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货币供给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1: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货币供给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货币供给论文

篇1

货币增长理论是研究货币同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的理论。它关注的是货币供给能否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产生影响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只影响各经济变量的名义值,而不影响经济变量的实际值,即“货币长期超中性”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同时影响经济变量的名义值与实际值,这是对“货币长期超中性”说的否定。关于货币与增长问题的现代文献是从Tobin(1965)的《货币与经济增长》一文开始的。Tobin认为,在货币与实物资本之间分配着固定的储蓄流,通胀率的增长降低了货币的真实回报,导致人们把现金转换为资本的动机,这就是所谓的Tobin效应。Sidrauski(1967)最先把货币放入效用函数,在货币增长模型中考虑到了消费者的理,认为货币能为消费者带来正效用,从而说明了货币为何要存在的问题。但是,Sidrauski得出了货币中性的结论,考虑到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这个结论并没有被大多数学者完全接受。本文试图在一个修正后的Sidrauski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模型及其改进

(一)Sidrauski模型。Sidrauski(1967)最先在一个明确的Ramsey最优化框架中建立了货币增长模型。假设一个无限期界的家庭通过解决跨时最优化问题来最大化家庭成员的福利,实际财富以资本和实际货币余额两种形式持有。将货币与商品一起引入家庭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形式为ut(ct,mt)。一个家庭通过解决跨时最大化问题来最大化其效用函数,因每一时刻经济主体的行为由存量约束与流量约束控制。(1)式为存量约束:要求人均财富总量at等于人均资本存量kt与人均实际货币余额mt;(2)式流量约束:

要求人均财富增量at.等于人均产出f(kt)与人均政府转移支出vt之和减去人均实际货币余额耗损(πt-n)mt、人均资本耗损(δ+n)kt和人均消费ct。其中δ代表资本的折旧率,n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πt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其现值Hamilton函数为:H=e-δ·t{u(ct,mt)+λt[f(kt)+vt-(πt+n)mt-(δ+n)kt-ct-at.]+qt[at-kt-mt]}(3)通过求解Hamilton函数,得到:f′(k*)=δ+n(4)

Sidrauski认为,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完全导致价格变动,将减少实际余额存量但并不影响稳定的消费状态,所以资本存量独立于货币增长率,人均均衡资本存量使资本边际产品等于既定资本的折旧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

(二)改进。只要对Sidrauski模型稍加修改,即可改变货币中性的性质。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将货币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龚六堂(2000)假设生产函数形式为货币中性不再成立,人均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会提高均衡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增长。

修正后的Sidrauski模型在货币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把货币因素也引入了生产函数,使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能够充分地反映到消费和生产中,从而能更准确地分析货币因素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至于该模型能否较好的解释中国的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有待于实证的检验。

三、数据描述和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及处理。本文选取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货币供给量以M2表示,经济增长以GDP表示。用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平减M2与GDP,再除以人口总数(以当年年末数计),得到人均实际M2余额和人均实际GDP,分别用RM2和RGDP表示。对RM2,RGDP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RM2,LRGDP。

(二)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分析。若两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那么即使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当样本容量增大时,以一个时间序列对另一个时间序列的__归”问题。因此,在对时序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应检验各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本文运用Eviews软件对序列进行PP检验,可知LRM2,LRGDP~I(1)。由于LRM2与LRGDP为同阶单整,可进行协整分析。

2、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1)协整检验。对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来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表1)由表1可知,LRM2,LR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LRGDP=2.0588+0.7123LRM2+[AR(1)=0.8171]

t=(4.5948)(13.1192)(10.6048)

R2=0.9977S.E.=0.04,

DW=1.7357F=5803.455

从长期看,我国1978年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给具有稳定的关系,且国内生产总值对货币供给的弹性为0.7123,即人均实际M2余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实际GDP将增加0.7123个百分点。

(2)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短期波动中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到LRGDP受LRM2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LRGDP=1.4067+0.2305LRM2-

0.4844ECM(-1)+[AR(1)=0.8424]

t=(2.8047)(2.

