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星座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01 16:2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星座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星座文化论文

篇1

我的毕业创作分四个部分:一副是颜色艳丽的,一副是黑白的,一副是金色和黑色的结合,还有一个是电脑制作的视频。四者相结合,突出了我的油画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利用了一些现在的科技元素构成了我整个的创作作品。其中那幅黑白作品,利用了一些技巧,以便来突出它的主题和它的视觉效果。(利用了毛线突出女人的长发的感觉,采用真实的饰品添加给人物,利用打碎的贝壳制作背景的肌理效果,采用了碎玻璃表现出女人透明的肢体……这些都为了使画面更美),那么我用了一些综合材料,来填充我油画的效果,我自认为是油画的一种技巧,并也能够体现质感的一种方式。当然,从根本上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我想油画也应如此,凡是正确的、有效的,能体现美的我们都可以借鉴。我在创作过程中,想尽了一切可用的东西,甚至有些被称之为垃圾,但是它用在了可用之处,它就是美的,给整幅画面增添了更完美的艺术效果。

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这是一种活的、有生命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无穷的形式,所以它在不同的作品里永不重复。如果把那些材料相同的作品归类,那么相同的材料又都各表现着不同的美。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油画亦如此。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很难理解艺术是什么。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如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总之,艺术是一种美。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是美的,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一个层次。

二、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任务,在于捕捉和表现。

我们把它定义为情感的表现。油画从颜色、用笔等也表现出其画画人的情感。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印象》都表现了他们的情感。其实“情感”一词并不确切。通常所谓“情感”,往往是指“愤怒”“、快乐”、“悲哀”等心理过程。这里的情感概念内涵要丰富、外延要广阔。它无法获得一个明确的心理过程。包括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些“忧来无方,人莫知之”的东西;那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现代心理科学早已证明,正是那些东西的总和,构成了我们的内心生活的基本内容,构成了我们的“自我”。在这里,所谓“表现情感”,同“表现自我”是一回事。在创作过程中,我对这些作品都有了很深的情感,尤其是那张彩色的装饰作品,我在它身上注入了对现代时尚美的追求!并大胆地采用了纯色和当今的流行色,表现五彩的世界和人们的激情。在此幅作品中我还融入了当今最流行的影视艺术,在此表现出社会时尚元素不断追求的情感。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二个层次。

三、艺术的创作作为情感的表现,实际上是一个意境问题。

若问艺术家创造了什么,回答就是创造了意境。画布上涂满各种颜色,键盘上敲出各种乐音,稿纸上写着各种单词……如果这些颜色、乐音、单词是有机地互相关联而形成一个活的有生命意味的整体时,那么不论它是抽象还是具体,不论它是否合乎逻辑,它都必然地构成这种或那种意境,具有这种或那种表现性。这个有机整体,我们称之为艺术。它是被创造出来的,是艺术家按照自己感情的旋律创造出来的。在它被创造出来以前,它并不存在。这就像各种颜色是原先就存在的,但是用几个颜色构成一个活的有机整体,是画家的创造。在他创造以前,你可以找到颜色、画布,等等,但却找不到那个意境。在作画过程中我的调色板,我感到就很有创作性,它的美我认为不是一般人可以感受到的,慢慢的体会每一个色块的安排,慢慢的体会同一种颜色的变化,它是很有艺术性的,很有层次,很有韵味。假如颜色在画布上不能构成活的有机整体,那它就是涂在画布上的颜色,此外什么也不是。活的有机整体并不活在画布上,而是作为一种具有虚幻维度的形式,活在欣赏者的感受之中。所以它是意境而不是实境。一种意境就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形式就是一定情感或心绪的动态形式的同构形式。情感本身及其表现也不等于艺术,只有它客观化为一定的物质形式才是艺术。在实践中艺术灵感总是来源于生活。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三个层次。

四、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

篇2

关键词:话题作文;人文特质;开放;创新

作者简介:王世莲,任教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一中。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深化,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原因是,相对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话题作文的写作形式和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选择自由;为学生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提供了吐露真情、抒发真意的作文舞台,并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的命题形式能让学生述自得之见﹑言自明之理﹑抒自然之情,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并适应了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未来走向。

