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内控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整合内控、内审和纪检监察的资源优势,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全面深入履行监督职责,笔者就所在上市企业近年来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上市公司如何将内审、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建立综合监督体系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审;内控;协调工作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
【关键词】 业务链; 价值链; 内部控制评价; 链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85-02
一、引言
自美国颁布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后,全球范围内开始聚焦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我国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跟进《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重要工具手段的内控评价,其自身技术、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目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多以关注流程执行合规性为重点,对流程衔接以及业务整体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薄弱,存在评价范围不全、测试方法单一、评价深度不足,信息管理、责任管理、整改管理等方面协同性不足,评价工作未形成有机整体,信息不全面、职责不到位、整改不彻底[ 1 ]。
二、链式评价思路、程序与工作机制
(一)研究思路
1.价值链与内部控制评价
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整条价值链上,价值伴随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共同流转。通过价值链分析,按照项目生命周期,以价值链上企业各项活动作为被评价对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打破了原有按专业部门业务活动划分被评价对象的局限性,是选取被评价对象视角的创新。同时这种创新要求内控评价方法相应地作出调整,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控评价在评价范围确定、样本选取、抽样方法、查找缺陷原因和发现问题整改各个环节都与传统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着显著差异[ 2 ]。
2.链式评价定义
链式评价是指以内控评价为基础,以业务价值链为视角,以促进评价有效协同为目标,构建链式评价工具,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深度评价,识别控制缺陷,形成评价意见,出具评价报告,实现协同整改缺陷,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
3.链式评价工作思路
链式评价工作思路遵从传统内控评价工作,主要阶段是: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明确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对象业务链;构建链式评价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协同进行缺陷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完善;实施信息链促过程督导,责任链促质量把控,整改链促完善的三项链式管理协同机制。这一工作思路促进了单一流程评价向业务整体评价演进,提升内控评价全面性;促进了孤立性测试整改向组合性测试整改演进,提升内控评价的深入性,同时强化链式评价协同性,见图1[ 3-4 ]。
(二)链式评价程序(如图2)
1.风险问题导向,确定评价范围
组织链式评价筹备工作。具体包括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三级评价组,召开启动会,举办培训会,选定评价业务链。深入研究分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近年监督检查报告,重点关注年度风险变化情况;整合评估风险、定位风险高危和问题集中领域,将相关业务链列为评价范围。
2.遵循业务链条,梳理控制组合
构建链式流程地图。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业务逻辑,构建一级关键环节,细化梳理与业务职能相关的二级关键环节,串联相关末端流程形成链式流程地图。梳理组合式控制目标。结合公司风险信息库,识别关键环节的经营管理风险,设定组合式控制目标,明确风险管理策略。提炼组合式控制措施。根据组合式控制目标和流程地图,按照“目标导向、协同作用、职责明晰”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主要、配合控制责任,梳理组合式控制措施,编制链式控制矩阵,突出协同关系。
3.基于业务特性,设计测试组合
