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8篇

时间:2023-03-01 16:26: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

篇1

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对于农村教育管理来说,需要一大批有着崇高敬业精神的教育管理者。敬业的最好体现就是能否勤奋的工作。农村学校的管理事务繁而杂,目前,农村学校由于人员编制紧,学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大多数的教育管理人员都兼了一些课,甚至还是教学骨干,教学任务繁重,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只能依靠一个“勤”字,挤时间去想学校管理的事情,挤时间去规划学校的发展问题。当前农村教育的矛盾是日益突出,教育经费紧缺,教师的福利待遇低,教师的人心难以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越来越复杂,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要解决上述矛盾,学校的管理者们不勤奋工作,不勤于思考,多想办法,多拓途径,这些矛盾会严重地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新的教师管理工作平台,如何建立新的学生德育工作机制,都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勤奋努力,不断的开拓进取。需要农村教育管理者有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

农村的教育管理人才必须要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才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针,并运用这些方针政策解决好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教育管理工作者一般能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负责的地区、学校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选择本地区地发展战略,制订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理性地控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前一阶段取得的成就上,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下功夫。尽力避免重复出现的盲目追求表面成绩,违背教育办学规律,只有经过反复的总结、思考与探索,才能意识到学校的问题所在,才能找到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要做好带头作用

目前农村学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教师资源相当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管理者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农村教育管理者既要对接好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又要管理好学校的事务,还要给学生们上好课。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更好的管理学校其他教师。根据多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验,由于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资源紧缺,教学资源匮乏,所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间也缺乏竞争。新来的年轻教师多数带有消极情绪,工作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迫切需要教育管理者的感召力,团结学校的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在不断接受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旧。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会迅速的传播,以至于影响着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如果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及时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认知,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科学统筹,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有特色的院校。任何人想问题办事情首先都要搞好自己的定位,办教育也是一样,不要跟风,要办出自己的特点。教育管理人才工作的重点定位在用科学的发展观对本地区的教育发展事业进行科学的统筹,合理地调整教育结构,对现有的学校、师资、设备、资源、资金投入进行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充分认识和挖掘自己的优势和长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自己的特色,他们具有教育管理专家的素质和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教育管理人才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育是造就人才的航空母舰。农村虽然师资力量有限,教育资源少。但是农村教育管理人员应善于发现学校自身特色,挖掘现有教师优点,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教育管理人才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教育管理人才还特别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培养一批名师,同时还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能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批优秀人才。

篇2

一、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内涵

自上世纪以来,学校管理效能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效能呢?学校管理效能是指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将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人员的消耗降到最低,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管理效能不仅是对学校领导者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考核。此外,学校还应该争取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对本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积极参加本校或其他同级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提升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过快,就会导致部分同学不理解,久而久之影响班级学习成绩不一,差生也由此产生;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效率;很多小学都是位于山区,教学环境差、设备不全、教师工资低等因素导致很多高学历的教师不愿意去小学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由于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基本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对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有时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强行霸占这些课程的课堂时间用来复习。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

1.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或教学工作人员,都应该改变管理思想,拒绝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与学生共谋学校发展。其次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人员,大到学校校长,小到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时刻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任何损害学校名誉的行为,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人员配置合理有效。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平台,选拔适合学校发展,自身实力强大的教师资源,保证这些教师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在录用后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更好的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在分配教学任务时不可以教师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要想使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领导者要以学校的长期发展计划为指导,进而确定近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定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其质量一定要做出严格的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向目标靠近,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篇3

一、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内涵

自上世纪以来,学校管理效能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效能呢?学校管理效能是指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将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人员的消耗降到最低,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管理效能不仅是对学校领导者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考核。此外,学校还应该争取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对本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积极参加本校或其他同级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提升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过快,就会导致部分同学不理解,久而久之影响班级学习成绩不一,差生也由此产生;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效率;很多小学都是位于山区,教学环境差、设备不全、教师工资低等因素导致很多高学历的教师不愿意去小学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由于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基本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对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有时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强行霸占这些课程的课堂时间用来复习。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

1.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或教学工作人员,都应该改变管理思想,拒绝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与学生共谋学校发展。其次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人员,大到学校校长,小到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时刻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任何损害学校名誉的行为,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人员配置合理有效。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平台,选拔适合学校发展,自身实力强大的教师资源,保证这些教师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在录用后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更好的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在分配教学任务时不可以教师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要想使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领导者要以学校的长期发展计划为指导,进而确定近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定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其质量一定要做出严格的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向目标靠近,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篇4

1 关注需要的策略

需要,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是指未满足的欲望与要求。教育管理者通过研究教师的需要结构,可以谋求相应的激励手段,因为激励始于需要,止于满足需要。

