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7: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华公书林是我国第一所实行开架借书的公共图书馆。其创办人韦棣华女士在文华公书林中所贯注的现代图书馆思想由文华图
>> 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Axel Kuhn博士访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九十周年院庆公告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立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8级博士生许洁受邀参加第七届欧洲学术出版会议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分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教师作品欣赏 巢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华枫国际管理学院 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中的工科 体验华盛顿大学管理学院的MBA教学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世杰 从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谈该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谈市属高校京籍女大学生创业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类招生工作探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创新投资专家——陈珠明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创新发展的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5] 钟敏.樱花烂漫,如同桃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建院三周年前夕访院长彭斐章教授[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7(4):54-58.
[26]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求实奋进 共谱新篇――从文华图专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46-247.
[27] 唐秀.文华公书林研究(1910-1938)[D].武汉:湖北大学,2011:14.
由上述,本文认为,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应用型能力结构、管理—工程型专业知识结构、内向型服务范围”为主体的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院校,在办学实力上较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学生能力机构的培养上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其次,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发展而来,所以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上应该发挥优势,建立管理—工程型结构,即以经济管理类知识为主,兼顾土木工程类知识;最后,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主要的服务范围一般是面对地区、面对国内,应建立内向型的服务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总结为六点:一是要求掌握扎实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求毕业生具有施工、测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实践能力;六是要求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本文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首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从岗位需求、精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设定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2.其次,根据专业主干课程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工程管理专业应设置四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等;二是经济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财务管理等;四是法律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自身特色。3.最后,结合公共基础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共同构建系统、务实,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系统,合理、务实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应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条件的建设
基于技工院校生源特点,作为教学和管理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学生掌握技能是否过硬,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来说,是最紧迫和现实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技能过硬,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技能革新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和方向,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入企业学习和了解新的工艺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走进学校及时为学生演示和培训最新的工艺技能。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动手,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二、建立奖惩及激励机制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奖惩措施和留级制度不完善,考试不及格无非是补考一次,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学习,同时学生的优劣也很难和毕业分配挂钩,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迟到、旷课等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对此应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由起初的“被管教”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觉并喜爱学习,为此可设立奖学金制度及考勤制度,奖励那些成绩好,能够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优秀学生,树立典型,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不能认真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从而逐步规范教学及日常管理,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
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避免压迫式的管理,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使其愿意并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在教学安排上以掌握一技之长为核心,注重技能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积极探索教学革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远离不良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实验、实训及实习
技工院校区别与普通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为社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及期待更高,基于目前我校乳品专业教学实习场所简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仅能做包装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毕业生认同度较低,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学校应加大学生在实验、实训及实习教学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实习要求的实验实习场所,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策略定期选派实习及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面向社会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使学生的技能快速提高,同时提升办学水平。
五、总结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基本概况自2001年招收首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研究生以来,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主动与政府部门合作,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2001年至2015年,已连续招生2139名,已毕业学生1327名。围绕MP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较高,MPA研究生毕业后的反响普遍较好,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质普遍提高。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紧密切合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都严格把控MPA培养质量关。学员通过对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既夯实了MPA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增强了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第二,MPA学位论文质量高。自首届MPA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起,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及《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实施细则》以及《武汉大学MPA教育中心关于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严格论文导师遴选程序和论文指导规范,加强指导,严格答辩,保证质量。在全国MPA首批院校中较早地实行了MPA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和优秀MPA毕业论文评选制度,加上从2010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开始的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武汉大学MPA毕业论文100%参检,符合要求后进入匿名评审程序。正是这些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武汉大学90%以上的MPA学位论文符合选题实践性强、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三,MPA毕业生质量高。自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武汉大学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每届MPA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都确定在与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相称的水平上。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并且严格教学管理、规范培养程序,在已毕业的MPA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增强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进而在事业上取得了显着进步,他们中获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主要办学特点
办学目标思路清晰,学科基础优势明显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熟练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上述目标,学校明确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路,即依靠学校力量、依托所在学院,面向实际部门、服务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方向,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稳步创新发展。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赞誉。
