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5: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脱贫基本途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各派2020年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我县高度重视,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派提出的意见建议,把民主监督作为改进扶贫工作、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将民主监督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责任落实方面。“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达到100%。2020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0次,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12次、脱贫攻坚联席会议21次,安排部署、会商研讨脱贫攻坚工作,克服疫情和洪灾影响,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县27名县领导、62个县级部门和183个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30个乡镇436个村,全县68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实现县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全覆盖。
(二)政策落实方面。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性文件60余个,针对疫情影响制定十项措施,形成完成的政策体系。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完成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住房新建24057户,“两建三改”25440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财政投入8900余万元代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100%全覆盖,“一站式”结算医疗费用应报尽报;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负责制,落实教育资助资金2816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孤儿、特困供养等贫困家庭学生24.41万人次,贫困户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率100%;采取分散打井、集中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解决5168户11117人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三)工作落实方面。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园区(基地)169个、扶贫养殖车间30个,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人口21467人。实施务工奖补,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提供“点对点”专车服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296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19559人,通过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扶贫车间稳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43人。以挂牌督战、防返贫监测帮扶、百日攻坚和问题整改清零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全县大排查发现问题57267个,中、省反馈问题615个,自查问题30580个,全面整改清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30家本地企业申报获得“扶贫”集体商标,通过建专柜直销、平台网销、促销奖补、以购代扶等方式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总额3.57亿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县上下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始终聚焦未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紧紧围绕“一超六有”核心指标,全力克服疫情和洪灾影响,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圆满完成脱贫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2748户5935人贫困人口减贫任务,33465户78242人已脱贫人口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986户2173人边缘易致贫户“一超六有”全面达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以县委、县政府总体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扶贫标准,扎实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措施,努力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的工作目标,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村情民况
村位于东临镇政府往南20公里,为本镇最南边行政村,205国道、高速公路贯穿该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0户,1940人,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1942亩。有公益林、成材林、灌木林、毛竹、喏叶、茶园等;水田面积近千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林业、茶叶、箬叶、毛竹、养殖业等。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77人,2015年脱贫10户25人,2017年脱贫10户15人,2018年已脱贫17户37人。
三、贫困原因
一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无支柱产业支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赚取低廉的劳动报酬。三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人群较多。
四、帮扶举措
一是积极保障财政投入。认真研究上级出台的各项扶贫支持政策,加大与省、市财政工作衔接、汇报力度,积极为扶贫联系点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致贫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帮助其申请医疗扶贫、民政救助及子女教育资助等,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上门走访慰问,并发动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进行捐助。
三是对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重在产业扶持。联系县农委和人社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到村里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发动种养殖大户到村传授经验,提高贫困户致富技能。对有脱贫愿望又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四是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就业途径的贫困户,重在劳务输出。针对贫困户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积极与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联系,将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推荐到园区内企业务工,以提高家庭收入。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通过探讨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途径和方法,实施救助工作,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关键词 送温暖 工程 社会化 途径 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社区面前的重要工作。工会更应该积极去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到认真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实施救助困难职工,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一、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途径和作用
(一)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必要性
所谓帮扶救助,就是密切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有一定自救能力者进行帮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无能力自救者实施救助,提供基本和生活保障。其必要性在于:
1、帮扶救助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通过对困难职工生活调查,在全体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其中少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因受发展环境及条件制约,困难职工自我脱贫难度大,发展资金不足,致使有的自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靠困难职工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必须靠组织的帮扶救助,才能使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2、帮扶救助是发展的需要。在社区发展的今天,如果困难职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在经济上相差悬殊,那么这部分困难职工群体就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给社区造成不稳定因素,产生不和谐音符,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发展。因此,改善这部分群体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力做好。
3、帮扶救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因此对于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工会责无旁贷。
4、帮扶救助要认识到位,落实行动。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基本途径
做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各级公会组织必须履行的,要当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调查分析,当好“第一知情人”。
首先,要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知情”的前提。因此,工会组织要定期对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生活困难职工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其次,要及时做好反馈情况。要将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党政各级组织反馈,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好纽带的作用。最后要实行过程管理。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台账,定期进行核对和填补,使各种生活困难的重点对象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进入可控状态。
2、拓宽渠道,当好“第一帮助人”。
