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5: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案例分析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报告》,以供参考。
如何教育好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景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制造点儿小麻烦送给你。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作为教师应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激起他们的生活学习热情。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本着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教育方法,要用爱心去接近他们,
用耐心去感化他们,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提高,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早日脱离人生的阴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作为教师,应当关心护爱每一个学生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即"鼓励优秀生冒尖,促进中间状况学生争先,帮忙后进生过关"有人说,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不易,而要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则更难,此言不无道理。我国有位教育家曾在中学生中举行过一次《假如我是教师》征文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在征文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到,假如自我是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有位中学生写道:"假如我是教师,我就要像太阳,把自我的光和热平等地洒向每一个学生,温暖所有学生的心房。"毫无疑问,这是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呼唤。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陶行知曾语重心长的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首先要摆正自我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有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可能在沟通上与你有些障碍,比如说:你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却也只是呆呆地望着你,并不作答。在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容易心急,而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让谈话继续下去,到最终什么也得不到。碰到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正地关心他,他才能对你说说他的心里话,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2、帮忙学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而我们关注的特殊学生往往严重缺乏自信,甚至有严重的自卑,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可能在你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个动作就已经伤害了他们。所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帮忙学生消除这种自卑,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责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向很自卑,平常都是低着头不说话,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是把头低得不能再低。可是在一次班队课上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重重地夸奖他平常认真,不调皮后,我发现他有了必须的改变,做事情更加进取了,并且平常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活泼起来了,对于学习也有了信心。再经过与家长的及时联系,让教师与家长一齐,帮忙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自信的学习氛围。
自信有了,对于学习更有了必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养成,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忙特殊学生。
3、把爱洒向学生
从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看,读活这本书主要表此刻对自我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观其言行而察其心灵,摸透他们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构成个性特征的内部环境和外在因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时预见到某些正要发生而尚未出现的现象,以自我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 焦虑心理 认知疗法 社交障碍
一、一般资料
欧某,女,汉族,18岁,我校大一在读学生,身高1.57米左右,体态端庄,眉心略显惆怅。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陈述
据欧某的诉说,在这之前,也有过一次类似的情况。当时是自己正在读初三,在快要临近初三毕业考试的时候,一天在无意中听到母亲和邻居在谈论有人因为读书而变为“神经病”,当时的具体谈话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神经病”这三个字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并且感到莫名的恐惧害怕,心跳明显加速,紧张不安,大脑一片模糊,胸口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压着,完全喘不过气来。随后,在学校学习中不断觉得恐惧不安,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怕什么,情绪波动很大,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不愿意去学校上课,只想待在家里,只想和母亲在一起,只有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才觉得很有安全感。
奇怪的是,只要在家里,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就会消失,但是一到学校,这种强烈的害怕不安的感觉就会再次出现。因此只能一直在家休息。在这期间,一直是母亲在身边照顾自己、安慰自己,就这样过完了初中生活。
高中的时候,因为母亲要南下打工,自己没有办法一同前往,只能回到学校寄宿,不能住在家里,为此苦恼了很久。可是,后来高中生活过得很愉快很开心,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且,在高中的三年生活中,自己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直到来到大学,这次不知道是怎么了,自己感觉是“病”发了,又出现这样的感觉了。现在,就想回家。
平时自己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只和那些看得顺眼的同学聊天,对于其他人,自己从来不主动说话。并且认为,在自己家里最舒服,因为自己的母亲会无条件地关注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有什么困难都会帮助自己。高中同学和老师很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希望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也能够和高中的一样。只要能够有人和她做朋友,她的这种感觉就会缓解很多,甚至不会出现。
欧某在叙述中身体一直保持着较僵硬状态,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手不断在沙发上滑动,语速过快,想法表达模糊、思绪较混乱,有求助意识。
三、分析处理
1.问题提出。
(1)为什么会在初中时(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高中就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为什么在大学又会引起这种感觉的发生?
据了解,该生在初中读书期间和同学的关系不亲密,基本上没有任何同性或者异性的朋友,自述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相处,甚至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还有很多同学的姓名都不知道。感觉同学和老师对待自己比较冷漠,在学校根本就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她,没有人懂她,常常会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
在高中期间,她交到了生平的第一个朋友,因为她的父母都不在家里,同学和老师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对她特别照顾,在班级里感觉到温暖,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自己,高中三年过得很开心,也是第一次觉得原来学校可以是很美好的一个地方,觉得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来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人来的,没有亲人陪伴。同时,她是寝室里面第一个到的人,当天晚上,她一个人在陌生的寝室哭了整整一晚。后来,慢慢地同学们都来了,孤独的感觉就消除很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开学到现在,没有同学和自己特别亲密,没有真正关心她的人,老师和班上同学的交流也很少,觉得这个学校到处都冷冰冰的。她举了一个例子:有几次她去在其他寝室的同班同学那里玩,明明寝室有人,她也敲门了,她们就是当作没有听见,好像挺不欢迎她的,让她觉得很委屈,感觉自己就是没有人喜欢,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本来觉得大学生活应该和高中一样,甚至要比高中还要好,可是现实完全相反。现在很讨厌这个学校,只想离开这个校园环境,只想回家,只有在母亲身边才觉得有安全感,才不会觉得恐惧、害怕。
(2)为什么会和“神经病”、精神分裂症联系在一起?