办学组织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基本概况自2001年招收首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研究生以来,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主动与政府部门合作,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2001年至2015年,已连续招生2139名,已毕业学生1327名。围绕MP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较高,MPA研究生毕业后的反响普遍较好,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质普遍提高。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紧密切合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都严格把控MPA培养质量关。学员通过对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既夯实了MPA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增强了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第二,MPA学位论文质量高。自首届MPA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起,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及《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实施细则》以及《武汉大学MPA教育中心关于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严格论文导师遴选程序和论文指导规范,加强指导,严格答辩,保证质量。在全国MPA首批院校中较早地实行了MPA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和优秀MPA毕业论文评选制度,加上从2010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开始的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武汉大学MPA毕业论文100%参检,符合要求后进入匿名评审程序。正是这些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武汉大学90%以上的MPA学位论文符合选题实践性强、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三,MPA毕业生质量高。自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武汉大学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每届MPA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都确定在与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相称的水平上。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并且严格教学管理、规范培养程序,在已毕业的MPA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增强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进而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中获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武汉大学MPA教育的主要办学特点
办学目标思路清晰,学科基础优势明显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熟练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上述目标,学校明确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路,即依靠学校力量、依托所在学院,面向实际部门、服务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方向,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稳步创新发展。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赞誉。
办学组织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关键词:创新训练项目;公共管理;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管理人才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现有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客观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改革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必然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一方面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已有关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讨论多是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等,对于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增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则少有论述。本文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其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近几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项目选题与申请、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以及答辩与结题等五个阶段。
(一)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
创新训练项目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5名成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些对创新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建团队,推选项目负责人,选择合适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考虑到新疆的地域特点,团队成员在基于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同学加入。
(二)项目选题与申请
创新训练项目分为研究项目和调查项目两类,一般是指导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与指导教师商讨。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须新颖,要紧贴政策热点问题。如近几年就业是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院学生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境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就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确定选题后,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然后向学校提交申请书。
(三)方案设计与组织
实施当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组就开始着手开始实施方案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两年。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已有的方案开始实施。研究方案一般包括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类,导师要注意控制实施进度。针对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努力寻求其他方案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
当完成数据收集后,项目就开始进入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已经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分析图表,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内容除了试验执行情况和研究结论外,还要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和体会等进行总结。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还应当对已获得数据和结论,按学术论文的要求和规范撰写论文,并及时发表。
(五)答辩与结题
项目进行到终期阶段,项目组不但需要提交总结报告,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结题答辩。学生需要提前将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发现的新问题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制作成幻灯片,现场向专家汇报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结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结题。
二、完善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训练项目的制度建设
要完善学校有关创新训练项目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实践中心、二级学院等。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监控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高度重视,积极投入。项目结题可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
(二)完善相关激励措施
要完善相关激励措施,激励教师投入到辅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例如可以将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之中,项目的成果可作为教师的教学成果。适当增加奖励机制,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要充分发挥项目过程管理,注重训练过程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对待项目运作的结果,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出现失败,但要帮助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科研实践,解决了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无动手能力的问题,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加了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资本。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许多不足和改进的空间。需要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深入地交流总结,使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新疆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二孩政策下乌鲁木齐市已婚适孕女性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OL].
[2]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56.
[3]林闽钢,高传胜.“三三制”教改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1-44.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课堂教学;四步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77-02
公共政策学是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开设的所有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四大平台课程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现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等四个专业,且公共政策课程均已在上述四个专业开设。因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唯一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交叉优势的学院,教学研究覆盖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因此本文拟在此学科交叉背景下,针对《公共政策学》的课堂教学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的政策研究还只是附属于经济科学。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Woddrow Wilson)提交关于行政研究的论文开始,美国公共行政学科方始建立。因此,公共政策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属于新兴学科,也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维尔共同主编《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该书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论述,被人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中国公共政策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引进西方政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部分。由于在我国发展较晚,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总的来看,公共政策教学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高校教师在公共政策学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在关注社会公共政策现实、提出政策解决方案等方面较为欠缺,从而使这门课一定程度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在课堂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和社会现实的结合不够紧密。由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因此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课程需要把纸面研究和实践轨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案例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中的很多政策热点与问题均与实践紧密相关,其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而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原则
