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据库课程总结8篇

时间:2023-03-01 16:25: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据库课程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据库课程总结

篇1

一、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 教学内容滞后,更新慢。数据库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速,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却比较慢。《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作为内容,这与应用环境流行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甚至更新的SQL Server2012数据库的内容严重脱节。课程讲授的数据库技术,现在在很多应用环境中已不再使用,而一些新的数据库关键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等则涉及较少。

2. 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理论、数据理论、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内容[1]。实践课时安排较少,上机实践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上机实践也只是片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没有全面地对数据库技术内容进行系统的掌握以及进行综合设计应用。数据库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为缺乏实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吸收。

二、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时间要求都很高的技术,需要围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确定教学内容。之前的教学内容中,有些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学生学习也觉得很枯燥。教师应该对理论知识点整理和准备的同时,结合数据库项目实践经验,展开讲授一些目前流行的新内容。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的内容时侯,讲述数据库安全方面的知识。在上课时,展开讲授SQL注入攻击内容,讲解如何在存储过程内实现在代码层发现SQL注入攻击,以及进行防御的方法和技巧[2]。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数据库安全的认识,学习掌握基本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加强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的实践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内容上选用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技术外,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库技术发展迅速、实用性强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授课方式主要包括: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以及课程设计环节。尽量采用案例来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总结与反馈,以及各部分知识比较、理解和融合。例如,在讲授完索引、游标、事务内容时,总结阐述使用这些技术时应注意数据库性能问题,强调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需要统筹考虑数据库实用性、性能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及实用知识的全面掌握。

3. 实践内容的改革。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拓展和延伸。每周都有跟理论课相对应实践课时,让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实践课程必须紧跟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实践课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实践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SQL Server 2005改为SQL Server 2008。实践内容包含了从简单的SQL语言编写到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事务等方面应用。在学期末组织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认真做好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的衔接。以SQL Server 2008为平台,提供一些数据库应用系统实践项目的题目。学生可以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的C ++、Java等语言或者网站开发技术等,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综合课程设计。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的能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往的考考核方式多采用笔试,而笔试的内容都是以理论为主。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这就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上述现象,改变考核方式是关键,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期末总成绩应由反映动手能力的平时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由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数据库的能力。

5. 教师知识更新的改革。数据库更新换代迅速,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知识渐渐落伍。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跟踪数据库学科急速发展的前沿方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吸收数据库发展的最新技术。例如,教师在掌握了解最新的数据库技术NoSQL后,在讲授关系数据库发展历史的知识时,同时补充讲述该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 结语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及实践技术的掌握使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自身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数据库原理和实践知识,同时了解学习最新数据库的优秀课程方案,不断吸收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最新教研成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Justin Clarke,施宏斌,叶愫.SQL注入攻击与防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

篇2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4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已经开设了多年的数据库教学,总结近年来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数字媒体行业人才的需要。

1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移动媒体和游戏开发两个方向,前者侧重网站和移动端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为该方向学生开设,总计64学时,理论和上机各32学时。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能够自己或配合团队进行数库的设计和开发,从而掌握在实际项目中使用数据库的技术。移动媒体方向主要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如表1所示:

本专业属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较少,侧重于应用型课程。同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的优秀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并未参照国外经典教材,授课内容也有所删减,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主要授课内容为:原理部分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OL语句、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设计和应用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总结近几年来教学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本专业课程围绕数字媒体的应用设置,所以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较少,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编程能力不强,因此对于较抽象的原理知识,如:关系代数等内容,学生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对于SQL语句的学习,学生只是照搬书上简单的例子来操作,对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没有融会贯通。后续的项目实践中,不能从应用的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导致设计的数据库性能较差,实用性较弱。

2)相关课程缺乏联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较弱。本专业的教学任务中,网站开发类课程和数据库课程相互独立,尽管第三学年的综合实践课程将两者结合,由于以学生练习为主,课时较少(16学时),较多学生仍旧不能掌握复杂的数据库设计。总结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网站开发类题目中,较多学生仍然无法解决数据库整体设计及其如何与前端页面交互的问题。

3)缺乏综合应用的实践平台。由于学时的限制,上机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实现,与实际应用中的复杂设计相差甚远。同时,机房中数据库平台的部署基本都是单机环境,与现有实际网站系统中大型数据库的部署和使用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2改革措施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应用性”和“渐进性”原则,对本课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2.1合理规划课程内容

对数据库原理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数据模型、关系模式、范式等,我们采用用案例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相结合;对数据库设计以团队实现项目的方式讲解,具体如下:

1)项目案例引入教学,实际案例中的用语和理论知识对应讲解。教学中所用到的项目案例由互联网下常见应用模型的提取,如:购物网站设计。用验证性实验加强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理解,即授课过程中边学边练。

2)对数据库设计章节,将复杂的实际应用划分为多个简单需求,鼓励学生从中选择单个或几个简单功能进行项目的模拟化设计和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实际执行时,3-5学生组成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需求分析、E-R图、数据库设计、实施和安全性检测整个流程,采取集中演示和答辩方式进行成绩判定。

3)结合数字媒体的实际应用,讲解大型网站的搭建机制,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课本中相关知识点与实际应用也有了较好的结合。

2.2优化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所以其课程设计应该与网站开发等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之间又有密切联系,让学生及早了解这种联系,十分必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第二学年开始开展综合实践,内容是将WEB开发课程内容和数据库结合。教师演示项目案例的实际开发流程,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应用,与传播学和艺术方向学生合作,分别完成技术实现、策划和艺术设计环节。这种方式与公司的项目运作方式相似,能够更好的锻炼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综合实践成绩通过学生答辩方式判定。

2)引入对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介绍,这是应对大规模和高并发数据访问Web2.0网站常用的技术。教师介绍大规模网站架构中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块,学生分组了解某个相关的设计思想和开源软件。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础上进行扩展式自学,减小互联网应用对学生造成的神秘感。这部分内容属于书本外的扩充知识,以学习汇报方式进行考查。

2.3丰富实验课教学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数据库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1)提供MySql和SQLServer软件平台,以及智能手机常用的Sqllite,另外提供实际应用中常见的Memcache、MongoDB等分布式系统,学生可自由选择使用。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实验课上选定某个学生设计的数据库为服务器,其他学生对它进行远程访问。

2)增加大规模网站中分布式数据平台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动手搭建MongoDB等开源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应用项目,重点训练其中数据库应用和设计部分,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我们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相关毕业设计人数有了显著提升,毕设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篇3

关键词:小组互助式;课程设计;应用型人才;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023-02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之一,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原理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数据库技术是一项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2]。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该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对应于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着重原理,轻应用,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等不足[3]。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入小组互助式教学方法[4],可以改善这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以小组活动为核心,依靠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助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而非某个成员的成绩。本文探讨了小组互助式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运用。

1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进行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高校开设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存在着理论原理学时和课程设计上机实践学时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就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相矛盾的。

2)课程设计工作量较小,只适合一人独立完成。这与现代软件开发是相抵触的,从软件工程学角度来讲,软件开发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3)课程设计考核制度较为陈旧。传统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考核,大多以学生所做数据库系统的前台实现情况和后台数据库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所做系统相对简单,与实际要求的技术水平有出入。不利于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 小组互助式教学的实施

1)组建数据库原理课设小组

根据学生自选优先的选择,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组建后,求小组成员推荐组长。老师布置好课程设计任务后,学生根据要求开会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有组长牵头实施,统筹全局,并将课程设计任务分解,分配到各小组成员手中。按照相应的工作内容,将小组成员划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等工作的负责人。也就是每个人负责组织在不同阶段的实施内容,例如召集例会讨论、调研、设计等工作。每个小组成员,并不意味着完成自己的相应工作就完成了,也要参与到其他环节中去。

2)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取

根据所学数据库原理知识,根据所给题目,进行数据库设计,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开发工具。结合所学面向对象编程知识,选择合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以中型题目为宜,能够对数据进行录入、编辑、修改、删除、添加、浏览等功能。教师规定学生可以从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图书管理子系统、通讯录子系统、教室管理子系统、宿舍管理子系统、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库房入库出库管理子系统进行选取,也可小组自拟题目,但工作量必须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对于题目,教师鼓励小组自拟题目,因为这样学生才能选取与实际项目相近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的兴趣。

3)课设中实施

指导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整体监控。在课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参与到各小组的课设讨论中去,给予相应的开发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竞争,点燃各小组的课设工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的欲望。当各小组进入到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时,要进行必要的指导,省得学生走弯路。

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提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设的实施环节中,按照小组进行,由组长统筹安排。依据数据库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开发,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以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结束后,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开答辩,小组各成员表述自己设计的理念和实施方案,小组成员的结构和分工,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由指导教师和各小组组长作为评委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数据库原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并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融洽了师生关系。