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的帮扶和救助。与其他组织相比,工会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一是建立和扩大两级送温暖基金。二是加大困难补助的力度,加大职工临时困难补助的力度,提高困难补助的有效度,努力解决“杯水车薪”的问题。三是办好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工作。四是自谋出路,对于困难职工来说,仅靠有限的组织救助,永远也不能使其摆脱贫困,发展自营经济,是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会今后要加大自营经济项目的调研,解决启动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做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分期分批的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五是积极安置就业,就是要向有关方面积极呼吁,争取多给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创造就业的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二、研究 “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送温暖工程”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区改革的发展,深层次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富裕人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以互助基金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自营自救为合体,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的公会组织帮扶机构等,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困难职工的困难。工会组织建立职工困难档案,及时提供困难职工信息,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方法
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靠一时热情和短期行为就能完成的,要靠制度约束,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首先,抓制度建设,将之纳入日常管理。要制定并完善干部包帮贫困职工管理办法,建立签订协议、走访反馈、座谈汇报等基本活动制度。其次要抓典型宣传,要多开展一些诸如评选“帮扶救助优秀典型事例”活动,选树一批帮困脱贫优秀包保干部和优秀包保工作等方面的典型,用典型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当好“第一帮助人”树立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三、结语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工会通过源头参与、社会监督、维权工作、帮扶救助等方式,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民主政治权益,这些在实际上都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理清清单“定好位”
今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突破的主战之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双辽市正奔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前进。
为实现目标任务,双辽市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对2016年已脱贫人员,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_保不返贫;对已确定实行保障兜底脱贫的5144人,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保障兜底措施,确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对计划实行保障兜底脱贫以外的11434人,逐户逐人确定产业脱贫项目,压实包保责任,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
明确责任“抓落实”
扶贫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双辽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市、乡、村及各包保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形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保责任人统筹协调的工作模式,所有包保部门(单位)逐户走访调研,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包保到人。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针对包保任务重的形势,双辽市积极动员学校、医院、部队、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合力攻坚新局面。双辽市工商联(商会)积极组织引导双辽市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26名企业会员,深入9个村104户贫困户一对一指导帮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启精准扶贫新途径。双辽市工商联(商会)共组织、引导联会员、会员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及人士在捐资助学、农业生产等方面共计捐资20.45万元。双辽市“绿之缘”合作社理事长邹双艳参加了全省“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推进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精准施策“强支撑”
推进脱贫攻坚,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必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双辽市从抓产业入手,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联动机制,落实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苗木种植、农业机械化、“光伏+”等脱贫项目。让“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今年将有97个项目在双辽市落地生根,直接投资达220亿元,带动投入600亿元。同时,将发挥好331个脱贫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组团脱贫。
医疗、教育、低保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双辽市从抓保障入手,促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口供养等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医疗脱贫,保障兜底户个人医疗保险和住院新农合报销后产生的自负费用由政府承担,全力破解因病返贫问题;着力抓好教育脱贫,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学生补助等资助政策,解决好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国家和省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双辽市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促进农村全面繁荣。重点强化贫困村路网、水利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电力设施和村屯环境改善。
根据新建乡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为确保河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河林村脱贫攻坚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
河林村,位于新建乡东南部,总户数245户,人口825人,耕地2321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1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支部书记李波。
河林村共有贫困户28户,79人。2014年脱贫8户,22人,2015年脱贫13户27人,2016年脱贫3户,5人。2017年脱贫1户,4人,2018年脱贫户3户9人,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2018年底,脱贫28户79人,全村需然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但是扶贫工作人务十分艰巨。
通过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我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该村地处边远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多。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有差距,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待形成;技术型人才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大多数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养殖模式,发展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技能劳务输出少。大多数在工地从事劳力型工种,劳务收入少较低。集体经济薄弱,无有效的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奋斗目标
以我村实现稳定脱贫,脱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20年底巩固脱贫帮扶成果有所成效。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发挥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市扶贫开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变“要”为“我要干”。要维护群众对扶贫开发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
2、积极探索帮扶工作举措,开辟新途径。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户发展产业之中,多方位,多渠道寻找机遇,牵线搭桥,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发展信息,争取种植中药材发展补助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帮扶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帮扶工作到位。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代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要采取得力措施和工作方法。
西水地村位于许堡乡东南部,北靠大秦铁路,南望册田水库,东邻东水地。全村耕地面积3901亩,林地面积2955亩,退耕还林面积220亩。主要种植玉米、绿豆、小杂粮。多年来,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致富途径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全村共有178户359人,常住人口72户154人,20个党员。现有贫困人口2户2人,不稳定脱贫户9户18人。全村约有50%农户依靠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占全村经济收入的60%,50%农户外出务工发展,占全村经济收入的40%。全村有规模养猪户1户,规模200头。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1个。
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我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之年。为顺应全区扶贫格局变化,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
