升。我们的任务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在推导分析、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善于利用教材,才能创造性地设计每一堂课。
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每一个课时教学都充满了启迪与创新的意味。或许。有些老师认为这样“零碎”、天马行空的教材编排让教学变的杂乱无章。其实,这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新课程设置的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并能防止学生更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造威负担过重,学习疲倦。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看待,研究模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与内在影响,明确教育目标,能就教材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4 深刻反思传统教学的误区,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犹如紧箍咒一样紧紧地把老师们控制住,很多教学行为已经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惯性。作为老师,我们总担心我们讲的不够多、不仔细;总担心学生听不懂、练不够;总是想让学生见多识广,总习惯于“内涵外延”不断扩展深入;总是细心地帮学生归纳、总结。不讲不放心,不做不安心!于是“精讲多练”、“讲记背练”把学生圈定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教学也走入了不断循环的“误区”。
我们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等方面占尽了优势,考试自然不在话下,而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却十分薄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到:“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三点一测”应试教学,逐渐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实际教学中“多讲少做,事事包办”的习惯一定要避免,多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在“做中学”,在自主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5 抓住契机,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新课程给了我们更多的弹性空间,但对我们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契机。每一次变革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打破传统,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开拓精神。求实,求新,积极探索化学新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智慧,变传统教学为“研究型”教和“探究型”学。此外,模块教学重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在某些内容上提高了要求,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到的“手性”、“o键”、“π键”、“熵变”、“焓变”、“等电子原理”等都是旧教材中没有的,而要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就要结合大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物理化学》。所以化学教师知识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视野,才能自如驾驭新课程。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在改变他人观念的同时必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蜕变过程。面对改革,我们要具备信心、虚心、恒心、雄心和责任心这“五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积极交流,不懈追求,开拓进取,勤奋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基础课程改革必定要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其实,所谓师道,重在实践。它体现于众多成功教师的身上,是由他们的教育实践支撑起来的,而不是存在于空洞的教义和冠冕堂皇的话语之中。成功的教师,自有其为师之道,其师道或新或旧,或正或奇,或严或慈,虽无定规、定格,但都出于“真心”,缘于“真情”,始于“真爱”,都是“真经”。真,才能感人心,服人心。离开了一个“真”字,一味在笔墨上出新论,在口舌上争短长,不管用。
生命之树常青。所以,讲师道,要讲“活老师”,讲“个性”,不要讲死教条、标准化。“师道新说”之“新”,用意在此。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几位教师。
秦建云:京城最有魅力的男教师
在我接触的十一学校的男教师中,秦建云老师的个性是最鲜明的,其为师之道也很独特。
秦老师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教中学,不久便被调到张家口师专物理系任教,1994年离岗到北京谋求发展。他说:“自己经历了一个从中学到大学再回到中学这样一个过程,这一经历为自己更好地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秦老师是很讲“师道尊严”的。十一中学过去是“国有民办”学校,故选择十一学校的学生家长一般都有经济实力,于是也就有了一些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攀比的现象。虽然学校也有“学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等规定,但往往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秦老师接班后,在跟学生见面的第一堂班会课上,一不讲班级目标,二不讲班规校纪,而是讲自己的教育理念、管理策略,后来不知不觉就讲到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讨厌什么样的学生,讲到了学生多年来一直与家长、教师争执的“人权问题”“自由时间和空间问题”……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你们的最大人权,乃是你们的人格发展权。如果哪个家长、哪个老师侵犯了你的这个权利,请你告诉我,我会努力帮助你实现你的权利……但是,享受不是你的权利。因为你自己几乎一无所有,在金钱、财产方面,你们都是穷光蛋!算一算自从出生以来你的花销吧――妈妈住院生你,你吃饭、住宿、生病去医院,你父母托人找关系上最好的幼儿园,你看画报、学钢琴、学画画,你要上最好的小学,甚至为了你上学家里还要专门买房子、租房子,你学得不太好时还要为你出钱请家教……你不但没有挣到什么钱,你已经欠下了你父母的巨额债务。
前边的即使都不再计算,单单说你家为你选择十一学校上中学吧!十一学校是国有民办学校,你每年除正常的花销外,还要另外交给学校18000元,3年是多少?6年又是多少呢?
你平均每天要花多少钱?你去采血的血站打听一下,这些钱能买多少血浆?这些血浆是哪里来的?不是我们父母的心血吗?很多父母都说,我们挣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言外之意,他们的所有快乐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给他们带来快乐了吗?你怎样带给他们快乐呢?
