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8篇

时间:2023-03-02 15:01: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2、要使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机组合、突出重点与难点。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

篇2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旧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虽然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如果整堂课都用它听听音乐,看看图像、影片,代替板书,教师被课件牵着走,那就大错特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进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韵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课讲什么内容,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占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篇3

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整合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这种完美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强化阅读效果等一系列显著优势。它强大的表现力、扩张力、宣传力等一系列先进功能,更是成为了在校园谈论的主题。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视角,谈论如何与多媒体进行整合以及整合的好处。

一、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

处于高中期阶段的学生,是将叛逆特性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年龄,如果教学方式是受排斥的,是让高中生处于被动受学的,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受社会不良风气所染,怕求学好问被身边不爱学习的朋友孤立,甚至嘲笑。多媒体教学的第一项优势不仅表现在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而且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这种多媒体教学将文字,画面音频视频等用科技结晶完美的凝结在一起,多媒体声情并茂,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对学习的被动转化成了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效应。而且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大幅度增加了互动环节,这不仅仅是作为师生,也是作为同学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渠道,敢说话、敢表达,真正促进心智与专业知识一同成长的双赢效果。

二、师生角色换位,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作为主导带领学生摘取知识的果实,老师摘取,学生得到。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只懂得应该获得知识果实,却不会摘取知识果实,这种过分的依赖行为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整合多媒体的应用做到了完善。它通过现代科技教育手段以丰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学生面前塑造出了一个更佳的学习天地。在这主体氛围强烈的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领域的教材进行选修,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知识去了解自我想要什么,然后实践是否适合自己,使整个选修学习中生成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交给老师实践,认为自己只要遵循老师的安排就是听话的好学生这种错误观念。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选修体系,为学生做一个参谋长给予宝贵意见,去指引,根据自身能力引导其走向正确美好的学习道路。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主导权,树立主导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播受益,还能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真正做到知识双渠道吸收。

三、跨越课文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的设计充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设计得好,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激发,并潜意识地想要进行下去。多媒体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关节,可以说面面俱到,举个例子:如果将鼠标轻轻点击提前设计好的文字,可以出现新颖的图片动画,如点击“魔幻”这个用语言无法准确言传的单词,就会出现一组唯美的神奇的色彩丰富的烟雾图片,这种无法言喻的景象,可以很轻松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全部激发到临界点,使其气氛高涨、欢呼鼓掌,这样主动意识自然就提高了,有了问题,就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途径。

在教学的初期,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在智慧的结晶中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运用此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一定得到提高。

四、明确背景,突出课文核心

俗语说,熟读三遍其义自现。从这句话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文章的理解在语文上的重要性有多大,语文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解课文上,而时代背景对语文来说更是需要理解的重点,只有理解课文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对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以往的语文对课文的题解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虽然这有增加朗读的能力,但是就孰轻孰重而言,理解课文在考学中往往比朗读课文更实用,所以站在以理解课文为首要目的时,传统的阅读就显得枯涩无味,甚至没进入理解课文的状态就失去对了对课文理解的兴趣。导致本应该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演变成一次45分钟的刑罚。多媒体彻底解决了以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为必须路径的局势,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生动形象地将需要理解的背景知识展示出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深入了解,大幅度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强化作文写作能力,做到触类旁通

多媒体可以应用在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作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关于写作的模拟,如情节、场景与人物等素材,不但可以因素材激发出写作的灵感,还将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六、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是文科,而是整个教育机构大力支持的对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和必备条件。要想高中语文与多媒体整合,就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落实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自主、自律、自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严格遵循多媒体的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原则,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有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飞.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15-116.

篇4

一、在新课导入时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蒲公英》一文,由于学生对蒲公英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蒲公英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蒲公英的种子像小降落伞一样飘向四面八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重现形象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如教学《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三、在质疑问难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和师生角色的相互转化。

四、在关键时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

传统的“范读”依靠的是教师的一张嘴。但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他的语言也不可能十分标准。多媒体融形、声、光、色于一体,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看根据课文内容配置的图画或视频。这些多媒体能清晰地把动态的画面展示于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加深情感体验,为深入理解文本作铺垫。如教学《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在这里是长的意思。为什么作者用“冒”而不用长呢?这时我用多媒体,把事件创设放映出来,在屏幕上出现了一池茂密的荷叶,一朵朵荷花从水面一直往上长,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露出来,用“冒”字比用“长”妙在何处?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冒”字能衬托出荷叶的茂密,也写出了荷花的生命力,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从而加深理解、感悟和体验,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五、在课外延伸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死角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仔细想想,许多时候存在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这里,我们不妨细数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死角。

一、不利于“语感”的习得,无法替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义、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实现。

二、容易忽视情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三、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生生地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节课堂情绪和气氛,激起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达到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

