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海底世界教案8篇

时间:2023-03-02 14:59: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海底世界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2、

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卡通组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

2、大海原来这么美!其实呀,海底世界更神秘哦。

(1)播放视频,看完后你们想说些什么?

(2)生交流:充满生机、神奇、想潜入海底去探寻更多的秘密……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神奇的海底探险吧!

(1)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2)请大家齐读题:23 海底世界

二、检查预习

1、真棒!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小组合作:互相读读本课的生字,请小组长将易错的生字卡片抽出来,在小组内多读几遍。

(1)师收集易错的卡片,一起认一认。

师挑出小组易错字:官、退、攻

(2)

师带读生字,正音。

(3)生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同学们把字音读得这么标准,谁来说说该如何将他们写正确呢?请小组再次合作,把本小组觉得易写错的生字抽出来,讨论一下该如何记住这个字?

(1)小组汇报交流。

(2)师逐个范写,生观察。

官:课文中上下结构的字有4个,宁、富和官一样,在田字格里都要写的上窄下宽,左边的长竖要写正确。而否字则略有不同,它是上宽下窄。

退:退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先写里面的,再写外面的,注意里面的撇、点要准确。看,还有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迅、速。

攻:左右结构,和这课其他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一样,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工,最后一笔记得要变为提。

(3)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这三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吧。注意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开始吧!

生描红,仿写。提醒写字姿势,师巡视。

(4)展示、评议。教师画,标准:规范、端正、整洁

(5)请根据刚才老师的修改意见,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吧。

(6)再展示,再评议。对照标准,自己打。

三、海底探秘

1、恭喜大家,你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海底潜水员,现在老师就是船长,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去探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多读几遍。

(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出示第二自然段,男女生读。黑板贴:声音)

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的动物有很多种,而且活动方法各不相同。(黑板贴:动物)

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植物。(黑板贴:植物) 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矿物。(黑板贴:矿物) 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光。(黑板贴:光)

2、请把你们小组发现的段落读出来,向船长汇报。

学生分小组逐段读课文。

3、你们真是最优秀的海底潜水员!听你们读得这么好,船长也想加入,可以吗?

(1)红色的字老师读,绿色的字一、二大组读,蓝色的字三、四大组读,听清楚要求了吗?

(2)师生配合读课文四、五自然段。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植物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4、合作愉快。船长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考考大家,请各位小潜水员完成任务单上的最后一题。

(1)出示:课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板书贴: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吧。

齐读: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布置作业

神秘莫测的海底一定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请同学们回家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声音

动物

篇2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3、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海底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海底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会找段落的中心句。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做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PPT出示大海图片):同学们,这是哪里?(生:大海),大海有什么特点呢?(蓝蓝的海水、一望无际),大家想不想到大海边走一走,看一看呢?(生:想)

师: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令人非常向往,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生:想)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海底世界》,去探索海底的奥秘吧。

2. 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提炼焦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海底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能概括海底特点的一句话。 (出示ppt:第七段的内容)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海底有哪几个特点呢?(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4、“奇异”是什么意思?(奇妙、特别)

三、体会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特点。

(一)体会“暗中有光”的特点。

(ppt出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在写海底世界奇妙、特别?(2、3自然段)

1、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生个别读)

2、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海底奇异呢?(生个别汇报) 预设:

A.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是呀,海面和海底差别太大了,多奇异呀!追问:海底为什么会这么宁静?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这一动一静,反差极大的现象竟然能同时出现在大海里,太奇异了。) 还有更奇异的呢?谁还找到了其他句子?

B.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这句话让你感到了海底的什么特点?(暗)

是呀,根据资料显示,世界上海面到海底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500米,最深的海沟深达一万一千米。当然,再大的风浪,再强的光线也射不到海底,所以,深深的海底真的是——(一片漆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这还不算奇异,还有更奇异的呢?

