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04:18: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领导事迹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年轻的主任医师,是水乡卫生战线上脱颖而出的新生代专家代表。他所在的科室是一个团结和谐、勤奋廉洁的温馨集体,在小儿哮喘、内病外治等方面优势突出,冬病夏治、膏方调补等中医疗法特色彰显,被评为“名科”和泰州市“五一文明示范岗”,泰州市总工会专门设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事儿科临床二十多年,他深知,做一个合格的医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学养,三者缺一不可。医者德为先,他总是怀着一颗炽热真诚的心,呵护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有一次深夜,他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急忙赶到患儿身边,患婴呼吸困难、极度烦躁、哭闹不止,一家三代手足无措,焦急万分,经过仔细诊查,原来是新生儿特发性鼻堵塞,经冲洗鼻腔、吸出分泌物后,患婴立刻安静下来,进入甜美的梦乡。
还有一次,门诊楼道上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惊厥的患儿,口唇青紫,四肢抽搐,立即组织抢救,针刺、吸氧、输液,一切有条不紊,患儿终于停止了抽搐。为了观察病情,主任72小时没有离开医院,一直守护着孩子直至脱险。出院时,患儿爷爷为了表示发自内心的感激,将一面印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送到了院长室,这样的事例在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儿童的健康卫士,是许多青年夫妇的定心丸,他付出了许多,但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也常常收获生命中的感动。新年,收到了一件特别的贺卡,是一个机关幼儿园的小男孩,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制作的,上面剪贴了他六张不同时期的照片,有出生后第一次生病流着口水拍的,还有最近的一张健康天真帅气的面庞,这些照片围成一圈,中间的一张是前几天孩子亲手为拍的照片,贴在大大的石榴上,旁边写着一行稚嫩的字:朱医生,我爱你!医者父母心。
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然而,光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远远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而技术水平的提高须靠刻苦学习和大胆实践才能取得。在临床工作中,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精勤不倦,不断地追赶学术前沿,占领学术高地,引进新技术,发明新疗法,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并举,潜心研究小儿腹泻、紫癜、多动症、出疹性疾病等常见病、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症”和“中医音乐治疗”相关研究,获市科技进步奖,他主持的课题《悦脾散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列入泰州市“311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比较》,刊于《中国中医药报》国际哮喘日专版头条,新颖的观点博得业内的好评;甲型h1n1流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达菲的儿童用药尚缺乏经验,主任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疫病防治经验,拟定了针对不同体质人群的方剂,运用中药袋泡剂、茶方、漱口等不同剂型,未病先防,得到患者的欢迎。主任还非常关注医院文化、医患关系、新医改等医院热点问题,学习研究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在泰州市卫生系统政治思想研究会年会上,他的论文《医院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激起与会者的共鸣,连续第四届被评为一等奖。 他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担任《江苏中医药》杂志审稿和编辑、受聘为《中医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网上家长学校指导老师。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来认真带教临床实习生,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他亦师亦友、亦庄亦谐的带教风格得到同学们的欣赏与同仁的认可。主任一直以弘扬中医文化与医学普及教育为己任,愿为中医药事业鼓与呼,经常参加咨询义诊、送医下乡、乡医培训、社区讲堂、广播宣教等公益活动。先后在《家庭医生报》、《信息》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朱主任的科普文章语言活泼,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贴近百姓。《我见中医多妩媚》、《中医膏方赋》等中医文学作品见报后,激起了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主任深爱着中医药事业,深爱着与他共同成长的中医院集体,为了中医人共同的理想与愿景,为了每一个危重患儿治愈出院时脸上绽放的笑靥,作为一个中医儿科医生,他固守着自己纯净的一方天地,学习、开拓、奉献,“读经典,做临床”,他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学术境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他不断升华着自己的医者风范。,水乡儿童的健康卫士,他甘愿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谱写一曲绚丽的人生诗篇。
