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2: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区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旅游规划的内涵
1.1含义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旅游规划者冈恩(Gunn C.A.,1979)曾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
旅游规划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规划”一词本身具有“谋划”、“筹划”、“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含义。
1.2类型
旅游规划基本分为两大类: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区域旅游产业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旅游业在该区域内的产业地位、发展目标、发展阶段、总体形象、资源品位、市场定位、总体布局、主导产品、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和保障体系。旅游发展规划是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对该区域下属各地方的旅游开发建设具有规划和指导意义。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1.3目的
旅游规划总的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且是合理科学的发展旅游事业,以便减少无计划的盲目性,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速成性和无政府主义的自流性,增强认识的自觉性和行动的计划性、科学性。具体来说,旅游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相应于风景资源结构的对应结构变换系统,为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性方向和相应对策。
2.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研究
2.1风景旅游区规划
2.1.1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联系
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是城市、区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产业,具有相应的用地要求。把城市周边旅游用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到城市的整体构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利用冲突,实现用地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城市与区域规划应注意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不可缺少的专项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综合协调。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应同步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在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时要把旅游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考虑。
2.1.2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a.功能上的区别。
宏观上,城市规划是对国家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而旅游区规划是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微观上,城市规划是对具体的城市建设活动进行协调的工具,使它们处于有序的发展过程之中。风景旅游区规划是对景区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合协调,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
b.空间规模上的差别。
城市规划的地域空间规模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左右。旅游规划就空间规模而言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与城市规划规模相似的只有城市旅游规划和旅游区一级的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和省级旅游规划的空间规模均大于城市规划区的规模,在规划的内容上也不如后者具体。
c.内容上的区别。
城市旅游规划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旅游吸引物规划、旅游服务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市场分析和研究、旅游地CI(旅游地形象规划)和GS(顾客满意度)旅游保护系统规划、旅游防灾规划等。
2.2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概念界定
结合中国旅游度假业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概念应该界定为:位于城市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旅游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城市居民游憩、休闲、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应能够提供相应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它的外延应该是广泛的包括并涵盖了从旅游度假村到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度假目的地。
3.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基本内容
3.1风景旅游区规划的要点
风景区的规划完全不同于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类似区域规划。不同的风景旅游区属于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其规划则必须与本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风景资源、景点、观景点、游览路线等风景环境的实际情况相配合。因此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详细的踏勘调查,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编制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3.2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3.2.1风景资源的开发价值
风景旅游区是具有游览、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所构成的自然空间。风景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它们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景象。
3.2.2区位的适宜性
区位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优越的地理区位是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区位也是旅游区建设必须考虑的条件。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应该布局在城市周边且在都市圈内,并位于交通干线的附近,一般距离市区不超过30km(在1小时交通圈内)。
3.3影响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基本地理因子
3.3.1区位
旅游项目的区位评估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区位条件和微观区位条件。宏观区位的选择又称第一选址,意指旅游项目建在哪个城市或哪个区;微观区位选择又称第二选址,是指在第一选址确定后具置的选择。两者中,前者更为重要。
3.3.2气候
目前人们更加倡导“生态旅游”,这是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占主要方面。大气自然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时,有益人们健康长寿。
3.3.3地形
作为风景区大体上的规划用地为缓坡地,和缓起伏的地形,既不影响工程建设,又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3.3.4地质地貌
有三方面影响,一是景观方面,形成背景景观和观光景观;二是旅游适宜性方面;三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3.3.5动植物
从景观角度来说,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林相是旅游区内的重要资源。如在一些规划的水域附近通过技术手段培育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通过定时定点投放鸟食吸引鸟类,形成鸟群景观;配合自然植物景观,在一定区域内散放小型动物,也是一种满足游客回归自然,闲情逸趣的向往。
3.3.6交通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风景旅游区地理位置的不足,把各景域单元联系起来,使其实现价值的增值。
3.3.7人文
旅游区所在区域的社会人文条件对于规划项目、运转环境和市场前景意义重大。周边城市的消费水平与旅游休闲意识直接决定市场前景。
4.小结
城市周边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是发生在城市周边区域的各种游憩活动及以城市周边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城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J].城市规划.2003,27(6).