C.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有许多什么?光点是从哪里来的?作者说光点像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深深的海底本来不可能有光,可是深水鱼却把黑暗的海底点缀出点点星光。多么奇异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吧!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幕深海特有的奇异景象——(板书:暗中有光 )

(二)体会“静中有声”的特点

1、这样宁静的海底世界,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呢?(生:不是)

Ppt出示:“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2、那海底有些什么声音?生个别汇报。

3、 是耳朵听见的吗?怎么听到的?生读“用水中听音器一听”。

4、为什么要把这些词读的那么轻?(生:因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5、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 快带上水中听音器听听它们在说什么悄悄话? Ppt出示: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①你从这句话的四个“有的像……”,体会到了什么?(海底声音各种各样,海底的景色奇异)

② 海底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7、 海底的声音这么丰富,它们的声音还有变化呢,你知道是怎么变的吗?

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板书:静中有声)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四、

体会海底物产丰富的特点。

(一)体会海底“动物多”

1、海底世界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下面请同学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写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生:4-6自然段。

2、谁想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一段写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各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抽生扮演)

4、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是按什么结构方式写的。

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先总写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再选择了四种活动方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分别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总写的这句话就叫——中心句。 海底的动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它们的活动方式也千姿百态,我们不由得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二)

体会海底“植物多”

①海底的动物各有特点,那海底的植物又怎样呢?请默读第五自然段,这段话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②说一说海底的植物有哪些差异。(从颜色;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师总结:多种多样的植物,把海底点缀成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三)体会海底“矿产多”

海底除了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多样的植物,还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都是矿产),现在人类在海上建立了很多石油钻井平台,而人类开采的资源却是海洋矿产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四、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海底——”

是啊,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和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那该怎么办呢?

3、推荐书目《海底两万里》、《海洋大探秘》《揭秘海洋》

五、板书设计:

静中有声

黑中有光         景色奇异

23 海底世界    动物丰富

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在海底第一站的旅行愉快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这些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齐读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

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细胞 海藻 长达 储量 金属 危险

攻击 迅速 后退

2.质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出示中心句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去海底参观一番。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海底世界探险吧。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入手,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创设了潜海观光的生活情境,不但扎实,而且有趣。

(二)、抓住声音,“说”出趣味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奇异、有趣。

2.感受反差,初识海底的宁静、黑暗。

(1)出示海面波涛澎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海面?(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惊涛骇浪……)

(2)指名回答: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又是怎样的呢?

(3)引导学生抓住“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来了解海底的特点。

(4)重点品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些深水鱼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与神秘,衬托出海底世界的奇妙。)

(5)出示视频,欣赏黑暗的海底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3.出示句子读一读: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相机指导学生了解设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4.过渡:那海底都有什么声音呢?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

5.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6.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理解这个省略号是说明海底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

7.思维训练: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以下句式想象说话。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多么有趣的情景!无数的动物在海底小声交流着,真够神奇的!

9.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0.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体会海底世界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时,教师抓住拟声词和比喻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感受在“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更重要的是,扎实地落实了语言训练。

(三)、围绕活动,“读”出趣味

1.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奇妙无比!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读读,然后告诉大家。

2.指名说,边说边在课件上出示: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①海参是怎样活动的?(靠肌肉伸缩爬行)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伸缩”。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毛毛虫等)

②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速度很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③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①你从哪里看出了身体像梭子的鱼的活动特点?(从“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可以看出梭子鱼的运动速度快。)

②同样一小时的时间,身体像梭子的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多少倍啊!你能通过朗读把身体像梭子的鱼的快表现出来吗?

(3)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观看乌贼和章鱼活动的视频,了解它们的活动特点。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虾)

②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4)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词理解吗?(贴)

②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哪,自己不动,轮船航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谁愿意来读?

3.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4.指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感受,通过图片、视频深化直观感受,借助朗读加深理解,读出趣味。同时,了解本段的构段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展开介绍的。

(四)、对比差异,讨论“趣”味

1.过渡: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

2.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思考交流:海底植物的差异大都体现在哪里?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多种多样”“最小的”“最大的”来体会海底植物色彩的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3.海底的植物是什么颜色的?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4.引读: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这样有趣的海底植物,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奇异的景象展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海底植物差异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抓住丰富,了解矿物

1.过渡:海底的动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矿产呢?

