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写生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艺术设计 造型设计 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我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多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对一些作品的讲解、临摹,犹如高考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质疑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递减趋势,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到大学还画素描、色彩,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提高。
6.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运用,用来作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学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三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的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些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需要花时间学习、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了。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徒手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来说,其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有很大的差别。
3.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解决传统基础课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改革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勐.素描教学随感.美术大观,2006.
[2] 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美术大观,2006.
[3] 李晓林.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时代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4] 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
[5] 张晓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由绘画基础、素描、色彩、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风景写生和速写(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建筑速写)等课程组成,其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造型设计、色彩的认知及运用等技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几门课程的涵盖面很广,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认识和技能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造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几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 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大多数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都比较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的是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多数是对一些作品进行讲解、临摹、犹如高考中的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的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很是质疑这些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了递减趋势 。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中人才培养方案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进入了大学还是学习画素描、色彩,所以很多的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根本上的提高。
6、高职教育定位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 所以最终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 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要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如何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的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的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学习的阶段,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的运用,用来做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过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掌握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的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作业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将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五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 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进行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的能力,贯穿于整个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的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的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现需要花时间去学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不断的提高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多种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而又不同方向来说,需求是有很大的差别,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着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能力;训练;创新;快速表现能力;课程改革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当中,我分院正在认真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重道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困难重重。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意义之大。姜教授的演讲信息量丰富,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使在场的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了观念的冲击、信息量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对职业教育内涵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我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观念上、理论上、实践操作上的问题,分析并深入讲述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与要点,使教师们启发颇深。
速写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速写课程教学的任务有四个:一是观察方法与造型能力的培养;二是空间结构理解,三是画面黑白处理,四是技法表现。即通过对速写基本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一般来说速写的入门是从学习写生开始,写生画这种传递方式不是用语言来传递的,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和认识。学习速写的初级阶段可分为临摹与写生。写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美术教学经典的学习方法。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都会涉及到造型、黑白等问题。研究造型与色彩是一切绘画与艺术设计都面临的两大课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速写课的老师逐渐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尽管按照设计院校系科的教学模式进行速写教学,同样存在欠缺,不是很适合高职教育方向。课程组各位教师出于一种改革的自觉性,从速写训练的工具和材料上,已开始从教学示范中做出探索和尝试:比如高丽纸、牛皮纸、色卡纸、马克笔等。同时,已开始与专业课发生联系,逐步走向速写课程改革的轨道。