确定业务链样本颗粒度。按照完整的业务链,查勘不同末端流程的样本要求,综合性确定业务链样本颗粒度,编制佐证材料清单,明确佐证材料来源。设计测试评价程序。综合考虑业务特点、风险影响、样本数量、佐证材料、业务数据等内容,设计一般性测试方法和稽核性测试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强化内控评价力度和深度。整合编制链式评价工具。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地图、链式内控矩阵、链式评价底稿,形成链式评价工具。通过整合归并,显著减少控制点数量,简化评价程序,促进内控评价效率提升。
4.运行测试程序,排查缺陷根源
统一抽取业务链样本,协同收集佐证材料。以业务链为样本进行抽样测试,将每个末端流程抽样一次、测试一次简化为按照业务链抽样一次、测试一次;降低佐证材料收集工作量,规避档案管理要求不一致引起的佐证材料差异。独立进行评价测试。测试组成员使用链式评价工具,独立进行评价测试,从不同角度排查缺陷疑点。组织缺陷协同分析。召开测试组集中会议,以业务链为视角,深入协同分析缺陷,前后追溯关联性缺陷,求本溯源问题本质原因,定位缺陷主要责任和配合责任,编制链式评价报告。
5.落实协同责任,三级整改缺陷
控制缺陷三级整改。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缺陷全面整改,指定缺陷发现人全程督导整改,定期通报整改进度和效果;主责部门按照缺陷主要责任整改,追踪监督配合部门整改进度和效果;配合部门按照配合责任整改。评估缺陷整改成效。缺陷整改完成后,由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组织缺陷整改效果评估,必要时可执行再测试程序,确保整改到位[ 6-7 ]。
6.完善内控体系,构建管理闭环
总结分析链式评价成效,结合优化建议和整改情况,更新链式评价工具,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链式评价工作机制
1.构建链式评价信息链,促进评价高效推进
基于每日通报工作进度、每日召开工作会议、每周举办推进会议、及时召开问题联席沟通会议等工作机制,将管理链理念融于链式评价工作的信息流,构建起首尾明确、环环相扣的信息链工作机制。
2.构建链式评价责任链,全面保障评价质量
在深入运行运行小组专职、评价小组专职、评价小组组长、运行小组组长四道质量审核卡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链式评价的职责,按照6阶段14项操作步骤,逐项细化明确、串联衔接,形成评价过程的责任链,严格管控各环节工作成效[ 8 ]。
3.构建链式评价整改链,强化缺陷整改效果
依据管理链的理念,在链式评价过程结束阶段,通过建立缺陷档案库,以单一缺陷为维度,将首次评价发现缺陷、缺陷整改、次年再评价、发现缺陷再整改等过程进行串联,形成链式评价整改链。
三、主要结论及研究意义
基于业务价值链视角选取评价对象并且在评价工作各阶段运用先进的链式评价方法,将从以下三方面提升公司内控管理水平[ 9 ]。
(一)提升内控评价广度深度
链式评价以业务链为评价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测试方法,深入查找内控缺陷,一方面,将评价对象从末端流程拓展为业务链整体,查找出多个关键控制环节存在的协同设计失效和执行失效,缺陷查找更为全面;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找出更多相关性的内控执行缺陷,并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准确定位本质设计性缺陷。
(二)强化内控评价过程保障
链式评价将管理链理念深化植入评价过程。深入贯彻“信息链、责任链、整改链”管理机制,保障评价过程整体协同,满足内控体系实时监督、持续监督的需要。多维度协同贯穿于单次链式评价过程的始终,并拓展实现了链式评价的历史协同,促进各部门深入参与内控评价,将内控评价凝聚为更为紧密的过程,环环相扣,严格监督,提升评价效率和效果。
(三)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效益
链式评价以内控评价为基础,以业务价值链为视角,以促进评价有效协同为目标,在评价过程协同的基础上,构建、运行链式评价工具,一方面有效促进各部门全面掌握内控标准,强化协同控制意识,夯实公司协同管理基础;另一方面首次针对协同管理建立专项的监督检查程序,评价协同控制措施执行效果,形成协同管理的完整闭环,支撑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邹立,封雪.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J].会计研究,2004(12):45-48.
[2] 田中禾,刘祥娟,张晓芳.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新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07(4):240-242.
[3] 王莉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2):17-19.
[4] 倪良辉,许宝,杨凤,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析[J].审计月刊,2011(5):40-43.
[5] 马向梅.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银行风险管理审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
[6] 郭美娣.内部控制测试在电力审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7] 齐涛,白天元,余边城.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评价测试方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19-20.