如今,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人民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感受到的是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良好环境。
人民医院的广大干部职工都知道,这里面有着保卫科长的心血。
20年的保卫工作,使他从一名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饭否老者,也使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荣立二等功、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工作者等。
1985年,为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县人民医院成立了保卫科,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保卫科长。从此,20年来,他就一直奋战在了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线,把一个当初被群众戏称为虽然已经56岁,可是那股子犟劲,却一点也不亚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同事们说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93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值班人员从监控设备中发现有一个中年女子在门诊大楼里转悠,既不挂号,也不交费,好像不大对劲,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同志。听到这个信息后,就带了一个人赶到现场。他没有惊动这个女子,假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却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但是这个女子当天不一会功夫就走了。估计这个女子是个小偷,就安排人员进行监视,可是一连四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大家都有点灰心,认为如果是小偷不会连续四天不下手的,但是却认准了死理,自己带头去监视,并且鼓动大家不要松劲。就这样监视到了第十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门诊大楼里前来就诊和检查的人很多,而这正是作案的有利时机。凭着直觉判断,作案者今天肯定会来。上午九点多钟,那个女子又提着一个塑料袋子果然出现了,她在门诊收费处转了一圈后,就直奔三楼的功能科。功能科有数十人正在等待检查心电图、B超和做胃镜等,带了一个保卫人员跟了上去。
不到十分钟,这个女子就乘乱偷到了一只黑色三星手机,被当场抓住,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经审查,该女子是陕西汉中市人,是个惯犯,被判过两次刑,她一路走,一路偷,到后踩点踩了好几天,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一出手就被抓了个正着。
别看医院巴掌大的地方,可是治安情况却十分复杂。光每年门诊量就接近30万人次,住院量每年超过一万人次,每年进出医院的流动人员超过200万人次,这进进出出的人流中,形形式式,随之而来的治安压力更是惊人。
为了提高防范水平,近几年,人民医院在技防上加大了投入,先后安装了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报警等设备。但是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每天的值班巡逻是雷打不动,同时进一步加大人防力度,对技防设备反馈的情况总是以最快速度处理,力求抓获现行。他认为,“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离开人去操作,更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设备就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就是凭着这股子细心和耐心,这几年,保卫科每年仅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就有十多人。
前几年,因为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医院准备成立120救护担架队,经过认真考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保卫科。医院领导同他交换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其实,保卫科既承担义务消防工作,又承担120救护工作,这在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保卫科只有10个人,每班3人实行三班倒,他也知道人手非常紧张。就他自己来说,妻子身患肝硬化,自己也是三等乙级伤残,也没有体力和精力操劳更多的事情。
可他却不这么想,他说,“与急需抢救的生命比起来,这些都算不了什么。120急救人员,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危。而我们保卫科天天有人值班,动作快,承担这一任务是最合适的。”
为了保证120通道的24小时畅通,带头加班加点,与队员们一起值班、一起参加消防演练、一起抬担架,有时值班的同志休息了,他还要到大楼里巡视一圈。他常常是踩着星星回家,踏着月亮出门,虽然离家只有几十米远,可有时候家属甚至几天看不到他。
一开始,队员们也有不少牢骚,可看到五十多岁的老科长和自己一样要求时,不少同志牢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由于日夜操劳,现已56岁的同志已满头白发了,头发也掉的差不多了,不少人常常因为这个和他开玩笑,他也从不与人争论,只是嘿嘿一笑了之。
在不少眼里,认为有些傻,因为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实,他并不是不计较得失,只不过他把集体的得失和群众的得失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了一边。
