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教育扶贫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02 15:00: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篇1

 

1、开展入学教育。在3月1日下发电子邮件《关于开展开学教育及教育部网站《开学啦!》图解教育》,组织学校开展开学教育。8月30日下发通知,组织中小学上好2016年《开学第一课》,收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9月1日(星期四)20:00点播放的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精神,讲述故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各学校及时把《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及频道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让其在家与父母共同观看。从3月21日开始到3月31日对全县中小学辍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县共有辍学生246人,其中女童89人。九年级128人。4月16日制定《彰武县中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三年行动计划》;4月29日确定彰武县《阜新市教育扶贫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结对子名单》。

2、2016年5月5日召开学校章程建设推进会议,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学校章程建设工作。5月17日召开学校章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审核小组工作会议。在7月5日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2016年中小学暑假工作安排的通知》(彰教字[2016]40号)别对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9月1日县教育局又专门下发了通知,对各学校的章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30日县教育局再次召开学校章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审核小组工作会议,研究章程审核阶段的具体工作标准、程序,同时,要求各股室对待学校章程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在具体工作中,股室负责人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从10月8日到11月初对各学校的章程进行集中审核,抽调党办、人事、计财、安全各1人,普教2人负责部门方面业务内容审核,以学校为单位形成审核材料, 11月2日县教育局把审核后的《学校章程建设指导意见》、《学校章程审核意见表》及审核后的《章程》分别返回给各学校。11月份,各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的《学校章程建设指导意见》以及审核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次修改。在12月6日县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在寒假前召开学校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学校章程》,要求学校同县教育局工会请示,召开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后的《学校章程》上报县教育局备案。

3、把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下发到全县中小学。5月17日深入彰武县实验小学、彰武县第二初级中学、冯家九年制学校、章古台九年制学校检查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9月份把市教育局的《关于部分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抽查结果的通报》下发到全县中小学。5月25日参加市教育局学籍工作会议,开展清理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学籍工作,9月份为新生注册电子化学籍,建立纸质学籍。

4、为提高在校学生自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促进校园安全和在校学生人身安全,2016年9月,县人民检察院与教育局联合组织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文件下发全县各学校,11月23日在县电影院举办“彰武县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启动仪式”。11月16日彰武县中小学代表队在市教育局参加法制知识竞赛,并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12月份组织评选、推荐县、市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班级。

5、加强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管理工作,5月5日县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彰教字[2016]17号文件,对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严格按照各学校当前学籍人数征订教材。9月1日开学后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教材的发放情况进行审核,调整差别,调配保证学生免费教材的使用。在9月末回收学校多余教材,2016年仅小学一年级教材多余121套。

6、5月15日召开2016年中考招生工作会议、保送生工作会议、普教单独毕业学生考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共强调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2016年中考报名工作;二是2016年计算机网上评卷考生考前培训工作;三是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四是2016年保送生报名工作;五是2016年普教单独毕业学生考试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印发彰武县2016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彰教字[2016]27号)、《关于印发2016年阜新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彰武县高级中学保送生录取办法的通知》(彰教字[2016] 29号)。阜新市三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彰武县招收保送生5人,其中:阜新市高级中学2人,阜新市实验中学2人,阜新市海州高中1人,保送生不占定向指标。彰武县高级中学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保送生50人。2016年初升高考生报名2021人。录取工作实行考前录取保送生;在统一中考后提前批次录取跨地区辽宁省优质高中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彰武县高中考生;第二批次录取彰武县一般高中考生。2016年报考志愿共15所学校,其中阜新市直属3所及沈阳经济区其它三个市7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面向彰武县共招收45名公费生(含有5名保送生)。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1510人。其中,彰武县高级中学招生1050人(含50名保送生),分数线为370.45分;二高中招生360人;蒙高中招生100人。彰武县职教中心招生400人。2016年中考总分为505分。7月7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在480分以上考生有31名。5月21、22日单独毕业考生统一时间考试。2016年普教单独毕业考生共涉及14所学校548人。

7、9月份开学后,开展中小学生、教学班级统计,初中毕业生去向统计,留守儿童档案完善、充实,留守儿童统计等工作。通过学校的工作计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严格审查学校课程开设情况,特别是地方课程的开设情况。

8、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①典型示范,引领课改。

继续以实验点校为引领,骨干学校为辐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彰武县第三初级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小学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点校中的先进典型,学校各有特色。

彰武县三中是首批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是辽宁省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阜新市课改示范校实验点校,是阜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成员单位。今年5月20日成功举办了名优教师走进课改示范校研修活动。

彰武县实验小学今年申报辽宁省课改示范校,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教师到阜蒙县实验小学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习先进做法。11月9日成功举办了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在教育精准扶贫活动中,同帮扶农村学校结对子,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传送到农村学校,帮助农村学校培训教师。

彰武县第二小学深入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去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路第二小学学习考察,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②开展“三名工程”,推动课改。

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2016年3月15日,全县有29名教师入选阜新市“教师教育工程”名优教师评选结果,其中模范教师1人,名师6人,学科带头人14人,优秀班主任8人。彰武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长温国忠入选辽宁省名校长。彰武县名校评选活动正在开展中。