该生初三时觉得学校很冷漠,同学和老师对自己不关心的时候,刚好听到了“神经病”的一个事件,并且由这个情况掩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用恐惧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她自己只知道怕,但怕什么却不知道,只觉得莫名的害怕恐惧。“神经病”为她找了一个突破口,让她把自己内心的空虚全部转移到这方面来。该生平时比较要强,最怕被人看不起,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错,若承认自己在社会交往方面失败的话,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打击。大一时,该生再次感到学校很冷漠,并看了一部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影片,觉得紧张不安,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出现了心悸、头晕、口干的躯体症状,觉得胸口好像压了一块石头,不能呼吸,以至于要把头趴在桌子上,精神高度紧张,感到莫名的害怕和焦虑,甚至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脱离自己的身体,无法进行任何思考,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行动。因此,她选择用“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的方式内隐地把自己的社会交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出来。
2.鉴别诊断。
(1)排除躯体疾病。
未发现有器质性躯体疾病和家族疾病史。
(2)与精神病鉴别。
根据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根据判断心理异常与正常的三原则,欧某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稳定。欧某有自知力,希望解决心理问题,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对照症状学标准,欧某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欧某的反应不太强烈,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严重,未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从病程标准看,也只有半个多月,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从心理测验结果看。
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了本诊断。
SAS:60,说明焦虑症状为中度。
SDS:35,说明抑郁症状不明显。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应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反馈的结果表明:该生在焦虑症状上的得分偏高,包括一些通常与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症状和体验。一般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可能有一些类似严重心理障碍的感受或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测评显示:该生常常失眠,感到自身健康有问题。其心理问题属于第一类学生,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诊断:一般性的焦虑心理问题。
3.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欧某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善现存的焦虑恐惧情绪,改变“没有人会关心自己”的看法,看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
(2)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
完善自身的个性,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4.咨询时间。
根据症状并考虑到她个性的特点,为她安排每次咨询时间为一小时,时间为每周四的下午五点至六点。
5.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过程共十次,历时三个半月。
(1)心理诊断阶段。
共做两次咨询,与欧某交谈,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SDS、SAS心理诊断测验,调整求助动机,探求其心理状态及改变意愿,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2)心理治疗阶段。
根据心理测验结果的反馈,作出初步分析,让了解原因。同时加深咨询关系,寻找调整认知的策略。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认知、情绪和行为。
(3)结束巩固阶段。
这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咨询效果,探讨人际交往深层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从而提高欧某的人际交流的自信心。
6.咨询方案――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是企图通过改变求治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矫正欧某错误的自我认知,才能真正改善其行为上的社交障碍。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只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就会使其茅塞顿开。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引导欧某认识到: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要想得到他人的友谊、关心、温暖,首先就要给他人关心、温暖,使其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等错误认知。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朋友,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但更多的是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欧某认为社交障碍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使自身的原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系统被激活,使其作出极端的、绝对的判断,认为没有朋友,那就会使自己没脸见人,被人瞧不起,使整个思维失于意志的控制,从而出现病态推理判断,引起心理和行为问题。
认知合理了,行为的改善也就有了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咨询继续朝着卓有成效的方向发展。最后督促她改变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新的看法或态度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
本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看了电影导致高强度的痛苦、紧张、焦虑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本人对人际关系的一些绝对化、过分概括、糟糕至极的信念而导致的焦虑、恐惧、不安情绪,可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欧某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7.治疗效果评估。
三个月后,欧某明显感到轻松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也反应,欧某没有那么内向了,能够比较主动地和人进行交流,话也明显地多了,感觉整个人开朗了不少。欧某自己评价认为,那种恐惧、不安、焦虑的情绪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了,而且觉察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并不是对自己漠不关心的,原来朋友是需要自己去找的。其实以前身边也有朋友的,只是自己全部都忽视了,一味地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没有人关心。先付出,才会有收获,有时候一个微笑就可以认识一个朋友。
通过咨询治疗,欧某的各种心理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心情愉快,和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情绪也基本稳定,促使了她的人际关系得以良性发展,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咨询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林秉贤.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2]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强迫症 主诉 观察 测验 诊断 目标 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49-01