话题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重要文件里,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题和平时训练中采用话题作文就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话题作文的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

话题作文是只提供话题而不限定主题、标题,也不限定文体的作文。2003年昆明市中考作文题借鉴高考题的首创,明确提出“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它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或发表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甚至可以合理地在现实基础上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等。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作一简略论析:

一、主题开放

命题作文一般只提供一个中心主旨(又叫主题、立意、中心思想等),并有明确的审题要求,必须紧扣题意。其作文中心是固态的,强制性的。学生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作文主旨,即提炼出中心思想,作文中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做出结论。这样,这类作文的写作就逐渐形成“引——议——联——结”的固定模式。即先引用材料、议材料现象,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最后总结归纳。这种固定模式就好像给学生写作画了一个圈,设了一些坎。并且材料中深藏不露的寓意也因学生差异而难以完全正确悟出。属于重复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真正完全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因两类作文的主题单一而写出的作文就没有真正表现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更何谈直抒真意。

总的来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题是固定的,而话题作文的主题具有不惟一性,有极大的开放性特点,学生的作文主题只要是由话题中生发而来即符合作文题意。作文主题强调的是“有关”,其立意和写作角度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且因不设置阅读障碍,所以话题作文的提示材料或引子都浅显直白,明确易懂,基本上不对作文的立意构成多大的限制。它的功能是为学生正确理解话题搭一座桥,不设坎。话题作文主题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在作文当中主题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作文当中,学生可以对主题做正面拓进,或围绕话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力求新颖;或对主题作深入剖析,以深刻取胜。同时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与绝大多数人立意相反的思维方向寻找主题。“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别具一格的文章出来。

如话题“诚信”,学生既可以谈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即正面颂扬或记叙事件,表明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重于一切。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特殊的领域,“不诚不信不为过”。这种独出一格的创新主题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即在写作主旨等方面尽可能地削减限制条件,不限立意,不限取材,给学生施展才华、特长留下广阔的空间,放开了以往其它作文样式的种种桎梏,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话题作文主旨的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命题观念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文体开放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定一种文体(又叫体裁、形式等),不准越雷池一步。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体自选”,决定了其文体的丰富多彩,结束了话题作文之前只有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单调文体的情况。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作文的可写性增强,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围绕主题,文体可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可选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选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剧本等。还可选杂文、寓言故事、童话、传说。选诗歌可写自由诗,甚至格律诗、词、散曲等。无论学生选何种文体,哪种形式,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叙之有序、抒之有情、说之有法,都可以视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如以诊断书写成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病历报告本来是医学界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被作者运用到作文中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文通过“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种形式,由表及里地刻画出丧失诚信者的某些特点,形象、直观、引人深思。然后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丧失诚信的原因,给人以很好的启示。最后,“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则提出了恢复诚信的基本方法,使读者对恢复诚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作为医生的这种专用文体,它言简意赅,主要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记录和相应的可行性治疗方案的提出。而正是因为它直奔主题、不拖沓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如果选用该文体时操作恰当、运用得体,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学生的奇思妙想,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领略空间。

话题作文开放其文体,淡化其要求,不限制学生具体选哪一种文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繁多的写作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最得心应手的文体来写作。

选择文体的思路是:如果逻辑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选议论文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作文要求深入剖析,以思想的深刻、议论的精辟来发人深省。如果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会编故事,就可以选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要求要具体生动、形象丰富,以细节的描写来感人至深,以意境的刻画来打动读者,耐人寻味。如果平时喜好古今诗词,对诗歌的创作又颇有心得,不妨选诗歌来抒自己的挚热之情,表自身豪放之慨。如果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也完全可以选说明文。

总之,如果议论文失去了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了动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就违背了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更进一步说,学生要会在文体开放中追求形式完美、创新,强化个性特色,这是话题作文个性特色的标志之一。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创新,并且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当然,创新、新颖不是弃文体要求而不顾,而是指话题作文文体特色鲜明,滋味足,耐品尝。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点,给广大学生足够的笔墨自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善于舞蹈的舞蹈,长于唱歌的唱歌,惯于用刀的用刀,精于使枪的使枪……每个人都能发挥优势,选择特长、展示特长,在写作舞台上各呈风采。

