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市场营销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3-03-02 15:02: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营销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营销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 市场营销学 实践教学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应用”特色,强调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直接对接,强调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教学“应用”特色不突出。简言之,也就是实践教学的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效果欠佳。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对该课程来说,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营销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学生掌握营销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还是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营销技能、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营销知识向营销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培养营销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我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如何更好的实现上述实践教学目标,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建构主义理论对营销的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和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客观世界,知识也不以符合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为判断标准,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一张走白纸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设计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课时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获得营销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索,不断的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背景和心理。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要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思考营销问题。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营销问题”为主题进行设计,将学科知识表示为产生式,以“问题-探究”,“合作-互助”,“交往-对话”,“自主-钻研”,“意义-接受”等活动组织教学。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是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训练学生应用营销知识能力,通过全过程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包含营销调研、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开发分析和产品营销计划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一)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为营销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且数量众多。但是有些实习基地只是“一纸协议”,还有些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尽限于参观,并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我们的市场营销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

学期开始时,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班的数量和企业的意愿,我们选择和企业合作共授。我们的学生为企业做调研、提供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市场开发分析和营销策划计划,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提供的方案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目前,我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已和蜂花、柔雅、炫动、纽康有合作的经历,并都获得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二)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操作如下:(1)开学初,把班级分成4-5人/组,以小组的活动为主,强调异质分组。在小组活动中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2)学期中,每个小组根据教学进度和老师要求完成相应的营销报告,课堂展示营销报告,企业营销人员和教师进行点评。(3)学期末,学生、教师、企业营销人员总结本学期的实践教学经验。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活动:“问题-探究”,“合作-互助”,“交往-对话”,“自主-钻研”,“意义-接受”。

1.“意义-接受”活动

很多大学生都认为书本的知识脱离实际,甚至会觉得读书无用,因此学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全身体投入。而我们是为实实在在的企业做营销分析和计划,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让我们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以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理解。

2.“问题-探究”活动

探究教学(学习)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问题—探究”活动,大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其核心要素是问题。“问题一探究”的实施要求将课程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探究的过程。在营销课程的实践活动中,企业的营销问题就是学生要探究的,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究兴趣,从事探究活动。在为企业提供营销分析报告、方案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那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互动。简言之,就是学校教师、企业营销人员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并且互相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3. “合作—互助”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合作—互助”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构建学习经验,“合作—互助”活动是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在于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相帮助。

我们的整个营销实践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完成营销报告。可见,非常注重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动与互助。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源泉,强调营销目标指引。小组所做的营销分析报告,设计的方案一旦被企业选用,那么企业会给予奖励。“合作—互助”活动中各成员的成绩是以所在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因而,“合作—互助”活动强调各成员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各尽所能,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每位同学要在营销过程能各尽所能,就要互相协作。

4.“交往—对话”活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各小组都要展示实践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和老师沟通,在分享营销报告后的答辩环节,我们的实践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区别于理论课程中师生之间的支配性关系,师生、生生之间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合作”,通过对话、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经验的形成。因此,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达成理解,促成教师与学生走进相互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促进双方的视界融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学习经验。

5.“自主-钻研”活动

“自主—钻研”是学习者在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指引下,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形成学习经验的过程。

由于营销实践很多内容是在课外完成,如:营销调研、营销报告的撰写,所以要求学生能自行安排个人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进度,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补救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我们对实践的考核是结果导向,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学期分阶段检验实践成果

因为学期安排的限制,不可能在所有的理论课时完成之后再进行实践。所以我们在学期刚开始时,就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对象,当相应的理论内容讲完,马上进行实践。比如:我们讲授完营销调研和营销环境分析后,立即要着手为企业提供营销环境分析报告;讲授完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学生立即着手为企业提供市场开发报告;讲授完4P,要求学生立即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报告。又因为实践课时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实践课时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相当部分的实践任务安排在课外。课内的实践课时,主要用于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和答辩,教师和企业的营销人员点评阶段性的阶段成果,学期末时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践经验,总结教训。最终的实践成绩考评分为3部分,企业占50%,教师占30%,学生占20% 。并把实践成绩作为期中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这样操作提升了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更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金来源: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讲义及实践教改”

[参考文献]