1 一般资料
张某,女,23岁,吉林省辽源市人,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独生女,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在学校、在家庭都备受关注。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家族内无精神病史。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郁闷、烦躁,做事情精力不集中,反复想一个自己认为不应该想的问题。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又无法摆脱。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越是反复不停地想,脑子关不上,状态已经持续四个多月。(2)个人陈述:我对自己的容貌还算满意,但总想着能更完美些。很久以前就想做双眼皮,但我父母都是斑痕性体质,担心术后创伤恢复慢,或者留下疤痕。看了几例双眼皮手术的失败案例,更是心惊胆战。一直不敢做,所以犹豫着,拖了三年。但是这种做双眼皮手术的念头从来没有打消过。
今年8月,两个同窗好友陆续做了双眼皮美容术,术后效果很好。于是受了鼓舞。但是到底是各人体质不同,担心总是有的。 虽然手术还算成功。但是术后才发现,有很多事情,自己未曾想到。总是担心做出来的眼睛与面部其它部分五官不协调,反复照镜子,总觉得是回事,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越是去想;走在街上总有人问我,双眼皮是真的还是假的,带了镜子也仍然有人看,变是特别受人关注。在人际交往中,很紧张,眼神、表情总是不自然。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放松,但是始终做不到。
3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
面容娇美,身材窈窕,着装打扮非常注重细节。目光闪烁,不敢与人对视。有较强的求助动机,想改变目前的状况;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
班主任的反映:
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学习成绩优秀,做事务求完美。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4 心理测验
卡特尔人格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结果:
10分以下:没有强迫症倾向。
10~20分:有轻微的强迫症倾向,适当的自我调整。
20~30分:有强迫症。
30分以上: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已经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可能受到损害。
求助者得分为22分。
5 诊断
诊断结果:有强迫症,但症状较轻。
诊断依据:(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精神病;(2)有明显的心理冲突,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对立,患者深感痛苦;(3)症状由现实刺激引发;时程较长,在三个月以上;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内容有轻微泛化现象,人际交往不自然,有少许障碍,社会功能部分受损;(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6 原因分析
(1)性格原因:追求完美,过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犹豫不决,患得患失;(2)成长环境:从小成绩优秀,相貌端正,性格乖巧,被老师器重,被家长关爱,一直生活在被肯定的环境里,不能接受瑕疵;(3)诱因:双眼皮手术后所带来的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混乱,局部过度关注。
7 咨询目标
制定咨询目标最首要的是要遵循可行性原则。
(1)具体目标:纠正反复的、无效的行为(反复照镜子、逢人就问、言语神情拿腔作调等);(2)近期目标:学习注意力集中,人际交往自然生,生活恢复常态;(3)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我,善于自我接受、自我悦纳;(4)最终目标:克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8 咨询方法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等,考虑到求助者是大三学生,知识层次较高,领悟能力较好,所以主要采用认知方法。
(1)认知疗法的原理:认知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式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本案中,双眼皮手术后的面容不能接受是诱发事件a,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是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c,对自己求全责备、对事物苛求尽善尽美、不能接受瑕疵的一贯性观念是思维方式b。
(2)认知疗法的具体实施: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方式:手术后的新生的美丽与原来的五官是否协调已经不重要的,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越是掩饰,越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遮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强调。别人并不是象你想象地那样关注你,人们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你身上;心理咨询师不解决现实问题,只解决由现实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
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你身体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美丽的,自信才能自然,自然才能协调。精力要放在有效的思维、有效的行为上。改变现状要靠自己。
(3)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加强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心理辅导和干预,才能更快的消除症状,愉快坦然的面对人生。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单独奏效,所以我们也辅助一些行为疗法,同时适量服用抗强迫药―氯米帕明。
9 咨询效果
通过对求助者的回访以及对其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求助者家属的反映,经过咨询后,求助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消失,学习注意力集中、生活恢复常态、社会交往正常,此咨询是有效咨询。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关键字:情绪不稳定 ;一般心理问}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陈某,女,汉族,40岁,已婚,目前家庭主妇,学历:专科。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疾病史。家庭共三人,有一8岁的儿子。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从小生活在四口之家,有一弟弟。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父亲在银行上班,母亲家庭主妇。父母关系不好,目前也处于分居状态,父亲严厉,母亲较为软弱,且父母偏爱弟弟,重男轻女,忽视来访者,家庭缺乏温暖,所以来访者从小缺爱,自卑,但又好强,独立。
到上学时,来访者较为内向,朋友少,孤僻,但又好强,读到中专,来访者慢慢找到自信,更加独立和好强。工作后,单位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时觉得对她很好,上进勤奋,便结婚了。婚后近年来无工作在家带孩子,生活单调,将关注点全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平日上班对其缺乏关心,近期常为小矛盾吵架,觉得现在的家庭也不温暖。个人性格很敏感、极端。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感到有一种无助感,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
(四)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
(五)社会功能
能正常的生活和与人交流,但朋友少,极端,对喜欢的人是一个随和易相处的人,但不喜欢的就特凶,不搭理,爱恨分明。
(六)心理测验结果