1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发展的必然性
生态旅游可规划为4个层次:基础层次、核心层次、辅助层次、目标层次。首先,对于资源环境和客源市场的研究,对于资源的类型、质量、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评论。其次,是客源市场的需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对于各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和规划意义。
2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现存问题
首先,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间接造成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经济也起到了阻碍作用。生态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损害,又影响了可更新旅游资源的增值,最终进入影响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中。目前,城市旅游业规划没有相关管理体系,相关规划有待修订完善,部分项目设施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制约了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宣传不够,人力、物力投资不够,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对于各个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分布和具体服务项目并不了解。旅游区内管理服务也有待加强,监管不到位,旅游区内部自然景观受到生活垃圾、牲畜放养等破坏,卫生较差,生态环境杂草丛生。目前旅游业还需要各行政管理部门合理扶持,但旅游项目审批关下部门较多,手续繁杂,公共服务始终得不到良好地改善。
3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3.1加强行政经济保证
加强对于城市生态休闲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加强政府对于生态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指导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协调好决策、管理、规划、促销工作的展开。各行业、各部门协力合作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行政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协会机制,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生态旅游区域内的项目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才能开展。项目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多进行经济、技术、环境的考察论证,做好一切与项目和设计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工作。
3.2打造田园综合体特征
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和生产生活为基础,田园综合体指的是,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文化习俗、农家生活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和观光旅游活动,是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旅游和娱乐等活动更倾向于亲近大自然。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和山水景观,将生态环境和有限旅游合理结合,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们对于旅游区的体验要求。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还能将结构单一的生产活动转型为休闲农业化,其中包含旅游、休闲、独家、地产、会展等在内的全能型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构架。
4结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和对于生活最初梦想的美好描绘,设计田园综合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域,能够让城市和乡村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地产综合开发的模式,带动城市周边和生态旅游区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作者:于小琴 单位:北京生态园林集团
参考文献:
奉节天鹅湖旅游区位于奉节县城后山,距县城8km。规划区范围东起天鹅湖现有入口大门及采石场,西抵放马场,南面原则以1000米等高线为界,北面以900米等高线为界,东西最长为2900米,南北最宽为1300米,总用地面积188.81公顷,合计2832.19亩。
二、项目现状特点
天鹅湖旅游区的基地属典型的山地地形,山、林、水等自然环境也是旅游区最大的资源与优势,坡地自然地形使整个基地内几乎处处可观山看水、显山露水。规划范围内大部分为森林用地,主要水体有天鹅湖、大垭合水库及部分水塘沟渠,水质清澈,基本无污染。现状水体面积约为4.95公顷,其中大垭合水库水体面积约2.76公顷,天鹅湖水体面积约1.14公顷。综合分析,项目在生态资源方面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山悬湖,景致独特,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天鹅湖位于海拔990米的后山山顶,内可亲湖,外可观江、城,既有幽静的内部环境,又有壮丽的外部景观视野,环境极佳。二是生态敏感性高,虽然现状植被丰富,覆盖率高,但受坡度、汇水面等方面的的影响,植被和水体的自我更新能力都比较差,存在极高的生态敏感性。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现状接待规模极小,中低档的宾馆,招待所,及小型农家乐及大中小会议室,仅可容纳500多人的住宿,一次性接待各种会议250多人。配套餐饮业主要以家常菜、露天烧烤为主,夏季平均每天接待1500人左右的餐饮。宗教寺庙有玉皇阁、聚仙宫、南天宫等。区内居民主要从事农、林业,主要农作物为红苕、洋芋、玉米,有少量的水稻,平均亩产580公斤左右,并有一定的养殖业,果树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总体来看,规划区内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受基础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山高差别大的影响,人口稀少,仍处温饱线以下。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基于对项目现状的分析,天鹅湖旅游区规划与其他生态旅游区一样,必须是在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前提下的开发。并且,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性,无论是保护性的目标,还是开发性的目标,都面临比其他项目更大的挑战。
三、保护性开发的规划设计策略实践
1.规划目标城郊型旅游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其生态的脆弱性,导致其介于以保护为主的风景区和以开发为主的旅游区两个标准体系之间。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下,进行适度开发是项目规划最大的挑战。通过分析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天鹅湖生态旅游区规划应重点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减少植被破坏、确保水质稳定;自然的山林植被和天鹅湖这一高山悬湖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价值所在。维护良好的植被覆盖、确保湖水水质稳定,保护并优化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区规划的首要目标。二是规划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产业互动的良好基础。作为城郊型旅游区一方面是城市旅游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城市休闲生活的延伸,在产品设计上,必须兼顾不同游客、不同时间的多样需求,有效增加客流,发展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直接相关的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当地的农民的种养殖业,形成产业互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据此,规划确定了项目的整体目标为:在维护现状生态网络平衡下,进行适度开发,打造以服务城市为主体,多样旅游方式并存的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自然体验、特色体验、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功能。
