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帮扶低保户工作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机关的副职担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认真组织每个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本着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的原则,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做到群众满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很抓了干部作风整顿,建立健全了机关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了服务行为,增强了制度的时效性和约束力。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两项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公开便民服务电话,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并提供预约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民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
(二)救灾救济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普遍遭受旱灾,部分乡镇遭受大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困难,面对灾情,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受灾乡村,会同乡民政所人员认真调查核实灾情,准确掌握受灾情况。据调查,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3万公顷,受灾人口24.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020万元,在准确掌握灾情底数和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今年以来共争取救灾款75万元,全部下发到各乡镇,对6258户15560人进行了救助。同时组织开展了“进百村,帮万户”手拉手扶贫济困活动,落实了3369名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对困难户的“一对一”帮扶,落实帮扶资金27万元,衣物360件,确保了灾民和困难户的基本生活,没有发生一件因救助不到位越级上访和非正常问题。通过调查核实,对215人次看病难的城乡特困户给予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35万元。近期我局对患大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特困户进行了摸排,掌握需要救助情况,做好医疗救助计划,年底前医疗救助资金可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签订了救灾物资贮备协议,确保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和人员及时到位,能够快速有序地开展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爱心工程基金会,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对全县的孤儿进行救助,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共有孤弃儿童220名,全部落实了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每年帮扶不少于两次,帮扶资金或物资不少于500元,上半年共落实帮扶资金46600元,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食用油、大米、文具等物品。同时对孤弃儿童全部落实了五保供养待遇,每人每月可领取五保供养金100元,确保了孤弃儿童能够正常学习、生活。
(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一、强化帮扶措施,提升帮扶实效
从3月13日开始,根据组织安排从胜桥镇桐江村调整到在西岭桐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与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员脚踏实地对全村贫困户35户92人,低保户50户、五保户16户进行了摸实情、说实话、重实际,讲实效地进行了走访,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制定了《桐江村2019年驻村工作帮扶计划》、《桐江村2019年产业扶贫计划》和《桐江村2019年集体经济发展计划》。2019年动态调整家庭成员自然减少2人,贫困户教育助学16人,贫困户务工就业42人,级残疾16人。贫困户兜底3人,贫困户低保户15户,2019年拟脱贫4户6人。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生态、社会保障兜底、产业扶贫等政策均得到落实。驻村考勤上班83天,平均每月20天以上。
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扶贫
1、发展油茶产业。在全村原有4700多亩的油茶林基础上,在2018年底新流转冲头片、清溪片荒山900多亩种植油茶,并建立贫困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工资性收入,把所有新增油茶林按面积分配给贫困户管理,贫困户参加油茶林管理的务工工资按调出市场工价的30%给付,如贫困户无劳动能力则由合作社代为管理。预计解决贫困户就业20人,每人增加务工收入5000元;二是油茶林效益收入,前五年确保贫困户每年获得100元/户以上的油茶林收益,五年后按油茶实际效益分配。
2、发展烟叶生产。积极贯彻落实镇烟叶生产部署,确保烟叶种植面积达1300亩以上,鼓励贫困群众种植烤烟,合作社加强烟叶种植技术及销售方面服务,增加贫困户烟叶种植收入及烟叶生产务工收入。预计贫困户务工收入100元/天/人,人均增收1500元。
3、发展林下经济。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新引入林下油牡丹种植和茶山飞鸡养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务工收入。
三、开展脱贫攻坚“三大行动”
按照市委、镇委安排部署,我村召开了脱贫攻坚“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例会,制订了方案。一是在3月份对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组织各帮扶责任人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填好入户调查表,摸清底子,层层把关签字,确保责任落实、确保脱贫质量,防止漏评、错评和返贫问题发生。二是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全村非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重度残疾人、非贫困户危房进行大排查,排查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镇扶贫办。在6月份对“三大行动”又进行了回头看完善。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X镇政府所在地东南2.5公里处,辖1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564亩,共186户726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13人,脱贫退出37户107人,未脱贫2户6人。其中因病致贫27户79人;因残致贫4户11人;缺技术8户23人。全村共有低保户11户28人,残疾人户8户,其中建档立卡低保户8户19人。建档立卡残疾户5户。全村党员41人,两委班子健全。
二、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1、转移就业
(1)对外输出一批,月收入4000元以上。
(2)县内临时工、建筑工就进吸纳一批。月收入2500元以上。
