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个人护理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3-03-02 14:59: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个人护理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人护理调研报告

篇1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是直属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的医疗机构,按照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沪编〔2013〕440号)文件,本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妇幼保健工作指导、质量控制、业务培训、信息管理、科学研究和妇幼保健示范服务等职能。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文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以下编制内人员: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1、孕产保健医师                  6名

2、妇女保健医师                  4名

3、儿童保健医师                  5名

4、护师                          1名

二、招聘对象与条件:

1、孕产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孕产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产科质量管理(如:产前诊断(筛查)、妊娠风险管理、危重孕产妇管理等)与孕产妇保健管理,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孕产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孕产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熟悉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妇幼保健相关领域,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孕产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妇女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妇女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如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妇科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妇女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妇女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具备妇幼保健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情况以及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妇女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儿童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儿童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儿科质量管理(如:危重新生儿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童管理、特殊儿童健康管理)与儿童保健管理(如:托幼和散居儿童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儿童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儿童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儿科临床或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能承担儿童保健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有儿童保健相关门诊工作经验,具有听力、视力临床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护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示范门诊护理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母乳喂养门诊的咨询指导。

(2)负责全市孕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师资培训、示范点创建等。

(3)参与重点学科及项目课题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4)负责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及推广护理新技术。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护理学相关专业,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具备护师执业证书,主管护师职称,妇产科临床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达10年以上,并能承担护理行政、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三级医疗机构从事母乳喂养门诊指导与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文笔良好,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有承担过科研项目及撰写专著经验者优先。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

根据市人社局相关规定,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有效期内), 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22日。本次报名采取邮件报名方式,请将报名表、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及其他资格证书等电子版应聘材料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名称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22日。

(二)资格审查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人事根据收到的报名资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中心回复的考试通知。

(三)笔试

通过简历筛选,根据招聘职数,按照一定比例,择优确定笔试人员。通用型岗位必须参加2017年度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笔试由单位组织或委托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等有关单位或部门组织,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笔试分数由高到低按1:3比例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四)面试

面试内容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可采取答辩、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笔试与面试的总测评分,确定拟录用人员。

(五)身体检查

按照笔试、面试成绩4:6比例,计算出总成绩,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初步拟聘人员进入体检。根据招聘职数,按1:1比例确定拟聘人员参加中心组织的体检。

(六)考察

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等。

(七)拟聘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测评、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进行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核准备案后再行录用手续。公示如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四、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

上述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许老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32576339

篇2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一)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xx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康养产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此,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产业子领域专项政策,督促政策落实、落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指导地方结合实际进行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设立国家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鼓励自然环境优渥地区先行先试;以医疗资源为保障、以规范标准为基础,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融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新标准。

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在民革中央看来,医养结合就是最大的突破口。建议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发展护理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将养老机构所设医疗部门提供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远程医疗、委托管理、健康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

人才是康养事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民革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康养产业亟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此,民革中央建议国家重视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康养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此外,民革中央还建议设立国家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赋予实验区一些先行先试的相关政策,形成以区内优势产品和服务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为实现康养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39号)等文件精神,调查了解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医养结合)情况,积极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新模式,20xx年7月21日-23日,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干部保健局局长兰青为组长的调研组深入无锡市社区、养老和医疗机构,走访考察了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朗高护理院、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市康复医院和同仁康复医院,并召开医养结合工作座谈会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无锡市开展医养结合基本情况

无锡市是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试点重点联系城市。近年来,该市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xx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50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092家,护理院11家,康复专科医疗机构7家,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8家,每千老人养老床位39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无锡市将养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超前谋划,统筹推进。近五年,仅市、区、街道三级财政资金投入就超过20亿元。20xx年,制定《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提出到20xx年市区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5%,江阴、宜兴等农村地区不低于55%,2020年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大幅度提高,在社区形成融老年活动、照料、护理、老年健康的十分钟服务圈。20xx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更加突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建设。20xx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医养融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将养医融合、医疗服务、医保定点等养老服务中涉医服务的具体事项作了规定,形成了医养结合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优化服务内容。医养结合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无锡市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不断优化,逐步完善。20xx年,在市级层面上,选择滨湖区朗高养老院开展内设老年护理院及医保定点试点工作。20xx年,开放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门诊医保定点政策。20xx年,又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住院医保定点政策作了具体规定,对符合要求的,不设门槛、数量,一律纳入住院医保定点范围。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该市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内容,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提倡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规范开展老年常见慢性病诊治,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康复需求,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

