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传统文化产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2: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产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产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手机媒体;文化产业;核心层;整合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各国抓住技术变革及其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应对国际文化产业领域的挑战,把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手机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服务类型与文化内涵,从一种简单的话音通讯工具,延伸扩展为集文字信息、文化服务和视听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传播媒介。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移动通信从以语音为中心的时代向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中心的时代转移。这些变化使手机媒介在文化产业领域得以深度参与,文化产业与手机媒体高度联姻,手机媒体在与文化符号整合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服务类型与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手机媒体也在不断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更新与调整,使文化产业获得迅捷、高效的发展。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范围和分类标准作出了界定,把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板块。手机媒体影响并改变着文化产业的这三个层级,为文化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领域。

一、手机媒体改变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整合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看,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影视和文化艺术等服务,这个层级圈落代表着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内容的生产以及文化服务的面向,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群落。

首先,手机媒体使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以新的形态呈现,方便大众消费。文化产业核心层与手机媒体进行组合式创新,开拓出新的文化业态与盈利模式,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横向发展空间,如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电视、报纸、动漫和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与手机新媒体融合,产生了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动漫和手机出版等新文化产业形态。由于手机比报纸更灵活,比电视更便捷,比互联网更普及,所以这些文化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与传统业态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城市交通拥堵,许多人要把大量时间花在上下班途中,这就为手机图书、手机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话音通信便利的同时,也得到了文化服务的便利。按照传播学的观点,选择的或然率=获得的报偿,付出的代价,其中,付出的代价包括:金钱代价、时间代价、精力代价等。手机媒体这一全新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得高满意度文化服务所需付出的时间代价、精力代价,从而获得人们的喜爱。手机与传统媒体结合,其效应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因为传统媒体、传统阅读形式无法去挖掘一些碎片时间、无聊时间和等候时间,但手机可以。所以手机与文化产业核心层结合后,能够产生一个非常明显的放大效应。

从核心层内容的欣赏方式上,手机的传播移动革命使得受众审阅时空得以重建,其主要表现:第一,在时间节奏上。手机媒体占据受众的是碎片化的日常时间,而非仪式化的节日时间;第二,在空间结构上。手机文化产业只需近距离的掌面空间,而非远距离的墙体式空间;第三,在欣赏状态上。手机动漫适合漫不经心的把玩式欣赏,而非沉浸式的深度投入。这些主体阅听方式的多层面变迁导致了传统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形态改写,不仅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移动革命,还在内容本体层面、内容特征、审美时空、文化观照等方面也对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整合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舞蹈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J7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59-01

在这个大经济时代,舞蹈等艺术形式已经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既然是文化产业,便脱离不了市场,关于舞蹈作品目前存在着分歧:舞蹈究竟应不应该商品化。笔者认为,舞蹈虽然不是商品却有着商品的属性,这也是舞蹈发展的必经之路。市场化并不代表舞蹈就失去了艺术性,艺术性和商品性两者可以结合。面对国际竞争,我们更应该好好考虑本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舞蹈文化产业的概念,舞蹈文化产业是指从事舞蹈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舞蹈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舞蹈文化产业从属于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生力量,它既属于第三产业又属于商业,兼备了文化与产业的二重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体产业,比如服装租赁、舞蹈用品经营店及及一些文艺活动的策划公司、舞蹈艺术教育、演出的个人或团体,剧团、剧场及演出公司等。

(二)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的现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舞蹈文化产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舞蹈艺术不再是一个国家孤立的文化经济行为,而是跨国交流。现如今,各大舞蹈类电视节目也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当中不乏有我们的传统舞蹈。杨丽萍让大家知道了傣族孔雀舞,《云南印象》《孔雀》的演出,对推广舞蹈艺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做了巨大贡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推动了整个中国舞蹈产业向前发展。在深山里少数民族的寨子里、人烟稀少的古镇里,有很多未被广大民众所熟知的舞蹈,在大力发展舞蹈文化产业的同时把传统舞蹈融入进去,舞蹈文化产业需要发展,传统舞蹈更需要传承。传承之后再发展,让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舞蹈走出国门,并让所有人记住,打造出自己的舞蹈品牌。

二、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门的舞蹈企业较少,舞蹈艺术得不到专门的发展,我们不缺少优秀的舞蹈家,而是缺少能够施展拳脚的平台,能打开平台的文化企业不够,很多专业舞团等机构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徘徊在解决内部人员生计等问题上,缺少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舞蹈文化企业少之又少,是因为没有专门化的人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弱,舞蹈文化相比于其他文化产业更加缓慢,创新力也不足。由于整个文化产业不规范,导致盗版畅行等问题都阻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管理的规范、品牌文化企业以及管理、创作、开拓市场等工作的专门性人才。