对于份内事,做得尽心尽责;对于别人看来的份外事,也是义不容辞。对于这些,是这样说的,“我首先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保卫科长,做保卫科长不可能做一辈子,但是做人却要做一辈子。”
年7月份,正在门卫值勤的保安,发现有个人在医院对面的步行街上转,而这个人前不久在医院偷窃被当场抓住。门卫通过对讲机将情况报告了,听到这个消息,带了两个人,在步行街的三个出入口守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对方骑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过来了,出了步行街向西,等人追了过去,对方也发现了他们,加快速度拐弯向北逃去。眼看就要追不上了,正好过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他搭上摩托车继续追。眼看距离越来越近,对方见势不妙,扔掉车想溜,被一把抓住。据审查,他叫马永来,上次在人民医院偷窃时被抓住,这次不敢去了,没想到还是被人医保卫科抓住了。今年以来,等人先后抓获了四个在医院外偷车的小偷,使医院附近车辆丢失现象得到了遏制,也使医院周围的治安得到了好转。
精心为员工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
李常说,企业经营其实就是经营人心,要把员工真正当人看才行。在他的眼里,员工被当作“第一财富”,人才被作为公司的“一号工程”。他说:“在华通的每个人都是人才,华通的人才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岗位之分,职责之分。任何人都可以竞争任何岗位,但必须在自己的岗位做得比别人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做到最好,就是华通不可或缺的人才。”
近年来,在温州业内一直流传着李“三顾茅庐”的佳话。一次,他在业务交往中了解到安徽某国有大型企业有位德才兼备的厂长,有“下海”的想法,便在百忙之中三赴安徽邀其加盟华通。起初,这位厂长对温州私营企业并不“感冒”,但最终被李的真诚所感动,决定加盟华通,被李委以重任,并在后来为华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成文就是这样用爱“才”之心栽下了“梧桐树”,招来了大批的“金凤凰”。目前在现有的2100多位员工中,大中专以上人才有将近一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10人。
在华通,不论你是外来人员,还是家族成员,每一位员工都被视为企业的主人,每一位员工都有发挥才能的舞台,每个人都有竞争任何岗位的机会。2003年起,李对集团公司的组织机构动了一次“手术”,基本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目前,在董事会的人员组成中,有近二分之一为非股东成员;在经营决策层的高级管理人员中,百分之百八十由外来人员担任,这在家族制企业为主的温州民营企业中实不多见。
李认为:要想让员工安心工作,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1996年,华通集团成立起就为全体员工投了意外伤害保险,随着集团效益的不断提高,从2004年6月起,又全体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彻底接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李创造性地建立了华通集团《停工期间工资发放制度》,遇到淡季或者停工,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位员工每月可以领到300—2500元的基本工资。公司通过拨款和个人捐款的形式,建立了职工爱心基金会。基金会成立4年来,公司财务拨款30余万元,60多位困难员工得到帮助。江西籍员工蒋平,妻子患重病住院,家庭困难,公司立即从基金中为他送上5000元,还暂借给他5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常说:“华通就是一个家,不论您是外来工,还是本地工,或者家族工,都是我们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集团内部,不管哪位员工结婚,集团都要送上一束鲜花、一个红包表示祝福。他只要不在外地,都要亲临祝贺。不管哪位员工家里遇到不测,集团都要送上慰问品、慰问金,表示慰问。工会会员过生日,公司都会通过短信交流平台送去祝福,并把生日蛋糕送到会员手中。这些事情在华通集团虽然找不到一个相关的文件,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有喜悦大家分享,有困难大家帮忙”,他把关爱员工当作培养员工凝聚力、向心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四川甘孜籍员工陈冬妹,父亲患癌症住院,母亲遭遇车祸,他派一位副总与陈冬妹一起远赴四川,送去集团员工捐赠的18000元钱和集团特别补助8000元。江西上饶籍员工刘选斌家中房子被洪水冲毁,接到电话后,集团工会主席和他连夜坐车赶回江西老家,送去5000元慰问金。让员工吃得好睡得香李认为,只有让员工吃好住好,然后才能工作好。
2003年春,前来华通集团新光工业园区考察工作的不少领导建议,新建一栋办公大楼。他最初也有过这个想法,公司100多管理人员分散在几处办公楼,非常的不方便,但想到上千名员工还在外面租房居住,不仅花钱,还很不方便,李成文决定不建办公楼,而是投资300多万元,建造了2栋员工宿舍。在每个房间配备了席梦思床、衣柜、写字台等生活用品;每栋宿舍都安装了磁卡电话;每栋宿舍楼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双职工安排单间住房。
今年初,他在控股公司检查工作时听到员工反映,新光工业园区的职工宿舍楼每一层只有一间卫生间,使用很不方便。回到集团,他办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新光工业园区的职工宿舍楼卫生间的改造。经过两个月多紧张施工,现在每一楼层不仅都有了高档次的男女卫生间。面对眼前发生的变化,员工们脸上露出了微笑。李成文又安排有关部门造预算,准备在每一楼层再建一个洗澡间、一个洗衣房。
华通集团现在住房依然紧张,公司为了让员工住的安全,住的舒适,给每位员工都提供了住房补贴,每月补助标准在80-500元之间。员工伙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他文安排工会和办公室定期在员工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品种、价格、口味和服务,并尽可能满足员工的要求。为了让每一位员工吃得舒心,根据不同地方的口味,设立了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等4个供应窗口,让员工自行选择就餐。集团为减轻员工负担,对员工就餐实行补贴,在公司食堂就餐的员工,每人每天补助4元。
