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6: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二历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思维僵化;联想法;两极分化;因材施教;科学规划
高三的历史复习量大任务重,如何适应新高考模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每个高三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在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学生思维僵化,前后知识断链现象严重
一般而言,文科班女生偏多,纪律较好,但学习往往容易停留于表面。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某一节内容,效果肯定很好,但如果是综合考核几章甚至几本书的内容,或者换一种问题提问时,效果就不太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通过联想法强化思维训练,效果很好。比如,我们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单纯地死记硬背那六部,很困难。但是,如果采用联想记忆法,效果立竿见影。首先我们把六部进行谐音,如下:“吏”“猎”,“户”“工”“礼”和“兵”不变,“刑”“行”;其次,我们再把它们进行串联并增减字,变为“猎户(遇见)工兵(要)行礼”,最后将这句话联想成“猎户向工兵行礼”的情景储存大脑即可。而六部的职能也可以通过联想法记住,如“吏”与“官吏的考核管理”挂钩,“工”与“重大工程建设”挂钩,“兵”与“军事管理”挂钩,“户”与“户籍管理、赋税征收”挂钩,“刑”与“刑事案件的审理”挂钩,“礼”与“礼仪制度和科举考试”挂钩,再将它们变成图像储存大脑即可。另外,联想学习法还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二、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进入高三下学期,特别是二轮复习期间,许多自认为学习无指望的学生基本就放弃了学习;而少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考个好点的大学,学习更努力了。面对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仍然因循守旧,继续采用同一个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状况不但不会改进,反而会更糟糕。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实行因材施教。
首先要把班级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个人状况向学生分析清楚,让他们有清醒的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目标。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区别对待。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设计:(1)准备好不同的教学方案;(2)按不同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甲乙两组,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方案轮流上课,各上20分钟;(3)轮空的班级明确任务;(4)在最后五分钟时间里,老师给予解答疑问或个别辅导。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的差异和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问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生不太重视“+2”科目的学习
由于高考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2”科目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等级”进行参考,所以许多明知无望考上本科的学生,更是对“+2”科目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规划,强化感情投入。
(1)抓两头保中间,即保证优等生人数,减少后进生人数,提高中等生人数。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一块。优等生人数现在基本定型,后进生和中等生仍有变化的余地。在剩余时间里,作为历史科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指导和帮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其真正想学、愿学。
(2)复习中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经过若干次考试后,学生很容易疲劳、厌烦。这个时候,历史教师有必要谈一些历史小常识、小故事,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阐述。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但不会耽误复习工作,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其搜集历史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
(3)以历史教师的才学去感染学生,以历史名人去教育学生。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种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讲述历史名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目标,燃起斗志,乘风破浪。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认为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利用好联想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手段,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研究” 辩论赛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6-02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提出和求证地理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解决“问题研究”一直是我教学中琢磨的地方,如果当作新课或单元总结来进行教学也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在“问题研究”上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并在“问题研究”上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本人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作为研究性学习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课堂上交流。今年我尝试了用辩论赛的方式解决高中地理必修二的“问题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人文地理问题具有可辨性
必修二属于人文地理,主要是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与人们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如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激烈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将这些问题进行一番“包装”定是很好的辩题,因此我们备课组通过充分讨论针对年段八个班级斟酌了四道辩题,即农民工进城的利弊问题(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下同);在厦门,住宅选择岛内好还是岛外好问题(正方选择岛内比岛外好,反方选择岛外比岛内好);海沧翔鹭石化工业给厦门人民带来的利弊问题;厦门岛内恢复自行车道的利弊问题等。这些辩题即源于教材(即第一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四章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又联系实际生活,还是社会热点。如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学生家庭中间,我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大大增加,已成为“主力军”。将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辩题,因为有亲身体验,必然激起他们的感慨,燃起强烈辩驳的愿望,如在辩论赛中,正方辩手总结“农民工进城虽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农村,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步一步地把农村改造为现在的城市,农民工因此也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说的激情四溢,博得热烈掌声。
二、辩论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辩论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问题研究,我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辩论赛流程时间表,按时间顺序依次是:公示地理辩题――各班地理科代表抽取辩题――各班竞选辩手并公示名单――辩手培训――各班辩论材料准备和试辩训练――上交辩论材料――辩手再培训――年段辩论赛(评选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点评总结辩论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流程环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争辩。如地理辩题一公示就引起学生的强烈辩论,有的认为正方会赢,有的认为反方会赢,有的认为这题好辩,有的认为那题好辩等等,这种争辩实际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在各班抽取的辩题公示后,再一次激起激烈的争辩,有同学与同学争辩、老师与老师争辩、同学与老师争辩,真是场内还没开始,场外已辩得不可开交。辩手的培训很重要,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辩题,如何收集资料和事实依据,如何求证、演绎、推倒、解释、辩护和反驳辩题,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获得(即指导学生如何对这些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再通过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了解辩论赛的规则,从而认识到辩论赛不是泼妇吵架、不是强词夺理、不是大声就有理,而是论据的应用,论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还有语言能力等的表现,通过辩论赛会教我们如何理性地思考,快速地反映。上交辩论材料也是必须的,虽然学生参加辩论赛非常积极主动,但教师的跟踪不可少,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便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辩论赛的进程。 最后,评委的总结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对辩题进行一番梳理,又有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辩手们个个信心满满、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下学期再举行辩论赛。
三、辩论赛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学习
辩论赛中各班采取自愿报名或科代表安排形式产生辩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全体同学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资料收集、数据整理、问题讨论等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各班抽取辩题后,同学们往往只关注到本班的辩题,而忽视了别班的辩题,为了让同学们在探究本班辩题的同时又能分享到别班辩题的探究成果,我组织全体同学观看,并各班抽取十位同学共八十人与五位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学生以举旗唱票形式,一位学生算一分,教师以打分形式,最高十分,这样统计出的最高分就为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此外,我还在辩手上交的材料中,选取较好的论文制作成年段宣传栏公示,让同学们分享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