三、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二者结合起来。我们除了要解决已经发现的一些问题之外,更要有创新精神。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扬及和传承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产业。

(一)群众是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从现在盛行的广场舞文化不难看出,群众非常接受舞蹈的这种艺术形式,我们的舞蹈艺术也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着,将舞蹈品牌建立起来,将其品牌效益发挥到最大。为什么人们愿意花钱看电影、看演唱会,而不愿意花钱观看舞剧,这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要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本土舞蹈文化,湖南省一年一度的“欢乐潇湘”大型文艺汇演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舞蹈文化的手段,做到了全民关注,利用好这种平台将传统舞蹈呈现出来,不仅可以促进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

(二)健全的市场体系,结合相关艺术内容。目前中国的舞蹈市场商业化体系并不完善,大部分的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作者在创作初期也需要考虑到后期作品进入市场时是不是能够得到大众的接受,分析市场所需,当每一部分的主体人都可以看懂市场需求,舞蹈产业的发展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与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学和音乐相辅相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正是结合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服饰等相关内容,让舞蹈叙述起来不单调,具有深远的历史含义。

四、结语

笔者作为高校的一名舞蹈教师,希望我国的舞蹈文化产业可以蓬勃发展,也希望我们的传统舞蹈可以很好地传承下去,接下来会继续深入研究,为此做出努力。中国舞蹈博大精深,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是值得我们新一代舞蹈人深思的。

参考文献:

[1]杨凯.中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创新[D].临沂:山东师范大学,2009.

[2]赵岚.湖南舞蹈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20):78-79.

篇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主要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软件服务,更是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以电视剧产业和动漫产业两个典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来论述论述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IT革命的背景之下,数字内容产业以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出特色,如何提高文化竞争软实力。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带上鲜明的民族特色,烙印上“中国符号”,渗透进“中国元素”。首先,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形象工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最后,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倡导自主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关键词】

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传统文化

0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文化产业以他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互动和融合,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多媒体文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比拟的巨大经济驱动力的特征,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并以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在市场经营化的大力推进下,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面对入世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弘扬主弦律,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传播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广电行业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完善影视制作,有限网络,新媒体等产业政策。促进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以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2 传统文化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书法、国画、戏剧、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民族音乐、民族工艺、民族服装、民族饮食文化等。在如此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如何发掘民族文化的发展潜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焕发活力,需要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尺度,需要大智慧,更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日本和韩国在把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韩国的电视剧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做得比较成熟,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四 韩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对我国的借鉴

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掀起强劲的“韩流”,韩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家庭生活剧、青春偶像剧、青春励志剧在我国及亚洲周边国家备受追捧。韩剧的成功是与充满着“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

人文精神洋溢着人生理想和信念,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韩剧中的人文精神包括三个方面。

2.1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尊重

韩国普遍关注平凡人社会生活的平常事,将能触动人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演绎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容易接民大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共鸣,让观众在回味中感受人家真情和人生哲理。我国在电视剧播放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相关的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加以借鉴。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切入点,以真情、人性的温暖和朴实的风格接近观众。将精力放在“家庭剧”“校园剧”“都市剧”“乡村剧”的创作上,满足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最后,推向海外。

2.2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道德的恪守

韩剧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韩国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继承、发扬的比较好。一部《大长今》的走红带动了韩国饮食、旅游、服装、时尚行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韩剧里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医道文化带浓郁的韩国民族特色。这为我国的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国在电视剧拍摄、影视作品创作方面,要充分渗透“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优秀唯美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将电视剧、电影、动漫行业做成产业链。带动与影视行业相关的餐饮、服装、音乐、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影视广电产业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2.3唯美和对现念的倡导

韩剧崇尚纯真唯美,感人的亲情,烂漫的爱情,质朴的友情。韩剧中男女演员青春靓丽,演员服装优雅得体,充满着时尚元素,电视场景如诗如画,影视插曲唯美动人。这些我国都可以选择性的借鉴。把广电影视产业做得细腻、唯美、精致,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宣扬积极正面的东西,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益求精,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成品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动漫中,有着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日本动漫集中体现了日本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历史,道德观念,美学原则等。日本动漫中包含了日本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骄傲,对生活方式和对价值观的珍视。日本动漫技术相当成熟,总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其制作的动漫,不知局限与只供儿童观众观看,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借鉴。我国的动漫产业需要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发老少皆宜的动漫作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2013年第1期.曾文莉.张君昌