1.1 目标激励。目标是教师工作的导向。学校在制定中长远目标时,要把宏观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指标,并分解到每个教师的头上,这种形式上的任务目标到人,对教师易产生责任感,并在头脑里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化为动力,让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向目标奋进,去获得成功。所以,确定鼓舞人心而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衡量一个学校领导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接任第二实验中学校长职务以来,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我在深入了解学校现状以后,在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提出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从招生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走出低谷。向全体教师展现了学校的一个美好前景。使全体教师有了目标,并能为之努力。

1.2 培养激励。在教师的社会性需要方面,发展需要是中青年教师的主导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是激励他们工作热情的突破口,也是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我校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去满足中青年教师业务上发展的需求,如外出学习、聘请长春名校教师来我校传经授课、进行各种专业培训等,这些做法使中青年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激发他们不断进取。

1.3 成果激励。教师群体一般把精神需求的满足看得比物质需求更重要,教师除了满足一般的物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给教师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如我校经常适时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竞赛、学科间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各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成果评价、奖励制度,严肃认真地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 

2 注重情感的策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对其进行认识并产生态度体验。人的态度体验通常是以愉快或不愉快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的情感是否适用于教育、教学需要,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过程,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因此,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师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教职工的情感水平,培养教职工良好的情感品质以促进对教职工的激励是教育管理者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力所能及的。

2.1 尊重激励。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都需要在感情上被尊重、信任和理解。我们的教师是一群有知识、有思想、有教养的人,教师的工作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觉性。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自尊心,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就要有高层次的思想工作,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要抓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环节,采取平等交换意见、互相磋商的方式方法,消除一切有可能产生的距离感、隔膜感甚至对立感。同时在对人的态度上要有宽容之心,因为毕竟“人无完人”,教师身上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2.2 参与激励。如果我们把学校整体界定为一个系统,那么教育管理者与教师便构成了这一系统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工作目标则是一致的。参与激励就是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这种参与,不仅能收集思广益之效,做到“用众力,无敌于天下;用众智,无畏于圣人”,又能表现对教师的信赖与关心,有助于形成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又能使教师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与管理者产生目标认同,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执行学校各项决策,完成各项任务。

篇5

关键词 保育教师 专业化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16-01

一、前言

专业化成长所指的是在不同的职业发展历程中,通过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让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保育员在学校中的专业地位,让整个保育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出现明显的提升,以此来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加专业且优质的服务。

二、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从而对新时期中的教学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形式下,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方面能够满足于国家政府所下达的政策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保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让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出现十分明显的提高。

(二)满足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W校中的保育工作也开始变得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学校中都存在着“重教轻保”的情况,导致保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专业能力较差。不仅十分不利于保教一体化观念的顺利落实,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促进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则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弊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上升空间,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保育工作中,以此来达到提高保育服务质量的良好效果。

三、促进新时期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建议

(一)提高保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历程当中,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他们以往的工作能力与文化水平来制定出难易适中的素质培训活动。针对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保育教师而言,需要将培训重心放到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感、生理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确保每一位保育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儿童传染疾病、意外损伤以及心理变化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所有保育教师展开全方位的严格审核,以此来保证保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学校管理者应当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学历不高的保育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保育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将其熟练的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另外,保育教师还要利用表扬式的激励语言来代替严厉的批评教育,以此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与状态。

(二)提高保育教师的地位

学校管理者在大力培养保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打破传统的认知观念,对保育教师的教育功能与角色地位作出重新的认定。目前,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肯定了保育教师在学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功能,并且否定了“重教轻保”的错误教育观念。基于此,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适当的上调保育教师的薪资待遇,通过日常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培养出保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发光发热;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保育教师的资格考核制度,根据保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恰当的引入考级制度,让保育教师同其他教育者一样都能获得晋升的空间,通过此种方式来从根本上激发出保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秦旭芳,丁玉.幼儿园保育员专业素质评价现实中的冲突与支持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4,(9):63-65.