(3)全村公益性岗位10个:全村确保包括养老协管员1名;林业管理员1名;河道管理员1名;中原农保宣传员5名,卫生保洁员1名,护路员1名。
2、产业扶持
1、 2019年实施入股双孢菇产业元项目39户,7月份申请,确保每户每年收益不低于400元。
2、发展特色农产品:2019年,通过发展芦笋大棚种植、花生种植、山羊养殖,年户收益明显增加。
3、社会保障
(1)教育补贴:2018年享受教育补贴春秋两季共12人。发放雨露计划春、秋助学补贴1人。
(2)医疗保障:对因病致贫户全免新农合保费,对一般贫困户政府每人担负100元;办理了健康团体险,大病保险、补充保险等“六大保险两个救助”
(3)危房改造:2018年实施危改改造户10户。2019年度已实施改造1户。
(4)六改及改厕:对全村贫困户实施六改一增工程和改厕工程。
(5)饮水保障:贫困户全部通自来水,已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6)保险:免费为所有贫困户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种养殖价格保险、农业保险(小麦种植保险),防治贫困户因灾返贫
4、民政救助
(1)低保:全村共有享受低保 28人,全部享受电费减免。其中低保贫困户8户。(2)残疾人:全村残疾人8人; 5、其他措施
(1)三帮一扶:实施小额贷款,企贷企用的方式,每户发放金融扶贫企业三帮一扶资金1000元。
(2)实施内生动力就业奖补措施:2019年7月对全村25户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年收入在8000以上和2万以上实行就业奖补;8月份落实到户。
(3)、实施内生动力产业奖补措施:对全村22户贫困户实施种植业奖补;对4户贫困户实施养殖业奖补,每户1000元,申请奖补资金4000元;
(4)、实施内动动力赡养奖补:引导10户有子女老人户的子女按月足额给老人提供赡养费,每户老人每年赡养费用不低于3000元,申请赡养奖补资金8000元。
(5)、危房改造:2018年度,对10户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2019年度上半年年实施危改户1户,贫困户实现危房清零,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6)、户容户貌整治:2019年上半年,对脱贫户实施院内硬化工程,既“砖铺修通住房、厨房、厕所”三通工作,全村累计实施39户;在全村实施改厕工作,全村共实施农村改厕103户,其中贫困户全部覆盖实施。
三、围绕稳定脱贫要求,巩固实施精准帮扶提升计划
截至目前,全村还有2户6人未脱贫。2019年计划脱贫2户6人,2020年实现全面稳定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治因病因灾返贫,确保全村到2020年实现稳步奔小康,全村将在2019-2020年持续开展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不脱政策。
1、持续开展转移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实施内生动力就业奖补措施,对外出务工给予奖补补助,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
2、持续实施内生动力产业奖补措施:对全村贫困户实施种植业和养殖奖补;
3、持续实施内动动力赡养奖补措施:引导有子女老人户的子女按月足额给老人提供赡养费,每户老人每年赡养费用不低于3000元;
4、持续进行危房改造:实施四类人员危房改造任务,贫困户实现危房清零,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5、持续落实健康扶贫“六保险两救助给”政策;
6、持续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开展贫困户学生教育补助和雨露计划,确保贫困教育有保障;
(一)努力做好低保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对原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了季度清理核查和按月动态调整,2018年1~6月因人员死亡、退休、收入超标等原因共取消低保14户31人,子女结婚等原因共调减15户20人,现符合政策继续享受752户1636人,月低保金为621468元。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能进能出,及时地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认真开展2018年度新申请低保工作。对2018年新申请的40户困难户中符合低保政策的家庭,社区、街道入户调查、社区听证评议已完成,资料审核正在进行中。
(二)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化建档工作。组织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对低保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完善,新建立了低保档案数据库,文字档案一户一档,实施分类施保管理,动态管理。同时要求各社区也给所属辖区内低保户档案实施一户一档管理,对家庭信息有变更的,及时完善文字档案。
(三)在全面落实低保政策的基础上,我站紧紧依靠政府救济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对全街道困难群体进行积极帮扶救助。2018年截止目前发放临时救济款十五万多元,救济对象162余户。
(四)认真做好本街道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申请受理和上报工作,2018年新增8户租金补贴户。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区101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94名即时帮扶人员,已有6188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1221人纳入分散特困供养范围;近年来,共给予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予以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综合覆盖率达到72.6%。
(二)残疾、未成年、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一是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孤困儿童325人,其中困境儿童70人,事实无人抚养211人;孤儿44人;留守儿童476人,三年来共发放资金420万元,并且全部确定了监护人,签订了监护协议,100%落实了保障政策。二是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全区现有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324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5614人,两项补贴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保障困难老年人生活。全区2763名60—99岁低保老年人中,有2155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待遇,已全部按月发放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
(三)慈善助力脱贫攻坚持续发力。2015年至今区民政局慈善总会累计出资581.72万余元,助力全区脱贫攻坚战,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必备家具、过冬棉衣被、电暖气等物资。会同区扶贫办建立了“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开展了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救助项目。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区民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动员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工作方案,两次召开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会;创立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品牌。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项目22个,投入资金47万元。