[2]《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赵彦云 余毅 马文涛

篇4

【论文摘要】: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在“5.12”特大地震前,绵竹年画带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年画节也硕果累累。地震给绵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绵竹年画产业遭受重创。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探讨了绵竹灾后年画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脉络

绵竹位于古蜀道川陕公路名镇孝泉以西。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当地年画作坊达300多家,年画艺人逾千名,从事年画生产的乡民约万人,年画大量销往云南、贵州和陕、甘等省,还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生活生产 、历史传说等,无一不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如《渔家乐》、《纺线女》、《赵公镇宅》等, 反映民俗风情的各个侧面和农民祈福消灾、神灵庇佑的美好心愿。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省级有关部门又专门采取抢救实施,绵竹年画获得新的艺术生命。2006 年,绵竹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绵竹年画发展状况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年画之乡"绵竹,在“5.12"前已有成型的画坊十来家,常年绘画人员300多人,民营年画经营实体十余家,年画产品多达20余类上千个品种,去年一年年画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元左右,并形成了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以绵竹年画为题材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得到空前发展,已达30余家。政府从2001年春节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年画节",并于2007年2月10日成功举行了《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式。绵竹还以地方人大决议的形式将农历腊月二十三确定为绵竹年画节,使之成为绵竹第一个地方性节日。

绵竹年画民俗村位于绵竹市,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距成都市83公里,是川内从成都至"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通道德(阳)阿(坝)公路的必经之地。大地震前,年画村一期工程建设完工。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却被"5.12"大地震毁于一旦。沿山10个镇所有农家乐遭到破坏,遵道镇棚花村灾前是新农村建设代表,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专业村”之一,全村66户农民靠制作年画为生,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该村所有房屋被夷为平地。位于绵竹市大南街的年画博物馆是我国年画专题博物馆,其综合楼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

三、灾后年画产业发展的思路

1. 以文化产业链的形态引导发展

① 相关概念产业链是指一定地域内, 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或不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与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 联接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文化产业链是指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生产、文化销售等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文化产业的有机链条。其基本形态表现为上游的原创研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销售发行。

② 构建年画文化产业链保护传统文化不能是为了保存而保存。绵竹年画,作为一种民俗,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文化,更要对这根植于民族文化、发源于民间的传统文化产品进行保护、发掘和创新,才能促进绵竹年画不断发展壮大。

③ 原创、研发:注重产品创新、人才储备研发环节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端。产业链打造过程中,如果占据了产业链的上端, 就意味着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年画产品的创新是推广年画艺术的最佳途径,也是延续年画生命力的最好方式。功能的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不断拓展,开发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折扇、手绘年画门票等系列年画产品。内容上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之间实现有效的对接,将古老的年画艺术与现代美术技法、理论相结合。牛仔裤、T恤、杯垫、挂历、书签、桌布、窗帘、丝巾、地板砖等现代生活物品上展现传统的年画,显得非常新潮。葫芦、水晶、陶瓷等新材料也可广泛应用。充分延长年画产品的价值链,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文化产业内容为王的优势,传统与创新融合,追求更大的附加值。在谋求创新的同时,要增强产权保护的意识,部分产品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人才资源,是民间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为使绵竹年画后继有人,也使灾后受灾人民能尽快安居乐业,建议采取多种办法聚拢和培训民间艺术人才。年画老艺人重点保护,农民工成为绵竹年画产品的中坚力。常年开展培训班,采取基地办学、联合办学、依托办学、以产带培、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④ 生产、制造目前绵竹年画生产主要集中在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以农户作坊式生产。还有三彩画坊、古艺轩等数十家已形成规模的民间绵竹年画生产经营实。整个年画产业缺乏统一的规模经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创建集约化经营模式,可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统一生产管理,做大做强年画企业。同时注重塑造品牌,使价值随产业链打造而扩张和升值。

⑤ 销售、发行强大的产业链必定有完善发达的营销体系与之相支撑, 营销体系是产业链和市场与客户的纽带。要立足长远,建立稳定高效的年画营销网络,针对一级市场可采取直接营销渠道;二级市场可采取直接和间接渠道并举的办法,利用市场中间商和商进行销售;三级市场,采取间接渠道为主,直接渠道为辅的原则;四是促销策略。同时抓好年画节、各种文化展会营销。年画还可以旅游商品形式在酒店、各景区销售。