李还非常关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的成长,把员工的进步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华通集团建起了阅览室、体育活动室,一年365天全天开放。每年的五一节、五四青年节、元旦春节等节日都要举行文艺晚会,丰富员工生活。公司把每年的6月定为“文体活动月”,组织员工举行篮球、乒乓球、爬山、拔河等文体比赛;公司还不定期举行书法、征文、绘画等各种比赛。
华通有员工2000多人,每年“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春节,公司都要为员工及其家属子女送上一份节日礼物,李还写信慰问大家。他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集团根据企业员工的素质、经验、技能和人际关系能力,根据不同工种、不同级别员工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活动。他舍得在学习上花钱。近几年,华通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全市企业的前列。集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人才,先后与上海交大联合举办了MBA工商管理培训班;邀请了陈国裕、胡谢骅、张伟奇、黄亨煜、初立、尹天文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培训师到公司授课,开展了学习《细节决定成败》、《鱼》、《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籍的读书活动;相继开展了操作技能、质量管理、企业管理、营销、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经营战略等多方面的学习培训;安排有关生产工艺、操作技能、质量检测、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等提高一线员工素质的在职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团队,常年参加学习培训的员工超过8000人次。
统揽全局科学决策
霍邱位于淮河中游,县内有五河三湖,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刘连生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6月初,他就防汛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领导组织、方案制定、责任划分、物资筹备等作出了具体安排。6月下旬以来,上游及区间突降大暴雨,汛情日益紧张。他审时度势,针对水情、雨情、讯情的形势,及时提出防汛抗洪和迁移安置两手抓,大堤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两确保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上申请调拨大量的防汛器材和物资,请求部队增援,另一方面精心布置,科学安排,将主要防汛资源和力量放在重要部位,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转移准备工作。由于各种物资和力量准备充足,调配及时,抢险工作顺利进行,淮河等重要堤防在特大洪水袭击下安然无恙。7月10日,淠河暴涨逼近保证水位,刘连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决定实施群众迁移,比省、市防指下达命令提前了2个多小时,为完成迁移赢得了时间。7月11日,省防指下达城东湖蓄洪的命令。城东湖蓄洪将淹没10个乡镇的23万亩土地,需迁移群众12.9万人,损失巨大,任务繁重。为了顾全大局,他义无反顾地执行命令,保证了淮河分洪目标的实现。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体在姜家湖境内,为了确保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刘连生科学调度,一线指挥,倾全县之力,激战临淮岗,死守姜家湖,创造了姜家湖有水文记载以来最高水位不破堤的记录。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在全力以赴抓重点的同时,他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加强对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的指导;作为县长,在不遗余力抓防汛的同时,他认真指导各地切实抓好灾民安置、救灾及生产自救,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
不惧艰险奋战一线
刘连生同志始终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哪里最关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7月4日,淮河第一次洪峰抵达临淮岗,下午6时许,姜家湖水位猛涨,与大坝持平,不少堤段出现了散浸、塌方、漫水等险情,省防指紧急通知全面做好爆破行洪的准备,姜家湖随时有破坝的危险。刘连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到湖内搜寻、检查群众撤离情况。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时摔倒,但仍坚持逐村逐户检查。7月10日晚,民生堤超保证水位,不少堤段出现管涌,情况十分紧急。刘连生立即驱车前往。工作人员提醒他民生堤沙坝多,随时有崩决的可能。刘连生果断地说:“危险的地方没有领导在,就会更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需要领导干部坐镇在那里”。深夜10点多钟,刘连生赶到了民生堤,他一边了解讯情,指挥抢险,一边指挥群众迁移,直到11日4时许方才离去。7月11日—12日淮河第二次洪峰抵达临淮岗,水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27.00米。32公里的姜家湖堤防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连日来高水位持续浸泡,大坝险象环生,姜家湖防汛进入了最危急的时期,刘连生坐镇督战,他一边组织全线民工和所有护堤干部全部上堤,坚守岗位,严防死守,一边报请上级紧急支援,一边顶着狂风,迎着倾盆大雨,亲自到恶浪扑袭的大坝上现场指挥。不少地方水漫大坝,有的地方漫坝达0.5米之高,大坝岌岌可危,刘连生边指挥,边加入到抢险的队伍中,打桩抬土,和军民奋战在一起。县长一线作战,鼓舞了士气,大家越干越有劲,水涨坝高,有险即除,维护了大坝的安全,夺取了抗洪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连续作战敢打恶仗