关键词: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51-02
一体化管理体系在Q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融合了工作流程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及内控管理体系的各种要求,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通过不断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达到不断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尤其是科研质量水平的目的。笔者总结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过程及经验,旨在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帮助。
1 建立思路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原则之一“管理的系统方法”要求: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1.1 现状调研
①多个管理体系并存。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有多个管理体系独立运行,包括制度、内控、流程、QHSE和技术标准体系等,但缺少有效结合,无法实现联动效应;总院和京外单位各有一套管理体系,没有实现统筹;制度、流程、内控没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信息化管理。
②制度体系。石勘院原有制度中总院160项、京外单位110项,重复度高,制度体系臃肿;制定制度未按照业务类别而采取部门主导的方式分类,一旦职能部门调整,将导致部门职责与所属业务分类不一致的现象。
③流程体系。石勘院原有流程190项,但流程信息化程度低,部分流程存在覆盖范围不全面、未完全实现闭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各部门流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叠且接口不明确等现象。
④技术标准体系。石勘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未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科研生产项目使用的国标、行标和中石化企标之间系统协调性不够,对石勘院的勘探开发业务适用性不强,尤其是缺少与海外业务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给海外生产技术支撑带来一定障碍,难以有效地开展快速评价、方案设计、现场服务等海外业务。
1.2 工作思路
在综合分析我院管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主要工作思路: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改造,对流程体系进行重造,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建造,建立并实施基于业务分类的 “三纵一横”一体化管理体系。即:以业务为主导,以流程为导向,在QHSE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制度体系、流程体系、标准体系、内控体系相互融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工作流程固化,有效地提高科研质量和管理绩效,走出具有石勘院特色的管理之路。
①对制度体系进行改造。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成立石勘院一体化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发展计划部牵头,各制度主办部门对总部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制度改造的重点,按计划、分批次对制度进行改造。
②对流程体系进行重造。在中国石化业务分类框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矩阵的基础上,按照“一级流程对应业务大类,二级流程对应业务中类,三级流程对应业务小类,四级流程对应内控矩阵关键控制点”的原则,结合实际,识别出适用的18大类业务,建立覆盖全部科研生产和管理服务业务的流程体系。根据中国石化业务流程建设要求和规范样例,引入先进的流程描述方法与工具,设计满足实际业务过程管理和内外部相关方要求的一体化流程模型。流程模型由流程图、流程说明、标准化模板等三部分组成,除明确描述“5W1H”外,还要将流程与制度、内控、质量管理、HSE管理等体系文件及相关条款建立对应关系和关联接口,实现多体系融合,避免了“多头”管理。
③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建造。以流程梳理带动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海外业务的特殊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化经验,组织对国内外现行标准适用性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从现行3 520项国内标准中筛选、识别出适用的标准,划分为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工程、信息技术、综合等7个专业,构建了石勘院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专业门类。在此基础上,论证并确立了首批15项院级标准,并启动了标准制定程序。目前14项标准已完成审查并实施。
2 管理体系总体架构
2.1 组织架构
石勘院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管理决策层、沟通协调层、运行管理层、监督审核层。
①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层是一体化管理体系领导组,由主管院领导任领导组组长、副组长,制度流程和内控制定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推进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建设,增强各项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总指挥。
②沟通协调层。沟通协调层包括五个层面:其一,制度体系工作组负责分析制度执行情况,组织制度的起草、宣贯、考核等工作;其二,流程体系工作组负责分析流程执行情况,组织流程的优化设计、信息固化、宣贯培训、考核、执行与后评估等工作;其三,技术标准体系工作组负责分析技术标准需求,组织做好技术标准的起草、审查、宣贯、监督实施与复审等工作;其四,内控审计与质量监督工作组负责对制度、流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制定措施,组织整改,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其五,管理体系信息化工作组负责根据相关体系的信息化需求,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实施流程信息固化,对制度、流程、标准制修订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使监督审核信息化。
③运行管理层。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各体系的“3+1”联动运行机制,明确了归口方、主办方、执行方和信息方的职责,即:发展计划部是制度体系的归口方,质量标准化室是流程体系、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归口方,内控审计部是内控管理体系的归口方;各管理(公益)部门与研究所根据职责划分,分别是相关业务制度、流程、标准以及体系文件的主办方;总院各部门、京外各单位是各类文件的执行方;信息技术研究所是管理体系信息化的技术归口方;各科研部门主要负责配合相关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和流程的信息化固化工作。
④监督考核层。人力资源部会同发展计划部、质量标准化室等部门对全院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联动考核,根据制度、流程、标准体系架构,拟定核心业务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各管理(公益)部门根据所辖业务,以制度、流程、标准等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实现年底一次考核兑现。发展计划部和质量标准化室负责对全院制度流程体系建设与执行情况进行月度分析、季度检查和年度考核,确保各项管理性考核指标的完成。
2.2 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石勘院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围绕管理方针与管理目标制定,与QHSE管理体系文件架构相同,但涵盖的内容比QHSE管理体系丰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架构分为4个层次,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部门工作手册以及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如: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部门职责与岗位说明书等共7大类文件。