4)课设的总结

答辩结束后,各小组长要代表本组进行总结,主要总结课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其他组学习来的经验,还有对本组课设内容怎么进行完善等。最后教师对每组进一步的点评,包括各组的优缺点,课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等。

3 小组互助式在课设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

小组互助式进行数据库课设工作,是以小组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一种课设教学方式。比以教师为主导的程序要复杂,但学生在参与热情上明显提升。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此进程,可以提高自身理论实践的水平;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学习,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给予每名同学展现自我的平等机会,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当一个小组中,责任不清晰,工作不平衡时,会导致课设工作要集中到一两个人的手中,导致其他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状态。所以,指导教师,要监控整个课设活动,积极进行巡查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组互助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也为将来的团队式软件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相应指导。

参考文献:

[1]杨进,郑先荣,唐德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改创新,2011(32):136-137.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秋英,朱变,张少辉.地方师范院校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141-142.

篇4

关键词 网络技术;数据库;模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79-0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关。而作为网络技术中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是解决生产、生活和管理过程更好、更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问题。通过数据库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为生产、生活和管理提供方便,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发展。

1 数据模型分析

1.1 层次模型分析

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树状结构,通过树的节点表示记录集合,枝表示联系。通过层次模型的形式可以看出,如果两个节点有联系则必定是一对多的联系方式,我们称这种为初等层次联系。对于A,B之间的联系即为初等联系,可以记为h(A,B),通常称A是B的上属结点,相应的B就是A的下属结点。总结而出层次模型在实质上理解就是初等层析联系的构造。层次模型也遵循着以下3点规则:1)结构中仅有一个特殊的结点没有上属结点,但是可以有任意个下属结点,此时称这个点为根;2)结构中必然会有结点没有下属结点,而且仅有一个上属结点;3)所有的其余结点仅有一个上属结点,而且至少有一个下属结点,此时称这些结点为栉。

1.2 网络模型分析

图1 一个简单的网络模型实例

网络模型的结点意识表示记录的集合,网络模式用边来表示记录集合的联系。这种模式有更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显示情况的效果。如图1所示。这种教师、课程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时层次模型所不能清晰明了的表示的。因为图中每个结点都有相互的联系。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来,层次模型是网络模型的一个特殊的例子。网络模型中的数据之间关系模式可以使多对多的关系,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记录集合可以跟它本身有一定的联系关系。

1.3 关系模型分析

关系模型的基础就是关系本身,它吧记录的集合总结成二维的表格形式来表现。表中行表示的是记录,即实体。列是一项数据来表示实体的一个属性。如图2所示。图2中给出来的3张表格为学生、课程和选课的关系表。3个表格的关系分别为3个实体的集合。学生和课程是实体显而易见,选课也能看作存在的一个实体的存在,还能把学生和课程这两个实体集合联系在一起。

学生(关系)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S1 张三 女 18 C102

S2 李四 男 19 C141

课程(关系)

课程号 名称 学分

C1 数学 4

C2 语文 3

选课(关系)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S1 C1 90

S2 C3 80

图2 关系模型例

2 数据库设计研究

2.1 数据库设计的考虑因素

数据库的设计是数据由现实世界转向信息世界的过程,所以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正确反映;2)DBMS能接受这个数据库设计;3)使用过程有良好的效率和较高的性能;4)能够有效实施和方便维护。

2.2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大体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用户的数据要求,获得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实现的细节分析,数据库的建立和装入(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运行的后期维护和改进。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要仔细研究,反复的进行推敲才能实施。

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信息的设计,所以对于数据库的设计重点讨论也在此。现在对于信息设计普遍认同的最佳方法是E-R法。在E-R法中,把信息设计作为联系现实世界和数据世界的一个桥梁和纽带。E-R模型有较强的优势在数据库设计中,一则是E-R模型受到的制约较少,因此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二则E-R模型相对稳定。如果要启用或者改用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只需要从E-R模型出发对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E-R图是一种非常简单易懂的工具,很容易被接受,而且非常易于专业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相互交流。

3 网络数据库的优化及其保护策略

3.1 网络数据库的优化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对函数的依赖性很强,对于一个数据库的好与坏,我们首先看数据库本身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那么我们要去解决或者优化这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遇到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查询过程中等待执行的时间过长,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其优化方案。那么首先要考虑为什么会有些询问需要很长的执行时间?因为询问设计到联结或者笛卡儿成绩,这个运算过程会花费很长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理,我们总结出优化方案:1)选择尽可能先做。询问可以使得执行运算的时间大大缩短,因为选择大多是计算的中间结果变小;2)在实施联结(或者后跟选择的笛卡儿积)在建瓯前对文件适当的提前处理;3)找出表达式里的式子,尽量是式子避免过于繁琐和复杂,难以处理;4)把一些选择同前的笛卡儿的乘积合并成一个联结,因为联结特别是相等联结要比同样的一些关系笛卡儿乘积节省很多时间。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对数据库投入使用前期就进行优化,会使数据库更加高效的为人们服务。