8768)(-2.6828)(5.0160)

R2=0.5904S.E.=0.0297

DW=1.3725F=12.0138

从短期看,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人均实际M2余额增长率每增加1%,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将增加0.2305%。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给具有的长期均衡关系使得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

3、向量自回归(VAR)模型。LRM2,LRGDP的一阶差分为LRM2,LRGDP,可以理解为人均实际M2余额增长率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且LRM2与LRGDP均为I(0)过程。本文将选取LRM2与LRGDP建立VAR模型,同时将前面分析得出的误差修正项ECM引入模型。根据LR检验统计量,确定VAR的滞后阶数p=1,得到VAR(1)的估计结果,见表2。(表2)从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来看,该VAR(1)模型是有效的。

4、脉冲响应分析。用上面的VAR(1)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即计算一个单位的LRM2冲击对LRGDP和其自身的影响,脉冲响应曲线如图1。(图1)分析可知,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其自身的一个冲击立刻有较强反应,增加了约4.9%,到第4年处于低谷(-0.4%),一直到第7年才回到原来的水平,然后保持平稳。这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具有调节机制,它的变动会促使央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从而把货币供给拉回到经济均衡状态时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对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冲击开始具有正影响,在第2年达到高峰(1.2%),然后逐渐下降,至第9年处于低谷(-0.09%),接着逐渐上升,到第13年后回到原来的水平。这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会在短期内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小。

四、结论

(一)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货币是非中性的: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

(二)从短期来看,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误差修正机制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使得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

(三)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作用机制:短期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会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从长期来看过多过快地增加货币供给,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并不大,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说明虽然在我国货币具有内生性,但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却来源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等非货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霖,靳云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3

篇2

自1971年美元这一国际本位货币摆脱黄金的束缚后,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虚拟化。随后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虚拟资本在全球迅速膨胀。表现如:全球各国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从1970年的近600亿美元迅速膨胀到2013年底的11.4万亿美元;国际债券余额从1970年底的近900亿美元扩张到2013年底的34万亿美元;全球国际银行业的跨国要求权在1970年底不过2000亿美元,2013年底则飙升至4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从1970年的几百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100万亿美元。全球虚拟资本迅速膨胀的原因便在于货币虚拟化之后其本身嬗成为一种能量,并且这种能量对虚拟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可以说虚拟资本的膨胀是货币虚拟化之后的历史必然。货币能量功能是指在货币虚拟化条件下,货币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经济运行以及获取、配置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在国际本位货币这种载体上表现最为显著。理论上讲,当黄金非货币化后,所有货币在流通时都失去了数量上的自然控制机制,必须依赖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遭受了通货膨胀的肆虐,货币当局痛定思痛之下一般能够有效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除非某种特殊原因和需要,货币数量被有效控制在与GDP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以控制本国的物价。但是在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当局逐渐意识到货币能量的实际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作用于境外,即可直接从境外换取各种商品和资源,于是国际本位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谋利,这必然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虚拟资本膨胀。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形成机理: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超额发行国际本位货币,由于货币能量功能的缘故,货币供应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促进本国的经济福利。超额国际本位货币能量的注入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第一,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央行可以通过降低本国利率、购买二级市场的国债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有效增加市场中的货币能量,这既可以直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资与居民消费,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目的,重要的是扩张的货币能量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刺激虚拟经济领域的活动从而通过资本化和杠杆运作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收入,来达到刺激本国经济繁荣的目标。第二,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所得税来激励投资和消费,或者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以达到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通过这两个手段产生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加以平衡,这势必造成国际本位货币的超额供给。而经常项目下的1单位国际本位货币的流出将导致世界扩张大致两到三倍的流动性,这其中还不包括银行乘数扩大的货币量[4](P1-11)。以美元流入中国为例,1美元外汇流入中国后,拿到美元外汇的出口商在商业银行兑换人民币,商业银行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人民币。这最终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新印7元人民币来对冲1美元外汇,这时流动性已经膨胀了一倍。而流入央行的1美元外汇又会通过投资美元计价的国债、股票等回流美国,在回流途中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的创新,导致流动性的进一步膨胀。它最初是美元的国际性膨胀,其后是欧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的跟进。充足的国际货币借助电子设备在不同区域飞速循环流动,充裕的货币动能刺激着全球虚拟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诸如股市、债市、汇市、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甚至收藏业都空前繁荣。