结果导向,树立“交总账”意识,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保持攻坚态势,持续推进政策、责任、工作“三个落实”,提高站位抓落实、明确任务抓落实、町紧项目抓落实、扭住工作抓落实,全面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十个清零行动”,以深化“六大行动”为抓手,创新帮扶举措,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开展精准帮扶“六个一”行动,坚决完成区脱贫任务,持续増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调动各方力量,确保全部脱贫。按照中央和省市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有关要求,组织开展精准帮扶“六个一”行动。一是制作一张作战图。制作悬挂脱贫攻坚作战图,挂图作战、精准攻坚。二是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精准帮扶方案,调整安排单位班子成员与剩余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要因户因人施策,开展实质性帮扶,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及时发现问题,有力推动解决。三是建立一本督战合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资料清理核实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脱贫质量达标。
(二)紧町问题短板,持续深化整改。对照上级反馈的问题,我局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回头看”,全面排查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紧盯间题整改,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十个清零行动”,重点围绕剩余未脱贫户和“两类户”、控辍保学、基本医疗、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账实不符等10个到户问题,逐户排查,逐项销号,上下联动把问题解决在决战过程中。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成效上级和群众不认可不放过,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人员变动,重新调整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张宏任组长,分管领导安立宏任副组长,帮扶干部为成员。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全力抓的帮扶工作机制,为开展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联系帮扶贫困户联络员制度,柴建雄、石中华为联络员联系帮扶村。
(二)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干部职工带着任务深入帮扶村和帮扶户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并准确掌握帮扶村和帮扶户的贫困状况,听取当地干部、贫困户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汇总,逐级上报以便研究解决,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落实工作责任
把帮扶工作与单位年度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按照领导先行、干部联动,定人定时定责、不脱贫不脱钩的帮扶机制,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帮扶台账, 逐村、逐户落实到位,做好各自帮扶工作记录。干部进村入户对接帮扶对象,每月1次,确保帮扶村贫困户按时脱贫,取得实效。
(四)保持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确保脱贫攻坚态势持续、政策连续、工作接续。坚持巩固期严于攻坚期的要求,保持扶贫扶弱、脱困解困民生保障政策稳定,把防止返贫和巩固提升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贫困户“两类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力度,以驻村帮扶干部队伍为基本力量,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回头看”“回头帮”,持续抓实抓好帮扶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五)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进一步完善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村制度,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做到村有清单、户有手册、帮扶干部有台账。联系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入户开展1次帮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准确了解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情况,协调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有的放矢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打好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
五、重点项目
(一)组织实施扶贫项目。计划联系区妇联,组织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村民学习织布等新技能。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五月份进行黄花采摘工作,促进我区黄花产业发展。积极帮助贫困户推广土特产销售,以提高贫困户收入。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等脱贫攻坚工程,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种植旱作农业项目1000亩,以提高贫困户收入。
全党精准扶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出了“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脱贫奔小康”的思路。特别值得赞许的是,台前县立足县情,着眼全局,选择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扶贫、脱贫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于一体的就业基地,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积极探索“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式。他们的具体做法有:
注重农业产业扶贫,增强群众“造血”功能。立足产业优势,以发展鹅鸭养殖、食用菌种植、肉奶牛饲养、苗木花卉和经济林种植等种养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农业产业化扶贫基地,推行“基地+贫困户+企业”发展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多种途径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实施电子商务扶贫,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抢抓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强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通过电商平台把贫困群众的土特产品卖出去,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拓展销售市场网络,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一、科学抓总,周密安排部署
(一)领导重视,压实责任。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力量“回头看”。
(二)制定方案,明确方向。按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改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了科室、单位责任,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扶贫工作中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运用部门职能和本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工作。
(三)召开会议,部署工作。11月22日水利局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全局“回头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紧紧围绕“三
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认真开展“回头看”,对照自身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
二、明确责任,合理进行分工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按照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行业部门涉及问题整改任务认领,实行归口管理,问题涉及哪个科室和单位,由哪个科室、单位负责进行牵头落实整改。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坚持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回到原点,全面进行排查梳理,切实摸清水利部门影响脱贫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尽快补齐短板,切实堵塞漏洞,全面清除堵点痛点盲点,巩固脱贫成效,为我县2020年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奠定坚实水利保障基础。
三、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立足实际补短板,对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清单,经过认真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为的问题;
(二)存在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存在帮扶不精准的问题;
(四)存在个别村屯“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
四、强化措施,全面落实整改
坚持把问题排查和整改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根据排查出来的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认真落实整改。
(一)针对领导干部未完成遍访贫困户任务的问题。整改措施:为扎实推动此项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局主要领导利用3天的时间对包保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遍访一次。
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摸清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贫困户脱贫成效,准确掌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制约因素求。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向贫困群众进行讲解。用家常话、大白话,把国家、省、市、县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向贫困群众讲全、讲细、讲透、讲明白,切实帮助解决包保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村发展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此问题已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二)针对驻村工作队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整改措施:严格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单位克服困难,抽调3名同志固定驻村工作,改变了由原来6人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台账、工作日志、驻村考勤和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三)针对帮扶责任人仅在节日走访慰问,平时疏于关心问题。整改措施: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制定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要求对所帮扶贫困户进行经常性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各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及时向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汇报,制定问题清单,落实解决途径和措施。入户走访工作要及时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过程要留存影像资料,确保帮扶精准、高效。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