加大了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速写的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要在特色上想办法,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两个特点”,并处理好“三种关系”,才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行。
一、《速写》课程的全程教学,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
1.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安排。
在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的岗位方向绝大部分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和相应的岗位上,相当普遍地被安排在基层的技能操作岗位。因此设计艺术高职培养的主要目标应定向在这一目标上,学习阶段主要解决表现技能,即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而速写教学在解决这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设置时,将速写贯穿于整个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2.突出了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多样化的交叉学科,手绘表现与纯艺术的绘画无论从形式或思维方法都大不相同。所以按照高职设计类专业实际出发,没必要过分追求绘画性质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因此,我们是从写生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从应用的实际出发,融入设计创意主观形态、混合材质与多种工具表现方法,这样就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表现性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调和突出“两个特点”:
1.强调设计意识,突出 “应用性”。
在改革中纠正了两个偏向:一是绘画性较强的速写与设计衔接不密切;二是为改革而改革,摒弃写生方式,不注重基础,以电脑代替实际动手能力。从速写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中,坚持了一定量的训练原则(比如在学生学习的每次课后的作业中要反映到这一点,每次作业形式要新颖,不仅要有独创性,且数量多达20张速写),着重面向设计表现本质层面教学研究。给同学们留下相应的设计理论余地。同时重视写生训练,尽管写生的目标在这阶段仍然以写实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设计的思维训练。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和任意性,无论是对技术层面的片面强调,还是认为画好画就能搞好设计这都是片面的。如今,正如滕守尧先生所说“设计成为了结合艺术是结合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那么我们对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并举就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与专业教育脱节。
2. 突出三段教学法,训练学生手绘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及临摹训练,写生训练,技法表现训练等三个阶段基础性、综合性、表现性速写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快速表现能力、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等等。
1.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要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院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教改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课程改革和教改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课程改革”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2.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 素质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就职业能力而言,高职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全员参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各环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方优秀特色文化,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进社会、贴进生活。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描;改革;课程资源整合
素描教学是任何美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因此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打开艺术深宫的金钥匙。作为一门学科,它一向被视为绘画专业的教学课程,而当把它作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手段,则有很多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设计类专业教学应削减素描教学时间的长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设计类专业是否开设素描课对设计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素描和设计是两种语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的作用都是有失偏颇的。设计类专业把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针对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加以改革,才能区别于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使之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为设计服务。
一、传统素描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国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和照搬前苏联的“全因素素描”的教学模式,强调造型能力和技法,以教师讲授绘画经验、技法和学生课堂接受指导与训练为主,对待物像描写基本采用以再现为目的的表现方法,以此达到实现基础造型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素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与后续课程脱节,忽视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未能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调整,还极大的左右着学生的艺术思想,压抑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欲及学习热情。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才华。继续沿用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
可见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要求。设计类专业开设的素描课,目的不是为了绘画,而是要以设计意识为核心,培养设计创意能力而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掌握从设计思想向产品转化的手段。当然,设计类专业既不是纯绘画专业,同样也不是工程技术专业。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设计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设计师对素描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设计作品的质量。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类的素描,也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不能笼统一概而论。尽量缩短素描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逐渐与其接轨,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以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发展。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应用方面,设计素描显然更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
二、素描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实践
㈠ 本课程的创新与特点
1、专业性
设计类专业的素描不同于传统的基础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着重要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而不只是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精确临摹能力的培养以及追求画面的完整性。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从具体的客体再现到独具生命的‘新形’创造;从自然物像的透视、解剖到超越自然的实际的构成;从素描基础的严格训练到个人(综合)情感的投入;从画面绎动关系的分析到图形结构的生命合理,而这些都是目前所谓‘绘画素描’教育所无能为力的”。
2、实用性
设计素描的前提是为设计服务的,而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产品。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可以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表现性、解析性和超写实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装潢设计专业的素描应以结构,解析性为主,强调的是对空间造型能力的认识和把握;而广告设计专业应以平面,图形的创意为主,强调的是对创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表现能力的运用。
