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图书馆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1: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图书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书馆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管理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情感管理知识管理文明管理能力管理人才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和新技术信息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今天,人民的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我们将在一个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广泛的需求,其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也不再只足以前简单的“藏书楼”。“书”与“读者”不再足是借与被借的单一借还关系,管理者与读者也不再是单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机械服务模式。以前图书馆界由于缺乏积极的关怀和理解以及人本理念引导,偏重于对学术研究和新技术产品的投入,以硬性管理手段的大众化服务为主,忽视了对人的理解、关心和尊重,没能充分调动广大读者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然,在图书馆实行人文管理呼唤“人性的回归”势在必行,也是与世界图书馆界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相接轨的。笔者认为注重人文管理主要从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情感管理,知识管理,文明管理,能力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着手,在图书馆形成和开辟“现代软性化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领域。图书馆将由传统技术与新的信息产业、新的理解服务相结合向着网络化、信息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

一、服务台主体与客体的参与自主管理

从人体原理的角度看,图书馆员工是图书馆荼的主体,员工的参与是图书馆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图书馆管理的根本目的,图书馆是带着公益性的“护身符”降临于世的,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图书馆的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前提充分调动主体与客体的参与管理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是关键,因而图书馆员工必须向所有“主人”提供服务,与世界管理模式接轨。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行为表现在服务过程中的开放原则、自由平等原则、互助互利原则以扩温馨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图书馆的一切馆藏和设施应都要向读者开放,要求图书馆树立“藏以致用”观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要求实施全开架服务方式,尽可能地延长开放时间,图书馆的一切决策都应向读者公开。公开接受读者对员工的监督和评价,形成读者的自主性管理。

(二)自由、平等原则。

自由、平等是国际合作的要求,也是国际上图书馆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自由与平等原则要求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实施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服务、无强制服务和无歧视服务,保证读者在图书馆得到自由平等的待遇和服务,实现服务的个性化、自主化和人性化管理模式。

(三)助人原则。

美国学者戴维斯指出:“不管使用的设备和信息系统多么复杂,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助人”。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主体服务于客体和满足客体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的助人理念,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工对读者的意识和态度上。实现“读者至上,微笑服务,读者为主,我们为仆,永远为你服务,满足各方位需求,是我们必尽的职责”的宗旨。

(四)温馨原则。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视觉反映是让所有服务机构在视觉感官上留下美好的印象,营造一种设施温馨,色彩温馨,人气温馨的家园读者休憩,停靠,在书海中遨游,让读者感觉像回到自己的家。

二、图书馆的情感管理

(一)馆员是图书馆实现人文关怀的表面层,对他们的素质要求高,无论思想和心理素质还是业务能力都要求层层上进,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具有无私甘为人梯的精神,达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境界。当然在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理解他们,对其工作价值赋予肯定,对其生活给予多的关怀,对其管理体制多注入赏识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其潜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要关心其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各尽其才,打开其心灵之窗,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做到工作得心应手,生活快乐无比,提高团队凝聚力。

(二)读者层面的情感管理。图书馆是公益性和社会机构,开放为的是读者。读者层面的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关系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所以“读者至上”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对读者要像对亲人,对朋友一样热情,做到人人平等,用换位思考,想读者之所想,做读者之所做,对读者实现人性化服务,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层次的递进,从“自我满足”到“寻求帮助的满足”再到“休闲、阅读、娱乐一体化的满足”从而体现『_图书馆自身服务体系的高效,优质和超值。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和方法,比如图书馆知识性组织,它强凋组织对知识连续不断在学习服务于汝者,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加丁和传递信息,实现科学现代化服务。当然知识管理最高价值的创新点在于将人本管理精髓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技术活力结合,融洽于以智力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这一新的形态之中。因此,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必须要求具备硬件和软件环境实现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从图书馆的单一手工服务到读者的自己阅读,使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来实现文化传播。形成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学习组织。

四、坚持道德,文明管理

在各种思想文化互动的当今世界,社会的变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影响。加上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对他们溺爱有加,使人类和谐社会要文明的存在。图书馆是公共服务机构以,更要求工作人员和读者多些文明少些争吵,一句好话暖人心。人是需要感情和友谊的,人人都坚持讲文明有礼貌,不论是同事还是读者我们都以朋友相待,互相关心,互相谅解形成一个融洽、协作的工作环境,大家心情好,带给别人的也是微笑和快乐。

五、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管理。人才管理

新世纪的图书馆,面临来自社会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冲击,面临转变职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必须要求具有一定素质,具有图书以信息情报专业知识训练以信息、计算机、通讯三位一体为核心教育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图书馆事业,推动其事业的发展。显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管理,人才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

(一)部室主任可以参加管理研究班,中、高级人员可以参加进修班和研讨班探讨理论问题,解决业务中的大问题,初级人员可以通过成人教育的形式参加培训,取得图书馆学或情报专业学历。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专题,专项工作技能的短训班,讲习班学习,或听讲坐等,制定措施和创造条件鼓励自学,鼓励学科知识单一的馆员积极参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以拓宽知识面,在图书馆举办学习班,统一发资料选定每月学习日进行自学,还可以定期分类组织去参观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吸取经验。

篇2

【论文摘要】绩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图书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将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管理过去”与“管理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措施。

图书馆绩效管理是馆长和馆员双方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的共识,并增强馆员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馆员能力的提高。