[1]池丽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2期

[2]卢毅、韩军辉,“团队项目训练法”在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篇2

关键词:网络互动;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8-02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市场需要提供各类型职业技能人才。在此前提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职业教育在营销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来锻炼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在网络经济社会,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到课堂学习中,把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的落实。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色,教师在讲授市场营销学中可以采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一、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界定

1.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互动教学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而言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督促及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过程,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关联的互动融入教学活动,师生多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的多向交流,建立起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及学生的自学、互学相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2.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的网络氛围下学习,即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主动地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计算机―学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图形等以立体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使之图、像、文、声并茂,将传统单调的讲授式学习,变为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学习,减少学生视、听觉疲劳,提高学生听课学习效果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这种网络互动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是教师、学生、网络之间的多方位的信息沟通形成的全方位互动体系。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巧妙地将了网络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摒弃二者的缺点,使之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形成一种优秀的新型教学方式。

二、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建构

1.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市场营销学的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形成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向交互沟通,共同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督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更多关于知识点的信息,充实丰富内容,再利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播放视频、图像、动画等为课堂教学添活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听课效果,以达到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帮助及督促学生参与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构建网络互动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学习,并且养成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学习意识,起到自学作用;同时可以在网络平台来搜寻所需教学资源来自学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再者学生群体之间利用网络互助来共同学习,以便加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在考虑到当下科技进步和多年教学思考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以下的教学模式框架图。

2.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解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群体是学生的导学者、助学者及督促者存在的,改变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包办”的方式。首先,作为导学者、助学者及督促者,教师将导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辅导学生应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手段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及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导学、助学及督学既有课内的,如借助教室、学校课程网络等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境模拟、课堂习题等多种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也可以是课外的,如借助校内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下载教师课件学习、QQ、电子邮件等多种的课外教学方式,来延续师生间的交互沟通学习。其次,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互学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络互助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多种形式获得教师的帮助,更好地对课程做进一步学习。譬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当教师采取小组作业或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等形式时,学生便可以利用各种资源随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顺畅。最后,为了更好地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有必要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监控评价和反馈。教师在互动反馈中,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一方面,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修正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学生则在一方面在教师的导学、助学、督学中,不断形成自主学习,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自检自测、自评互评,来改进自己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中职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应用课程。而中职市场营销学正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各类型营销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该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能力”为教学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可以采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实现,具体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中。

1.协作互动学习模式。协作互动学习模式是指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小组成员针对该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讨交流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所查阅的资源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同时,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有助于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小组学习中,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如分部学生负责整理知识,部分学生则把知识点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精神。

2.实践教学互动模式。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一定的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如将“市场营销调研”内容时,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调研主题进行实地调查,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实施调查工作的开展,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尝试写此次调查报告。通过小组互助的调研实践课,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市场调研这节内容。

3.“小案例+大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市场营销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极为普遍的,如商家在节假日为提高销售量,利用各种营销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像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为课堂教学活动向社会生活延伸提供了鲜活贴近身边的典型范例,将营销理论“讲活”,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小案例+大案例”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生活周边的小事例或当下热门话题等以“小案例”形式引出话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时下热门话题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然后对小案例进行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出本节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提到最高的集中度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

4.模拟情境互助教学模式。由于中职学生基础性较弱,对抽象理论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或形象化,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某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做相应的模拟练习。如讲述“定价方法”时,由学生自愿组成模拟小组,在创设相应的情境下,模拟某公司产品定价问题,要求学生给新产品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由同学讨论、评价此价格,从而引出“定价方法”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定价方法种类”的理解。教师亦可以从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则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学习气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7-79.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性质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一学年。该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引导和承启的作用,《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心理学》《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开展都是以《市场营销学》为基础框架来拓展知识点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基础地位稳固不可动摇。为了让学生建立稳固的专业基础,任课教师有责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开发工作。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市场营销学》知识点非常多而零散,即便构建起知识点框架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开发课程。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标就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我们可以把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考虑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

我们对“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具体描述:

企业打算将其某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开展营销活动,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两方面:营销环境的信息(SWOT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种信息基础上,要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STP),最后制定其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方面的营销策略(4P策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环节,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我们把《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做了重新的设计与划分,将其划分为4个学习情境,具体见表1。