抗洪救灾以来的近半个月里,刘连生同志始终坚持在一线,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矿泉水,疲劳至极就在车上打个盹。3日—4日,为动员姜家湖群众紧急转移,他连续工作两天两夜没合眼。6—7日,他和干群一起迎战淮河第一次洪峰,每夜都深入姜家湖大堤巡坝查险。洪峰刚过,他又深入各段所督促干群,抢抓时间,抢运物质,备战第二次洪峰。随着汛情的发展,全县33个乡镇普遍受灾,内河汛情全面吃紧,刘连生的工作更加繁重,他不仅坐镇重要堤坝靠前指挥,还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全县讯情动态,指导干群死看硬守,苦战洪魔。特别是7月10日,淮河第二次洪峰抵达霍邱时,刘连生亲自指挥城东湖和城西湖30多万群众紧急转移后,又顶风冒雨,脚踏泥泞奔忙在姜家湖、民生堤段,指挥军民与洪水搏斗。13日凌晨1时,他不顾疲劳,在姜家湖大堤上夜巡夜查,脚下是一米左右、泥烂至极的子堤,脚边就是湍急的淮水,时刻有掉进急流的危险,但他依然冒险巡查到天亮,其间还亲自指挥了下台子除险保卫战。半个多月过去了,刘连生从未离开过防汛第一线,其间有八个夜晚彻夜未眠,紧张战斗在大堤上。连日的艰辛,累瘦了人,喊哑了嗓子,但他仍带领全县干群与洪水顽强抗争,誓夺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如今,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人民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感受到的是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良好环境。
人民医院的广大干部职工都知道,这里面有着保卫科长的心血。
20年的保卫工作,使他从一名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饭否老者,也使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荣立二等功、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工作者等。
1985年,为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县人民医院成立了保卫科,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保卫科长。从此,20年来,他就一直奋战在了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线,把一个当初被群众戏称为虽然已经56岁,可是那股子犟劲,却一点也不亚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同事们说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93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值班人员从监控设备中发现有一个中年女子在门诊大楼里转悠,既不挂号,也不交费,好像不大对劲,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同志。听到这个信息后,就带了一个人赶到现场。他没有惊动这个女子,假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却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但是这个女子当天不一会功夫就走了。估计这个女子是个小偷,就安排人员进行监视,可是一连四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大家都有点灰心,认为如果是小偷不会连续四天不下手的,但是却认准了死理,自己带头去监视,并且鼓动大家不要松劲。就这样监视到了第十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门诊大楼里前来就诊和检查的人很多,而这正是作案的有利时机。凭着直觉判断,作案者今天肯定会来。上午九点多钟,那个女子又提着一个塑料袋子果然出现了,她在门诊收费处转了一圈后,就直奔三楼的功能科。功能科有数十人正在等待检查心电图、B超和做胃镜等,带了一个保卫人员跟了上去。
不到十分钟,这个女子就乘乱偷到了一只黑色三星手机,被当场抓住,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经审查,该女子是陕西汉中市人,是个惯犯,被判过两次刑,她一路走,一路偷,到后踩点踩了好几天,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一出手就被抓了个正着。
别看医院巴掌大的地方,可是治安情况却十分复杂。光每年门诊量就接近30万人次,住院量每年超过一万人次,每年进出医院的流动人员超过200万人次,这进进出出的人流中,形形式式,随之而来的治安压力更是惊人。
为了提高防范水平,近几年,人民医院在技防上加大了投入,先后安装了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报警等设备。但是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每天的值班巡逻是雷打不动,同时进一步加大人防力度,对技防设备反馈的情况总是以最快速度处理,力求抓获现行。他认为,“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离开人去操作,更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设备就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就是凭着这股子细心和耐心,这几年,保卫科每年仅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就有十多人。