三是落实激励措施,加强政策引导。无锡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住院定点的机构,优先纳入门诊定点医保范围。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接收护理型老人等实施专项补贴和运作补贴。其中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接收全护理、半护理老人,按实住老人床位数,分别给予每月180元、120元运行补贴。对收住进市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分别给予老人家庭每月每人1425元、1200元补贴。卫生计生部门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畅通设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医养融合信息化建设。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工作,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健康养老,更好地促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

二、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医养结合服务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服务方式。从医疗与养老服务关系看,医养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本质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目前全省各地医养结合类型和路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一是医养整合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一种是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另一种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建设护理院。该种模式打破医养封闭分割,老年患者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转为养老院休养状态,形成一体化服务。无锡朗高护理院将服务区域分为病理区、护理区和养老区3个功能区,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理疗等服务。

二是医养联盟模式,即由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互利共赢。以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等为代表,这个三个养老机构都和医疗机构紧邻,他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提供预约挂号、会诊等专业技术指导,并开辟转诊绿色通道,护理院提供病后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实行无缝对接。

三是医养协作模式,即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实现居家式生活照料服务与专业化的医护服务有机结合,筑起一所没有围墙的医养结合模式。我省各地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为目标人群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

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各地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待研究解决。一是在服务政策方面。康复养老不等同于医疗,入住者多是以慢性病和老年病为多,收费相对低廉,直接经济效益低,在政府投入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创办热情不高。而目前,多数养老机构所属的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无法取得首诊资格,也无能力与医疗机构相对接。而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二是在医保政策方面。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即治病的医保钱不能转为养老钱。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康复期较长的老年患者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或采取各种方式压床。无锡市具备医疗条件的28家养老机构中仅有8家实行了住院医保定点,即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能够就医,也无法享受医保报销。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养老护理员工作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此外,我们调研中也发现,不同部门对医养结合工作在认识上还不完全统一,存在不同程度的部门本位主义。

三、推进医养结合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推进医养结合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然要求。国家已经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发展服务业,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优先方向。省委省政府坚持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相结合,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高度叠加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实施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等已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已具备互联互通、统筹推进的条件,这些都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医养结合工作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推进医养结合,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一是要明确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这是难点,也是重点,涉及到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和路径的选择,也牵涉到医保政策的确定。 医养结合机构主要针对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老年人,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与老年慢病和恶性疾病患者的重合部分,其服务特征是治疗时间长,医疗技术含量偏低,生活照料等劳务费用比重较大。服务的内容以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为重点。而普通老年慢病中的生活自理老人,可以通过医院门诊解决医疗康复问题。处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老人,由于治疗时间短、技术含量高、药品和检查费用比重大等原因,应采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方式解决。对于健康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中的未患病人群,由于无治疗项目,养老仍应以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建议率先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确定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类型。

二是要确定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针对不同的养老服务形式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的有机对接。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发展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在科学界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前提下,以整合和利用现有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以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家庭病床、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为基础,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议委托等多种合作,合理引导养老机构、养老居住社区建设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医疗机构,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推进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集团化发展道路,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

三是要优化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融合的文件精神,统筹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多方资源,破解制度藩篱。要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指导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环节的合作,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要理清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的责任界限,在规范医保资金监督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方式,将养老护理费用适度纳入医保范围,切实解决部分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人经济负担较重的实际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看得起病、养得起老。建议积极推广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保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设计开发适应医养结合需要的商业护理保险,健全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种人身保险险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各级政府应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给予税费优惠政策。此外,要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等。

篇3

学校调研报告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得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得成绩和存在得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得指示,二零零四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5、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得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35岁以下2、3个人;12班级音乐教师专职只一人,小学美术12个班级居然无一人。体育专职也只一人。造成学科之间不平衡,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

2、办学条件差:

教学用房不齐不足,没有专门美术室,没有专门家委会活动用房;雨天无法上体育课,多媒体教室只一个,如果各学科同时使用便无法进行,学前班扩班无教室,也无英语角等用房,艺术表演场地没有等一系列用房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均衡配备得行政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得力度,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必要得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另外是加强与教材出版部门得网上协调,有条件组织专家培训到县(与“323”师训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得编写意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再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可建议更为贴近农村学校实际,研究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减轻教师过重得教学负担,以提高教学效率。