3.2 网络数据库的保护

网络数据库的保护关键就是对信息的保护。我们在对数据库进行保护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并发操作的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等。

参考文献

[1](美)S·埃特里著.数据库-设计性能与管理的结构方法[M].康金玉,张成庆译.知识出版社,1987.

[2](美)J·D·厄尔曼著.数据库系统原理[M].张作民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

[3]史九林.数据库概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篇5

关键词:数据库;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1 背景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数据库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采用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作为课程教学载体,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2 教学情境设计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来自于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契合。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要进行岗位任务总结、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确定学习领域及具体内容,合理重组相关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数据库课程开发组走访了苏州、泰州、扬州等城市的软件开发等IT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针对学生未来从事的数据库管理、开发、维护等工作岗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懂理论,会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数据库技术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正确使用和配置数据库,并具有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库维护的能力,为IT行业培养数据库管理员、后台数据库开发与设计人员。

2.1 教学目标设计

对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后,得出职业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然后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得出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了解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②掌握关系的基本运算。③掌握SQL数据查询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及数据控制的语句模式及功能。④掌握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设计方法。⑤掌握SQL Server的SSMS及T-SQL数据库定义、操作、管理方法。⑥掌握SQL Server编程基础、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与应用、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法。⑦掌握数据库安全和维护技术。⑧了解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2)技能教学目标。

①安装和正确使用及简单配置数据库的能力。②初步管理、维护及备份恢复数据库的能力。③熟练使用SQL语言维护数据的能力。④掌握各种查询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⑤能正确进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设计能力。⑦掌握对表进行创建、操作维护的能力。⑧会使用T-SQL编写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能力。

3)职业素质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创新、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④培养学生守时、诚信、规范、责任等方面的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2.2 情境设计流程

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DBA岗位基础知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创建和查询、论坛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维护、银行存取款机管理系统的复杂业务实现,具体情况见表1。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中,我们把主要知识点作为12个能力驱动项目放到情境中,通过对这些典型的项目实践来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所有的能力驱动项目分别对应于相应的职业能力,通过这些能力驱动项目的实施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在这些能力驱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整个课程内容共安排60学时,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3 教学设计和改革

3.1 教学环节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中学,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于是,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具体做法:在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项目经理、数据库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维护人员等。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让学生熟悉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及沟通协作,体会企业中的团队协作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导入和学习。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能力驱动项目,使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和技能有更理性和深刻的学习和提高。最后让他们通过情境体验后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由模拟到真实变换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知识和技能。

以创建学生管理数据库为例,简单介绍整个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进行知识导人:教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基本概念,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初步导人和学习。设置一个小案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2个步骤的实施,学生对本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仅仅是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设置了项目实现的实践环节。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任务指令和项目任务书的方式来布置项目任务;学生接到项目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出项目实施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后提出整改意见;学生承担不同的岗位角色,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在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完成项目任务;各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汇报自己的体会与不足,并给出自评成绩;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给出评价成绩。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展教学,教师提供项目,按照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完整的流程组织教学过程,整个流程包括项目调查、方案决策、计划制定、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测试、文档提交、项目评价8个工作步骤,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得到项目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文档,规范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流程、代码的编写。按照规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开发文档的撰写,以训练他们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积级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3 考试方式改革

本课程采用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突出能力本位,强调过程考核,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70%。

对于过程考核,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指标,每个考核指标列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重点突出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号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考核、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每个能力驱动项目的成绩,见表2。

4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方法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45-46.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4-7.

[3]梁小晓.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8):68-69.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 70.