……根据我的观察,学习好的学生,没有一个是嫌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的,他们甚至会觉得到校外吃饭是耽误了学习的时间。靳柯(2006届毕业生,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在读高中时没有手机;钱坤(2006届毕业生,以701分、北京市第四名的“裸考”成绩同时被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住校6年,除了校服,根本就没看见过他穿别的衣服;段辰(2006届毕业生,以66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到大学二年级了,还穿着十一学校的校服。物质条件的匮乏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学生,也不妨碍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秦老师的“学生是穷光蛋”“学生是吸血鬼”的“理论”石破天惊,一下子把学生镇住了,学生从此服了。
秦老师曾接手了一个不太好管的初二直升班。这个班原来的几位班主任都比较年轻,有部分家长比较“挑剔”,总感到“不放心”,对老师的工作指手画脚。秦老师接手没有几天,就有几位家长委员会的代表来找他,要跟他“理论”他的治班理念与风格的问题。有的拿出美国的教育案例,有的拿出日本的教育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反对秦老师不让学生“自主管理”,要求他给孩子们“民主”,等等。秦老师待他们一一说完,便轻松而耐心地给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去医院看过病吗?如果你们根本就不是医生,请问,你们会跟医生争辩你的治疗方案吗?”“教育是一个专业工作,我从事这一职业已有20年了,虽然我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但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吧?我想请你们尊重我的专业――教师对待学生,都是一样平等的,只有教育手段的不同,而无教育目的的不同。虽然看上去两个孩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犯的是同样的错误,但我对他们的处置方式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这叫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就像种庄稼,请你们再耐心一点……”
在许多人看来,秦老师的这些话语或许有些不合时宜,是在维护“师道尊严”,但教师是要有“师道尊严”的,否则,就不会有教育的主动权。而“师道尊严”不是“装”出来的。秦老师的“师道尊严”是源于他的“专业”自信――所谓“艺高”才能“胆大”、气壮,自然能够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做班主任,秦老师的“懒”也是很出名的。
一般来说,班主任都是早来晚走,总是勤勤恳恳的样子,赶上期中、期末,经常有教师叫苦连天。但从来没有看到秦老师有这种状态。别的班,像收费、排座位、安排值日等事情,大多是班主任干的;但在秦老师带的班里,这些事情都是班干部做的。有一次一位同事问他:你这么放心吗?如果学生收费收到假币怎么办?他的回答很简单:“我就垫上呗!谁让我懒呢。”
十一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交8个班会教案,他所带班级的班教案都是学生写的。学生写的班会教案,口气居然就像他本人一样!这样久了,年级组长、学校领导也都习惯了,往往班级里有事情时,不是找他而是直接找他所带班的班长。
他如果将一个班从高一带到高三,那么到高三阶段,这个班连值日生都不用排,而教室里每天都是窗明几净。
在教学上,秦老师也“懒”得出奇。
平日,看不到他在办公室忙碌地备课,而课却上得很受学生欢迎。同事们问他,怎么从来不见你备课?“我备课的时候你们往往看不到。我的课是在假期里集中备出来的。一个暑假,我就备完了几乎一学年的课,一个寒假我也可以备3~5个章节。”
秦老师也很少像一般的教师那样每天收、改作业。他的说法是:“我每天都在面批――课堂上学生把作业摆出来,我当堂讲,他当堂改,岂不是面批?”“学生学好学不好,主要在于他的态度。高中学生了,如果老是让他在你的监督下学习,是永远都学不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秦老师并不怎么善于讲题,他的学生做的题目也不很多,但学生就是喜欢他上的物理课,物理成绩突出。他从不陈述教材内容。他认为,给高中学生讲课,如果还是一味按部就班、慢条斯理地陈述,那样的课一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高中生都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基础。”“理科教师,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是把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方式、思维方式交给学生,摆出来给学生观察、研究。”
秦老师在物理教学方面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理科教师,必须有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学生所需要的,正是你自己的这种见解,这叫用教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用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
学生说:“上秦老师的物理课,根本就不敢犯困。因为他所讲的内容,在教科书上很少能找到,甚至在任何教辅书上也很难找到。”“只有我们没想到的,没有秦老师讲不到的,他简直就是一位物理学大师。”
谈到秦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个性,他的同事王笃年老师认为,这可能与秦老师原来任教于高校有关,但更与他善于学习和思考有关。王老师说:“由于一直教同一年级,也由于我是教化学学科的,物理与化学有一些相通的东西,如化学键等微观作用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磁铁到底是怎样产生磁力的,原子核的结构基础,等等,因此经常就这样的问题和他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觉得他与过去碰到的一些物理教师不同,虽然有些问题他也不是很清楚,但他能把该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出来,把目前科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告诉你,至少也会把他对此问题的思考说给你听。大多数时候,都能给你以很大的启发,令你耳目一新。”