2、建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门)应尽快协助建立一个与课改相适应得教育教学评价机构。

篇4

关键词:森林公园 救援支持 足迹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07-03

1 项目背景

1.1 远足意外发生的情况

到森林(郊野)公园远足是有益身心的活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人追捧。但每年都发生游客失踪、伤亡意外,据深圳市登山协会有关统计显示,深圳每年用于户外救援经费达300~500万元。2010年12月1日,发生在该市马峦山郊野公园的10名山友迷路被困,出动百余警力救援的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对户外运动风险问题的关注。据中国紧急救援联盟《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指出,2010年度记录的户外事故中,陕西40起,遇难15人;北京33起,遇难4人。在事故原因的统计中迷路是主因,占总的事故51.6%以上。而迷路的原因是对户外知识缺乏,准备不充分。2011年度,搜集到的中国户外安全事故共492起,与2010年度的182起相比大幅增长。其中,山东、北京、浙江三省市的事故数量排在前三名。国外方面,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统计,1992年―2007年,在NPS管辖的公园内,共发生78 488起应急救援事件。其中2 659人死亡,24 288人导致病伤。平均每天发生11.2起,每次救援行动花费895美元。因此,行之有效的森林(郊野)公园救援服务不容忽视,构建用于救援的信息化辅助系统势在必行,这种信息化救援系统,是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

1.2 国内有关救援信息化系统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救援体系,不断有新发展。例如任学慧[7]提出了以4S技术与TIS集成构建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具备旅游环境和事故安全预警、应急事故处理决策及应急救援网络组织互动等功能,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可视化、智能化。司夏萌(2007)提出了采用3G视频流媒体、GIS(地理信息系统)和MAS(多系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封闭(或半封闭)的运行环境所带来的救援空间狭小、事故地点内部环境情况复杂、现场状况难以反馈、救援不易深入等特殊问题,对救援部门进行合理分工,设计救援的详细流程,提出了适合轨道交通的救援方案及其实施方。李希建提出了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煤矿灾害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以GIS与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和GIS软件建立了可视化的煤矿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在森林(郊野)公园的救援信息化系统方面,2012年1月份由香港通讯业联会(CAHK)主办,渔农自然护理署、民安队等机构支持,中国移动、数码通、宽频无限、新世界传动网等通讯商参与构建了“远足短讯留踪服务”系统,用于远足救援信息化服务。内地还尚未有针对远足者救援专项信息化系统,大部分仅针对森林消防、野生动植物保护。

2 系统原理

2.1 移动网络及QR码应用现况

根据调研机构IDC《中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2年第二季度)》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约为8 600万部,同比增长率10.4%。其中智能手机对比上一季度增长25.6%,占整体手机市场51.3%,首次超过功能手机。而3G通讯网络的覆盖率方面,CDMA2000已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20000多个乡镇。WCDMA到2010年上半年,网络将覆盖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TD-SCDMA目前覆盖238个地级城市,预计将增加覆盖330个城市。智能手机与3G网的普及,使得各种应用日益广泛、成熟,QR码的应用便是其一。

QR码是二维条码的一种,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已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QR码可储存更多资料(其中数字7089字节、字母4296字节)。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有QR码阅读工具即可解码。因此,利用这些平台构建本项目,在应用上有创新性。

2.2 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项目借助安卓系统智能手机、QR码及3G通讯网络的普及,构建远足者游览足迹记录及救援支持系统。远足者利用安装了QR码阅读工具的智能手机,读取在森林公园入口处标识牌上的QR码2(或事先在网站上下载),将客户端3安装到手机上。安装完并将个人信息填报好后,系统初始化完毕。

前往森林公园前运行客户端,开启3G通讯网、GPS端口,数分钟后当GPS端口提示卫星信号正常表示系统启动。此时,即可开始游园。系统会定期将手机所在地理信息、手机电池量等信息经3G通讯网,反馈至系统服务器,即所谓足迹记录。当意外出现,救援队伍可登录系统后台4,根据有关信息(手机号、日期时间、地点、地理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还原足迹线路点、坐标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救助。