2.规划策略(1)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对于以保护周边生态为目的的城市近郊型旅游区,完全“封闭式”的保护模式不切实际,需要寻求人类与自然生物系统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基于近郊型旅游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尊重和保护现状自然生态网络的前提下,实现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结合,是达到多方协调的途径。①严格控制环湖过滤带和汇水廊道。通过优化、改善水体边界,严格控制地表径流周边森林植被,将水渠、湖体边界软化在湖体来水处,同时通过水中浮岛、景观湿地等改善水体环境。②基于生态评价下选择旅游建设用地。结合对规划区内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在保证生态环境、旅游区景观及综合开发量的前提下选择生态敏感性低的区域作为旅游建设备选用地。③提倡低碳交通方式。在现状道路尽量保留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区道路系统的规划,科学管理进入旅游区机动车辆,禁止机动车进入公共旅游区域,正确引导游客使用环保游览的出行方式;在旅游区营造环保交通氛围,如规划沿湖的电瓶车游览系统、自行车租赁及旅游骑行线路等,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对天鹅湖旅游区的干扰。④采用生态化建设。采用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用地开发建设,开发用尽量采用组团布局方式,高度保持旅游区的原生态性,同时严格保护水体及岸线环境,采用先进环保建筑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切实改善旅游、度假环境,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生态的旅游度假空间。(2)公共优先,聚落布局基于旅游区有别于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模式,规划借助田园式的开发模式,将功能划分为开敞式的公共活动、集中式的公共接待服务和聚落式的私人产权房产三个类型,根据空间的景观环境、可达性和私密性进行科学布局。根据天鹅湖旅游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对景观资源的评价、活动项目的私密性要求,规划采用环状向外辐射的方式对整个旅游区进行布局,确保公共人群能享受到最优的景观资源。在旅游区核心区域利用环湖景观采用开敞式的布局方式优先打造公共活动区域;核心区采用组团布局手法,在适当位置聚落式的布局公共接待服务区和旅游度假区,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以私密性的活动项目为主。(3)多样活动,突出体验在不同游客的多方需求下,追求旅游活动与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重点策划自然体验、特色体验、商务会议及休闲度假等多样主题活动,突出游客对各种活动的参与、体验主观性。a.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职务人群对旅游项目的需求程度,受不同社会特征的影响而有所侧重。本案作为城市近郊旅游度假区,应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b.满足不同时间的需求以倡导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为主导,设置一系列项目,突出旅游区体验性,满足游客春夏秋冬、白夜黑昼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旅游体验。(4)重视环境,提升品牌通过对天鹅湖旅游区内现状环境的整治、优化,重视生态环境,重视人文居住环境,从而提升旅游区的品牌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在风貌控制上,主要通过对建筑的风格、布局、结构形式、材料及色彩等要素提出要求,以达到旅游区整体风貌协调、融合自然的效果。重点塑造中央环湖景观带等公共活动区域,通过草坪、花境、古树名木、湿地植物以及各种乡土树种等创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的优美软质旅游区环境,与园路、广场、各式休息平台、景观构筑物等小品一起形成天鹅湖优质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区品牌价值。旅游区外环非旅游建设用地以外区域则采取保留现状植被为主的方式,形成一个原生态的旅游度假环境。
四、结语
关键词:旅游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施工图设计;总体规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上位规划
按照现行《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个部分。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其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在现行旅游规划体系中,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最具体、最具可操作性的一个层次,是联系旅游区域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旅游区域规划体系中对规划深度和具体内容较难把握的一个规划阶段。
按照《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旅游区规划编制实践中,委托方为了缩短规划编制周期,节省规划编制和规划评审费用,有时会要求将旅游区域规划的三个阶段合并为两个阶段,即仅编制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时委托方甚至直接绕过前两个阶段,在没有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下, 要求规划编制单位直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为了配合旅游区建设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有时在没有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下,规划编制单位直接承担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此时要特别把握处理好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上位规划的关系,赢应向委托方说明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将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先就总体规划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应在总体规划阶段完成并对旅游区发展和建设较为重要的内容,以及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并就初步研究成果和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安排,与规划项目委托方、旅游区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基本达成共识;第二阶段再全面开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
2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施工图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不意味着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取代施工图设计。就建筑物来说,在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施工图设计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总体规划研究旅游区内部各个建筑群之间的关系,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一个特定建筑群内部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关系,施工图设计研究每个建筑单体的建造方案。具体地说,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根据旅游区功能分区和建筑景观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建设需要,确定旅游区域内应建造几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坐落在什么位置,应该具备哪些具体功能,规模有多大等。然后根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区域建设时序,对于当前需要建设的地段,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的重点问题是规划对象内部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确定建筑群主轴线和副轴线的设置方案,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组成,每个建筑物承担的具体功能,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联系,主要建筑物的体量、风格,以及各个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建筑景观轮廓线等。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有时也会涉及到建筑单体的一些问题。如旅游区内需要建造仿古建筑时,应该确定要按照哪个朝代的风格进行设计建造,每个建筑物的面宽和进深分别为几间,应采取哪种屋顶形式和台基形式,因为中国古建筑具有森严的礼制等级,屋顶形式和台基形式直接昭示了建筑物的等级。为了更直观地表达规划意图,可能需要绘制建筑单体的效果图,甚至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这些问题不经确定,就无法展开单体施工图设计工作。但是这些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施工图设计成果是由一系列建筑图,结构图,水、电施工图等组成,不是仅靠一张效果图和几张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就可以表达清楚的。而且在修建性详规工作阶段,也不应该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因为旅游区建设前期工作的阶段划分有其内在的科学性,每一个阶段的成果形成后,都应该经过一定形式的论证、修改和完善。即使修建性详细规划做的很好,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规划人员也不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过多的刚性规定,以免干扰下一阶段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施工图设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应代替施工图设计,当两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时,最多达到施工图设计前期的方案设计即可。