篇6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教学改革;新课程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办学的重中之重。为摒弃传统管理思维的弊端,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开创教学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工作重心的转移,创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积极转变观念,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指导,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给予优化。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师生沟通,突出领导的示范作用,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最终的目标,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主要阐述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规范教学行为管理

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一直以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只有把教育教学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校稳定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握工作全局,正确处理好学校改革发展的问题,发挥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由于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养不同,所以他们的教学行为也有所差别,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还存在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与教师沟通,给教师提供改进的建议,帮助教师走出教学困境。还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学校管理者应该引导教师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近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实际办学思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积极规范教学行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深造,认真编写教案,开展集体备课,将教师教学行为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同时,学校还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多进行公开课和示范课,鼓励他们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使其教学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变。组织老带新结对子活动,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实施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教师作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才能够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尊重学生的想法,更好的为学生做出榜样。我校为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制定了明确的培训制度,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师德是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教师重视到师德的重要性,才会积极的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订了师德考核责任状,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考核,成立考核小组,由学校管理者担任组长,把师德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师必须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要对学科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才会提出有价值的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业务培训时,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对教材二次开发和集体备课进行细致的学习,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另外,学校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将“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据,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确保教师用最佳的状态面对学生。

三、运行学校长效机制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据可循,这样不仅增强了管理效率,还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制定的规章制度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这样也使教师队伍出现精神松懈,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科学执教”“严格管理”的方针,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争打造“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新型教育模式。我校建立并运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精简高效的管理团队,还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学校的管理水平,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包括教职工聘用公开、评优评先事宜公开、财务收支及专项经费使用公开、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公开等。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学校管理者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参与精神,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稳定。三、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在开学前要制定教学和教研计划,各学科教师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各类计划要按时进行,由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操作。其次,要坚持集体备课,因为集体备课打破了传统备课的弊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加强对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包括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要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讲座和培训,丰富教师的理论修养,净化教师的心灵。可以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示范课”等活动,活跃教师的思维,让教师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还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不仅要在校内听课,还要定期到其他学校听课,使听课活动常规化,为校本课程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篇7

【关键词】班主任;内驱力;情治;人本化;向上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09-03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心理负荷沉重,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学校管理者如果能抓住激发班主任群体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这根主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走上持久的良性轨道。

一、增强“情治”的影响力

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承担管理角色的干部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生处主任、年级德育主任等,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网络。如果学校一味强调所谓的层级管理,企望凡事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疏忽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会造成德育管理队伍的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削弱了班主任群体工作的协同性和创造性。

学校管理者要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实行“情治”,从中凸显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工作任务应由“分派”变为“协调”,为班主任施行班级管理创造和谐的环境,让班主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工作流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比相关领导掌握得更多、更具体,学校、年级分管领导不必动辄干预其中。如果班主任得到充分的信任,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他们对班级管理工作就会付诸更大的热情。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班主任自觉推进工作的过程,就是灵魂不断苏醒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地反思、自省,直至大力发挥潜能,其内在能量的释放就是精神自觉的外化。因此,学校领导不应阻碍班主任发挥工作专长,否则不仅会削弱他们的管理正能量,而且会抑制班主任的工作创造性。

有很多声誉远播的学校在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一贯倡导恪守“走近人、熟悉人、关爱人”的原则,体现的就是要理性梳理班主任队伍的现实诉求,真心实意地尊重理解班主任。首先,学校应该关心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由于班主任从事的工作范广且复杂,平日里缺乏应有的锻炼时间和放松机会,积久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学校应该顾及班主任的家庭生活境况,尽可能促使他们达到工作和家庭平衡。基于此,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另外,还要考虑到时代因素,当下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伍。学校应加大对班主任培训和进修的投入,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必须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教育部已制定班主任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计划,目的就是提升班主任的职业技能。但各类学校不应仅仅把班主任培训看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职责,更应该从校本培训出发,立足实践需要,开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资源,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能力拓展的空间,助推他们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教育就是要做促进人发展的事业,学校管理者就要走近被管理者的心灵,探寻他们鲜活的生命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而实施引导推进,以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个体的不断发展。《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一书中记载了芬兰校长苏凯的论述:如果校长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教师队伍,从关心人、理解人的目标出发设计一套工作程序,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那就容易使教师为教育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活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班主任群体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熟知基层的点点滴滴,有着参与学校管理的强烈内在需求,他们不仅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把班级管理当成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唯有立足校情,深度了解本校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切切实实地采取人文关怀的举措,用管理温情去催生工作激情,以待人气度来抬升教育高度,才能让班主任能够积极主动、开心自觉地工作,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归宿感,从而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共生共进。

二、彰显“人本”的自由度

任何学校都会建立一套全面细密而持续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施行来确保管理到位,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些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奖惩有据,也要给予班主任合宜的工作环境,给他们心理空间上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规的班主任改过纠错的机会。在不违反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心理状况和现实条件,尽可能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对班主任工作不苛求、不挑刺,积极稳妥地执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价方案,并经常对各项管理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本化,更加容易为广大班主任所接受。

有了优秀的班主任,才会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学校要以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为前提来指导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发生急剧变化,教育管理者也应转变观念,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主任群体而言,人本化管理不再是口号式外在呼吁,而应该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自主发展需求的核心是有选择的自由,并自主选择发展平台,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意图或者受他人指使行动。