第一层次是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研究院的管理方针、目标、指标、程序和要求,规定了建立体系文件的总要求。
第二层次是程序文件。该层次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撑性文件,是建立部门工作手册的依据,规定了各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说明了实施各种过程的方式,对影响科研生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关键过程进行了全面策划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层次是部门工作手册及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内控手册等。该层次文件是管理体系执行性文件,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的指南,是全体员工履行职责和权限的依据。在这一层次中,包括了石勘院多个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流程体系、标准体系及内控体系等的所有要求。
第四层次是记录,追溯各过程管理的证据、证明性文件。
2.3 流程体系架构
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流程体系是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以业务为主导的流程体系,兼顾中国石化内部控制矩阵,结合石勘院A1油气勘探与开发、A9科技与研发业务、B1行政办公综合管理、B2发展计划管理、B6财务管理、B7企业管理、B8人力资源管理、B9科技管理、B11信息化管理、B12健康环境安全管理等18大类业务,整体规划并动态优化了流程体系。目前该体系由15个一级流程项,53个二级流程,159个三级流程,46个四级流程组成。
2.4 管理体系总体架构
根据总部特色管理模式要求和制度标准化、流程化改造方案,在原有QHSE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内控体系等相关体系的基础上,石勘院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以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标准规范、优化工作流程等“三纵”为工作主线,以细化内控管理工作“一横”贯穿“三纵”始终,建立了制度、流程、标准和内控管理等多体系融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质量管理、HSE管理等过程管理。
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工作流程为主线。在工作流程的关键步骤设置了监控点,并在此识别、确定了符合QHSE管理体系的“三项标准”条款要求及内控管理矩阵点要求;在“规范性文件”处识别了相应的制度及标准等要求。“三纵一横”一体化管理体系具有“规范化、文本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特点,能满足内、外部管理要求,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管理体系的应用
3.1 管理体系覆盖范围
石勘院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了各类体系文件的制修订管理,人才引进、培训、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设备采购、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资源管理,科研生产项目管理,HSE运行控制与管理,法律法规识别及合规性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等各个环节,覆盖了石勘院科研、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增强了跨部门、跨岗位业务的高效有序衔接,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管理体系工作思路
依据总体架构与特点,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制度文本约束、一套标准规范支撑、一套信息平台管理、一种运行模式保障”的工作思路。一套制度文本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一套标准规范包括管理规范、技术规范与工作规范。一套信息平台按照“六统一”的原则建立,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一套运行模式即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石勘院各级责任目标的实现及绩效考核密切结合,具有“目标指标化,指标数字化,管理模式化,模式个性化”的特点。
3.3 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
以业务为切入点、以流程为导向,统筹规划制度流程标准化,并对成熟度较高的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固化,建立了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中的OA系统、ERP系统、科技网、标准化管理系统等模块,分别对行政、人事、财务、科技、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等重点业务实现了标准化操作,进行过程管控、逐级检查与审核,强化监督审核、动态评估功能,为各项工作目标、综合管理指标考评提供了量化的依据。石勘院一体化管理系统信息建设随工作流程的建立健全而不断完善。
①科技网的应用。通过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OA系统)中的科技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科技网),科研生产项目已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下载、记录提交、网上审核,实现了项目过程管理业务流程固定化、待办任务可视化和完成任务时限化。其中:不同部委的国家项目在相应的网站上提交,重大专项通过OA系统链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纵向项目、横向项目、院控项目通过科技网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通过科技网上传的科研项目研发过程的各项记录,上传率、及时率均达到95%以上。
②QHSE管理子模块的应用。QHSE管理的运行控制和监督审核通过OA系统与ERP系统、科技网、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链接,在体系文件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生产项目管理、HSE管理以及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面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管控,将科研项目管理、HSE管理等重点工作实现了标准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对不同过程管理各阶段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提醒、督导作用。
4 结 语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利用一体化管理体系及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可使全体人员参与到科研质量管理及HSE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来,并能有效应用各类资源,确保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内控要求、标准规定进行工作与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综合管理水平及科研质量。我们相信,随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中武.卓越绩效管理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岳刚,赵建坤.卓越绩效模式理解与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首先感谢组织提供这样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这次竟聘。
一、 本人基本情况
我叫###,现年###岁,党员,金融大专学历,会计师,现任###处###员。我竟聘的职务是###处副处长。
我1986年毕业于###金融专业,工作后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金融大学专科学历。二、竟聘理由
1、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16年来我一直在基层从事###工作,对国家的金融政策、会计制度,银行的各项财会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都比较熟悉,会计知识、银行业务、技能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质。