每个学习情境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支撑,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先后次序排列,这样罗列出来,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远胜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步骤与实际操作,我们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要求学生按照表1所示情境与步骤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活动方案设计。产品或服务选择上要体现由易到难的特点,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说“重复的是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

5学习组织形式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形式组织调研、分析和营销方案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撞击出现思想火花。

6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设计的营销活动方案,以团队比赛、PPT演讲的形式公开展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既要对各团队制定方案的过程进行考核,也要对方案的结论和效果进行考核。既注重团队合作,也要给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

7结论

以上是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把高职教育与企业需要相融合,传统的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实践有所增加,教师由主导变成了引导和参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李文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实务》项目化课程开发设想[J].中国市场,2015,14. 

篇4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课程特质所需

如今,企业面临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网络经济时代,大中小企业的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和必然趋势。企业的国际化运作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现代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精通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国际市场营销学是营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具有营销学的基本特征,在综合性、实践性和环境异质性方面的要求较高。

由于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环境是把市场营销活动放在国际环境中去研究和阐述,而国际环境包括了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国际法律环境、国际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科技、自然物质环境等。对已掌握一定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者而言,由于对国际环境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且没有涉外经历和经验,较难把握。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适合性

探究式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授涵义和方法,列举相应的案例讲解后,设定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对某几个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让学生,!自已通过查阅、分析、比较、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去探究,自行领悟相应的理论和得出一定的结论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师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所教的内容有限,或有些问题没能讲深入,不如留一些问题和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和查阅,由此调动学生的胃口,挖潜学习兴趣,而对问题进行生生探讨、师生共讨,又可营造一种轻松活跃、学术气氛浓厚的课堂。这一转化,教师可从繁重的讲授知识任务中解放出来,学生更积极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师生讨论促使彼此关系更融洽;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长知识。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学科探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

(一)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备教案,备学生

从备课上,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理清各单元的教学主线,确定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设计出章节知识布局合理、难度适中的各种问题,为探究式教学式教学的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 1.教材章节内容的合理选取

教师根据教材大纲,精心设计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教学环节,除了利用课堂重点讲授,还要考虑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明理深化,实践探究。

有的教学内容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或作为抛砖引玉教学过程,引发学生们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某种启迪,体验成功探究的快乐。教师要合理把握,选取部分内容实践探究,正向强化学生的学习诱因,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并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例如:国际环境对国际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影响非常关键,国际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作为讲授内容,但是国际营销环境的的部分,各国各经济体的营销环境千差万别,由于课时有限,必须安排课外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也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以及将来的实践打好基础。

2.设题应多角度、开放式,重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锻炼,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成长大有俾益。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一般把问题设置成观点型和操练型两大类。

观点型问题是为了获取事实信息,回答者需要在理解教材知识基础上,通过课外多方查阅、对比和思考,加上自己的经验来表述观点,教师事先不确定学生作何回答,课堂互动性强,富于真实情境的交流。在教学中,若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辩思维和语言表达,可设置观点型问题,给予学生一个思考辩析空间和充分表达机会;若是为了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可设置操练型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知识综合运用并加以及创新能力的平台。如:由学生任选一个国家或经济区,作为国际市场进入的目标,从了解该国家或经济区市场基本格局,进行国际市场调研预测和评估、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到采取何种正确的方法进入该国家或经济区市场,实施什么样的国际市场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这样全程策划的操练,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章节知识的衔接,训练综合运用的能

力。 (二)开学第一堂课,交待课程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拟定学习计划

开学第一堂课,教师应让学生知晓课程教学计划,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读物与本学期授课时间安排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老师每堂课将要讲些什么内容,在哪个单元或教学阶段要安排教学互动的作业,要看哪些材料并完成些什么作业。这样,相当于给学生的课程学习指明了方向。此法与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不同,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较多,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课堂操练,就必须在课前做足功课,也就是课前要看大量的阅读材料,包括相关文章和书籍、报告和数据,以及网络相关资料知识等。比如:要做某个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包括国际产品策略、国际定价策略、国际营销渠道策略和国际促销策略,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需要先了解该国际市场的格局、环境,才能使用相应的方法技术正确制订国际营销策略。