3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
(1)熟悉上位规划相关内容。做好一个特定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不仅需要了解上位规划对该地块作出的各种控制性规定和引导性意见,还需要了解周边各地块的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与该地块的关系,以及该地块在整个旅游区域的功能定位、空间序列等。
(2)精确划定规划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旅游区内特定地段的空间利用方案进行部署,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应有明确的边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已经根据各类用地的不同性质,详细划定了一些地块界线,这个界线就是确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范围的依据。在旅游区规划编制工作实践中,有时委托方要求在完成总体规划成果后,直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此时总体规划仅轮廓性地确定了旅游区域的功能分区,并没有精确划定各功能区的边界,而且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一般会小于总体规划阶段所划分的功能区,其用地范围界线不明确,需要规划人员重新确定用地边界。划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边界,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使所划定的空间范围土地利用主题突出、功能完整、空间集中、协调统一、方便建设。
(3)准备基础图件。编制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需要使用的基础图件,包括外业调查底图和规划设计底图。在编制总体规划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些图件成果,但总体规划涉及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图件比例尺较小,一般情况下难以满足修建性规划编制阶段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收集、绘制较大比例尺的基础图件。现在可供利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比较丰富,很多地方都已完成1/10000地形图测绘工作,另外通过互联网也可获得一些高清晰度的卫星影像图。但是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比例尺应达到1/500~1/2000,有时需要对预定的规划用地范围进行重新测绘或补充调绘。为了做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基础图件必须正确而明显地反映规划范围内地理环境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
4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关于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设计
在研究旅游区建设方案时,除了采用平坡式地面以外,在进行用地竖向规划设计时,宜将护坡、挡土墙、踏步和梯道等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如果护坡、挡土墙、梯道等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要尽量形成韵律感。在规划中还要注意保留规划用地范围内原有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并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共同构筑美好的天际轮廓线。设计台地时要注重防洪排涝工程需要,避免形成封闭的凹陷地,致使天然降水无法排出。
按照一般规律,挡土墙高度超过1.5m时,可以构成对视野和空间较明显的围合感。此时如果根据具体情况作一定的艺术处理,可以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内容。艺术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功能上的巧妙利用、形象的美化处理,也可以赋予一定文化内涵。如根据环境设计的具体需要,用绿化进行遮挡或覆盖可弱化挡土墙对视觉的影响,或者利用挡土墙构筑浮雕,丰富景观内涵。
在旅游区,与城市建设不同的是一些拥有丰富建筑景观的台地往往会成为游客停留聚集地,尤其是当景观要素分布在几个错落有致的台地时,部署核心景观要素的台地更容易吸引较多游客聚集在其周围,因此,每个台地都要有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游客游览或短暂停留需要。必要时还应在台地周边设置防护围栏,以保证游客安全。
4.2关于图件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合格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应具备科学性、现势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4]。
科学性指规划图所反映制图对象指标完整、内容可靠、表述精确,并具有地图的统一协调性,能够准确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在同一套规划图中,每张图的制图综合、图式图例、轮廓界线、地图概括、表示方法、地图整饰等方面应统一协调。现势性指规划图上基本地理要素与当前现实的耦合程度。规划人员所能得到的最新工作底图可能是数年前绘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系、地形、建筑物、交通线、电力线路等都可能发生改变。规划人员得到底图后,应先查明地图使用资料的截至日期,通过现场调研、补测,更新信息,准确反映当前现实地理要素。艺术性指规划图在清晰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同时,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巧妙的色彩运用、适度的信息负载量,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实用性指修建性详细规划图以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表述方式的直观性,在指导施工图设计和旅游区域建设实践中,具有文字成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目前旅游区规划制图技术标准尚未完善,作者认为可以参照一部分建筑行业有关制图标准[5],用于指导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绘制工作。首先,图纸幅面应该采用标准规格,但可根据美观设计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图框线,也不必要像建筑制图那样设置标题栏和会签栏;其次,同一个规划项目的图纸,除目录及表格以外,最好采用一种幅面。采用标准图纸幅面,比较符合人们审美习惯,而且在打印时可减少废弃纸边,降低成本。采用一种图纸幅面,可以方便悬挂、装订和保存,如果一种图纸幅面不能满足需要,也不宜多于两种。目前常用图纸幅面分为A0(841mm×1189mm),A1(594mm×841mm),A2(420mm×594mm),A3(297mm×420mm),A4(210mm×297mm)等5种。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旅游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设计说明书和图件,土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3]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善州林场;红色旅游区 ;GIS技术;生态规划
1 项目背景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项目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南部,地处姚关、酒房、旧城三个乡镇交界处,北邻姚关镇雷打树村,东接旧城乡瓦窑村,南毗酒房乡旧寨村,西靠酒房乡酒房村,距离县城甸阳镇44公里,面积约5.6万亩。
善洲林场原为大亮山林场,是杨善洲精神价值的体现,凝聚了杨善洲20年植树造林的心血,是“杨善洲精神的教育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施甸县旅游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善洲林场为施甸县旅游业“一心五大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心”指施甸县城游客接待中心,“五大区”包括金布朗民族生态旅游区、姚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施甸坝民俗文化旅游区、怒江峡谷温泉旅游区、大亮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善洲林场旅游区)。作为“五大区”之一的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不仅是施甸县旅游业的南部重要旅游板块,也是施甸县旅游发展中主打的红色文化品牌。
基地现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整个林场除具有林木生态、水源涵养、提升环境的功能外,还具有林木加工、观光游览、生态教育、育种科考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生态保护基础上的旅游开发,能够提升林场吸引力,维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2 规划构思