我认为,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一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工具。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而且很多情况下,课件制作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这就锻炼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往往被花花绿绿的课件所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件上,而不是课件的内容上,更会很长时间回不到课本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这是我通过长时间对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观察所得。我听过一个老师的课,当然他制作的课件也很好,学生完全被课件所吸引,当需要理解课文、小组交流的时候,不少学生还在观察课件,议论课件达4分钟之久,结果这节课上得很失败,40分钟的课用了50分钟还是仓促收场。

篇6

审视我区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不管是赛教课还是平时的语文课堂,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先把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了语文教学生成的过程,教师成了课件的演示者,语文课堂成了演播课。整个课堂充斥着大量的音频、视频和文字图片,脱离教材。

二、夸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手段代替目的,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许多课堂多媒体演示占时太多,挤占了学生体悟语言文字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有些课堂有缺失。因为多媒体使用的不熟练,定位不准,许多课堂有老师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处理不好课件的预设性与课堂的生成性的关系,往往手忙脚乱,甚至还出现了因停电,多媒体课件无法播放就不知道怎么教学的情况。

四、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有些课堂得不到体现。因为完全依赖媒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没能充分展现,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不再使用板书,不再有激情朗读,这些,不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也不利于教师展现才华,培养学生“爱屋及乌”的感情。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结合语文特点,合理安排课件呈现层次上需要优化;课件的文字搭配、画面色彩的比衬需要美化;课件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需要净化。

六、对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褊狭的理解。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只当作传统幻灯的升级版,认为它只是展示一些资料,是教学的辅助,这是不全面的。

上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还是反映语文课堂是否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管课堂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但是都要以实现这个要求为前提,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本人对语文教学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有一些看法:

第一,确保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前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偏重于人文性的方面,这虽然也是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但是有失偏颇。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第二,要把握多媒体资源介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管是将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还是整体上用多媒体形式组织语文课堂,我觉着都要本着语文的特点把握四个要点:其一,用于增大语文课堂容量之需要,包括作品作家介绍、文学常识、片段阅读等等,发挥其工具性的一面;其二,用于提升学生人文情感之需要;其三,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之手段,这包括课堂上的一些语言训练和一些练习等;其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在关注语言文字、人文情感训练要点的同时,要着力构建符合语文特点的、合乎学生实际的课堂结构,师生互动要体现以生为本,网络课件链接的资源不要生搬硬套。

第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不能代替学生品读语言的过程,使用多媒体要留足学生读悟文本的时间,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件制作要有弹性,给老师主导课堂预留空间。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宗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生成的。

第四,创新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得到张扬。互联网在多媒体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打开了多媒体教学的新时代,作为语文教师,也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探究交流,利用博客讨论,能够在多媒体教室开展网络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的平台延伸到互联网。

第五,要有语文教育资源整合和开发意识。多媒体课件资源要符合学生实际,便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好多课件照搬远教资源或互联网资源,有些已经脱离了学生实际,老师们要合理选择,精心剪裁。尤其要注意身边的语文资源,善于开发、应用到自己的课件当中,这样,既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路,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六,明确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结合实际,选择自己适用的形式,同时逐渐发展创新。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有三个阶段:教学辅助――多媒体与语文课堂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要明确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灵和应用,并且逐渐把自己的语文课堂与多媒体结合,推向新的阶段。

篇7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活处处有语文。”怎样使一潭死水般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有活力呢?多媒体教学能使语文课堂有生活味。如,我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利用视频、网络技术把“罗布泊优美的仙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向往。面对县城高楼大厦的林立,学生无奈中在企盼那清澈的小溪和碧绿的森林,那里才是心灵的皈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以往口耳相传传统上课的方式,比如,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易于理解,会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与社会更接近,与自然更紧密地联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讲《旅鼠之谜》一课时,我播放了北极旅鼠生活情况的视频片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视野开阔、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为进一步愉快地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的教育方向。

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的输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以前我们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中还要将内容用粉笔写出来,这样既浪费大量时间,也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一节课内容往往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在这一环境下,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学习一些名家名作时,我不再让学生去图书室或书店搜寻有关此作家的资料及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而是我们共同从网络上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语文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对高密度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特别是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农村孩子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多媒体给他们提供了机遇,给他们打开了世界之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能“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有时用小黑板出的课堂练习题,改用投影仪效果会更好,能节省人力、加大练习量。

三.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多媒体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时,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也无法解决时,就与学生一起看视频,听专家讲解。计算机网络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通过网络多媒体把西方优秀的教学经验融入中国特色的教育之中,培养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才。现在,是开放型的社会,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交流互动才能共同发展,教育也是如此,“闭关锁国”式的教育终究会被社会淘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做到博学多识,引领学生紧跟时代步伐。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学生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1.激发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古文《山市》,我们寻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们找到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 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做的课件,动画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3.培养学生的情感

激感方面,多媒体教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课前,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4.要注重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5.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青海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

6.用好多媒体课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