如此,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看似半年时间很长,学生会感到任务满满地,不会松懈学习。为了能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他们总是会想办法抽时间泡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看材料。

(三)合理分组,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首先,要顾及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性格的不同,还要顾及每组人数,合理分组,人数通常为平均分配,可采取随机分组或自由组合两种办法,以利于学生交流和组织活动为原则。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爱好、兴趣不同的同学,学会相互协作,每人都可以发挥自己长处和潜能,使小组的任务能出色地完成,同时,组员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分工协作、独立查寻与问题有关材料信息,自主探究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积极配合,讨论交流,最后经过小组加工合成本组的主张、见解或成果,由小组派出代表发表见解或作汇报。

(四)抛题引趣,解疑引导,总结评价

  1.课堂探讨前,抛题引趣。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铺垫式地导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研究分析和总结梳理,得出结论、见解或疑惑,课堂上发言代表把本组的结论、见解或疑惑大声清晰地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使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与求异性思维相结合。

2.课堂探讨中,解疑引导。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激发并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积极性。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营造一种活泼、平等、友好的课堂氛围。如:“同学们赞同的这一组的观点吗?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你们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需要补充吗?”等等。此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地把想法说出来,探讨交流中会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促使思维创新产生。经过双方或多方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3.课堂探讨后,总结评价。课堂探讨最后,教师总结性发言,举出几个代表性观点,结合教材理论,综合剖析,引起学生再次反思,将新认识与原有理解联系,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引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果当堂解决不了的,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关于完善“探究式教学法”的思考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企业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数量和选课人数都位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统计排行的前列,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课程改革

一、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现状

企业管理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中重要的一门,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与追捧。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在全国所有的正规高等职业院校中,有75%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在此其中有35%的高等职业院校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为该校重点的建设学科;每年选择进修企业管理课程的学生占据总学生数的一半以上。企业管理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结合相关开设该课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企业管理概论与理论研究、生产运行方面的企业管理、服务贸易方面的企业管理、加工制造方面的企业管理等;与之相关课程包括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经济大类的学科,以及数学、统计学、代数学等数学计算大类的学科,以及企业文化与管理、市场营销等营销管理大类的学科。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学科众多,需要很强的交叉协同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企业管理课程发展中,需要加强相关的交叉课程开设,重视多学科间的交流和互通。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凸显。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所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企业管理课程的数量的确非常多,也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学习该门课程,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整体教授理念还相对较为陈旧,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都沿用了其他学校的现成案例或者本科案例,没有任何的自我创新,都是直接搬来照抄而已。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课程无法体现出该校的特色,很多时候与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甚至都是冲突的。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也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1]。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以外,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企业管理是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共同开展合作教学的一门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是难以满足相关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的死板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教师和培养人员也不乐于进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遭受阻碍[2]。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型教师人数较少

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优秀的教师作指导,学习者难以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在我国的目前发展阶段下,相关专业型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师总体数量偏少,整体教师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四)缺少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可以提供实践机会的训练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需要学习者多多开展相关的实践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专业这类管理性质的学科,更需要学习者边学边练,在实践中熟练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训基地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法获得足够的实训机会,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整体发展理念、思路也相对较为缺失,没有顶层设计做指引,继续而深入的课程改革就难以落实。

(五)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比较抽象,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描述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上。相应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难以被所有人知晓,同时由于缺少量化的指标,导致其课程改革的好坏不容易进行评判,这就导致了课程改革在继续开展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经验教训可以遵循,错误、问题可能重复多次出现,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效率,也会伤害课程改革人员的热情,最终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及相关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

1.市场营销学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实体,需要最大程度的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服务,才能使得企业拥有较好的效益。所以相应的营销手段和营销能力非常重要,市场营销作为一项专门培养学习者营销能力的课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学习者的营销能力。所以在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选择中,市场营销学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仔细研究市场营销学特点,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针,可以将应用于企业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设置为五个具体的部分,分别是市场商机的选择和把握,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相应产品与服务的营销组合、营销项目的设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整合营销以及公司的项目竞争策略。