2. 与重建新家园结合

绵竹有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射箭台村800多户农户,灾前有300多户都在从事年画创作,每户月均收入可达到400元。村里还修建了绵竹年画广场。棚花村灾前年画上墙的人家已有300多户。2006年,棚花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年画村。灾前村民们还开始学习刺绣年画、陶板年画、金丝年画等精品年画的制作。大灾前两村里每家墙上门上都画有年画。地震摧毁绵竹年画村,绵竹抓好全国对口支援的契机,把新家园建设成为文化主题村镇。将新家园的建设和年画生产基地联系起来,使灾民能自力更生。

3. 与旅游业结合

绵竹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距成都90KM,与三星堆为近邻,又位于大九寨环线上,具有十分优越的旅游地理优势。在社会消费结构日益向文化旅游流入的背景下,实现年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接,发展年画旅游。将年画旅游定位为:具体闲度假功能、参与功能的综合文化旅游产品。在灾后重建规划上,充分考虑一无所有的灾民今后的自力更生能力。新建民居建筑建议打造成为景观房地产,采用川西民居风格,即青石板的街道、板门的铺面、悬廊的二层木楼、木墙花窗小青瓦的四合院、竹丛水塘边的茅舍。未来的年画村可以采用院落出租,可以成为养老度假,还可以提供影视拍摄背景,打造影视基地。年画与有趣的民俗“拉保保”和四川民间歌舞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体验,将绵竹年画村打造成了集民俗文化体验、田园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1] 龚勤林. 产业链延伸的价格提升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 (3) : 34~34.

篇5

论文摘要: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拉动经济增长。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长株潭群具有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品牌,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将文化与市场相结合,开展文化企业强强联合,开发新的文化品牌工程,坚持“走出去”战略,开展文化的主动和系统输出。

1982年12月,时任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向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提交议案“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冲突中,为了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做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文化产业适应了此次转型的要求。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是具有精神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运用文化产业的隶属精神文化具有环保特征,形成了长株潭群独特的文化品牌,进而有效推动了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湖南文化产业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长株潭群更是湖湘文化的集群区。在传统文化方面,湘绣、浏阳花炮、花鼓戏、木偶皮影戏等,都独具特色。在文化产业上,长株潭群形成了极具发展潜力的“湘军”: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体育湘军。1996年到2005年,湖南文化产业产值年均递增12%,2006年文化产业全行业增加值,比上年131.94亿元,增长率为24..65%。(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7)》)。

文化产业逐渐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的经济新增长点。借助于湖南报业、广电、出版和演艺四个车轮,长株潭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另外,在市场上,长株潭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拥有了广阔、稳定的省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充分利用湖湘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该城市群独具一格的文化品牌。在电视业上,湖南影视制作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的生产基地。至今,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稳居中国省级卫视第一。从《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到湖南卫视自制大型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恰同学少年》、《丑女无敌》等节目,湖南卫视获得了全国观众甚至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出版业上,长株潭群中各大学院校拥有了较为健全的出版机构,开展相互合作,促进了湖南出版成为中国地方出版实力的三强之一。具有头等影响力的体育类报刊《体坛周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两型社会”建设下,长株潭经济发展迅速,精神需求也逐渐变得重要。文化产业适应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在各大行业涉足,并形成了对应的文化品牌,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二、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文化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文化产业行业分布不平衡。长株潭群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品牌,“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享誉国内外。文化产业集聚在广电、出版、动漫及演艺方面,而在纸质新闻一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样限制了长株潭群的均衡发展,更会束缚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与效果。在社会需求千变万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新闻平面媒体及相关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时俱进。

2.文化产业软实力不强。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本质上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伴随的。长株潭群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长株潭群也同时存在着文化体制改革盲目市场化的问题,从而造成文化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3.文化贸易发展较为落后。在所有长株潭群文化产业中,只有湘绣和部分动漫产业正在开展着“走出去”战略,而在具有雄厚文化底蕴的长株潭地区尚存在许多可以积极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这些产业的销售市场还仅仅局限于国内甚至省内。究其原因,文化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尚有欠缺,且缺乏正确积极的对外贸易战略。

4.文化产业链衔接度不够。长株潭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但在文化的产业链上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度。长株潭的文化产业必须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比如酒店、餐饮、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等部门,通过文化扩大长株潭群企业的影响,提高经营层次,从而激发整个城市圈的文化潜力。而长株潭群在这根产业链上出现了断层。

