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8篇

时间:2023-03-02 14:59: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等问题,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阅读兴趣低,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低。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更有效的体现,但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我国现在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还比较单一,并且目标本身不明确。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大部分是要求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但是这种教学目标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可以应用,学生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进而导致学生只是随便读读,阅读有效性降低。另外,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与教学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时只是在网上随便找的教案,不能与教学实际相关联,直接生搬硬套,致使教学有效性降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式形式化

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都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但是因为不能与教学实际以及教学目标有效结合,使得所有教学模式都流于形式,并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冰花》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搜集各种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谈自己对冰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画冰花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对“冰花”进行理解,但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冰花”的认识上,不能对文章字词、语句等进行学习,并不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

(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可以从知识、情感以及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目标的设定。第一,熟读课文,通过查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会本课存在的生字生词;第二,有感情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画面想象,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第三,熟读文中所写的几件事,采用不同方式观察了解“鲁迅伯父”去世为何这么多人来追悼,以及“伯父”所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句子的具体意思。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采取了三位一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到课文字词语句的同时可以通过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鲁迅先生生活背景的黑暗,以及“碰壁”的真正涵义,从而也就明白为什么“伯父”去世后那么多人来追悼,可以更好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前进的主要动力,想要提升语文阅读有效性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主要就是要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大这一特点,对所学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开拓,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找出变色龙的特点,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变色龙。例如教师说“现在我们这里就是在森林了,如果你是变色龙你会怎样呢?”学生回答“我就是变色龙,现在我在树叶上身体皮肤是绿色的,眼睛在观察四周有没有食物和天敌”。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说“我是变色龙,我现在树干上我是棕色的,我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我要变成红色到花丛中觅食”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章中,并对变色龙进行很好的了解,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择合适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能否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提升的一大影响因素。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决定,阅读方式多样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能看到、听到文章所描述的景象,以此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说“大家想不想了解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呢?那就阅读课文吧”,这时学生就会去积极阅读,并深刻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更好地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以新课改要求为主要教学指导方向,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低效”“无效”的现象,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一、结合教材(范文片段)教写法

师(大屏幕显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关于讲“碰壁”的选段):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纷纷举手,师请一名坐在前面的学生站起来读。)

师:这段话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对!再看看写了哪几个人对话呢?

生:“我”和伯父。

(学生再自由地读一读。)

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就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完成的。话说完了,事儿也就结束了。例如:老师给你辅导作业时怎么说的,你怎么回答的等等。所以,只要你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写人物的语言,生活中就有很多事可写。同时,人物的语言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师(风趣):老师平时是不是要求你们作文字数要达到几百字?

生:是。

师(幽默):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技巧——字数不够,对话来凑。我这个技巧可只告诉了你们六(6)班的同学,可别让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知道了。

师:再看看,对话形式有什么特点?

生:分段来写。

师(边说边板书:分段):对。对话人每说一句就作一个自然段。这样分段来写的形式有什么好处呢?

生:清爽,舒适。

师(幽默):是的。还有一个好处——得分高。

师:你们想不想得高分?

生:想。

师(幽默):文章长了得分是不是会高?

生(笑):是。

师:你想想,分段来写是不是文章就显得长些?

生:是。

师:我还感觉读这种分段来写的文章,眼睛不感觉疲劳。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有。

(老师介绍了原因,并说很多作家喜欢用这种形式,自己也喜欢这种分段来写的形式。)

师:再看看,对话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生:说话人说话时的样子、怎么做的等也都写了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这叫提示语(板书:提示语)。提示语还包括哪些内容呢?

生:交代说话人。

师:对。提示语包括交代说话人及其表情、动作等内容。写好提示语有什么好处呢?

生:很生动。

师:是啊!读了文章,感觉文章中所描述的人好像就站在你面前——如见其人。同学们再品读品读这段短文,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生再读这段短文,感悟伯父及“我”等人。)

师:再看看短文中“说”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板书:变化)

生:有的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后面。

师:这样变化位置有什么好处呢?

生:好看。

师:艺术性,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师:再看看标点符号有什么变化吗?