SAS测试结果:标准分58,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来访者目前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定,爱打骂儿子心情低落且持续1个月,敏感、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二)个人陈述
我最近老是爱发脾气,每次看到儿子不做作业,我就想打骂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样很不好。还有我对丈夫也不满,他平时忙工作,很少管家里,感觉他现在一点也不关心我和孩子了。我感觉家庭一点也不温暖,每天操心家里的琐碎事,也没有自己的时间,丈夫还这样不理解我,我觉得好难过,很焦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神志清晰,说话有条理,回答问题清楚,情绪低落,偶尔会激动。自知力完整,求助愿望迫切,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朋友反映
案主的朋友反映,案主平时做家务,在家带孩子,平时特别在乎儿子,感觉她有点过于关注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经三级甲等医院检查,身体无器质性病变。
(2)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3)症状表现:生物症状:食欲正常,容易入睡;心理症状:情绪不稳定,觉得儿子问题严重,丈夫一点都不关心家庭,感到焦虑,被忽视;行为症状:最近常想打骂儿子。
(4)从病程上看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完好,无泛化现象。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来访者的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一般由强大现实刺激引起,内心痛苦程度大,出现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无工作,生活单调,夫妻为小事情吵架,将所有的焦点放于孩子身上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没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为女性,40岁。
2.社会学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目前无工作,做家务在家带孩子,丈夫不够理解,近期常吵架,所有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性格孤僻,极端,朋友少,周围的人都没有支持的和可倾诉的,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学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把儿子当成中心,过度关注,一点的毛病都能引起她的不满。
(2)个性特点:求助者自尊心强,内向敏感,看问题极端,偏执性人格特质。
(3) 缺乏情绪调节方法和合理的认知。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帮助案主缓解情绪,多些个人兴趣,分散对家庭的过度关注,少对儿子发火,多看到儿子的优点。
(二)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苛责其实也是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看问题过于极端,性格过于偏执,还有将对丈夫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儿子发怒,内在根源是错误的认知。因此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为B,情绪和行为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许多学者对不合理信念B进行了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况化以及糟糕之极是这些非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
(二)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略,详见心理咨询书籍。
(三)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整个咨询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
2.咨费用:学校免费提供家长咨询。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
(二)咨询的中间阶段
(三)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如下:
第一次:20155年4 月288日 500分钟
1.目的: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收集其一般资料,做出诊断。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2)与来访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在征求来访者意见后,对其进行SAS量表测验;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第二次:20155年5 月5 日 500分钟
1.目标:
(1)建立更加牢固的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
(2)明确来访者的ABC,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来访者者认识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外界事件造成的而是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能摆脱或减少现有的焦虑情绪。
2.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诊断阶段)
3.过程:
(1)一起商定咨询方案
(2)咨询师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找出相应的诱发性事件(A),以及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还有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使来访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三次:20155年5 月100日 500分钟
1.目标:
深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
3.过程:
通过举例,启发、引导来访者领悟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目前的情绪困扰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使其认识到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她的痛苦。并与来访者共同分析出其不合理观念。
与来访者列出不合理观念如下:
――把儿子当成一切的中心,觉得儿子问题极其严重,心情很糟糕,想打骂儿子(糟糕至极)
――对儿子要求多,看到一点不顺心的行为,就会生气(绝对化要求)
――觉得丈夫忙工作,不够关心她,不关心家庭。(过分化概括)
在与来访者的会谈中,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是“把一切关注点都放在儿子身上,过度的关注,将对丈夫和自己的不满情绪和状态发泄到儿子身上”,在这个阶段主要分析出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和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4.布置家庭作业:进一步领悟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所有对生活中使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的看法,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四次:20155年5 月155日 500分钟
1.目标:
(1)巩固和加强求助者对合理情绪疗法原理的领悟。
(2)运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产婆术
3.过程
(1)简单探讨上次咨询布置的家庭作业,加强其领悟。
(2)通过产婆术辩论纠正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利用不合理信念产生的矛盾进行面质,使求助者承认其中的矛盾,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4.布置家庭作业:
(1)让求助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运用RET自助表。
(2)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技术中的自我管理程序,当求助者出现积极想法时自我鼓励,当自己开始重新努力找工作时及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正向强化。
咨询对话节选1:(“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
咨询师:你觉得儿子全是缺点,问题很严重?