绩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管理已经或计划推行绩效管理。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图书馆管理实行绩效管理后,大多没有实现图书馆管理当初确定的绩效管理目标,这主要是由于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实施绩效管理之后,不仅没有解决图书馆管理绩效和馆员绩效的问题,反而还带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管理问题。所以,如何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图书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将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绩效评估和管理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其英文的含义与中文“绩效”的意义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中文的“绩效”表示的是成绩、效果,从字面上看,具有结果性的含义,但英文中的意义却内涵广泛,其主导的意义是执行、实行、行为、工作、表现、功绩、演出等,既具有结果性的含义,更具有过程性的意义。一般而言,我们更多的把英文的意思理解为具体的行为过程,以及这些行为所达到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绩效管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于过程,在于对行为的管理。这种对于过程和行为的管理,不仅体现在绩效目标的确定与沟通过程,体现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讨论与改进的过程,更加体现在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确定和过程管理中,通过对达成绩效的行为、过程和能力的管理,实现达成绩效结果的保证。而绩效考核的含义则相当局限,仅仅侧重于对绩效的评价,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如果仅仅实施和关注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如果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对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就容易使我们的关注点出现偏执的情况,也就非常容易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即关注过去与面向未来的问题。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2将“管理过去”与“管理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馆绩效的评估和反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最难以直面处理的环节,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的确定不难,绩效过程的管理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对每位馆员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是如何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如实反馈给馆员,是绩效反馈和沟通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使馆长和馆员最后都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因为害怕面对过去,所以也就无法面对将来。绩效管理是前瞻和发展的,要正确处理过去与未来的矛盾,仍然还是要正确理解结果和过程的关系问题。作为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为馆员主动服务、跟踪、监控、落实、指导、帮助、激励和沟通的管理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全方位的支撑服务和绩效辅导。如果做好了过程,也就无须害怕直面结果的沟通与馆员绩效状况不佳的现实。在做好日常的绩效过程辅导外,面向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处于关注过去与面向未来矛盾的中心,绩效沟通效果的好坏,体现在部门负责人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之中。绩效反馈与沟通应当符合人性的需求。在指出别人工作中的不足时,要先行表扬,赞扬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使别人信任地敞开心扉;然后,以面对事实的态度,诚恳地真情相待,不仅说明自身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也清楚明白地指出他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并帮助其制定改进计划;最后再用赞扬和鼓励来结束谈话,给人以希望和勇气。由此,馆长和馆员就能够分享绩效管理所带来的宝贵财富,在伴随着图书馆管理业绩不断提升的同时,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得以不断成长和提高。3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是一项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必须要首先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文化,将图书馆所提倡的战略重点、图书馆管理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在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绩效管理的战略问题由此就成了一个重要和复杂的问题。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仅仅关注和追求短期服务指标,追求短期服务的行为,会带来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长远发展和图书馆管理核心能力建设关注的不足,或者说没有充分的动力去做那些只有通过长久建设才能产出效果的事情,如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同样,仅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单一方面或矛盾的某个侧面,如馆藏、读者等,都可能会在整体上妨碍图书馆管理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而片面强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运作,也许会对面向读者的及时响应造成程序;仅仅强调面向读者的灵活性运作,也可能会使图书馆管理内部管理无序失控等。因此,必须用一种全面的、矛盾的、平衡的观点来代替任何具体的、短期的、单一的衡量尺度。我们可以借鉴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和诺顿教授创立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记分卡实质上是基于综合平衡的战略思想,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从创新学习、内部流程、外部市场和财务成果四个角度分别将企业管理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设置了相应的测评指标。那么图书馆管理平衡记分卡在保持对馆藏流通业绩关注的同时,清楚地向图书馆各个流通环节传达长期的馆藏流通业绩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对馆藏、读者、馆员等方面的投资来创造新的价值。借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确保实现年度馆藏流通业绩的同时,引导各个流通环节主动去思考未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致力于图书馆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长远建设,为图书馆的长期、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图书馆管理馆员和非管理馆员的绩效评估模型并不完全一样。作为管理馆员,人际促进行为是管理者职责的一部分,主动承担跨边界任务,促进各系部合作,应当成为管理馆员的自觉行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不能单纯追求量化、具体于岗位的指标,对于各系部合作、敬业精神、业务创新等要设置合理的权重和考核方式,促使馆员个人、各系部、读者、图书馆管理目标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图书馆绩效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既努力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又关注读者满意和各系部工作拓展;既注重提高目标业绩,又注重科学有效的过程行为管理;既注重考核馆员对图书馆的贡献,又立足于馆员的未来发展;既致力于提高图书馆的年度流通业绩,又注重图书馆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既促进馆员个人职务绩效不断提升,又能使读者、各系部和图书馆管理和谐发展。那么,绩效管理就真正能够达到提高馆员的绩效,并最终提高图书馆组织绩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阳.高校员工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J].交通高教研究,2003(3).

[2]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庄雷.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图书馆建设,2006(1).

篇3

【论文摘要】阐述了开架管理的优点以及开架阅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不仅取决于馆藏,而是要如何更大限度地利用馆藏,高利用率,为读者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在形式上,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在功能上,摒弃了旧的“重藏轻用”的观念,以“用”这主,把读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实行开架阅览则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向读者全面揭示馆藏文献的一种有效途径,开架阅览,它有别于传统的闭架服务,打破了被动服务的局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最大方便和最有效的借阅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书刊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它更符合广大读者的意愿和需求,开架阅览把主体———读者放在了首位。但是,开架阅览又容易发生一些违章行为,严重损坏了文献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了读者对文献的有效利用。因此,对读者违章行为和违章心理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探寻其产生的根源,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各种违章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摆在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开架阅览服务的优点

1.1具有直接性,开拓视野。读者直接接触图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浏览、比较其他同类的图书或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书籍,方便了读者阅读,扩大了阅览范围。

1.2开架借阅不用查目录,可以直接取阅。缩短了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读者与图书的亲和力。同时,由于读者直接面对图书,更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更多的潜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

1.3密切了读者与馆员的关系。开架借阅后,馆员从进库为读者找书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是为读者解决借阅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咨询服务和导读工作,改善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图书馆及馆员的理解与信赖。

2开架阅览中存在的问题

2.1错架与乱架现象严重。闭架图书的优势是架面整齐,序号排列正确,查找图书方便快捷,一目了然,而闭架图书的这些优势则刚好是开架图书的劣势。

一些读者在阅览过程中随意性很大,缺乏公共道德的约束意识,只图方便自己,不考虑影响别人,随意抽取,人走到哪里就放到哪里,使图书与其架位不符,这种随意性造成的错架率极大,给其他读者查找带来了不便。还有一些读者发现自己需要的图书,为达到自己随需随用的目的,故意将自己所需的图书藏在其他类图书之中,甚至藏在书架下,使其他读者不易找到。

2.2偷窃、损毁行为。目前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丢书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行为有:1)有个别读者利用开架阅览之机,趁工作人员不备,撕走书刊中的磁条,将书刊夹在衣服中带走。2)从窗户将书刊丢到馆外面,同伙在下面捡走。

2.3由于图书利用率和流通量的增加,图书的自然破损率也将随之加快。还有读者在阅览的书上写写画画,人为的增加了书刊的破损率。

2.4一些读者不顾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偷偷携带饮料、食品等进入阅览区,将饮料洒在书刊上,污损了图书。随手丢弃垃圾,污染了环境,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以上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

3针对开架阅览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加强制度建设.要做好开架阅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使开架阅览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我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条文具体,简单明了,便于实施。1)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行了书架专人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据各类图书借阅量的情况,按工作量将书架合理的分配到个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勤于巡查,保持图书排列整齐;定期清理书架,减少“乱架”现象;经常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责任制的实行,增强了馆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科学引导了读者的借阅行为,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览习惯。2)通过制度来约束读者的行为,一旦发现读者违章,就要视情节轻重根据章程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轻的要进行说服教育,让其作出检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违章严重、态度恶劣者除实行重罚外,还要在图书馆大门公布所在班级及本人名单,进行通报批评。这样既能教育其本人,也能给其他读者予以警示。

3.2加强对馆员的管理.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不断为馆员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条件。馆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钻研专业理论知识,高校图书馆馆员既要坚持服务第一,又要肩负教育学生的责任。

3.3加强对读者的管理.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工作力度,利用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向新生介绍有关图书排架及如何阅览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会利用图书馆。