三、题目开放

话题作文主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标题(题目)的宽泛灵活性。和题目单一的命题作文,桎梏较多、限制较大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体现在可引用、化用某些诗词名句、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称,也可借用某些公式,甚至可以使用其它语言中浅显易懂的词、句,如英语、日语等来作为话题作文的题目。“题目自拟”的宽泛空间给学生创设了标题上的别出心裁,追求“题不惊人死不休”的拟题思想。所以,话题作文的标题往往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发挥。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意志和兴趣的尊重。这更表明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性。话题作文的立意开放,能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体开放,能让学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特长的文体;而题目开放,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自由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广泛的作文题材范围、开放的立意要求和体裁选择,能把学生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向,给了学生一方纵横驰骋的拟题天地。导引学生关注社会,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拟定的文章眼睛——题目“明亮”起来。这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拟题空间的开放性。

其实,不只是引用歌词诗句、名言俗语等能体现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巧用数字、运用科学术语、改变句式、运用标点、运用悬念、巧用修辞格等同样也能体现出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特点,使其标题在开放中新颖靓丽,并通过题目展现学生独特视角,张扬学生独特个性。

四、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

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写作自由空间。但要注意,话题作文的开放不等于毫无限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如果对其开放空间理解、运用、发挥不当,写作时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失误。所以,我们在训练的前提要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的具体要求。“立意自定”是以正确审题为前提的,即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话题作文的材料虽然浅显易懂,既没有什么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意,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准确认知,全面把握话题中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注意事项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意开放”的前提。“文体开放”不等于“快餐拼盘”、“四不像”,即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体裁开放的前提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比如选议论文,就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选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反之,如果选小说却没有具体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写诗歌只是分行排列,既不押韵又毫无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话题作文开放文体不等于不讲究文体,不要文体。它是要求学生选最得心应手的、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其主题的一种文体。一旦确定了要写哪一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律行文,突出文体本来应有特色。

“题目开放”,是给学生又一个创造的空间,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能充分利用,能给作文配上一个生动传神、画龙点睛、寓含哲理的题目,会使整个作文增色不少,甚至提高一个档次。但其开放的前提是:题目应与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即题目要呈现出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应尽量拟论点型题目(如“以诚为本,以信为业”);记叙文的题目最好是对事件的精炼概括(如“诚信飘流记”);散文题目应尽量有诗意,有文学味,避免枯燥直白(如“归来兮,诚信!”)。但还有一点,无论标题如何精彩切题,在逻辑上都必须符合这个条件:作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的外延,一定要比话题概念的外延小,而且一定要包容在话题概念之中。当然,也不能用话题作标题。

五、话题作文开放性特点所带来的局限

话题作文的开放和走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它的命题内容联系现实非常紧密,有很强的时代感。由于题材源于现实、紧贴现实,且不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题型把写作的视野由学校引向社会、知识由书本引向实践,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元化,所以学生写作兴致很高,好文章精彩纷呈。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践过程中,话题作文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它题材宽泛、限制偏少、内容不设防线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多方开放性提示造成门户洞开、来者不拒的局面,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戏说。作文的多、乱、杂,很难说哪个在话题之内,哪个偏离了话题,结果让一些宿构、套写、抄袭的文章钻了空子,造成了同一环境的不公平性。

从上述一系列问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放胆抒情,放手写作。但在实践中出现开放无“边”的局限性,致使出现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话题作文的特质,把握其写作的规律,查缺补漏,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既现实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素兰.新话题作文[Z].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李景阳,李金国.新作文高考特快[Z].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军业,戴建国.高考话题作文例法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 作文评价 个性化 评价体系

写作是现代文明生活必需的,是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下直接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作文评价对作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文个性化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全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作文个性化评价体系中还未被深入研究的评价时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对中等生的评价及对男女生的不同评价进行再探索。这对作文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作文的个性化评价的概念