二、民政扶贫领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民政救助兜底政策。近年来,区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总体部署,一是相继配套出台了我区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社会救助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制度、能力、信息、资金、监管等五个方面统筹的政策措施,二是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文件规定,通过进一步放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的认定条件,将89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新增纳入低保单人保救助范围;并且进一步延长贫困户家庭不在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后的渐退期,由原来的延保3-6个月延长至现在的6个月,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衔接。三是严格执行市民政局《关于指导基层落实民政社会救助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于贫困家庭刚性支出的有关规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时:1.将贫困户中残疾人康复治疗、配备康复器材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2.将贫困户中大病患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门诊费用、长期服药费用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3.将贫困户中因教育产生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4.将贫困户因就业产生的交通费、培训费、伙食费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进一步加大了低保政策的覆盖面。三是为确保困难群众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区民政局进一步简政放权,将临时救助审批权直接下放至各镇(街),并于2019年10月份在全区14个镇(街)、园区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各镇(街)总计拨款95.99万元,用于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公开展临时救助9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有效保障了贫困户面对突发困难时的基本生活水平。
(二)全面开展大排查、扶贫数据比对工作,确保精准扶贫。今年是脱贫攻坚验收之年,区民政局结合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逐人逐户的入户排查。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全区未纳入低保范围的13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通过这次排查,将其中符合条件的146户贫困户纳入了低保救助保障范围,并且对剩余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154户贫困户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对于其中重残重疾、有返贫风险的贫困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定期进行复查。二是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结合兜底政策自查活动,通过系统内提取各项疑似数据,并进行逐条分析整改,坚决杜绝“错保”、“漏保”、“该吃五保吃低保”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兜底政策“不漏一人、不漏一户”。1.通过低保系统提取出497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低保户,并逐人逐户进行核实,将其中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220人转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107名符合特困条件但坚持自愿要求享受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级民政部门与其签订协议并留存备查。2.通过与扶贫办数据比对,提取出89户低保户疑似存在“保人不保户” 问题,通过调查核实,将其中确实应该纳入低保范围的5名家庭成员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剩余84户低保户家庭成员因去世、出嫁、成年就业等原因不能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对因“漏发”、“错发”造成未足额领取救助资金的贫困户全部予以补发资金。今年上半年以来,通过自查自纠,社会救助科对因转五保时审批不及时,导致低保金发放断档的7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低保资金4.6万余元;养老科对因申请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不及时造成少发补贴的3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资金12.89万元;社会事务科对462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困难生活补贴4.4万元,对378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重度护理补贴6.4万元。
(三)切实逐年提高民政兜底保障水平。近年来,区民政局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逐年提高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财政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周密做好了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截止2020年6月,农村低保标准线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516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6708元;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级残疾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他等级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以来,区民政局对全区1847户建档立卡低保户统一提高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低保金提高至225元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区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四)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兜底政策人人知晓。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印制12000余份民政兜底政策宣传彩页,并张贴在全区103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显眼位置。宣传页内容涵盖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孤困儿童政策,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每一项民政兜底政策的申请、审核、审批流程,资金发放金额,让贫困户一看即懂,真正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民政兜底政策。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各镇街专职民政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在低保审批、审核过程中存在对申请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识别不深入等问题。在今年9月底,区民政局组织全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培训会,对社会救助政策认真学习领会,读懂弄通吃透文件精神,