2、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我担任基层行###部门的负责人十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3、具有任劳任怨的黄牛精神,作风踏实,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认真工作,分毫不差,以一种“较真”的态度处理每一笔会计业务,不敷衍塞责。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各位领导,如我能竟聘上这一职务,我将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工作思路。
二、 工作思路
###部门要拓深管理,以认真务实的精神,严格制度设计,严密组织管理,强化监督机制,细心检查,细致分析,认真改进,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财会工作应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严格基建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促进我行###工作上新台阶。
1、集中全行的会计核算、资金清算、会计档案管理等,达到集中风险控制,合理运用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2、制定全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制度,并对全辖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和检查,要大力强化制度约束,使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处于制度的严密控制之下。
3、制定各项业务内控制度,依据风险级别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研究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结合业务实际提出风险监控报告。我行财会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已有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人们日益复杂的思想、现象、行为,内控制度要从过去防范差错转向防范犯罪,保障资金安全方面。
4、加强全行会计核算合规性、合法性的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违规查究,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营业部门要对会计部门负责;会计主管要对分管行长负责。发生问题,共同负责。会计监督检查要做详细的纪录,检查部门和人员要对检查结果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会计制度的落实,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
5、改革费用分配管理办法。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将各行的费用分为基本费用和业务发展费用,业务发展费用与各行经营业绩挂勾,经营业绩越好费用越多。
6、加强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对各项收支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各种因素与收支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的对未来收支情况进行预测, 8、加强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9、积极配合处长工作,不越级越权,在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ERP建设项目审计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围绕“审什么”(审计目标)和“怎么审”(审计方法)来展开,对于“审什么”我的观点是审“三性”,具体如下:
1.合规性:重点审查项目决策是否合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管理环节是否合规。
2.经济性:重点审查项目预算执行中是否符合要求,各项财务支出是否经济合理。
3.适用性:主要审查ERP系统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对于“怎么审”我的基本思路是在理清ERP主要建设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目标开展综合审计。表1是ERP项目的标准审计进程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理清工作思路。
在ERP建设项目审计中有几点容易被审计人员忽略,在此需要提醒大家关注:
1.在业务流程重组阶段,被审单位需要完成两项工作即流程重组(BPR)和内部控制重新评估,而实际工作中被审单位往往忽略了BPR之后需要开展的内控重新评估工作,导致新的业务流程在内控方面存在漏洞,如未能及时发现并提出,系统实施后各项业务流程被固化,再改动十分困难。因此在BPR阶段要重点审计内控重新评估环节。
2.要重点审计在ERP系统实施前,顾问方、开发方和客户对需求的理解是否达成高度的一致,否则系统实施后反复修改需求或改变系统将导致项目成本大幅上升。
3.在项目测试验收阶段,要重点审计测试验收工作一定是由用户牵头组织,由顾问方和开发方配合参与,用户单位要对照项目功能需求清单逐一测试过关,不能遗留盲点(如压力测试和例外测试)否则实施方撤离后又发现问题用户将十分被动。
4.对系统安全评估的审计必不可少。在ERP系统上线后一般都会对公司原有网络系统带来变化,如引入新硬件、新软件及网络参数设置变更,这就给公司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冲击。一般公司,特别是开展网上交易的都应聘请独立第三方对公司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彻底测试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审计人员要重点对评估方的资质,安全评估方案和安全测试记录进行深入审计。
5.对系统适用性的审计。在审查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需求的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功能过剩,即系统资源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违背价值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6.不要忽略对ERP系统正式运行后日常管理工作内控环节的审计。这里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审计ERP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情况。要重点审计公司是否针对管理环境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有无漏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西安分行确定2011年的工作重点:一、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坚持面向中小、面向抵押、面向收益、面向原生性存款的市场营销策略,合理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吸存揽储的积极性。二、着重抓好加快授信业务流程再造工作,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和贷款新规,加强操作风险的范围;严格按照柜面制度、流程规范办理每笔业务;三、大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执行能力,全力维护分行形象。四、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加大对民生工程、科级创新、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投放力度,严防向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两高一剩”行业投放贷款,在营销方面走出“有保有空、错位经营、拾遗补缺”的营销特色。五、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六、加强优质服务,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七、加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
滨州分行2011年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加大创新力度,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多措并举、强化营销,进一步扩大分行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精细化理,加强执行建设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切实抓好风险管理,确保安全保卫和案件防控工作各项措施有力、有效、为分行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航护驾。