3.4鼓励读者参与图书管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琐碎而具体,没有亲身的体会,读者一般是感受不到管理员的辛苦,馆员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脑力劳动,很多时候需要付出体力劳动,仅仅是保持书架的整齐就需要不少劳力。因此,让读者参与到图书的管理工作中来,聘请读者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充当临时管理员、保洁员,让读者走进管理工作,这不仅可以加强读者与管理员的沟通理解,减少读者与馆员间摩擦,读者与读者之间更容易相互沟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读者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以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度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

3.5及时对破损、残缺的图书进行修补。图书在频繁的下架、归架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破损非常严重,对破损图书,应及时发现并及时修补,以延长图书的使用寿命。

3.6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图书馆,要安装必要的防盗设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监控作用,开架书库及阅览室的窗户应加强改造,采取防盗措施。

总之,开架阅览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要不断地发展和充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方法和方式,将开架阅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使图书馆真正起到知识的导航作用。另应主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提供读者参与的平台,积极为图书馆与读者建立情感交流的桥梁,共同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使开架借阅服务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浅谈图书馆开架阅览服务与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6):25-26.

[2]刘玉兰.高职院校阅览室期刊“错乱”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2):125-126.

篇4

【论文摘要】教育部的第二次评估已经开始。各高校都以评估指标为标准,积极开展迎评工作,以评促建成为高校发展的动力.作为高校图书馆,在迎评促建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改变期以来形成的借借还还、坐等读者的被动式服务方式。利用更多的新技术充实自己,积极开展网络服务,上规模,上档次,以崭新的现代化图书馆运行模式,迎接教育部的评估。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提供学习场所的多种功能。学校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经费购置图书,更新设备,保证同学学习的需要,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图书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一个重要的部门。

教育部第二次教学评估已经开始,各高校都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表明了各高校以评估为动力,促进学校的建设,促进学校改革的态度。

图书馆是这次教学评估工作的必检单位,在评估文件中明确列出了对图书馆的检查内容及图书馆必须达到的具体指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技术的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的运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供读者学习参阅的信息源,已从单一的印刷文献,变成了电子多媒体技术。这让读者学习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现在的读者,到图书馆借印刷型图书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信息的人多了,出现了电子阅览室爆满的现象。对大学生作的调查也说明了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表1,可作如下分析,现在应届同学与往届同学课余用于学习的时间没有多大变化,课余去图书馆的时间也没有大的变化,平均约2小时,但单位时间内的内容有了显著地变化。现在的学生增加了到电子阅览室进行检索的事项,而且据了解有些同学上网的时间已超过了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面对新的变化,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认为电子阅览和学习是对立的,是以消遣和做游戏为主的事情,事实上有很多同学通过网上的专业网站,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查阅了很多图书馆借不到的书。可以说专业网站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成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助手。这都是印刷型图书不能替代的。

面对同学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的渴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新业务知识,学会用更多的方式帮助读者获取专业知识,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的第二次评估,对图书馆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在管理手段上要求实现现代化,对现有的电子设备不仅会使用,而且要有好的效果。在藏书量方面,要求图书馆按照学生人数成比例配备参考书,要求达到人均占有藏书80册的比例。新书购入量要求每年按人均4册的标准,并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素质达到一定的层次。

教育部的评估要求,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激励和鞭策,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思考,构建新的思路,提升图书馆的办馆规模,提高服务质量。

“以评促改”是评估工作20字方针中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工作的切入点,对照评估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改的基础是查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图书馆员要联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提高工作质量。

应该说经历过第一次教育部的评估后,对评估的操作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经验,为第二次评估打下了基础。但对照新的评估标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评估中加以改进。

关于图书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第一次评估时,图书馆的藏书量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学校为此加大投入购买图书,使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到了评估标准。但评估过后,老师和同学又提出图书的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书的专业性不强,专业书的副本量少等到问题。

图书馆认真采纳了这些意见,在购书的指导方针上作了调整。购书前主动与专业教师和课题组老师联系,征求老师的购书建议后再去购书;并请各院系老师一起到北京的大书店集中购书。这样做,使购入书的专业性和书的副本量方面,达到了老师同学的满意,这也是图书馆在主动工作方面做出的成绩。

加强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虽然图书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部分工作只是简单的借借还还,但如能从借还书中,及时了解读者的借阅倾向,知道读者需求书的库存情况,及时向采编部门反映读者的需求信息,工作会很有成就感的。早在20世纪初,现代教育先驱先生入指出:“图书馆和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员应以从事的神圣事业为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图书馆事业作出贡献。

为人师表,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图书馆员,也应在学生面前起好表帅作用。其实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指是很关注的。如果学生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得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把馆员的知识更新放在重要位置上,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业务开展的主力军,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更新,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在迎接评估之际,要积极组织馆员讨论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议题,鼓励馆员献计献策,对照评估标准找差距,全馆上下协调一致,迎接教育部的第二次评估。

参考文献

[1]陈玉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杜瑞军.中国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D].北京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41-49.

[3]王长青.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04-15.

[4]童华炜.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深入思考高教研究,2007-01-147.

篇5

【摘要题】理论纵横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W.Hegel,

1770~1831)指出,“哲学认识本质”[1]。哲学历来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本质的思想武器。图书馆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图书馆现象本质的把握自然也离不开哲学思维。为了认识和把握图书馆现象的本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们也进行了长期的图书馆哲学研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图书馆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期,形成了一股持续的“图书馆哲学研究热”。本文就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状况的综合述评。

1关于图书馆哲学研究的起源及其发展

是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提出“图书馆哲学”这一命题,这是一个很难考证的问题。张广钦认为,“图书馆哲学”这一提法至迟在1934年就出现,其根据是丹顿(J.PeriamDanton)于1934年就著有《呼唤图书馆哲学》一文[2]。据台湾胡述兆先生在《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一文介绍,阮冈纳赞于20世纪30年代就著有《图书馆分类哲学》一文[3]。据台湾沈宝环教授《在“图书馆哲学”的竹篱外徘徊》一文介绍,英国的包得菲(A.Broadfield)于1949年著有《图书馆哲学》(APhilosophyofLibrarianship)一书[4]。这说明,图书馆哲学研究至少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在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起源于何时,也是一个较难考证的问题。蒋永福认为,20世纪30年代杜定友等人的图书馆学思想中就包含有较明显的哲学思考的痕迹[5]。不过,从现在能查到的文献资料看,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还没有人明确提出“图书馆哲学”这一术语或提法。在我国大陆,1990年蒋永福在《黑龙江图书馆》发表《试论三种哲学形态的图书馆》一文[6],其副标题是“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一”,这可能是在大陆图书馆界最早提出“图书馆哲学”(libraryphilosophy)一词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鼎盛期,在这一时期里,较早对图书馆现象作哲学思考的人有刘迅、刘烈、陈一阳、庄义逊等人。刘迅于1982年著有《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关于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思考》一文[7];刘烈于1985年著有《论图书馆学的范畴体系》一文[8],陈一阳于1985年著有《关于图书馆学的哲学思考》一文[9],于1988年著有《关于图书馆学的范畴体系》一文[10];庄义逊于1985年著有《图书馆学的哲学研究述评》一文[11]。另外,卿家康、詹新文于1987年译有J·H·谢拉的《图书馆哲学》一文[12]。在这一时期,台湾的图书馆哲学研究也蓬勃发展,高锦雪教授于1985年就著有《图书馆哲学之研究》一书。令人遗憾的是,在上述研究者中,除高锦雪外,其余研究者无一是以图书馆哲学为自己主要研究领域的,因此他们的上述著文也都是“偶发之作”,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而且他们各自的图书馆哲学研究也都未能继续下去。