(二)民政部门和扶贫行业部门相关政策衔接不够。督促各镇(街道)将农村低保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措施,对系统显示已享受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已纳入低保的或显示已退出低保家庭但还未退出的,深入进行信息调查,对各类人员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系统信息。
(三)基层民政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还有部分群众因对低保、五保申请、临时救助等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未能及时申报。通过发放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形式,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及力度,多角度宣传社会救助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制度特点,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社会救助方面
1、重点排查已享受低保的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保人不保户的问题”。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大督导、排查力度,由各镇(街)每月提供本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和低保户名单,通过每月一次对比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家庭人口数和在保贫困户名单人口数,确保“保人不保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比对,对数据有出入的第一时间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变更增加家庭人口,确保扶贫验收期间不出问题。
2、重点排查在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该吃五保吃低保”,以低保政策代替特困政策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系统,定期提取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保名单,并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仍有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符合条件的将遵循贫困户个人意愿,同意转入的要第一时间为其办理特困供养手续,不同意的要与其签订县级民政部门放弃协议。
3、重点排查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贫困户是否还存在因重病重疾刚性支出较大,没有纳入低保问题。区民政局下一步将通过前期我局开展“兜底政策自查活动”时,各镇(街)建立的未纳入低保、特困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台账,重点关注其中有重病重疾的人群,是否存在因治疗刚性支出较大造成返贫的,一定要第一时间纳入低保范围。对因重病重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报销完二次报销后还个人自负金额巨大的,将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4、继续巩固低保长期公示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加大对全区已经纳入保障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公示力度,对群众有异议的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对整改后的户数、人数各村(社区)进行长期公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新申请的低保户要求附镇、街一级的公示照片。对在保低保户按要求进行长期公示,做到每季度更换一次,区民政局不定期对公示情况进行抽查。
(二)社会事务方面
1、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发放明白纸、微信等多种方式,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解读宣传。各镇(街道)、园区经办人员在办理低保证和残疾人证时,要当面告知残疾人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并发放明白纸,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地落实。
2、继续与残联组织对持有残疾人证但没有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进行排查。将“两项补贴”数据与火化、低保和残联残疾人证数据进行比对,可疑数据逐一排查核实,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更新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进一步延伸服务手臂,切实杜绝因残疾人不了解政策、主动办理有困难等情况而领取不到补贴的现象。安排各镇(街道)、园区民政所采取主动上门办理、电话邀请办理、代为办理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服务手段,确保应保尽保。
(三)养老方面
1、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好经济困难老年人申领程序。要重点根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聊民发〔2018〕209号)文件规定,明确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由老年人本人(申请人)或由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提交《老年人补贴申请表》。本人或其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要夯实村(居)民委员会责任,要由村干部帮其代为申请。
2、继续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经济困难老年人排查力度。养老科下一步将对全区所有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人员进行排查,并重点筛查扶贫办下发扶贫名单中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现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条件的建档立卡老年人但是未领取待遇的,将及时给与补发。
(四)建档立卡未成年方面