生:“说”在前面用冒号,在中间的用逗号,在后面的用句号。

师:再读读这段短文,认真地体会其写法——对话、分段、提示语、变化。

二、运用教材例子仿写

1.教师说两句对话形式的话,让学生先听后记下来,再集中点评2~3人,其余学生互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听力(倾听没有)和“对话”形式写法的掌握情况。

2.教师放一段录音(也是两三句对话),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对话形式的写法写成一件小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点评时紧扣“对话”形式、写法而评。

3.师生表演哑语,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对话形式的写法写成一件小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点评时还是紧扣“对话”形式、写法而评。

篇3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观念;注重细节

中图分类号:G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65-01

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1、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2、课外活动龙腾虎跃;3、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二、改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创新

传统的教学观以传授知识为教育目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没有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以填鸭式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忽视了学生学习思维方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现有知识的鉴别、批评能力的培养。教学管理上,“从一而终”,强调整齐划一,缺乏弹性;注重过程管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压抑了创新人才的成长。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在教学目的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在教学方法上,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自学、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组织上,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机制。近10年来,学校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反复提倡课程体系改变;削减课堂面授与调整教学时数,试行PBL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早临床多临床,提供与患者直接沟通的条件;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心安排教学环节

篇4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我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做好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2.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提问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我在教学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应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学生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于是灵机一动,在全班开展一场辩论赛,分出正方和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整节课上,学生都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也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都希望教师给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此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访一访”的方式。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结束前,我让学生介绍:你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4位学生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采访,请他们说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得到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只有以科学教育为龙头,只有抓好特色教育,学校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不改变学习方法,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四、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篇5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既要不超量更要注重其趣味性,设计既要形式新颖又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在作业设计中要准确把握设计的出发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要转变落后的作业布置方式,倡导作业设计的新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形式新、有创意、学生爱做乐做的趣味性作业,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趣味化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单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虽然作业量不多,对学生不产生精神压力,但效果不好,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不够。因此,笔者认为作业的设计既要不超量更要注重其趣味性。如何设计出形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是教师要仔细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对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作了尝试。

一、趣味作业的设计出发点一定要准

1.作业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提高作业兴趣。让学生享受作业的乐趣,形成并保持内在的、自觉的学习动机,通过完成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爱听、爱说、乐读、乐写。

2.作业设计着眼于能力、习惯的养成。趣味作业在强调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态度,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作业设计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趣味化的作业设计主张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4.以作业设计促进个性和谐发展。趣味化设计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挖掘自我潜能,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趣味作业的设计理念一定要新

1.转变作业设计理念,突出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精妙设计作业,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一样写入教案,制定作业布置制度。把为学生设计精妙的作业当作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仔细设计,消除作业布置的随意性,突出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制定作业布置制度,体现作业设计的规范性。教师讨论制定“学生作业布置制度”,自觉地为学生设计精妙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适量的、形式多样的作业,获得高效的、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作业布置制度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作业量,二是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三是尽量避免重复、机械性作业,四是作业设计要有创新性,五是必做的作业,必须规范批阅,六是家庭作业分层布置[1]。

3.改变作业批阅方式,体现作业设计的人文性。改变作业批阅符号,传递期待,呵护成长。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不再实行等级制,也不实行分数制,不打错号。教师们共同约定: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用期待线替代错号,学生纠正错误后,再把期待线变为对号。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主动自觉地纠正错误,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呵护。

三、趣味作业的设计方法一定要活

1.灵活多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作业设计多样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更多地引入口头表述作业、切身体验型作业,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赋予作业新颖的变化,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将知识的落实和技能的提高渗透于多样的练习之中。如以书面作业为主,辅以演课本短剧、制学习道具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其中,信心十足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在教学中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使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呈现常规性、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的特点。注重拓展延伸,消除学科界限,打破课程壁垒,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社会活动接轨。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到广阔的社会中展示自己,锻炼自我,以此提高完成作业的效度。

3.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作业设计的分层性。作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多梯度的分层作业,为学生创造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四、趣味作业的设计形式一定要多

1.动手体验型作业。学习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书中美景,演出精彩片段,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给古诗《咏柳》配画,学生笔下的柳树长势茂盛,摇动的姿态优美,达到“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2.情感体验型作业。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教师一定要巧妙设计,精心准备,要求学生用制作小礼物、唱歌、写儿歌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并将赠送礼物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读给父母、老师听,或用书信、谈话等形式与父母进行坦诚的交流。这样让学生创设情境,去写作,去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实现做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篇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1步的发展,其意志品质、自主精神、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1步的升华。针对这1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我校构建的"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1步的发展,其意志品质、自主精神、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1步的升华。针对这1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我校构建的"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是1种在反思分析前提下进行探究尝试获取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当中,反思性分析和探究性常识是分不开的。有反思的介入才有"问题"的发生,才有师生对问题的进1步追究。也正因为"探究"时时随着"反思","探究"才能得以持续;而"反思"由于是"探究"的需要,迫使"反思"必须贯穿于始终。在教学中,有两种反思探究活动并存,既有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又有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师生通过反思性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尝试探究解题的策略,以便及时地对教和学做出合适的调整和修改。这种师生以研究者的心态不断地回顾、解惑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反思探究教学"。