淄博支行要求全行干部员工以效益为中心,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全力开创2011年各项工作新局面,突出抓好内部管理,为各项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提倡全行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力争再创佳绩。
新城区支行要求全行干部员工,一是要坚持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二是要坚持精细管理,严防风险;三是坚持结构调整,加大清收力度,严防信贷风险;四是抓好作风效能建设,促进工作稳健发展。
张店支行确定的主要够工作措施:一、强化措施,深挖潜力,多措并举,调整存款结构,进一步增加核心竞争力。二、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三、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抓好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公园支行的工作部署: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吸存力度,力争存款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三是进一步扩大“亮点”业务。四是狠抓内控,切实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保障各项业务安全运行,促进支行各项业务稳健、快速发展。
博山支行工作部署:一、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履行尽责水平。二、强化市场营销,把扩大零售的客户、中小客户和提高受鼓励行业、企业占比作为本年度工作重点,对目标客户群体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实现以特取胜。三、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职责目标明确到位、内控制度细化到位,监督检查措施到位,确保安全经营无责任事故。
高新区支行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营销,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和高端个人客户群;进一步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突出经营特色,培植业务亮点,深入推进特色支行建设,叫响特色支行品牌;狠抓内控,严防作风险,保障各项业务安全运行;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干事业创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创支行各项工作新局面。
周村支行的工作部署:做好差异化营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中心路支行决定在全行营造讲奉献,比贡献、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加大营销和市场拓展力度,抓好信贷结构调整,切实搞好业务品种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支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力争圆满完成总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滨州博兴支行决定充分利用春节的有利时机,加大储蓄存款的吸存力度,同时,加强授信业务管理,加大对优质客户的支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
沂源支行决定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多措并举,强化营销,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拓展客户群。同时,认真抓好廉政教育,筑起廉洁从业的防火墙,为各项业务工作保驾护航。
营业部决定2011年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强执行力建设筑起廉洁从业的防火墙,为各项业务工作保驾护航。
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区联社深入开展了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活动。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全员认识,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理活动
20*年11月7日,区联社在市分局参加了省局“扫清这片土地”案件专项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后,根据市办事处的安排部署,联社及早动手,展开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工作前期准备工作,20*年11月16日,在省联社市办事处电视电话会议后,联社于20*年11月17日下午,立即制定并出台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展开工作,并将省联社下发的《公告》、《致全省信合员工的一封公开信》、《全员承诺书》和《案件专项治理常识》等材料全部按时送到了每一位员工手中,并通过张贴公告、社会宣传等形式,提高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确保我区联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有效。
二、强化培训学习提高案件防控能力
联社为提高全体员工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认识,及对案件风险隐患的防控能力,强化全员案件防控培训,并由联社理事长郝伟忠亲自授课,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及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为确保全体员能够对预防职务犯罪及相关案件防控知识掌握,20*年11月,由联社稽核监察部与联社综合办公室牵头,组织了对联社全体员工预防职务犯罪防控能力的培训考试。20*年11月20日,再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通过联社办公自动化中的网络视频系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市办事处下发的《近年来金融机构典型案例评析会》进行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全体员工深深认识到当前社会环境中,金融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深刻感觉到当前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提升自我合规意识,提高了对案件的主动防控能力。
三、拓宽工作思路,引入新新理念,规范制度建设
20*年,区联社为巩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在今年的工作中,以规范制度建设,建立案件专项治理查、防机制建设为主线,展开了案件专项治理排查工作。为保证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联社拓宽工作思路,引入新新理念,规范制度建设:
一是全社“一盘棋“,统一协调领导。联社及时成立了领导组负责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案件专项治理日常工作事务及客户投诉、举报等事件的产生。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成立督导组对各督导组及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工作,为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联社建立稽核工作日动态监管制度,对各网点工作进度在稽核动态工作表中进行明确,并对各网点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监督与周汇报,及时掌握一线工作动态,确保了此次排查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是引入科学管理机制。我区联社引入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对联社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性指导、管理,通过引入国际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理念对我区各项制度建设及合规操作理念进行全员培训与学习,以提高全员规范性操作理念,保证了联社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理念引入了全社业务工作的每一项环节。今年,我区联社共规范、完善各项内控制度21项,并强化对制度的执行与管理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联社财智在线、案件专项治理学习专栏对案件专项治理知识进行培训与学习,已以提高案件防控能力。