二、货币能量的简单公式说明

弗里德曼在表明经济流量与存量的关系时从宏观视角给出认识收入资本化的公式:K=YR(1)(1)式中,K是资本存量,Y是国民收入,R是利息率。这实际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K就是能被资本化的资产或说是国民收入Y能够衍生出来的虚拟资本。假定利息率为5%,国民收入是10万亿美元,全部收入被资本化就意味着最大限量的资产价值将达到200万亿美元。这里强调的是对这个近似于爆炸的证券化或者资本化膨胀趋势的唯一限制就是货币资金能量的可得性。以美国为例,当美元失去黄金的约束被加速度提供出来(通过经常项目长年累月的逆差),这些美元回流美国时就成为巨大的能量,于是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被加速度地创造出来,成为创造财富的机器,这也是美国虚拟经济(包括房地产)一直发展、繁荣以及膨胀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货币能量是对这个公式的唯一限制,如果没有充裕的货币能量,这个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就不会变得那么有力。延续公式(1)进行分析:K(m)=Y(m)R(m)(2)公式(2)强调了这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与货币能量的紧密关系,其中m代表货币能量,狭义上可理解为货币注入量的规模。这里仅仅进行定性分析,一旦有了货币能量的注入,这个公式会导致虚拟资本的加速膨胀。其基本逻辑是Y与R都与货币注入量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货币能量m对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影响:第一,国民收入与货币能量的注入有关。在新古典的经济理论那里,国民收入是由各种要素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决定的,但是在经济虚拟化之后,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当代货币收入的创造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GDP的创造不仅仅依靠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了,各种资产的创造和炒作产生的GDP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这些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收入是与货币能量密切相关的。格林斯潘意识到美国的GDP创造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1999年其在《货币政策面临新挑战》的讲演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DP的成分正在朝着以主观意志为基础的价值增殖的方向迅速转变。”弗里德曼也指出:“物价上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在虚拟经济领域,可以按照此逻辑同样得出一个结论:“资产交易量大幅度上涨和资产价格上升也是一个货币现象。”当大量货币能量注入股市的时候,能够看到市场活跃,交易量大幅度增加,股票指数也大幅度增加,于是印花税、经纪人提供服务所得的各种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收入都将计入当年的GDP。比如中国2007年进入的牛市,交易量最大时曾达到日交易额4000多亿人民币。按调整后的印花税率3‰对买卖双方双向征收计算,印花税就要征收24亿人民币,这是一天的税收,此外还有金融机构中介服务1‰-3‰的交易手续费,按中间值计算,手续费大约有8亿元,因此股市一天就创造了可以直接计入GDP的财富约32亿人民币。如果算上投资者计算的账目差价利润收入(不计入GDP),所有来自股市的收入就会更多。这些收入绝大多数是现实的货币收入,是实际上有支付能力的收入,印花税的税收可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也可以用于政府的各项购买支出,无论其去向如何最终都是印花税大部分成为各类人员的收入。它们可以按市价购买真实产品和各种服务,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假定股市这一天增加的收入全部流入房地产市场,按照现在的房地产运行方式,这32亿多资金可以作为首付款,按80%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制度,就可能带动约128亿人民币的贷款,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得到了约160亿人民币增加的收入。同时这些货币收入是对房地产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虽然股市一天创造的收入未必全部转入房地产市场,但长期看,很大一部分收入将会进入地产、债市以及股市。

因为作为金融投资,这几个市场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这使得通过股市炒作交易得到的货币收入很容易向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流动,特别是对长期活动在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机构来说。按照这个逻辑,在当代经济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货币m增加,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收入是增加的。第二,货币能量对利息率R的作用。利息率的决定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存在存量与流量之争),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一部分,而在凯恩斯那里,货币供求决定利息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人们对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需求上升,从而推高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与利息率成反比,进而导致利息率下降。希克斯进一步将其推广到商品市场,利息率由产品市场的储蓄与投资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即由IS-LM曲线共同决定,此外还有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利息率的理论。这里主要探讨货币能量对利息率的影响。仍以美国为例,如前所述,在世界范围内环流的美元能量回流后会刺激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其具体表现如:一方面货币能量直接进入美国的虚拟经济系统———美国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动能”充裕了,于是房价、股价和其他金融类产品的价值就直接上升;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些回流的美元有一部分不是直接进入美国的私营金融系统,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就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这种条件下如何认识货币的能量作用?我们发现,这时货币仍然起着推动市场或行业繁荣的直接动能作用。假定这部分回流的美元全部进入美国的长期债券市场(以国债、机构债和市政债券为主,和前述私营金融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个市场有政府信用担保),这些货币能量直接促使美国国债市场的繁荣,进而导致长期国债利率的降低,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是美国债券市场融资的基准利率这一因素,会发现进入此市场的货币能量带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其间接导致了美国长期融资的资金成本的降低,即长期贷款利息率的下降,而低利率环境又极大刺激了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刺激了货币动能的进一步创造。综上,源源不断以金融项目顺差形式回流的美元货币能量,造成了美国境内货币动能的极大充裕,加上其间接导致的长期低利率环境极大刺激了美国的金融创新,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和流动性的迅速膨胀。从美元全球环流的角度来看,回流美国本土的货币能量能有效降低利息率,即m增加导致R(m)的下降。格林斯潘在“格拉斯潘之谜”中描述道:通常当美联储依据宏观形势变动提升短期利率紧缩银根时,用10年期国债利率度量的长期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映短期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市场通胀预期变动的间接影响;然而2004年6月美联储决定提升短期利率时,长期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②。这实际主要是由于回流美元的充裕货币动能的作用,这些回流美元大量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导致了美国长期利率的下降。显然,货币能量m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具有刺激作用:当货币动能m充裕时,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上升,而R(m)下降,在公式(2)的作用下,K(m)虚拟资本就会出现爆炸性增加。但是,K(m)在爆炸性增长过后,其本身又变为在二级市场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这些炒作又会产生服务性的收入Y,变为可以继续资本化的收入流,于是动态化公式(2)变为(3):K(m)t+1=Y{m,K(m)t}R(m)t(3)观察公式(3)可以发现这个动态化的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限制条件仍然是货币能量的可得性。当代由于美元、欧元等国际本位货币滥用能量功能导致货币动能充裕,在充足的货币动能刺激下,公式(3)所分析的过程不断反复,持续数十年,于是虚拟资本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直到广义流动性规模大大超过实际GDP,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被以获取差价为目标的投机所替代。投机活动导致大量货币能量在债市、股市、汇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收藏业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即“虚拟经济”),反过来这也使得它们成为蓄积货币能量的巨大流动性储备池,这些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式已经与经济学经典教科书所讲的实体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根源就在于货币功能的嬗变,货币能量支撑起了虚拟经济这个客体的运行。

