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学科总结8篇

时间:2023-03-01 16:25: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学科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学科总结

篇1

    本学期,数学围绕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伊始,我便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我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1、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教育整理diyifanwen.com)

    由于学生进入高年级,所以教材中更多地注意数学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应用题的教学材料是反映自然科学和生产方面的,通过计算使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也增加一些科学常识和生产常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具有应用广泛性的认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

两节课需改进的方面:1.试卷讲评教师应把应试训练穿插其中,包括做题技巧、应试心理等。2.讲评课最好有以下环节:学生独立改正,同学互相讨论(这期间教师注意重点对象),教师讲解点拨(学生之间讨论后还未能完成,或教师认为有必要讲解之处),学生订正,教师多媒体投出详细答案(若有必要),必要的补偿练习(视情况定),学生独立总结收获及注意事项。

对于四节“同课异构”课,四位教师各有特色,风格迥异,均采用了学案导学。

刘光锐老师设计的学案主要内容条理清晰,突出基础,突出热点,分层设置,选题典型。课堂上学生活动积极,教师注重引导,处理细腻,兼有一轮复习特点,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好时这种讲法很有实效。

付振凯老师设计的学案“课前摸底”栏目把基本知识习题化,体现了用知识;选取例题典型,融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划归等数学思想,对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训练到位,涵盖了导数、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对勾函数最值等热点问题,典型例题采用学生板演、教师问题导学并借助多媒体投出解答详细过程,课堂教学效率高,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符合二轮复习特点。

谢士奎与孙勇两位老师所用学案相同,授课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两人的重点知识归纳均采用了知识点罗列的方法。谢老师把学案内容简要点评后补充了当堂检测反馈,利用多媒体投影投出,要学生逐一共同完成,但对学生的差别关注不够,效率较低,若分组布置效率会更高一些。孙老师几乎整堂课都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而后由学生讲解,这样做确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的学案已在课下完成,整堂课都这样做效率过低,另外对有的学生板演的尽管对,但步骤过繁,教师没有点评引导也不妥。

本次“同课异构”之所以呈现的形势差别如此之大,主要由目标的确定、学情的了解、重点的把握、个人的观念等差别造成。“同课异构”的“同”的研究应重于“异”的研究,“异”的研究应围绕着“同”来进行,二轮复习的“同课异构”,教师尤其要注意把重点放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目标上,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寻找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异构”上,要避免教师在苦苦“异构”里找不到教的方向。

在交流环节,武城二中刘光锐老师对二轮复习学案制作提出了“四环节,三练习”(课前热身演练——温习知识网络——典例精析精练——巩固提升训练)的思路。

数学教研员杨长智老师对二轮复习做了要求,对于专题复习课要求:

1.以3-5个小题(融合本节考点)引导学生在上课后五分钟尽快进入复习状态;

2.对本节基础知识形成网络,对其中的易混点、易错点进行剖析;

3.对本节考点要有重点的给出3个左右例题,并辅有相应变式,课上以一个例题为重点,进行讲解、板演,另外的题目讲思路,由学生完成;

4.每节课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时间。

对于讲评课要求:

1.提前让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失分统计,从概念不清、知识遗忘、运算错误、粗心大意、策略不当、逻辑混乱等六个方面去总结失分原因,矫正错误,比较实际得分与应得分的差距;

2.课上进行考情分析,从题目的难易度,学生考的情况等方面,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分组讨论,要定时定内容对需要讲的题目进行讨论,加深印象;

4.教师分类化归,集中讲评,在讲的过程中要指出学生解题中根本性的失误,着力解决解题中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毛病;

篇3

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改革,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点,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认真完成教学内容。同时,积极训练学生的各种数学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组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索。

二、教学的实践操作

1、 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质量,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自然连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

3、注重转化中等生和差生的思想。

4、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积分制实行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本学期的实践证明该制度实行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一部分处于中游的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而且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一部分成绩不大好甚至平常很调皮的学生,回答出问题加了分或因表现有进步加了分受到了表扬下次就会做得更好。

三、优化教学语言。

语言教学是一种最基础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教学语言上好好下一番功夫,教学语言的优化最根本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如何把课文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并使之最优化,是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我在教学中能尽量运用导言引趣,重点、难点的设疑,知识的类化,典型事例的引入,情境的宣染等方面探索化的教学语言,做到教学内容的意随心生,情境交融的良好效果。

四、教学成绩与今后努力方向

篇4

一、本学期数学科组致力于“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专题研究。由于受到语文科组谢家碧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启发,部分数学老师也开始了探索,为了进一步增强数学老师对此项研究的认识,提高参与研究的理论素养,利用科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先后学习了《课堂高效的秘密是什么?》、《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数学?》《为何“探究不出来”》,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发表自己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间的关系的看法,为老师们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四、五 年级的数学老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五年级的谢蕊、孙聪老师探索出预习“导学”模式,四年级的周燕老师在小组合作帮助学困生的探索中也有颇深的体会。

