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土木工程概括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2: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概括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木工程概括论文

篇1

尽管诸多学者对教学策略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人们将教学策略通常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下,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方式、手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类型及其运用

关于教学策略的类型,以往研究者归纳了很多,比如自主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学徒式教学策略、评价策略,等等。这些策略在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能不能适用,分别能用在哪些方面,值得研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可以归纳如下适用教学策略类型。

(一)自主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寻找教学目标,安排学习,并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这种策略可以把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效果较好。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如目标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学习效果差。这种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已具有所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适于学习成绩较好并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理论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自主式教学策略,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教师重点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种策略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地适用,比如地下空间开发、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等课程。

(二)替代式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常使用这种策略。该策略主要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组织和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这种策略比自主式教学策略效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更多内容,但这种策略学生智力投入少,学习深度不如自主式策略好。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密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的时间少,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对象上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学习被动、自学能力一般的学生。这种策略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适用,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三)合作式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该策略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体系的几个优越性:(1)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2)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3)能加强学生间的感情沟通,改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友谊。该策略强调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内容由共同学习的伙伴分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争论,造成内耗,浪费时间和精力;小组进行讨论时,一些不愿承担责任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效率,伤害感情。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策略,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空间,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后勤工程学院积极支持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学徒制策略

学徒制培养了无以数计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对技术的发展、传递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这种教学策略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不利于大批量人才培养,因而“认知学徒制”应运而生。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目标,学生可以在其中主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获得支撑。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教师活动的观察、模仿主动学习,适用于土木工程中实践性强的课程。这种策略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在文献[4]中有所研究。后勤工程学院开展了“学分制导师”制度,通过对教师个人的考评,确认导师资格,学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导师基本情况,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自我介绍,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为本科四年的导师。导师与学生保持联系,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一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带学生参加学习,学生也能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闪光点,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这种教学策略,其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可结合模型或实际工程,在工地上集中讲解。这种策略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尤其重要,如测量实习、施工实习、认识实习等课程。

(五)评价策略

人们总是存在一种被他人认可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使他们葆有学习热情。评价策略是一种适用性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很多大学生的热情不高,甚至毫无热情,厌烦读书。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感觉不到苦中有乐,未体验到先苦后甜的感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注意,不懂得正确的评价。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无论是从心理学的情感认识过程和情感需要分析,还是从教育学的教育目的和审美教育检验,及时评价最直接地对学生起到催化教育的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的侧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哪一个教学策略是可以通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的采用都要考虑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才能找出适合于所任学科、所教学生及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策略[5]。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教学策略应该强调以下特点。

(1)土木工程教学中往往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课程的设置目的,土木工程涵义广泛,有的培养施工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设计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工程管理人员,有的培养土木工程研究人员。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待,并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

(2)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统观教学全过程,综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学策略的制定应体现较为完整的结构功能。土木工程基础课程(包括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而专业基础课(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等)的教学策略又应注意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上取舍和安排。后续专业课程可能利用到哪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想到,并在教学策略中得以体现。专业课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学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思考实际问题等。工程案例学习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方面。

(3)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该在操作层面上具有灵活性。土木工程类的课程一般都与实际工作比较接近。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不能只注重一个层面或一个方面的讲解,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注重教学过程的理论讲解,达到讲一个案例掌握一类工程的目的。如何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土木工程类学科教学策略的关键。

(4)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原本认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很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教学策略的调控性。在教学过程中原本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采用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策略时,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学生。土木工程类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经验性的公式在专业课中较多,有些可能找不到理论依据,不易理解。在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时,应注重策略调控性,原本制定好的替代式教学可能没有自主式更有效,而有些可能采用学徒式又更合适。

(5)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处于教学策略制定的课程级、指导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制定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对后续的低层次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策略的制定: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应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相关建筑规范教学内容,培养以施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工程师则应注重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策略层面上应充分体现。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不同的教学目的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可以采用理论推演和具体化的教学手段,而培养以施工为主的工程师则多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策略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需要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力争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功的教学策略低耗高效,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教学策略评价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可在考试成绩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土木工程类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相同的特点;而教学效率则主要为教学产出(效果)和教学投入之比,或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教学效益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上述三点和教师是否采取否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直接关系。土木工程的教学策略评价,可以从上述三方面体现,但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对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和其他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准确评价。比如,注重设计知识的掌握可能需要以实际工程的设计水平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科学性来体现,而注重施工知识的可能需要给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者的差别较大。在实际的教学策略评价中应考虑到土木工程课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方向性。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策略;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75-04