三、文化品牌建设对策

1.积极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品牌,开发具有代表性的长株潭文化遗址、艺术画廊等文化品牌工程。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长株潭具有极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如湘绣、花鼓戏和皮影戏等,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群众力量,打造时尚与传统有机结合的文化品牌。例如,在传统的湘绣上,我们可以将湘绣用于时尚的装裱,在服装和饰品上融入具有时尚感的刺绣,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中,传统文化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结构过于单一,且文化产业行业分布不均衡,这将影响到长株潭群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促使传统文化产业行业多元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同时,长株潭群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批设备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显现文化产业独自的特色,并逐渐形成强势品牌。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强有力宏观调控,更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首先,长株潭群需尽快建立适合各类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的市场,通过对文化产业行业的探索,为其打造出专业的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运作等有效开展。

同时,需加强文化产业的整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株潭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整合不同文化特色,将各种民间传统习俗融合,从而形成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化品牌。对长株潭乃是全省全国文化进行整合,将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区域特色经济,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软实力。自古湖湘文化有“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之说,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形成一种促使长株潭群打破地域局限,整体发展的理念,推动长株潭朝着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形成一个更紧密的经济整体。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群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组合,而是要通过沟通、合作和创新来促使三市文化实现融合,然后形成整体文化优势。

通过建立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长株潭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网路体系,从而构建出长株潭地区同一的文化大市场。

4.培育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株潭可以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比如,我们可以积极打造一批娱乐机构,该机构属于民营。通过民营产业,将长株潭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长株潭群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走出去战略,促进文化的互动,进而提升文化的穿透力和成长力。

长株潭文化产业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名牌文化产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同时,我们要集中力量保护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努力扩大国际知名度,将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出口地。

另外,我们需努力推进长株潭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做好保底工作时,加强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出口贸易,加强跨国公司建设,在传播湖湘文化的同时,扩大和巩固出口外贸市场的基地。并与国外相关文化产业开展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形成国际统一的大市场。

参考文献

[1]胡晓明,肖春晔.文化经济理论与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论文摘要: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拉动经济增长。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长株潭群具有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品牌,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将文化与市场相结合,开展文化企业强强联合,开发新的文化品牌工程,坚持“走出去”战略,开展文化的主动和系统输出。

1982年12月,时任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向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提交议案“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冲突中,为了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做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文化产业适应了此次转型的要求。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是具有精神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运用文化产业的隶属精神文化具有环保特征,形成了长株潭群独特的文化品牌,进而有效推动了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湖南文化产业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长株潭群更是湖湘文化的集群区。在传统文化方面,湘绣、浏阳花炮、花鼓戏、木偶皮影戏等,都独具特色。在文化产业上,长株潭群形成了极具发展潜力的“湘军”: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体育湘军。1996年到2005年,湖南文化产业产值年均递增12%,2006年文化产业全行业增加值,比上年131.94亿元,增长率为24..65%。(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7)》)。

文化产业逐渐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的经济新增长点。借助于湖南报业、广电、出版和演艺四个车轮,长株潭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另外,在市场上,长株潭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拥有了广阔、稳定的省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充分利用湖湘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该城市群独具一格的文化品牌。在电视业上,湖南影视制作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的生产基地。至今,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稳居中国省级卫视第一。从《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到湖南卫视自制大型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恰同学少年》、《丑女无敌》等节目,湖南卫视获得了全国观众甚至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出版业上,长株潭群中各大学院校拥有了较为健全的出版机构,开展相互合作,促进了湖南出版成为中国地方出版实力的三强之一。具有头等影响力的体育类报刊《体坛周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两型社会”建设下,长株潭经济发展迅速,精神需求也逐渐变得重要。文化产业适应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在各大行业涉足,并形成了对应的文化品牌,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二、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文化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文化产业行业分布不平衡。长株潭群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品牌,“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享誉国内外。文化产业集聚在广电、出版、动漫及演艺方面,而在纸质新闻一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样限制了长株潭群的均衡发展,更会束缚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与效果。在社会需求千变万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新闻平面媒体及相关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时俱进。

2.文化产业软实力不强。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本质上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伴随的。长株潭群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长株潭群也同时存在着文化体制改革盲目市场化的问题,从而造成文化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3.文化贸易发展较为落后。在所有长株潭群文化产业中,只有湘绣和部分动漫产业正在开展着“走出去”战略,而在具有雄厚文化底蕴的长株潭地区尚存在许多可以积极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这些产业的销售市场还仅仅局限于国内甚至省内。究其原因,文化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尚有欠缺,且缺乏正确积极的对外贸易战略。