三、货币能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

货币的能量功能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如美元流出本国的规模越来越大,进而美元等国际本位货币在全球的环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货币能量的流动过程,常年累月下来这个能量流动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经济的虚拟化以及全球的广义流动性膨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货币能量的注入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客观上使很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压抑问题,使其迈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这也是货币能量刺激的一个方面。这里就货币能量继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第一,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在当代货币能量越是迅速创造出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就越是被边缘化,因为其创造财富需要一个生产过程,而虚拟经济领域里的创造和炒作只需要有足够的货币能量注入就够了,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于是当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借助货币能量的功能来提高本国国民福利的做法,一定会带来外溢效应,当初始的货币能量进入贸易顺差国时能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到了一定地步,国际本位货币能量作用引致贸易顺差国膨胀的流动性就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于是逻辑就变为在贸易顺差国的虚拟经济领域货币能量大量进入,在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下顺差国虚拟经济也会快速膨胀。这个逻辑比前文所讲的货币能量刺激全球虚拟资本膨胀更进一步分析了货币能量在流入国家内部(贸易顺差国)如何从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再到刺激虚拟经济膨胀的过程。第二,货币能量虽然突出表现在国际本位货币这个载体上,但在非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由于法币制度的建立,在国家信用支撑下货币实际上也已经虚拟化了,其同样是一种能量,同样能够决定本国内部资源的配置。而且在各国内部也可以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两个部分,其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也高度依赖货币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向经济体系内部注入货币能量有两个去处:一是用来推动实体经济中的交易,从而与CPI和PPI有密切关系,但这往往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二是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购买资产,从而与资产的创造以及交易量、价格上涨存在密切关系。究竟与哪一个关系更密切,则取决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如经济虚拟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货币能量的注入与资产的创造和交易更为密切,因为货币能量的充裕会迅速刺激金融资产的创造和扩张。与实体经济相比,货币能量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充分表明虚拟经济领域的“产品制造”要快得多,所以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的刺激作用表现在资产价格膨胀以及金融创新使得各种新资产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而在实体经济中,持续的货币能量注入则会引起长期的通货膨胀,因为产品增加需要物质过程,这个过程与货币创造过程并非同质。而虚拟资产的创造与货币流动性的创造是同一类过程,它们都没有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都主要依赖于制度和体制,它们可能的任何差异仅仅在于发行的制度和监管方式及交易程序上的区别。实际上虚拟经济越发达,货币主导经济运行和支配资源的能量功能表现越突出。值得强调的是,在非国际货币国家货币的能量功能一般很少被政府和货币当局直接使用,因为如果其直接向经济内部注入货币能量很容易被行为者预期从而直接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引起通货膨胀,这一点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政府使用货币能量直接从外界获取以及配置实际资源不同,由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回流只会刺激其内部虚拟经济膨胀,而不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这一切都是以“市场”的运行方式进行的。所以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将货币能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长期来看仍会导致严重问题,这已从次贷危机的深入蔓延得到印证。因此,货币能量功能的使用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第三,货币能量流动会有效刺激货币能量发行国虚拟经济的膨胀。随着国际本位货币国内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经济活动出现了一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质生产过程而独立运行的经济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货币能量的功能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经济虚拟化的环境中,货币是虚拟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当一定数量的货币进入经济系统中某一个市场或者行业时,积聚在货币中的能量将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市场乃至经济系统的运行。第四,进入经济虚拟化状态的市场经济为一个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值系统。遵循的基础理论必须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看做是价值的,而不是物质的。所谓物质系统是指人类社会用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及相关各类资源的生产、开发活动;价值系统则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直接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系统,指各种商品、劳务以及资源的价格体系及其形成机制;二是纯粹的价值系统,它们是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体系的衍生物,没有前者的物质内容和效用。对于物质系统以及附着于其上的价格系统,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描述了在实体经济中价格系统如何决定着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也即价格系统如何决定市场经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但是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没有金融以及房地产的投机炒作活动,没有呆坏账和金融危机。它不是现实的市场经济,更不是当达国家经济虚拟化之后市场经济形态。经济虚拟化之后的经济运行方式高度依赖于货币能量,货币能量的注入和分配成为决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第一序力量,如美国由于享有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权,可直接通过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的交易配置资金能量和货币收入,这就是说有了国际本位货币资金的发行和配置机制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配置资源的权利。依附在资源禀赋和效用基础上的相对价格体系配置资源的功能已经降为第二序。