3、实践性
按照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思考和尝试把本来分散的结构素描、光影素描以及黑白构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系统”,并紧密与各设计类专业结合,切实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
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穿行。教师在教学中寓理论教学于具体的、一对一的实践辅导之中。
4、审美性
学习设计素描强调学以致用,把主要任务确立为造就学生造型方面的艺术处理、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宽广的艺术设计胸怀。为将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整合
遵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从实际要求出发,设计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互穿行。
理论知识及结构素描训练阶段是从设计素描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入写生的基础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空间结构以及透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光影素描等黑白技能训练阶段是研究对象在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黑白变化规律,以及画面本身的黑白分割、构成训练。创意素描训练阶段是从不同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结构、精细表现训练,创意、临习与联想训练;空间透视解析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素描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
㈢ 实践课教学的设计与效果
1、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指在课堂(画室)进行的设计素描的全程教育,既包括写生为主的实践,也包括非写生的设计创意素描实践教学,它是对理论课的一个延伸,是实训教学的主要部分而有别于户外写生实训教学。设计素描实践教学,是通过以写生为主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科学的观察方法,着力体会设计素描的思维方式,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现代设计素描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造型表达能力和现代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结构素描的技能训练,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于素描的创造性的表达能力;通过创意素描训练及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通过各种形的联想与运用体现创造能力。
2、教学效果
通过结构素描实践训练,学生对结构、透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线的体验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光影素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物体形体塑造、画面黑白构成等方面能力得以加强;通过创意素描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材料体验、思维开启、设计创意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收获。
3、实践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把握好基本功训练和专业设计的衔接。认识基础训练对于专业设计学习的重要性,训练目标紧密围绕各专业设计方向。教学既要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有的放矢地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够用为度的原则。
一、国内设计色彩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基础课中以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只有短短几年,还很不成熟,有些院校,包括国内部分美术专业院校没有独立开设这门课程,而把其教学内容放到原有的色彩、装饰色彩、色彩构成或基础图案当中,也或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在以上课程中赋予了设计色彩的教学特征,而没有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实施。然而,国内大部分院校,包括新升本科的院校和高职学院均已增设了这门课程,并将其和色彩、装饰色彩和色彩构成一起作为专业基础课。这方面有些职业学院已取得了较好成果,并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上得到了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在内的50多所高校专家的一致肯定。笔者所在的长江师范学院也在2005年把这门课程加入到设计专业的环艺、数码、动画和工造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经过数年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对色彩的认识感受、构成和表现能力明显增强,设计意识和思维得到了强化,学生的色彩驾驭能力和主观创造能力与设计创造能力亦明显提高。
然而,目前国内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极不平衡,没有单独开这门课程的院校,有的把设计理念和设计所需的色彩认识和训练放到色彩和色彩构成课程中,促成艺术和设计的结合,积累了多年实践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没有形成独立课程体系,所以教学中常有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的情况,教学不规范,也很难统一,只能由具体的任课教师去掌握这些。在这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就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当然,这也基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积淀、传统优良、广泛的交流、权威的学术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清华美术学院当然更是游刃有余。但是,其他大部分院校由于缺乏这些素质和条件,他们很难促成绘画和设计思维能力的转换,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设计色彩驾驭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或停留于纯理论的色彩构成教学上,或彷徨于纯感性的写生色彩和绘画色彩体系中。同时,即便独立开设了设计色彩课程的院校,也会由于认识不足、缺乏条件,或者由于定位不准、方向不明、经验欠缺、素质不够等原因不能具体落实该课程教学目标,或者成了图案课、绘画课、构成课,很难和设计有机结合。同时,对课程定位不准、教学大纲不统一,有的把绘画和构成都放到其中,有的把具体设计也引了进来,上成图案制作课、静物写生课、装饰绘画课和色彩构成课,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有很大差异,缺乏设计理念的参与和设计实践的联系而难形成设计基础,无法开启设计思维。有的在课程教学中方法守旧、形式单一,没有新的突破,或者一味求新,失去专业理论、传统基础和审美支撑而误入歧途,教学效果很差。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该课程教学中也历经坎坷和挫败,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设计色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探索
关于设计色彩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途径,很多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实践,有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些还是由于认识不够统一、方法不恰当、实践不够深远等原因未能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途径。基于此,笔者认真而深入地分析了国内部分院校的教学现状,并结合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探索拟定设计色彩教学思路,以期对该课程建设有益。
1.理论部分:(1)设计色彩课程性质、意义和目的、任务;(2)设计色彩和色彩学、设计学、绘画色彩、装饰色彩、色彩构成及色彩表现的关系;(3)设计色彩思维方式和训练途径;(4)设计色彩基础理论:①色彩基础知识;②色彩与设计;③色彩知觉和情感;④色彩对比调和与色调;⑤色彩构成规律;⑥色彩形式审美基本原理;⑦设计中的色彩构成和表现规律。
2.实训部分:(1)写生感悟,通过静物、风景写生完成:①体会自然美感,探索自然美感表达;②自然美感的提炼和慨括;③体会自然色彩情感。(2)大师作品色彩实验:①古典主义色彩表达;②浪漫主义色彩情感;③印象主义色彩发现;④现代主义色彩表现;⑤后现代色彩抽离,通过大师作品临摹、实验完成。(3)概括提炼与平面色彩训练,通过静物、风景写生或记忆默写完成。(4)色彩分解、归纳训练,通过景物写生或图像资料完成。(5)变色变调训练,通过改变固有色、光色关系和空间色彩关系,通过静物、风景写生完成或利用图像资料完成。(6)意象、情感、主观色彩训练,用概括取舍、分解归纳、象征构成等方法,通过静物、风景写生或利用图像资料完成,也可以记忆默画完成。(7)装饰色彩训练,通过静物、风景写生或利用图像资料,按装饰色彩构成规律完成。(8)联想、抽象色彩训练,利用图像资料进行象征、意象、解构重构、形色分离,创造新色彩形象,由具象到抽象,完成训练。(9)主题色彩训练,按照一定的主题和要求完成具象或抽象色彩构成,可利用图像资料。
3.教学原则和思想:(1)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写生、默写、图形整合和主观创造相结合。(2)始终贯穿设计理念,改变写实绘画的观察方式和思维习惯,注重思维引导,激励创造,把艺术和设计有机结合起来。(3)始终贯穿色彩构成原理和色彩形式审美意识,探索和运用色彩审美规律。(4)注重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与艺术个性相结合。(5)强化设计意识和创造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6)结合讲座、作品欣赏熏陶感染。(7)结合设计应用和设计实例启发引导。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质量