4.文化产业链衔接度不够。长株潭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但在文化的产业链上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度。长株潭的文化产业必须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比如酒店、餐饮、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等部门,通过文化扩大长株潭群企业的影响,提高经营层次,从而激发整个城市圈的文化潜力。而长株潭群在这根产业链上出现了断层。

三、文化品牌建设对策

1.积极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品牌,开发具有代表性的长株潭文化遗址、艺术画廊等文化品牌工程。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长株潭具有极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如湘绣、花鼓戏和皮影戏等,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群众力量,打造时尚与传统有机结合的文化品牌。例如,在传统的湘绣上,我们可以将湘绣用于时尚的装裱,在服装和饰品上融入具有时尚感的刺绣,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中,传统文化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结构过于单一,且文化产业行业分布不均衡,这将影响到长株潭群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促使传统文化产业行业多元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同时,长株潭群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批设备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显现文化产业独自的特色,并逐渐形成强势品牌。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强有力宏观调控,更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首先,长株潭群需尽快建立适合各类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的市场,通过对文化产业行业的探索,为其打造出专业的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运作等有效开展。

同时,需加强文化产业的整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株潭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整合不同文化特色,将各种民间传统习俗融合,从而形成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化品牌。对长株潭乃是全省全国文化进行整合,将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区域特色经济,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软实力。自古湖湘文化有“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之说,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形成一种促使长株潭群打破地域局限,整体发展的理念,推动长株潭朝着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形成一个更紧密的经济整体。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群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组合,而是要通过沟通、合作和创新来促使三市文化实现融合,然后形成整体文化优势。

通过建立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长株潭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网路体系,从而构建出长株潭地区同一的文化大市场。

4.培育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株潭可以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比如,我们可以积极打造一批娱乐机构,该机构属于民营。通过民营产业,将长株潭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长株潭群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走出去战略,促进文化的互动,进而提升文化的穿透力和成长力。

长株潭文化产业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名牌文化产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同时,我们要集中力量保护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努力扩大国际知名度,将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出口地。

另外,我们需努力推进长株潭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做好保底工作时,加强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出口贸易,加强跨国公司建设,在传播湖湘文化的同时,扩大和巩固出口外贸市场的基地。并与国外相关文化产业开展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形成国际统一的大市场。

参考文献:

[1]胡晓明,肖春晔.文化经济理论与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论文摘要:新疆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时代要求。从总体上看,新疆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需要从转变观念等十个方面人手。

    新粗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获文化产业,不断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深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时代要求。

一、新扭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在高科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新疆的文化产业,以更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紧迫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发展新疆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条件,成为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比过去大大增加,也大大增加了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

    第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形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单一的货币资本逐渐转化为货币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等多元资本形式。而文化资本又表现为文化资源累积的厚度和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资本的加人,为经济资本相对较弱而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四,与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还很低,活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如果通过制定引导鼓励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调整新疆财政投人结构和投人方式,逐步增加财政对文化的投人,鼓励新疆地方财政安排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允许民间资本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新疆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就当前情况看,虽然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第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由于长期将文化部门视为需政府养育的部门,人们还认识不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然存在着吃大锅饭和“等、靠、要”的思想。

    第二,缺乏一大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业务范围广,文化产品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而不少文化产业部门的领导是从文艺团体中提拔上来的,其中一些又是来自特殊演艺专业。他们从小就训练、演出,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退出舞台后,又疏于学习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由于他们综合素质低下,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信息,以及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管理和经营人才综合素质的培训,他们往往是依靠自己摸索的经验和个人权威处理问题,因而造成了文化产业许多领域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第三,文化资源的总体罗列宣传大于开发利用。新疆处于古代丝绸之路故道,有着人所共知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客观上我们的认知和开发都是很有限的,是总体罗列的、浅表的,是有限的、初级化的。比如,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而香妃墓外出售的香妃蝴蝶等工艺品,不是出自新疆地产,却是出自内地人之手。总的来说,新疆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还有较大距离,文化资源并未充分实现市场价值。

    第四,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本土风味特色上存在既丰富又粗糙的特点。新疆的民间文化、民俗艺术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新获的歌舞艺术、民间文学和宗教艺术等。虽然也开发了一些艺术品,如新疆维吾尔族小花帽,英吉莎小刀,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世界品牌,缺乏精致包装和宣传,生产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开发力度也需进一步增强。