3 系统构建

3.1 系统结构

系统分手机客户端及救援支持后台两部分。前者为C/S模式。客户端运行后,首先检测GPS端口及3G通讯网络是否开启。其次检测是否首次使用,如是则提示初始化注册、填报个人信息。待运行环境具备后,客户端便自动将实时GPS地理信息通过3G通讯网络,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后者为B/S模式。救援队伍人员用计算机打开IE浏览器,登录到系统后台进行操作。系统后台主要有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各远足者位置及手机状态;(2)生成足迹线路及坐标报告;(3)实时预警;(4)查看远足者信息。

3.2 系统主要界面及功能介绍

3.2.1 面向远足者的客户端介绍

客户端主要功能模块:(1)二维码:QR码扫描模块。通过扫描QR码,能启动手机浏览器,访问编译的URL;(2)紧急呼叫:初始设定了紧急电话后,当远足过程中遇到险情时可点击此功能进行紧急呼叫;(3)系统短信:系统内的短信收发功能模块,可跟救援队伍进行短信通讯;(4)事故记录:远足者本人的事故记录;(5)导游图:结合数字地图,实时显示自己所在地理位置;(6)个人信息:填报、修改个人信息。

客户端操作指南:点击运行客户端。首次运行时先进行用户注册,向系统填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紧急联系人及号码,以及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在游园前,运行客户端,确认3G通讯网络及GPS端口已开启及信号正常的情况下,点击“入园”按钮即可。游园完,再点击“出园”按钮。客户端工作期间,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3.2.2 面向救援队伍的救援支持系统介绍

在计算机上打开IE浏览器访问管理页面,填写正确的账号密码即可登录。主界面为“游客监控”页面,实时显示各远足者坐标点。点击某远足者的图块,即显示其当前定位信息。

主界面监控栏显示的图块,蓝色表示GPS定位正常,黄色为异常,红色为已关闭GPS端口。后面的数字表示游客数量。点击某游客名字则可进入游客信息查阅模块。异常管理模块针对GPS信号异常、手机电池低于30%时的情况进行汇集。救援队伍人员通过查阅该栏目,掌握远足者有关异常情况,以便做出适当的救援决策。进入游客浏览模块,可对所有已注册的远足者信息进行查阅。点击相应的名字,即可生成该游客的详细报告,如图7所示。

系统生成远足者信息表,记录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紧急联系人及电话、轨迹线路及近期记录的地理信息列表(按记录的时间先后降序排列)各种信息,供救援参考。只要将地理坐标点还原至公园地图上,即可掌握其事故前最后所处位置。

3.3 系统有关解疑

3.3.1 关于远足者隐私

该系统用于救援支持。远足者在使用前,自主填报个人信息并允许系统自动收集记录信息,视为知情同意。系统使用账号密码登录,不对外公布远足者任何信息。

3.3.2 移动通讯网信号覆盖问题

对于尚未覆盖3G通讯网信号的地段,智能手机会自动切换为2G/2.5G网络,系统也会通过该网络上传信息,每次流量约1KB左右。对于完全无通讯网信号的地段,则系统会暂时中断上传足迹,待信号正常后继续上传(同时将断网期间收集的GPS信息缓存一并上传)。

3.3.3 因移动通讯网信号中断、手机断电对救援的影响

针对因移动通讯网覆盖情况不佳,远足者在游园过程中信息中断,甚至出现事故了也未能连接上移动通讯网,以及手机中途断电的情况,系统虽然未能记录该远足者持续、完整、及时的地理信息,然而只要远足者最后一次信息记录点存在的话,依然可以根据其最后一次地理坐标为原点,展开救援。这种情况也较盲目的、地毯式搜索效率要高。

4 结语

通过对智能手机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及GPS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了救援支持系统,为远足、登山户外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安全技术保障,促使其安全健康有序发展[14]。实现救援的精准化、信息化,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在“黄金72小时”内实现救援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15]。为森林(郊野)公园的安全生产管理,对公园应急预案响应效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曹峻.第二届全国山地救援培训研讨会报告[R].深圳: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2010-1-25.

[2] 李晶川.1男9女迷失山谷 近百警员马峦山彻夜大营救[N].深圳晚报,2010-12-3.

[3]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0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1-2-1.

[4]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1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2-2-3.

[5] Travis W,Heggie.Dead Men Walking: Search and Rescue in US National Parks[J].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9(3):244-249.