结合自己的公共政策学教学实践,笔者总结提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的案例教学思路,经过课堂教学验证,效果良好。现叙述如下。
1.创新原则:以交叉学科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按照公共管理大类进行培养,第3学期实行专业分流,第4学期开始专业学习。公共政策学既是大类平台课,也是专业必修课,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生的诸多公共政策事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根据我国“稳增长、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军事外交均为国家发展服务,总的来看近期出台的公共政策均可以归纳为经济管理领域。所以,以经济、管理两大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切入点,既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也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原理,还要会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做好课堂组织和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充分突出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的无缝对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创新流程:构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案例教学法。基于上述考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教学法,凸显政策实践中的理论脉络,注重理论讲解中的实践能力,力图通过“实时新闻、现场分析、政策把关、实践验证”的教学思路来切实提高学生对于公共政策学理论的把握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分析
1.摸底学生情况,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公共政策具有强烈的个人理解倾向。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政策理解的角度都大相径庭。为此,在公共政策学第一节课,应摸底学生情况。这里是课程摸底问题清单。
通过摸底,可以了解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熟悉情况、希望得到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从摸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不接受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方法,而希望代之以新鲜的案例分析。这就为顺利实施案例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公共政策学的社会属性,为启发锻炼公共政策课程必需的思辨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摸底之后即对全班进行分组,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如2012级行政管理班自由组合为“萝卜开会”、“未来组”、“请门安东回答”和“群英荟萃”四组,每组7人左右,增强了团队归属感,也融洽了班级气氛。
2.点题政策案例,进行理论分析讲解。课堂教学和社会现实结合,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在进行公共政策学授课时,应在总结上次授课和课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简单讲授当天要讲述的内容,随即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打开当天的新闻网页,浏览实时新闻,并要求学生各自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准备发言。如2013年3月26日“公共政策导论”课程,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分别选取了中国当前三公经费消费、出访身穿中国造、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垃圾遍布、养老金并轨等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国际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由教师给出问题,小组讨论后解答,其他小组质疑或评点,教师最后点评,结合西方和我国的公共政策发展进程讲解了公共政策学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等内容。下一步,随着课程深入,教师应逐步将题目选择集中在单一焦点上,以便于学生深入对比分析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
3.仿真现实场景,模拟政策实施情况。在学生逐步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堂仿真模拟教学,通过当前我国现实政策问题的模拟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模拟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点评。如2013年4月1日,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模拟“胜利村分地”的政策解决场景。全班同学分为胜利村五个组,由村长和书记主持分地。模拟了初次分地、村民闹事、重新投票等流程。虽然过程相对简单,但对于土地分配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地过程中体现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动态性等特征,加深了理解。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即对“三农”这一现实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简单分地过程的公共政策学含义。现实场景模拟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开拓性和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对于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流程也有很大帮助作用。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管理人才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现有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客观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1]。改革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必然选择[2-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一方面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4]。
已有关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讨论多是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等,[3,5-6]对于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增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则少有论述。本文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其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近几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项目选题与申请、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以及答辩与结题等五个阶段。
(一)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
创新训练项目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5名成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些对创新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建团队,推选项目负责人,选择合适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考虑到新疆的地域特点,团队成员在基于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同学加入。
(二)项目选题与申请
创新训练项目分为研究项目和调查项目两类,一般是指导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与指导教师商讨。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须新颖,要紧贴政策热点问题。如近几年就业是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院学生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境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就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确定选题后,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然后向学校提交申请书。
(三)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当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组就开始着手开始实施方案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两年。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已有的方案开始实施。研究方案一般包括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类,导师要注意控制实施进度。针对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努力寻求其他方案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
当完成数据收集后,项目就开始进入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已经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分析图表,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内容除了试验执行情况和研究结论外,还要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和体会等进行总结。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还应当对已获得数据和结论,按学术论文的要求和规范撰写论文,并及时发表。
(五)答辩与结题
项目进行到终期阶段,项目组不但需要提交总结报告,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结题答辩。学生需要提前将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发现的新问题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制作成幻灯片,现场向专家汇报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结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结题。
二、完善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训练项目的制度建设
要完善学校有关创新训练项目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实践中心、二级学院等。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监控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高度重视,积极投入。项目结题可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
(二)完善相关激励措施
要完善相关激励措施,激励教师投入到辅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例如可以将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之中,项目的成果可作为教师的教学成果。适当增加奖励机制,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要充分发挥项目过程管理,注重训练过程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对待项目运作的结果,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出现失败,但要帮助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科研实践,解决了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无动手能力的问题,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加了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资本。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许多不足和改进的空间。需要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深入地交流总结,使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