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木工程的发展,实践先于理论,至今仍有不少工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存在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二是只有面对新的工程实践检验,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高层建筑的兴起导致抗风问题更加突出,才能发展出高层土木工程抗风新理论和技术;汶川大地震中教学楼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类建筑的抗震重要性凸显,才使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建筑的抗震级别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虽然包含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基基础、隧道工程等许多课程,这些课程虽然知识内容各有不同,但都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重视技能等共性,在教学策略上,需要关注这些共性,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这些共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所形成的培养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使其成才。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案。教学策略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而进行思维策略加工形成的方法或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定义,教学策略的含义所指不同,各个研究者的认识也不一样。

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在文献[1]中得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被定义为教学策略[1]。文献[2]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阐述教学策略,指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总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使用,三是在利用过程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2]。文献[3]从教学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考虑,注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指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关键是指出了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层面上,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有意识地选择、计划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灵活处理的过程[3]。

尽管诸多学者对教学策略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人们将教学策略通常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下,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方式、手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类型及其运用

关于教学策略的类型,以往研究者归纳了很多,比如自主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学徒式教学策略、评价策略,等等。这些策略在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能不能适用,分别能用在哪些方面,值得研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可以归纳如下适用教学策略类型。

(一)自主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寻找教学目标,安排学习,并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这种策略可以把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效果较好。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如目标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学习效果差。这种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已具有所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适于学习成绩较好并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理论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自主式教学策略,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教师重点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种策略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地适用,比如地下空间开发、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等课程。

(二)替代式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常使用这种策略。该策略主要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组织和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这种策略比自主式教学策略效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更多内容,但这种策略学生智力投入少,学习深度不如自主式策略好。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密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的时间少,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对象上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学习被动、自学能力一般的学生。这种策略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适用,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三)合作式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该策略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体系的几个优越性:

(1)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

(2)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能加强学生间的感情沟通,改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该策略强调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内容由共同学习的伙伴分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争论,造成内耗,浪费时间和精力;小组进行讨论时,一些不愿承担责任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效率,伤害感情。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策略,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空间,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后勤工程学院积极支持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学徒制策略

学徒制培养了无以数计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对技术的发展、传递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这种教学策略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不利于大批量人才培养,因而“认知学徒制”应运而生。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目标,学生可以在其中主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获得支撑。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教师活动的观察、模仿主动学习,适用于土木工程中实践性强的课程。这种策略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在文献[4]中有所研究。后勤工程学院开展了“学分制导师”制度,通过对教师个人的考评,确认导师资格,学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导师基本情况,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自我介绍,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为本科四年的导师。导师与学生保持联系,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一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带学生参加学习,学生也能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闪光点,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这种教学策略,其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可结合模型或实际工程,在工地上集中讲解。这种策略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尤其重要,如测量实习、施工实习、认识实习等课程。

(五)评价策略

人们总是存在一种被他人认可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使他们葆有学习热情。评价策略是一种适用性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

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苏霍姆林斯基)。

很多大学生的热情不高,甚至毫无热情,厌烦读书。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感觉不到苦中有乐,未体验到先苦后甜的感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注意,不懂得正确的评价。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无论是从心理学的情感认识过程和情感需要分析,还是从教育学的教育目的和审美教育检验,及时评价最直接地对学生起到催化教育的作用。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的侧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哪一个教学策略是可以通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的采用都要考虑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才能找出适合于所任学科、所教学生及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策略[5]。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教学策略应该强调以下特点。

(1)土木工程教学中往往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课程的设置目的,土木工程涵义广泛,有的培养施工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设计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工程管理人员,有的培养土木工程研究人员。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待,并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

(2)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统观教学全过程,综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学策略的制定应体现较为完整的结构功能。土木工程基础课程(包括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而专业基础课(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等)的教学策略又应注意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上取舍和安排。后续专业课程可能利用到哪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想到,并在教学策略中得以体现。专业课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学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思考实际问题等。工程案例学习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方面。