秦老师说:“20年的教学经历与社会磨砺使我养成了宽容、简单、求真的习惯,也正是这一习惯使我能很好地与同事相处,并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我最喜欢用‘急生愚、合生良、勤生智’这句话来告诫和鼓励我的学生。”其实,他的“简单”,他的“懒”,都是“勤生智”的结果,是一种教育境界、教育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智慧;他的“无为”自然也就收到了“无不为”的效果。2004年,他代表北京市参加第二届全国物理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2005年他所带的学生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有4人获得赛区一等奖,开创了十一学校物理学科的新局面;2006届高三毕业班中,他带的一个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17人。
在教学上,秦老师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现在正在进行的“初高中物理课程整合”教改实验。教改针对现行初高中物理教材强行将物理知识根据分段验收的需求进行不合理划分的弊端,在内容顺序上按照数学及物理学自身的系统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高初中的有些知识内容直接打通,取消不必要的螺旋式认知方式,直接“拉直”,并将初高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整合编写,形成了本校的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吸收了大量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参与;在教法上,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要求,突出对学生自主培养发现问题能力的引导。实施大单元“四环节”教学:环节一,学生自学自研;环节二,师生彼此问难讨论;环节三,教师概括总结;环节四,水平验收(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要求,自制一套试卷并配制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教改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之受常规教学训练的学生的能力有很大提高。2008年春,他带的物理竞赛班的学生参加了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办的“泛珠三角地区暨中华名校物理邀请赛”,被派去的10个学生中,有6人获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共30人)。大赛组织委员会为鼓励成绩遥遥领先的两个学生,特地设了“并列冠军”,而这两个并列冠军竟然都是他的学生。在2008年北京市高一力学竞赛中,他的学生中获市级一等奖的有12人,远远超过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老牌名校,遥居全市之首。
在众多的荣誉中,秦老师最为看重的是他于2007年教师节一举当选为“京城最有魅力百名男教师”。这项活动是由《北京青年报》等7家媒体共同举办的,当选名单是通过网络提名、推选确定的,完全是一种民间行为,甚至连奖品、奖状也没有颁发。但秦老师却把这视为最高荣誉,比2004年获得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还高兴。或许在他看来,这种社会的认可更能体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
大开大合,能放能收,心态从容,举重若轻――像秦老师这样的男教师,的确是很有魅力的。
贺千红:如果手中有两块面包,要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
您洞察我们每个人内心点滴的变化并智慧地化解一切,您给我们的爱和力量,已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遇见了您,我才知道,做女人真好;遇见了您,我才知道,瘦也值得骄傲;遇见了您,我才知道,才华也能伴随美貌;遇见了您,我才知道,我该怎样追求伊人风尚。作为一名老师,这是一个奇迹――得到全体同学如此一致的肯定、赞扬、尊敬、爱戴。我们不止一次由衷地对别人说过,我们真庆幸能遇到您这样一位老师。
作为女教师,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称许,肯定是最幸福的。贺千红老师就是一位拥有这种幸福感的女教师。
贺老师来自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起在北京十一学校工作至今,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历史教学工作19年,1992年起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贺老师曾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和海淀区基本功大赛全能奖等;2007年起担任十一学校历史学科主任,现为海淀区政协委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
对教育工作,贺千红老师有一种诗意的追求,有一种“直指人心”的把握。她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也是诗性的:
教师的教要着眼于服务学生的人生,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关注人事(做事)、人心(做人)、人文(生命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课堂内外几句鼓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与学生交流沟通,能任意叫出自己所教的几百个孩子的名字,这点点滴滴,都有触及心灵的力量。
怎样通过一课时更好地引导学生个体人生的开展?更好地给师生的精神成长多一些的帮助?一天天一课课究竟为总目标服务几何?如果我们经常站在一节课之上思考课堂,我们课堂的教育实践就会在我们对教育的内在关注中逐步提升。求真、崇善、博雅、人文的课堂高度的提升,最终会有利于师生人性高度的提升。
学生就像玉石,雕琢他们的刻刀必须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迁就和马虎;但把握刻刀的手却应该包含爱意,不让他们在被雕琢的过程中受到伤害。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不在于多么惊天动地,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坚持与关爱;要相信每位学生心里都有“先进的自我”存在,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心灵中隐藏的“先进的自我”,把它请出来,帮助它健康壮大。用学生的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他一定会向你希望的方向前进。