约翰.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一书中提出:“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一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1]这正是项目设计的起点,根据每一块场地的特征进行分区并赋予最佳的使用方式,实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具体构架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从空间层面上,由于基地位于大亮山林场内,自然环境优越,在设计中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入手,首先对现状景观格局与景观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其次寻找到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最终通过优化生态结构使场地的整个生态系统达到良性的循环。
其二,从技术层面上,由于项目地处山地,海拔最高处2600m,最低处1860m,高差达到740m,地形变化复杂。为了能更加合理的布置旅游项目,规划中借助ARC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并融入整个规划的每一阶段(如图1)。
3 现状分析
3.1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是斑块——廊道——基质在空间中的组合及相互关系,由于基质所占面积最大,构成了整个景观的背景,成为了其他景观要素演化差异之根源,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2],廊道构成了空间的骨架,对斑块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从善州林场的景观格局来看,整个基质由98%的林地所构成,形成了依托人工林为主的林地生境,在基质中分布有不同的人工与自然斑块类型,包括了文化斑块、湿地斑块、农田斑块、草地斑块等。从斑块分布看,斑块类型虽多样化但面积小且斑块间缺乏联系性,不利于形成多样化生境与特殊物种的保护,尤其是场地内北侧以华山松为主,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另外,由于场地内的水体廊道未形成网络而道路廊道又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影响了空间中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图2)。
3.2 生态敏感度分析
场地中影响生态敏感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林相、坡度等,通过对不同的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与赋值(表1),利用arcgis中重分类与栅格计算的方法进行结果叠置后可以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程度的敏感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其中,极敏感区作为资源严格保护区,严禁进行建设,作为主要的生态保护和森林恢复用地;高敏感区是资源有限利用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可进行资源有限控制开发;中敏感区是建设控制区,可适当开发低强度旅游活动项目;低敏感区可作为景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区(如图3-4)。
3.3 生态a过程分析
空间生态过程分析是对一定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在时空尺度上发展、进化、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2],包括了水平生态过程与垂直生态过程。规划中水平生态过程主要分析了指标物种红腹锦鸡的栖息地适宜性,通过借助GIS技术分析区内生物适宜的斑块,并选取适宜生境作为生态“源”点。
在对资料的调查分析中可知,红腹锦鸡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林缘灌丛、草丛和矮竹林间,不喜群居,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以食植物为主。主要取食蕨类植物、豆科植物、草籽也取食麦叶、大豆等作物,各种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基于以上特征,对影响红腹锦鸡生境适宜性的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表2),从表中分析看出在林地内部靠近水源处,并且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值最高,也是最适宜红腹锦鸡栖息的生境区域,故选取以上区域作为生态“源”点较为合适。
垂直生态过程针对空间中水系的循环过程进行分析,利用gis分析汇水区域及水流方向。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山体的起伏,水系无法在场地内形成网络,最终汇入场地外的勐波罗河。
3.4 景观资源评价
景观资源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人文景观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通过确定对区域内生态和文化功能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资源类型和要素,可以指导下一步的规划及项目设置(如表3)。通过调查和资料整理可知,善州林场人文景观资源包括遗迹、建筑、工厂、村落等四类;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脉、湿地、气象、动物、草地、林地等六类。
4 总体布局
4.1 总体结构定位
规划中依托前期分析确定场地的总体结构为一带一轴两环四片,一带指红色主题旅游带,一轴指生态体验主轴,二环是东部热带风情环和西部山林绿色环,四片包括生态休闲区、红魂展示区、森林探险区和自然保育区(图6)。
4.2 构建景观安全格局
景观中存在着某些潜在的格局,它们对生物的运动和维持生态过程有关键的影响,能有效的维护生物和生态过程,因此识别、设计和保护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一条途径[3]。项目中通过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将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三种形态,其中点是指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源”点和战略点,源点即作为核心区的生物主要栖息地,战略点是对生物过程有关键意义的“踏脚石”;线是“源”间联系,即生态廊道;面是“源”点所处的斑块,即缓冲区。在规划中通过构建不同范围的点线面的网络格局,能够解决对生物栖息地孤立保护的局限性,形成低、中、高不同程度的景观安全格局。低安全格局是建立绝对保护的栖息地(“源”点)核心区,中安全格局在保护栖息地的基础上建立一定范围的缓冲区,高安全格局指建立廊道增强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
4.3 兼顾水平与垂直过程
空间中的水平过程与垂直过程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可采用针对性的生态规划方法。
4.3.1 水平生态规划
首先构建生态战略点,对生态“源”点进行保护,并通过构建一定生态战略点搭建生物栖息地间的移动跳板;其次完善林场网络,在原林场界限基础上构建联系的林带完善生态网络,形成整个景观格局的构架,并在道路两侧所形成的生态交错带50米范围内建立缓冲区,减少人为活动干扰。第三遵循大积聚小分散的原则,在同质性景观中增加异质性斑块丰富生境多样性,促进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图7)。
4.3.2 垂直生态规划
针对由森林群落、高山草甸、水体廊道所构成的上层、中层、下层空间进行规划,首先依托森林所形成的林冠空间打造多种鸟类的栖息场所,其次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食用菌,并利用高山草甸适度放羊家畜,增加周边居民的经济收入,下层空间通过溪流、湿地、池塘构成一定水系廊道来改善环境,以提供多种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图8)。
5 专项规划
5.1 植被规划
对场地内的林相特征和林木资源的调查发现,场地内的林木资源种类较为单一,尤其是北部以人工华山松林为主,类型过于单一,抗病虫害能力较差,规划中增加了异质性斑块,增加适宜树种提升场地景观品质,以满足林场发展、游客游赏、周边居民生活等多种需求,(图9)。规划中,通过增加异质性斑块从而调整景观结构,加强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考虑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将绿化类型划分为用材林、薪柴林、观赏林、涵养林、经济林、防护林、保育林等。
5.2 水系规划
为形成林场内的优质景观生态系统,建议水面沿岸带只建设公共旅游服务设施,近溪流带留作水体缓冲空间,游览设施建在近溪流带,以保护整个林场的生态水环境和优质水资源共享。整个林区的水系统生态规划利用原场地存有的河流,经过汇水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以景观湿地水文化为中心,串联整个水循环系统,在整个水系统规划结构上,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生态水文化景观生态规划结构(图10)。
5.3 生态环境容量
为保证景区旅游环境质量不至于下降和生态环境不会发生退化,要求一定时空范围内游客量应控制在一定的环境容量之内,并为游客保持一个宽松、舒适、愉悦的旅游环境。场地中综合考虑了游憩点的分布、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地形地貌等因素,利用面积容量法、游道法和卡口法进行环境容量测算可获得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表4)。
参考文献
[1] [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王云才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过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等著.“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Keywords: Jintang Lake; scenic;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重?c市璧山县政府于1997年12月批准建立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图1-1、2)。其定位为:“以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保护为前提;以金堂湖自然山水为主体;以旅游业开发为中心;以提高‘三个效益’为目标;达到多学科、长期有效地为社会综合利用和服务。”