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我们认为“作文的个性化评价”是一种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淡化统一标准,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个体个性及写作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作文评价方式。

二、作文评价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1]。作文评价更是如此。作文本应是学生展现情感体验与个性特点的学习和创造活动。然而多年来,应试教育往往对学生的个性视而不见,对大家采取“一视同仁”的训练方法,造成学生个性的棱角在学习中被日益磨平,于是作文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找回失落已久的自己,教师必须抛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的个性找到生存空间。

三、作文评价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说道“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2]。当前,教育评价总是用成人标准统一衡量不同的学生,用教师的主观意识塑造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用呆板的标准培养一批批应试机器,严重制约学生个性发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依据课标理念进行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作文的个性化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作文的个性化评价更正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如果自己都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如何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往正确方向发展?语文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个性。“成就卓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3]。如此看来,个性化教学中,要想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充满灵气、有个性有思想的教师。平庸的教师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个性发展很难起到积极影响。而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则容易使学生的个性受教师影响而朝健康方向发展,进而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

2.评价要照顾全体学生,尤其不能忽略中等生。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抓两头,促中间”,即通过对优等生的促进和对后进生的转化带动中等生提高。这种初衷演变到最后却成为“抓两头,舍中间”的局面,导致人数众多的“中间层”长期受到漠视。

同样,作文评价时,教师经常关注优生范文和后进生的典型病文,而忽略较不典型的中等生作文。时间久了,这些中等生便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就算自己努力也不可能像优生那样出色,于是他们变得消极、孤僻、自卑、焦虑。

作文的个性化评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个性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变得胆小,不善交际,他们在作文中往往不愿表露心声,没有写作个性,个体个性变得平庸无奇。我们在他们的作文中很难找到与众不同和有突出优点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评价时多给中等生一些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有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写作锻炼中慢慢培养并显露个性。

“有关研究发现,中等成绩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明显优于成绩差的学生”[4]。“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的优劣与其学习心理的关联是最高的,教师优化其评价行为最有可能对学习中等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影响”[5]。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不仅应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机会更快地促进中等生个性健康发展,而且要加强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再“大力开展‘表现’教育”,“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6]。每次讲评作文时,多选用中等生作文示范讲评,并对作文中的微小亮点予以公开表扬等,让广大中等生在作文个性化评价中得到全面关注,让中等生的个性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3.作文评价要因性别而异。

男女生在写作上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因此作文的个性化评价要因性别而评,使男女学生各自扬长避短。一般说来,男女生在写作上存在以下几种差异:

对作文体裁爱好的差异。“女生与男生相比,更喜爱形象思维;男生与女生相比,更喜爱逻辑思维”[7]。“一般来说,喜欢记叙文的人数女生超过男生,而对说明文、议论文的爱好,男生却超过女生”[8]。

作文取材范围的差异。女生比较喜欢以家庭及身边小事为题材,而男生更喜欢和个人志趣爱好相关的题材。因为女生比较感性也较敏感,而男生则充满强烈的男子汉色彩。

写作态度的差异。女生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男生则较独立;女生审题构思较细心,男生则较粗心;女生较害羞,男生通常落落大方。

针对男女生的这些差异,教师评价时要做到男女有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女生喜欢的记叙文,评价时应适当放宽对男生的要求。反之,对于男生喜欢的说明文、议论文,对女生的评价要放宽要求。在作文取材上,可以多鼓励女生写理性的题材,男生写一些感性的题材。在写作态度上,当女生表现出独立的一面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当男生在审题上比平时细心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当然要注意不随意挫伤他们的细心和独立性。对于羞涩的女生,评价时应该充分维护她们的自尊心,不要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们,更不能讥笑、讽刺她们。要对男女生的差异因势利导,在合作评价过程中,促进男女生之间个性互补,使他们的个性更丰富地发展。

总之,个性化作文是写作个体释放思想的生命律动,只有彻底突破传统作文评价标准,建立全新的作文个性化评价体系,才能使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律动更精彩。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22/21-22/22.

[3]杨丽萍.语文教育与个性培养[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28/29.

[4]赵希斌.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及其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

[5]赵希斌.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与其学习心理的关系[J].教育学报,2006,2(4):95.