(3)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该在操作层面上具有灵活性。土木工程类的课程一般都与实际工作比较接近。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不能只注重一个层面或一个方面的讲解

,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注重教学过程的理论讲解,达到讲一个案例掌握一类工程的目的。如何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土木工程类学科教学策略的关键。

(4)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原本认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很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教学策略的调控性。在教学过程中原本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采用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策略时,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学生。土木工程类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经验性的公式在专业课中较多,有些可能找不到理论依据,不易理解。在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时,应注重策略调控性,原本制定好的替代式教学可能没有自主式更有效,而有些可能采用学徒式又更合适。

(5)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处于教学策略制定的课程级、指导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制定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对后续的低层次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策略的制定: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应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相关建筑规范教学内容,培养以施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工程师则应注重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策略层面上应充分体现。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不同的教学目的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可以采用理论推演和具体化的教学手段,而培养以施工为主的工程师则多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策略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需要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力争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功的教学策略低耗高效,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

教学策略评价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可在考试成绩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土木工程类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相同的特点;而教学效率则主要为教学产出(效果)和教学投入之比,或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教学效益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上述三点和教师是否采取否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直接关系。

土木工程的教学策略评价,可以从上述三方面体现,但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对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和其他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准确评价。比如,注重设计知识的掌握可能需要以实际工程的设计水平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科学性来体现,而注重施工知识的可能需要给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者的差别较大。在实际的教学策略评价中应考虑到土木工程课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方向性。

五、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课程时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策略研究,对促进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采用学徒式较适合,而在课程设计和应用方面则合作式较合适。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策略评价需要注意教学目的。林林总总的策略如何选择和发挥,较好地运用在所从事的专业教学课程里,面对具体的课程,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形成与课程相适应的新教学策略,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永恒不变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11):50-54.

[3]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05-107.

[5] 苏义林.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21-124.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WANG Ping1,2, HUANG Hai-bin1,2, ZHANG Li1, ZEN Xiang-rong1, CHEN Jin1, LEI Yun-bo1

(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00, P. R. China)

篇3

关键词:工法;编写;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自1984年引入工法管理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宣传阶段、工法试行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1]。施工一线人员流动性大,初次参与工法编写的人员常常不得要领,如何快速掌握工法编制要点,编写出高质量的工法,展示企业施工水平和施工能力,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一个台阶。

2、工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技术应用方法[2]。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施工;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工法的核心是施工工艺,其中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质量安全及治疗控制标准都是为工艺服务的;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工法不等同于技术总结和论文,而是成功经验关键技术研究的提炼和精华,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的格式编写。

3、工法选题

3.1选题原则

课题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工法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枢扭,关键工法的选题应满足以下原则:①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②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③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④经施工检验的专利及发明的成果提升。

3.2选题范围

工法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土木工程相关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等;②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等;③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商业、会展中心、航站楼等;④住宅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3.3选题步骤

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写的是子系统,工法选题一般来说经历三个步骤[1]。① 梳理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性要强,可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也可是某个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② 网络排查类似工法,专业网站或政府机关公布的已通过评审的各级工法名单;③ 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参照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报奖等流程。

4、工法编写常见误区

常见工法编制存在以下误区:①前言冗长;②特点模糊;③范围不清;④原理不明;⑤操作要点不对应;⑥材料设备繁杂;⑦质量控制泛泛;⑧安全措施不周全;⑨环保措施不全面;⑩效益分析太片面;⑪应用实例针对性差;⑫工法与方案、总结或论文混淆;⑬文本不规范[3-5]。

5、土木工程工法编写要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6]。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科研立项情况、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专利发明、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工法的特点是指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的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特点,更不是机械设备或装置的特点。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着重说明工程性质,如公路、铁路、厂房等;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及施工中的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和节能环保等要求方面。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不扩大范围增加误导读者;不限定过狭窄影响推广价值。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表达应科学有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操作要点必须是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操作要点应与工艺流程的程序基本对应,工艺技术的关键工序应列为工法操作要点,各操作要点作详细介绍。必要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作翔实的说明。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此外还应强调该材料在操作要点中起到的作用,以证明该材料在工法技术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水土保持、大气或噪声污染、人员职业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保和节能效益。