篇5

文|胡京晶

日前,《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0,紧逼合格线,较去年的6.51出现显著下滑,是过去四年来首次止涨走跌。

所谓退休准备指数,主要是考量受访者对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完善度、退休π畛浞侄纫约叭〉闷谕收入信心这6个影响因素,根据相应权重和相互关系计算出来的。据报道,报告里只有1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为退休进行的准备是充分的,这个比重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低纪录,而认为退休准备不足、预期收入等难以支撑退休生活的群体,比2015年提高了10%。笔者认为,这些数字凸显了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自己晚年生活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

“退休准备”在中国虽然是个新概念,但是笔者认为,由于它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是退休后如何养老的问题,所以这个概念所固有的核心内容其实并不新。比如过去常听说,某某老头打算投奔大儿子或二儿子;某某老太太一直在为自己攒“棺材板钱”,等等,这些都属于“养老准备”。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育观和家庭观的变化,少子女、甚至无子女的老人有所增加,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比比皆是。在“养儿防老”难以实现的情形下,养老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养老准备”都要准备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从居民个人角度讲主要应有两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准备。目前,社会和经济处于重大转型时期,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复杂多变。在此情形下,人们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独立、自强的心理,不要一遇困难就悲观失望、怨天怨地。

其次是物质和养老方式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第一步,根据自己的财力,在“夕阳无限好”的阶段,尽量多出去玩一玩、看一看。而对已经“近黄昏”的暮年生活,则更要提早安排:是去养老院,还是居家?生病了怎么办?需要人护理的花费是多少?都要算算账,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居家养老”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的养老方式。针对于此,政府的“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和落实,比如医疗资源的下沉(社区医院的建立和完善等)、“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兜底”,等等。与此同时,笔者特别想说的是,建立一个“友好互助型社区”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我国“未富先老”的人群大量存在,这个群体特别需要关怀和照顾。同时,对经济条件较好,但高龄、独居或失能失智的老人同样应该给予关心,比如某个老人顾得起保姆、护工,但是如果没人帮他把保姆、护工找来,那么他有钱也没用。

建立友好型社区,要鼓励志愿和义工服务,引导人们参与互助。同时,还要探索不同形式的有偿服务激励办法,比如设立“助老有偿服务储蓄银行”――记录参与者为他人服务的时间和内容,当参与者自家有事或自己年老以后,便可以用自己的“储蓄”来“换取”别人的帮助。有一个说法――社区是出政治家的地方。政府和舆论应鼓励年轻人在社区这块最接地气的地方施展智慧和能量,为早日破解“养老难”探索出路。

篇6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亚新.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学杂志,1998,13(6):24-25

篇7

【关键词】云医疗;全科医疗;应用

一、前言

现阶段,云医疗技术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均应用广泛,即在云计算、3G通信、物联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基础上,有效结合医疗技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将该项医疗服务用于全科医疗中,具有科学预防疾病、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护患实时沟通等多项技术优势,实施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主要以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全科医疗服务为例,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有效应用,现报道如下。