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图书馆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主要有蒋永福、何长青、吕斌、周文骏、周庆山、胡先媛、张广钦、刘君、马恒通、李明华、郑全太、王梅等。在这一时期,台湾的图书馆哲学研究持续呈活跃状态,沈宝环、赖鼎铭、高锦雪、梁君卿、卢荷生等著名学者的研究已达到了较专深的境界,其中,赖鼎铭教授的《图书馆学的哲学》(1993年印行)一书可谓是视角极其独特的,不可多得的名著[13]。在大陆,蒋永福和郑全太是以图书馆哲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两人的研究成果也最丰,而其余的研究者们似乎仍属于“偶尔一发”之列。值得一提的是,蒋永福先生从1990年起致力于图书馆哲学研究,一直持续至今,是目前我国大陆图书馆哲学研究领域持续研究时间最长、研究成果最多的研究者,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应该说他为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上述可知,我国的图书馆哲学研究,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正式起步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图书馆哲学”一词正式见诸有关文献。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发展时期,较之80年代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研究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研究成果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由此奠定了图书馆哲学研究在我国图书馆学领域中的显著地位。

2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概念

及其内涵

何长青认为,“图书馆哲学是运用哲学研究图书馆现象领域的一般(或本质)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图书馆学应用研究和图书馆实践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方法论”[14]。

张广钦认为,“图书馆哲学是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层面上展开评论的理性之学”,“图书馆哲学并不是很高深的玄学,而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者对待‘图书馆’的态度、理论表现形式”[15]。

周文骏指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本质规律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一方面是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另一方面也是哲学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所以可将其视为介于哲学和图书馆学之间的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层次”[16]。

黄宗忠认为,图书馆哲学也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在本质上是一回事[17]。

周庆山认为,图书馆哲学就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他在《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比图书馆学大而又能指导图书馆学的理论,事实上这里指的便是图书馆哲学”[18]。

吕斌和李国秋认为,“图书馆哲学”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图书馆事业的宗旨和目标,第二层含义是指图书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层含义是指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涉及到的哲学问题[19]。

蒋永福认为,图书馆哲学就是图书馆人深思图书馆现象时获得的一种思维深处的感悟与理解[20]。他在《图书馆哲学是什么》一文中又指出,“图书馆哲学就是专门揭示和解释图书馆现象本质的部门哲学”,“图书馆哲学是一种高屋建瓴式地把握图书馆现象本质的综合思维方式”,“所谓图书馆哲学,就是对图书馆现象的哲学关怀。这种哲学关怀,体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21]。

胡先嫒在《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哲学是把哲学的根本原理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活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它既要受到哲学的雨露浸润,又要取得图书馆实践的支撑,它处于哲学和思想学的中间层,研究的是图书馆活动及这一社会现象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探求的是图书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将哲学思想体现在图书馆学研究中”[22]。

李明华指出,“图书馆哲学是对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的认识,对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文化的高度提炼与升华,研究图书馆哲学实际上是对图书馆实践活动和图书馆学理论成果作出高度的抽象和系统的概括”[23]。

刘君、易长芸认为,“图书馆哲学是以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学科”[24]。

郑全太和孙淑文在《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图书馆价值观和图书馆学方法论”[25]。郑全太和石友荣在《试论作为实践哲学的图书馆哲学》一文中又指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流变不息的图书馆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理解、感悟和诠释”[26]。

另外,马恒通还专门著文论述了“图书馆学哲学”(philosophyoflibraryscience)问题。他指出,“图书馆学哲学是运用哲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图书馆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27]。刘君和易长芸认为,“与图书馆哲学相反,‘图书馆学的哲学’强调的是哲学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与图书馆哲学不同,图书馆学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哲学,落脚点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学”[28]。

由上述可知,目前人们对“图书馆哲学”概念的内涵的认识还很不一致。这说明图书馆哲学研究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还很不成熟。不过,从上述诸说法中我们还是能够梳理出一些异中之同的看法:(1)图书馆哲学是对图书馆现象进行哲学思维的产物;(2)图书馆哲学研究探讨的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本质问题,或者说,图书馆哲学是人们对图书馆现象的深层理解、感悟和诠释;(3)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方式,是一种价值观

和方法论。

3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性质,何长青认为,“图书馆哲学既是这些范畴的一门具体应用哲学或部门哲学学科,又是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29]。张广钦认为,“图书馆哲学并不是哲学的分支学科,而是具有浓烈图书馆学个性特征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的内容,是研究图书馆学高级理论形态的图书馆学研究方向”[30]。蒋永福指出,“图书馆哲学就是专门揭示和解释图书馆现象本质的部门哲学”,“图书馆哲学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图书馆现象所进行的反思性关怀,因而也可称之为图书馆科学的‘元理论’,……(它)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图书馆现象的本质,而一般不涉及或不直接描述图书馆现象中的个别环节或过程,具有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思辩性”[31]。郑全太认为,图书馆哲学属于具体的经验科学,属于图书馆理论思维科学[32];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精神科学,它在本质上具有实践哲学的性质[33];图书馆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所以它不可能达到自然科学理论那样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34]。王梅和李芸在《论图书馆哲学的人文内涵》一文中批评当前的图书馆哲学研究缺乏人文内涵,指出:“图书馆哲学,首先我们肯定一点的是,它是人学,图书馆学与哲学的关系本质上的联系,是人文的相通,那么,图书馆哲学就不应该在人文的竹篱外徘徊”[35]。其实,蒋永福早在1991年就批评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缺乏人性的问题,并呼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人性的复归[36]。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图书馆哲学性质的认识还有一些分歧,如图书馆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还是两者皆是?再如,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应用科学、实践哲学,而有的学者又认为图书馆哲学是理论科学、思辩科学,这两种看法相矛盾吗?等等。这些问题只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澄清。