①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物料消耗、机械购置或租赁、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效益是指与其它方案相比投入减少,安全风险降低等。

②社会效益是指工期缩短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提前竣工对社会的贡献,

③技术效益是指对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开辟了困难条件下某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④环保和节能效益是指满足现行环保节能相关要求,节约水、电、煤、油等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对降低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贡献。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论文与总结、方案、论文的比较:

工法与施工技术总结、技术论文、施工方案格式和内容不同。

施工技术总结是施工单位结合某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关键技术进行的总结,写法是先介绍工程概况,后叙述施工方法,最后总结经验和体会。工法强调的是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技术论文是作者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 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技术论文可以是施工前、施工中或施工后的技术总结,数据可以是计算分析或者是估算,并不一定要有操作性。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的作用。

施工方案是针对特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出材料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参数标准,紧紧围绕特定项目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工法是针对经过成功实施的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提炼与升华,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推广价值。

(13)行文规范:

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①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②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工艺原理与示意图宜采用三维线框图绘制,除应用实例外不应过多采用施工照片。

③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④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6]。

⑤文稿统一使用A4纸排版,页面整洁、无错字、漏字。流程图及示意图清晰美观,建议采用与OFFICE兼容性好的VISIO软件绘制。

6、结语

在工法的编写前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写过程中对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对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升华,成文后的工法要反复研读、修改、提高。国家级工法均经历了企业评审、修改提升,省部级评审、提档升级,土木工程工法的编写人员应仔细琢磨专家评审意见,博采众长,善于总结,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希顺.《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编写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裴勇军,张志强.施工工法编写要点 [J]. 《山西建筑》2007.02

[3]秋枫.浅析工法编制的十大误区[J].《建筑》2009年第14期

[4]徐浩,施工工法编写技术 [J].《施工技术》1997.11

篇4

 

主要栏目: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其它。

 

投稿要求

(一) 基本要求 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 文题 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 作者与单位 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 摘要和关键词 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 标题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 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 计量单位、数字、符号 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 参考文献 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 (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 序号.作者.文题 网址 (至子-- 栏目)上传年月。

篇5

[关键词]建筑学 课程 模块 构成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7-03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概况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领域分布

非建筑学专业指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的本科专业。随着我国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科类别分化更为明细,这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此也带动了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分化,使一些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更为明显地表现为模块式结构,除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外,每一模块的知识培养规格都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对应一个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作为一个具有知识结构多元性特点的本科专业,与其对应的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也较多。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所列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见表1)的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跨度大的特点。

表1 与建筑学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

注:表中所列本科专业以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为例。

(二)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

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知识类型多元性、知识逻辑非线性的特点,且建筑学知识需要接收者在工程设计训练等实践过程中去掌握,要求建筑学知识接收者对建筑空间、建筑构成有一定的悟性,同时,还必须要有工程上的精确思维。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横跨了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呈现块状分布的肌理特点。因此,其知识逻辑并不体现为单纯前后紧密关联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向度关联,多层面融糅,网格状交织的空间关系。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建筑的内在构成要素,建筑的外部制约要素及建筑的核心问题――空间建构(见图1)。

图1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目前,虽然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知识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需求,但在建筑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组织上,存在照搬建筑学现有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层次结构的专业逻辑不明确、深度不均衡等问题。

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种模式来组织不同专业的建筑类课程教学,在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模块构成方面的教学研究需要开拓和深入,应探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建筑类课程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非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建筑学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知识模块构成分析在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中的引入

(一)知识模块的构成

建筑类课程可以概括为3个模块: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技术。每个模块又各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子模块下为具体的课程,共同构成有机、完整、三维向度关联的建筑类课程知识系统(见图2)。

图2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构成

设计原理子模块下设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针对民用建筑的2种类型讲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建构文化子模块下设课程:“中外建筑史”、“建筑美学”及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建筑素养,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为教学目的,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大木结构及古建筑构造。

空间组织子模块融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渐进式教学过程中,从空间启蒙、空间认知至空间体验,最终满足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意境之需要去塑造建筑空间。

形态构成子模块以“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为基础,融入建筑要素,结合建筑模型制作及建筑设计实践,进行建筑形态构成方面的训练。