1.现状概况
1.1 地理位置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重庆市西郊40公里的璧山县正兴镇境内,西北距璧山县城约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106°7′,北纬29°27′30″-29°28′之间。(图2)
1.2历史沿革:
金堂湖一带盛产金砂矿,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法国传教士垂涎于此,在挖矿同时建起了庞大的内路传教基地――天主教露德堂(图3―图7)。教堂风格为哥特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7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现存教堂建筑为:圣堂、钟楼、鼓楼、神父楼、回廊、苦道、教堂花园等。可于天主教四个重要节日(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耶稣圣诞节)同时接纳朝拜、观光者2万余人次。
1958年8月,璧山县农机水利局对正兴镇西北佛灯桥的璧南河支流梅江河段开始进行勘测设计,经过近一年的“会战“突击建设,终于1959年6月建成了一座坝高21.5米,蓄水330万立方米的金堂湖水库。1961年因坝体出现沉陷裂缝,于1964年冬重新彻底整治,最终建成了现在这座坝高30.5米,蓄水125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约为19.6平方公里,最大泄流量为221立方米?M秒的土石混合大坝型人工水库。(图8)
1.3建设现状:
金堂湖现状水域“形如游龙,港曲湾多”,当地俗称“有三十六曲,七十二弯”。湖岸断崖众多,小岛、暗礁、浅滩、孤石、潜洞等密布水中,加之岸际修竹(图9)、果树、农舍(图10)等,为人们勾勒出一幅郊野“自然山水画卷”。
1989年2月20日,被璧山县政府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璧山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三湖”(注:金堂湖、青龙湖、白云湖)旅游形象品牌的口号,进一步构建区域旅游体系,对外展示品牌旅游形象。1995年组建了重庆市金堂湖旅游有限公司,对湖区展开了适度开发与建设,现已建成金堂湖宾馆、游船码头及其他配套设施。1996年8月,举办了第一届重庆市龙舟赛,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现已辟为重庆市体委水上运动基地。此外,位于金堂湖北岸的天主教露德堂,成为重庆市重要天主教活动场所之一。
2.轶趣拾遗
金堂湖地区自古就有颇多民间轶事、趣闻,这些均为风景区规划提供了诸多设计素材。经过整理可归纳为以下二类。
2.1史迹类:
金堂湖畔石坎村一带,现有五座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汉画像石棺,在史学界具有极高的考古及观赏价值。在画像石棺中,四壁均刻有“神鸟画”、“伏羲女娲像”、“西王母画像”、“相欢图”、“宴客乐午图”以及“作坊图”等壁画。(图11―图12)每幅工笔栩栩如生,着真如初。
如“神鸟画”多为辟邪四灵之一的朱雀,以表对死者之护佑;“伏羲女娲像”则多为人首蛇身相缠像,以二神对后代之祈福;“西王母画像”则多为“驾龙骑虎”、“簇拥三足鸟”、“九尾狐”等瑞鸟神兽之神化福祉。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古璧山人崇尚“主神敬仰”的精神世界。
2.2传说类
2.2.1金罗盘
在金堂湖畔石坎村境内,传说民间有一块直径40厘米的纯天然“金罗盘”。它可“鉴物、测八字、侧屋基、测槽门、测期辰”;可“发达富贵万年春”;可“定年月、谈亲戚、开生根”等,此物于1840年被法国侵略者盗走。
2.2.2金马灯
在金堂湖佛灯桥一带,传说有一尊天然灯形纯金物,它“飞来飞去,光芒四射,普照大地”,此物于1840年被法国侵略者盗走。
2.2.3挖断山
湖畔小地名,海拔351.0米,与相邻红堡岚垭仅由一条宽约50米的颈状相连,故成半岛状。民间顺口溜:大山高来彩云间,山下有个梨花院。地主农民住一起,穷人富人不一般。地主穿绸又穿缎,农民耕田流血汗。有一年来腊月间,夜深人静风雪寒。忽然天上金光闪,窗外飞来一座山。任你锄来任你挖,挖断不久又长全。(图13)
2.2.4金竹湾
系天主教露德堂东侧一港湾。传说:在未建金堂湖之前,此地有一座古庙,坐北朝南,四周遍植“金竹”。人间凡善良者,则可取金竹享清福;凡恶人,则遭此金竹鞑靼致残。另外,金竹湾水中有一尊自然山石,形似“犀牛”,故传“犀牛望月石”。
2.2.5醉诗岩
系挖断山南麓断崖。传说:唐朝?圣李白落泊途径璧山时,受应山寺方丈邀约于此,饮酒赋诗,品茗邀月。“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眼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2.2.6佛灯桥
位于金堂湖西侧坝外。传说:当地百姓痛恨恶霸,以河作弓,以桥作剑,射死官吏一片片。
2.2.7响水洞
位于金堂湖王家坡小溪入湖处。系天然凹崖,形似洞穴,高度约为5米。有溪自上落下,轰响得名。传说:此洞是蜀汉恒侯张飞镇守璧山时,藏其祖器之处,故又名张飞洞。
2.2.8螺岛
系金堂湖中一座孤岛。传说:是汉代螺娘修身飞升之地。 “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
3.风景资源评价
3.1自然属性评价
3.1.1地质地貌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地处川东弧形褶皱带边缘,中梁山脉云雾山支脉尾端,因受控于长江准地台的川中台拱,所以境内溪流迂回,河床自然延伸。风景区内最高点蛮子洞海拔为379.0米,最低点佛灯桥为301.2米,相对高差约为77.8米。地质基岩由须家河区组原砂岩组成,因受淋溶、浸蚀等,故表现为“单面山多,断崖多,独立山包多”的呈连续垄岗状或孤立分散状山丘,系典型丘陵地貌类型。
金堂湖中心地带因湖区中部寨子坡、挖断山、红堡岚垭、观音岩、棺山坡、瞿家岩等诸丘的自然契入,致使湖岸线曲折幽深,变化莫测,整体呈现为“河港多叉形”水系特征。
3.1.2土壤类型
景区内的土壤为地层系统三迭系上须家河组,呈棕黄色,由厚层石英、长石砂岩及薄层碳质页岩等混合组成。由于陡峭山岭而形成了冷沙黄泥土层。除了裸岩断层外,一般土层较为深厚肥沃。土层厚度在45-100米之间。土壤PH值为4.5-6.0,呈微酸性。
3.1.3气候特征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年平均气温为15.6℃,夏季平均气温为32℃,极端最高温度为34.8℃;冬季平均气温≥6.2℃。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雨量充沛,终年多云雾,全年有雾日达100余天。
3.1.4动植物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属于次生林相。植物群落以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马尾松为主,其次有杉木林,果林和竹林等。其中竹林品种多为楠竹、慈竹等。地被植物有蕨类、油茶、杜鹃、红继木、莎草、淡叶竹等。湖边稀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如桉树、香樟、黄葛树、冬青、青杠、千丈等。林分郁闭度为0.2-0.5。植被覆盖度约为0.6。据统计,整个风景区内现有植物共计165科340个品种。
风景区内现栖生有多种小动物群落,如野兔、黄鼠狼、野山羊、猫头鹰、蛇、乌鸦、秧鸡、斑鸠、野鸡、杜鹃、八哥、喜鹊、画眉、鹌鹑、山雀、燕子、百灵鸟、布谷等二十余种。
3.2景观特色评价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港叉自然,崖美谐趣。特别是酷似游龙摆尾般的水域形态,宏观上构就了“夫境界之呈现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此外,岸际洞、窝、沟、壑、崖的千变万化,为游人频添了“山境林泉,通幅皆灵”意境般享受。
按照“山景、水景、林相、气候、文物古迹及其他诸多因子”的“综合因素评分法”计算,获得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特色评价总评分值为70分(表一)。评价系数分别为:山景0.286;水景0.214;植物景观0.143;气象及旅游季节0.157;文物古迹0.200。
4.风景区规划设计
4.1功能分区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规定及要求,结合现状条件、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园林空间序列艺术编排、竖向及地貌、水系以及植物布局等,将整个风景区有机地划分为十一个功能组团(景区)。即:金盘画卷、钟乐山水、黄葛琼城、金堂临华、巧怪崭岩、龙涧风回、天渊泉流、万寿蟠秀、曲诗情远、断峰云敛、世外凭临等(图14)。
4.1.1金盘画卷
位于景区西南隅主入口处,占地面积约为242.99亩。由金堂三进牌坊大门、多功能厅、鲜花大道、停车场、金马灯喷泉广场、金罗盘小品、东汉画像石棺、佛灯桥等景点组成。因列文序,渐展历史人文画卷,故名。
4.1.2钟乐山水
位于景区西南侧,占地面积约为353.39亩。由卧龙山庄、金堂湖管理处、重庆金堂湖旅游有限公司、水榭码头等景点组成。
4.1.3黄葛琼城
位于景区西端坝侧,占地面积约为599.25亩。因地处黄葛坡、黄葛堡,所以规划为一条以金堂湖水烹饪,富于地方特色小吃为名的“美食街”,故名。
4.1.4金堂临华
位于景区南侧中部,占地面积约为611.99亩。由南大门、沙口广场、露天剧场、商贸服务部、弧形长廊、方亭、沙滩浴场、仿古栈道、青少年科普馆、艺展画廊等组成。因规划以综合娱乐、科技等活动为主,故名。
4.1.5巧怪崭岩
位于南大门北侧,占地面积约为428.39亩。因景区内沿湖自然崖段“巧怪多致,崭岩寥嵯”,故名。特色石崖主要表现在:棺山坡、寨子坡、观音岩、瞿家岩、望月石等处。
4.1.6龙涧风回
即金堂湖水域,总面积约为509.98亩。因湖面港叉纵横,蜿蜒曲折,犹如蛟龙腾午,故名。该景区主要特色表现在:浅滩、暗礁、孤岛、雷打石、飞来石、宝石、深水洞、响水洞、金堂摩崖石刻、醉诗岩、溪流、吊桥、板桥、石拱桥等。
4.1.7天渊泉流
位于景区东端,占地面积约为254.99亩。由侧门、双飞亭、竹桥等景点组成。因小溪汇流,仿若天渊,故名。
4.1.8万寿蟠秀
位于景区东南端,占地面积约为550.79亩。由猎人小木屋、露营基地、帐篷区、烧烤广场、架空索道、茂密森林等景点组成。因地名万寿,景致叠峦蟠秀,故名。
4.1.9曲诗情远
位于景区北侧中部,占地面积约为164.99亩。由自然山林组成。因取意“境因径曲诗情远,山为稀画嶝开”,故名。
4.1.10断峰云敛
位于湖中半岛,占地面积约为141.75亩。由挖断山、晴虹桥、金堂阁及其附属建筑群组成。因隐喻“风转云头敛,烟消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唐?常飞月《河亭晴望》),故名(图15)。
4.1.11世外凭临