“关注人事(做事)、人心(做人)、人文(生命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切,都“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靠了这样一种力量,很多“问题学生”在贺老师的引领下,“精神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贺老师既“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迁就和马虎”,又“包含爱意,不让他们在雕琢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2004年9月我接手了高二文科四班。第一次进教室,就发现了她的不同。未穿校服,头发披散,长长的刘海几乎盖住了半张脸。她用手把刘海卷起,斜视着看我,态度冷淡,又好像心存疑虑,似乎在冷眼旁观我能否在她身上打开一个缺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想起之前召开的高三教师会议。张之俊主任说,两个文科班不仅整体学习表现不如人意,四班的几个女生的情况更让人担忧,工作将很费心并充满挑战。
她就是那几个需要“费心”的女生之一。头脑较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成绩差,总分750分的考试常常只能考到400分左右;漠视校规校纪,经常迟到、早退、逃课;在年级里与几个问题女生交往过密,常有意群体违规,在外有不良交友现象。她的耳朵上扎了两个眼儿,小耳钉耳坠换着带。家长虽事业有成,也很配合学校工作,但面对孩子,却无能为力,多次打电话、上学校寻求帮助。
通过多次了解,我分析了她的心理感受和现状。第一次见面后,我找她聊,试着劝她:“你爱干净,每天早上都要洗头洗澡,这就比别人少睡好一会儿了,为戴耳钉花时间,你得起多早啊!你老想着带哪个饰物,刘海那么长老挡眼睛,多费神耗力啊。听你爸爸说,高三你是想给老师和大家一个惊喜的。”她抬头看我,沉默良久,说考虑考虑。第二天,她耳朵上干干净净的,但头发还是没扎起来。我拿出早预备好的皮筋给她,她无奈地看着我。后来,她告诉我,她本来预计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要讲一堆大道理,那样她就坚决要戴,但我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着想,她就不好意思戴了。看到我给她的皮筋,又体会到我对她已有了解,她说我不仅心细,还会是一个很难缠的人。我们的交往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个人计划”交流会,是高三起始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布置她认真准备,在班会上作重要发言,给大家启迪和示范;告诉她:“欲得中,必求上上”,希望并相信她不会让我失望。为一炮打响,我帮助她一起精心准备。大家都没想到在她的心中还有那么多的思考与志向,全班的掌声为此而经久不息。其实,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两个“自我”,是信任激发了她展示“心中优秀的自我”;而一旦在全班表达出来,她就会努力塑造优秀的形象。经过这次发言,她开始感到“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希望”。
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的坚持更为艰难与重要。她申请在班里上晚自习,明知她可能迟到、早退甚至缺勤,明知她可能影响全班,但我不能还未让她尝试就把她拒之门外。她没想到我那么快就答应了。“想学习是好事啊!写好保证并说到做到就行。”不久,同学就有反映了:她常进进出出,为的是上卫生间照镜子;她看书不专心,东张西望,甚至下座位走动;她有时还不见了,不知去了哪里……负责晚自习的同学提议我取消她自习生的资格。想到她在家学习更没保证,我开始做其他同学的工作,希望大家给她机会,不要让她掉队。我也加强了对她的监督:每天6:30晚自习开始后,看见她和全班同学都按时有序地开始自习了,我才安心离开;我经常抽查晚自习,其实就是为了看她;查自习时,我总要走到她跟前稍作停留,表示对她的关心与认可;我还与她规定了每天中午回班的时间,说好是答疑和休息,实际是尽量减少她在外的时间……她似乎也体味到了我的苦心,情况好转了好长时间。可是,一天下午的自习课上,她又不见了,也没给我请假,同学们也都不知她去哪儿了。我从三楼找到六楼,也没见到她,心里真是很气愤。十多分钟后她回来了,说是突来例假肚子疼,来不及向我和同学请假,到医务室看病去了。我那时在她身上花费的时间已经太多,不知怎的心里断定她撒谎,就非常冷淡地让她跟我去医务室核实。我当时想高三的女孩子,自尊心很强的,不会跟我去的,这样我就有理由不让她上晚自习,也不想再多管她了。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事实证明了她没有说谎。我暗自庆幸当时没有暴怒,多给了她一次机会。事后她对我说:“要是从前,我肯定不会跟你去的。我去是想告诉你,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不会骗你的。我以后去哪儿,一定先向你请假,不让你着急。”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坚持与较真儿中,她的坏习惯终于败下阵来。
为培养她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真正从内驱力上解决问题,光感化监督显然不够,我又和她一起根据班级的“管理梦想”的表格制定正确的复习策略:先提高一门低分科成绩,再争达班平均分;每一次月考后都仔细分析试卷,查漏补缺,并规划下一次的新目标;用好数据,让数据说话,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点希望。一次历史考试,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让她在全班交流经验。她很详细地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介绍给了同学们:认真查阅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并从宏观上把握各类题目特点。这次交流不仅鼓舞了她自己,也激励了全班同学。就这样,点点滴滴,水滴石穿,她一天比一天进步,而进步是兴趣和信心建立的基础。最终,高考她取得了509分的好成绩……
贺老师用激情和爱心拥抱教育,也用激情和爱心拥抱生活。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使她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对教育的理解也使她更加深刻地懂得了生活和人生。她说,自己“喜爱学生,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永远28’;喜欢领导同事,因为他们,感觉心情舒畅,进取昂扬;喜欢十一,它是我成长的舞台,给予我无尽的信任和认可;喜欢读书,不仅淑女,更愿是‘书女’;喜爱生活,喜爱美好,总愿意着装美丽,气质温雅;喜爱家庭,相亲相爱,相携相扶。这么多值得喜爱的人和事,我的内心因此充满感恩,同时也奉献我的关爱、勤勉和智慧”。