营造技术子模块包含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课程。对于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还有更专门化的相关课程,如:“古建筑结构”、“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建筑材料”等。

建筑物理子模块包含建筑声、光、热等方面的课程,“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及有关绿色、低碳、节能、节地方面的课程亦属此模块。

(二)对非建筑学专业进行建筑学课程知识模块构成分析的目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建筑学专业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以市场经济环境下非建筑学的建筑类课程设置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将知识模块的构成分析应用到教学改革中,解决不同专业对相同建筑课程在认识深度、角度和层次上单一的现状,使建筑类课程的层次结构清晰化,不同专业的建筑课程选修个性化,最终实现建筑学相关或相近专业毕业生择业的多样化,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

三、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选型

(一)知识模块的角度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可以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目前,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确立,城乡规划专业规范的出台[2],城乡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虽渐趋分化,但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建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多数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城乡规划专业中设建筑学培养方向,依然是有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技术模块中营造技术子模块的相关课程,如材料、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课程已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学生而言,建筑理论及建筑设计方法模块是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

工程管理专业,为满足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又必须是多元、全面的,但这并不等于必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全部,因为还有个认知层次及深度的差别。

环境设计专业,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空间组织;二是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建筑技术问题,这里含有“建筑构造”等课程。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研究对象是筑山、理水、植物、建筑这4个园林构成要素。因此,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趋向园林建筑专门化。

(二)知识模块的层次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层次可分为3种: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三阶层次的组成依次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二阶层次是将三阶层次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合并为扩大专业基础课,再加上专业课;单阶层次则将三阶层次的3个层次融合为1个层次来组织课程教学。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层次定位各有不同(见表2)。

表2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层次选型

注:―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

(三)知识模块的深度

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知识模块深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可分为4个级别:知、会、融、践。知,是对所学知识达到认识和了解的深度,在需要之时,知道有这么个知识,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会,是对所学知识达到领会的程度,在需要之时,知道用这种知识做简单的专业应用,而更深入的应用则由建筑学专业人士解决。融,是能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在需要之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辅助完成本专业的工作。践,是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到从事与这方面知识有关的建筑设计上,指导工程施工等专业实践技能的程度,且在这方面达到建筑学专业的水平。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其深度定位亦各有不同(表3)。

表3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深度选型

注:―知;―会;―融;■―践

(四)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的建筑类课程模块选型

福建农林大学土木交通学院下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工程法规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管理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计划和规划、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在建筑类课程的模块选型上,对于空间组织、形态构成和建筑技术等课程的要求为专业基础课。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下的营造技术,是该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认知水平需达到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度。因此,教师要侧重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并能适当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解决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四、结论

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园林、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非建筑学专业有较大的相关度或相近度,因此这6个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专业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建筑类课程在这6个专业中都有开设。非建筑学专业所开设建筑类课程不能生搬硬套建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制适合本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确定相关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S].http:// /.

篇6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3.5cm,左、右页边距均为3.25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14.5cm,长不得超过22.5cm。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newroman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单位: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practiceforuseof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可以通过电话1-800-548-2723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metriceditorialguide,5thed,1992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索取(americannationalmetriccouncil,1735n.lynnstreet,suite950,arlington,va22209-2022)中華勵誌?/p>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1,figure2,table1,table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标扫描图。

篇7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创造力 实践能力 制度导向 培养层次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JG10DB249)。

引 言

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发端于1970年前后, 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来满足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发展要求[1]。我国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仅近些年才真正把工程教育提到重要位置,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如何使工程教育的现实情况与理论构想相一致,需要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工程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按照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的理解,工程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供足够宽广的教育以至能让学生追求其他方面的职业;将工程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2]。而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则更具有操作性,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的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的人。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3-4]。

矛盾分析与解决途径

目前的国内教育体制和环境下,工程教育的实施存在几点矛盾:

1.创造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全面工程教育要求覆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后学历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5]。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理解工程的创造性与综合性,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奇思妙想。然而在当前高考指挥棒导向下的应试教育是无法完成新课题新任务的。在整个接受初等教育阶段,没有或很少有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大量有用没用的甚至是重复性的作业,没完没了的复习和题海战术,使孩子始终在围绕书本打转,这样的思维一般要持续12年,思维最活跃的黄金创造期被无情地给冻结僵化了,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因此,造就了中国的大学生普遍基础牢固,创造力缺失。