    第五,新疆文化产业总量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直至1999年,新疆才初步形成包括艺术表演、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文艺科研、文物博物、电影、娱乐业等门类较齐全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产业起步晚且零星分散,不能形成社会化、产业化。如1987年以来,新疆杂技团创作的杂技节目“高空钢丝”、“魔术飞牌”、“手技”、“倒立造型”、“顶碗”、“高空达瓦孜”、“龟兹乐滚灯”、“晃圈”、“地圈”等先后分别参加历届全国杂技比赛或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等活动,分获“金狮奖”、“银狮奖”等。1997年6月22日,新疆杂技团“达瓦孜”演员阿迪力·吾守尔用13分4$. 79秒的时间走完了架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长达640.75米的钢丝,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吉尼斯纪录证书。但这些颇具殊荣的文化品却未能实现社会化、产业化。

    第六,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一是许多文化产业单位仍旧缺乏活力,目前形成的不多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受到行政保护的,以垄断性资源为投资资本,是区域化、部门化的集团,资金、人才的市场运作水平都比较低下。二是社会力量投人文化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他们投资的规模小,数量少,难以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组织形式。三是市场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第七,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新疆目前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竞争能力较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就文化产业设备而言,整个新疆至今还没有一条dvd生产线,同时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音乐厅、歌舞剧院、美术馆、群艺馆等尚未建立,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八,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有文化产品的“精品”为数不多且宣传不够,导致了新班文化产品在国内外传播的地域和影响力还过于狭小。

二、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获文化产业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内涵,确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论文化、文化部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思想;破除单纯依赖政府投人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多元化投人的思想。把发展新获文化产业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的位置。

    第二,坚持“两手抓”,促进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抓新获文化事业的繁荣,主要是以公益性文化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增加投人、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可以从微观做起,从抓精品、抓典型、抓示范做起,以点带面,带动全疆的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以文化事业繁荣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文化的社会目标和树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新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新疆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新疆文化产业的新品牌。新疆有世界瞩目的楼兰古城、尼雅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等50多座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可以与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相媲美的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还有举世瞩目的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新疆有伊斯兰教、喇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通过整合新特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力、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快文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新疆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加速发展新疆高科技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形成高新文化产业为先导、基础文化产业和主导文化产业为支撑、各类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疆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

    第五,要正确处理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一方面不能将文物保护、特定的史迹维护以及与社会文化艺术管理限制的文化资源产业化,杜绝掠夺性文化资源开发悲剧重演。另一方面,如果要开发人文、自然等依存于国家的有限资源,一定要考虑这些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考虑开发时对有限资源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要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协调好。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优先保护资源,再考虑开发其营利性的价值,确保新获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积极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要在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新疆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一是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纳人新疆重点项目以优先扶持。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和单位支持力度,有效解决文化机构国有资产抵押间题,积极发展各种文化、产业相关保险服务。三是尽快制定《文化产品目录),明确国家及新疆鼓励、限制和禁止投人文化产业的项目,制定统一的市场准人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和行业产品。四是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根据投资项目和领域情况,享受与国有文化产业机构的同等待遇。五是积极探索拓展利用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六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新孤的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整合文化资源和资产,采取兼并和合作等多种办法,组建资产优良的文化股份制企业,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投资主体的文化产业集团,加速发展新疆的文化产业。

    第七,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实际,将新疆的文化资源纳人国际、国内整体格局范围,形成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外整体联动的工作网络和战略布局,打造中华文化优秀品牌,发挥国家营销的整体优势,开拓新领域,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全面进人国内外文化市场。另一方面要全面汲取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善于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手段。在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价值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形成具有新孤特色、民族风格和气派的文化产业,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新获文化产品对国内外的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又,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新获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体系。高度重视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对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一要积极引导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努力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扩大文化市场需求。二要形成满足市场和各族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的工业化体系。三要培育新疆文化产业中介组织,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形成开放的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促进新疆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充分流通。

篇8

关键词:国学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把“国学”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价值观,是促进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对国学文化的深入推广、加强国学的引领性与易接受性以及世界性,这需要与现代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才能使国学文化的精髓广为传播。

一、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一)“国学”文化的内涵

“国学”顾名思义,即“中国之学”,与海外“汉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大体相同。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范畴。中国的国学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国学的发展史囊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根基与力量根基,也是我们不可战胜的强大自信心的精神源泉。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中获得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创造就业概率和潜在财富的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有四个重要特点,即创新性与文化性相统一、高附加值性与融合性相统一、强辐射性与知识产权性相统一、低耗性与环保性相统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世界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国学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主要领域