前几年,因为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医院准备成立120救护担架队,经过认真考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保卫科。医院领导同他交换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其实,保卫科既承担义务消防工作,又承担120救护工作,这在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保卫科只有10个人,每班3人实行三班倒,他也知道人手非常紧张。就他自己来说,妻子身患肝硬化,自己也是三等乙级伤残,也没有体力和精力操劳更多的事情。
可他却不这么想,他说,“与急需抢救的生命比起来,这些都算不了什么。120急救人员,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危。而我们保卫科天天有人值班,动作快,承担这一任务是最合适的。”
为了保证120通道的24小时畅通,带头加班加点,与队员们一起值班、一起参加消防演练、一起抬担架,有时值班的同志休息了,他还要到大楼里巡视一圈。他常常是踩着星星回家,踏着月亮出门,虽然离家只有几十米远,可有时候家属甚至几天看不到他。
一开始,队员们也有不少牢骚,可看到五十多岁的老科长和自己一样要求时,不少同志牢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由于日夜操劳,现已56岁的同志已满头白发了,头发也掉的差不多了,不少人常常因为这个和他开玩笑,他也从不与人争论,只是嘿嘿一笑了之。
在不少眼里,认为有些傻,因为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实,他并不是不计较得失,只不过他把集体的得失和群众的得失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了一边。
对于份内事,做得尽心尽责;对于别人看来的份外事,也是义不容辞。对于这些,是这样说的,“我首先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保卫科长,做保卫科长不可能做一辈子,但是做人却要做一辈子。”
2004年7月份,正在门卫值勤的保安,发现有个人在医院对面的步行街上转,而这个人前不久在医院偷窃被当场抓住。门卫通过对讲机将情况报告了,听到这个消息,带了两个人,在步行街的三个出入口守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对方骑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过来了,出了步行街向西,等人追了过去,对方也发现了他们,加快速度拐弯向北逃去。眼看就要追不上了,正好过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他搭上摩托车继续追。眼看距离越来越近,对方见势不妙,扔掉车想溜,被一把抓住。据审查,他叫马永来,上次在人民医院偷窃时被抓住,这次不敢去了,没想到还是被人医保卫科抓住了。今年以来,等人先后抓获了四个在医院外偷车的小偷,使医院附近车辆丢失现象得到了遏制,也使医院周围的治安得到了好转。
记得他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某市遇到了百年不遇的“6.22”洪灾。那时,他在某市邮电局属下鸿大集团公司担任综合部秘书。由于是单身,没有家庭琐事,他毅然主动承担了保护公司财产、严密监控水情的艰巨任务。那场洪水来势凶猛,出人意料,在短短数小时的时间里,洪水就进楼了。危急时刻,他主动召集值班经警,奋力抢运一楼仓库的工程物资。当洪水淹没膝盖时,仓库内所有物资均安全转移到了二楼。然而到上半夜时,洪水又漫过了一楼,直逼二楼公司总部。为确保公司总部财产不受损失,在有线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果断地脱去外衣裤冒着浑浊的污水,涉水游出了公司大门,借用好心人的手机将水情在第一时间里向公司领导汇报。幸好到下半夜,洪水渐渐地退了,到了次日上午9时,一楼水深仅剩1米左右。看着退去的洪水,他一颗悬着的心渐渐平静了,此时饥肠辘辘的他已经一天一夜未进食了。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市局及公司领导的一致首肯,当年,他就获得了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九八年邮电分营后,他被调整到某邮政分局工作。在学校他学的是中文专业,所学知识和邮政业务压根不搭边。为了工作需要,他放弃了年青人应有的休闲时间,废寝忘食地从邮政最基本的投递、分发开始学起。为了尽快熟悉各项邮政业务,分局长特意安排他到各支局跟班锻炼。他除了完成本身综合秘书兼设备维护管理组长的工作外,一有时间就沉进班组、支局虚心求教。通过学习与实践,他很快就系统地掌握了邮政业务管理基本知识和业务流程,也为他做好综合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兼设备维护管理组组长期间,为明确掌握各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对全区的生产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建卡,并录入微机,使某分局生产设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通过日常的摸索和实践,他起草制定出了“某邮政分局设备维护管理办法”,对设备的购买、建卡、使用、报修、维护、更新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自实行以来,减轻了各支局(所)长日常繁杂的设备维护工作量,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业务发展上。当年,某分局设备维护工作就受到了市局领导,特别是建设维护部的一致表扬,并获得了全市设备维护管理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工作突出,九九年他被市局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光荣称号。面对荣誉,他没有骄傲,而是更加深入地总结和完善。在某市“110”精神的启发下,次年,他对分局的设备维护工作又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整,做到支局一个电话,市区最多半小时、区乡最多三小时到位服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和生产效率。