关于图书馆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张广钦认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树立人文主义的图书馆学精神”[37]。蒋永福认为,“‘我是谁’,亦即图书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图书馆哲学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38]。周庆山也指出,“透过图书馆具体机构认识图书馆现象的本质,这正是图书馆哲学追求的目标”[39]。郑全太从“图书馆哲学在本质上是实践哲学”这一立论角度认为,图书馆哲学“所要解决的是来自图书馆实践中的有关什么是图书馆、图书馆的价值,什么是图书馆精神的问题”[40],“图书馆哲学作为实践哲学是以图书馆智慧(或称图书馆精神)为知识目标的”[41]。刘君和易长芸从哲学的功能推断图书馆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图书馆学与哲学的结合,充分发挥两门学科优势,通过对图书馆问题的哲学研究,揭示出对图书馆发展的规律性认识”[42]。周文骏教授也指出,“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种种问题,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没有正确地把握。而这种正确把握正是图书馆哲学的任务”[43]。可见,人们对图书馆哲学的任务或目的的看法较为一致,即图书馆哲学追寻的是图书馆现象中的本质问题。

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意义,周庆山指出,“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和学术境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图书馆员忽视理念和思想而偏倚于实务和技术,是与他们对图书馆认识上的机构化、实体化及操作具体化有一定关系的。这正是图书馆哲学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所在,即它可以让图书馆员充分意识到其工作的意义、目标、原则、合理性和整体价值取向”[44]。张广钦指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图书馆学理论的解释力;二是有助于增强图书馆人的理论观念[45]。郑全太和石友荣认为,图书馆哲学的功能价值在于用“图书馆智慧”指导图书馆实践,他们指出,“图书馆哲学并不是提供可操作性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在图书馆实践中直接应用,它要摆脱具体的事实和眼前的功利,与现实隔开一段距离,从而能够超越现实,以敏锐的理性的眼光去洞察、透视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实践进行哲学的判断,以它的理性的洞察力和规定性,形成对图书馆实践及其与人生实践、社会实践的关系的图书馆智慧,真正地用智慧参与到图书馆实践中去”[46]。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图书馆哲学的意义的认识大同小异,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哲学是观察图书馆现象的智慧之学,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观察图书馆现象的理论视野、价值观和方法论,能够为图书馆实践提供哲学指导。

4关于图书馆哲学的范畴体系和内容结构

4.1关于图书馆哲学的范畴体系

作为一种哲学层次的理论思维,图书馆哲学必须指导图书馆学建立自己的逻辑范畴体系。建立一种理论的逻辑范畴体系,主要是确定该理论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刘烈以“图书馆”为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并循着“图书馆——图书馆的矛盾——图书馆的规律”这样的逻辑顺序阐述了图书馆学的范畴体系[47]。陈一阳认为,图

书馆在本质上是“固化信息中心”,于是他以“固化信息”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图书馆学的10个基本范畴,依次是“固化信息”、“存储”、“分类”、“目录”、“资料”、“情报”、“检索”、“读者”、“图书馆员”、“图书馆”[48]。何长青则以“文献”为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认为“文献”是图书馆现象领域最简单、最抽象的元素形式,它包含着图书馆现象领域中的一切“矛盾胚芽”[49]。蒋永福一开始也认为“文献”是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50],后来他经过进一步的深思熟虑,改变了自己的这一观点,他根据“文献的实质是客观知识的载体”这一论断,认为“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人是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51]。从现在能查到的文献资料看,蒋永福可以说是在我国图书馆学界第一个完整地提出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的学者。因为在这之前人们讨论的范围局限在逻辑起点问题上,而基本没有涉及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问题。而且,他的“客观知识论”观点正符合当前图书情报学“知识化”的趋势。相反,目前主张“图书馆论”和“文献论”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4.2关于图书馆哲学的内容结构

周文骏教授在1996年指出,“我国至今还没有建成图书馆哲学的内容体系”[52]。正因如此,目前关于图书馆哲学的内容结构的讨论分歧也最大。台湾的高锦雪在《图书馆哲学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哲学之研究,应自图书馆史与图书馆思想史双方面着手”,她对自己著作的内容体系作了如下安排[53]:“图书馆的本质与功能之哲学观”、“图书馆教育之哲学观”、“图书馆选择之哲学观”、“分类与建筑之哲学观”、“参考服务之哲学观”。何长青设计的图书馆哲学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54]:(1)图书馆规律。包括图书馆现象的社会本质及功能、图书馆现象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矛盾关系。(2)图书馆认识规律。包括图书馆认识方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实践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变革的矛盾运动。(3)图书馆指导规律。即研究指导图书馆实践的各种辩证法问题。吕斌和李国秋则从图书馆哲学的本体论、图书馆哲学的认识论和图书馆哲学的方法论三方面展开了他们的研究内容[55]。张广钦根据图书馆学理论主要涉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事业发展理论和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理论,认为图书馆哲学的内容体系可划分为图书馆学哲学、图书馆事业哲学和图书馆业务哲学3个方面[56]。关于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内容,马恒通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57]:图书馆学发展规律、图书馆学研究规律和图书馆学的理论价值观。从以上关于图书馆哲学内容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图书馆哲学的研究内容如何界定问题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所以,如何科学界定图书馆哲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体系,将是今后图书馆哲学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过,在图书馆哲学研究内容及其体系整体确定之前(这将是一个漫长过程),对图书馆哲学的某些局部或个别问题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其实,一些学者早就做了这方面努力,如郑全太著有《略论图书馆评价的哲学范畴》、《图书馆学研究体系的哲学探析》等文[58~59],武三琳、金高尚著有《关于图书馆引入管理心理学的哲学思考》一文[60],李明杰著有《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一文[61],陈思玲著有《哲学范畴的图书馆价值论》一文[62],刘君君、周进良著有《关于读者管理的哲学思考》一文[63],等等。

5关于图书馆哲学的几个关系范畴

5.1关于哲学与图书馆哲学

图书馆哲学固然是哲学与图书馆学结合的产物。把图书馆哲学视为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部门哲学或专业哲学,应该说是无可置疑的事情。但有的人只把图书馆哲学视为哲学原理、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移植和应用,从而称图书馆哲学只是一种应用哲学,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识。这里,他们没有认识到部门哲学、专业哲学和应用哲学的区别。部门哲学、

专业哲学是对某一部门或专业领域问题进行哲学思维而产生的一种哲学门类,而应用哲学则是哲学原理、方法在某一领域中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哲学门类。可见,部门哲学、专业哲学和应用哲学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产生的哲学门类。图书馆哲学既是人们对图书馆现象进行哲学思维而产生的哲学门类,又是哲学原理和方法在图书馆学领域中应用而产生的哲学门类。所以图书馆哲学既是一种部门哲学或专业哲学,又是一种应用哲学。

5.2关于“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哲学”