“如果手中有两块面包,要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的这句话是贺老师最喜欢的人生格言。对她而言,教育就是她生活中盛开的水仙花。
杨进基:他让人想到《亮剑》中的李云龙
在十一学校的教师中,杨进基老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一个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创造奇迹的人。没有显赫的学历,起步于中国教育的最基层,一路打拼,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胸前挂满了勋章,然后来到北京十一学校。
20世纪60年代,杨进基出生于豫东南的大别山脚下。在那个“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照样当接班人”的动荡岁月,他进入公社中学读书,当时连乘除法应用题还不会解呢!那时学校里的许多老师连高中学历都没有,课讲得不清楚,他只好把小学的课本拿来一点一点地自学,直到后来能帮助别人解题,才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从中悟出了把知识传授给他人的基本方法,并由此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979年,凭高考成绩他完全能进入大城市的名校,但他却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信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大学毕业后去了距河南三门峡市几十公里、位于陕县原店镇的三门峡西铁中学,一干就是14年。在那里他一直从事初高中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团委书记,还主动担任了化学实验员、实验教师、《铁中青年报》主编、青少年广播站站长、校文艺队队长和管乐队指挥,直至到教育处工作,并很快成了教学骨干。在1997年5月举行的全国化学竞赛中,他所辅导的学生有4人获全国一等奖,其本人获国家“园丁奖”。在那里,他学会了坚忍,学会了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摸索出了快速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方法;在那里,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世界观,激发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挑战自我的热情,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的价值取向,同时使当地许多农村学校化学教师由合格走向成熟。
1997年作为人才引进,杨进基被调到洛阳铁路局的重点中学洛阳铁一中任教。他所教洛阳铁一中高中部97级学生的化学平均成绩在8次市联考中均居第一,2000年高考化学完标率达到100%,使铁一中一举摘掉了化学学科薄弱的帽子。他担任班主任的97级一班共50人,在2000年高考中上河南省线的有48人。在1999年9月举办的洛阳市高三化学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有6位进入市前15名,铁一中获洛阳市团体奖。这6名学生在1999年10月举办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河南赛区复赛)中,全部获奖,其中魏搏和董文卓(当年进入高中时未到达该校录取分数线)分获一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创下了该校历史上高中学科竞赛的最好成绩。他辅导的学生刘俊杰在2000年10月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河南赛区复赛)中荣获河南省第2名、加试实验考试第10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这次竞赛使洛阳铁一中在河南省内有了一定的影响,该校于2000年获得直接向高校保送学生的资格。2001年他指导学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有4项发明被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录制,其中王展程同学的“沙漠保鲜箱”受到中国科协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并于2002年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大赛二等奖。为此,该校于2002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学校”。2002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他被评为“特级教师”;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和洛阳市研究性学习优秀辅导员,同年被郑州铁路局评为2002年度“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并被洛阳铁路分局普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称号,分别享受政府和铁路部门的月特殊津贴……
2004年,杨进基作为北京市人才引进,来到北京十一学校,任备课组长和指导教师,承担高一年级5个班的化学教学课、竞赛课等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和兼职海淀区教研员。2006年带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在人数多而获奖人数少的情况下,杨老师所辅导的学生有23人获一、二、三等奖,其中魏宏夔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周山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所带的高三4班在2007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班(40人)平均分约630分,其中超过北大录取线(661分)的有10人,过清华录取线的人数更多,最终6人考入清华,5人考入北大(非医学部)……人人都进入了较理想的高校。
2008年,他承担了实验区四年制高一年级5个直升班的化学课教学任务,每周正课20节,选修课1节,竞赛课半天(每周六上午8点30分至12点),同时担任备课组长,兼任海淀区教研员。他所带的四年制高一年级班数和人数都比较多,课时、工作量据说是十一学校高中部最高的。但他仅仅用了一学年的时间,便带领学生学完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1的全部内容(其实还渗透了高中化学必修2的全部内容)。他在中学化学教材的整合过程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可想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4月20日举行的“北京市2008年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1班的杨天鹤、2班的赵佳杉获得北京市一等奖;3班的邓溪瑶、李国梁获得北京市三等奖。其中赵佳杉以91分的成绩夺得北京市高一年级组第一名。这是激动人心的成绩,因为他的学生才刚刚学了7个多月的化学。