由于林某同志为人谦和,而且勤快又能吃苦,加之连续几年突出的表现,在职工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二二年,他有幸以招聘用工改革试点的唯一代表调到市局办公室担任总务组组长,负责基建装修、综合维修、固定资产、会务接待、车辆派遣、财务报账、行政后勤、职工劳保等近十项工作。工作担子重了,但他却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单位的信任和领导的期望鞭策鼓舞着他,他暗下决心,绝不能辜负单位对他的培养和领导对他的关心。
基建装修是该岗位最重要的工作,亦是廉政建设重点监督的“敏感”对象,从一开始他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为了使企业减少装修成本,达到物美价廉的目的,在每一个工程筹建期间,他都主动会同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采取会同现场定质定价、货比三家的方式,确定装修用材用料。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前提下,通过定量定价公开招标,价适者中标的综合评分办法确定承包施工队伍。为了节约开支,在工程建设费用占有大比例的工程主材上,他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到市场了解价格、比较质量,并通过联合招标的方式以单位的名义进行对外采购,前后为企业节约装修成本达二十余万元。就这样,他从一个对装修工作不甚了解的门外汉,通过加班加点地利用业余时间购书、上网学习、不停的实践,逐步掌握了装修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如今,许多装修工程都是他自己亲手绘图,他不仅能熟练地拟定从几页的竞标书到数十页的招标书,而且在工作中他还经常结合邮政业务经营场所的实际需要,创新地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构想,对线路的布设、台席的安制等进行实地演试、征求意见,真正达到了营业台面一台清、线路维修方便快捷的目的,受到了管理部门、生产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林某同志有句口头禅: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工作实践中他总是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现在甲方市场优势,在大宗批量采购和工程建设中不但坚持货比三家,而且倡导和坚持实行招投标制度,在开标质疑或洽谈业务过程中,他运用聪明才智,掌握对方心理,达到双赢结局。2002年市局筹建八一支局装修工程,在他的努力下,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降低造价六万余元。次年,某市邮政书城装修过程中他主动向领导提出工程主材由企业自行招标采购,仅在地面玻化砖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三万余元。由于林某同志的细心和有心,又懂得编制工程预决算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工程决算送审之前基本上是挤干了水份,市局审计部负责工程审计的张工风趣地说:“我们快失业了”;工程队有的负责人坦率地讲:有林工在,我们的工程决算工程量不敢高报冒估,因为瞒不过他。从事总务工作几年来,林某同志一直负责企业基建装修,在工程施工中具有签证权,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不徇私情。他经手的各种工程总造价超过了数百万,但他却时刻牢记“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这句话,杜绝了一切非正常的报酬及接受其它形式的各种好处、吃请,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廉洁奉公、尊章守法。
初到总务岗位时,为做好机关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他整整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对企业大大小小资产、设备、土地、房产、租赁等进行详细的摸底造册。因为他知道,总务工作是平凡而又繁琐的,要做好该岗位工作就必需清楚地掌握和了解企业的资产现状。经过摸底调查和一一核对,做到了帐、卡、物相符合,并将资产录入了微机,一改往日手工成帐管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市局当年组织的清产核资比赛中,机关科室的资产管理被评为一等奖。
在房产租赁管理方面,他对企业现有的闲置资产租赁情况进行了重新摸底,丈量核对,摒弃局屋租赁手续不透明、价格低、租赁主体参数模糊的带有“人情”、“面子”的租赁方式,每个租赁主体一到期,就重新公开招标,在兼顾公平、公正的同时,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租赁收入,每年为企业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如今,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人民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感受到的是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良好环境。
人民医院的广大干部职工都知道,这里面有着保卫科长的心血。
20年的保卫工作,使他从一名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饭否老者,也使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荣立二等功、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工作者等。