“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都是哲学与图书馆学结合的产物。哲学和图书馆学的结合有两个方向:一是“哲学图书馆学”,即哲学原理和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二是“图书馆学哲学”,即对图书馆现象进行哲学思维。前一个方向形成的是“图书馆学哲学”,后一个方向形成的是“图书馆哲学”。也就是说,图书馆学哲学是以“图书馆学”(理论)为对象,而图书馆哲学则以“图书馆现象”为对象。而所谓“图书馆现象”又可包含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所以广义的“图书馆哲学”可包含“图书馆学哲学”。狭义的“图书馆哲学”是指抽掉“图书馆学哲学”内容的剩余部分内容。目前,在理论界存在混淆或不区分“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哲学”的现象,应引起注意。本文在上面介绍了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情况,就是从广义的“图书馆哲学”角度考虑的。

5.3关于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哲学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两者在涵义上是相同的。从两者的产生时间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肯定先于图书馆哲学研究,如果两者在涵义上相同,那么图书馆哲学研究就可说成是一种重复的或多余的研究。显然,现在的事实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图书馆学范畴,而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图书馆哲学的“研究资料”。也就是说,图书馆哲学的研究范围要比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宽泛,层次也高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对图书馆实践的一般性理论概括和总结,而图书馆哲学是对图书馆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抽象和批判的产物。

5.4关于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哲学就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这种判断恐怕很难被大多数人们所认同。到目前为止,关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问题众说纷纭,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够成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理论肯定是图书馆学之外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理论(如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因此,如果把图书馆哲学当做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就等于把图书馆哲学认定为图书馆学之外的一种理论。显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图书馆哲学当做图书馆学之外的一种理论。那么,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目前很难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看来这一问题也是以后图书馆哲学研究首先且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5,30,37,45,56张广钦.试论图书馆的哲学内涵.图书情报工作,2000(5)

3胡述兆.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台湾:图书与资讯学刊,1996(8)

4沈宝环.在“图书馆哲学”的竹篱外徘徊.图书馆论坛,1996(1)

5,21,31,38,51蒋永福.图书馆哲学是什么.图书情报工作,2001(10)

6蒋永福.试论三种哲学形态的图书馆——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一.黑龙江图书馆,1990(1)

7刘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关于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思考.情报科学,1982(1)

8,47刘烈.论图书馆学的范畴体系.四川图书馆学报,1995(1)

9陈一阳.关于图书馆学的哲学思考.广东社会科学,1985(2)

10,

48陈一阳.关于图书馆学的范畴体系.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1)

11庄义逊.图书馆学的哲学研究述评.见: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教学参考文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12[美]J·H·谢拉著;卿家康,詹新文译.图书馆哲学.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4)

13赖鼎铭.图书馆学的哲学.台北:文华出版社,1993

14,29,54何长青.图书馆哲学论纲.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4)

16,43,52周文骏.编后——我们研究些什么?见:周文骏,倪波.图书馆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17黄宗忠.浅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图书馆杂志,1999(1)

18,39,44周庆山.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19,55吕斌,李国秋.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图书与情报,1997(1)

20蒋永福.图书馆哲学散思.图书情报工作,1998(9)

22胡先嫒.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述评.图书馆学研究,1998(2)

23李明华.大众图书馆哲学探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2)

篇6

图书馆网站是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上宣传和展示自己的窗口。为了使图书馆的主页在其形象上具有个性,使读者便于识别,在图书馆网站设计时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必要的。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网站页面设计的视觉系统包括:网站标志、网站标准字、标准色、版面、专用字体等元素。网站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通过网页中各个元素传递给受众,网页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访问人数,影响到网站的生存。此引可见视觉识别系统是网站与受众沟通的桥梁,是网站吸引受众的因素之一,它突出地展示了网站的风格与特点。

1.1网站标识

网站标识是网站视觉识别系统里的核心内容,作为一款符号图形,其隐喻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性。现今国内高校图书馆多是将校徽图形进一步演变而产生的图书馆标识,且多是与图书的形象元素有关。国外高校则会采用一些范围更广的元素作为设计雏形,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这个人人皆知的元素。对于图书馆标识的设计笔者认为更应该紧扣文化、传承以及院校和图书馆的办学管理理念,既不应该死抓“书本”这个耳熟能详的元素,也不应该完全抛弃图书馆这个核心而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去追求一些形式美,毕竟在中国,儒雅、中庸这种儒家文化已经深入办学理念,过分的张扬与外露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外界争论。

1.2网站标准字、标准色、版面、专用字体

辅助标识的使用更进一步的加强其网站的可识别性。对于这些元素的使用,除了部分外联的论文数据库外,应该深入实施于网站内的每一个网页。在这一点上,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做得很差,因为其馆内图书目录数据库几乎都是外包与社会中各数据公司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时,公司、图书馆、校园网络中心三者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这就致使设计出的数据库页面与图书馆主页之间有着很多不相符,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的设计元素。这就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心理上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站的实用性。

2网站结构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对象性,这就可以得出读者在使用时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或者说什么样的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页为“馆情介绍”、“数字资源”、“读者服务”三大模块是各图书馆的对于网站结构上的共同认识。对国内排名靠前的28所大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其主页的大部分空间都被这三大主题下的若干二级栏目占据着。主页设有“本馆介绍”“、馆长致辞”“、历史沿革”“、部门介绍”“、规章制度”“、开放时间”等传统栏目的达19所(占67.19%),主页“服务项目(或服务指南)”栏目下由“借阅服务”“、教学与培训”“、代查代检”“、定题服务”“、课题查新”“、文献传递”“、新书通报”“、荐购图书”等排出长长队伍的达25所(占89.13%)。上述这些栏目的主要功能仅仅是用于介绍和展示图书馆本身,这些信息对于一个新的用户而言,的确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新生占大学在校生的比例毕竟有限,对于那些已经熟悉图书馆情况以及使用方法的用户而言,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了。目前,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网站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馆藏图书查询借阅与电子数据库查阅。因此,在进行网站设计时应该牢牢把握这两个模块,将其放在主页的醒目位置,而不是用更多的篇幅去介绍图书馆的自身情况。同时,作为图书馆本身应该对其办馆理念进行相对的调整,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其首要功效是服务于高校师生,应该充分考虑本校师生对其栏目设置和内容的需要。

3用户体验

现代设计的风格已经从纯功能性逐步走向了体验设计。产品在设计上越来越丰富、细化,体现一种人情味和个性。一方面要求产品功能齐全、高效,适于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认知精神需要。对于网站的设计,更应该注重用户体验的一面。

3.1视觉体验

对于一个网页,其中信息的传递几乎都是由视觉进行传递的,其中色彩、图形的使用至关重要。在色彩使用中应该尽量避免蓝色字体与白色背景的搭配以及中国传统的白底黑字的运用,这两种搭配在电子信息的浏览中就并不合理,长时间的凝视会造成使用者眼疲劳,信息的搜索能力下降。而图书馆的主要适用人群就是长时间进行文献资料查询的在校师生。同时一个页面中也不应该有超过三种的字体颜色,过多的字体颜色也会造成是使用的疲劳与信息的混淆。