适应工程教育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在12年的初等教育阶段,逐步改变人们“分分是命根”的教育思想观念,修改教学培养方案,将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内容适当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当然更需要高考录取评价学生的方法体系这根导向棒偏向与侧重,教育部把自主招生权利下放到部分高校就是对此的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2.实践能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英国相当多的工科院校实行 “三明治”式教学大纲,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为工程实践(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以实现的[6]。而目前国内高校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向强调论文和SCI,多数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也势必会向这个方面努力,于是工程背景被淡化[7]。实际上,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更多地趋向在科学方面。要适应工程教育发展要求,对高学历的新教师应该给予至少脱产半年以上的下厂实践的机会和待遇。有时高校自身的定位也是很矛盾的,还想靠科研领域提升学校知名度(资源流向学术),还想培养合格拔尖的工程技术人才(资源流向教学与实践),而资源是一定的,处理不好往往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地点和单位的确定和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潘云鹤院士在《关于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中虽然肯定了我国工科中的土木类专业在工程教育中较为成功,但是事实上,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在实践环节上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很难形成相对固定的有效机制,如工程单位接收学生实践的条件和协议问题、项目工期长短对学生实践效果的影响问题等等。

如何解决这一方面的矛盾,方法有很多,如某些高校集中力量和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好了,学校也就有名气了,然后可以向产业化发展,学校本身自建产学研结合体系,工程教育和学术研究就相辅相成了。

3.制度导向方面的矛盾

工程教育的推进应该是学校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学生的思想行动互相配合,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多数高校对在校学生的考核标准和方法与工程教育中重视工程实践相背离,没能真正把握工程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宽泛的专业面与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8]。应该在制度导向上加以完善工程教育的改革,可以逐步引进类似于英国工程理事会的做法,以权威的政府认证或行业协会认证,来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以让毕业生取得专业头衔(即专业资格,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为主要目标之一[9-10];使学士学位只是获得专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假如能够建立起这样的指导,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成效将是立竿见影的。

4.培养层次方面的矛盾

我国目前的试点模式应该深入探索,工程教育在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的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相区别,即使在同一所大学也应该以宽泛的专业相区分,另外对实行工程教育的学生来讲也应该分类分级进行培养和教育,这种分类分级应该以学生自愿为主,总的培养层次模式大体上应该是金字塔形,至少在目前状态下如此,金字塔顶层应该是服务全球的国际工程师一类,中间部分是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程师,最底下部分应该是意愿不强的或技术员级别的技术人才[11]。否则我们的工程教育就会陷入机械主义、一刀切的泥潭。

结束语

由于长期象牙塔模式的传统教育的积累,工程教育在我国实施得还比较缓慢,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脚踏实地,逐步推进。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国外的模式,应该积极消化吸收国外长期积淀下来的理念和精神,结合中国国情,加快研究与发展,缩小差距,适应现展潮流,培养中国未来的工程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制和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沛民.发达国家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实践与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3).

[2]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31-35.

[3]孔寒冰,叶民,王沛民.国外工程教育发展的几个典型特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57-61.

[4]张兴强.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55-56.

[5]李开玲,郭桂英.面向终身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矛盾与协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3):26-29.

[6]蒋永生,单建.从英国土木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得到的几点启示[J]. 高等建筑教育,2001(1):74-76.

[7]吴志功.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 2007(7):13-14.

[8]洪源渤,衣晓青.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最优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5-8.

[9]蒋石梅,王沛民.英国工程理事会: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动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6-23.

[10]张兴野.英国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取得[J].建筑经济,2001(1).

篇8

[关键词] 道桥专业英语 语法翻译 语法特点 翻译技巧

在道桥专业英语的翻译中,除了与公共英语的翻译有某些共同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与该专业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资料,语法障碍将直接影响到阅读过程中对复杂长句子的理解水平,加大学习英语的难度。因此,了解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和翻译技巧,对于我们准确、专业、严谨、流畅地翻译出好的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一、长句较多,多由复合句构成

道桥英语属于科技文体,长句占有很大比例,长句翻译要依据原文的句子结构,分清层次及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特点译出原文。长句翻译法通常有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法等

1.顺译法

如果英语中的从句很长,但表达顺序和汉语大体相同,这时可采取顺译法,即基本按照英语的语序,把长句拆分成汉语中的短句。

【例1】The rapid growth from 1945 onwards in the prestressing of concrete / shows that there was a real need for this high-quality structural material.