1、继续组织开展建档立卡未成年人政策落实情况摸排走访工作。要通过逐户逐人的核对情况,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2、全力保障建档立卡孤困儿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困难儿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群体,资金的能否及时有效的发放,决定着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区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申请建档立卡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的简化审批流程,当月审批当月发放,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区民政局通过夯实未成年人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进一步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困儿童的家庭探视责任,第一时间了解需要监护或照料的儿童情况。
关键词:三都水族自治县;贫困;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67-02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低,扶贫难度大。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的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辖21个乡(镇),其中有18个乡(镇)、186个村被省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村,全县面临着走出贫困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贫困现状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因此三都也肩负着扶贫开发的重任。
(一)三都县的贫困程度
贫困程度通常可以用贫困规模和贫困发生率来体现;贫困规模指的是贫困人口的数量的多少;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201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贫困人口共计82 549人,比2009年减少23 451人,比2000年减少10.6万人。201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发生率为23.12%,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7.87个百分点;在贫困人口中有53 656人为水族,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5%。
2012年,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扶贫标准计算,全县低于2 300元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有16.3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5.4%;尚未通公路的村仍有44个,9.8万人、4.3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还未解决,随着扶贫标准的不断提升,全县贫困程度也逐渐加深,“减贫摘帽”任务十分艰巨。
(二)三都县的贫困人口分布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人口分布在21个乡镇中,按照贫困的程度,贫困人口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扶贫户、五保户、低保户和扶贫低保户。2010年扶贫户有224户,559人;五保户有203户,265人;低保户有7 249户,11 795人;扶贫低保户有29 490户,69 930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人口中以扶贫低保户最多,占2010年贫困人口总数的84.7%;其次为低保户,占2010年贫困总数的14.3%。
三都县的贫困人口在21个乡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扶贫户只分布在交梨乡、恒丰乡、羊福乡,五保户只分布在坝街、大河、丰乐、合江、交梨、九阡、拉揽、三洞、塘州、巫不、扬拱、羊福、中和、周覃,此外只有九阡没有低保户,而扶贫低保户分布在21个乡镇都有分布,但也不均匀,其中普安县的贫困人数最多,拉揽乡的贫困人数最少。
(三)三都县贫困程度的衡向比较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贫困问题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而且绝对贫困人口已大大减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以及其他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贫困程度相比,三都县的贫困问题就显得格外严峻。从表1可知,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扶贫重点县、民族自治地方以及265个民族扶贫重点县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三都县贫困人口的总数还很大,比例还很高,扶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贫困与反贫困存在的问题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程度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现有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零散分布,自身底子薄、素质差,单户人口多,居住条件恶劣,帮扶的难度较大,成本高,尤其是因人均耕地有限且生产条件较差,人均吃粮水平长期难以达到越温标准,客观困难使年度内总体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绝对数低和标准低。其次,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制约扶贫开发的总体进程。一方面,本级财政入不敷出,无力对扶贫开发提供投入;另一方面,国家扶持我县的资金与每年扶贫开发的需求差距较大。再次,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项目建设投工不足,整村推进村的留守劳动力既要投入公益项目,又要投入到户项目,因此,部分项目投工劳力不足。最后,县内尚未形成和具备拉动能力的龙头产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后劲不足,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增收渠道有限甚至萎缩的影响因素不少,产业化扶贫难以开展,对扶贫开发全面向纵深推进造成阻力。具体来看,三都水族自治县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群众投工投劳投资不足
由于扶贫项目均安排在贫困乡、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较为落后,项目投入标准较低,需群众投工投劳多,而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群众劳动力投入项目建设的组织到位较难,投入不足难以完成项目规模或达到相应的质量。此外,扶持资金主要投入到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几乎为零,贫困农户无钱投入生产,增收乏力。扶贫贴息贷款有效地补充了贫困农户在发展生产时的资金缺口,但对于那些插花式贫困地区似乎未能。
(二)项目实施问题
财政扶贫资金是补资金,单位投资标准较低,行业部门在设计要求审查实施方案和验收质量的标准也不完全符合实际需要。项目实施单位未按要求全面实行项目资金全程各环节公告制度。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存在账务处理、会计科目设置、专账建立不够规范,辅助账未建立健全。此外,项目实施进度缓慢,一些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工程性项目没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三)扶贫到户难度大,返贫因素众多
扶贫到户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后,随着贫困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农户对扶贫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实施扶贫开发怕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给扶贫到户工作提出了新的且严峻的考验。