[6]隋秀芝.关注“中等生”[J].文教资料,2006,二月号上旬刊:131.

篇4

1、思维敏感

能够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或多或少身上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些还是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研究。受到艺术文化多年的熏陶,思维相对活跃敏感,对事物都有不一样的态度。同样的事情一般职员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文化行业的职工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同一个问题,非文化行业职工的想法比较简单,而文化行业职工的想法就比较复杂,思维敏感。

2、情感丰富

文化行业从业者多部分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如果所有人都将情感投放在工作当中,就会严重影响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

3、易情绪化

正因为文化行业和很多艺术领域挂钩,从事文化行业的人很多也是来自于艺术领域,所以,这些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把握个人情绪。问题一旦发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迅速在问题中掺入不良情绪,严重影响问题的解决。

二、文化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思想是保证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

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文化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克服行业中落后和错误的思想,及时排除行业中各种陈旧腐朽的传统思想。为文化事业发展找到正确的指导思想。

2、文化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增

加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思想工作其实就是对人进行的思想,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指导工作。加强文化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及时解决职工思想上的诸多问题,可以让职工安心工作,用自身的力量促进我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工作自觉思想进步,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3、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

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文化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单位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单位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单位的政治部门,就是要保证职工的思想能够和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脱节的情况,将先进的思想深入到职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不断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

三、文化行业思想工作现状

1、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对人的工作,与人沟通表面上简单,其实很难。人的思想没有完全一样的,而且,我国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人们的思想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手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老员工经历了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很长时间无法适应新体制下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思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新近员工受到新时代的影响,思想意识超前,和老员工产生明显的代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及时调整职工的思想,保证职工思想基本保持一致,消除摩擦代沟,整体提升职工素质。

2、工作任务加重

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想也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员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没有把握好自己思想的变化或者对某些概念认识模糊,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不仅要贴合时展,紧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更要深入职工内心,设身处地地位职工着想,真正从精神上和生活上机遇员工帮助。同时,思想政治工必须要对国家文化事业负责,引导广大职工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3、职工情绪化问题严重

从事文化艺术行业的工作人群性格敏感,思维敏捷,多愁善感,这不仅体现在工作当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从事文化行业的工作者女性人数要高于男性,而且有些部门甚至全都是女性。由于女性天生敏感、嫉妒等心理使然,经常发生一些很小的事情,或者他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给某些员工带来极大的反感,极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将这些情绪带入工作当中,影响工作效率。此外,这种负面情绪传播速度很快,一个人有情绪问题很快便会传染给其他人,致使小范围内的人都会感染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四、探索文化行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1、重视职工的主体地位

文化事业的传播也需要员工共同的努力,重视职工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要对文化行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制度让普通职工也可以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要特别注意各种信息的公开。第三,要研究和制订长期的职工发展规划。经常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和学习,让职工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第四,要让所有的职工都可以分享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2、加强文化建设

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为广大职工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文化氛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意的重要内容。文化为企业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向行业文化建设进行转移。但是,文化不仅包含了文化事业的精神成果也包含了物质成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完全替代文化建设。所以,文化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不能对员工进行纯粹的政治理论教育,要将政治理论融入到工作当中,结合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员工,让员工既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又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

3、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文化行业的工作就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加强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宣传我国的先进文化。所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可以提前明确任务,并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企业要采取以职工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进行文化事业传播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对职工的关心。

4、意识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

一要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大胆迎接挑战,抓紧学习掌握网络技术,认真研究网上思想文化交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在网络上不断开辟、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把网络变成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工具。二要增强人本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无不与人直接相关,强调人本意识,主要是指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进一步以职工为核心,遵循职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更加尊重职工的基础上。

5、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

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新时期职工的想实际出发,不断掌握职工思想特点,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采取影像观摩、演讲、经验介绍、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企业生活的各个领域,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管理,企业应根据各自历史的、地理的特色,创造性地营造一种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职工工作、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三是要关注职工各个群体的发展动向,对全体职工进行有力而全面的观察与研究,从重点关注向全面关注发展,使教育者成为职工的知心朋友,关心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职工的声音,帮助职工排解苦闷与不满情绪。