2.沟通协调能力

管理学作为一门需要管理他人的学科,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管理涉及诸多的管理对象,上至公司的高层领导,下至公司的普通员工,需要打交道的人和事非常多,所以就更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里所重点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单单是口头上的对话,还包括具体的书面沟通能力、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能力、向相关人员将接工作安排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纳入到高职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全面快速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特点

1.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知识背景,同时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性和环境适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相关人员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概念的同时,结合各种比赛、实习机会多进行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结合的优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沟通协调能力

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需要相关的教师和培养人员尽一切努力,平等、民主的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结合每个学习者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培养其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的自信心,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觉得自己因为高考成绩的问题,无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只可以在这类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工作,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和课程推进的,需要相应的人员加以疏导,大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

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在这个重要而关键的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改革开放事实求是的优良作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从根本上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为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提供根本性的思想基础和坚持保障。

(二)克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化过重的倾向

行政管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发展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部门成为了院校的领导部门,甚至凌驾于教学机构之上,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的开设和整体的办学理念,都需要行政部门来决定。这是不正确,更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如果之前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要进行彻底的纠正。

(三)办学主体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在目前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大多呈现单一化的趋势,这不利于具体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多与政府、社会、企业展开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办学机制,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如果想继续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跟随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创新和大幅度的转变,要在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上多思考、勤创新,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葛万军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技术;推广;绩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02-02

Performance nalysis of echnology promotion on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on-site control t for sudden chemical poisoning

WANG Chao-ying, LI Hai-hong, GE Xian-min

乡镇化学中毒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口服自杀者甚多,因此对基层医务人员推广学化学中毒的救治知识和技术、及时诊断和抢救中毒患者是十分必要和有很大的作用。 “广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是一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从预防控制到中毒应急救治、从研究到管理的综合性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向基层推广,可使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处置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方法,救治救活更多的中毒患者[1]。本项目为广西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选择广西某一示范县进行“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推广,现对推广情况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西马山县医疗技术人员,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部分村卫生所共140个医疗机构301人。

1.2 推广方法 2008年~2010年实施广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的应用示范性研究。现场调查当地的卫生基本情况,每年进行突发化学中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针对不同的单位发放相关书籍,如发放给马山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检测技术》,发放给县直综合及专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等,我院医生亲临部分乡镇医疗机构指导工作。

1.3 推广内容:常见化学中毒事故识别、应急处理和控制,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综合疗法,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防控应急救援措施,急性有机磷和常见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等。

1.4 绩效分析方法 (1)对被培训人员进行培训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2)对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服务问卷调查,了解经培训后服务层面是否扩大。(3) 从广西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每年马山县化学中毒数据,了解当地生产性急性化学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基层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和诊断救治急性化学中毒的水平。

2 结果

2.1 技术推广能力

马山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机构培训覆盖率达100%,村卫生所培训覆盖率达80%以上,人员的培训覆盖率达县直医疗机构达187.8%、卫生院达124%、村卫生所达86.6%(见表1),完成了100%以上的乡级卫生机构和80%以上的村级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接受培训的指标。

**应培训人员数是指从事职业卫生和防保工作人员和放射科医师、门诊医师,实际培训人员除了职业卫生和防保工作人员、门诊医师、急诊科医生外,还包括了一些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

2.2 技术推广效果

2.2.1 培训效果:为了检验和巩固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对受训人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参加培训考试的合格率达99.7%。通过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60%以上的人员在培训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突发化学中毒应急救治技术,88%的人认为通过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从未学习过的医生对常见化学中毒救治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前了解过的医生对常见化学中毒救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一致认为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今后继续举行类似的活动(见表2)。

2.2.2 服务层面:马山县医务人员在了解和掌握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和技术后,不仅能在工作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社会上成为化学中毒防治的宣传员(见表3):80.2%的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开展系列的化学中毒防治技术服务,包括向群众宣传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向群众提供化学中毒救治技术咨询、为群众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或诊疗、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或劳动者和/或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开展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培训等。

2.2.3 化学中毒发生情况:自2008年开始培训后,马山县每年发生的生产性农药中毒事件基本得到控制,见表4。同时我院每年接到马山县发生化学中毒事件救援的电话有所减少,2007年8次、2008年8次、2009年6次、2010年2次,2011年无。