扶贫到户的所有工作中核准对象是最基础的工作,科学、准确地测算贫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准确无误地核准贫困对象,绝非仅仅依靠扶贫部门自身的力量能够完全,因为需要在贫困对象的把握、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实施、项目的检查督办、项目资金的兑现等方面做许多细致周密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来说,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此外,返贫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脆弱、思想观念落后,自身素质较差、扶贫体制与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农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返贫的重要原因,三都县必须解决好众多的返贫原因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把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扶贫开发总体思路上,应坚持因地制宜,走开发式扶贫之路。我们应深入贯彻落实加大新阶段扶贫工作力度的政策精神,把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目标,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上找突破口。加强扶贫开发调研,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开发规划,提出年度具体的扶贫工作目标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好县、乡和县直各相关部门的项目发展规划与乡村扶贫规划的衔接,实现整体推进。
2.切实抓好扶贫项目的选择、申报、实施与管理,实现扶贫开发效果。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调动技术干部、基层组织及贫困群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权,结合实际,选择项目,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建立和实行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对年度扶贫项目资金总量、用途、安排地点、建设内容、项目负责人、扶持对象、扶持标准、扶持方式、办事程度等在项目实施单位、实施乡村和项目点公布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项目实施方案审查制度和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度、完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
3.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整合技术资源。提高科学技术在扶贫开发上的贡献力,种植业、养殖业项目由县技术部门统一负责培训、技术指导,编制技术方案,与项目乡镇共同组织实施。其他扶贫项目由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支持协作,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讲求帮扶效应。部门挂村帮扶工作要遵循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金上的优势,帮助扶贫联系点理清发展思路,把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帮助选择和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强化乡村的工作职责。一是理清发展思路,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内容来抓。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明确专人专抓,并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实施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工程质量、效益的实现。
4.加大培训力度,转移培训工作重心。实施扶贫项目,尤其是覆盖到户的种植业项目,必须先对扶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抓能人培养、示范引路为主要方向,配套扶持项目示范,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纵深发展。
5.加大扶持力度,更大程度地向民族贫困地区倾斜。三都的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要尽快实现全县的跨越式发展,自身的努力至关重要,但是外界的帮助也必不可少,尤其是来自于政府的帮扶。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倾斜。
参考文献:
[1] 三都水族自治县党政网,http:///.
[2] 曾国良.水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创造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注重发展产业,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低保兜底保障贫困人群,扶贫工作有序推
进,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紧紧围绕脱贫这一主题,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1.做好产业扶贫:认真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好春季产业扶贫
工作,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资金兑付等工作,推动三变改革、
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有1-2项长效产业。
2.做好就业扶贫,认真组织参加了全县的春风行动---就业招募会、宣传动员、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认真摸清全村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造册。
3.认真做好低保户、五保户、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核查、重新申报审批工作。
4.做好健康扶贫:全村贫困户28户全部参合、帮扶干部、签约医生开展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5.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和扶贫互助合作社的作用,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动员贫困户积极入社、入会;同时,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动员贫困户积极到银行贷款,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
8.围绕贫困户脱贫和整村脱贫,认真实施了水、电、路、环境绿化、卫生室等基础项目工程。结合实际认真筛查上报了2018-2020年三年滚动项目。
9.认真开展了内生动力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乡贤促进会、红白理事会。