在实践中通过校长岗位交流、教师支教等形式,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农村学校,全面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开展。

篇2

关键词:主题教育月;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26-03

一、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特殊性

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有其特殊的一面,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目标具有具体的指向性,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面临更多的限制线,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一般来说,他们在入校学习之前或入校之时,均已与当地教育局签署协议,由政府出资免费培养,学生学习期满毕业后,根据协议规定回原籍地农村小学任教。

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与高中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区别在于学生入学年龄小,心智不成熟,部分学生在选择接受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时候比较盲目,导致入校后呈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另外,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可塑性强。初招的学生入校大多为14、15岁,正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年龄段,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以后工作中需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将工作做好,并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学习和演练中培养职业情操,提升职业理念。

二、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情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情谊,笔者曾对所工作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1318名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职业情谊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点。

1.学生入学动机多样化,接受免费师范教育成因复杂。我省推行初招起点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旨在通过培养优秀的农村一线小学教师,继而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为了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这一培养模式提出了“免费”、“解决就业”等优惠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决定学生选择接受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主要决定者是学生的父母、亲人,比例占到了51.53%,其次是学生本人,所占比例43.17%。对于吸引学生接受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具体原因,37.86%学生认为免费教育,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4.89%学生认为跃过高中阶段直接读本科不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只需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且学制缩短一年;21.47%学生认为是因为就业有保障,而仅有15.78%学生是因为立志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事业而选择接受六年免费师范教育。

2.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自我效能感比较差。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觉知或信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西蒙和班杜拉纷纷表示,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学生自己设定和实现学业目标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职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职业的承诺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于“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专业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吗”这一问题,分别有31.49%、55.24%、10.54%和2.73%学生选择“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选项。而对于是否能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以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37.41%的学生表示不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目标实现能力方面的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信念。

3.学生对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政策理解不足。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于经济考虑。这使得有部分学生在心底里滋生了一种自卑情绪,认为“过来读书的都是家里条件差的”“我爸爸妈妈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念书,如果家里经济情况好点,我是不会过来的”“本来是成绩很好才能考上,但毕业了必须回乡下教书,到时候别人会笑话我的”……(引号中内容均摘自对部分同学进行补充访谈时获取的信息)。总的来说,将“择优政策”理解为“扶贫政策”,将“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公平服务”理解为“先占政策的便宜,再被迫赶回农村教书”,学生对于政策的不理解,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情谊的发展。

三、以“主题教育月”为阵地,培养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感

所谓“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相一致。2009年,《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教育部曾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8%的教师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从侧面说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不高。教师作为一个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己任的特殊职业,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甚至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如今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比较低是一个事实,尤其是农村教师。农村教师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其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影响着农村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1.紧扣一条主线,明确指导思想。所谓“主题教育活动”即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类型活动。它把学生视为行为的发动者、主动者,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的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每一月份均需围绕主题有侧重地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并做好工作总结,最终构建有重点、有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体系。“主题教育”的主题涉及内容应尽可能广泛而全面。从理想到纪律,从责任到使命,内容体系应该涵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工程要求的各个领域。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每月突出主题,年度系统整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基本原则;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自己的职业理念。

2.抓好两支队伍,夯实组织基础。“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开展,重在引导,贵在落实,要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大要素,其中,教师中的关键在于学工系统工作人员,学生中的关键在于学生干部。第一,学工系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学院层面学工人员负责全盘把握,系部层面工作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就具体落实而言,系部层面学工系统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工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始,应该向全体学工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发放学期“主题教育月”活动计划,明确每个月份的学生工作主题,并要求各位老师认真落实。各月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划、有成效,并将“主题教育月”开展情况纳入对各位老师和各班级进行评比和奖惩的考核体系。第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主题教育月”各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安排部署和直接参与。根据学院统一部署和系部学生工作实际,一般来说,系部均设立了学生团委和学生会,各班级设立了相应的团支部和班委。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可以考虑由学工队伍中的职业引导和就业管理专干在学生中选拔和培训部分干部,专门负责“主题教育月”活动的相关工作。

3.依托三个载体,增强工作实效。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需要紧密贴近学生生活与身心的实际,更需要抓方式、抓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让学生领会月教育主题。第二,课外活动载体。校园课外活动的发起者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组织和班级,通过校园活动的展开,高密度、高强度地宣传月教育主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三,社会实践载体。通过与月教育主题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了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了解优秀农村小学教师;走进农村小学、走进农村小学学生。除了充分利用这三大载体,还应当做到:每一个月份都要重温上月主题、主抓本月主题、过渡下月主题,确保思想指导不断线、社会实践不断线、职业引领不断线。

参考文献:

[1]朱俊,石学云,刘芳,王亚宁.公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2]刘屹.公费师范生视角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优势与不足[J].教育前沿,2009,(3).

[3]路正社.公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如何使公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108-112.