四、结论

篇3

信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分析货币政策调整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时,认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整体,左右两侧相互影响,公司的资产状况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而公司外部资金的可得性反过来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其机理在于投资者和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与公司之间就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即相对于外部债权人,公司的所有者(实际控制者)对公司投资项目拥有较多的信息,或者是当债权人把资金借给公司后,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会发生败德行为。债权人为了控制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会限制信贷资金的供应量,对小公司会出现信贷配给,对大公司会出现债务积压,限制了公司外部债务资金的可得性,此时资金市场就不能由资金供求调节而出现均衡,而是债权人根据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确定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确定资金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这种研究范式是从市场主体最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从市场均衡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本文主要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考察货币政策影响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渠道的存在性,即货币政策调整是否会改变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公司投资支出。

二、假设的提出

研究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省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郭庆旺、贾俊雪,2005)。这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可以改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在量的方面增加公司利润,而且可以在质的方面提高公司效率。另外,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发国债等方式扩大购买支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借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通过税收政策减少税收支出,进而刺激公司再投资,拓展资本规模。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公司会计业绩的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常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降,信用也变得更加充足,新的投资项目将更为有利可图;与此同时,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每一利率水平下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些都会导致公司有更好的盈利机会和盈利水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说1:假说1:扩张性货币政策与公司的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

三、模型设计

1.模型设计。为了检验不同货币政策下的公司绩效之间的差异,本文使用绩效的托宾Q模型,此模型是近来研究公司绩效的学者常使用的模型(Fazzraietal,1988,KaplanandZingales,1997,Duehinetal,2009)。具体模型如下。AP代表会计业绩包括三个指标:营业利润率、利润率、净利润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除以年度平均总资产),t代表时间下标,i代表公司下标,TobinQ代表公司成长机会,LDBL是财务杠杆,MP表示货币政策类型哑变量。

2.货币政策类型的界定方法。根据对2007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读,我国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了相机适应性调整。虽然由于篇幅的原因,没有列示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其类型,但是,我国自2001年第1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一直使用稳健性货币政策,中间虽然也存在一些微调,但都没有更改基本的货币政策类型。货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是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的。为了控制经济增长过快,公司绩效过度,国家及时采用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实施了两个季度后,政府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过快,货币政策改为紧缩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了三个季度,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从增长过快转向趋冷,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的来说,从2007年第2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实行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第3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样本选取及假设检验

本文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公司财务数据使用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剔除下列公司数据:(1)公司财务数据中存在缺失值的数据,(2)季度销售收入增长两倍和减少一倍的数据,(3)总资产季度增长一倍和减少一倍的数据:(4)金融行业公司数据。为了保持更多样本观测值,将主要研究变量的上下1%的数据使用1%分位和99%分位值替代。考虑到季度数据可能存在季度变化特征,在设定研究视窗时,既要考虑货币政策的变化,又要考虑数据季度特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研究视窗设计如下表。

1.描述统计。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所研究变量的均值基本都大于中位数,说明这些变量都存在右偏。由于篇幅原因没有列出主要变量各季度均值变化表,表中可以看出,托宾Q值和流动比率成周期性的,反向变化。从2007年第二季度到2008年第二季度中央银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在此期间,公司托宾Q值都高于均值,其它季度公司托宾Q值都低于均值,这表明紧缩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抑制经济增长过快。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受货币供给的影响,公司的价值在逐渐减少。

2.相关性分析。因为篇幅原因没有列出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从表中发现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都显著低于0.5,说明各变量之间没有显著地相关性,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篇4

论文摘要: IS曲线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反映产品市场上的均衡;LM曲线是指货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曲线,反映供给市场上的均衡.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它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本文通过对中国1978—2007年宏观经济各个构成的分解来了解中国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供求函数以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从而得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整和影响。

一、理论模型及分析

定义式Y=C+I+G +NX ・・・・① 其中

Y: GDP(含G);

C: 最后消费;

I: 资本形成;

G: 政府购买,即为财政支出

NX:产品和服务净出口额

消费函数:C=a+bY,

投资函数:I=e-dr

净出口函数:NX=f-mY-nr

数据采用1978年到2007年数据,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分析.