2.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海底的矿产多呢?(丰富)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丰富”一词体会海底矿产的特点,简单了解即可。

(六)、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总结:正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所以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又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所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难怪作者赞叹道——(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再次齐读,发自内心地赞美大海。

3.延伸: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把它们写到积累本上。

2.搜集海洋的相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感悟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并且,重视写字指导,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海底世界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篇4

【关键词】禁锢;僵硬;合作;探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进步、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精神是民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1 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统一,以单一的标准和内容去统一多样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同一模式的“标准件”,造成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能按照课本或老师规定的答案去写,这种做法从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歧视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不仅不能用僵硬化、粗暴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举动去否定学生的超常思想,更应该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在将《捞铁牛》一课时,在课文结束前,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现在,你打算怎样老铁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用起重机,还有的说用直升机。听着大家的发言,我由衷地赞叹着:”你们比怀柄更聪明“。

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将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教材――学生“的单向传递,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拓展想象的空间。

比如,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像《狐狸和乌鸦》,当我问学生:”如果第二次乌鸦碰到这种情况,你猜它会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乌鸦不会再理狐狸。”可有的学生认为“乌鸦还会上当,因为它爱听奉承话。”学生的想象力在充满童趣的续编故事中得到了开发。

3 自主探究拓展,在实践中发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课余时间有限,课外活动面窄,社会活动单一。而有关专家指出:“跨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要求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广博的知识储备,灵活应变的技能,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5

【关键词】美术 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 游戏 手工

一、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多样的鱼类,它是儿童最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本课就设计了“对称剪刻、游戏活动、绘画表现”三个教学活动,我讲课内容是第一课时,它是一节手工课,属于设计应用教学领域。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美丽的鱼形纹样。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景色都感到好奇和有趣,孩子喜欢上美术课,尤其对手工制作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造型能力有限,所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上对剪纸鱼形状像与不像没有做具体要求,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发展个性思维。

三、教学理念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强调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设计四个闯关大比拼,贯穿整堂课,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鱼的特点,掌握剪纸鱼的制作方法。(三)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操,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内容特点确立以下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对称与不对称,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难点:画出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堂课,采用观察比较法、谈话法、演示法、讲授法和辅导练习法等组织教学。

(二)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想象、表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创作欲望,制作出美丽的剪纸鱼。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剪纸示范作品、一幅海底世界图等;学具有:收集的各类与鱼有关的文字、图片剪刀、彩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前进入课堂,检查学生的学具准备情况。

(二)情景导入:1.播放动画《海底总动员》,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海底景色,从而揭示课题;2.教师以挑战性的语气询问学生:今天,海底总动员的小丑鱼尼莫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它想带领我们去闯关,敢不敢?

(三)讲授新课:运用闯关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1.出示第一关(播放课件 --眼力大比拼),认识鱼儿的基本形状。(播放课件)学生先交流,教师再总结:主要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方形等,除此之外还有不规则鱼形;2.然后,进入第二关。(播放课件,智力大比拼)这一关主要介绍鱼儿的身体组成部分(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答,之后由教师揭示:鱼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部分组成,还有美丽的花纹;3.紧接着进入第三关(播放课件:记忆大比拼) (1)出示一条对称的鱼形剪纸,让学生观察红线分成的两部分是否完全相同,然后教师引出对称图形的含义。(即:对折之后上下或左右能够重合的便是对称图形。)(出示不对称鱼形)反之为不对称图形。(2)强化记忆,分辨对称与不对称。 指生回答,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接着出示剪纸范作。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让学生自学教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1分钟后请学生回答制作方法,学生说,教师做。)(3)师示范制作过程:首先示范对称型鱼的制作方法。①折 (把一张纸对折一下)让学生思考对折的原因:因为对折之后剪出的鱼是对称的。②画a、画鱼的外形。因为对折过了,所以只需画半条鱼形即可,提示学生鱼的形状要美观大方。b、画鱼的眼睛和花纹。花纹要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线条有大有小,有宽有窄。③、剪a、先剪鱼的外形,慢慢沿边线剪下来。(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 b、再剪出鱼的眼睛。c、最后剪出各种美丽的花纹。4.接着进入最后一关,动手大比拼。

(四)学生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到范画上。然后让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欣赏自己创作的美丽海底世界。教师对个性创作和优秀作品进行评价。

(五)课堂延伸:播放海洋污染图片,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宣传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的意义,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我抓住本节重点,梳理剪纸鱼的制作步骤,加深学生记忆。而贴满学生作品的海底图画,则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