6、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将员工置身于良好的道德风尚中,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做到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把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建设活动作为新载体,做到寓教于乐,陶冶精神情操,培养集体凝聚力和劳动竞赛,营造轻松舒畅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好贡献。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职工在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中受到教育,在蓬勃向上、积极乐观情绪中得到正确引导,从而培养职工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

篇5

一.审题

所谓话题作文往往是拟定一个命题围绕这个中心叙述事件或者展开议论、抒发感情、表达看法。话题本身往往存在命题过大或过小之嫌,这就需要适当加以限制或扩展。例如话题作文“生活”这个命题很大很宽泛,通过拟题可加以限制和缩小,例如a.生活需要喝彩,b.生活需要七彩阳光,c.生活二三事,d.生活如下棋等。这些命题从不同层面把宽泛的命题细化、具体化,从而让我们从迷茫宽广的思路中解脱从而把心思集中定格在一个点上。又如话题作文“家”这个命题乍一看范围过小,可是当你看到了这几个文题后,你的思维是不是会豁然开朗了呢?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b.《祖国是我家》,c.《家和万事兴》,d.《有爱就有家》。这四个题目通过拟题把“家”的概念从狭义层面推及到广义的社会层面上,也让我们面对被扩展开的题目思索下一步的行文。

二.拟题与行文

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学生成功的范文运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效,现敬呈出来全当抛砖引玉。

1.添加前后缀拟题法

这是一种比较普通常见的拟题技巧,也很适用于半命题作文,可以起到限制、缩小或拓展话题的作用,使行文的对象和内容更具体。例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添加前缀可添加为:a.幸福的味道,b.幸福的颜色。添加后缀可添加为身边的幸福等。在实践作文中,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添加打开思路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比如杨俊红同学的《身边的幸福》列举出我们身边种种温馨幸福的画面: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寒风中相偎的卖菜父子、夕阳下牵手的银发夫妻。用生动的镜头式画面向我们讲诉着身边一个个感动人们的幸福故事。刘帆同学的《幸福的颜色》用小标连缀叙述了幼年时、童年时、少年时幸福给“我”的不同感受和“我”对幸福色彩的理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运用修辞格拟题

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格拟题也可以很好地打开思路。现把写作实例加以展示。

①运用比喻拟人拟题

例如:a.家,爱的港湾。b.往事如歌。c.机会是条鱼。d.幸福有约。e.机会来敲门。成功的作文有冯欢同学的《往事如歌》运用日记体写出了三个阶段的“往事”,分别表现了:一首欢快的歌;一首凝重的歌;一首昂扬的歌。叙事生动、行文简洁明快而又紧扣话题。

②运用对偶、反问、设问的拟题

例如:a.宽容与纵容。b.我宽容我快乐。c.馨香·心香。d.幸福是什么。e.成长有谁听。其中较成功的作文有文翀同学的《幸福是什么》通过题目设问、创设问题作为行文线索导入情境,并且用“幸福是什么”反复提问引发思考。通过小鸟、学生、建设者、游子的回答,使文章迭宕起伏、气势如虹。何婷同学的《成长有谁听》,运用三个广角镜头回答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展示出“小草聆听”“校园记录”“自我奋进”的三幅画面,不仅照应了题目而且使行文有序、思路清晰。

③化用歌词,俗语、名言等拟题

例如以“成长”为话题的同题作文比拼中,刘帆同学《隐形的翅膀》化用了歌词拟题,行文用三个排比段分别写出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怀、友谊的激励三个内容,并把这些成长中的无形的帮助比喻为帮助我成长的“隐形的翅膀”。可见拟题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打开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文帅同学《365个日出》运用日记体记录了成长不同阶段的五篇日记,串起了一幅成长的珍珠项链。