位于景区西北侧,占地面积约为873.91亩。由天主教露德堂、清真大寺、北门、停车场等景点组成。因追求“世外山静原野,凭临览胜湖光”,故名。
4.2绿化规划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除保留原有森林植被、观赏树种外,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配置。
4.2.1功能性植物配置
于保护区界周,按照由外而内“疏、松、较密、密”配置层次,设计杉、松、桉树混交防护林体系,功能上恢复并重建景区生态环境。
于湖畔30-100米的范围内,广植竹类、垂柳、杜鹃、满天星、棕竹、棕榈、桉树、构树、朴树、樟树、果树、钢秀竹、扁竹根以及草坪等,功能上即涵养水域,清新环境;又创造景区特色景观(图16)。
于主干道两侧按4米间距配置行道树―天竺桂、小叶榕等。
4.2.2观赏性植物配置
(1) “点状”植物配置
根据各景点特色景观需求,进行“点状”园林植物艺术配置。如卧龙山庄―桃、梅、海棠、紫薇等自然丛状配置;露天剧场、沙口广场―小叶榕、红叶李、毛叶丁香等自然丛状配置;金堂阁―金桔、岩豆、红枫、枫香等自然丛状配置。各坐憩点、承露台及观赏平台上的孤赏黄葛树配置。
(2)线状植物配置
除主干道行道树等距离列植外,风景区内各个支路、游步道、栈道等,均采用海桐、小叶榕、丝兰、花叶良姜、红叶李等自然丛植方式。鲜花大道采取模纹色块植物艺术配置方式。
(3)面状植物配置
在保留原农舍零星小果园外,其他如“黄葛琼城”则片植重庆市树―黄葛树,市花―山茶等。于露营基地、池塘四周采取配置水杉林方式。
[关键词] 大九寨 国际旅游
一、“大九寨”的范围
四川省将阿坝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黑水县规划为“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范围共32256km2。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汶川、茂县、理县、小金作为“大九寨”辐射区的区域构架。其中九寨和黄龙是“大九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立“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意义
九寨沟、黄龙两处世界遗产地旺季时人满为患,旅游产品单一已成不争的事实,多年来阿坝州其他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一直处于自然世界遗产地的“形象屏蔽区”。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是对阿坝州所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把除“九寨-黄龙”的其他高等级旅游景观推向世界,实现大区域、大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九寨沟、黄龙旅游区的产品档次和服务管理水平;是为了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完善重要景区和支撑中心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是为了全面促进阿坝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集中体现在奇山异水,熊猫之乡,羌、藏风情及藏传佛教文化,草原风光和遗址等五个方面。“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具有高品位、容量大、多样性、原始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是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生态保护区最多、最集中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是世界自然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是了解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民族走廊;是世界了解中国大熊猫及其相关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佳窗口;是了解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以及了解现代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最理想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见下表。
四、“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
1.全球化发展战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是对阿坝州、四川省、西部,乃至中国、世界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策划,是应“区域大旅游”、“区域大管理”的理念提出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最终将其建设成集九寨沟-黄龙奇山异水、国宝大熊猫、羌藏风情于一体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世界主流风光目的地”和“中国标志性景区目的地”国际化品牌。
2.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新成立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统一使用与整合。以国际旅游最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现代资本运作方式,用活、用足、用好旅游发展资金政策,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3.开发多功能旅游产品组合系列。“大九寨”将由过去单一的纯观光型向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等综合功能型旅游产品转变,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内涵,提高产品档次,建成国际会议、休闲、商务、度假中心。近期着重推出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奇山异水游,卧龙、四姑娘山熊猫故乡自然生态观光游,羌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和川西北大草原与藏族民俗风情游。
4.协同整合营销理念,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协同整合营销理念”是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是政府引导、协调一定旅游活动空间旅游业发展的一种体制、政策与观念上的创新。从构建“完整的旅游活动空间”这一角度出发来建立“大九寨”协作区合作体制,对外以一个声音、一个品牌集群、一个旅游产业板块说话,实现形象认知度、美誉度的整体提升。
5.整体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布局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分期建设。重点打造两个主导精品景区――九寨沟、黄龙;打造三条旅游主环线:(1)川主寺-黄龙-九寨沟-神仙池-巴西-热尔大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瓦切-黑水-松潘县城-川主寺(内环线);(2)成都-茂县-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环线-平武-绵阳-成都(东环线);(3)成都-茂县-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环线-红原-汶川-成都(南环线);打通四个快速通道:大九寨-成都,大九寨-绵阳,大九寨-甘肃,大九寨-青海;建设五个重要旅游城镇:九寨沟漳扎镇,九寨沟县城、若尔盖唐克乡,若尔盖县城,红原县城;建设六个优先开发旅游景区:甘海子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旅游景区,神仙池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牟尼沟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纪念碑园旅游景区,九曲黄河第一湾旅游景区,日干乔文化第一景区。
6.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尽快实施大九寨生态保护规划,控制每个旅游景区合理的环境容量,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管理监测预警系统;第二,主要旅游通道、景区结合退耕环林、环草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第三,加强对文物古迹和社会旅游资源的保护,贯彻执行“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参考文献:
[1]张 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2):37~40
关键词: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指标体系;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Regulatory Planning of Tourist areas―Take the tourism of Stone City
Baoshan in Lijiang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regulatory plan of tourism needs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co-ordinate use of land, controlling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content. This essay takes the tourism of Stone City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Index system of Regulatory Planning Of Tourist areas whi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theory is also a Reference for Other tourist areas to provide reference preparation.