九、教学反思

篇6

1.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这就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接着,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详细程度连我都始料未及。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2.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因此易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大自然的“语言”有关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有的学生找到了文章的范文朗读,有的找到了文中提到的“语言”的图片,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3.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要教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有的教师就把许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4.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如课文《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抖动”,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再进行说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了理性认识。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营造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教材。如《自然界的时钟》、《多彩的夏天》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我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篇7

关键词:学案设计; 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8-001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要求,教案由原来的个人备课到现在的集体备课。教案一改传统面貌,由“教案”变成“学案”。学案教学的推行,把课堂变成了学堂,学堂里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习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课改宗旨。笔者认为,“学案”设计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学案应备:学生喜欢怎样学习

今天的学生已经厌倦了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今天的孩子喜欢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围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自己确立课外阅读书目,然后想办法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参与语文学习的进展。我们还要在优化语文教学结构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程序上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课堂尝试:我们改原来的“巩固性家庭作业”为“尝试性家庭作业”,实际上明天才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聪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直接自学。中等水平的同学通过自学本课也能明白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尽管不能全做出来,但是对于新的知识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第二天早晨,老师挑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作业若干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

二、学案应备:学生愿意参加哪些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参加一些活动,如调查实践、网上学习、实验探索、校外活动等等。我们的备课应重视备“活动”。突出阅读活动,参加调查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经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结合学生曾有过的体验。

在一节作文课上,教师用投影仪放出梅花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美丽的梅花色彩鲜艳、高雅清纯。学生的兴致立即集中在这艳丽的图画上了。他们一个个瞪着圆圆的眼睛,张着嘴巴,有的还念念有词,“太美了、真可爱、我爱梅花”。

三、学案应备:学生如何进行自主练习

素质教育以注重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实践证明:肩硬是扛出来的,孩子的能力是练出来的。练习数量和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由于学生智力、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多层次练习,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等生”吃的饱,“学困生”吃的好。为此要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目标:一是巩固练习,即巩固基础知识;二是变式题目,在于引导学生去适应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三是拓展题,通过这类题的练习,拓展学生思维。这三项练习分别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练习形式和完成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在练习的设计环节中,可建立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练习形式、完成方法及合作学习伙伴等。这样自主性练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心灵”活动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自由。

四、学案应备: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备课应始终做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尊重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是出乎想象的。

2.质疑问难,培养探究精神。在语文教学备课中,一方面要备引导学生会善于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备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要给予重视和爱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一位老师让学生扮作现场的记者下海探秘,纷纷向老师报告海底情景。有的“很宁静”,“五百米以下全黑了”,“一片黑暗”;有的说“有许多亮点,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突然有位学生发问:“既然海底有许多亮点,有许多动物窃窃私语,怎么能同时生活很宁静、全黑了、一片黑暗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显然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对此这位老师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找答案。学生哗的一下争论起来,通过讨论得出共识。作者在这里之所以这么说,目的是强调海底的“静”与“黑”相对于波涛澎湃的海面悬殊。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平时说话中有没有这种看似前后矛盾的说法。一位学生马上说:“谁要我都给,就是你要我不给。”老师告诉学生,这是汉语中增强表达效果常用的一种特殊习惯方式。目的是为了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学生为自己的成功发现和探究感到兴奋,异常激动。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学案应备:学会如何自我反思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23-01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拓思路,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1 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长此以来,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已到“麻木”的程度,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海底奇妙的景象,学生被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所吸引,海底动物的奇特怪异,使学生大开眼界,再配上逼真的声音,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尤佳。在讲《雨点儿》时我播放了一段配乐动漫:下雨了,小草、小树、麦田、小河等万物在小雨的滋润下顿时发生了变化,再配上《小雨沙沙》的音乐,我又让学生们随音乐做了几个小草发芽、花朵开花的动做,孩子们已经把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把自己看做了小草、小树。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感受到雨点儿的作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2 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同时展示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敏感起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描述……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事物的情景真实、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将较为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与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开发利用好网络资源,制作好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

多媒体介入教学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软件,以及简单方便的多媒体制作和使用方法,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各种资料,欣赏名家教案,使备课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劳动,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处。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教师可能用一百句话也讲不透,但如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真实的去感受问题,效果会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非常单调枯燥,而且识字量大,学生记忆不深刻,容易混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