来访者:是的,特别是不做作业,给我气的!
咨询师:这时候你很想打他?觉得他问题太严重了?
来访者:是滴,这是我心情糟糕透了。
咨询师:那排开这些,难道儿子就没有一点的优点吗?上次有布置家庭作业,让写写儿子的优点,您能谈谈么?
来访者:恩,好的。我儿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很有爱心。也很爱我。有一次,在路上走着,我让他走到边上,拉着妈妈的手,他就说:为啥?我说:“因为妈妈爱你,怕你遇到危险,妈妈要保护你。”结果我儿子就哭了,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也要这样子保护你。”当时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咨询师:说到儿子的优点时,我感觉你很开心,那你还认为儿子真的一点优点都没有吗?或者儿子的问题真是像你所描述的那样严重吗?
来访者:额,我好像明白了,我有点以偏概全,夸大自己的问题了,事情本来没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是我认为它变的糟糕至极了。
咨询师:是的,由于过分概括,你夸大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判定标准,使自己处于负性情绪中。
来访者:(思考)好像是这样,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咨询师:是的,只要改变了你的不合理信念,就可以从这些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了。
第五次:20155年5 月255日 500分钟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
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2.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是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问题,以便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咨询对话节选2:
咨询师:上次你有意识到自己看待儿子的问题是过份概括,夸大的问题。那你还觉得自己在咨询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来访者:我觉得通过这几次咨询,我慢慢面对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我自己太过极端了,还有自己也不够好,不够勇敢。咨询让我学会了面对自己。
咨询师:很高兴能听到你这样说,我相信你已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和情绪产生的
原因,希望你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认识到了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和认知上存在的偏差。现在能从更多角度去看待儿子和自己的问题。
(二)心理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来访者放弃了以前的不合理信念,意识到自己将焦点过多的放在了儿子身上,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现在懂得了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意识到丈夫并非完全不关心家庭,也懂得去体谅对方,彼此关系得以缓和。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三)来访者周围人评估
根据来访者的朋友反映,来访者目前情绪稳定了,还常常帮助朋友分析题,也开始去上班了,平时也喜欢去做瑜伽,关注点不再全是儿子了。
(四)心理测验评估
经过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50分,说明来访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产品的结构和经营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现金流是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而存货是现金流的重要来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存货管理,企业的现金流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存货及存货管理尤为重要。
二、案例分析理论基础
(一)存货的含义
存货是一个财务概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表述,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将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可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过多的存货或存货不足,都会相应地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使企业面临发展的困境,因此,企业需要对存货进行管理,确保存货量的适度,发挥其优势。
三、兰州民百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一)兰州民百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兰州民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系1992年4月14日经兰州市人民政府兰政发[1992]第60号文批准,于1992年8月9日在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620000000013473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996年8月2日,本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时的注册资本为5,015万元,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本公司经营范围:日用百货、建筑装饰材料的批发零售、彩色扩印等。
(二)兰州民百股份有限公司对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兰州民百存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发出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包装物、其他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三)兰州民百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
2012年,受益于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的影响,零售行业全年保持较上年的增长态势。存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在市场需求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兰州民百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现就其存货情况予以简要分析。
1.存货占资产比例分析
公司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决定着存货的库存水平,体现在资产结构的分布上。如表1所示,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2009年较2008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2009年到2010年表现为突增,2010年较2009年增长了12668.75万元,同比增长360.30%,主要是由于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货币资金充足,及时采购货物以备市场需求,并及时结算了货款。从2010年到2012年逐年下降,主要是随着流动资产的增加,货币资金增加的幅度比存货增加的幅度大,则显得存货所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在下降,说明公司能适应市场需求经营状态良好。
2. 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对于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关键指标,存货周转率越大,说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存货管理工作越有效率。兰州民百存货周转情况如下图:
图1存货周转率图
(2)通过图1分析可知,兰州民百2008―2012年存货周转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且每年四季度的周转率总体上高于二季度,呈现周期性和季节性。存货周转天数的增加和周转率的下降,表明公司存货的变现速度、实现周转的能力差,影响公司的应收账款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反映了公司存货的营运能力较差,长期如此则会影响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之前分析,存货占资产的比例在下降,说明公司管理人员对存货周转率分析之后,开始重视对存货的管理,近而加强存货的营运管理,减少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在2012年年底存货周转率有上升趋势。