3.运用等式、方程式拟题

还以“成长”话题为例好的拟题有《成长=耐心+宽容》或者《成长=X+Y》。

篇6

作者:刘斌 单位:广西农垦国有火光农场

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要有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这种内部环境对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有效运行起到支撑和强化的作用,所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企业要重视其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身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保障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同志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宣传工作团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与此同时,从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这种工作团队应该主要以专职政工与企业文化的策划人员以及行政干部与有关管理人员作为主体。同时还要重视相关干部储备的建设,重视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储备库,要有计划地选调其中德才兼备并且有发展前途的一些中青年干部不断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中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保障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良好推行,相关的经济保障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企业必须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具体地说就是要进行必要的软件建设的资金投入,软件建设的资金投入范围应该包括日常性的宣传活动经费与调研费用,同时还应该包括有关干部的培训学习以及奖励表彰等费用,尤其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及后备队伍的培养要加大投入;在加强软件建设投入的同时,还应进行硬件建设的合理资金投入,把有关的设施与设备以及活动场所和基地建设统统纳入到企业的总体规划中,并且从企业基本建设费用的预算中专门予以保证。各种设施和设备包括活动场所的建设都要实现现代化,进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设施投入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发挥良好作用。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规则,是其内部被证明为正确的方式或者外部共识的方式的文字化表述。员工在这种文字化表述的行事方式上的价值观会趋于相同,这种方式在某段时期内就会深扎于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在此机制之下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推行,并且持续有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包括干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等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身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方式应该是以民主、平等为主要特点的,并且可以推动双方感情交汇与渗透,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精神,从而能够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同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得以顺利执行,就必须获得企业内部广泛的认可,而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认同。管理者应该建设从上而下的沟通渠道,并能够倾听下属的不同声音,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加强各级领导之间以及领导与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是企业内部实施效果回馈的程序与制度的总和。企业为了能够使其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决策与正确的规划来实现相关工作的有序协调运行,进而保持思想政治工作拥有正确的方向。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运行过程实施调控。能够随时了解其工作的具体执行情况,有利于上级部门准确了解其下级部门的工作计划制定、实施内容与活动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能够及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实施调节指令,这种安排也有利于具体的执行部门能够实施跟踪决策,并且使决策可以不断完善。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

篇7

关键词:隐性语文课程 校园文化 作用

一、隐性语文课程的定义

隐性课程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整体课程,它们是整体课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部分,其外延和内涵都不超出课程所规定的范围,对隐性课程可作如下的分析:

第一,隐性课程体现着教育的属性,是目的性、意图性和预期性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形式,任何课程都是在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实施的。隐性课程就是经过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和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规范设计,弥散着教育性经验的环境与环境系列。通常情况下,隐性课程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有非预期性的一面,但因为经过了教育者的规范计划,蕴含了教育者主观目的和意图,它的可预期性也是明显的。因此,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隐性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有意识的选择与设计。

第二,隐性课程是学生无意识的学习活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生的接受机制可以分为有意接受和无意接受。对显性课程来说,学生总是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什么,目的性比较强,一般都会采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方式,不断地调节自己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经验。而对隐性课程来说,学生是隐性课程教育活动的主体,课程目的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激发的状况,学生在隐性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一般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各种教育性经验,是一种自然的习得过程。但对教育者来说,则是有意识施加的教育影响。因此,隐性课程是教育者有意识设计,学生无意识学习的一种课程。

第三,隐性课程以非学术性知识为主,但也包含学术性知识。教育学上讲的课程,严格地说应该是“学校课程”。但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者即可以把校内资源设计为课程,也可以把校外资源设计为课程。而且,人的学习是一种伴随终生的不可割裂的整体行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不管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很难区分知识获取的地点,也很难区分是显性课程给的还是在隐性课程中习得的。因此,从学习结果看,隐性课程即可存在于校内也可存在于校外,既可以是学术性知识,也可以是非学术性知识。但它偏重于非学术性知识,属于较深层次的文化范畴,对学生的影响更稳定、持久,在培养“完整的人的个性”方面的作用,比显性课程更明显。

综上所述,所谓隐性课程,就是在学校规定的传统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教育性环境和进程。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的具体学科课程教育中,又显示出不同的学科特色。隐性语文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下位概念,是隐性课程在语文学科课程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语文特色。依据隐性课程的定义,隐性语文课程是建立在宏观隐性课程理论基础之上的,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传统语文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语文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