Key words: Tourist areas, Regulatory plan, Control of content, Index system
1.问题的提出
1.1. 旅游区控规编制方法缺失
我国现阶段旅游区控规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该通则对旅游区控规的规定过于参考城市控制,对旅游区的控制过于笼统、模糊,未对规划编制提出明确要求,未制订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对旅游区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特征缺乏针对性的思考,对旅游区的要素控制不够。
1.2.旅游区控规缺乏明确控制内容和合理的指标体系
《旅游规划通则》(2003)中旅游区控规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控制内容完全效仿城市控规[2]。目前少量的旅游区控规及其相关研究大多都是停留在对旅游区单个因素进行研究控制,没有落到具体的空间或者仅对旅游区单个片区进行规划控制,难以指导整个旅游区控规的编制。
1.3.旅游区开发和管理混乱
旅游区开发之所以杂乱无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区管理的乏力,缺少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控制旅游开发的一系列措施,缺乏明确的管理尺度。编制合理有效地旅游区控规,引导旅游区合理的开发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开发和高效管理的关键。
2.旅游区控规的重点
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旅游区控规的控制重点主要围绕旅游及相关因素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保护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区开发建设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本文认为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自然就成为旅游区控规的首要问题。
2.2.引导和控制旅游开发建设
旅游区总体规划缺乏对具体开发建设项目控制,使得旅游区具体的开发建设往往脱离了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初衷。旅游区控规应具体的旅游开发建设提出具体指导实施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引导和控制旅游区开发建设。
2.3.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是旅游区控规实施的重要保障。旅游相关利益者包括当地政府、旅游投资商、当地居民等。旅游区控规应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特别是要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为旅游区控规实施提供保障。
3.宝山石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3.1.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概况
宝山石头城旅游区距丽江市区132km,交通极不发达。整个旅游区以宝山石头城为核心景点,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旅游价值极高的综合旅游区。
宝山石头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金沙江边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一面紧临金沙江,整个石头城只有南门和东门可供出入。宝山石头城是纳西族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
宝山石头城旅游区用地分类主要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四方面进行思考,以河流、山谷、山脊线、陡坎等自然特征为地块分隔线对旅游区的全部土地进行划分。共分为四大类、九中类用地,详见图1:
3.1.1.旅游资源保护用地
宝山石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点。为切实保护石头城及控制其旅游开发建设,划定石头城为核心保护区,其中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①一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内城及其城墙外延50m范围内环境协调用地。
②二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外城及其外延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除了现状村落外,还包括新建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①旅游村落用地:包括现状村落用地和现状村落周围的非耕地、坡度在25%以下,与现状村落呈自然生长的合理规模用地。
②旅游新建用地:根据旅游开发需求而修建的旅游开发建设用地。
③道路广场用地:为满足旅游开发需要的停车场、广场、码头等用地。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
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是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供游客参观体验的旅游景点及游线周围的用地。
①旅游景点用地:包括古岩画、元革囊渡江遗址、旅游参观体验用地。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包括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周围50m的区域,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灵活调整旅游活动开展用地的边界。
③梯田观光体验用地:包括千亩峡谷梯田和梯田周围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3.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
旅游区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以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针对各类用地各自的特点,确定各类用地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
3.1.1.石头城保护用地
石头城保护区是基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现状,以保护为第一目标,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进行合理的引导,对旅游建设进行有效地控制。
①一级保护用地。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以保护和原址、原貌的修缮为主,当地居民维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禁止一切旅游商业活动。旅游开发建设主要确定特征性旅游景点;对区域内旅游主题和旅游线路进行组织控制;同时完善区域内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
②二级保护用地。保护村落现有的格局和特色,保证一半以上居民维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挖掘和确定旅游景点,对区域进行游线组织,完善区域内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
石头城保护用地刚性控制指标包括旅游容量、用地面积、用地性质、修缮改造措施、街巷空间尺度、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体型体量和建筑色彩等;弹性控制指标为旅游产品类型、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服务设施类型等。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是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以旅游接待服务为首要目标,对旅游开发建设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要延续地方特色和文化,与旅游区整体环境相协调。
①旅游村落用地。在维持原有村落格局、建筑特色,不影响旅游区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当地居民对建筑进行改造和功能置换。根据未来旅游规模的预测,在村落选定适宜规模的用地进行村落自然生长。
②旅游新建用地。根据未来旅游发展需求而新建的旅游接待和旅游配套设施用地,主要为金沙江旁的游艇俱乐部。对旅游新建区的规划控制主要是防止被大量商业化、程式化甚至庸俗化,其形态和风格与旅游区特色相吻合。
③道路广场用地。根据未来旅游发展需求而新建的停车场及广场用地。
旅游设施建设用地刚性控制指标包括旅游接待规模、用地面积、用地性质、旅游服务设施、街巷空间尺度、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体型体量和建筑色彩等;弹性控制指标为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主题形象和改造新建原则等。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
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进行有效保护,对旅游开发进行合理引导和对游客的行为进行控制。
①旅游景点用地。根据旅游景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对旅游活动进行控制和引导,同时对游客的游览类型和活动范围进行控制。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对区域内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引导,规定游览道路,旅游配套服务建设规模和要求。
③梯田观光体验用地。完善梯田灌溉系统,清除梯田间的杂草,合理引导当地居民的梯田种植物种,注重梯田种植的整体景观效果和季节变化。修建专门的生态游览道路和相关服务设施,严控控制梯田保护的旅游环境容量和游览区域。
旅游活动开展用地刚性控制指标包括旅游容量、用地面积、用地性质、保护级别、保护边界、游览道路、旅游服务设施和可游览边界等;弹性控制指标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和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服务设施类型等。
4.结语
目前,与城市控规研究发展相对较成熟相比,旅游区控规的研究刚刚起步,急需展开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本文以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控规、风景名胜区控规的编制方法,对旅游区控规的用地进行划分,根据各类用地的特征确定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
本文是在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控规实际项目编制的基础上对旅游区控规的编制进行研究,由于旅游区地形地势相对复杂,需要考虑的要素很多,各类用地和控制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各类用地的控制指标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岳邦瑞.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J]. 规划师.2005(5).
[2]余存勇.山地旅游区规划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5
[3] 张娜,尹怀庭. 自然风旅游区控制性规划初探[J].人文地理. 2006(3).
[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5]李欣华,杨兆萍,刘旭玲. 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4).
[6]王兴中,高万辉,杨晓俊,等. 古城镇旅游控规的控制指标体系及技术规范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7] 段德罡,曹力尹. “可逆式”旅游规划模式研究[J].规划师. 2009(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