四、存货管理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对兰州民百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的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8―2009年存货管理较良好,2009―2012年存货的运转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公司的存货管理:
第一,定期对存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健全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关乎存货的变动情况,为避免存货的账面与实际出现差错,及时对公司存货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存货对公司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不定期的进行存货的盘点盘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从而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75-02
一个刚考上研究生的漂亮女学生,因考研和现实的原因与在异地的男朋友分手,半年后仍走不出失恋后的情绪低落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通过四次咨询,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进行了解与分析,采用认知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帮助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善了情绪状态。
1求助者的一般资料
患者,女,22岁,未婚,研一学生,城市人口,家庭经济一般。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此前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2求助者自述
主诉:自己在外地(B城)读大学,因为要回来照顾母亲和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决定考研,考回自己长大的A城,而男友是家中的独子,不可能跟她到A城。考研成功后,两人分手,自己很难过。刚分手的两个月自己天天以泪洗面,而且因为怕母亲知道会心情不好,都只能偷偷地哭。现在好一些,不再哭了,可每每想起他,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都会难过。现在别人提起以前和男友在一起的城市,或者稍微有一点关系的事情、图片或新闻,心里都会很难过,觉得自己很难从这种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3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低着头,显得有些拘谨,但情绪稳定,待人接物比较有礼貌。坐下来说话的时候,双腿紧闭,眉头紧锁,眼神暗淡,显得有些紧张。目光接触中有接受咨询,改变现状的要求。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抑郁因子2.5分,其余各因子均小于2分,提示抑郁方面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咨询。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0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5病因分析
5.1生理原因
来访者为女性,22岁,正处在青年期与异性建立亲密感的阶段,易受恋爱的影响。
5.2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包括: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与男朋友分手是直接原因。②家庭教育的原因,家教严格。③14岁时父亲病逝。④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⑤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5.3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包括:①存在认知错误。觉得美好的恋情不会属于自己;分手后不能接受其他异性的感情,觉得接受了是对之前两人美好爱情的玷污。②情绪方面,受抑郁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③性格内向,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6咨询过程
6.1第一阶段――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咨询开始时,在充分尊重求助者的前提下,用开放性问题收集一些详细资料,了解到来访者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小学时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当三好生,当时父母带她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的诊断是强迫型人格倾向。自己也觉得有强迫倾向和完美主义。但也没觉得这样不好,觉得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成绩才能一直名列前茅。同时通过倾听、共情等,让其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并完成测验。
6.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来访者体验和发泄不良情绪,在此过程中让来访者意识到一些更深一层的问题。
第二次咨询。
来访者知道自己不应该再难过,道理也分析得很清楚,但就是没办法抑制自己的难过。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来访者有强烈情绪(伤心、难过),但都被来访者压抑,觉得难过也没有用。她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感到不难过和不伤心。她说父亲去世后,她变得更乖,更懂事,习惯了把自己的不开心藏起来,不让母亲担心;渐渐的她习惯了不让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看到她不开心。所以她因失恋而引起的伤心和难过都被自己压抑,连哭都不让自己痛快地哭。在咨询师的共情和鼓励下,来访者让自己的伤心和难过得到一点点的宣泄。咨询结束时咨询师建议她学着去察觉自己的情绪,在难过的时候去难过,如果当时不能表达,至少可以让自己知道此时自己是难过的。之后找个安全的环境让自己好好发泄一下。
第三次咨询。
咨询师让来访者试着去感受自己的难过,告诉她这个环境很安全,她可以不用顾忌,想哭就可以哭出来。随后来访者的感情流露变多,伤心处会流泪,说到分手时她特别难过,让她体会在那一刻她特别想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她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在带着感情重复这句话时,来访者的情绪有了宣泄。之后她说在她觉得以后再也找不到那么适合她的人了,也找不到那么好的感觉。两人在一起特别开心,特别放松,很舒服。这种感觉就像以前跟父亲交流时的感觉。但其实在一起的第一天她就知道两个人不可能在一起。两人在一起越开心,心里有一部分就越痛苦,因为两人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她不可能离开妈妈待在B城,而男友也不可能跟她到A城。所以这么美好的感情始终要失去的。就像秋天黄色的落叶注定要离开枝头,它再也回不到那棵树上了。
第四次咨询。
当问来访者,和男友分手时的痛苦感觉,她之前是否有过时,来访者想了想说,那种感觉就像父亲去世离开自己时的痛苦。当问到他父亲去世时她的感受时,她看见14岁的自己很伤心地缩在角落,她很不舍、内疚、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好,父亲才会去世。而那时的她要装作很坚强,要照顾母亲的感受。这所有的一切感受她没法跟人说,只能一个人扛着。在咨询师的共情和陪伴下,来访者表达了那时自己压抑的情绪,并意识到父亲的去世并不是自己的错。
6.3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五次咨询。
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来访者觉得经过几次的咨询,自己不那么抑郁,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小了,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成长。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人格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比一般人更难走出失恋的阴影;再加上求助者14岁父亲去世时的心理创伤没有解决,与男友的分手勾起了14岁丧父的痛苦回忆,所以求助者很难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当失恋的痛苦得到宣泄,而且求助者意识到这与丧父的感觉相混,且丧父的创伤得到解决时,求助者就能从抑郁中走出来。咨询员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求助者共同了解到了发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情景和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求助者调整认识观念,改变了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并辅助来访者中心疗法和积极暗示法,使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8-45.