一、大中专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大中专美术教育,在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大中专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过分强调实用性。大中专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美术人才和实践人员。这既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根本目标。可见,艺术性和实用性,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
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应用性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属性。大中专美术教育必须遵守"目标明确,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大中专美术教育也必须遵守美术学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是不存在本质冲突的,大中专美术教育的艺术性是为实用的,其实用性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
(二)多媒体教学比重过大。伴随多媒体教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大中专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大有反宾为主的趋势。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本是为了实现大中专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使用,实际上起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甚至导致了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后果,大中专美术课程越来越有变为大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危险倾向。
(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失衡。大中专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构成等科目,专业课包括CorelDRAW、Photoshop、手绘pop、VI视觉形象设计等等。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技能,而专业课则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之上,根据大中专院校美术专业的办学宗旨、目标和特色所开设的科目。就二者的关系来说,专业基础课是前提,专业课则是建立在基础课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多样化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强调启发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授和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多个课堂、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整合课程科目后,更加灵活的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影视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课程的整合充分的调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2.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考察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室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经常带学生去野外、公园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认知对象从很有限的几个静物扩展到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绘画积极性。专业课老师则带学生去图书馆观察研究书籍装帧的原理及一般规律,去商场超市探索包装的奥妙,去商业繁荣区发现学习广告的设计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们的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所以大中专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本专业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为了能够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形成了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要求教师能够将现场授课与实习实训指导结合起来,对刚加入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指导见习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2.开放型自我实践。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建立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学生,本专业开发了进行开放型自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 高职 《园林美术》课程 课程调整 教学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单纯教学生欣赏和创作的具体技巧、技术、方法,它关注和思考的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意义,更注重真的追求和善的探索。它从宏观上启迪和引导着人们不断向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努力和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实践对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挥审美意识的文化功能,关系到提高园林工作者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技术人才,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为园林规划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现状
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就业岗位上的学生反馈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建议,我认为该课程还有待于改进。
1.1本课程以往都是只开一学期,周课时4节,课时确实较少。三分之一的理论课,三分之二的课堂基本训练,室外写生、综合实训不到一周时间,根本达不到美术课的实践需要,无法实现技术的熟练掌握。
1.2教材内容过于繁多、分散,纯美术性较强,而且技法参差不齐。中职与高职用的都是“十一五”规划的高职高专通用教材,不区分中职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与专业美术里的人体、静物《素描》、比例,色彩构成、技法,速写范例等基本要求一致,造成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1.3技法训练缺少针对性,显示不出专业特点。课程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所侧重的表现技法不大一致,技能训练与专业特点有脱节现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应多些人体形态、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园林小品等简笔速写和色彩渲染技法训练等。
1.4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文化底蕴不深厚,美术基础较差,美学理论知识甚少,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差。不懂得形式美的规律与特征,只能机械地描绘。在学生对园林只是一种模糊认识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描绘和创造园林风景,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2.课程特色与功能
2.1主要特色。园林美术属于实用美术范畴,是以绘画为基础并处于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和美术技法两者之间,将园林与美术相结合、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功能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产物,在园林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认为园林美术基础课教学体系应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绘画基础部分包括艺术理论、美术理论、结构素描、铅笔及钢笔速写;二是工艺美术部分包括色彩原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三是手绘效果部分包括彩铅技法、钢笔淡彩技法、马克笔技法等。
2.2功能。绘画基础是园林美术课程的主干,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园林设计的新理念,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扎实的造型能力;工艺美术是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艺术与园林要素、小品之间的关联性,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园林环境效果;手绘效果表现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行为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及表现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3.课程内容调整方案