二、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

1、全科医疗与云医疗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要点。①详细收集并整合来源于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料,以患者为中心,以相关健康事件为主要线索,建立健全患者专项疾病的档案存储架构。②科学分析各项重大疾病全科医疗协同服务的需求及其环境特点,并适当借鉴其他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云医疗技术设计模式,明确全科医疗协同云医疗系统的技术架构方法及其实践原则,以促进云计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③经专家论证与技术调研,设计并制定云医疗环境下各大医疗机构协同作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并通过技术抽象,建立和完善可支撑协同作业的应用协议栈。④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科医疗与云医疗协同业务的系统安全策略,并完善患者个人医疗数据授权体系,以便在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2、临床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重点内容。首先,医院医护人员需对本院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了解并明确脑卒中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协同医疗需求、协同业务内容及其医疗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将其详细整理为以“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报告。其次,科学设计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云端架构、医疗机构内终端架构以及资料信息采集架构等,制定相应的医疗协同云计算架构设计方案。再次,依照既定的设计方案,针对临床中的脑卒中防治问题,从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疾病筛查、医疗协同业务以及患者自我管理与病情康复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制定该症患者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为之后在云系统上合理部署医疗协同SaaS功能提供方便。最后,以J2EE架构为基础,科学开发并运用脑卒中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发挥其区域监测、协同医疗会诊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等医疗服务功能。3、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服务的成果与发展前景。1.现阶段研究成果。对于脑卒中病症来讲,目前我国已合理分配或布局了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中关于该症系统化干预的职能以及不同医疗结构之间的相关技术标准与协同服务接口等,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顺利建立了脑卒中的系统化防控体系,且初步实现了各医院之间“诊疗标准一体化”与“诊疗行为统一化”的双向转诊,以及该症患者由Ⅰ级预防、急诊救治直至Ⅱ级预防的全程无缝管理。同时,当前形势下,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落实了“分级诊疗”精神,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可分别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且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内部可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密切监测患者在不同医院的会诊情况及其恢复期的预后情况等。2.发展前景。当前环境下,我国各大医疗机构中关于全科医疗与云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仅限于慢性疾病的医疗管理与医疗合作流程等,其中尤以“双向转诊”较为明显,其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未来需重视并加强对“协同会诊”与“患者病情远程监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完善以云医疗技术为基础的多元化医疗协同项目,如区域性影像中心、实验室检验中心等,以强化医护人员的进修、远程会诊以及社区小范围内巡诊等内部流程的业务功能。同时,需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医疗优势,建立统一的培训与诊疗中心,在医院内部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师培训以及全科科研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和拓展云医疗概念,发挥其资源共享优势,并注重全科医疗中医师培训内容与临床标准的统一性,还可开展疾病前期预防与慢性病护理管理等多个科研项目的临床研究活动。总之,于全科医疗系统服务中运用云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大医疗机构需结合全科医疗实际情况,于实践医疗服务中适当融入和渗透云计算系统,并不断完善各项医疗服务体系,以加强二者之间的协同服务职能,提高社会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力,冀瑞俊,王韬,等.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7):777-780.

篇8

关键词:技能比赛;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技能竞赛较前几年更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对技能大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对技能大赛褒贬不一。

二、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我校师生获得不俗地成绩

通过2014~2015年度对本校康复、护理、助产三个专业师生参加技能比赛情况进行调研。如2014年9月康复专业任老师获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二等奖。2014年护理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2015年助产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孙老师获校级说课比赛三等奖,并且孙老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获三等奖。2015年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我校两位同学获个人三等奖。2014年~2015年每年咸宁市教育局举行康复、护理、助产操作技能大赛,各专业每年近10名学生进入决赛并获奖。近两年经过技能大赛确实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第一,促使新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技能比赛的引导改变了职业学校以往学科式培养技能人才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技术岗位实操任务项目化课程的开发,既是把一些技能大赛的内容,同时也是真实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转化为项目化教学中的一些任务点,一项一项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教学更贴近于实际工作岗位,也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新型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特色课程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选修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组成。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针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组织侧重点不同,校内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阶段,教学组织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第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在近两年我校投入191万元新装备专业实训室8间、多媒体教室9间,新购电脑292台,投入135万元校院合作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医院3家;购置了具有先进性与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仪器,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集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并与武汉、广州、深圳、福州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密集的实习网络。第三,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技能大赛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的壮大,三个专业在参加前的“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30%左右,参加技能比赛后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55%。第四,对周围辐射作用。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连续2年派出教学团队对周围基层卫生院进行技能培训,还为当地人社部门育婴师培训班进行技能培训。

三、职业技能大赛所引发的不良的问题

第一,平时正常情况下在一台仪器几个学生一组进行使用,但是考虑到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训练,往往会给他们单独使用一台仪器。并且带实训教师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参加比赛的学生操作手法是否规范等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实训的普通同学,使其他同学像“放鸭子”一样缺乏管理。第二,参赛学生存在学习观念的偏差。有些参赛学生认为自己是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就可以区别普通同学,如不用每天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甚至认为一些考查都可以不去上课,只要练好参赛技能就行。更甚着有些犯了错误都能从轻处理等现象。第三,我校护理系为强化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竞赛的项目包括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护理操作。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以胜任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也为广大参赛选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课改方向进一步明确,使护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本次比赛先由各个班级推选出2~3名优秀选手进行初赛,采取淘汰赛形式取前十名再进行决赛。所以此次技能大赛形式注定了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使大多数学生无缘技能大赛的选拔。竞赛内容上每年省内及国家级竞赛都在添加新内容,促进了大家去学新技术、新设备。但是像我校护理竞赛项目就一直只有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操作。

四、对现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几点建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