[2]钟又彬.认知领悟疗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179-190.
[3]张小乔.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人际关系敏感;合理情绪疗法;模仿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39-2
小芳(化名),女,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等身材,未患过重大疾病,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小芳来自农村,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父亲性格顽固,不苟言笑,从小对她要求较高,常受到责骂,在家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和做错事。前几日其因与室友发生矛盾,影响情绪,主动前来咨询。
一、求助者主诉
自上学以来,小芳一直与老师、同学相处和睦,关系融洽,是大家心中的“老好人”。因为不管同学们有什么事情,都有求必应,即使心里不愿意,还是会一口答应。如果拒绝了别人,她就会忍不住地想:他会不会不高兴?我是不是得罪他了?考上高中后,来到县城的中学,开始住校。跟室友的关系也都挺好,感觉她们挺喜欢自己。上个月的一天,由于感冒浑身酸痛,住上铺的同学叫帮她打水,没有去,从此以后就感觉跟她疏远了。最近一个月来,小芳心情很低落,一见她就觉得不自在,不敢看她的眼睛,也不敢跟她说话,就怕说错话做错事。在寝室时,不管做什么事小芳总觉得她老盯着我,所以尽量不呆在寝室,做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很想摆脱这种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面容清秀,衣着整洁,双手环抱,动作有些拘谨,意识清楚,谈吐流畅,谈话过程中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偶尔低头并扯衣角,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求助欲望较强烈。
求助者室友反映:来访者近段时间好像有什么心事,心情不太好,言语很少,在寝室呆的时间很少,几乎不怎么说话,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在寝室时经常呆在蚊帐里,不知道在干什么,特别是她上铺的同学在时,她的话好像更少,做什么事都一个人,不再跟大家一起了。
三、 评估与诊断
1.评估与诊断
根据来访者的相关资料以及郭念锋提出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看,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相统一的,其反烦恼是由现实事件引起的,对自身变化有所觉察,有自知力;来访者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来访者主动求助,迫切希望摆脱烦恼,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异常心理。
同时,来访者的烦恼是由现实因素引起的,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已持续一个月,不能自行化解,来访者的反应不是特别强烈,仅限于室友一个人身上,没有泛化,能在理智控制范围内,能维持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
2.鉴别诊断
根据郭念锋提出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看,来访者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可排除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障碍。
根据来访者病程来看,持续时间一个月不足两个月,诱因为对个体威胁不大的事件,来访者有一些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社会功能遭到部分破坏但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且反应对象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根据许又新提出的确定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法,病程不到三个月,评1分;痛苦程度须靠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2分;能够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评1分;总分4分,再综合来访者的其他信息和现实状况,可排除神经症。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帮助来访者剖析来访者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消除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构建新的认知行为模式。换言之,改变来访者认为拒绝别人就会很糟糕、会被人讨厌的错误观念,消除其情绪低落状态,恢复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同时学会拒绝他人,建立健康的交往模式。
2.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认知行为模式,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激发潜能。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来访者的症状表现,比较适合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之模仿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找出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使其认识到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运用模仿法,特别是角色扮演可以训练来访者建立健康的交往模式。
(1)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2)模仿法。
模仿法(modelling),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角色扮演是模仿法的一种具体方式。该方法是由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扮演一个确定的情境,咨询师扮演求助者生活中遇到的人。这个方法常常由几个类似于生活中人际交往情景部分组成,用来帮助求助者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2.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训练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六、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发现了自己以前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想法,现在这些想法已经不再形成困扰,情绪已经平复,跟上铺的室友恢复了正常交往,学会了拒绝他人,只是偶尔还有点担心,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更喜欢自己了。
2.来访者室友评估。
人又开朗起来,愿意呆在寝室,跟大家在一起,跟上铺同学关系较好,相互帮助。
3.咨询师评估。
通过观察、回访,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来访者情绪状态良好,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更加悦纳自我。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汉族、男性、19岁、某高校在校大二男生,性格偏内向。身高1.72米,体重130斤,家庭关系和谐,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父母身体健康,家庭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姥姥上周已去世,外婆又查出患有癌症,家庭经济一般,生源地贷款上学,成绩中等不突出,在校与同学相处融洽,近半个月来因初恋女友跟另外一个男生在一起而分手,导致心情低落,烦闷,失眠,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对其他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很无能,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求助者迫切改变现状,自己独自来咨询。