(一)中国的消费函数

基本模型C=a+bY,通过对历年消费和GDP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消费

C= 3170.97+ 0.51*Y(XF为消费)

(3.173)(49.00)

决定系数 =0.9884,说明信赖度较高, =0.9880,T检验能够很好的通过.该方程较理想。

(二)中国的投资函数

基本模型为I=e-dr・・・・②

利用EVIEWS估计得出

I = 57790.78- 5424.43r*r

(5.61)

(-3.47)

利息率r的系数为负数,t检验值也能够通过,但是可决定系数R2=0.28太低,所以该式为理论式。

考虑到当前投资还受前期投资的影响,所以加入滞后期I(-1)估计得到

I = -2846.64 + 354.23*r + 1.20*I(-1) ・・・・⑴

(-2.44)(2.51) (71.7)

=0.996虽然可决定系数,R2的值提高了,但是t检验值降低了,并且利率的系数变成了正,与理论不符合。

考虑到政府主导我国经济,加入政府购买G,得到下式

I = -3519.26 + 414.60*r + 1.097*I(-1) + 0.27*G ・・・・⑵

(-2.56) 2.67) (10.10) (0.93)

=0.997

虽然可决定系数R2的值提高了, t检验值都不能完全通过,而且利率的系数变成了正,与理论不符合。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考虑理论式,所以我们采纳(2)。

(三)中国的净出口函数

基本模型为NX = f – mY – nr

估计出方程为

NX= -3234.63 + 203.32*r + 0.071*Y ・・・・③

(-2.16) (1.11) (0.007)

=0.779

虽然决定系数比较高,但是t值相当低,利率和净出口成正比了和实际不和。通不过检验,考虑政府支出G,得

X = 812.94 - 250.72*r + 0.43*Y - 2.61*G ・・・・(3)

(0.76) (-1.96) (8.40)(-7.02)

=0.93得出的结果基本上能够通过.但这个式子和上述③同样Y的系数与理论不同成正值.对于进口G也给予着很大地影响.可是,决定性缺陷是Y中包含着G,在统计上有系列相关的矛盾的方法。关于净出口函数,采纳③ 。

(四)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式

基本模型为M/P=kY-hr

M = 2941.96 - 2447.44*r + 1.54*Y

(0.43) (-2.96) (41.51)

=0.99

上式是比较理想的货币供求均衡式。

因此根据定义Y=C+I+g +NX 得到IS曲线:5675.15r=46695.25-0.06Y,即Y=(-5675.15/0.06)*r+46695.25/0.06

LM曲线:2447.44r=1.54Y-18229.88 ,即Y=(2447.44/1.54)*r+18229.88/1.54

其图形如下

篇5

[论文关键词] 资源 战略 价格

[论文摘要] 全球 经济 增长放缓导致矿产资源需求减少,促使国际资源价格走低。美元贬值趋势改变的预期将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矿产资源价格走低。国际矿产资源价格走低,为我国资源外向型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

长达十年的美元贬值道路有可能在近期触底,从而走出美元反转走势,这样就为我国的资源外向型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发展机遇。

1.决定国际矿产资源价格的主要因素

决定国际矿产资源价格主要因素有两个:国家间资源供求关系因素和资源计价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因素。

资源供求关系因素是指:在自由 市场 中,一方面,随着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资源价格会逐步走高。反之,其价格逐步走低。随着对资源需求量的减少,资源价格会逐步走低。反之,其价格逐步走高。另一方面,随着资源价格上升,资源需求量会逐步减少,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随着资源价格的上升,资源供给量会逐步增加,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根据以上两面的机制,在自由市场上,由于资源价格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过剩和短缺都是暂时的。供求定律是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新的平衡。而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往往很多很复杂。

资源计价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因素:在自由市场中,一方面,资源计价货币如果对其他货币出现贬值,那么,以此计价的资源价格会逐步上升,反之,以此计价的资源价格会逐步降低。另一方面,随着资源价格的逐步上升,对资源需求量会下降,资源需求量下降又会使资源价格走低,资源价格走低,反映到资源计价货币上,说明此货币会逐步走强,反之,资源价格走高,资源计价货币走弱。因此,在自由市场中,资源计价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也会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影响汇率走势的因素也是很多很复杂的。