3.2操作体验

习惯用法在网页设计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网页操作顺序应该照顾其使用者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图书检索的时候,人们的习惯是对书名进行检索,而部分图书馆的默认状态是对书刊号经行检索,这个设计就是不符合使用者习惯的,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确保每个链接都有效,对于国内高校的网站有这样子的通病,并不是每个人链接下面都是有效的内容,很多都是为了达到一种气势而制造的空链接,对于这种链接的使用,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使用者对网站的好感度,可能致使读者再也不会去浏览这方面的链接。

3.3交流体验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开通论坛与留言簿的很少,多数只是留有一个电子邮箱以作为和读者的互动工具,很多时候读者所发的关于图书馆使用问题的邮件并不能得到回复,使这个电子邮箱形同虚设。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简易的论坛与留言,并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管理维护,以更好地和读者经行互动。

4结束语

篇7

论文摘要:文明信息是人的生理上特有信息,其在人的生理上构件就是“文化基因”。信息的传递便产生了文献,文献产生后,人类倍加珍重文明信息的精神追求,这样,图书馆便形成了。本文主要通过对图书馆的形成,阐述了文明信息与图书馆的关系。

0引言

文明信息标明了人的人性生存,确立了人区别于一般自然的根本信息特征,标明了人所具有的信息属性。于是,古往今来的人类都倍加珍重文明信息。原始人从简单的会意发音和图形标记逐渐发展成为语言和文字,就是原始人倍加珍重文明信息发展的结果。语言文字是较为完备的文明信息符号形式,语言文字的形成,使人们的意识信息更加准确和丰富,人们的思维更加细致明了,人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人们的运筹和记事更加快捷,人们的社会生活得到进步。因而,语言文字的形成,使人类踏上了信息符号较为稳定的文明发展之路。伴随人类语言文字的更新、文明的发展,人们为了记事备忘,为了系统的向社会和后代传播文明信息,于是人们就创造了文献。从古文献发展到现代文献情况看,文献有两个显著特征:1.文献能用一定物质介质形式将文明信息进行跨时代地历史传播和多方位地社会传播。2.文献中的信息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碎繁琐的文明信息,而是在人们普遍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性、重要性的人或事及思想或技能的系统化的文明信息。

就此,我们根据以上文献的两个显著特征,可以给文献下一个定义: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物质介质形式为质料而专门表达出来的系统化文明信息。

1文明信息和文献继续发展。导出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文献产生后,人类倍加珍重文明信息的精神追求,慢慢走上了专门化社会发展的轨道。其社会中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撰写的着重思考的人群,由此,文献就被大量的撰写出来,这样,社会就自然需要专门收藏管理文献的行业,于是图书馆就产生了。

图书馆刚刚产生时,由于古代社会文献制作和传递技术的落后,文献在社会中的存在往往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无价之宝。所以,古代社会的人们对文献几乎都是倍加珍惜的收藏,这有就形成了古代社会图书馆重收藏、轻传播的典型特征。

2对图书馆各种物质存在分析及信息存在分析

从以上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实事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核心物质是文献,而馆舍和馆设备则只是图书馆的表体物质。

2.1图书馆功能确定根据文明信息特点,图书馆的首要社会功能也就是收集保管人类生活中一切已形成的文献,于是实际生活的一切表达重要的、典型的人或事及思想或技能的文明信息也就都有系统地集中到图书馆中来了。这样,图书馆第一位的社会功能就是有系统地集中社会生活中重要、典型的文明信息。这就是图书馆的表象功能。

2.2对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发展的分析前些年,图书馆学术界,有一种观念认为:随着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将越来越主要以使用互联网收集文献、获得信息,而图书馆中文献和信息的使用率将会越来越低,图书馆信息效率与互联网信息效率比较将会越来越低,最后将导致图书馆的消亡。

其实文献和信息不但可以在纸质图书的图书馆中存在,也能以电子数据形式在电子计算设备和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中存在。同时,其文献的基本物质依然都还是文明信息,所不同的只是在文献表象物质属性方面:一个是以纸张介质形式确定的纸质文献,从而也就构成纸质文献为质料根据的纸质图书馆;另一个则是以电子质料数据形式确定的电子数据文献,从而也就构成电子数据文献为质料根据的数字图书馆。

2.3这里我们讨论文明信息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问题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这就是文明信息与知识信息的关系问题。从人文信息的广扩领域讲,知识信息是属于人进取成功、实现价值的生存范畴,而文明信息则是人社会存在情理必需的生存范畴。明显,文明信息是它包含知识信息的。这里文明信息可以给人带来心安理得和生存的信心、勇气、力量、智慧和乐趣,因此它能使人的生存一直延续;而知识信息给人带来的则只是为达到某一生存目标的成功,其不一定能保证人的生存延续。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成功是不一定会使成功者心安理得的,有时还往往给成功者带来烦恼和不安,甚至危险,这就会使成功者又转回到原初文明信息中的道德理性领域,反省自身所获成功的文明性和文明水平,进而重新制定生存目标,并构成新的知识系统,以此向文明生存水平更高的成功方向迈进。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

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必然趋势,又是图书馆实践深入和理论提高的迫切需要,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认识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这为开创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正确引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应用的现实意义。

1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起步于80年代,逐步形成研究局面。正如北大教授吴慰慈发表的论文《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图书馆哲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关注。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哲学的内涵进行探讨,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哲学。从目前国内发表的有关图书馆哲学的论文来看,其理论体系的框架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应致力于探讨图书馆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综合与分化的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当前研究的任务和方向。图书馆哲学研究是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存在具有哲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精神是什么,图书馆哲学是什么,图书馆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图书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图书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图书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图书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图书馆的知识观、学习观、价值观、人文观、科学观、管理观和发展观等问题。这类问题与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与图书馆人的前途和命运都密切相关,需要我们去探究和解决,因此我们选题为图书馆哲学的问题研究。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的研究状况和问题。在我国图书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抽象概括,理解图书馆哲学概念及其内涵、明确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组织体系结构、把握相互关系、运用科学方法、合理逻辑论证,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

2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图书馆哲学方法论的组成部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上的障碍和矛盾,在认知主体头脑中的反应而形成的,具有未知性、导向性、系统性和建构性的特征。问题研究属于方法论范畴,是向往目标而进行的认知方式,其程序包括提出问题、假说生成、检验论证和应用发展。建立问题研究的运行机制,发挥其功能作用,达到建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的目标。

2.1问题研究的特征

问题研究具有未知性特征。图书馆哲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未知通往已知的道路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产生好奇心理和探究动力。问题是新知识的生长点,科学理论始于问题研究,其发展和完善在于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从未知达到已知,又从已知向往未知,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从而获得关于图书馆哲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理论。

问题研究具有导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它似触角伸向研究领域各个方面,探寻前进的方向、目标和道路,扩展研究的范围,进行有序性、相关性和连贯性的研究活动,具有导向和系统的功能作用。问题研究的进程是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又引导出相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展现出问题的问题的研究走向,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问题研究系统。