[4]白显良,王华敏.加强公费教育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篇3

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旨在提升我省 “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支教计划的实施,有效地加快了受援地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推动“三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统筹部署,及时行动:让支教计划落地“三区”

2014年3月,到“三区”去支教的集结号在陇原大地吹响。全省范围内遴选出的1400名支教教师,有1348人踏上“三区”支教之路,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酒钢三中历史教师杨国庆是嘉峪关市选派到岷县一中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期间,他努力把酒钢三中行之有效的历史学科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新高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把酒钢三中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三备考等方面的做法介绍给岷县一中的同仁。

在谈到支教工作的意义时,杨国庆说:“支教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契机,支教的经历赐予了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前进的不竭动力。”

而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邰阿琪老师对支教工作有着更深的体会。

碌曲县藏族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语教学为主和寄宿制为主的完全民族中学。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来到这里后,邰老师遇到了不懂藏语、环境陌生、住宿条件有限等问题。“在这一切陌生的环境下,我及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把学校当成自己这里的家,安心从教,开始了工作的新篇章。”

为了记住藏族学生的名字,她反复记、反复写,并在上课时点名记忆;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她从简单的对话练习入手,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汉语来回答问题,“一年下来,大多数学生都敢于尝试用汉语来造句,敢于在课后与老师用汉语来交流。”

“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邰阿琪说,“虽然来的时间短暂,却留下了太多的感动,离别时,那串串的泪珠仍留在我的脑海,我知道我们彼此有太多的不舍。”

“三区”大地上,像杨国庆和邰阿琪这样踏踏实实支教、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踊跃争当班主任、超量代课、积极承担教研工作任务……

1348名教师犹如1348颗棋子,盘活了全省“三区”支教这盘棋。在为期一年的支教中,他们通过示范带动、听评指导、参与管理、结对帮扶、研讨交流等方式,扎实开展支教工作,为受援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为所在学校和受援学校之间搭建起了良好的交流桥梁,使教师之间的帮助活动延伸为学校间,乃至县(区)之间的帮扶交流,极大地扩展丰富了支教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三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据统计,2014年全省选派支教的1348名教师中,学前教育102人,小学教育726人,初中教育334人,高中教育139人,中职教育47人。

“‘三区’支教工作是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三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系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在201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这样说道。

制定政策,提供保障:让支教教师舒心从教

“自‘三区’支教工作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从‘三区’受援县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实际出发,由受援县提出需求,结合派出地学校教师专业特长,认真选拔品质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开展支教工作,有力保障了支教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旦智塔说。

作为对口支援陇南市的兰州市,2014年,选派了9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陇南市支教。市上对“三区”支教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将支教工作列入对县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明确支教与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教师培训学分、绩效工资等挂钩。

为了提高市内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兰州市教育局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及教育信息网、OA办公系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宣传“三区”支教的政策与举措,并与“三区”对口接收单位多次联系,共同策划方案,做到整个支教工作早起步、更周密、多形式、广覆盖地开展。

此外,兰州市还积极实施“千进八百互动”计划,组织金城名校、金城名师工作室、金城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支教教师选派与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做强人才“后备库”。

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广河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为做好支教工作,广河县出台了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督促检查,将全学年4次全面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采取定期汇报制度,及时了解支教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妥善处理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与时同时,广河县还最大限度地为支教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解除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县教育局要求各受援学校为支教教师安排单独的宿舍,在支教教师宿舍内配备电视机及电脑,针对外地教师对本地餐饮不习惯的实际,广河县受援学校专门给支教教师购置全套炊具,并按时免费提供清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在支教过程中,每逢节假日,教育局会组织人员赴各受援学校对支教教师进行慰问。

与广河县一样,兰州市等一些支援地教育部门和受援地教育部门也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支教教师对支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三区”支教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实效。

为确保“三区”支教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省给在“三区”支教的教师提供了多项政策保障:保留人事关系、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补助;支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选派方、受援方及支教教师本人三方签订工作协议……

一些市州也作出规定,“选派教师的支教经历视同到农村的工作经历,凡参加支教活动的教师及校(园)长在职称评聘、岗位认定方面优先考虑,在评优选先方面优先考虑”。

在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时,我省充分考虑到受援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到高海拔和灾区支教教师的补助标准。例如,“跨市(州)在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和受灾地区(如岷县、漳县)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安排;其他跨市(州)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2.5万元标准安排。”

汇聚经验,明确方向:让支教之路走得更远

通过甘肃教育人的不懈努力,2014年,我省“三区”支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教教师到岗率达96.3%;与此同时,2015年支教教师的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三区”支教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为受援学校带去了不少鲜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支援“三区”薄弱学校,大力发展“三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我省‘三区’支教工作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个别地区和学校对‘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宣传不够;一些教师因受援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要在受援学校支教一年,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不愿参加支教活动……”旦智塔指出,在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基层认识不足,受援地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等问题;在选派教师方面,还存在选派教师专业、学段难对应,选派骨干教师难度大等问题;在支教安置方面,还存在支教需求和支教安置之间矛盾较多,对支教教师管理松散和使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推动“三区”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