10.对照要求,认真进行整改工作。按照中、省交叉检查反馈的所有问题,制定了本村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对所有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研判,进行了五核实两完善,重新核对、核实了贫困户的所有信息资料,完善了贫困户新的“八个一批”资料和帮扶措施台账,确保了贫困户的信息真实、准确、致贫原因与帮扶措施相对应。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意识弱精准扶贫以来,出台不少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个别贫困户不想通过自身发展而是想通过政府扶贫政策来增加收入,“等靠要”思想蔓延,而精神扶贫跟不上,导致脱贫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二)产业发展困难重重,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
村内青壮年及有能力的人均外出务工,家中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农产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价格不稳、销路窄,产业风险高,产业举步维艰。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充分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及财政资金带贫”政策,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产业实现增收,除丧失劳动能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外,在家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的产业或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和企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中,紧密结合我村实际,按照上级对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落实。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柳河村村位于石门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5公里,辖南柳(南柳屯,香花屯)、舞鹤(1队、2队、3队)、北柳(北柳屯,北柳六队)、大盘8个自然屯。全村耕地面积520公顷,林地面积7393公顷。在册农户318户、1190人,其中朝鲜族占83%,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93人,已脱贫27户、47人,2020年可实现整村脱贫。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为主。村“两委”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9名,后备干部4名,在册党员60名,积极分子3名。党支部书记金松男,朝鲜族,55岁。村委会主任金益德,男,朝鲜族,52岁。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二、建档立卡户情况
1、2017年末建档立卡户情况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59户,87人;其中,低保户43户(73%),66人(71%); 残疾户35户(59%) ,58人(62%)(其中残疾人43人--46%),。
朝鲜族37户(63%),51人(59%);汉族20户(34%)。32人(37%);满族户2户(3%),4人(4%)。
男38人(44),女49人(56%)。
2、2018年建档立卡户变动情况
按照建档立卡户有关程序,根据我村居民实际情况,至2018年年末新识别1户(一般贫困户),2人;补录建档立卡人口8人,6户(户内);死亡3人,其中整户1户,1人,户内2户,2人。
至目前,现有建档立卡户59户,94人。其中,低保户43户(73%),67人(71%); 残疾户35户(59%) 43人(46%)。
朝鲜族38户(65%),59人(63%);汉族19户(32%)。31人(33%);满族户2户(3%),4人(4%)。
男40人(43),女54人(57%)。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档案,先后整理完善了59户建档立卡户信息资料,撰写59户份贫困户综合分析报告;中国扶贫网注册59户;“一张网”登记59人。
设立河道保洁员4名,护林员9名,建档立卡户设岗定责54人。开展自主脱贫53户,获得镇政府自主脱贫奖励6.4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共投入535多万元:
1、新建村部215㎡,资金51万元。
2、亮化工程114盏路灯,投入资金69万元。
3、修建村路和桥梁投入285万元。
4、自来水改造升级110万元。
5、机耕路维护投入20多万元。
6、水毁房建设3户年末入住。
五、帮扶单位帮扶情况
1、工信局局班子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共入村11次,先后与镇、村领导班子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入户走访调查;协调解决驻村工作队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对贫困户退出7项标准和贫困村退出15项标准逐条分析,与村、镇干部认证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2、严格按照规定认真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度,驻村工作队驻村达200天以上。并协助村支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落实“”各项制度,提高村党建水平。
3、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档案,先后整理完善了59户建档立卡户信息资料,撰写59户份贫困户综合分析报告;中国扶贫网注册59户;6次帮扶责任人培训会。
4、积极开展贫困户走访活动,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走访一次,共入户520余人次,先后开展两次节日慰问,送豆油、白面、月饼、助听器,拐杖等价值6千余元。韩胜芳局长为贫困户孟成极联系医院治疗腿骨病,节省医疗费万余元。更新制作帮扶联系卡59张,政策宣传册上墙59册。韩局长还自费为柳河村老年节活动捐赠1000元。开展“助秋收”活动,组织17名机关干部抽出一天时间,为贫困户割、扒玉米0.3公顷。
5、先后4次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开展环境整治,清扫路面6900㎡,清理边沟3200延长米,清运垃圾点15个,清运垃圾210m3。
6、加大对包保村的投入。在局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累计筹措资金3.29万元,其中村部建设2万元,值班室维修0.5万元,打印机0.14万元,其他扶持项目0.65万元。 7.
7、大力宣传扶贫攻坚工作。先后有5篇信息在不同媒体上登载。
8、代表我县非贫困村迎接国家脱贫攻坚督巡组的督查,督查结果良好,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国检组的充分肯定。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政策知晓率难于提高
在柳河村建档立卡户中,从民族比例来看:朝鲜族37户,占建档立卡户的63%,人口57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62%;从年龄结构来看:70岁以上30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32%;60--70岁52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56%,60岁以上人口占建档立卡人口的88%;而60岁以下只占11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12%)。
由于高龄人口居多,再加上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年老多病,语言沟通困难,记忆力、理解能力差等原因,导致扶贫政策宣讲效果差,大多处在听完就忘,一问三不知的问题。
2、自主脱贫能力差
由于高龄人口偏多,大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无耕地,无收入来源,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也无法从事自主增收脱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