3.1增加课时量,延长教学时间。建议该课程调整到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目前的60多课时确实有限,美术课重在实践,春天景色优美,到外面写生又方便。把园林艺术、植物等课程提到第一学年,使学生在掌握园林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园林规律的创造,达到预期效果。
3.2概述一章中增加部分艺术美理论、形式美理论、美术语言等美学基础知识课,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欣赏美和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3.3增加人体动态速写、花草、树木、建筑等自然景观的速写内容。加强简笔画的练习,它是电脑绘制平面施工图、立体效果图的基础。
3.4在铅笔素描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钢笔素描的内容。因为钢笔画比较生动,最能表现出建筑、自然景物结构中既柔又刚的特点。构图原则、形体结构与比例尽量以自然景观和园林小品为例,具有针对性。
3.5色彩教学部分,重在讲解色彩原理与构成理论,彩铅的特征及用法,而后就是加强彩铅素描训练,并与钢笔素描相结合,绘制出园林立体效果图。
3.6人物、石膏像素描、美术字、插花、盆景,还有像水粉、水彩写生等内容可作为选修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美术基础拓展知识面。
3.7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每周至少6课时,共108学时为宜。开篇课建议先观赏见习、对园林有个整体的了解,感知园林的基本构成、组成要素,增强学生对园林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其潜移默化和后续课程衔接的作用。
4.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38课时,实践教学70课程,共108课时)
5.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改进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设计立体化的学习实践模式,是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科学方式。打破长期的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教学的模式,实行理论实践并进的模式,挖掘校园周围绿化环境的美,按1∶3理论、实践课时比例随堂写生,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是全面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5.1加强实践课外化措施的改善。扩展课堂,我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写生时,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视觉语言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色彩教学方面通过学生对自然界色彩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悟、组织和对色调的控制能力。
5.2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改变传统以追求写实效果的沉默气氛。采用课堂示范,观摩技法比较好的同学的创作过程,研究与讨论、作业评析等教学法为主要手段,辅以名作评赏、名人讲座、参观展示等特色教学的立体式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间组织学生多鉴赏一些优秀的手绘作品和园林风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未来事业的兴趣。
5.3针对园林美术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与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校园文化,取得了强大的带动效果,给学生提供了彰显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文化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体现课程介于“园林”和“美术”之间的本质。
6.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依据理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重在实践训练考核,总分100分。课外强化练习速写作品占30,课堂布置命题作品占60,参加社团文化活动展示(包括态度)占10。
7.课程调整后的预期目标
通过艺术和美术理论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艺术的分类及形式美的规律与审美特征,培养了审美意识,提高了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素描》与《平面构成》中具体化等形式因素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思考合理性设计,按照视觉语言规律对各种因素进行组织、结构,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利用工艺美术与色彩相结合的课程分配模式,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及色彩的搭配原理,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基本概念与运用方法,以及写生中色彩变化规律与艺术规律。
根据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要求,通过手绘表现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表现技能,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与设计的密切关系,达到艺术表现与设计思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表现和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总之,鉴于中高职园林美术课的现状及不足,调整其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并针对园林美术课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要求,注重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创造园林美的技能,并与后续专业课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马云龙.园林美术[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1.
[2]奚传绩.美术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宁.环境艺术课程发展方向与课程设置[J].杭州:新美术,2002.3.
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对学生素描教学认知的提升,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始通过不同方法展现自身真实感受及艺术感觉。在上述发展的过程中,简笔画逐渐成为了高职院校素描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了素描教学中的“五大”核心要素之一。简笔画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表达真实感官世界,通过一种独立的视角让学生在线条中认识艺术、了解艺术,油然而生一种“眼见为实”的效果。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油画、国画中,让学生在上述艺术环境中成长,发展。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是面向职业的教学,教师在实施素描内容落实的过程中要将职业需求作为主要构建方向。简笔画作为美术职业生涯中的重中之重,能够培养学生对自身创意的速记、综合,可以有效提升创意“记忆效果”。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简笔画的上述特性,确保学生积极学习简笔画,配合各项教学操作。课堂教学可以在室外环境中,让学生速写,随时进行创作,表达自身想要表达的各项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知表达内容进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简笔画练习、创作,从内心爱上绘画、爱上素描。
二、审美的培养
审美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认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完善、提升,改善自身艺术学习成效。教师要在素描教学中贯穿审美,从临摹、写生、简笔画等内容中提升对艺术的感知,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形成与自身职业相符合的审美观念。审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1)进行审美教育:在课堂中进行艺术鉴赏,从多角度、多方面对艺术品进行品析,学生自由交流,从自身审美中分析艺术品价值,在交流中深化、提升;(2)进行审美训练:审美训练要依照职业需求,从职业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出发,要包括高职对接职业中的艺术美分析、艺术美展现等着手,确保学生符合岗位标准,顺利就业。
三、美术馆的利用
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描技术,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更是为了让学生与职业接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艺术,将艺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将教学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艺术品中感知各项艺术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的美术馆,让学生能够全方面、全层次欣赏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在美术馆中认识素描艺术,陶冶情操,提升对素描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原创作品,与作品“面对面”,让学生在素描艺术的海洋中徜徉,在艺术家作品的感染下主动参与到高职素描教学过程中。
四、总结