杨老师也因此被学生们亲切而自豪地称之为“金牌杨老师”。
仅仅学了7个月的化学,便获取了如此佳绩,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秘密何在?杨老师的回答很简单:
1.重视教材,落实教材,创新教材。
2.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
3.让学生重走前人的路(化学发展的历史)。
4.让学生热爱化学。
5.以热爱化学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会学生勇于承担责任。
身为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老师在教学上并不刻意求新求异,相反,他特别重视学科起始教育。他认为,要高度重视起始教学,学生的学科思想主要靠学科教师在起始阶段的培养。中学化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一环紧扣一环而不得断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三化学学好了,高中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他说,“复杂的问题是简单问题的聚合体。其实,越是‘复杂’的东西却往往是最简单的。牛顿是很笨的,也是很聪明的人,因为他用最笨的方法(其实是最简单的方法)发现了微积分!可以想象,求真务实,抓好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落实是何等重要呀!”我相信,这样的理科教师才是真正的“明”师。
杨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是四育:育心,育神,育言,育行。他认为,“所有教师都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学科教学只是育人的主要载体。要养成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和生活习惯,主要靠准则和制度去约束。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只有使学生在课堂上条件反射地约束自己,才能有效地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自习课中甚至日常生活当中”。身为理科教师,他却特别重视学生智育的全面构建,要求理科学生要全面提高文科素养,所以在2004年高一刚开始分科时,他任班主任的理科班即有13名同学去了文科班,其中总成绩排在年级前50名的就有5人。这在普遍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下,殊为难得。可见他是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其“智育全面构建”的思想应当是一剂矫正中国教育弊端的良药。杨老师本人也是一个文理兼长的人,在河南三门峡市西铁中学任教期间,就兼任过《铁中青年报》主编、校文艺队队长和管乐队指挥。在学术方面,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之“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发展及评价”专题研究,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颁发的结题证书,主编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研丛书必修1》等著作。所以,无论是学科专业素养,还是全面文化素养及才艺,他都堪为师范。
看了杨老师的阅历,眼前会立刻站立起这样一个形象:这是一个任何困难都压不垮的人,是一个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他的前进步伐的人,是一个不管干什么都想夺冠、也都能摘取桂冠的人……我曾对他说,你让我联想到《亮剑》中的李云龙。他笑了笑,说:“我们都是大别山人。应当说我带的班都有一点亮剑精神。”
杨老师这样评价自己:“幽默耿直而又理性思考,激情洋溢而又默默无语,认真负责而又勇于创新,追求完美而又坦然面对现实,好管‘闲事’而管不好自己的事,因为极强的责任感和好胜心而常常夜不能寐。”苛求完美的人往往会苛求于己――这一点倒不像李云龙。苛求于人自然不好,但苛求于己也大可不必。所以,像杨老师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还是应当适当放松一下自己。
但我知道,像他这样的人,是绝不会自己放松自己的。
章异群:没有人能够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
章异群老师是十一学校的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原名“益群”,后来被自己的老师改为“异群”。她说:“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任何一所学校,总是受到老师的青睐。其实我不是什么‘好’学生,上课喜欢打瞌睡,写的文章总是‘白开水’,有点固执而又自负,课堂还喜欢给老师出点‘难题’,尽管如此,老师总是对我寄予厚望。我的名字‘益群’被老师写成‘异群’,可能是希望我能与众不同,有所作为。我现在都不敢去见那位老师,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能算是做到了有益于群众。”
章老师的中学时代是在洞庭湖畔的华容一中度过的。提到洞庭湖,人们总会想到岳阳楼,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其境其情自会潜移默化于人的心灵。章老师生于斯,长于斯,这种人文传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难怪她的十一学校的同事们都这样看她:热情,善良,因为来自岳阳洞庭湖畔,颇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度。她自己也这样调侃自己:“学生说我像妈妈,女儿说我像老师,朋友圈子里谈不了几句话,立即会有人猜出我的职业是教师。总是一幅居高临下、小题大做的语气,一副一脸正气、忧国忧民的表情,总是扮演‘未卜先知’、‘主宰天地’的角色。有时自己也感到好笑,但总也改不了。”
“上一节好课,育一个好人,写一本好书,心灵深处有一片绿洲”,是章老师的教育追求。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她都特别重视教师的“人格背景”:
爱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问候、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曾经点燃过多少希望之灯。新世纪遇到新问题,大家都有同感:学生越来越难教,老师越来越难当;要求老师对好生差生要一样爱。但差生构成非常复杂,怎一个爱字了得?要做一个懂得爱和尊重的人,我想首要的也是唯一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有一定的人格背景,这种人格背景表现为: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回顾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更加坚信一个道理:小时候妈妈的慈爱让我懂得了要爱父母,爱亲人;小学时老师的教导让我懂得了对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中学时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人要不断进步;而大学时一位专业老师对学问的认真态度让我学会了治学一定要严谨。没有人能够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老师自己首先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所以人格背景应该是教书育人必备的修养和精神,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从教素质通行证。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纯技术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通过学习,下大力气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背景,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虽为理科教师,她却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背景。
她喜欢读书,涉猎范围很广,善于从书中汲收营养,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教育境界:“《廊桥遗梦》让我明白有一种更美好更伟大的感情那就是责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明白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家也是在普通的小事上做到精细精心才能形成大的教育;《读者文摘》让我明白只有感受灵敏的人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不平凡,感受到快乐……”点点滴滴,悦纳于心,通达天性。
她有个习惯,就是每年的元旦会自己送给自己一个精致的写有日历的备忘本: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此时常提醒自己做人的工作是一个大的工程,必须精心、深入,不可轻率、随意。
其中有针对学生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是更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命更多地被当做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处置,那也是为了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责任,而非强调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应该说,传统文化中这些因子,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多地强调了附加于生命之上的种种责任和义务,不断地要求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却忘了生命本身自有其重要性。结果,不少人因不堪重负或失去了对生命本身的珍视,轻易地走上了不归路。
因此,从珍爱生命入手,将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最珍贵的、生命只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等有关生命本质的意识,从小灌输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可能才是预防自杀的最根本办法。
有写给女儿的: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和你的爸爸结婚正好17年。你在分析你的优缺点,这个提议很不错。人是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才能不断地成长。同时我也在考虑,我的女儿到底有哪些优点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人正直善良,这是最重要的;同时兴趣广泛,接受能力强,有很强的自尊心,乐观、外向,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身体的协调性也非常好,总之,你的各方面先天素质都是非常不错的。我经常在心里感谢上帝,将一个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的女儿给了我。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才能无怨无悔。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利用得好,也会变成优点,所以你不用太耿耿于怀。如果学习过程中能懂得持之以恒,学会积累,那就更好了!以前我也瞧不起那些每天背10个单词的同学,觉得他们的学习太刻板;现在想起来,以前我瞧不上的同学个个都比我成就大,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认识那么肤浅!一天背10个单词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十年如此!一天看不到差距,一年差距也不太大,十年差距就太大了。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人,先不要急着否定,有些事是明白了再去做,有些事是做了才明白,有些事是边做边明白!人生不能重来,有些事不能等你明白了再去做,那就晚了。分析优秀人的行为和品质是人生的一种捷径。
清纯少年非常可爱,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不像有些老谋深算的成年人,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缺点,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认真听取真正关心你的人(如你的老师和父母)的意见,并经常和他们沟通和交流。人们常说如果你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想想十年后你在哪里,你便知道怎么做了。做一个智慧的人,需要有十年的奋斗目标和规划,并认认真真落实每天的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目标坚定,并能持之以恒,必成大器!