如何让管理体现“人本化”理念,日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魏书生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激情是学校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其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让班主任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是学校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教育者自身,这是历来被倡导的社会准则。班主任的工作首先要被认可和尊重,他们的权益要受到保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尊重是促进班主任信心百倍地沉浸到工作之中的强大动力,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体谅与尊重,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推进,有助于班级管理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

在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班主任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指指点点,妄加批评。成功的德育管理者应该慧眼识才,用才有方,为班主任想方设法构筑交流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心声,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对业已取得成绩的人要加以重用,对具有进取心的年轻班主任要提供用武之地,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平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班主任实施“人本化”管理,全方位维护班主任的合理权益,为他们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模式既是为了班主任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力求出现班主任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双赢”。

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有以如下观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就必须有权变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这就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本化关怀,以他们自身的发展为归依,将他们的需求放在显著位置,体现“成就人和发展人”的管理理念。过去激励班主任工作的手段也很丰富,但往往单纯服从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工作重点反而游离于班主任自身发展之外,也不会下大气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三、提振“立业”的向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让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生根。要为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达成个人设定的目标,并通过班主任的能力提升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学校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名优班主任工程”,即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班主任个人发展的计划和措施;②树立班主任的先进典型,汲取他们的德育工作经验,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③给班主任更多的自,使他们能够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地制定班级发展计划,自主地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④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通过加大投入的力度为班主任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交往、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为“师徒”关系,以及工作之余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达到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以此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汲取别人的经验,必将对自身的业务技能提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理应为班主任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尽可能给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激励他们将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当成自身的需求,并且爆发为强大的行动力量,同时也成为他们事业追求的价值取向。这也是通过外在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将自身需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因此,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正能量,势必会促成班主任在班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成为班主任群体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教育最首要的是教师本身作为人的向上心,以及由此而渗透出的人格和人性。同时,我相信教育革命必须要以人的变革为前提。与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相比,班主任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只要班主任觉得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存价值的人,只要班主任能够使自己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嫌怨,他们就能乐享班级管理的趣味,并演绎出无限风采。班主任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生发,不断繁衍成一块属于自己的蓬勃的园地,这样学校也就能够营造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激发班主任群体的内驱力,让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任何学校都会有一套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的策略和制度,学校由此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行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最大化、最优化地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班主任唯有自主调节管理行为,不断进行经验反思,接受群体影响,才能改进工作、优化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其教育自信心、管理创造力才会相应得到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期许也愈来愈高,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也就面临着形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管理智慧的挑战。就班主任管理而言,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就班主任发展而言,学校采取的激励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各种措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外国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1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1高校对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很多高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注重教导学生掌握内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内科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优秀的内科医生最重要的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偏差的想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使掌握丰富的内科知识,没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徒劳的。

1.2学生实践操作意识不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使得学生注重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对内科进行探讨,使得自身的内科学的专业知识严重缺乏。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虽然特别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但是时间操作意识加强,并不能讲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运用,使得实践操作能力一直得不到较大地提高。

1.3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差很多高校没有制定较为严格的招聘制度,使得招聘到教师并没有拥有较强的教学水平。有些内科专业的教师并没有拥有较扎实的内科专业知识,对学生起不到很好地指导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并没有非常丰富的治疗实践经验,知识面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也使得内科临床教学实践受到一定的阻碍。

2加强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几点措施

2.1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很多高校内科临床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的施展,其主要症结在于高校管理者对临床实践的忽视。临床时间是检验学生对内科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的必经之路。很多高校管理者片面地任务,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牢固的内科理论知识,以为临床实践是工作之后才需要做的事。这种思想是教学理念的偏差,是阻碍教学实践进步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进行反思,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向教师和学生讲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去医院进行实习,在实践工作中巩固自身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

2.2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除了高校管理者对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之外,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意识较差也是阻碍教学实践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对实践操作的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意识较强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才能注重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实现自身对知识的空缺,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经验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应该不断强化自身对实践操作的意识。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应该不断地巩固内科方面的专业知识。暑假或寒假期间,可以申请到医院进行实习,通过实习老师的相关指导,学到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2.3提高内科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很多学校会在大二、大三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原本是一项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由于学校安排的医院本身能力较差,导致实习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针对此种现象,学校管理者应该作出改进,加强学校与实力较强的医院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安排较好的实习单位和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从而提高内科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通过与实力较强的医院进行合作,让实习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让学生能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2.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多学校引进的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不当,使得教学质量较低,导致学生并不能得到实用性较高的知识。学校应不断的健全招聘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招聘内科专业教师时,不应该片面的注重教师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合格程度的标准,除此之外,要建立相对健全的用人管理制度,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