二、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抓手,好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不唯教材但又必须吃透教材,只有把自己的理念和教材有效地融合,才能驾驭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数学科组开展一次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材研读活动,由于统计知识贯穿于小学一~六年级,各年级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有各有不同,因此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各年级教师根据自己对自己教材的理解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其他教师做介绍,既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又为其他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说课活动。说课是教师理解把握处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学期结合福田区教研室的安排,我们在全体数学老师中开展说课观摩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老师们对说课形式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福田区小学教师说课比赛中,林海英老师多方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牺牲休息时间认真准备,在比赛中正常发挥,获得一等奖。

四、在加强校内专题研修的同时,数学科组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校际研修交流。本学期,老师们参加了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和兄弟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四月份,在全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张副校长精心准备,精彩演绎的一堂课“倍的认识”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获得高度评价。三月份,数学组的孙聪、林少伟老师参加广东省课堂教学竞赛的观摩活动,他们不仅从中接受到许多课堂教学的新信息,为他们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给整个数学科组带回一份学习资料。六月,我们五位数学老师经校长联系,观摩了上沙中学的李洪文老师的数学课,李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讲,学生练、课堂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课后,老师们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与李老师进行较深入广泛的交流,受益匪浅,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的探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五、本学期数学科组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每周定期开设的数学兴趣班吸引了不少学生。各年级还开展了数学能力竞赛,有两百多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此外,各班还开展了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阅读数学辅导报等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六、继续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识,倡导大家积极参与探索、研修活动,从活动中积淀智慧为我们的课堂演绎精彩,促进校本研修的进一步开展。继续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学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篇5

一、数学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2002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2003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

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03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 NBA、 NJ 、XXHXX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顿悟出“a+14”这种用简洁的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看书,进一步体会书中“姐姐比弟弟大4岁”用“a+4”表示的意义。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数学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2)构建了数学研究课体系。

我校的数学研究课已在逐渐摸索之后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校内研究课先要依据个人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其次是年级组内备课、试上,接着才是在全校的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全员的参与、平等的竞争、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再由执教的年级汇总资料,写出活动小结。这样的一条龙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态课研究机制。

常态课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对比实验法。即在某个时期找到一个共性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课堂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05年上半年的研究就是此研究的一个实例。通过这样的研究,引起老师们对某些问题的集体关注,集思广益,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4)扩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时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拘限于课堂,我校开展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这些数学活动为学生对数学的领悟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最近我们又在策划“春晓杯数学之星”全校性的比赛活动,意在改变过去传统的数学竞赛活动,准备将其作成全员参与的大众性的数学活动。

二、数学课改工作的展望

实施数学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学会了用课改的新思想去科学的引导数学组的发展,去突显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处理学校数学长远的发展目标与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也真切的体会到学校是课改的研究基地,课堂是课改的实验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理念与行为的偏差

我校的年青教师比较多,在新的理念上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理念转化为新的行为时还缺乏理必性思考,课堂上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些教学形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势。如小组讨论的泛用、教师过多的铺垫性问题、活动过程的形势化等等。

2、 民主与集中的引导

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有时是无序的,学生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也出现了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尺度,过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或者引导的不到位,使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例如,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最优化之间的协调问题。

3、 预设与生成的脱离

篇6

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改革,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点,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认真完成教学内容。同时,积极训练学生的各种数学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组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索。在成绩方面,任教的初二(1)、(2)班成绩良好,反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内容。

二、 教学的实践操作

1、 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科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2、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函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三、优化教学语言、运用多媒体组合。

语言教学是一种最基础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教学语言上好好下一番功夫,优化的教学语言是可以引趣、传导、释疑的。教学语言的优化最根本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如何把课文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并使之最优化,是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导言引趣,重点、难点的设疑或巧释,知识的类化,典型事例的引入,情境的宣染等方面探索化的教学语言,做到教学内容的意随心生,情境交融的良好效果。

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多媒体组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取身边材料,自制教具,制作投影、录像、录音、图表等,创造和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 教学成绩与今后努力方向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贯穿了从小学、中学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学流程。数学也因为其本身的逻辑性、发散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扮演主要学习科目角色的同时,也为许多数学爱好者提供了思想驰骋的空间。在新教育体系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学校教学方式发生了许多改变,从知识传授型、经验型的单向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倡导创新和交互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量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难度层次分明,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数学是一门“问题学科”,不仅是要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学生能够解决的数学模型,这需要老师、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有更多的交流碰撞,而有效的课堂问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途径。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通过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提问和对话及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设置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当中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我们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案例分析,了解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情况。

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

1、问题阐述:教师通过讲述两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俩阐述等比数列的朴素意义,实例1: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麦粒的故事,是整数形式等比数列的直观展示;实例2:商品年销售额同比增长,是分数形式的等比数列。

2、提出课题:

将上述两个实例数学化就是:

(1)

(2)

3、教师提问:a倒序相加可以解决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能否解决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相邻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b对于等比数列中q=1与q≠1的情况求和公式有什么区别变化;c课后习题讲解。