篇6

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率,食品供给,刚性需求,翘尾因素

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带来致命的打击,中国经济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不利冲击,中国政府适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府空前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下,我国经济在逆势中步步向好,2009年呈现出令世人惊叹的“V”型回升。货币供给和金融机构信贷超常扩张是经济迅速回升增长的强大驱动力。2009年我国狭义货币M1和银行信贷这两个指标年增长率达到25%左右。M1和银行信贷如此天量增长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市场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断加大,对于是否引发未来通货膨胀争议不断,但对于加大经济系统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一观点达成共识。随着2010年1-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陆续出台,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讨论甚嚣尘上,因此理性分析当前通货膨胀形势无论是对个人认清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还是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现有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通货膨胀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期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主要分为两类分析,一类是研究通货膨胀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刘霖、靳云汇(2005)以1978-2003的年度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率、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三变量VAR模型,研究显示,从长期看价格水平上升时,未来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降,这一规律可能与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付通货膨胀的行为有关。另一类是专门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性如成因、类型、惯性特征等;陈彦斌(2008)通过对2003-2007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研究发现,2003以来的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非平衡性、温和性等特点;同时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还不明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当前的最新数据、以比较说明的方法为主,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形势。

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由负增长扭转为正增长以来,CPI同比增长率不断攀升,1月份为1.5%,5月份攀升到3.1%,创19个月新高,首破通货膨胀警戒线。市场的通胀预期愈演愈烈,通货膨胀真的来临了吗?

事实上,仔细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部分可知: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价格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动力。(见表1)从表中可直观看出,食品类和居住类的同比上涨率均高于CPI的同比上涨率,其中食品类的上涨率往往是CPI上涨率的两倍之高。又由于在我国CPI构成中,我们赋予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权重相对比较高,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拉动起来的。以4月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5.9%。居住价格上涨4.5%,占2.8%同比涨幅的93%。由此可知,当前CPI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全面的价格上涨。

表12010年1-5月份CPI分类别同比上涨率单位:%

月份

类别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CPI同比上涨率

1.5

2.7

2.4

2.8

3.1

食品类同比上涨率

3.7

6.2

5.2

5.9

6.1

居住类同比上涨率

2.5

3.0

3.3

篇7

论文关键词:货币需求,货币偏好,协整

一、货币需求理论概述

对于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考察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保留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二是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动。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和预防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果把两种货币合起来用表示,用表示收入,则这种函数关系可写为:(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三是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债券的价格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债券价格=债券年收益/利率。投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并且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表示为其中表示投机货币需求,表示利率,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其中为满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表示国民收入,表示利率。

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作用的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的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其中,鲍莫尔—托宾模型。其认为平均货币持有量=为逐渐的支出,为去银行的最佳次数,为每次去银行的固定成本,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弗里德曼认为,对货币的需求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服务流,这种需求主要依赖于三种因素:(1)财富约束,此种约束决定了可持有的最大货币量;(2)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价格和收益而言,货币的收益率情况;(3)财富持有者的兴趣和偏好。全部财富在各种资产间的分配情况,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这些资产不仅包括货币和债券,而且包括股票和实物商品,以及人力资本。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形式可以写为:其中代表名义货币余额需求,代表一般价格水平,代表持久收入,用以代替财富。代表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代表个人偏好。

本文将综合上面的理论,运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方差分解法来构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各因素贡献程度进行分析,以为在以内生性货币供给为主要特点的供给分析中提供基准。时间维度起点于1990年,主要因为我国在这一年才开始公布M1的数据。

二、模型设定、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对变量指标进行选择时要依据:一是所选择指标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二是指标应真实地反映所代表变量。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对货币需求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选定了以下一些统计指标:

一、反映收入的经济总量指标。我们采用现期收入即真实国民收入表示,记为LNI。它是名义经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实际值的自然对数。

二、反映货币机会成本的指标。所选机会成本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反映持有货币收益的机会成本指标,通常以实际一年期定期存款储蓄利率RR作为代表。另一类是持有货币害怕损失的预期通货膨胀成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我们采用CPI。

三、反映货币持有者的个人货币持有偏好k,这是依据剑桥现金余额方程来得到的,这是由于k可以被解释为1单位货币所意愿持有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货币持有者的持有偏好。

四、反映外部经济的影响。主要选取外汇储备LFR和汇率ROE,汇率为年度平均人民币中间汇率。

三、实证分析

(一)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表一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ADF检验值

检验类型

临界值

LNI

LNI

LM1

k

LFR

LFR

ROE

ROE

RR

RR

CPI

CPI

-0.384401

-3.189341

-3.813098

-3.814839

-3.096927

-9.197175

-0.783888

-4.860921

-2.107831

-4.439428

-2.886585

-2.181187

(c,0,2)

(c,0,3)

(c,t,1)

(c,t,1)

(c,t,7)

(c,t,7)

(c,t,1)

(c,t,0)

(c,t,1)

(0,0,0)