四、辩论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辩论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他不只是四位辩手的事,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采取了八个班级两两对抗的形式。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本班的辩题探究中来,有的帮助查找资料、整理思路、探讨论据,有的充当对手进行班级试辩训练,有的对每位辩手辩驳的内容进行逐句斟酌,俨然他们就是导演,就是评委。充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个辩题就牵动了两个班级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四场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场上辩手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高中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辩论赛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开放式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内外二合一;高校瑜伽教学
教育目的要适应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更好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奈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理性用思辨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观点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高校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瑜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同时,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间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种意义学习,这里所谓的心理空间就是指个人的经验世界。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的经验。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
目前,中国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设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养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内外二合一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和生活的教育,并让其掌握会健身、会休息、会玩乐的技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作好准备。
3.优化课程结构的需要
我国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上述课程的阐释为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概念体系理论中,亨特强调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亨特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我们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和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高校瑜伽训练强化课内高校瑜伽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高校瑜伽训练的效果进行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不适中快速成长。具体见下图。
(1)课内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课内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另外,要了解并能熟练的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课内需掌握高校瑜伽动作要领。在进行专项技术练习时要达到60%以上的成功率,动作的准确率要达到85%以上。
②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部分共有五个阶段的活动组成:导向、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课程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新概念或技能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对所学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精确度是否保持稳定进行评估,为需要的同学提供反馈。确保学生的进步。
③实施条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现有一个室内瑜伽场地,硬件设施完备。图书馆内有关高校瑜伽技能学习、高校瑜伽欣赏、高校瑜伽运动的发展史等图书和杂志有三十余种,可供学生业余时间翻阅学习。另外瑜伽课的老师为副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④教学评价
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到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中等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后潜能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一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这一部分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直接打分,占总分数的5%。另外,我们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学生的出勤情况,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课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与人交往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另外,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更种动作技能的发球成功率要达到80%以上,准确掌握作为高校瑜伽裁判的基本能力。为进行校外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②实施过程
在课外教学阶段,我们通过学生建立的高校瑜伽协会这个小型社会团体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进入院瑜伽社团以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小组内安排一帮一互助学习队,然后给各小组设定目标。为了使小组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尽快的适应并且进行合作学习,如:有些同学反手技术较好;有些同学擅长高压;有些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实践不行。小组要通过对各人的长处进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进步。在这一教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组织管理作用。
③实施条件
学生通过申请成立了院瑜伽社团,社团的招收对象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加。协会里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瑜伽课的老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④教学评价
在课外社团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定期进行系统的测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并记录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况。日常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训练中,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地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比较真实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情况,为真正地做好相对评价提供前提条件。
(3)校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在校外实践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另外,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校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己学会有效地做出与自己有关的教育决定,逐渐培养起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施过程
校外实践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学生在健身场所做健身指导、教练员或者陪练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问题需及时的和教师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时候做一个纪律严明的老师,什么时候是指导员,什么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③实施条件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温州市区,具有高校瑜伽场地的温州大学,以及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学院等共7个高校瑜伽健身区,另外瑜伽馆有21个。安排学生在课外、双休日或节假日长期做健身指导或瑜伽陪练和教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健身场所竞聘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工作,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④教学评价
在校外实践阶段运用外部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因此,我们通过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书写个人学习小结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及自我教育等这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的重要品质。
2.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二合一模式的运行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状态。
首先,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设为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技术是根本,学生必须在准确牢固的掌握了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习。实习阶段遇到的技能问题可以回归课堂,重新进行学习。具体的课程安排流程:一学期——(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一学期——一学期——(校外实践、课内学习、课外训练)。
其次,就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学校的高校瑜伽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含有瑜伽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
课内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上就是期末技术考试+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考核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提出以下设想:只要学生参加课内教学的出勤率达到90%,业余锻炼的出勤率达到规定次数,就可以获得60分基础分。
三、小结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技术、身心、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校瑜伽健身指导,而且还能培养出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为我国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相关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目前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小平.28天瑜伽养生计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8-31
[2]曲影.7日速效瘦身瑜伽.2009,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