在本节知识点之中,教师对课程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思路清晰。教师将课堂的主要时间集中在等比数列提出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的历史轶闻之上,在这样的吊足胃口的前提之下引出了等比数列求和的经典公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环节中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备课的重视

背景知识是学生熟悉知识点,教师切入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但是许多老师正是在背景知识的讲解中存在误区。背景知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故事轶闻,但是在本文所示实例中,教师过于酝酿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却忽视了让学生独立探讨多种方案求取多项式和公式。背景知识中的两个实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是在背景知识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一些和等比数列数学模型相适应的生活实例,比如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计算,重复折叠纸张的可能性计算,乃至于细胞分裂后细胞总数的计算等等,不必只是着眼于数学学科,可以发散思维,这是教师在课堂提问应该注重的环节。同时要重视和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的对比学习,在等差数列中,通过发现1到100求和时,首末两项的和为一定值,我们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倒序相加法,在等比数列求和这一章节中,教师在讲解背景知识时,也应该有针对性的突出公比q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数列项之间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看到 =q* 的这一事实,并最终得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雏形。

二、提问时注意提前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标准答案教育十分通行,许多老师为了加快教学速度,甚至直接跳过提问这一“繁琐”的过程。本实例中教师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到位,通过阐述等差数列中学生们熟悉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从数列中各项关系出发来寻找数列求和公式的数学方法,体现了对比学习和归纳方法的数学思维。在得出普通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之后,教师注意到了分母项中存在零值,因此,

必须注意到分类讨论;所以在后续问题中巧妙的提出q=1与q≠1两种情况下的求解公式,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分类处理的能力,这是本实例中教学提问中的亮点所在,也是实际教学中应该学习和发扬的地方。

三、重视学生的“反问”,及时解决问题

在等比数列知识环节,学生们因为刚刚从可以常规理解的等差数列过渡到等比数列,部分学生“经验”的觉得可以从等差数列中的倒序相加法出发解决问题,也得到一个求和公式,教师应该正视这样的现象的存在,清晰的讲述比例项之间的关系,类比于等差数列,提供一些简单的等比数列识别的题目,让学生熟悉等比数列的定义,阐述a2=a1q和a2/ a1=q的两种求解思路,运用观察、猜想、证明、叠加、消元、类比、分类讨论、函数方程、等价转化等思想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公式的推导进行探索.

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是当前高中教学的重点科目,课堂提问也是许多教学工作者赖以倚重的课堂教学手段,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现有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痼疾,有针对性的做出一些改变,进一步的提高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2011(7)

篇8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综合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基于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束缚,初中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局限于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课堂气氛较沉闷,整体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而在素质教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提高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全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借助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现状与所呈现出的问题

在教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初中数学学科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实现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试图通过全面教学模式的创建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落实教改的全面要求。但是,从初中生现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强,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思维灵活度较低,且尚未抓住该学科解题的技巧,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则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最大障碍。具体而言,所呈现出的问题如下:第一,数学学科基础不扎实,难以实现良好的过渡与衔接。小升初后,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同时知识面宽且复杂,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一题多解的形式致使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难以应对;加上对原有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在这一过渡阶段学生难以实现“融会贯通”。第二,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升入初中以后,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时,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被动接受知识会致使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第三,题海战术下,学生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不断巩固与练习才能够实现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进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盲目的训练与练习,基于题海战术下学生被动消极地“应对”知识的挑战,使得学生逐渐出现“应付”心理,难以以自身主观积极性实现对问题的吸收与理解。同时缺乏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使得学生难以扎实地吸收知识,具备数学解题思维与能力。

二、当前初中数学学科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身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同时师生间也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这种“守纪律”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固定,“照葫芦画瓢”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方法,学生的能力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而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以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基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对人才的一大要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以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探究问题,实现对问题解决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题,以具备数学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解题思维被束缚在相应的例题模板中,这也是很多学生在教师讲完例题之后能够实现对相似问题的解决,但是一旦换另一种提问方式就无从下手的原因。因此,为了打破这一思维模式的束缚,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探究式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题的灵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注重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思维拓展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进而逐渐掌握学习数学学科的方法,具备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探究的题目,通过知识难易程度的逐层递增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推导,进而逐渐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解题推导的过程,并且一边解题一边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展现自己,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问题的设计及知识点的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分析问题,带着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解决途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知识点的总结与概括,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总结相似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在记忆中生成一个知识关联网络,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解题技巧。比如:在习题课中,针对一道多种解法的数学题,教师可以首先讲解一种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试着探究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在得到多种解题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明确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在试卷评析课中,要抓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学生的薄弱点,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做好错题修改笔记,为确保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知识奠定基础。

(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才能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融入,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进而为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应用型问题的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明确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借助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更新,探究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的设计,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福建轻纺,2014,11:50-54.

[2]陈佩莲.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30.

[3]兰德新.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南平师专学报,1995,04:71-74.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