此句在主谓处断开,基本保留英语语序。

【译文】1945年以来,预应力混凝土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对于这种高质量结构材料的实际需要。

2.倒译法

如果英语的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比如,英语句子一般先讲主句,然后再使用从句或分句补充细节;或者先交代结果,再讲明原因,那么译成汉语时,可采用逆译法。

3.分译法

有些英语长句,含有较长的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以及较长的短语修饰语,在排列次序及表达方式上与汉语差别很大,这时可以考虑打乱原文的结构,将修饰语句单独译为一句或几句,并通过恰当的概括性词语把它们同主语连接起来,也就是运用了翻译过程中的“得其意而忘其形”的手法,使句子的眉目更加清晰,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3】In recent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concern among many prominent engineers that not only is the term “factor of safety” improper and unrealistic,but worse still a structural design philosophy based on this concept leads in most cases to an unduly conservative and therefore uneconomical design,and in some cases to an unconservative design with too high a probability of failure.

句中that引导了一个由“not only…but( also)”连接的同位语从句作“a growing concern”的同位语,主干结构为“structural design leads to…”,to后引导两个介词短语作并列宾语。

【译文】近几十年来,很多著名的工程师已逐渐注意到,“安全系数”的定义不仅不适当,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更糟糕的是,基于这种概念上的结构设计原理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过分保守、不经济的设计,而在有些情况下,又会出现破坏概率太高的冒险设计。

二、被动语态频繁使用,多译成主动形式

道桥英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文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一般说来,被动语态句子的主语是陈述的出发点,而后面所叙述的才是句子陈述的重点,即动作的主体。因此,在翻译被动语态时,必须要摆脱原句的语态限制,凡能译成主动句的,应尽量译成主动句。只有在特别强调被动动作或突出被动者时,才处理成汉语的被动形式,这样的翻译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1.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原句中的主语仍做主语

当原文中的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且句中没有由by引导的行为主体时,原文中的主语仍做主语。

【例4】Air-sampling devices are used to detect and measure smoke,particles and gases.

【译文】大气采样器用于监测空气中的烟尘、颗粒物和气溶胶。

2.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强调被动的动作

强调被动动作的句子,应由汉语的完全被动语态去翻译,即由“被”和与“被”,意义相同的“用”、“让”、“由”、“把”等被动助词来表达。

【例5】Distances between elevations are measured in a horizontal plane.

【译文】高程之间的距离是用水平测量法来测量的。

三、定语从句逻辑关系较复杂,汉译时多调整语序

在专业英语中,常使用能表达完整意思的一个或多个定语从句来修饰同一个先行词。这就使得从句结构复杂,含义繁多。在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的修饰关系。从和主句关系的密切程度看,定语从句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采用的翻译方法通常有前置法、分译法和融合法。

1.前置法

对于较短而具有描述性的定语从句,可将其译成“的”字结构放在被修饰词前。

【例6】The smallest stress that produces a permanent deformation is known as the elastic limit.

【译文】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小应力称为弹性极限。

2.分译法

对于定语从句过长,语法关系比较复杂的句型,翻译时通常采用“分译法”,即把定语从句译成主句的并列句,放在主句之后。

【例7】The first big bridge in Australia was the Hawkesbury River railway bridge,which was built by an American company to link Sydney with Newcastle in 1889.

【译文】澳大利亚第一座大桥是连接悉尼和纽卡斯尔的霍克斯伯里河铁路桥,它于1889年由一家美国公司承建。

3.融合法

把原句中的主语和定语从句融合在一起,它需要改变句子结构,用原句的主语做主语部分,原句中的定语从句做谓语部分,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

【例8】Soft-rock tunneling has a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 the tunneling process which needs no explosives.

【译文】软岩隧道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炸药。

从以上的研究中不难看出,道桥专业英语翻译不只是简单地传达原文意思,而应在理解和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按意思和逻辑关系,综合运用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翻译。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善于发现、总结和掌握技巧和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