二、隐性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强调以学生、教师和职工为主体,包括校园的知识、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的风尚和行为习惯、环境、建筑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着重指课外的校园文化生活即校园的精神文化如学校的价值准则、价值理想。

隐性文化指的是那些从外把握的、隐含的文化要素,主要就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的某些成分而言,如社会关系、组织结构、语言、态度、意向、情感、价值规范、文化象征符号、风俗习惯等。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虽然可以经过显性课程来进行传递,但由于其隐含、无形等特点,其中大多数因素需借助于隐性课程也就是学校的隐性文化来加以传承,尤其是隐性语文课程更能完善校园文化。

三、隐性语文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然而,校园文化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校园文化的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却是一个研究较少、令人困惑而又亟须解决的问题。

1.美化校园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审美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是相对课程开设的“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隐性课程”,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松弛、安宁与愉快;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道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当学生置身于优雅、宁静、整洁的校园之中,不少人会自觉约束自己,从而按照美的规律与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校园的过道两旁,教学楼的外墙,操场上的草坪边……这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地方写上一些名言警句,这些隐性语文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校园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会使师生们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同时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热爱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

篇8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工作;市场经济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影响下,群众逐渐倾向于各种更为自由化和多元化的选择。这也给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目前来说,传媒的兴起、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构成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 在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的带动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实践经验,粗浅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受到的冲击

1.消费多元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出现多样性的选择,例如,以商品化的各种网吧、舞厅、ktv、电影院等迅速普及,主要是由于其文化样式十分灵活,逐渐深入群众的生活。而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来说,由于其较为单一、枯燥,不能够满足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更容易被遗忘。

2.大众传媒的兴起

大众传媒的兴起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例如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它们不仅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精神满足感,而且还能及时为群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它们得以迅速在国家范围内发展起来。就目前来说,无论你身在何处。不管是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何种事件,通过大众传媒,你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详实的消息。再者,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和手机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所以,不管是谁拥有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

3.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群众文化结构多元化的发展,个性化对群众文化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参与。与此同时,群众的审美需要也逐渐趋于多元化。由于阅历、年龄和知识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群众文化的欣赏结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面对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以占领新的文化消费市场。

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

1.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其发展不被任何环境和方式所束缚。可根据群众实际的需要,积极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的空间。就目前来说,现今流行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头文化、老年文化、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等等,都属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充分将这些空间利用好,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1)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时,一定要从根本上革新传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各种落后体制和模式。比如,一提到传统的城市群众文化的建设,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城市各级单位举办的各类比赛。在大多数群众的观念里,这类比赛多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走,而且此类比赛几乎不能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艺术欣赏氛围,因此根本不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所以,类似于此类严重缺乏欣赏性的文化活动需要进行彻底地改革。

(2)要积极培养表演人才以及通俗创作群体。主动创造合适的条件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方便有利的进修机会,进而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应用和完善现代化的各种表演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3.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曾一度非常繁荣,在当时的城市,广场发展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日常活动场所,大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可以说,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文化环境以及综合文化实力的核心标志之一。近

来,随着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日益扩大,虽然广场文化失去了以往独一无二的精神地位,但是,就目前而言,广场文化依旧是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般来说,广场文化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健身休闲文化以及广场美化。 构建完善和谐的城市广场文化,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核心要素。第一,在构建城市广场文化时,一定要避免过度浓厚的经济色彩和政治色彩,以免使其功利性过强。与此同时,广场文化应该侧重于能够有效减轻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疲劳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压力等方面,保证人们在广场文化中享受到高度愉悦的心理满足。第二,在完善和创新市场文化之前,应重点考虑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审美心理。近年来,虽然许多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上升了一个层级,但对于群众来说,其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所以,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所构建的广场文化一定要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的特征。应当以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根本宗旨,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严格抵制一些低级趣味,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相背离的落后的和腐朽的精神垃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是以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前提发展和创新的。它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若要得到有效的开展,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按照一定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如此一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挖掘出群众文化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潘宇.新形势下加快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01)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