篇6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开发工具,通过课程实习掌握小型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理论教学+笔试”模式改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Internet技术等)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完成小型软件的开发。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或生活需要的调查、分析,做出规划、设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发小型应用软件,从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意义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指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需求情况,确定开发项目;要针对开发的项目再采集数据,进行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框架;画出流程图,并以此写出FoxPro程序及进行调试和修改;编写系统使用手册;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和组织评价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自学。

四、教学设想

课程设计采取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自主地确定设计的课题,确定软件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五、教学对象

2000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学生。

六、教学时间

2001年5月~6月。

七、教学过程

共分为五个阶段:

1.动员布置阶段

强调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环境。印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详细地布置设计内容,完成工作,并推荐一些设计项目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阶段

指导学生收集原始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并上报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汇总,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指导。

3.协助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阶段

对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通过论证,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归纳。

4.指导规划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包括确定软件(课题)功能、系统结构(数据流程)、程序流程、编写代码、调试程序。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是严格要求、规范设计、耐心指导、发扬个性、鼓励创新。

5.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采取三种方法:学生自己演示课题,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表彰;学生书面总结。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相互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差距,确立奋斗目标。

八、指导学生学习

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并自觉地应用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反馈的信息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并及时地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去获得信息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Internet资源等),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空间得到充分扩展。

九、课程设计结果统计

课程设计结果统计是完整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课题分布

2.课程设计评价统计

如何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学生的综合能力;(2)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3)学生对教学之外知识的汲取能力;(4)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从软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内容)的外观、软件说明书的编写、软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软件的结构、编写程序的算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如何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据库理论和软件工程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它们形成意义建构,这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人为的“灌输”,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的。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查阅书籍和文字资料以及利用Internet寻找信息资源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因此,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设计的本身,而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的建构要求三个方面去进行的。

篇7

【关键词】基于项目;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总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库项目实践能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计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让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2]杜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2,5.

篇8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数据库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采用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作为课程教学载体,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2 教学情境设计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来自于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不断获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得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契合。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要进行岗位任务总结、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确定学习领域及具体内容,合理重组相关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数据库课程开发组走访了苏州、泰州、扬州等城市的软件开发等IT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针对学生未来从事的数据库管理、开发、维护等工作岗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懂理论,会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数据库技术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正确使用和配置数据库,并具有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库维护的能力,为IT行业培养数据库管理员、后台数据库开发与设计人员。

2.1 教学目标设计

对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后,得出职业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然后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得出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了解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②掌握关系的基本运算。③掌握SQL数据查询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及数据控制的语句模式及功能。④掌握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设计方法。⑤掌握SQL Server的SSMS及T-SQL数据库定义、操作、管理方法。⑥掌握SQL Server编程基础、存储过程和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触发器的设计与应用、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法。⑦掌握数据库安全和维护技术。⑧了解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2)技能教学目标。

①安装和正确使用及简单配置数据库的能力。②初步管理、维护及备份恢复数据库的能力。③熟练使用SQL语言维护数据的能力。④掌握各种查询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⑤能正确进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设计能力。⑦掌握对表进行创建、操作维护的能力。⑧会使用T-SQL编写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能力。

3)职业素质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创新、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④培养学生守时、诚信、规范、责任等方面的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2.2 情境设计流程

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DBA岗位基础知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创建和查询、论坛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维护、银行存取款机管理系统的复杂业务实现,具体情况见表1。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中,我们把主要知识点作为12个能力驱动项目放到情境中,通过对这些典型的项目实践来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所有的能力驱动项目分别对应于相应的职业能力,通过这些能力驱动项目的实施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在这些能力驱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整个课程内容共安排60学时,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3 教学设计和改革

3.1 教学环节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中学,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于是,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具体做法:在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项目经理、数据库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维护人员等。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让学生熟悉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及沟通协作,体会企业中的团队协作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导入和学习。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能力驱动项目,使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和技能有更理性和深刻的学习和提高。最后让他们通过情境体验后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由模拟到真实变换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知识和技能。

以创建学生管理数据库为例,简单介绍整个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进行知识导人:教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基本概念,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初步导人和学习。设置一个小案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2个步骤的实施,学生对本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仅仅是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设置了项目实现的实践环节。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任务指令和项目任务书的方式来布置项目任务;学生接到项目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出项目实施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后提出整改意见;学生承担不同的岗位角色,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在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完成项目任务;各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汇报自己的体会与不足,并给出自评成绩;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给出评价成绩。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展教学,教师提供项目,按照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完整的流程组织教学过程,整个流程包括项目调查、方案 决策、计划制定、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测试、文档提交、项目评价8个工作步骤,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得到项目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文档,规范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流程、代码的编写。按照规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开发文档的撰写,以训练他们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积级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3 考试方式改革

本课程采用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突出能力本位,强调过程考核,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70%。

对于过程考核,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指标,每个考核指标列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重点突出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号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考核、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每个能力驱动项目的成绩,见表2。

4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方法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45-46.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4-7.

[3]梁小晓.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8):68-6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