4 讨论

通过向基层推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可以使基层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常见急性化学中毒的识别、诊断和应急处置技术,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急性中毒患者的死亡率,把危害和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中毒事件的蔓延和恶化;同时培养基层医务人员为预防控制化学中毒的宣传员,向广大农民宣传在喷洒农药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急性化学中毒的发生。

本次短短三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使马山县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广西常见的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和技术,在工作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迅速诊断和抢救中毒患者,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急性中毒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在社会上成为化学中毒防治的宣传员,有效控制了马山县生产性化学中毒的发生。

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乡镇卫生院的抢救设施(如血透机)比较缺乏,使推广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障碍,没有配套的器械和药品是适宜技术未被使用的主要原因[2]。因经费、人力等因素制约,技术推广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集中培训的方式上,仅对部分乡镇卫生院亲临指导工作。在今后的推广技术过程中,应投入足够的推广经费,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并进一步探索推广摸式,真正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1] 葛宪民,耿文奎,李勇强,等.广西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防控应急救援措施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2):76-79.

[2] 茹淞,胡尚英,刘元强,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6-777.

作者简介:

王超英,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诊断工作

篇7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展进入质的提高阶段,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新形势下适合市场需求变化,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改革教学模式,探索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如何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中,并有效整合其他教学方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pbl教学法分析

1.pbl教学法的含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问题导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授之以渔”的教学法。起源于医学教育,后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强调在预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形式探讨、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pbl的核心思想:学习内容以现实世界问题为主线设计,将5—8个学生形成一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主动和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只是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直至学生找到答案。学生在发现式学习中,依靠探究知识本身获得独立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2.pbl教学法的优势。传统教学法:教师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教与学的互动不强,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即使是案例法,也是教师先讲授内容,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后进行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

pbl教学法:学生是学习主体,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内容的重要参考,教师是引导者,主要进行课前规划,选择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的活动及对学生活动的响应。学生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进行独立自主式学习,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

3.市场营销专业选择pbl教学法依据。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理论更新速度加快,营销的现实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知识;同时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非常适合选择pbl这种教学模式。

二、基于pbl的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了pbl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并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培训平台向全国推广,借鉴他们的pbl活动流程,结合自身营销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pbl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分析。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行的是“3+1”人才培养模式,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建立了动态的课程体系,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年内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网络营销三条专业“生命线”。在营销管理、网络营销两个专业方向上科学设置专业选修课,使学生能根据未来就业方向获得相关行业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学生已建立起经济管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对营销经典理论有一些了解,对营销问题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此,pbl教学法的应用应选择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进行,如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

2.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1)情境问题的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现实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观看最新视频内容,然后再提出问题,对于不明确的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2)问题的界定。小组成员进行初步的讨论,统一认识后确定一组需要解决的问题。(3)小组的讨论(头脑风暴法)。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让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各种想法进行碰撞,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辨别问题的主次,确定需要运用哪些知识,提出自己的假设。(4)问题的分析。对小组讨论提出的所有问题深入分析,找出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拟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进行组内分工。(5)学习目标的确定。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制定学习目标,找出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以及小组所欠缺的知识,明确下一步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知识内容。(6)独立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图书馆、校园网等资源独立进行资料的收集、领会、整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拟定解决问题提纲。(7)学习报告的提交。小组汇总组员学习内容,学生讨论,辨析和整理与初始问题有关的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确定报告的结构和分工,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对问题的解答,整合及评价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

3.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期准备。(1)pbl教学法培训。pbl法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师生转变观念,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很大;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编写pbl教案;教师再对试点班级学生进行实施细则说明,取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2)pbl实施分组设计。30人班级分为5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推选1名组长,1名秘书,1名计时员,教师设计出基于情境的问题样本和评价标准,学习小组设计出学习记录本,列出各阶段的学习档案。其中问题设计难度很大,是对教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考验。(3)争取学院的政策支持。pbl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尤其在问题的设计阶段,教师要大量收集现实中的热点营销情境问题,找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案例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营销问题,可见工作量很大,争取学院的教改立项支持,并在工作量核算上加倍,在年终给予奖励,学院的支持力度是该项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pbl教学法实施效果