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去想那些无意义的事情;
2.生理功能:食欲降低和失眠多梦;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低、上课容易走神;不愿意与人交流,影响了人际关系
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测验结果:总分173,抑郁分数2.7分,说明该同学生活兴趣减退,代表症状是情绪情感苦闷,对于某些方面感觉到失望、烦躁和不安,甚至包括自杀的观念;焦虑分数2.7分,说明该同学容易焦虑、烦躁;强迫症状2.4,说明该同学自身无法摆脱某些无意义的行为和思想。其余因子分与常模相比属正常。2.SAS得分为68分,SAS标准分为50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中度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3.SDS得分为65分,标准分为53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为中度抑郁。4.EPQ:N65,E38,P50,L25。
结果提示该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安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对除了关系好的朋友之外的其他人都比较冷淡,生活有规律,N分数大于61,说明该求助者焦虑,担忧,郁郁寡欢,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二、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处在青春期,第一次谈恋爱,女朋友跟其他男生在一起了,不能接受,所以比较较真;家庭观念很强,亲人离世对他打击不小,觉得自己很没用。2.社会性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失恋觉得没面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际关系。3.心理因素:(1)认知错误:“女朋友和其他男生好上了,说明我这个人太失败了、太无能了,家庭条件又不好,以后未来的路更是难走”的错误观念。(2)行为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助者迫切想摆脱这种思想但是摆脱不了。(3)个性因素:内向、缺乏自信。
(二)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该同学家族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器质性病史;该同学主动求助,说明其有自知力;符合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统一的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巨大变化,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该同学目前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属于常形冲突;心理冲突的持续时间为半个月;对社会功能只造成轻微影响,能学习、能工作、能人际交往、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尚未泛化;情绪很低落,但是还在其理智控制范围之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心理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心理诊断阶段,时间:2016年3月9日
目的与过程:
1.详细进一步对该同学进行了解,登记相关填写咨询表,并向其说明相关咨询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宜及相关规定。
2.与该同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求助者性格内向,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身边的同学听,所以咨询师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场所,让求助者通过向人倾吐,讲出自己的伤心、失落、自责自怨、委屈、愤愤不平等感受,有助于消除心中郁结。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和真诚关心,使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支持。
3.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一般资料。说明测验的目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
4.探寻改变的意愿,找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反馈测验结果并进行专业的解释。
6.与该同学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7.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放松疗法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
第2次咨询:领悟和修通阶段,时间:2016年3月18日
目的:
1.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与该同学的咨询关系。
2.共同讨论,帮助该同学明确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过程:
1.讨论上次咨询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张某通过放松训练感觉“失眠多梦状况有所改善,心情比上次咨询之前要轻松了一些”。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理解并认识到:1)引起他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失恋和亲人离世这两件事,而是他对这两件事的态度、看法和评价;2)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想走出失恋和亲人离世的阴影,并不是通过挽留女朋友和让亲人起死回生就行的,而是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情绪;3)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摆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绪困扰:我对她这么好,她也应该对我好(绝对化要求、反黄金法则);亲人突然离世,自己也失恋了,都是因为我自己太无能(以偏概全);我真是太失败了,我以后毕业了肯定也是无路可走,太糟糕了(糟糕至极)。
3.布置家庭作业:1)合理自我分析报告;2)正强化,把自己的优点、人生总经历的快乐的事情、自豪的事情记录下来;3)对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第3次咨询:再教育阶段,时间:2016年3月22日
目的: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巩固咨询效果,咨询结束。
1.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家庭作业,让该同学明确是不合理信念让他产生不良情绪。张某的焦虑症状已经基本消失,通过正强化,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让求助者重新找回了自信,让他从这次事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未来主动的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SCL-90、SAS/SDS测验发现该同学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咨询的效果比较显著。
3.结束咨询。
四、咨询评估
(一)该求助者自身评价
该同学表示自己的情绪明显改善,他说“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睡眠状况良好。” “我上课已经可以集中精力了,不像之前那样喜欢胡思乱想了,情绪也比较稳定,又可以和同学开心的交流了。”
(二)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情绪低落,面带笑容,交流的也很轻松,消极情绪已经没有了。通过周围同学的反馈,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某已经接受了挫折与困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定决心,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