据此,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反思??问题??尝试。这1流程不象其它教学流程那样1次性地贯穿于始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循环往复、多次出现,重复渗透于每1个教学环节,迂回循环于每1个教学层次。由此而构成的教学基本环节是:问题导引??自主尝试??交流研讨??拓展深化。本教学模式既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揭示语文教学的1般结构和特点,又体现了"主动参与、创新学习"教学的鲜明个性,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同时,它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模式中的各环节进行灵活性的删调、增补。但是不论教学环节如何变化,"反思??问题??尝试"这个基本流程都会反复循环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反思探究"是1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核心,以探索为主线,以创新为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1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所谓"反思",就是回过头来思考,即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东西进行再思考。如刚才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如果对了,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做这种引导,学生根据这种引导进行反省,就是反思。学生扪心自问、独立思考也是在反思;教师运用变式、举1反3,是在促进学生反思。这种反思与回想联想、自我剖析是紧密地联系在1起的。同时,对别人思考过的东西和现有的结论进行思考,并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或对别人不同的见解进行反驳,也是1种反思。教师鼓励学生凡事都要问1个为什么,并且力图从别人观点和方法中找出漏洞和缺陷,就是1种反思性的教学。

反思具有的强烈的批判性。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想过的进行反思,为的是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找出经验是为了今后取得更好的经验,找出教训是为了避免今后重蹈覆辙,两者都是为了超越自身。或者借助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启发自己提出独特见解,这是为了超越对方。因此,反思是1种具有批判性,也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不能凭空而来,是建立在对旧东西的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旧东西的批判以及不断超越的愿望和行动,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

而"探究"则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反思"是导致问题的发生,"探究"是为了澄清问题的所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前瞻性思维,也包含"反思"在其中,两者相互依存,循环互动。如果只"探究",不"反思",那么这种探究只是形式上的探究、假的探究,是教学改革中的误区,正是我们把"反思"与"探究"连用的意图所在。

由于"反思探究"是1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先导,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它特别强调"自主"和"创造"。"自主",就是教师专业自主,减少对教参和课本的依赖,自己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并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创造",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观,从预定的教案剧转向滚动的真实的课堂。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因素,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容忍错误和不同。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1、问题导引。本环节是进入新课后师生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适时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特定的答案。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1课,我紧紧抓住"神机妙算"1词引发问题情境,提出质疑:诸葛亮敢于草船借箭是由于他的"神机妙算",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反思:它妙算到了什么?他的妙算正确吗?为什么他能够神机妙算?……在这里,学生开始会经历这样1个过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发现大量"问题"(无价值的)发现1些问题(有价值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予以保护。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质疑的方法,懂得发现问题的技能技巧。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可以说,师生通过反思导引问题的出现,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2、自主尝试。问题导引后,自主尝试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认真推理,得出结论。1般要求是:带着问题1边读、1边想、1边画出不懂得字、词、句和可能又出现的新问题,并由自己尝试释题。如《白杨》1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思考:白杨有哪些生长特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白杨的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等特点,并通过推理认识:"爸爸"介绍白杨,是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当学生自主尝试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及提示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如准备性练习、补充性小知识或教材的重点章节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4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让学生思考:大人能几次碰墙壁,可能发生吗?如若不是,这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同时,向学生交待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联系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这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样,学生的自主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3、交流研讨。这1环节包括两个层次,1是让学生汇报、谈论上1节自主尝试的结果,找出难点、疑点集体讨论。2是教师根据研讨情况,对学生的尝试作出评价、总结,并对学法进行归纳和指导。

当学生自我尝试解决某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总结,力图找出新的普遍运用的东西,以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这种反思性总结,远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1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即学法),有利于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好习惯。例如学完1则寓言后,让学生反思: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师生共同归纳出学习寓言的1般方法: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开展联想--了解寓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