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要不要成大器,你自己去抉择!我只希望我的女儿乐观向上、身体健康就行了。一句话,就是希望你幸福!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章老师特别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她认为,学习方式是更上位的东西,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依赖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走向化学之外――由理走向文,最终建立起一种情感体验,一种价值,一种追求。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章老师为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知识与应用在学科复习中的融合和互补,培养学生学科内外的综合意识和人文情怀,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化学上处处有平衡,工业上处处用平衡,生活中处处见平衡,平衡是一种美,平衡是和谐,平衡中孕育着力量,平衡是……请你结合对平衡的理解,写出自己的“Idea”,下节课交流。
我中学时也学过化学,但一直没有兴趣。原因是被繁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吓倒了。看了章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我突然想:如果老师当初能这样引导,我对化学是不会不感兴趣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本学期教学进度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1、观潮学习第一单元,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想象画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并能试着运用。积累好词佳句。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雅鲁藏布大瀑布。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5、古诗两首学习第二单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慧眼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奥秘,体会其中的乐趣。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9、巨人的花园学习第三单元,使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学习童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本学期教学进度一览: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13、白鹅学习第四单元,使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作者描写动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体会作者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丰富自己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17、长城学习第五单元,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并做好积累。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20、古诗两首学习第六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词的能力。提升通过抓重点句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联系课外相关资料理解本单元课文的能力。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本学期教学进度一览
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六学习第七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的成长经历。联系生活,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认识,懂得如何自立,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正确的书信格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学习第八单元,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仍继续担任六年级上册一、二、三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知识的灵活扩展,真正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6课,其中5节新授课,计两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六年级学习小学英语的最后一年,本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UnitOne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Two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Three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RecycleOne6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UnitFour6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UnitFive6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UnitSix6课时
第十五、十六周RecycleTwo6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总体复习6课时
《三》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6班及8班现有学生132名,英语水平不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听力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起来都很吃力。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将采用分层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另外,两班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个别学生不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些同学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表达;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一些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能力发展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拼读和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通过比较级、最高级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了解动物习性,培养描述动物特性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点的归纳能力;增强用英语谈论过去活动的能力;培养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2.思想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学习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交往素质;尊敬长辈,与人和睦相处;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认知目标
语法:一般现在时BE动词的基本句型;物主代词的用法;
课文: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反应;逐步学会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听懂课文语音材料;学会查字典。书面表达:对人物特征进行描述;能用正确的所谓写信;描写人物;
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个“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英语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在实验初级中学我还是一位新教师,还需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多深入课堂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6.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对学生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我信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才会乐意地去学习你所任教的科目。
7.尽量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胆小,在学习不愿意开口。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摸准他们的心理脾气,在教学中尊重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及时鼓励他们。对那些双差生,我满怀热情地关心爱护他们,决不嫌弃、歧视,而是不厌其烦地说理教育。在学习中尽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尽力鼓励他们,尽量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
8.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重心:
1.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2.继续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
4.注意课内操练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继续抓好课间口语操练,
5.建立成绩跟踪档案,实行分层教学,以提高整体成绩
6.抓好单元考,完善课后辅导,结合区命题趋势,作到命题规范性、实效性、针对性。
《四》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英语教学必须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二、教学原则
以听为首,以听助说,听说整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废止“聋哑英语”。教师全情参与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英语课,使知识、技能、兴趣、音乐、情感、享受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潜能。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分析、研究许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经过三年级一年的英语初步教学,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由听说逐步转向英语的读写。乡村小学中普遍家庭不能辅导,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比较难以落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阻力。课堂中一星期仅120分钟,也给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增添了难度。四年级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五、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能够进行初步的交流。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七、教学评价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将教学同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辅导。注意渗透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营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
八、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36课时,另加考查、讲评4课时,本学期共计4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第二周UnitOnemyclassroom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Twomyschoolbag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Threemyfriends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RecycleOne6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UnitFourmyhome6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UnitFivewhatwouldyoulike6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UnitSixmeetmyfamily6课时
第十五、十六周RecycleTwo6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总体复习6课时
《五》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2)(5)作为两个刚组成的班集体,学生数分别为61人和62人,基本情况差不多,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有部分同学在90—100分数段,比例较小,大部分同学在60—80分数段,也有不少60分以下的同学,其中最低的就十几分,因此教学困难大,在抓总体的同时要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综合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返璞归真的反映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有效的掲示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内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知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课程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份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每月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分批和同学们谈学习数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变计划。
4、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月份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9月131------9月6日第一章第1节27-----13日第一章第2节314-----20日第一章第2,3节421------27日第一章第3,4节528-----10月4日第一章第5节及“国庆”放假10月65-----11日第一章本章知识小结及第二章第1节712-----18日第二章第2节819-----25日第二章第2节及本章知识小结926—11月1日第三章第1节11月102-----8日第三章第2节119-------15日第三章第3节1216------22日第三章第4节1323---29日第三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1430----12月6日第四章第1节12月157-----13日第四章第2节1614—20日第四章第2,3节1721-----27日第四章第3,4节1828---元月3日第四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元月194----10日期末复习专题2011------17日期末复习专题2118-------24日期末复习专题。
《六》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一学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