(一)国学与新闻出版和影视产业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对国学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6年《光明日报》正式推出国学版,这在弘扬中华文化、普及国学知识、推进国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及扩展光明日报学术文化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3月央视《开心辞典》栏目重磅推出的《开心学国学》特别节目,通过选手的系列比赛,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和弘扬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哲学、医学等学识。《百家讲坛》的兴起更使国学经典日益被人们提携起来,渐渐走入百姓生活,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国学热”。山东电视台推出的《新杏坛》“国学课堂俱乐部”以“秉承千年蒙学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0~12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二)国学与文化教育产业

我国传统文化已呈现出蓬勃复兴态势,这主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国学研究院的影响最大最广泛。这些学校在努力探索国学产业化的有效模式的同时,创造条件、促进科研与教学成果,并向社会应用方面转换,使得优秀成果不仅能取得社会效益,同时也能获得经济效益,使国学文化产业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我国目前已有很多大学开设了国学选修课,“孔孟之道”“老庄思想”逐渐回归校园。

(三)国学与会展产业

各城市的国学馆、博物馆逐渐受到大众的重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大剧院、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立等,无不体现出会展产业中的国学文化产业呈现集群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四)国学与工艺设计、视觉艺术

在业界,国学与工艺设计、视觉艺术等达到了很好的融合。例如,我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先生,早已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文化产品“定窑”的创作之中,他巧妙地将中国的书法、绘画等与定瓷作品有机结合,将我国传统的工艺产品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提高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这是国学与文化创意融合开发的一个成功典范。

(五)国学与休闲旅游产业

休闲文化旅游即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也是审美活动,能够通过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向游客传播国学。例如,我国古典园林本身就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敛、含蓄、抽象和唯美的艺术氛围为国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沃土,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如,北京老舍茶馆传承和发展着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在长年累月的发展当中,逐步走上了一条文化创意发展之路。因此,休闲旅游开发与国学元素的结合,是挖掘和利用国学促进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挖掘国学文化,开发参与性国学项目

国学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是创意。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挖掘国学文化,将创意元素融入其中,并将其进行产业化发展。针对目前国学文化项目建议或影视节目,都大多以尊崇为主、以宣扬尊师重教、伦理纲常、自在随性、万物皆空等理论性知识太重的现状,应引导开发一些广泛参与性的项目,带动观众的兴趣,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国学文化主题,同时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针对国学文化主题园的规划建设所表现出的景点设置主要为静态的展示、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使得游客审美疲劳、无法令游客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等现象,建议适当考虑发展大型(实景)演艺,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舞台剧与实景相结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让观众在观看舞剧的时候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情感。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国学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监督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前期的技术研发、数据整理,到中后期的经营管理、系统维护、图书出版、古籍数字化建设等,都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帮助和长期的运作扶持。因此,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国学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尽力多元投融资体制,以期拓宽资金来源。另外,还应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基金组织、资本市场融资以及文化投资公司的多元融资。同时,国学文化产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保护国学文化科研成果及其产业知识产权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关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也不强。为适应国学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加快立法步伐,保护国学文化产业。同时建立专门的国学文化执法机构,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合法权益,从而制定相应有效的古籍数字化版权保护法。

(三)加强国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国学文化产业当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教育培训、学术研究和出版读物等三种提供国学文化产品的类型机构。有创意视角的国学文化产业其产品的高技术性、专业性决定了其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较大,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极高。文化人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把国学文化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中去。建立国学文化人才资源库,加强人才的专业化培训,以学习论坛、学术研讨、出国交流等方式为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加大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水平高学历,且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并要做到运用各种奖励、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四)以高科技带动国学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国学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体验。在这一方面,成功的案例如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这二者在文物展览时多使用现代技术营造前代氛围,使用电子科技营造出生动的3D影像,配以详细的解说和逼真的音像,让游客身临其境的体会历史场景;其反例为宣南历史文化区,在文物的展览和解说上依然使用传统的摆放、文字解说,游客无法深刻体会其历史文化精髓,故也无法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因此,通过鼓励采用宽带信息传输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数码影视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等产品技术含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以优惠政策引进高新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国学文化与科技能够达到深度融合,将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国学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上,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加速转型与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J].经济地理,2008(9):28-733.

[2]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77-84.

[3]柯可.国学引领文化产业繁荣论[J].城市观察,2009(3):148-154.

[4]许云杰.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路径研究———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29-31.

[6]洪涓,刘甦,孙黛琳,付建文.北京与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3(6):38-6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