四、规范管理,强化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收效显著
联社在本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早发现、早暴露、早整改、早处理、严追究”的整体工作思路,展开核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勇于暴露,及早处理,将案件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保证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的深入开展,联社领导班子亲自带队,分5个督查组展开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由于此次案件深度排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为保证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能够收到实效,联社督查组及信用社全体员工,放弃休息日,采取“5加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展开本次排查工作,本次排要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业务、重点岗位、重点机构的设定,展开深度排查工作,全面细致地开展对“九种人”排查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全区26个营业网点业务的合规性、内控制度建设、查询对账、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枪支弹药、录像资料等八个领域的突击检查及市办事处下发的21项重点业务的检查工作。在工作结束后,由联社督导组对其分片检查工作进行签字认定,并进行汇总上报,以确保此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五、建立问责制,强化整改跟踪检查,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收到实效
在20*年度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联社从加大整改工作力度着手,强化跟踪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提高对制度的
执行力,同时,建立网点负责人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整改问责制,以提高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的成效,同时,联社稽核监察部建立二级整改台帐,展开对检查发现问题的后续跟踪检查及整改督促工作,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收到实效,提高我区联社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感谢组织提供这样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这次竟聘。
一、 本人基本情况
我叫*,现年*岁,党员,金融大专学历,会计师,现任*处*员。我竟聘的职务是*处副处长。
我1986年毕业于*金融专业,工作后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金融大学专科学历。
我的主要工作经历是1986年7月在省中行*处从事非贸易票据托收业务经办工作;1988年主动申请调入*支行,从事外汇存贷款业务、联行业务复核工作;1989年10月任*支行外汇业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1993年初调入*支行任*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先后从事过本外币综合核算、联行业务、财务及综合管理、计划统计等工作,所负责的部门获得过省行级“先进单位”;2000年通过竟聘担任支行*部主任一职,负责支行*、综合管理等,2001年被省行评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1月调入省行*处,承担*工作。
二、竟聘理由
1、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16年来我一直在基层从事*工作,对国家的金融政策、会计制度,银行的各项财会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都比较熟悉,会计知识、银行业务、技能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质。
2、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我担任基层行*部门的负责人十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3、具有任劳任怨的黄牛精神,作风踏实,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认真工作,分毫不差,以一种“较真”的态度处理每一笔会计业务,不敷衍塞责。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各位领导,如我能竟聘上这一职务,我将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工作思路。
二、 工作思路
*部门要拓深管理,以认真务实的精神,严格制度设计,严密组织管理,强化监督机制,细心检查,细致分析,认真改进,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财会工作应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严格基建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促进我行*工作上新台阶。
1、集中全行的会计核算、资金清算、会计档案管理等,达到集中风险控制,合理运用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2、制定全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制度,并对全辖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和检查,要大力强化制度约束,使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处于制度的严密控制之下。
3、制定各项业务内控制度,依据风险级别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研究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结合业务实际提出风险监控报告。我行财会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已有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人们日益复杂的思想、现象、行为,内控制度要从过去防范差错转向防范犯罪,保障资金安全方面。
4、加强全行会计核算合规性、合法性的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违规查究,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营业部门要对会计部门负责;会计主管要对分管行长负责。发生问题,共同负责。会计监督检查要做详细的纪录,检查部门和人员要对检查结果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会计制度的落实,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
5、改革费用分配管理办法。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将各行的费用分为基本费用和业务发展费用,业务发展费用与各行经营业绩挂勾,经营业绩越好费用越多。
6、加强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对各项收支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各种因素与收支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的对未来收支情况进行预测,
7、加强会计监督与检查。会计监督检查是保证制度执行,严格内控的重要手段。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会计检查辅导中心承担起对有会计核算业务部门所办理的会计业务监督检查的任务。会计检查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各项财会制度落实情况、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包括:检查信贷资产与贷款利息的核算;各项业务手续费的核算;741、842挂账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各项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联行、清算资金的核算等。
8、加强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9、积极配合处长工作,不越级越权,在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