问题研究具有建构性特征。它把研究对象、经验事实、理论观念、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等各种要素进行协调组织,把理论与实践、思维与经验、认识与发展等各种关系进行相互联结,在问题研究中发挥具有组织功能的作用,形成一项主动建构的认知活动。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研究,采取观察判断、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反思评价、综合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获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2.2问题研究的程序和功能

我们设定问题研究的目标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设计程序为提出问题、假说生成、检验论证和应用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组织有序性、连贯协调性、互动促进性、整体优化性的运行机制,具有阶段性、周期性和循环优化性的功能作用。

提出问题:通过有目标地观察图书馆的现象,发现和提出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由此进行解析性思维,确立研究的主题,明确其核心概念。假说生成:根据科学原理和已知理论对问题的论题,进行假定性说明。开展理论陈述和逻辑推理活动,经过由抽象到具体、模糊到清晰、高层向低层进行分解、扩展和转化的过程,产生新的观念、理论和模型,是一项富有建构性的思维活动。检验论证:对提出的问题和生成的假说进行科学实践的检验和逻辑分析的验证过程。这需要搜集证据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获取分析结果,正确和准确地表述生成的观念、思想和理论,形成关于解决问题的科学结论,达到假说生成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应用发展:经过验证的假说,其合理性和真理性不断提高,上升为科学理论。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并且在应用中发展,以提高理论的高度、广度、精度和系统度,发挥建构和完善科学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问题研究设定的目标。

3图书馆哲学问题系统的研究

在图书馆哲学问题系统研究过程中,各个问题之间存在着时序性、层次性、从属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等关系。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提出和解决问题的顺序、途径和方法。我们设定问题研究的目标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确定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及其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主要研究图书馆哲学本体论、图书馆价值论和图书馆发展论等问题,它们相互独立、联系和作用,形成图书馆哲学理论的体系结构,其具体问题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内容。

3.1本体论问题

图书馆哲学本体论问题是关于图书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属于认识论范畴,这是关系到图书馆哲学命题自身成立的根本问题。我们认为图书馆哲学产生与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扩展的需要,存在密切的关系作用。图书馆哲学生成是这两种需要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书馆哲学的概念定义及其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及其研究内容等问题,是解决本体论根本问题的有效的途径。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图书馆哲学思想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意识反映,经过认识的飞跃、理论化、抽象化和系统化而逐步形成的。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分析我国图书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联系与图书馆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中,寻找我国图书馆哲学思想的源头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清其思想观念,发挥其时代价值,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从科学发展的观点看,科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形成既有层次又有交叉的科学体系。具体学科: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图书馆学等,是从哲学逐步分化出来的,为了解决本学科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它们上升层次与哲学联系和结合;同时,哲学也需要各具体学科提供成果促进自身发展,并且给予指导和关怀,出现学科分化和综合的发展态势,产生了部门哲学学科群,这是哲学和具体学科互动发展、共同需要的结果。图书馆哲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教育哲学和管理哲学等同属一类,都是哲学的部门哲学,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是各自具体学科及其含有哲学意义的问题。在科学体系的层次上,它们都低于哲学层次而高于各自具体学科的层次。在学科功能上,它们对各自的学科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发挥特有的应用作用,并在应用中自我发展和完善,同时为哲学母体的需要,直接地提供研究成果。图书馆哲学的产生是图书馆实践和理论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扩展的共同需要和互动促进的结果,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运用哲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在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学”和“问”的互动促进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知识,提高到哲学层面上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一系列图书馆观念,集合为图书馆观,它们有机地结合构成图书馆哲学的学问。我们定义图书馆哲学概念为“关于图书馆观的学问”,它是探索图书馆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图书馆认识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3.2价值论问题

图书馆价值论问题是关于图书馆物质价值、图书馆精神价值和图书馆人的价值关系作用的问题,它属于价值评价范畴。人和社会的需要和满意程度是评价图书馆价值的标准。图书馆价值论是图书馆物质、精神和图书馆人的价值转化及其图书馆整体价值生成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书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一种文化组织机构,它符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存在,必须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而发展。文化是图书馆根本属性,图书馆物质是图书馆文化内涵的物化形态,包括图书馆建筑、文献、设备、环境等要素,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基础,文献是其价值的核心要素,文献的知识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内涵的意识形态,它包括图书馆价值观、知识观、学习观、教育观、管理观、服务观、人文观、科学观和职业道德观等要素,体现图书馆哲学的思想观念,对图书馆物质基础建设和图书馆人的活动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价值作用,是图书馆价值的上层建筑,知识服务观是图书馆价值的核心观念。图书馆人是图书馆价值中最活跃的要素,在图书馆物质和精神之间发挥着中介的价值作用。图书馆人指具有图书馆相关的知识、技能、信念和品格的人,并能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从事图书馆实践和科学认知活动的主体。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研究中,发挥着图书馆物质和精神的价值转化和促进的中介作用,其价值具有潜在性特征,体现在开发组织文献知识和促进文献知识利用,转化为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中。同时,树立图书馆精神、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取向,体现个体与群体、图书馆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图书馆物质、图书馆人和图书馆精神相互关系作用的协调统一,形成图书馆价值转化运行机制,产生和提高图书馆整体的价值性,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图书馆价值论问题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3.3发展论问题

图书馆发展论是关于图书馆发展观、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图书馆发展论是根据图书馆过去和现在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状况,预见它的发展趋势和思考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图书馆发展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图书馆发展论的核心问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观是图书馆发展论的重要观念。坚持走中国特色图书馆发展道路,在提出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观念、明确目标,制定策略,逐步认识图书馆发展的规律性和正确方向,逐步建立图书馆发展的科学理论。

人和社会的需要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图书馆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的创新是图书馆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和主要动力。图书馆发展要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时代精神,保持健康发展的状态,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图书馆发展趋势表现在图书馆文献以藏为主的“书本主义”向以用为主的“人本主义”观念发展,局部范围开放向社会全面开放发展,加快步伐向合作协调化、资源共享化、法律保障化、服务平等化、管理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图书馆与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图书馆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关系问题,图书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问题,知识与载体形态发展变化的关系问题,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的关系问题,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图书馆发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树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观,做好可持续发展策略准备,以保证图书馆进入最佳的发展状态。

4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的意义

4.1理论意义

针对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研究的特征、设计程序、建立运行机制,发挥其建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问题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哲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获取科学认识、建构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

提出问题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案,取得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理解和把握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目标、性质、特征和内容,对其本体论、价值论和发展论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哲学原理、历史唯物观和科学发展观,论证图书馆哲学命题成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明确了图书馆哲学的概念定义及其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在问题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系列的概念、范畴、观念和理论,采取“抽想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图书馆哲学理论的体系结构,明确研究思路、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展现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