(c,t,5)

(0,0,1)

-2. 627420

-2.986225**

-3.733700**

-3.791172**

-3.254671

-2.674290***

-3.254611

-4.467895**

-3.229230

-4.439428***

篇8

关键词:黄金价格;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一.背景与意义

黄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兼有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货币属性,目前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金之所以如此特殊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密不可分。

最早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在多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最早的自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黄金是国际货币,汇率是由两国的货币的含金量决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以及银行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币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此时的金本位制尚有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体现了黄金在国际支付中的巨大作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金本位制度的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将国际的支付体系改成为:黄金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弥补了金本位制时黄金供给的不足,资源浪费等问题,但因为美元危机引起人们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国与其他国家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因美元不能时刻保持与黄金的市值挂钩,又维持经济的持续腾飞的“特里芬”难题的出现使得牙买加体系浮出水面,并延续至今:它规定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减弱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等。在如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不能否认黄金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各国的黄金储备中仍然是占比最大的重要资产。

而我国黄金市场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后,在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可以交易黄金,白银,铂金等贵金属。这也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开始走向市场化。

黄金作为作为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流通手段的重要商品影响其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虑的有:美元价格,汇率,GDP,CPI,外汇储备。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AU100,2009年1月5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共计1250个黄金交易数据,如今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黄金品种有AU99.99,AU99.95,AU100,PT99.95,这些指标分别表示黄金的纯度。而笔者选择AU100的原因是此种黄金的计价单位为100g,而其他品种的黄金计价单位为1000g,本文的主要想测量的价格波动时我国消费者所购买的黄金的价格变化情况,所以AU100更能反映所观察目标。

2.1最小二乘法估计

用单位个检验的方法检验我国黄金价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由于数据是时间序列型,需要对其平稳性进行检验,建立模型为:

y=b0+b1x0+…+∑ni=1Xibi+1+e i=1,2…n

由于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变量越多,随机误差越大,会出现重复共线的问题,所以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变量来反映其与黄金价格之间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汇率变化情况X1,上证综合指数变化情况X2,之所以选择汇率和上证综指,是考虑到黄金以美元标价,消费者的投资,经济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来反映,因此,利用EVIEWS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上图为上证综指变量,汇率变量的散点图,可以看出他们的关联性不大,在2010年以前汇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上证综指指出在2008年的低点开始向上反弹,之后上证综指都在其周围波动,总体有向下行走的趋势,而汇率在2010年之后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中。说明两者的相互影响,可能影响黄金的价格。

黄金价格会变化0.03426个单位,汇率上涨一个单位,黄金价格会下降1.58887个单位。而由于我国大盘指数一直在2000+左右浮动,人民币近几个月也出现贬值倾斜,由此可以看出黄金价格的下跌与这两者有一定的关系。

2.2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找到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又不仅仅从线性关系的角度加以衡量,所以考虑到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而时间序列的数据都必须建立在数列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仍要对其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为了减小数据间的波动,直接对其取对数。相关变量选的是货币供给量M2,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汇率的变化X2,上证指数的变化X1。

通过对上证综指X1,汇率变化X2的因果检验可知X1,X2都为黄金价格变化的原因,也进一步验证前面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计,这里汇率指的与美元的汇兑的比率,也说明黄金价格在美元的贬值或升值中得到改变,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退出,美国经济的复苏,强劲的美元有不断升值的可能,也也预示着黄金价格会在美元升值背后开始有下滑的趋势,当然黄金价格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即使美元升值也不是一定会导致黄金价格的下降,还需要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选取上证综合指数,汇率,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影响我国黄金价格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黄金价格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它与上证综指成正相关关系,和美元的汇率成负相关关系。黄金作为特殊商品不仅与股票指数息息相关,也因其作为世界的货币而受到美元的影响。在大盘指数趋于低谷之时,会使黄金价格趋于走低的趋势。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美元走强,也是推动最经黄金价格走低的另一方面原因。

其次黄金价格还受CPI,M2等变量的影响。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有时候的黄金价格上升不是因为美元真的走低,或者大盘走高,而是由于通货膨胀原因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强弱会带动消费品的价格的走高或低,黄金尽管是特殊商品,但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特别是在我国,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结婚等重要意义的时刻黄金商品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受CPI价格的影响。

第三黄金价格不收GDP指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经济的增长速度对黄金价格的影响不明显,所以如今的经济增速稍稍放缓,但那不是影响黄金价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议持续关注黄金市场的投资者或消费者,不要仅仅考虑黄金市场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还要考虑美元的强弱,股票市场的运行,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等因素。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月.我国黄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111年4月

[2] 王申强.黄金市场分析与中国黄金市场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3] 张晓丽.黄金价格影响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4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