篇8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 精细化 培养 探索

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全面形成买方市场,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医药企业将开展积极的市场营销作为扩大本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支能够满足医药市场特殊需求的医药市场营销队伍。为满足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全国有4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组建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或相关专业)。

一、精细化人才培养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 精是做精,求精,精心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准是准确、准时。 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及规律性。 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精细化人才培养就是在正是体现在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下基于精益求精的文化思想,把于企业生产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基于精益求精的文化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把管理目标和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和优化,运用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二、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精细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人才培养具有优势

精细化教育是针对个人制定专门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下,办学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继承并发展了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办学的层次和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精细化培养正是学校追求层次,实现卓越,提升内涵的重要过程。

(二)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营销高级人才。因此,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有两个鲜明特点,首先是综合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医药学的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其次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征,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医药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上主要面临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市场营销教学与医药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而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旨在推行教育模式、培养过程以及教师培养等各方面的精细化,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矛盾。

(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复杂性

医学营销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显示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办学模式,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办学主体不同。既有公共卫生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主办,也有社会科学系主办等,如,泸州学院;②办学微观环境不同。药学院主办,如中国药科大学、广州药学院等;医学院主办,如湖北中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③培养规模不同。有的只培养本科生,有的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④办学方式不同。有的是单一办学;有的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不同的学校利用各自优势,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医药营销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医药营销专业本身在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精细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教学模式的精细化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营销”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 6∶4的比例。高校本科人才应以专业知识传授与专门技能培养为主,只有专门领域的深入,才能实现面上的拓展。在传授一般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医药特色。以泸州医学院为例,自2003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以来,学院立足自身的特点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重在知识的集成性、能力的复合性、素养的全面性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的配置,对于“营销”和“医药”教学要点之间实行70∶30 的比例,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对已经毕业的医药营销学生进行跟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 以上毕业生到医药企业从事营60%销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课程设置的精细化

课程体系是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要凸显医药的特色,因此应建立能够彰显医药特色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工商管理、经济学和医药学3个学科。在结构上要涵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训教学等 5大课程模块。

1.公共课模块

公共课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等 ;这部分课程确保作为一个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德、智、体、美和技能方面的素养。公共课由公共基础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组成。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强化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医药市场营销活动发展趋势的需要。

2.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西方经济学、医药国际贸易;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医药企业管理;基础化学、中医基础、药剂学等等;这部分课程保证作为一个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医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整合相关医学或药学课程,浓缩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与“概论性”教学。实行“能综合的综合,能压缩的压缩”,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盲目延伸。

3.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以一般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能够反映医药市场营销特点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市场营销学、医药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概论等等 ;这部分课程保证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4.选修课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以扩展训练学生的医药市场营销技术与能力为主的课程构成,如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创意、商务沟通与谈判等。

5.实训教学模块

由实验室模拟训练和毕业实习两部分组成。精细化培训模式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遵循由模拟参与到观察体验再到工作实践的过程。①实验室模拟训练。组建以专业课程为理论基础的模拟训练实验室,配备相关课程的仿真模拟软件操作系统,如医药营销教学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医药企业ERP教学软件等。训练学生将所学的有关市场营销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毕业实习。分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医院,进行医院药剂科,公共关系科,营销科等相关科室,熟悉医院运作,另一个方面就学院毕业实习基地以医药企业(包括生产性企业和流通性企业)为主,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职能部门作为主要实习对象,兼顾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医药企业的营销实践相结合。同时,根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确定实习时间,定期进行轮转,以便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情况。

(三)培养机制的精细化

在培养机制创新方面,实施导师制与小班授课制。从大一开始,每位任课教师作为导师,为大学生的四年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每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业与品行,指导安排学习计划,进行定期的交流;在学生的一些关键时期,或面临诸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实践等重要任务时,提供重要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导师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小班授课制将课堂人数限定在2个班以内,便于教师从课堂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导师制与小班授课制下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学习目标,更好地深化知识学习,获得学业进步,提升专业能力。

(四)职业指导的精细化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上。包括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实验课、角色模拟演练、课堂讨论、课程的课间实习、开展读书活动和学术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策划、毕业专题实习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尤其是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有一个可供学生实际业务操作的实习基地,以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创新环境,使学生通过实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迅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的创新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