虽然已经56岁,可是那股子犟劲,却一点也不亚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同事们说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93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值班人员从监控设备中发现有一个中年女子在门诊大楼里转悠,既不挂号,也不交费,好像不大对劲,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同志。听到这个信息后,就带了一个人赶到现场。他没有惊动这个女子,假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却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但是这个女子当天不一会功夫就走了。估计这个女子是个小偷,就安排人员进行监视,可是一连四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大家都有点灰心,认为如果是小偷不会连续四天不下手的,但是却认准了死理,自己带头去监视,并且鼓动大家不要松劲。就这样监视到了第十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门诊大楼里前来就诊和检查的人很多,而这正是作案的有利时机。凭着直觉判断,作案者今天肯定会来。上午九点多钟,那个女子又提着一个塑料袋子果然出现了,她在门诊收费处转了一圈后,就直奔三楼的功能科。功能科有数十人正在等待检查心电图、B超和做胃镜等,带了一个保卫人员跟了上去。
不到十分钟,这个女子就乘乱偷到了一只黑色三星手机,被当场抓住,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经审查,该女子是陕西汉中市人,是个惯犯,被判过两次刑,她一路走,一路偷,到后踩点踩了好几天,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一出手就被抓了个正着。
别看医院巴掌大的地方,可是治安情况却十分复杂。光每年门诊量就接近30万人次,住院量每年超过一万人次,每年进出医院的流动人员超过200万人次,这进进出出的人流中,形形式式,随之而来的治安压力更是惊人。 为了提高防范水平,近几年,人民医院在技防上加大了投入,先后安装了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CK报警等设备。但是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每天的值班巡逻是雷打不动,同时进一步加大人防力度,对技防设备反馈的情况总是以最快速度处理,力求抓获现行。他认为,“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离开人去操作,更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设备就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就是凭着这股子细心和耐心,这几年,保卫科每年仅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就有十多人。
保卫科只有10个人,每班3人实行三班倒,他也知道人手非常紧张。就他自己来说,妻子身患肝硬化,自己也是三等乙级伤残,也没有体力和精力操劳更多的事情。
可他却不这么想,他说,“与急需抢救的生命比起来,这些都算不了什么。120急救人员,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危。而我们保卫科天天有人值班,动作快,承担这一任务是最合适的。”
一开始,队员们也有不少牢骚,可看到五十多岁的老科长和自己一样要求时,不少同志牢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由于日夜操劳,现已56岁的同志已满头白发了,头发也掉的差不多了,不少人常常因为这个和他开玩笑,他也从不与人争论,只是嘿嘿一笑了之。
在不少眼里,认为有些傻,因为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实,他并不是不计较得失,只不过他把集体的得失和群众的得失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了一边。
对于份内事,做得尽心尽责;对于别人看来的份外事,也是义不容辞。对于这些,是这样说的,“我首先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保卫科长,做保卫科长不可能做一辈子,但是做人却要做一辈子。” 2004年7月份,正在门卫值勤的保安,发现有个人在医院对面的步行街上转,而这个人前不久在医院偷窃被当场抓住。门卫通过对讲机将情况报告了,听到这个消息,带了两个人,在步行街的三个出入口守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对方骑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过来了,出了步行街向西,等人追了过去,对方也发现了他们,加快速度拐弯向北逃去。眼看就要追不上了,正好过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他搭上摩托车继续追。眼看距离越来越近,对方见势不妙,扔掉车想溜,被一把抓住。据审查,他叫马永来,上次在人民医院偷窃时被抓住,这次不敢去了,没想到还是被人医保卫科抓住了。今年以来,等人先后抓获了四个在医院外偷车的小偷,使医院附近车辆丢失现象得到了遏制,也使医院周围的治安得到了好转。
那种累得直不起腰的感觉让我怎么也忘记不了全身像扎满了钢针。回忆。
因道路防滑用的工业盐告急,让记忆最深的农历腊月二十九那天发生的事。当天下午。顾不上回家陪父母妻儿团圆,只身前往州城采购工业盐。采购完毕回到城后,来不及休息,又冒着大雪,迅速将采购的工业盐运向各个路段。
运输工业盐的农用车不慎滑入路边水沟,哪知行至红岩卡(小地名)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拖上来。农用车司机怕路滑再出事,说什么也不往前走了见此情景,内心无比焦急,要是今天赶不到目的地,路上的冰凌就化不了那么路况就无法保证。于是给司机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经过一番劝说,司机最终同意持续前进。司机感慨,兄弟,像你这样工作的人现在不多了看到这样卖命保公路畅通,也豁出去了保证给你送到位。
双腿直颤,把工业盐运送到目的地时已是深夜。返回途中。连下车都十分困难。回到家里,还没等妻子把饭做好,就睡着了妻子看到丈夫身上沾满着工业盐,心疼不已,连忙倒好热水给他洗脸洗手。睡梦中的却突然醒了原来他手因长期在低温天气下工作被冻裂,加上长期运、撒工业盐,工业盐早就浸入到裂开的口子里,经过热水浸泡,疼痛难忍。
和同事总是清晨6时就早早起床,与冰雪搏击的20多天里。守护在公路上,沿途清除折倒的行道树木,捡走路上的散石,同时撒盐除冰,协助车辆通行。说,那段日子里,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县境内高、危路段较多,车洞河、落雪寨、红家河、东门关隧道等路段都是冰凌较严重的路段。每天都要前往一线查看情况,就连春节也是与冰雪的较量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